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州市智慧交通总体规划设计服务项目需求方案广州市交通委员会2018年5月第一章 项目背景一、 广州市智慧城市发展概况广州作为国家首批智慧城市建设试点之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智慧城市建设,经过不懈努力,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信息化取得突破性进展。 2014年,由工信委牵头,广州市位列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前十名,荣获智慧城市应用创新奖。广州市信息化发展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建设国家新型智慧城市先行区的战略定位,到2020年,基本建成为民服务全程全时、城市治理高效有序、数据开放共融共享、经济发展绿色开源、网络空间安全清朗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标杆。面向新
2、时代,为实现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草案中提出的城市发展定位,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坚持创新和需求驱动相结合,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融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搭建“创新引领、协调运作、绿色集约、开放合作、共享智慧”的广州市新型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框架。其中,创新引领是驱动引擎,协调运作是内部机制,绿色集约是生态模式,开放合作是产业体系、共享智慧是以人为本。二、 广州市智慧交通概况1、智慧交通的定位交通是连接城市的重要纽带,是城市生产生活正常进行的先决基础条件,关系着城市的产业布局、经济发展、人口迁徙,直接影响到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医教用等众多方面,直接引导着城市的构建与
3、发展。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安全、高效、绿色的交通出行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关键部分,智慧交通已成为“治愈”大城市病、解决城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有效途径。智慧城市作为一个生命有机体,涵盖“中枢神经”智慧管理、“骨骼血管”智慧产业和“四肢感官”智慧民生三大领域 ,涉及城市建设发展的方方面面。其中,处于智慧民生领域的智慧交通,直接支撑引领智慧民生各项智慧服务提质增效,辐射带动智慧产业资源调配、区域布局,为智慧管理提供实时、全面的信息来源和成效反馈,形成智慧城市的“主动脉”。智慧交通在智慧城市中的主要定位国内外智慧
4、城市建设,智慧交通作为智慧城市顶层设计体系框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优先、重点建设发展,成为智慧城市的“领跑者”,发挥了基础性、先导性、服务性作用。通过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智慧交通为城市规划建设、国土资源管理等领域的智慧建设发展提供基础支撑,智慧交通推动交通运输效率、安全、绿色等方面的提升,为城市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领域提供先导示范,也为港务、水务、林业、园林、气象、海事、邮政等领域提供关联服务。总体而言,智慧交通与其它领域的智慧建设应用息息相关、协同带动,发挥着辐射示范作用,形成多领域、跨部门联动的智慧城市创新发展体制机制,共同促进智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2、广州市智慧交通建设成效广
