收藏 分销(赏)

GB∕T 51231-2016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pdf

上传人:q****1 文档编号:137532 上传时间:2022-09-12 格式:PDF 页数:209 大小:12.4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T 51231-2016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9页
GB∕T 51231-2016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9页
GB∕T 51231-2016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09页
GB∕T 51231-2016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09页
GB∕T 51231-2016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0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Technical standard for assembled buildings with concrete structure GB/T 51231 - 2016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 0 1 7 年6 月1 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1419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的公告现批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 51231-2016,自2017年6月1日起实施。本标准由我部标准定额

2、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7年1月10日3 前言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开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技术规范等3项标准规范编制工作的函)(建办标函2016J909号)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标准。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建筑集成设计;5.结构系统设计;6.外围护系统设计;7.设备与管线系统设计;8.内装系统设计;9.生产运输;10.施工安装;11.质量验收。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

3、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首体南路9号主i吾国际2号楼,邮政编码:100048, 邮箱:pccode2016163. com)。4 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本标准参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北京预制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东南大学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北京市燕通建筑构件有限公司重庆市设计院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安徽海龙建筑工业有限公司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湖南大学广

4、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阳国际设计集团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安徽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武汉理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沈阳建筑大学安徽建筑大学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宝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南京长江都市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建筑建材业市场管理总站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江苏中南建筑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和能人居科技有限公司湖南省建筑设计院5 6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吉林建筑大学河北建筑设计研究院

5、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科技促进中心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河南省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总站山西八建集团有限公司陕西建工集团总公司浙江工业大学工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兆弟控股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河北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长沙远大住宅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榆构有限公司北京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中心云南省建设技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刘东卫郁银泉(以下按姓氏笔画排序)卡凡杰马洪马涛马荣全王岩王蕴王赞王开飞王宏业王晓锋邓炬邓小华卢旦叶浩文田炜田春雨白树杨冯健冯海悦师前进朱茜朱兆睛伍止超伍孝波任或任禄刘吴刘晗刘霄刘西宝刘治国刘建飞刘树茂刘晓星刘海成

6、江富许清风孙海龙杜志杰李宁李浩李凤武李文峰李立晓李战赠李晓明李晓峰李晨光杨勇杨思忠肖明吴江吴j吉何晓微谷军谷倩沈小瑛张剑张瑶张瀑张宗军张建斌张贵祥陈长林苗启松易伟建周冲周兆弟周祥茵单玉川孟凡林赵勇赵锢赵中宇赵晓龙郝伟胡翔姚涛贾璐钱承浩钱稼茹徐其功高志强郭宁郭正兴郭海山黄小坤黄凌洁崔士起崔晓强康敏梁琳彭玉斌蒋航军蒋勤俭焦安亮鲁兆红曾繁娜楼跃清樊骋樊则森薛伟辰魏素巍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赵冠谦薛峰委宇杨健康周静敏朱显泽王冠军孙成群徐玲献王智超徐有邻吕西林金伟良傅剑平周建龙左江郑文忠韩林海陈红华建民葛兴杰周文连杨仕超李爱群卢求费毕刚7 目次1 总则.1 2 术语和符号22.1 术语.2 2.2符号.5

7、 3 基本规定74 建筑集成设计.8 4. 1 一般规定.8 4.2 模数协调.8 4.3 标准化设计.9 4.4 集成设计.10 5 结构系统设计.12 5.1 一般规定.12 5.2 结构材料.15 5.3 结构分析和变形验算. 16 5.4 构件与连接设计.17 5.5 楼盖设计.19 5.6 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 23 5. 7 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 29 5.8 多层装配式墙板结构. 39 5.9 外挂墙板设计.43 6 外围护系统设计.46 6.1 一般规定.46 6. 2 预制外墙.47 6.3 现场组装骨架外墙.49 6.4 建筑幕墙.49 8 6. 5 外门窗. . . 5

