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县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1348537 上传时间:2024-04-23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县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县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县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县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县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范文最新推荐- 县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县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县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中共县委根据市委要求,近日,县委安排县委办公室、纪委、组织部组成联合调查组,对我县的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建设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本次调研共涉及12个乡镇,48个村,经过二个多月的集中调查,初步掌握了我县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一、我县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现状县是一个拥有98万人口的农业大县,下辖16个乡镇,现有农民党员2万名,全县共有1909个基层党支部,其中农村支部1002个。近几年来,县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狠抓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先后开展了农村基层党组织三年整顿、村级规范化建设和“三级联创”等活动。以党建促经济,使全县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进一步加强,广大农村党员和基层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为全县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但是,经过这次调研,我们发现:随着农村改革和发展向深层次的推进和新旧体制的转换,长期形成的一些矛盾近几年逐渐暴露出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一)村干部岗位吸引力下降,优秀的“两委”班子难产生。经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我县现有村干部4900人,且大多是年龄偏大和家中有拖累

3、或没有什么特长的人,35岁以下的只占三分之一左右,3650岁的占到60以上,个别地方的村支部书记已达64岁,仍无合适人选接班,造成了农村干部队伍的青黄不接。一方面,由于全县农村集体经济普遍薄弱,75以上的村干部工资不能当年全部兑现,工资待遇低,外出打工比在家当干部挣钱多,致使农村里年轻有为的“能人”,经济意识强于政治意识,个人意识强于团队意识,外出打工闯天下意识强于留守本土务农意识。另一方面,村干部的“官位”不大,工作量却不轻。上面千条线,下边一根针,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要在农村得到全面贯彻落实,需要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由于广大农民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参差不齐,在具体工作中村干部难免会吃亏受气

4、,所以造成了“能人不愿当干部,当干部的没能人”的现如,即使有些人勉为其难当了村干部也不安心,如郑城镇上小峪村支部书记一年最多写过5次辞职书,有的甚至不辞而别长年外出打工经商,基本上是“矬子里面选将军,选来选去难称心”。据调查了解,因工作压力大或工资收入低而辞职不干或外出打工经商的村干部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还有的村是几名党员轮流坐庄当干部,“不是张三就是王五,谁当干部都不服”,甚至相互拆台,搞对立。由于党员干部难培养、难选拔,致使这些村里的工作比较被动,领导班子的核心作用发挥较差,严重影响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二)部分农村基层干部素质不高,不能有效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

5、和发挥应有的服务功能。一是思想政治素质不高。一方面表现在思想保守,观念陈旧,缺乏开拓进取精神。面对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对党的基本路线贯彻不力,对广大党员教育、培训不力,对发展经济引导、服务不力,工作放不开手脚,迈不开步子。另一方面表现在畏难情绪严重,工作主动性差,不安心农村基层工作。面对当前农村工作出现的矛盾和困难,有的基层干部认为“回天无术”,思想上产生动摇;有的犹豫观望,“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的牢骚满腹,怨天尤人,动不动就向党委政府施压,提出“撂挑子”。二是工作能力较弱。据调查了解,全县的农村干部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60以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不到三分之一。相当一部分农村干

6、部或者因文化水平的问题,或者因工作繁重缠身,或者因忙于挣钱致富,真正能够静下心来学点理论、学点适用技术知识的不多,能够学深学透,灵活运用于农村工作实际的就更少。致使思想观念陈旧,思路狭窄,缺乏创新,眼界不开阔,工作效率不高。表现之一是工作方法落后,工作抓不住重点。部分基层干部习惯于靠行政推动来开展工作,知识老化,经验老化,管理老化。我们这次在与村干部座谈时发现有的农村干部连产业化、WTO、集约经营这些现代知识的基本术语都不懂,在生产指导上,习惯当“传声筒”,“照葫芦画瓢”;表现之二是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弱。有的村干部无一技之长,发展经济的技术和能力还不如一般群众,根本就谈不上带领群众闹市场,为群