5、州交通在多方面的发展都位居全国前列,也是国内最早一批发展智慧交通的城市。市交委根据 “创新发展、夯实基础、强化应用、健全保障”的思路,按照“一个中心、三大平台、四项保障”的体系,扎实推进智慧交通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受到交通运输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领导以及社会各界、主流媒体的认可和好评。根据高德2016年中国“互联网+交通”城市指数研究报告,广州在智慧交通方面的发展领跑全国。对交通大数据中心、智慧交通感知平台、智慧交通综合业务平台、智慧交通创新服务平台、保障体系机制等的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3、存在的不足以及挑战(1)行业体制改革要求政府监管能力再提升交通运输领域的体制改革将呈现“重监管
6、、轻许可”的基本趋势,随着大交通格局的逐渐成型以及行业新业态的出现,可以预见,“十三五”期间行业监管的内涵将得到进一步丰富与扩展,行业监管的任务和难度也将持续增加。因此,唯有发挥先进技术的关键性作用,通过信息化手段来实现智慧监管,才有可能完成社会发展赋予的重任。(2)企业转型升级的活力与动力需进一步激发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主体是企业,企业谋求发展和转型升级的积极性,事关行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前途。在企业面临自身动力欠缺、外部竞争激烈的双重压力下,就需要在信息化建设中秉承统筹兼顾的理念,既要遵循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的基本规律,也要积极扶持、政策引领,为企业信息化发展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3)公众
7、出行高品质多样化需求有待满足公众对运输服务的需求正发生着结构性的变化,正从“走得了”、“运得出”,转变为注重安全畅通、舒适便捷、准时高效的高品质需求。虽然广州市已具备电子站牌、门户网站、“行讯通”手机软件等信息服务手段,也开展了如约的士、如约巴士新型运输服务体系建设。然而,信息服务的综合性、准确性、实时性方面还存在提升空间,定制公交等高品质出行服务的网络化、智慧化、规模化能力尚未形成。此类高品质出行需求的满足,有赖于对现有交通大数据的整合力度,以及足以支撑智慧服务的智慧分析能力建设。(4)交通大数据的潜在价值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对全领域交通大数据的感知、分析、利用能力,是衡量城市智慧交通建设水平的
8、重要试金石。广州市交通大数据可来源于四个方面,一是自有的行业基础数据,如车辆GPS数据、一卡通数据、联网售票数据、主干道视频监控数据等等,二是通过共享融合得到的地铁、民航、邮政、铁路、港口等运营管理数据;三是通过对外交换得到的公安视频、交警交通流数据、国土规划数据、气象预报信息等等,四是通过市场机制交换到的运营商手机信令、移动终端实时位置数据。交通大数据具有高复杂、时效性的特点,只有结合企业运营、行业管理、服务公众的根本需求,依托云计算和智慧交通的技术手段,才能充分发挥大数据的核心引擎作用,才能真正建成“智慧感知-智慧分析-智慧应用-智慧服务”四位一体的智慧交通系统。(5)与信息化发展定位相适
9、应的保障体系需完善充足的资金保障是交通信息化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为保障交通信息化的有效推进和顺利实施,除申请一定的政府资金补助外,还需完善“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多元投资、社会收益”的投融资模式,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广开融资渠道,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投资体制。“科技以人为本”,交通委员会需要进一步完善信息化机构设置,完善交通信息化的人才培训机制,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三、 广州市智慧交通发展方向把握智能交通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趋势,秉承“统筹、创新、开放、服务”的发展理念,以交通管理服务现代化为目标,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行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智慧
