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义务教育教科书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数学新世纪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数与代数第一单元 除法内 容建议课时数分苹果(除法竖式)1搭一搭(一)(有余数除法)3搭一搭(二)(有余数除法竖式)分草莓(试商)租船(有余数除法的应用)3练习一课时安排建议课时安排建议p为什么在本单元安排竖式?为什么在本单元安排竖式?l二上认识除法,侧重理解除法的运算意义,二上认识除法,侧重理解除法的运算意义,如果同时学习竖式,内容较多,困难较大。如果同时学习竖式,内容较多,困难较大。l三下学习一位数除两三位数时,侧重理解分三下学习一位数除两三位数时,侧重理解分步求商的过程,如果同时学习竖式,难点也步求商的过程,如果同时学习
2、竖式,难点也过于集中。过于集中。l所以,二下是一个比较好的时机。所以,二下是一个比较好的时机。p如何把握对竖式的教学?如何把握对竖式的教学?l关键:注重联系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竖关键:注重联系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竖式每一部分的意思。式每一部分的意思。【第一次教学】【第一次教学】江苏省宝应县水泗小学 祁顺成1.基本练习6.426 325 45.9452.探索方法出示算式:8.540.7 457.2师:观察这两道算式,你发现与前面学得有什么不同?生:除数变成了小数。师:那你认为可以怎么算?生:把除数化成整数。师:你们认为这种方法行吗?试着算:8.540.7p如何把握对竖式的教学?如何把握对竖式
3、的教学?60位同学8道计算题的成绩统计全对全错错1题错2题错3题正确率18 21319830【第二次教学】【第二次教学】出示主题图,提出问题并列式(略)讨论8.540.71.估一估师:估计一下,商大约是多少?生1:比8.54大,因为除数比1小,除数越小,商越大。生2:比10大一些,因为10个0.7是7,8.54比7大一些。师:你们估得都很有道理,而且离精确答案越来越接近,那到底是多少呢?2.思考:师:8.540.7你会算吗?你又什么想法?60位同学8道计算题的成绩统计全对全错错1题错2题错3题正确率第一次教学18 21319830第二次教学43无9 5372多样化的竖式逐步形式化、系统化逐步形
4、式化、系统化p如何把握对竖式的教学?如何把握对竖式的教学?l关键:引导学生理解竖式每一部分的意思。关键:引导学生理解竖式每一部分的意思。适时发展提出问题的能力l通过对话,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分物过程,理解竖式每部分的意思l这既避免了学生对竖式的死记硬背和机械模仿,又促进了学生对竖式的理解三下l通过对话直观操作,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分物过程,在了解除法竖式各部分意思的基础上学习竖式。p如何处理认识余数及其与除数的关系?如何处理认识余数及其与除数的关系?l结合搭图形的探索活动,帮助学生认识余数,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l在探究活动中,不仅关注知识的获得,还关注学习能力的提高发展学生探索与发现能力
5、。l借助操作活动,感受余数l认识余数。l经历探索余数和除数关系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l(理解)横式中每个数在操作过程中各表示什么,余数“1”在搭正方形时是哪根小棒,为什么它要剩下?l单位的填写是个难点,建议教师在此做教学停留,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操作活动,确定单位名称并相互交流。l在探索过程中,可以自然地发现,小棒有时正好用完,有时会有剩余。而且随小棒总数的增加,剩余的小棒数量也相应增加,但是增加到一定的程度,这个过程突然被“中断”(小棒刚好用完),再继续下去,似乎又出现了一个“循环”。l只要认真操作下去会发现这个过程很奇特,好像有一个内在的东西在控制着整个过程这就是“规律”在起作用。l难
6、能可贵的是,既能让学生获得知识结论,又能积累探索与发现的经验,还能激发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l巩固和逐步加深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l有了上节课的基础上,这里直接让学生填出横式的结果。l进一步学习有余数除法意义l有余数除法竖式l仍然关注竖式每一步的意思l研究表明,能够联系生活实际举例,如为一个算式编出一个相应的问题情境,既是促进学生理解所学内容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对所学概念理解程度的一种体现方式。l问题3旨在通过结合情境解释算式,促进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理解。l结合分草莓的具体情境来解释为什么商7不合适l圈一圈的活动是对试商结果的验证l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l进一步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l