7、众提供服务;有的虽有能力,但缺乏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思想,只顾自己,不管他人,对群众的困难不闻不问,只向群众要钱要粮。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为数不少的村支部书记认为自己的主要工作任务是计划生育、社会治安以及上级交办的工作,而没有把增加村集体收入、带领群众致富放在重要的位置。三是工作作风不过硬。有少数村干部脱离群众,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思想严重,有的办事不公、处事不当。特别在宅基地划分、计划生育指标安排、土地和集体工副业项目承包上,不能一碗水端平,搞优亲厚友。个别人甚至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私利,在用电用水、税费缴纳、土地承包和子女安排上,为自己捞取好处,对群众则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

8、,吃拿卡要,失去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有的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伤害了群众感情。极少数干部为政不廉、腐化堕落,放松学习,个人私欲膨胀,如镇颛臾一村原村支书马付贤侵吞公款54500元,在群众中影响极坏,最终受到了法律的严惩。(三)乡村集体经济实力差,农村基层工作无钱办事的矛盾非常突出。由于自然条件制约和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相当部分农村基层组织经济基础较差,财务亏损和负债问题严重。经过这次调查统计,我们发现80以上的接受调查者对村集体经济收入不满意,原来有点集体积累的村由于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入,可支配的资金也在不断减少,只好寅吃卯粮,甚至靠举债维持运转,由于不能安期偿还债务,又造成了村的信用下降。集

9、体经济日益薄弱甚至债台高筑,使农村党支部兴办各项公益事业举步维艰,村级各项开支无法正常支出,更谈不上为农民致富奔小康提供资金物质上的帮助。主要表现为:一是亏损面大。据县有关部门统计,全县入不敷出的村占76。二是亏损额大。全县村级负债总额为3000多万元,每个村平均负债在4万元左右,有的村负债额甚至超过100多万元。三是收入来源少,收入结构单一。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平均每年不足2万元,如镇的石盆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只有1000元,村干部的工资都不能兑现,村里的各项公益事业更无从谈起。多数村的集体收入仅限于土地出让金及林场、荒山的承包费,有工业项目的村很少。虽然有些农村基层组织前几年通过内引外联上了一

10、些项目,办了一些企业,村集体经济有了一定的起步和发展,但由于受市场、人才、资金、信息及自然条件的制约,这些村办企业办的红火的不多,办垮了的不少。由于党支部缺乏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必要的物质条件,修路、架桥等公益事业无力去办,村级各项开支无法正常支出,什么事也办不成,群众长期不能得到实惠,对干部缺乏信任感,认为村支部的话不能听,从而导致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下降,制约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效果。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建议和对策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需要明确责任、创新思路、落实措施,必须长抓不懈,积极探索,建立健全符合我县实际的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长效机制。(一)必须紧紧围绕

11、选好人、用好人,提高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整体素质这个主题。实践证明,只有把基层班子建设好了,农村干部的战斗力才能增强,农村各项工作才能有效推动。一是要从源头上把好选人用人关,积极探索改革农村干部选任机制。结合这次村两委换届工作,拓宽用人视野,积极引导党员群众,将那些年富力强、有知识、有文化的高素质人才选拔到农村两委班子中去。把回乡知识青年、复员退伍军人、镇村企业管理骨干和在市场经济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分子,特别是生产能手、致富能手、科技能手、管理能手,以及公推公选落选人员中素质较好的作为后备人才,培养“潜力型”干部。积极选派大中专毕业生、部队转业军人或头脑灵活、市场经济意识强的乡镇机关干部到村任职,指

12、导帮助农村干部在解放思想、寻找发展思路、规范村务工作等各方面增强工作能力,提高农村干部的整体素质。本着“适合,发展,既不求全责备,也不委曲求全”的原则,不拘一格的选人用人,配好配强村级班子。二是要抓好基层干部培训。要重点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任务,改进培训方法,丰富培训内容,采取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参观考察相结合、请进来与送出去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地培训相结合,根据不同乡镇、不同村的实际情况,分门别类,分期分批轮训,通过上大课、观看录像、基地实践、电化教学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提高学习效果,让党员干部受到实实在在的教育。要制订好村干部培训计划,采取换届后集中培训与平时培训