10、交通建设作为交通运输创新驱动主战场,以行业信息化重点项目为依托,着力夯实交通大数据基础、创新交通信息服务发展、大力推进行业深入应用、全力保障系统安全可控,实现行业管理高效智慧、宏观决策科学有效、出行服务便捷环保、管理服务持续创新,为实现广州市交通运输发展目标发挥关键支撑作用,为将广州市建设成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提供强有力支撑。(一)新技术环境催生新的运行组织服务模式,智能交通助力新一代综合交通运营管控和决策服务。未来城市智能交通发展的主流方向是围绕服务于城市和综合交通智能运行组织,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全面感知、泛在互联,普适计算、集成应用与人工智能应用为支撑,实现对城市交通与城市发展的智能
11、化协同,对人的各类个性活动与物流需求作出智能响应、实现城市智慧化管理和运行、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新技术环境下,“互联网+”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互联网+交通”技术重塑传统交通运输服务模式;以透彻、泛在、智慧为特征的物联网技术将极大提升交通各要素协同运作效率;大数据分析技术深入应用将驱动智能交通实现精准管理、精细服务;超前布局的下一代互联网将助推智能交通在网络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北斗定位、车辆电子身份(RFID)等的推广将奠定构筑国家控制网的基础。积极稳妥地推进和引导“互联网+”交通应用与改革,促进行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实现交通行业健康稳定发展,已成为智能交通领域重要主
12、题。(二)新政策红利孕育智能交通发展新机遇,智能交通作为国家重要战略布局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驱动力。国家层面,近年来国家和政府高度重视智能交通行业的发展,国家释放的政策红利为智慧交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战略将推动交通智慧化新发展;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进一步明确指出发展智能交通,实现交通诱导、指挥控制、调度管理、应急处理的智能化,作为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促进基础设施智能化的重点建设方向之一;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智慧交通深刻变革;国务院
13、颁布的中国制造2025及“互联网+”重大战略将促进智慧交通新变革;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出,围绕加快“四个交通”建设和“十三五”期交通运输发展的主要任务,坚持需求和问题导向,注重统筹开放、融合创新,大力推进智慧交通建设,不断提高交通运输信息化发展水平;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印发的推进智慧交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提出以方便公众出行、提高运输效率、增进交通安全、加强环 境保护为切入点,加快智慧交通建设,提升基础能力,加强集成应用。广州市层面,市人民政府印发的广州市信息化发展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在新型智慧城市框架下,建立全方位智慧交通体系,夯实大交通数
14、据基础,建设城市交通智慧感知平台,完善智慧交通综合业务平台,推进公交优先战略,进一步增强政府监管、智慧决策能力,持续提升交通行业服务品质。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的推进新型智慧广州建设行动计划进一步明确立足广州国家中心城市、“三大战略枢纽”定位,围绕提升服务治理效能主题,以新型智慧城市新要求为指引,应用物联网技术提升交通智能感知能力,实现全领域交通大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共享应用,通过大数据技术提升城市中心区域拥堵管控、线网与调度优化、安全与故障管理、人车路协同、多模式交通协同等智能运营管理能力,促进行业管理手段创新,并发展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出行服务与信息服务,普及羊城通、手机支付等公共交通乘车电子