7、加深对试商方法的理解,呈现了常见的典型错误:商大了、商小了。p如何克服解决有余数除法实际问题的难点?如何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l运用画图、列表等策略,帮助学生理解解决问题的过程。l重视在联系实际意义解释计算结果的过程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种主要的策略“画图画图”策略策略l要让学生体会画图的价值l注重学生自己的“图”“列表列表”策略策略l注重列举和寻找规律l注重列表整理信息和呈现信息l读懂信息是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面l“限乘4人”比较陌生安排专门的讨论。l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l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解决问题能力l不能把计算结果直接看作答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解
8、答l鼓励学生运用多种策略和方法l结合情境对计算结果进行解释。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石秀荣老师试讲的课上,出现的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l延续“加1”的思路澄清与“租船”的不同:还剩3元,不够划1时,余数可以忽略不计。l进一步帮助学生明白“最多”和“至少”的区别。p回顾:运用多种方式促进学生的数学理解l结合情境解释l结合情境解释算式(讲故事、举例)l画图列表多种策略:有助于促进理解、激发创造力在其他内容的学习过程中,还有第三单元 生活中的大数内 容建议课时数数一数(一)(认识并感受千的大小)3数一数(二)(认识万)拨一拨(认识数位顺序、万以内数的读写)4比一比(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有多少个字(估计)2练
9、习三课时安排建议课时安排建议一、如何帮助学生从多种角度来认识大数的意义?l数的产生:999加1是1千l计数单位:10个百是1个千l估计:由100个估计1000个l数的构成l教学建议:l加强数数活动l充分利用直观模型l密切联系现实情境l直观模型:小棒、计数器、数线2下1下二、如何发挥直观模型在大数认识中的作用?999再填1个:数位、满十进一10个百是1个千:计数单位、十进关系计数器方块数线l更好地体现了顺序基于以上特点,认识大数,一定要拨、数、画l更好地带来了“形”的支撑 三、如何在大数的认识中发展学生的数感?国内外对数感内涵的几种界定:l数感是一种数量直觉;l数感是与数概念有关的网络结构;l数
10、感是数概念扩展中对数的敏感与理解;l数感是对数字关系与数字模式的意识。l课标的解释是一种感悟l数与数量l数量关系l运算结果估计等。有助于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l在估计活动中发展感受。l在对比想象中发展数感。l联系现实情境,在数的大小比较中发展数感。l呈现了多个学生可能提出办法。如:看数位的多少,找中间数等。l如果学生想不到借助数位顺序表,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l在多样化的表征数的结构中,发展数感。l数感的培养利于发展认识和解释现实事物的能力l体会到千的由来九百九十九再添1个是一千l再次体会满十进一的道理l从九百九十九到一千,涉及数位变化,经历这样一个拨数的过程,利于
11、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位值的体会l经历产生1千的过程。l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初步发展位值概念。l感受千的大小,初步发展数感。l问题的挑战性,利于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l借助100以内数的学习经验l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l进一步理解千以内数。l在数一百以内数的经验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完成数数任务l发展学生对一千的数感l10个小方片是可以数出来的,以此为参照标准l结合现实情境体会一千的实际意义l通过想象与推断,既能加深对一千实际意义的理解,又能促进数感的发展l没有对万的大小进行感受,只是初步认识。l认识万以内的数及新的计数单位“万”,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l运用万
12、以内的数描述一些生活现象,感受大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l前面几节课(其实从20以内数的认识开始)就有了数位的铺垫,表现在我们数的认识大多伴有拨计数器的活动。l认识数位顺序表,感受数的构成和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l学习读、写万以内的数。l通过用多种形式表示数的活动,了解大数的构成。l了解算盘是我国重要文化遗产。l关注难点:中间和末尾带“0”的数。l一定不要搞固定的一套读数和写数规则。其实,真正的规则是要把每一个数位上的数都依次读出来,如9040应该读作“九千零百四十零个”,只是慢慢地大家约定俗成读着“九千零四十”而已。l让学生在体会我国在算术方面的优秀历史文化的同时,借助算盘进一步理解数位顺序。l通