13、相结合的办法,分期分批进行。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强化培训内容,使村干部听得进、坐得住、用得上。同时要创新培训方式,充分利用县镇党校阵地和党员电教等手段,采取多种培训形式。努力改变存在于基层干部内心深处的亘古未变的小农经济思想的束缚,切实提高他们的自身致富能力和服务群众的本领。(二)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解决好农村工作“无钱办事”的问题。集体经济能否发展壮大,是关系到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能否巩固的一个大问题。农村一些矛盾和问题的解决,农村干部队伍的稳定,从根本上有赖于农村经济、特别是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因此,各级党委要积极引导农村干部把工作重心放在发展农村经济,特别是发展村集体

14、经济上来。一是确立正确的经济发展路子。要立足乡情、村情,坚持因地制宜,发展优势的原则,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经济发展路子。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以当地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结合“百村帮扶工程”、“百万农户致富工程”,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与扶助,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实施规模效应。二是要制定优惠政策,县乡(镇)和金融部门要在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向贫困村实行倾斜。为他们办企业、上项目、兴修水利、开发优高农业,积极提供切实有效的扶持和援助。同时要把“输血”与构建“造血机制”相结合,教育党员干部苦干实干,自强不息,艰苦创业。三是要充分利用好现有集体资源,如水利设施、山林、矿产等,实行市场

15、化运作,多途径增加集体收入。(三)建立和完善农村干部任期目标考核机制,进一步调动农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一是建立农村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要根据中央提出的“五个好”村党支部的总体目标,认真研究制定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立足实际,因村制宜,量力而行,合理确定各村每年组织实施的具体目标和落实措施。将经济建设、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目标,进行细化、量化和分解,由党委和支部签订目标责任状。二是建立健全农村干部岗位目标责任制。根据支部工作目标,合理细化分工,分解到人,从支部书记到村两委成员,都要明确各自的岗位责任和工作目标,使两委成员在工作中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人人头上有任务,个个肩上

16、有压力。三是健全完善农村干部责权利相统一的考核机制。根据各支部和两委成员的年度工作目标、岗位责任目标完成情况,乡镇党委要建立严格合理的考核机制,并合理运用考核结果,做到奖惩分明,责权利统一,适当提高农村干部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充分调动广大农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保持农村干部的相对稳定。(四)健全和完善党支部村委会的工作运行机制,进一步规范农村干部的工作。应本着“加强党的领导、依法建制、民主有序、便于操作、分类指导”的原则,制定和完善村务管理规则,进一步规范农村干部的工作。村务管理规则要突出建立四大机制:一是建立协调机制,理顺村务各项关系。要明确村务管理的主体、村务管理的权限、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

17、关系,做到各司其职、协调配合。二是建立决策机制,促进村务科学决策。进一步完善农村村务决策的程序,突出村民在决策中的主体地位和“三支队伍”在决策中的重要作用,使村级决策程序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三是建立管理机制,促进村务按章办理。进一步规范村集体经济管理、村财务管理,明确管理权限,管理职责,作到民主公开,使村务管理由“暗箱操作”转变为“透明运作”,从“无序”管理到“按规”办事。四是建立监督机制,保证村务有序运行。进一步落实好村务民主监督机制,实行村干部任期承诺和践诺制,让村干部接受党员、村民的监督和评价,落实好对村干部的违规责任追究制度。把村干部置身于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下,促使他们按章办事,廉

18、洁奉公,从源头上防止村干部滥用权力和以权谋私现如的发生。(五)大力推进基层组织工作机制创新,进一步激发农村党组织的执政活力。要切实解决农村党组织“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的问题,建立与新形势相适的工作机制。首先要建立起富有活力的村级工作机制。鼓励村“两委”干部大胆闯、大胆试,大胆干,镇党委要充分保护和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着力于放权村“两委”,努力解决对村级“统得过多、管得过死”的问题,做到责权利相结合,强化村“两委”的职能;要着力于减负村“两委”,坚决克服形式主义,为村干部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其次是建立科学决策和民主监督机制。高度重视建立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

19、、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规范民主决策程序,健全议事规则,实行决策论证制和责任制,用制度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尽量避免和减少失误,同时建立群众对决策实施监督的机制,让群众依法行使自治权利。再次是建立村“两委”分工负责制、“两委”联席会议,民主评议“两委”干部等制度,明确村党支部对村委会实行政治领导、工作指导、思想引导的职能,做到坚持领导不包办、把握方向不旁观、保障自治不违法、支持工作不拆台,村委会在党支部的领导下依法行使职权,工作到位而不越位,形成“两委”协调一致,良性互动的运行机制。 关于加快我县失地农民转型为城市市民步伐的思考关于加快我县失地农民转型为城市市民步伐的思考在我县工业化和城市化不断