15、支付方式,便捷公众出行。四、 广州智慧交通发展思路(一) 统筹协调、夯实基础强化信息化顶层设计,统筹大交通全领域信息化的均衡发展,实现城市交通、道路运输、行业监管、辅助决策、电子政务、现代物流等全方位协调发展,实现交通委员会信息化水平的全面提升,并全面转入现代化、智慧化发展阶段。进一步夯实信息化建设的硬件与软件基础,大力加强城市交通智能感知能力提升,大力推进行业内外信息资源交通与共享,实现行业基础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和协同应用,形成以交通大数据为中心的信息化发展总引擎。(二)技术引领、创新发展强化“互联网+交通”的创新发展思维,注重科学规划和规范引领,大力推动互联网与产业融合创新发展,推动管理创
16、新与变革。大力推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世界先进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创新应用,同时促进行业管理手段的创新、信息化发展模式的创新,从而加快实现管理决策的智能化、交通行业管理的精细化,实现交通运输服务的多样化、出行信息服务的人性化。(三)强化应用、突出服务强化面向政府、企业和市民的基本理念,打造广州市全方位、多模式、全覆盖的交通信息服务体系。首先,应注重各类信息化系统的业务协同与数据共用,形成“依据数据说话、依据数据管理、依据数据决策”的行业管理局面。其次,应充分发挥互联网+形势下,交通大数据的引擎作用,为运输企业提供生产运营、政策环境、业态趋势等全方位专题信息,促进行业的转型升级。最
17、后,坚持交通委员会一贯的“以人为本”服务理念,围绕“常规公交、BRT、出租车、水巴、地铁、公共自行车”的多模式出行体系,打造以“行讯通”和“如约”为代表的广州交通服务品牌,向市民提供全方位、全覆盖、一体化的出行服务与信息服务。借助移动互联网建设公交交互平台,形成公交文化建设、公交体验交流、公交事务分享、公交信息报料等版块,打造人人参与公交、人人热爱公交、人人奉献公交的公交品牌与公交文化。以人文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为引领,以广州亲民、便民为特色的公交文化打造为突破口,坚持广州人文公交发展方向。按照“人性化理念、公平性原则、智慧化引领、系统性规划、一体化特色、开放性内涵、人文化品质、创新性品味
18、”,打造应用技术一流、文化特征明显的智慧交通系统,使得广州市智慧交通成为融入居民生活密不可分、融入经济发展密不可分、融入城市品位密不可分、融入城市人文密不可分的文化印记。(四)完善机制、健全保障完善交通信息化机构设置,形成职责明确的交通信息化管理体制,完善业务处室积极推动、科信处统筹协调、政企协同推进的信息化工作机制,切实做到层层落实责任,从上至下形成合力,抓好信息化建设工作。健全交通信息化人才招收和培养机制,加强交通信息化制度建设,全面提升网络与信息安全态势感知及监测预警水平,提升行业网络安全风险防范、应急处置能力。通过组织机构、人才保障、资金来源、安全管理、技术标准、创新机制等方面的建设,
19、形成广州市交通委员会信息化可持续发展体系。第二章 项目具体要求一、项目目标结合当前国内外智慧交通发展现状趋势、新兴科学技术发展现状趋势和广州市智慧交通发展现状,研究制定广州市智慧交通发展的总体规划,包括指导思想、建设原则、顶层框架、标准规范、技术路线、实施计划和经费概算等,充分研究技术的可行性、成熟性、前瞻性,研究对现有系统整合的可行性,加快交通智慧化发展进程,构建全方位智慧交通体系,支撑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广州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通过广州市智慧交通建设,实现交通要素感知全覆盖、交通信息资源全方位整合、行业管理决策手段先进、公众信息服务广泛普及、技术标准与安全体系健全、信息化人才队伍实力雄
20、厚、保障机制全面完善的目标。使得广州市交通信息化建设水平实现整体跃升,总体水平达到世界交通信息化领先城市行列;人文交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并逐渐成为突显城市文化品味的重要城市文化印记。二、项目参考标准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广东省交通运输“十三五”信息化发展规划广东省交通运输“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广东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三五”规划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推进新型智慧广州建设行动计划广州市信息化发展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2016-2020年)广州市综合交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广州市交通委员会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三、项目规划年限项目区分近期、中期、远期三个时段进行规