8、0 6. 6 屋面. . 50 7 设备与管线系统设计.52 7.1 一般规定. . . . 52 7.2 给水排水. . . . 53 7. 3 供暖、通风、空调及燃气. . 53 7.4 电气和智能化. 54 8 内装系统设计. 56 8. 1 般规定. . 56 8.2 内装部品设计选型. . .56 8. 3 接口与连接.57 9 生产运输. . . . . . . . 59 9. 1 一般规定. . 59 9. 2 原材料及配件. 60 9. 3 模具. . 64 9.4 钢筋及预埋件. . . 68 9. 5 预应力构件. . 70 9. 6 成型、养护及脱模. 72 9. 7 预

9、制构件检验. . 76 9. 8 存放、吊运及防护. . 85 9. 9 资料及交付. . . 87 9. 10 部品生产. 88 10 施工安装.90 10. 1 般规定. . 90 10.2 施工准备. 90 10. 3 预制构件安装. 92 10.4 预制构件连接. . 95 10. 5 部品安装. 97 10. 6 设备与管线安装. 100 10. 7 成品保护. 100 9 10.8 施工安全与环境保护. . 101 11 质量验收. . . 103 11. 1 一般规定. 103 11. 2 预制构件. 104 11. 3 预制构件安装与连接. . 107 11. 4 部品安装.

10、. 109 11. 5 设备与管线安装. . . 111 附录A双面叠合剪力墙设计. . . 113 本标准用词说明.118 引用标准名录. . . 119 附:条文说明.123 10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1 2 Terms a口dSymbols . 2 2.1 Terms 2 2.2 Symbols 5 3 Basic Requirements. . . 7 4 Architecture Integrated Design . 8 4. 1 General Requirements8 4. 2 Module Coordi日atlOn84. 3 Stand

11、ardized Design. 9 4. 4 Integrated Design 10 5 Structural Design . . 12 5. 1 General Requirements12 5. 2 Structural Materials15 5. 3 Structural Analysis 16 5. 4 Component Design and Connection17 5. 5 Slab Design19 5.6 Frame Structure D创出口23 5.7 Shear Wall Structure Design . 29 5.8 Multi-Story Shear W

12、all Structure Design 39 5. 9 Faade Panel Design 43 6 Envelope System Design . . 46 6. 1 General Requirements46 6. 2 Precast Concrete Faade Panel47 6.3 On-Site Assembly Cladding Wall 49 6.4 Curtain Walls 49 11 6. 5 Windows and Doors System50 6. 6 Roofing System50 7 Facility and Pipeline System Design

13、. 52 7.1 General Requirements 52 7.2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53 7.3 Heating, Ventilation, Air Conditioning and Gas53 7. 4 Electric and Intell珞巴口t54 8 Interior Decoration System Design56 8. 1 General Requirem巳nts568. 2 Design and Selection of Interior Decoration Parts56 8. 3 Interface and Connection

14、 . 57 9 Production and Transportation . . 59 9. 1 General Requirements59 9.2 Raw Materials and Fitiing60 9.3 Moulds64 9. 4 Reinforcement and Embeded Parts 68 9.5 Prestressed Component70 9. 6 Concrete molding、curingand demoulding72 9.7 Precast Component Testing 76 9. 8 Stacking、liftingand protection8

15、5 9. 9 Data management and delivery87 9. 10 Production of Parts. 88 10 Construction and Erection. 90 10. 1 General Requirements90 10.2 Constrction Preparation 90 10.3 Erection of Precast Component92 10.4 Connection of Precast Component95 10.5 Erection of Parts 97 10. 6 Erection of Facility and Pipel

16、ine100 10.7 Product Protection100 12 10. 8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101 11 Quality Acceptance.103 11. 1 General Requirements103 11. 2 Precast Component104 11. 3 Erection and Connection of Precast Component 107 11. 4 Erection of Parts 109 11. 5 Erection of Facility and Pipeline. 111 Appendi