20、推进的同时,大量土地被征用的农民面临着转型为城市市民的问题,加快其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已成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经今年8月县妇联对全县1850周岁的农村失地妇女分布、从业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截止20xx年6月底,全县11个乡镇,土地被征用的1850周岁的劳动妇女数为8231人,占全县1850周岁劳动妇女总数的10.9,其中有2669名失地妇女参加了社会保险,占总失地妇女数的32.4,有4807人在企业或其他单位打工,占58.4,有739人个人经商,占9,有241人从事家庭种养业,占2.9,有2237人从事家务,占27.2。从调查数据按比例可估算我县有近三分之一的劳动力闲置在家,找不

21、到合适的出路,如何帮助这部分失地群众进行劳动力转移、如何帮助失地群众顺利实现身份转变,是一个值得引起关注的问题,其直接关系到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一、失地群众实现身份转变的几处瓶颈(一)劳动就业难问题:1、就业竞争激烈,由于“城中村”农民生活水平提高较快,相应对劳动条件、报酬的要求较高,而目前,嘉善县有10万余来自四川、云南、贵州等省的劳动力,这些外来民工对工资要求低,能吃苦耐劳,深受企业主的欢迎,他们在为本地经济作出贡献的同时,也给当地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一定压力。2、劳动技能、素质较低。惠民镇土地被征用的1036名女性劳动力中,有90文化程度在初中或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低导致劳动技能低,他们很难进

22、入较高的产业层次,很难成为日益发展的新兴产业的合格员工。从目前的经济发展规律来看,中、低素质劳动力的转移将越来越困难。3、就业观念陈旧,就业渠道单一。农村承包制实施以来,农民习惯劳作时间自由支配,与现代企业的严格管理和作息不相适应,对工作的工种既要求适合自己低素质的实际,又怕吃苦丢面子。就业目光大多停留在工勤杂员等清闲岗位,对进一步学习技能招考就业没有信心和兴趣。失地群众对生活出路的后顾之忧普遍存在,已就业的怕下岗,工作无着落的等政府能给予就业安置。(二)社会保障难问题:城乡居民在社会保险及医疗保险等方面的制度差别很大,城镇的社会保障体系相对完善,而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则残缺不全,参加社会养老保

23、险的失地农民占失地农民总数的三分之一,即使在这三分之一里,他们的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也得不到充分保障,居民、农民两种制度的对接难,是阻碍农民市民化的根本问题。更大的问题还在于大多数农民缺乏投资理财意识,对土地征用补偿费如何用于养老、医疗保障缺乏长远的考虑,大多会在几年内很快用完,今后的生活没有了着落,给社会稳定带来很大的隐患,而且,许多失地妇女在城市从事非农产业劳动,就业的风险很大。(三)居住方式变换难问题:农民在农村无偿占有宅基地,并可自行建房,获取房租收入,使得失地农民不愿农转非,这是其市民化的一大障碍。农民在集体土地上建造住房免交各种费用,在城乡结合部,农民纷纷建了新房,而且面积很大,除了

24、自己一家人住外,多余的住房都出租,每月收益少则几百元,多达几千元,成为“城中村”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这种农居点既不利于城市建设,影响城市景观和品位,而且不利于农民转变传统观念、小农意识和落后的生活、社会活动方式,阻碍农民再就业、再提高积极性,不利于农民的市民化。二、失地农民转型为城市市民的对策从目前的城市化趋势来看,整体考虑和解决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市民化问题已是现阶段城市化进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根据我县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立足于超前思考,立足于系统设计,立足于城市居民的标准,以促进失地农民与现代城市社会的文化融合,加快其市民化进程为目标导向,坚持制度