13、过多种形式体会一个多位数是由几个不同的计数单位“构成”的。l多位数的构成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和结构,为今后理解多位数四则运算的算理打基础。l体会两个数的大小关系,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进一步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l感受估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发展数感。l不是直接教给学生多位数大小比较的方法,l结合熟悉的情景,不断提出越来越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l呈现了多个学生可能提出办法。如:看数位的多少,找中间数等。l如果学生想不到借助数位顺序表,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l借助数线比较数的大小,进一步感受在自然数中,“从小往大数,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大”,发展学生的数感
14、。l体会数线的作用,为进一步学习提供更加有效的直观模型。l相对离3000更近些就可以,不必有太过精确的要求。l先鼓励学生首先凭直觉进行判断。l尽管最初的估计可能很不准确,但是估计结果的随意性带来的巨大差距,有助于引导学生探讨估算的方法,寻找可以用于特定情景下帮助估算的“单位”,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l经历估计活动的过程,初步体会估计策略,积累估计的经验,发展数感。l体会估计在生活中的作用。l估计一行l估计一栏l学生还可能会有更多的方法第五单元 加与减 内 容建议课时数买电器(口算加减法)3回收废电池(三位数笔算加法)十年的变化(三位数笔算加法)小小图书馆(三位数笔算减法)4练习三小蝌蚪的成长(
15、三位数笔算减法)谁算得对(验算)4练习四课时安排建议课时安排建议三位数加减法:三位数加减法:p学生是如何解决问题的?学生是如何解决问题的?p他们的困难是什么?他们的困难是什么?p如何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如何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案例:小蝌蚪的成长(三位数减法)本案例视频录像包括在教师用书的附赠光盘中前测题目:前测题目:用竖式计算:用竖式计算:8282 5858534534 4949百以内退位减法三位数位减法三位数位减法调研结果:调研结果:用竖式计算:用竖式计算:8282 5858534534 4949正确人数正确人数3822错误人数错误人数42047.6%典型错误:典型错误:用竖
16、式计算:用竖式计算:85%需要借助直观模型帮助理解算理需要借助直观模型帮助理解算理需要关注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关注学习习惯的养成1.如何利用直观模型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如何处理好学生的计算方法与竖式之间的关系?l 第一次探索:412-89自己选择方法学生的方法是多样的:口算、拨计数器、画计数器、数线、竖式l交流完各种算法后,教师把几种算法都呈现到了黑板上,显然竖式是“中心”l第二次探索:514-126自己选择方法仍有不少学生选择口算、画计数器、数线方法,当然竖式的学生比第一次多了。课后问一个孩子为什么选择画数线,他说“好玩”走到抽象的竖式需要时间学生渴望在计算中找到乐趣,不同的学生确实有不同的喜好
17、重视通过多种形式解释多位数计算的道理是重要的。重视通过多种形式解释多位数计算的道理是重要的。l多种学生可能的计算思路:数数、借助数的意义进行口算、类推l鼓励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l计数器也可以画。l探索并掌握整百、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l提出用整十、整百数解决的问题,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l有条理地读懂题目信息l发展提出问题的能力l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加法计算方法,理解多位数加法计算道理并掌握计算方法。l能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估算作用。l结合情境进行估算,体会估算的必要性和估算结果的合理性。l多种学生可能的计算方式。l鼓励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l计数器也
18、可以画l相同数位对齐l可以引导学生联系数线和计数器的方法解释竖式计算的道理。l读懂题目信息,知道十年前后的变化中所涉及到的数据增加或减少关系l继续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连续进位)l多种学生可能的计算方式l鼓励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l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l引导学生自己总结l培养认真、仔细的计算习惯l多种学生可能的计算方式l鼓励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l不够减,向前一位借1,理解退一当十l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多位数减法的计算道理。l结合具体情境,提出三位数减法问题,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l多种学生可能的计算思路l鼓励学生经历与他人交