17、x A Double Faced Superposed Shear Wall Design 113 Explanation of认Tording in This Standard. 118 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 119 Addition: 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 123 13 2 术语和符号2.1术语2.1.1 装配式建筑assembled building 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内装系统的主要部分采用预制部品部件集成的建筑。2.1.2装配式混凝土建筑assembled building with concrete

18、 struc ture 建筑的结构系统由混凝土部件(预制构件)构成的装配式建筑。2.1.3 建筑系统集成integration of buildi吨systems以装配化建造方式为基础,统筹策划、设计、生产和施工等,实现建筑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内装系统一体化的过程。2.1. 4 集成设计integrated design 建筑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内装系统一体化的设计。2.1. 5 协同设计collaborative design 装配式建筑设计中通过建筑、结构、设备、装修等专业相互配合,并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满足建筑设计、生产运输、施工安装等要求的体化设计。2

19、.1. 6 结构系统structure system 由结构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装配而成,以承受或传递荷载作用的整体。2.1. 7 外围护系统envelope system 由建筑外墙、屋面、外门窗及其他部品部件等组合而成,用于分隔建筑室内外环境的部品部件的整体。2 2.1.8 设备与管线系统facility and pipeline system 由给水排水、供暖通风空调、电气和智能化、燃气等设备与管线组合而成,满足建筑使用功能的整体。2.1.9 内装系统interior decoration system 由楼地面、墙面、轻质隔墙、吊顶、内门窗、厨房和卫生间等组合而成,满足建筑空间使用要

20、求的整体。2.1.10 部件component 在工厂或现场预先生产制作完成,构成建筑结构系统的结构构件及其他构件的统称。2.1.11部品part 由工厂生产,构成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内装系统的建筑单一产品或复合产品组装而成的功能单元的统称。2.1.12 全装修decorated 所有功能空间的固定面装修和设备设施全部安装完成,达到建筑使用功能和建筑性能的状态。2.1.13 装配式装修assembled decoration 采用干式工法,将工厂生产的内装部品在现场进行组合安装的装修方式。2.1.14 干式工法non-wet construction 采用干作业施工的建造方法。2.1.

21、15 模块module 建筑中相对独立,具有特定功能,能够通用互换的单元。2.1.16标准化接口standardized interface 具有统一的尺寸规格与参数,并满足公差配合及模数协调的接口。2.1.17 集成式厨房integrated kitchen 由工厂生产的楼地面、吊顶、墙面、橱柜和厨房设备及管线等集成并主要采用干式工法装配而成的厨房。2.1.18 集成式卫生间integrated bathroom 由工厂生产的楼地面、墙面(板)、吊顶和洁具设备及管线3 等集成并主要采用干式工法装配而成的卫生间。2.1.19 整体收纳system cabinet 由工厂生产、现场装配、满足储藏

22、需求的模块化部品。2.1. 20 装配式隔墙、吊顶和楼地面assembled partition wall. ceiling and floor 由工厂生产的,具有隔声、防火、防潮等性能,且满足空间功能和美学要求的部品集成,并主要采用于式工法装配而成的隔墙、吊顶和楼地面。2.1.21 管线分离pipe&wire detached from structure system 将设备与管线设置在结构系统之外的方式。2.1. 22 同层排水same-floor drainage 在建筑排水系统中,器具排水管及排水支管不穿越本层结构楼板到下层空间、与卫生器具同层敷设并接人排水立管的排水方式。2.1.