25、创新与机制创新相结合,积极推进城郊农村特别是“城中村”的土地国有化、户口非农化、资产股份化、居住公寓化、保障社会化、管理社区化进程,促进其思想观念、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型态等的加速转变,最终实现完全的市民化。(一)以改变集中建房模式为重点,加快土地制度的改革创新,促进失地农民居住方式的转变土地作为一种特殊的生产要素,虽然其自身不能在地区间流动,但其使用权的可流动性对依附于其上的生产要素的流动具有重要的影响。农村土地征用制度的不规范,特别是依附于基本土地制度之上的农村宅基地制度,则是农民转变成为市民的制度障碍。要完善货币化、市场化的征地安置制度,逐步建立起“经济补偿、社会保障、就业服务”

26、的三位一体新模式,实行土地征用与劳动力安置、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同步进行。一是要根据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长状况,逐步提高土地征用补偿费标准。政府要通过垄断土地一级市场,适当降低税、费,调整土地出让收益分配比例,以提高征地补偿标准。使农民得到的土地补偿费用能基本解决养老保险所需的费用,并通过以土地换社保的办法,将土地补偿费和劳动力安置费优先用于解决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实现社会保障对土地保障的有效替代。二是要坚持市场化方向,实行统一征地,全面推行土地“片区综合价”。根据城市发展总体规划,按地段、地类等将城市土地划分成若干个区片,每一区片确定一个相对合理的基准地价,在统一征地时,实行统一的补偿标准

27、。三是要加快“城中村”农民建房制度的配套改革。要以“城中村”连片改造和建设村民公寓为契机,按城市功能分区要求统筹安排各类建设用地,将城市整体规划与村一级管理体制协调起来,打破行政村的界线,采取组团式集中连片与局部分散相结合的空间可持续发展模式,逐步将“城中村”失地转居人员混杂安置在城市居民小区内,形成在地域上相对集中、新转居人员与老市民混居的具有规模效益的功能小区。彻底打破集中联建排屋、村民集中安置的旧模式。而且要强化经济利益杠杆的调节和引导作用,鼓励失地农民选择城市公寓,加快市民化。(二)以提高素质和技能为重点,加快劳动就业制度的改革创新,促进失地农民的就业农民的市民化重要前提是农民就业的市

28、场化、非农化和充分化,顺利实现就业是解决失地农民生活来源,加快其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和市民化进程的重要保证。应按照市场化原则,制定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就业政策,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就业市场,实现城乡统筹就业。一是要引导和教育失地农民转变观念,确立没有技能、不提高技能就不可能稳定就业的新观念,确立自谋职业、竞争就业的新意识,破除“等、靠、要”思想,提高参加和接受教育培训的自觉性,积极主动地参与市场化就业。二是要加快经济发展,多渠道、多形式扩大就业需求。三是建设以县劳动力市场为中心,以乡镇服务站为网点的就业服务网络。四是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三)加快户籍制度的改革创新,促进失地农民的身份转变随着

29、户口政策的逐步改革和调整,户口政策已基本没有门槛,农转非已没有什么政策障碍。但还没有完全将利益要素与户口剥离,仍然把子女入学、就业、社会保障等利益与户口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如不加以剥离,户籍制度改革就无法取得突破性进展。户籍制度改革的重点是要取消附属在户口上的各种利益,剔除粘附在户籍关系上的种种社会经济差别,达到户籍与各种福利待遇完全脱节,真正做到城乡居民在发展机会面前地位平等,获得统一的社会身份,达到凭身份证“一证走天下”的目的。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仅仅作为职业划分的依据,不再具有利益分配的功能。(四)以“低门槛进入、低标准享受”为原则,加快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创新,促进失地农民养老方式的社会化

30、城郊失地转居的农民已经是城市新居民,应享受城市居民同等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待遇。但马上为他们建立完全与城市居民相同的社会保障制度,还有一定的难度。现实的做法是,设计一个与城市居民相对接近、便于今后与城镇社保体系相衔接的操作方案,先养老保险,后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应采取个人责任和社会互济相结合的办法。在制定基本目标时应考虑四个因素:一是保障水平要与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确保大多数失地农民的养老需求;二是保障机制应有利于激励经济的增长,特别是要鼓励他们劳动就业;三是必须考虑制度上的平衡性、稳定性和开放性,能够适应城市化加快推进