19、流计算方法的过程l进一步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多位数减法的计算道理,并能正确计算。l反思常见错误,关注计算中的关键点,保证计算的准确性。l连续退位是难点。除竖式,教科书还结合口算、计数器的演示,启发学生用多种方式体会连续退位的计算道理l引导学生通过反思计算中的常见错误,形成认真、有条理的计算习惯。l经历把连续退位减法转化为不退位减法的过程。100以内有过铺垫。重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突破退重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突破退位减法的难度并体会转化的思想。位减法的难度并体会转化的思想。直观模型:小棒、计数器、数线2下1下l少了小棒l解决的计算问题更为复杂l表现形式更为丰富
20、回顾:注重利用模型促进学生对计算道理的理解小棒小棒 能够较好能够较好体现按“群”计数,小数目时容易操作。1下:25+41下:25-4计数器计数器 当不涉及进位和退位时,使用的是生活中真实的当不涉及进位和退位时,使用的是生活中真实的计数器。计数器。1上:13+21上:18-2计数器计数器当涉及到进位和退位时,真实的计数器上没有办当涉及到进位和退位时,真实的计数器上没有办法真正呈现。可以用摆图片或画的方式,也可以边操法真正呈现。可以用摆图片或画的方式,也可以边操作边想象。作边想象。1下:15-92下:87+139计数器成为了学生非常方便、且富有乐趣的计算工具计数器计数器数线数线 从一年级上册,数的
21、认识中第一次出现(由数字从一年级上册,数的认识中第一次出现(由数字轨道开始,活泼生动),后续的数的认识、数的运算轨道开始,活泼生动),后续的数的认识、数的运算中多次出现。中多次出现。1 1年级:对数线的使用要求仅限于辅助运算,即给出数年级:对数线的使用要求仅限于辅助运算,即给出数线及数线上的数字,不要求学生自己独立画数线。线及数线上的数字,不要求学生自己独立画数线。数线数线l2 2下能够借助数线开展更灵活的计算下能够借助数线开展更灵活的计算l在数线上计算,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算理l在数线上计算,能把进退位变得更为简单英国6年级一道数线上的题目下面的数线,表示了通过两步计算从0到达20的方法。(1
22、)用另一种方法,表示通过两步计算从0到达20(2)通过四步相同大小的计算从0到达20乘法连加开放(3)怎样从0到达20,填一填。连加分数加法加减混合数线成为了学生非常方便、且富有乐趣的计算工具2.如何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更好地体会计算的乐趣,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l多位数的计算过程中,学生既会因为对计算道理的不理解出错,也会因为粗心出错l关注理解、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认真、验算)非常重要l交换加数位置l用减法(逆运算)再算一遍l具体学习过程中,不止这两种方法l结合现实情境和加减法的验算过程,体会验算的必要性和认真计算习惯的重要性。l探索加减法验算的多种方法,提高计算的准确性。l找到计算的关
23、键点,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整理错题寻找原因l具体整理加减法计算中的错误:忘记进退位抄错数等l怎样防止这些错误的发生验算不忘记进退位不抄错l一个学生在数学上是否有发展前途与计算速度快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l要充分认识:孩子们能够理解运算的意义,在具体情境中清楚地知道什么时侯需要用加法什么时候用减法;能够有道理地说清楚每一步计算的意思确保计算结果正确;能够对计算所得到的结果结合情境做出合理的解释等等;所有这一切都比算得快更重要。第七单元 时、分、秒课时安排建议课时安排建议内 容建议课时数奥运开幕(认识钟面及表示的时间)11分有多长(感受1分的长短)3淘气的作息时间(经过时间)1.1.如何帮助学生体会
24、时间的实际意义?如何帮助学生体会时间的实际意义?l通过多种操作活动体会时间的实际意义。通过多种操作活动体会时间的实际意义。数数数数排球、写字排球、写字l观察、回顾钟面的结构:12个数,时针和分针(大表盘)l认识时、分,知道1时=60分,初步体会时、分的实际意义。l结合拨钟表的操作活动(可自制)l一格格数、用乘法计算、用减计算l4题容易写成10:45,要引导出错的学生仔细观察时针的位置,并拨出10:45让学生比较l借助钟面,说一说秒针容易识别的特点:钟面上有几个针、长短粗细,走动快慢等。l了解秒针走1小格是1秒。l体验1分有多长。l知道1分=60秒。l发展运用画图等多种策略或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5、l通过数秒针走动次数:得出秒针走1圈就是60秒l两次体会:数60下,自己感受60秒l借助实践活动,体会1分l根据活动经验估测时间l注意:安静有序不是一蹴而就可调整活动(但要好操作)l再次体验,增强准确性先示范:老师计时,两个学生数,声音不要太大,以免互相干扰,尽量体会1秒数一个数。看谁数的时间最接近60秒。2.2.如何学习如何学习“时间单位换算时间单位换算”和和“经过时间经过时间”?l注重运用多样化的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理解时注重运用多样化的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理解时间单位之间的关系。间单位之间的关系。画图(多样化的示意图)画图(多样化的示意图)列表(只是雏形,学生自发的)列表(只是雏形,学生自发