23、23 预制混凝土构件precast concrete component 在工厂或现场预先生产制作的混凝土构件,简称预制构件。2.1. 24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precast concrete structure 由预制混凝土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装配而成的棍凝土结构。2.1. 25 装配整体式由凝土结构monolithic precast concrete struc ture 由预制混凝土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进行连接并与现场后浇混凝土、水泥基灌浆料形成整体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简称装配整体式结构。2.1. 26 多层装配式墙板结构multi-story precast concrete wa

24、ll panel structure 全部或部分墙体采用预制墙板构建成的多层装配式混凝土结构。2.1. 27 1昆凝土叠合受弯构件concrete composite flexural compo nent 4 预制混凝土梁、板顶部在现场后浇混凝土而形成的整体受弯构件,简称叠合梁、叠合板。2.1. 28 预制外挂墙板precast concrete facade panel 安装在主体结构上,起围护、装饰作用的非承重预制混凝土外墙板,简称外挂墙板。2.1.29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grout sleeve splicing of rebars 在金属套筒中插入单根带肋钢筋并注人灌浆料拌合物,通过拌

25、合物硬化形成整体并实现传力的钢筋对接连接方式。2.1.30 钢筋浆锚搭接连接rebar lapping in grout-filled hole 在预制混凝土构件中预留孔道,在孔道中插人需搭接的钢筋,并灌注水泥基灌浆料而实现的钢筋搭接连接方式。2.1. 31 水平锚环灌浆连接connection between precast panel by post-cast area and horizontal anchor loop 同一楼层预制墙板拼接处设置后浇段,预制墙板侧边甩出钢筋锚环并在后浇段内相互交叠而实现的预制墙板竖缝连接方式。2.2符号2.2.1 材料性能fc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26、Pf,一一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fy、Jy一-普通钢筋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fyv 横向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2.2.2 作用和作用效应N一一轴向力设计值;V一一剪力设计值;Vjd 持久设计状况和短暂设计状况下接缝剪力设计值;VjdE一一地震设计状况下接缝剪力设计值;Vmua 被连接构件端部按实配钢筋面积计算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设计值pVu一一持久设计状况下接缝受剪承载力设计值;5 VuE-地震设计状况下接缝受剪承载力设计值;qa 垂直于外挂墙板平面的分布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G 外挂墙板的重力荷载标准值。2.2.3 计算系数及其他阳一一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Y阻一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Yo 结

27、构重要性系数;市接缝受剪承载力增大系数;24 三二2424 三三2424 式框架框架四结构大跨度框架装配整体高度(m)三三60三三2424且24旦60 60 4二2460 式框架-现三三60主60浇剪力墙框架四四结构剪力墙装配整体框架式框架-现浇核JL筒结构核心筒装配整体高度(m)三二70主二2424且三三2424且70 70 70 式剪力墙70 三三70结构剪力墙四囚高度王三70三三2424且三2424且70 三三7070 三三70现浇框装配整体支框架式部分框底部加强支剪力墙部位剪结构力墙其他区域四四剪力墙注:1 大跨度框架指跨度不小于18m的框架;2 高度不超过60m的装配整体式框架现浇核

28、心筒结构按装配整体式框架-现浇剪力墙的要求设计时,应按表中装配整体式框架现浇剪力墙结构的规定确定其抗震等级。5.1.5 高层装配整体式混凝士结构,当其房屋高度、规则性等不符合本标准的规定或者抗震设防标准有特殊要求时,可按国家现行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和高层建筑混凝土14 结构技术规程)JGJ 3的有关规定进行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当采用本标准未规定的结构类型时,可采用试验方法对结构整体或者局部构件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进行复核,并应进行专项论证。5.1.6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应采取措施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安全等级为一级的高层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尚应按现行行业标准高层建筑混凝

29、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的有关规定进行抗连续倒塌概念设计。5.1. 7 高层建筑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设置地下室时,宜采用现浇混凝土;2 剪力墙结构和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宜采用现浇混凝土;3 框架结构的首层柱宜采用现浇混凝土;4 当底部加强部位的剪力墙、框架结构的首层柱采用预制混凝土时,应采取可靠技术措施。5.2结构材料5.2.1 混凝土、钢筋、钢材和连接材料的性能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和装配式棍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等的有关规定。5.2.2 用于钢筋浆锚搭接连接的镀挥金属波纹管应符合现