31、的需要,并有利于与城镇社保体系相对接;四是要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各种具体制度都应符合实际,相互协调,互相促进,尽可能便于管理和操作。现阶段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交费标准和享受标准,应以“低门槛进入、低标准享受”为原则,养老保险金的来源也应以个人为主,政府和集体支持为辅。村民个人应将劳力安置补偿费全额用于养老保险费,村集体土地补偿费和集体资产应首先用于村民的养老保险,政府也要从当期或延期的土地出让金净收益中按一定比例划入社保基金,或是财政补贴一部分。同时,还要积极鼓励失地农民参加大病统筹医疗保险等其它社会保险或商业保险,提高其保障水平。(五)加快集体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促进其由封闭的农村模式向开

32、放的城市模式转变在加快农民市民化过程中,革除农民对集体经济组织的依赖性,淡化乃至彻底消除农民对传统的“村”概念,除了改变以村为单位集中居住外,还必须加快集体资产管理的股份制改革,割断其与集体或与村联系的”尾巴”。一是要加强村集体资产的管理,加快股份制改革。村集体资产特别是历年土地征用的补偿费要单独建帐、专款专用,优先用于办理村民的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对于土地已基本征完或全部征完的“城中村”,在撤村建居时,要按村集体资产的多少进行分类改革:资产总量大、集体企业多、收入较稳定的村,要进行股份制改革,量化到人;总量不大、又无企业,主要依靠货币资金,收入不稳定的村,可进行资产托管、入股投资,量化到人,

33、或直接分给个人;资产较少的村,除优先用于为村民办理养老保险外,全部分到个人。要加强对股份制改革后的集体资产的管理,集体资产主要投资于风险小、收入回报稳定的第三产业为主,其收入除用于发展再生产外,应主要用于社区公益事业建设和股民福利事业建设,提高股民的社会保障水平。二是在股份制改革过程中,除在撤村建居时部分资产用于扶持新建立的社区管理需要转变为社区资产外,因村集体已经解体,不能再设立集体股。股份合作社成立后,要允许其成为法人实体,并给予一定年限的过渡期,在过渡期内税收、信贷和工商登记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以稳定股份合作经济组织的收入来源,提高失地农转非人员的生活保障。三是加快股权流转,进一步完善股

34、份制模式。要明确社区股份合作制经济组织的地位,制定规范的章程范本,确定合理的股权量化比例及配股政策,使每一个股份合作经济组织在资产评估、法人登记、股权设置、股东权利与义务、收益分配办法、股权转让等方面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六)以城乡文化融合为目标,加快社区管理制度改革和社区文化建设,促进社区管理由农村范式向城市范式转变农民失去土地依附,进入城市成为城市居民,实现了身份上的转型,但在市民化过程中,更需要尽快实现社会关系的转型即农村村落的行政村管理向城市社区的居委会管理转变,文化的转型即从农村文化向城市文化转变。一是要加快撤村建居。对土地已被基本征完或将要被征完的“城中村”,要加快撤村建居。对居

35、住集中、符合建立社区条件的村,要成建制地转为社区居委会;对居住分散的村,要就近并入社区居委会。社区的日常管理应按照城市社区的规范和要求进行。二是要加强现代城市文化建设。“城中村”农民转居后,促进农民与市民的文化交流,加快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更新。 县农业产业化工作调查报告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切实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天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调查报告县委、政府: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在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在经济利益上依据平均利润率的产业化组织原则实施产加销一体化,形成生产和流通利益共同体,把农户和市场联系在一起的一种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为了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我

36、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增收提供参考依据,产业化办公室对全县第一季度农业产业化发展、经营情况及其它基本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项调查,以进一步探索我县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措施和途径。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一)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现状:根据全县23个乡(镇)摸底调查,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呈上升趋势,已实现总产值4711.15万元。其中:1、种植业产业化情况:(1)优质茶园建设:完成20xx亩优质茶园建设项目,已通过验收,目前正在设计今年1000亩优质茶园建设项目的实施方案。(2)栽桑养蚕:完成了5000亩老桑园管护工作、1160亩新桑园的

37、嫁接工作,已备齐了1500张养殖春蚕所需的物质和蚕种。(3)订单农业:全县订单农业发展势头良好,目前全县已实施订单种植面积6800亩。主要订单品种有食用玉米、魔芋、芋头、辣椒等,涉及全县5个乡9个村866户农户。(4)无公害产品:山药:全县已完成800余亩山药的育苗和整地,主要集中在老场乡。茶叶:全县已完成15000亩茶叶的春季管护,并采春茶15000公斤,产值约60万元。西瓜:已完成3000亩西瓜的种植技术培训和生产资料及种子的准备工作。油菜:全县45000亩油菜长势良好,防病治虫工作已落实完毕。2、畜牧业产业情况:(1)畜牧业龙头企业1-3月份情况:二郎山牧业:发展养羊联产户25户,每户5