21、划设计,按照调研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目标和预期效果,具体为:近期:2020年;中期:2025年;远期:2030年。四、项目规划服务内容广州市智慧交通总体规划设计服务项目至少包括以下内容:(一)智慧交通建设总体框架根据国家、广东省、广州市智慧城市、智慧交通及交通信息化建设规划相关文件精神,基于广州市智慧城市整体布局和规划,及与智慧城市相关部门关联建设发展情况,综合考虑突出广州经济、文化、人文、地理、历史等特色,结合广州市交通信息化现状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具体业务需求,提出新型智慧广州的智慧交通总体架构,区分近、中、远三期目标,明确广州市交通运输、公共交通、交通管理、铁路、轨道交通、航空、港口等涵盖综
22、合交通各业务发展规划、建设内容、功能目标、互动运行机制、数据汇聚共享机制、风险评估及解决方案、初步经费概算等。(二)智慧交通体系子平台规划设计在广州市智慧城市及广州市智慧交通总体架构下,基于前期广州市交通委员会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建设基础,并结合调研实际和当前广州智慧交通发展现状,把握新兴技术发展趋势及与交通行业结合点,充分研究新业态、新领域、新技术情况,创新提出交通行业各子系统建设子框架的规划设计,包括建设目标、实现功能、技术路线、建设周期、预期效果、风险评估及解决方案、经费概算等。各子系统建设框架是对广州市交通委员会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中“一个中心,三大平台,四项保障”体系的继承和
23、发展,但必须要结合当前技术升级和行业发展的实际,进行创新与突破,提出适应新技术、新领域、新业态的新时代智慧交通建设发展体系。应包含但不限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智能感知、无人驾驶等技术应用和网约车、共享汽车、共享单车、网络租赁自行车、充电桩等新业态建设管理和发展规划。如:大数据应用方面。要整合大交通范围内的行业数据,形成覆盖客流、物流、交通流的全过程信息链,形成覆盖海、陆、空、铁、邮等不同运输方式的完整信息体系,通过与其他政府部门、运营商、互联网企业进行信息共享及交换等方式,从深度和广度上完善与交通运输相关的人口分布、土地利用等等一系列相关信息资源,接入相关单位的各
24、类交通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共享,建立综合交通大数据中心,构建完善大交通综合数据交换与共享子平台、交通骨干光纤通信网络、交通云计算服务子平台等系统、构筑综合交通大数据共享应用基础,为交通规划、治理、管理、运行监测、公众出行服务提供底层数据支持和交通大数据基础服务。无人驾驶及智能感知应用方面。制定智慧交通数据资源规划,包含数据的采集、接入、共享体系的规划、车路协同信息整合、无人驾驶运行感知以及大数据资源中心的升级拓展;建设如城市主干道交通信息采集系统、公路站场站点视频监控系统、公交客流信息采集系统、出租车车载视频监控系统、停车监测与智能管理系统、重点区域人群监测系统、路桥综合信息采集系统、多模
25、式先进信息采集试点应用等,以及提出城市级智慧交通外场感知设备建设蓝图及提出技术规范,逐步建设覆盖整个交通行业数据来源布局,为相关决策部门提供更丰富准确的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应用方面。加强推动移动互联网在交通领域的发展应用,以云计算子平台为基础,应用物联网技术,结合智能交通信息服务业务参考模型构建技术,推进交通出行信息服务资源整合、交通出行信息服务渠道整合(含政府、运输企业、互联网企业、通信运营商、科研机构、汽车厂商等可开展交通出行信息服务的对象)、个性化服务定制(含出行后衍生服务等)、智能化运营支持、车路协同信息服务形成一个为政府、行业监管部门、交通运输服务企业、公众等提供多赢的服务平台,提供
26、多种的服务功能,以颠覆式的体验和服务改变出行者行为方式,不断地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创新服务方式及服务理念,满足公众对高质量、多渠道的综合交通信息服务的需求。交通行业各业务平台建设方面。主要针对行业监管、决策分析、电子政务等多个方面进行系统新建与功能完善升级,在实现了各行业信息化监管全覆盖的基础上,继续按照“业务全覆盖、技术新提升”的理念,进一步加强对公交、出租车、约租车、道路运输、物流等方面的监管效率,拓宽行业监管广度,延伸监管深度;建立起“监控-分析-展示-指挥”一体的决策体系,针对大交通体系下的城市交通、地铁、民航、铁路等多种运输方式,形成全方位的运行状态监测网;形成覆盖多种运输方式的随空