30、行行业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金属波纹管)JG 225的有关规定。镀挥金属波纹管的钢带厚度不宜小于0.3mm,波纹高度不应小于2.5mmo5.2.3 用于钢筋机械连接的挤压套筒,其原材料及实测力学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用套筒)JG/T 163的有关规定。5.2.4 用于水平钢筋锚环灌浆连接的水泥基灌浆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水泥基灌浆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T 50448的有关规定。15 5.3 结构分析和变彤验算5.3.1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弹性分析时,节点和接缝的模拟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预制构件之间采用后浇带连接且接缝构造及承载力满足本标准中的相应要求时,可按现浇混凝土结构进行模拟;2

31、对于本标准中未包含的连接节点及接缝形式,应按照实际情况模拟。5.3.2进行抗震性能化设计时,结构在设防烈度地震及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及变形分析,可根据结构受力状态采用弹性分析方法或弹塑性分析方法。弹塑性分析时,宜根据节点和接缝在受力全过程中的特性进行节点和接缝的模拟。材料的非线性行为可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确定,节点和接缝的非线性行为可根据试验研究确定。5.3.3 内力和变形计算时,应计人填充墙对结构刚度的影响。当采用轻质墙板填充墙时,可采用周期折减的方法考虑其对结构刚度的影响;对于框架结构,周期折减系数可取o.70. 9;对于剪力墙结构,周期折减系数可取o.81

32、. 0。5.3.4 在风荷载或多遇地震作用下,结构楼层内最大的弹性层间位移应符合下式规定:6.ue 民Jh(5. 3. 4) 式中:6.ue -_一楼层内最大弹性层间位移;8eJ二一一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应按表5.3.4采用;h 层高。表5.3.4弹性层闰位移角限值结构类型8eJ 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1/550 装配整体式框架-现浇剪力墙结构、装配整体式框架现浇核心筒结构1/800 装配式整体式剪力墙结构、装配整体式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1/1000 16 5.3.5 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薄弱层(部位)弹塑性层间位移应符合下式规定:!:Up8ph (5.3.5) 式中:!:up 弹塑性层间位移;8

33、p 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限值,应按表5.3.5采用;h一一层高。表5.3.5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限值结构类别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装配整体式框架现浇剪力墙结构、装配整体式框架现浇核心筒结构装配式整体式剪力墙结构、装配整体式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5.4 构件与连接设计5.4.1 预制构件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8p 1/50 1/100 1/120 1 预制构件的设计应满足标准化的要求,宜采用建筑信息化模型(BIM)技术进行一体化设计,确保预制构件的钢筋与预留洞口、预埋件等相协调,简化预制构件连接节点施工;2 预制构件的形状、尺寸、重量等应满足制作、运输、安装各环节的要求;3 预制构件的配筋设计应便于工厂化生产和现

34、场连接。5.4.2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中,接缝的正截面承载力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规定。接缝的受剪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1 持久设计状况、短暂设计状况:oVjd Vu (5.4.2-1) 2 地震设计状况:VjdE运VuE/y阻(5.4. 2-2) 在梁、柱端部箍筋加密区及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尚应符合下式要求:17 Tjj V mua :S二VuE(5.4.2-3) 式中:。-一结构重要性系数,安全等级为-级时不应小于1. 1,安全等级为二级时不应小于1.0; Vjd持久设计状况和短暂设计状况下接缝剪力设计值(N) ; VjdE 地震设计状况下接缝剪力设计值(

35、N); Vu 持久设计状况和短暂设计状况下梁端、柱端、剪力墙底部接缝受剪承载力设计值CN); VuE一一地震设计状况下梁端、柱端、剪力墙底部接缝受剪承载力设计值(N); Vmua 被连接构件端部按实配钢筋面积计算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设计值CN); YRE 接缝受剪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取0.85;市一-接缝受剪承载力增大系数,抗震等级为一、二级取1. 2,抗震等级为兰、四级取1.105.4.3 预制构件的拼接应符合下列规定:1 预制构件拼接部位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预制构件的?昆凝土强度等级;2 预制构件的拼接位置宜设置在受力较小部位;3 预制构件的拼接应考虑温度作用和混凝土收缩徐变的不利影响,