38、只;羊场产纯种波尔羊102只,产值102万元。四川隆生(天全)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发展二郎山山地鸡1.5万只;发展养鸡大户8户(平均每户一次饲养1000只以上)。帝豪羊业:已向全县农户签定养羊1000只的合同,现已发放170只。(2)养猪情况:全县猪存栏77829头,销售33091头,产值3102.3万元。仁义乡成立了生猪专业合作社,始阳镇成立了养猪协会,运作都比较规范、正常。全县新发展养猪大户100户,有效带动全县养猪业发展。(3)养羊情况:全县羊存栏116437只,销售34717只,产值79.85万元。(4)禽类:全县禽类存栏75.4万余只,出栏30万只,产值860万元;禽蛋产量280吨

39、,产值240万元。(5)新发展人工种草面积5000亩,使全县人工草场达6.38万亩。3、林竹业产业情况:(1)1-3月份,天全县林业局对全县竹资源作了详细调查,并组织编写了天全县竹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前景,为我县竹产业开发提供了可行的依据。天全县现有竹资源总面积36.8万亩,成竹面积9.7万亩,天然竹林面积2万亩。从1996年以来新发展竹子面积28.3万亩。(2)今年1-3月份全县竹材产量3000多吨,产值近100万元;森林蔬菜800吨,产值40万元。(3)大渡河造林局天全分公司今年1-3月份对20多万亩楠竹基地进行检查补栽、管护等工作,正在组建股份制联合林场,已经拟出了竹资源管理办法。4、加工

40、营销产业情况:(1)龙头企业:四川二郎山森林蔬菜有限公司:完成了综合楼、机修车间、库房、门卫挖基和主体工作,完成了两个绿色食品申报材料编写,完成了今年原料收购、生产品种、生产量的计划,销售红油鲜笋5吨、清水笋2吨、墨西哥泡椒2吨,实现销售收入10万元,收购野生蕨菜20吨。天全县天蜀森林蔬菜食品厂:已收购蕨菜50吨、青菜20吨、山芦20吨;销售山芦30吨、红油鲜笋20吨、蕨菜和薇菜20吨,实现销售收入30万元。天全蜜园蜂业有限责任公司:销售蜂蜜4.5吨,销售额15万元,带动养蜂大户12户。茶叶加工企业5个,其中1-3月份边茶叶产量6000担,销售20xx担、销售额23万元;全县春茶产量15吨,外

41、销鲜叶9吨、产值36万元,县内加工6吨鲜叶、成品1.5吨,已销售0.5吨、销售额13万元。5、今年一季度绿色食品产业开发情况:(1)加强与四川二郎山森林蔬菜食品责任有限公司的联系和服务,完成了两个绿色食品商标的年检和技术整改工作,新厂已完成了综合楼、机修车间、库房、门卫等工程。(2)完成了1000亩辣椒基地的建立、育种、技术培训。(3)两家森林蔬菜加工企业拟出了今年的收购和产品加工计划。(4)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结合我县实际编写出了天全县绿色食品发展规划初稿,提出了我县绿色食品开发的思路和目标任务。(5)完成了两个绿色食品申报材料的编写和填报。6、协会和基地:随着产业的形成、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行

42、业协会的迅猛发展,截止目前,有各类协会33个(种植业协会16个、畜牧业协会16个、加工协会1个),多数运作正常;产业基地52个(优质瓜果蔬菜基地7个、蚕桑基地7个、茶叶基地6个、畜禽基地11个、林竹基地21个)。(二)全县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农业大户调查情况:全县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农业大户有251户,人口1138人(男606、女532人)。按收入情况分:年收入在5万元10万元的有221户,年收入在10万元-20万元以上的有24户,年收入在20万元以上的有6户。按主要收入来源分:种植业7户,养殖业25户,加工营销业38户,开采业23户,运输业99户,其它59户。(三)全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构成情