26、的)计算(不做要求)计算(不做要求)l小单位转化为大单位l不强调用计算的方法尽快地得出答案l通过画表盘图和数线示意图,启发学生用多种方式得到答案l结合情境,进一步熟悉时间的表示l会根据钟面得出简单的经过时间l鼓励通过个性化的画图方式得到结果l问题2鼓励学生先观察笑笑的做法,问题3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画示意图(吕悦老师的例子)画数线列表等l对“经过时间”的理解l数感的发展l画图列表策略的使用l活跃的思维充分展示了学生智慧的潜能图形与几何第二单元 位置与方向课时安排建议课时安排建议内 容建议课时数东南西北(辨认东南西北)2辨认方向(知道东南、东北、西南、西北)1.1.如何帮助学生形成方位感,并发展空
27、间观念?如何帮助学生形成方位感,并发展空间观念?l借助在现实情境中辨认方向的过程,帮助借助在现实情境中辨认方向的过程,帮助 学学生生 认识东南西北,形成初步的方向感认识东南西北,形成初步的方向感。l在在“地图地图”与与“现实空间现实空间”的联系过程中,的联系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l带学生到操场。l生活经验:象征性的景物(参照物)l相对位置关系:左面就是“北”,右面就是“南”。如操场的北面有什么。l在纸上记录观察到的景物及所在方向l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认识方向。l体会“规定”的必要性,会在地图上辨认方向。l会用方向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在辨认方向的活动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
28、念。l交流的不便,激起统一规定的愿望,感受其必要性。l先平放记录纸并引导学生把记录标记和实际景物进行一一对应的“联想”。l再次观察。l介绍地图绘制规定。l方向标给出北、东两个方向,旨在降低在地图上辨认方向难度。l结合主情境图,让学生认一认方向板上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l由四个方向的知识推导出八个方向,如“东北方向在东和北之间”l由学生熟悉的景物(参照物)帮助学生记忆八个方向l知道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l会用方向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在辨认方向的活动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第四单元 测量内 容建议课时数铅笔有多长(分米、毫米的认识)2有多长(千米的认识)课时安排建议课时安排建
29、议1.1.如何加深对长度单位实际意义的体验?如何加深对长度单位实际意义的体验?l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l借助熟悉事物长度进行想象、推理等活动借助熟悉事物长度进行想象、推理等活动l启发学生运用多种方式去感受启发学生运用多种方式去感受2.2.如何发展学生的估测意识和估测能力?如何发展学生的估测意识和估测能力?l借助熟悉的物品或场景,进行丰富的估测活动借助熟悉的物品或场景,进行丰富的估测活动l根据具体情境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能估测一些根据具体情境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物体的长度l进行实际的测量活动,积累测量经验l为了更精确地表达这枝铅笔的长度,就需要一个比厘米还要小的
30、单位,感受学习毫米的必要性。l避免投影等带来的缩放情况l认识1分米和1毫米,能进行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简单的单位换算,感受分米、毫米的实际意义,积累测量经验,初步发展空间观念。l能根据具体情境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体会单位的实际意义,初步发展估测意识。l加强对1分米和1毫米长度的实际体验,并了解一种估测的方便工具。l发展初步的估测意识。l引导学生利用进率进行单位换算l借助尺子l可以从多个起点来找l利于在直观、低难度的情况下熟练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l启发学生用多种可能的方式去感受10米,100米的实际长度l 不要求每个学生把所有方式都做一遍,也不要求学生只能用书上
31、呈现的方式去做。l认识1千米有多长,能进行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简单的单位换算,感受所学长度单位的实际意义,积累测量经验,初步发展空间观念。l借助多种熟悉的场景推想1千米有多长第六单元 认识图形 课时安排建议课时安排建议内 容建议课时数认识角3直角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2平行四边形欣赏与设计2练习五1.学生对于“角”等的认识有哪些误区?l“桌角桌角”是角是角l边越长,角越大边越长,角越大l2.如何帮助学生有效建立对图形的正确表象?l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直观感知图形。直观感知图形。l借助丰富的观察、对比、操作(摆、