36、宜适当增加构造配筋。5.4.4 装配式?昆凝土结构中,节点及接缝处的纵向钢筋连接宜根据接头受力、施工工艺等要求选用套筒灌浆连接、机械连接、浆锚搭接连接、焊接连接、绑扎搭接连接等连接方式。直径大于20mm的钢筋不宜采用浆锚搭接连接,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构件纵向钢筋不应采用浆锚搭接连接。当采用套筒灌浆连接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应用技术规程JGJ 355的规定;当采用机械连接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 107的规定;当采用焊接连接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8的规定。18 5.4.5 纵向钢筋采用挤压套筒连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连接框架柱、

37、框架梁、剪力墙边缘构件纵向钢筋的挤压套筒接头应满足I级接头的要求,连接剪力墙竖向分布钢筋、楼板分布钢筋的挤压套筒接头应满足I级接头抗拉强度的要求;2 被连接的预制构件之间应预留后浇段,后浇段的高度或长度应根据挤压套筒接头安装工艺确定,应采取措施保证后浇段的混凝土浇筑密实;3 预制柱底、预制剪力墙底宜设置支艇,支腿应能承受不小于2倍被支承预制构件的自重。5.5楼盖设计5.5.1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楼盖宜采用叠合楼盖,叠合板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有关规定。5.5.2 高层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中,楼盖应符合下列规定:1 结构转换层和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楼层

38、宜采用现浇楼盖;2 屋面层和平面受力复杂的楼层宜采用现浇楼盖,当采用叠合楼盖时,楼板的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厚度不应小于100mm,且后浇层内应采用双向通长配筋,钢筋直径不宜小于8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5.5.3 当柿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的后浇泪凝土叠合层厚度不小于100mm且不小于预制板厚度的1.5倍时,支承端预制板内纵向受力钢筋可采用间接搭接方式锚人支承梁或墙的后浇捏凝土中(图5.5.3),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附加钢筋的面积应通过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受力方向跨中板底钢筋面积的1/3;2 附加钢筋直径不宜小于8mm,间距不宜大于250mm;3 当附加钢筋为构造钢筋时,伸入楼板的长度不应小于

39、与19 板底钢筋的受压搭接长度,伸入支座的长度不应小于15dCd为附加钢筋直径)且宜伸过支座中心线;当附加钢筋承受拉力时,伸入楼板的长度不应小于与板底钢筋的受拉搭接长度,伸入支座的长度不应小于受拉钢筋锚固长度;4 垂直于附加钢筋的方向应布置横向分布钢筋,在搭接范围内不宜少于3根,且钢筋直径不宜小于6mm,间距不宜大于250mm。6 图5.5.3椅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板端构造示意1 支承梁或墙;2一预制板;3 板底钢筋;4 衍架钢筋;5 附加钢筋;6-横向分布钢筋5.5.4 双向叠合板板侧的整体式接缝宜设置在叠合板的次要受力方向且宜避开最大弯矩截面。接缝可采用后浇带形式(图5.5.的,并应符合下列

40、规定:1 后浇带宽度不宜小于200mm。2 后浇带两侧板底纵向受力钢筋可在后浇带中焊接、搭接、弯折锚固、机械连接。3 当后浇带两侧板底纵向受力钢筋在后浇带中搭接连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20 1)预制板板底外伸钢筋为直线形(图5.5. 4a)时,钢筋搭接长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有关规定;2)预制板板底外伸钢筋端部为900或135。弯钩(图5.5.化、c)时,钢筋搭接长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有关钢筋锚固长度的规定,900和1350弯钩钢筋弯后直段长度分别为12d和5dCd为钢筋直径)。|厂厂|一一一一一 一-,. 、| 叶兰/1II