27、间地理分布、随时间状态衍化的时、空综合分析能力;建成多数据融合、多角度分析、多主题呈现、全方位展示的融合展示系统;打造强有力的统一联动、应急指挥、综合执法方面的协同能力;进一步简化政府服务办事操作流程,提供更为人性化的办事服务,建立从业人员信用管理体系,提高管理部门对行业从业人员的精细化管理水平;支撑城市交通决策分析,交通出行需求分析、道路拥堵溯源分析、公共交通客流决策分析、对外交通客流分析、交通建设影响动态评估、多方式交通出行预测、无人驾驶运行评估等;支撑城市交通综合治理,道路交通拥堵协同治理、交通需求均衡管理、多模式交通出行调控管理(含网约车、共享单车、分时租赁车辆以及无人驾驶车辆等)、道
28、路限行调控管理、停车治理等。等等。规划设计至少不少于10项子平台的规划设计。(三)升级完善原“一个中心,三大平台,四项保障”体系。需要完善体系中心平台内容为:(1)智慧交通大数据中心;(2)城市智慧交通感知平台;(3)智慧交通综合业务平台;(4)“互联网+智慧交通”服务平台。需要完善的重点规划保障与机制体系:(1)智慧交通大数据标准体系;(2)智慧交通安全保障体系;(3)智慧交通信息共享开放机制;(4)智慧交通创新应用机制(四)调研工作要求1、调研欧洲、北美洲、亚洲国外发达国家智慧城市、智慧交通建设指导思想、政策机制、发展理念和先进经验等情况。2、调研国内一、二线具有代表性城市智慧城市、智慧交
29、通建设指导思想、政策机制、发展理念和先进经验等情况。3、调研分析当前智慧城市、智慧交通建设典型前沿先进技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智能感知等等,其应用情况、发展趋势,并研究其在开展交通领域应用的可行性、前瞻性。4、调研国家、广东省交通部门信息化、智慧化发展政策、规划和总体发展现状,调研广州市交通运输、公共交通、交通管理、铁路、轨道交通、航空、港口等涵盖综合交通行业部门和各区交通局信息化建设发展情况,了解广州市交通规划现状、交通运行现状、现有业务系统情况以及建设需求,梳理广州市现状交通大数据相关的系统、交通拥堵治理、交通出行服务等相关系统建设概况及存在问题,分析先进科学技术融合应用
30、关键技术和关键应用的发展趋势。同步调研与智慧城市相关部门建设情况,部门间关联发展关系等,总体把握全市交通信息化系统建设存在的问题、面临形势等,提出智慧交通系统发展战略与目标。从基础设施、业务应用、资源共享、信息服务、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各专业子系统的具体建设需求,明确建设目标和功能,充分认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5、国外实地调研安排不少于1次,2-3人;国内外省、市实地调研安排不少于3次,每次2-3人。五、项目规划设计要求1、项目概述(1)项目基本概况论述,简要概括项目主要建设目标、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和建设计划工期。(2)初步设计和概算编制依据:列举所依据的重要法律法规、文件、引用的国家标准
31、和行业标准等名称及具体引用条款内容,并将其中必要的部分全文附后,作为报告的附件。2、需求分析量化项目的系统功能指标、信息量指标、系统性能指标及明确项目建设的时空边界。3、建设方案要求(1)总体设计原则:阐述项目建设原则,并与本期项目设计方案一致。(2)总体目标与子项目目标:阐述目标内容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界线。(3)各子项目建设内容:建设的步骤、次序要考虑充分,子项目的边界要清晰。(4)系统总体结构和逻辑结构:用文字、图、表等方式表示,要用文字、符号或颜色显著表明子项目与总体的界线和相互关系。4、系统配置及软硬件选型原则设计单位应对目前主流的信息化产品或平台进行初步的评估和比对,在此基础上提出
32、软硬件设备的选型原则和标准。5、系统软硬件配置清单给出总体软硬件的设备清单,包括设备的建设数量以及基础配置6、重点要求(1)要求设计单位在规划设计中对智慧交通整体建设思路、智慧交通运行机构建设以及创新管理模式提出合理化建议方案(比如成立管理机构、职能设置、工作职责、进驻部门组成及管理等)。(2)要求设计单位在业主单位提出的建设思路的基础上,以科学态度、开放理念、适当超前思维和战略眼光,提升规划水平,使我市建成具备本地特色、省内一流、国内先进的智慧交通。(3)要求设计单位在项目建设内容要求的基础上,需从顶层整体设计的高度出发,充分体现各模块间的有机整合,统一规划,充分利用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并提