43、况:1.20xx年:全县农村居民123881人,纯收入30289.58万元,人均纯收入2445.05元。其中:种植业收入占24,养殖业收入占25,林竹业收入占3,劳务开发收入占10,加工营销业收入占5,矿山开采业收入占16,运输业收入占10,其它收入占7。2.20xx年1季度:全县农村居民119775人,纯收入6385.24万元,人均纯收入500元。其中:种植业收入占12,养殖业收入占38,林竹业收入占3,劳务开发收入占16,加工营销业收入占5,矿山开采业收入占12,运输业收入占7,其它收入占7。(四)全县土地和草资源情况:据调查,全县有耕地102357.3亩,其中:耕田55276.6亩,旱地

44、32357.5亩,自留地13235.2亩,开荒地1488亩;撂荒地102亩。草资源:天然草场14726.5亩,人工草场13986亩,青贮2955吨。二、存在的问题:1.整体上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认识不够,未能深入理解其含意。农民素质相对较低,市场经济意识淡薄,只顾眼前利益,缺乏风险意识。2.工作发展不平衡,个别乡镇对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目标不明确,措施不力,对于农业产业化工作似乎只是应付了事。3.产业布局不够合理,没有完全做到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产业基地建设分散,除林竹产业外,其它产业规模不大,形不成商品优势,难以形成规模效益。4.中介组织和行业协会带农户、连市场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运作不够

45、规范。5.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小、带动农户和基地的作用还不明显,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6.缺乏科学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利益机制不健全,农业产业化一体化的经营层次不高,企业与农户就会经受双重风险。在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企业与农户与基地的利益连接,大多数还停留在松散的结合上,企业与农户之间没有法律约束力,企业按市场价收购农户的产品,不与农户承担风险,农户也没有参与意愿和合作要求,在卖方市场条件下一旦市场风吹草动,企业与农户将会双双受损。三、建议和对策: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一项牵涉面广、政策性强、浩繁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只是一般的市场行为和企业行为,必须要有党和政府强有力的组织领导。针对目前我县农

46、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突出问题,我们提出如下建议供领导参考:1.正确认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本质和含义,确定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思路。农业产业化的含义就是以市场为导向,在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在经济利益上依据平均利润率的产业化组织原则实施产加销一体化,形成生产和流通利益共同体,把农户和市场联系在一起的一种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思路: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规模开发和基地建设为重点,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龙头,以“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农村专合组织、协会)农户”为基本组织形式,优化配置各种生产要素,实行科学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系列化加工、一体化

47、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使农业和农村经济最终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产业化经营轨道,推进农业和农村产业化进程,最终实现全县经济快速发展。2.建立健全以党、政一把手直接负责的农业产业化目标管理责任制。围绕全县农业产业化的总体目标,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实际,调整和完善农业产业化的实施方案,将目标任务落实到各个乡镇。县、乡镇党、政领导每年必须亲自抓一个产业或一片基地的建设,真抓实干,连续抓几年,抓出成效。这一条可以作为乡镇年终考核指标的一项内容。3.采取多种方式培训农民,努力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根据县上提出的“八个一”工作要求,每个乡都必须至少落实其中的“一乡一校”,

48、建立起培训农民的教育基地,提高农民的科学种植、养殖技术和市场风险意识以及市场诚信意识。4.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培育主导产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让市场需求说了算,我们要到市场上去选产品,要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坚持在推进农业产业化中,首先搞好市场调查、选好产品。具体讲,茶叶产业化、林竹产业化、畜禽产业化等怎么搞,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结合市场需求决定。商品的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要充分估计市场供求的变化。总之,不能用今天的价格去论证项目投产后的经济效益,要动态观察市场走向。5.大力发展规范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在不触动农民的土地承包权、财产所有权的前提下,按“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建立起来的新型合作经济形式。它是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重要链条。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有利于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降低和化解市场风险;有利于推广和应用科学技术,推进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用利于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保护和增加农民的利益。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协会)是连接龙头企业和农户的重要纽带,是形成“公司(龙头企业) 基地 专合组织 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的关键环节(公司 农户的模式弊端很多)。6.建立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市场经济的核心就是“利益”,没有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市场、企业与农户难以形成利益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报告/总结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