41、h02 II I (a)板底纵筋直线搭接. 4 |厂11 飞-IIr-飞310 I.l_!/;./, ttt 111 (b)板底纵筋末端带90。弯钩搭接/ 飞、,、气4 |卢,.;!:-.,.-厂|二句3d=按3搭二钩E弯!。一-2-oi甘刀jl 耳h1带二一端-L一末7注一筋二1一纵z-底平川川喇板; 二)重C二(图5.5.4双向叠合板整体式接缝构造示意1 通长钢筋多2一纵向受力钢筋;3一预制板;4 后浇混凝土叠合层;5 后浇层内钢筋4 当有可靠依据时,后语带内的钢筋也可采用其他连接方式。5.5.5 次梁与主梁宜采用钱接连接,也可采用刚接连接。当采用刚接连接并采用后浇段连接的形式时,应符合现

42、行行业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的有关规定。当采用钱接连接时,可采用企口连接或钢企口连接形式;采用企口连接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当次梁不直接承受动力荷载且21 跨度不大于9m时,可采用钢企口连接(图5.5.5-1),并应符合下列规定:3 B AI 曾耳:; A-A B-B 图5.5. 5-1 钢企口接头示意1一预制次梁;2一预制主梁;3一次梁端部加密箍筋;4一钢板;5 栓钉;6 预埋件;7 灌浆料1 钢企口两侧应对称布置抗剪栓钉,钢板厚度不应小于栓钉直径的O.6倍;预制主梁与钢企口连接处应设置预埋件;次梁端部1.5倍梁高范围内,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2 钢企口接头

43、的承载力验算(图5.5.5-2),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22 1)钢企口接头应能够承受施工及1 ,-3 使用阶段的荷载;2)应验算钢企口截面A处在施工及使用阶段的抗弯、抗剪强度;4-f I -2 3)应验算钢企口截面B处在施工钢企口示意及使用阶段的抗弯强度;1一栓钉;2一预埋件34)凹槽内灌浆料未达到设计强度3一截面A;4截面B前,应验算钢企口外挑部分的稳定性;5)应验算栓钉的抗剪强度;6)应验算钢企口搁置处的局部受压承载力。3 抗剪栓钉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栓钉杆直径不宜大于19mm,单

44、侧抗剪栓钉排数及列数均不应小于2;2)栓钉间距不应小于杆径的6倍且不宜大于300mm;3)栓钉至钢板边缘的距离不宜小于50mm,至混凝土构件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200mm;4)栓钉钉头内表面至连接钢板的净距不宜小于30mm;5)栓钉顶面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25mm。4 主梁与钢企口连接处应设置附加横向钢筋,相关计算及构造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有关规定。5.6 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5.6.1 装配整体式框架梁柱节点核心区抗震受剪承载力验算和构造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中的有关规定;混凝土叠合梁端竖向接缝

45、受剪承载力设计值和预制柱底水平接缝受剪承载力设计值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中的有关规定。5.6.2 叠合梁的箍筋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抗震等级为一、二级的叠合框架梁的梁端箍筋加密区宜采用整体封闭箍筋;当叠合梁受扭时宜采用整体封闭箍筋,且整体封闭箍筋的搭接部分宜设置在预制部分(图5.6.2a)。2 当采用组合封闭箍筋(图5.6.2b)时,开口箍筋上方两端应做成135。弯钩,对框架梁弯钩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10d(d 为箍筋直径),次梁弯钩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5do现场应采用箍筋帽封闭开口箍,箍筋帽宜两端做成135。弯钩,也可做成一端23 5 预制部分叠合梁hJ 2 两端