33、出明确的合理化建议方案。7、初步设计投资概算书要求(1)包括概算编制的原则和依据;设备、软件的价格获取方式和确认途径;各种取费依据和标准等,并评价其合理性。(2)对投资概算总表中设备购置费内各分项及商业软件部分要提供“项目软硬件配置清单”,包括名称、参考型号、主要参数、数量、单价及其折扣率、部署地点等详细信息,数量要等于各系统相同设备的数量之和;(3)所有概算表要提供可编辑的电子版本,所有相关数据需建立计算公式,分表与总表建立链接。(4)详细要求参照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报告编制要求。8、咨询服务及后续支撑服务要求在广州智慧交通项目实施建设过程中,对项目建设实施单位进行
34、项目交底,完成设计的功能特点、设计意图、技术选型和质量要求等说明,解答承建单位提出的对设计不清楚或不明确的疑问等服务,并为业主单位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工作;提供对广州智慧交通项目为期2年的后续支撑服务。(1)咨询服务技术分析: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了质量事故或形成质量隐患时,由承建单位组织有关方参加技术分析,规划设计单位应派负责人参加。如涉及有设计上的原因,规划设计单位应组织技术负责人进行研究分析,并提交解决方案。技术咨询:项目实施建设过程中,规划设计单位需向业主单位提供与项目建设有关的技术背景材料及相关技术、数据;根据业主单位的要求补充说明有关情况,追加有关资料、数据;提供的技术资料、数据有明显错误
35、和缺陷的,应及时修改、完善;为业主单位进行调查论证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设计变更:承建单位要求变更系统架构或重要业务需求功能的,规划设计单位应慎重研究,同意变更的出具正式变更文件,经业主单位认可后,形成设计的变更文件,做好设计变更、优化和完善咨询服务工作。(2)后续支撑服务设计交底:完成设计的功能特点、设计意图、技术选型和质量要求等说明,解答承建单位提出的对设计不清楚或不明确的疑问。评估和检验:根据各子项目建设情况和实际发展情况,设计方参与项目实施过程重要里程牌的评估和检验,及时提交评估意见给业主单位,不定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参加现场检查,确认是否满足设计规范与设计要求。协助验收:协助业主单位进行
36、项目整体竣工验收,检测项目是否存在未经设计同意,自行变更设计的情况,提出项目整体竣工验收的明确意见与结论。后期细化:规划设计单位加大后期设计投入,在项目建设和实施全过程中,及时细化、优化和升级局部设计内容。设计交底和跟踪须贯穿在整个项目建设和实施期完成。交底成果、技术评估和分析报告、设计变更及细化的局部设计等需通过业主单位组织的专家评审。9、成果交付要求交付时间:签订合同之日起180自然日内提交规划研究成果。至少提交以下成果: 广州市智慧交通总体规划设计现状调研及需求分析 广州市智慧交通总体规划框架和各子平台初步框架 至少10项子平台规划设计 升级完善“一个中心,三大平台,四项保障”体系规划,
37、含广州市智慧交通大数据中心、广州市城市智慧交通感知平台、广州市智慧交通综合业务平台、广州市“互联网+智慧交通”服务平台、广州市智慧交通大数据标准体系、广州市智慧交通安全保障体系、广州市智慧交通信息共享开放机制、广州市智慧交通创新应用机制成果形式:电子、纸质文件包含以上成果的电子文件光盘3套(包含汇报演示程序),纸质文件6套、彩印。汇报演示程序要求:符合较专业美学设计要求,整体达到美观感受需求;充分运用3D、动画、交互、声、光、电等技术全方位展示;具备配音讲解和自主讲解两种播放展示模式。成果交付过程控制:(签订合同之日为T,以下日期均以自然日计算)(1) T+60日前,完成调研及需求分析,提交成果广州市智慧交通总体规划设计现状调研及需求分析,组织并通过专家评审。(2) T+90日前,完成总体规划框架设计,提交成果广州市智慧交通总体规划框架和各子平台初步框架,组织并通过专家评审。(3) T+120日前,完成上述-项规划设计的初步成果,组织交通行业各单位及专家,提出完善意见。(4) T+180日前,根据各单位和专家意见,修改完善所有研究成果,组织专家验收,通过评审。10、项目预算及报价说明人民币185万元整(大写:壹佰捌拾伍万元整),其中含专家评审预算:人民币6万元(大写:陆万元整) 22 /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