46、1350钩箍筋帽万一端1350另一端90。弯钩箍筋帽(b)采用组合封闭箍筋的叠合梁图5.6.2叠合梁箍筋构造示意1 预制梁;2 开口箍筋;3一上部纵向钢筋;4 箍筋帽;5 封闭箍筋1350另一端900弯钩,但1350弯钩和90。弯钩应沿纵向受力钢筋方向交错设置,框架梁弯钩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10d(d为箍筋直径),次梁1350弯钩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5d,900弯钩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10do3 框架梁箍筋加密区长度内的箍筋肢距:一级抗震等级,24 不宜大于20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且不应大于300mm;二、三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25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且不应大于350mm;四

47、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300mm,且不应大于400mmo5.6.3 预制柱的设计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士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矩形柱截面边长不宜小于400mm,圆形截面柱直径不宜小于450mm,且不宜小于同方向梁宽的1.5倍。2 柱纵向受力钢筋在柱底连接时,柱箍筋加密区长度不应小于纵向受力钢筋连接区域长度与500mm之和;当采用套筒灌浆连接或浆锚搭接连接等方式时,套筒或搭接段上端第一道箍筋距离套筒或搭接段顶部不应大于50mm(图5.6. 3-1)。3柱纵向受力钢筋直径不宜小于20mm,纵向受力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00mm且不应大于400mm。柱的纵向受力钢筋可

48、集中于四角配置且宜对称布置。柱中可设置纵向辅助钢筋且直径不宜小于12mm和箍筋直径;当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不i十人纵向辅助钢筋时,纵向辅助钢筋可不伸入框架节点(图5.6.3-2)。3 4 2 图5.6.3-1 柱底箍筋加密区域构造示意I 预制柱;2一连接接头(或钢筋连接区域);3 加密区箍筋;4 箍筋加密区(阴影区域)图5.6. 3-2 柱集中配筋构造平面示意l二预制柱;2 箍筋;3 纵向受力钢筋;4 纵向辅助钢筋3 4 2 25 4 预制柱箍筋可采用连续复合箍筋。5.6.4 上、下层相邻预制柱纵向受力钢筋采用挤压套筒连接时(图5.6.的,柱底后浇段的箍筋应满足下列要求:1 套筒土端第一道箍筋距离

49、套筒顶部不应大于20mm,柱底部第一道箍筋距柱底面不应大于50mm,箍筋间距不宜大于75mm;2 抗震等级为一、二级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lOmm,抗震等级为丁、四级时,图川4柱底后浇段一砸筋配置示意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o1预制柱;2支腿;5.6.5 采用预制柱及叠合梁的装配整体式3柱底后浇段;4一挤压套筒;5一箍筋框架节点,梁纵向受力钢筋应伸人后浇节点区内锚固或连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框架梁预制部分的腰筋不承受扭矩时,可不伸入梁柱节点核心区。2 对框架中间层中节点,节点两侧的梁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宜锚固在后浇节点核心区内(图5.6. 5-1a) ,也可采用机械连接26 (a)梁下部纵向受力钢

50、筋锚固(b)梁下部纵向受力钢筋连接图5.6. 5-1 预制柱及叠合梁框架中间层中节点构造示意1一后浇区;2一梁下部纵向受力钢筋连接;3 预制梁;4 预制柱;5 梁下部纵向受力钢筋锚回或焊接的方式连接(图5.6.5-1b);梁的上部纵向受力钢筋应贯穿后浇节点核心区。3 对框架中间层端节点,当柱截面尺寸不满足梁纵向受力钢筋的直线锚固要求时,宜采用锚固板锚固(图5.6.5-2), 也可采用90。弯折锚固。4 对框架顶层中节点,梁纵向受力钢筋的构造应符合本条第2款规定。柱纵向受力钢筋宜采用直线锚固;当梁截面尺寸不满足直线锚固要求时,宜采用锚固板锚固(图5.6.5-3)。5 对框架顶层端节点,柱宜伸出屋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建筑设计/结构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