32、画、折、借助丰富的观察、对比、操作(摆、画、折、量)等活动,积累图形认识的经验。量)等活动,积累图形认识的经验。l初步有了角的概念后,借助“自由”画角活动体会角的组成: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角的位置和张口方向可以不同。l不是学习正式的画角技能。l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直观认识平面图形中的角。l结合直观操作活动,了解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l强调用直观操作的方法,进行角的大小比较。通过直观操作叠合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l借助比较大小三角板对应角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角的大小与画出的边的长短无关。l通过观察直观辨认l借助三角板辨认l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直角的过程,直观认识直角。l结合操
33、作活动,会借助三角尺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l通过与直角的对比进行辨认l通过折、画操作活动进一步体会3.如何有效帮助学生经历探索长正方形特征的过程?l直观地理解抽象的直观地理解抽象的“特征特征”l用折、画、比、量等多种认识图形的方法,用折、画、比、量等多种认识图形的方法,体会研究图形方法的多样性体会研究图形方法的多样性l引导学生思考从边和角两个角度研究图形引导学生思考从边和角两个角度研究图形l抽象的过程l通过操作活动,从边和角两个维度,探索、建构、体验特征。l了解用折、画、比、量等多种认识图形的方法,体会研究图形方法的多样性。l在探索中,激发图形研究的好奇心。l“特点”是抽象的l手段:动手操作(
34、折、量)l思考角度:边和角l需要说明的是,去掉了长正方形的关系,主要有两点考虑:第一,留给学生更多的探索“特点”的空间。第二,二下理解“关系”也有一定的难度l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平行四边形的过程l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初步发展空间观念。l从与长方形的联系与区别中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l可拉动的长方形框架(硬纸板、图钉)l欣赏与辨认l从图案中辨认学过的平面图形。l会用学过图形设计简单的图案l发展空间观念,感受图形的美l设计数学 好玩以问题为载体以问题为载体从头到尾思考从头到尾思考问题问题鼓励学生体验运用时间的知识和记录的方法解鼓励学生体验运用时间的知识和记录的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获得初步的记录
35、时间的数决简单问题的过程,获得初步的记录时间的数学活动经验学活动经验;渗透数据的随机性。渗透数据的随机性。l在发现、描述重复多次的现象或事物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简单的规律。l通过对不同事物所具有的共同规律的思考和表达,初步发展概括能力,并能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表达。l鼓励学生用文字、图形等个性化形式表示规律(张海霞老师的例子)l这两种方式学生不易出现,鼓励学生先观察,再探索l鼓励学生总结发现规律的特征l 依据前面发现的规律完成任务(推理)l举例促进理解第一次教学:出不来“重复”先让学生说完图中的规律,用多种方式表示了灯笼的规律够丰富吗?提问“规律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出不来“重复”?对规律的认识需要思
36、维经验的积累仅有对一个规律的多种表示是不够的怎样积累经验第二次教学:调整之后表示了多个规律之后,有了举手的学生。有了丰富的积累,“重复”水到渠成。教学注意:要思考p如何将活动设计得有趣、生动,使学生感觉到“好玩”?l在探索的过程中,体会“好玩”l在对结果的反思中,体会“好玩”统计与概率第八单元 调查与记录课时安排建议课时安排建议内 容建议课时数评选吉祥物(调查方法、记录调查数据)2最喜欢的水果(记录调查数据)1.在新的课程标准中,第一学段并没有安排统计知识的学习。在此定位下,如何理解和处理以帮助学生积累经验为重点的教学?l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收集整理数据的必要性,初步形成统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收集整理
37、数据的必要性,初步形成统计意识。计意识。l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整理、呈现数据,重视学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整理、呈现数据,重视学生对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活动体验生对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活动体验。l鼓励学生从数据中获取信息,丰富对数据分析的经验积鼓励学生从数据中获取信息,丰富对数据分析的经验积累累。l在经历数据调查的活动过程,初步发展数据分析观念在经历数据调查的活动过程,初步发展数据分析观念。l举手l写下(投票)l体会统计调查的必要性和收集数据的方法l能看懂他人记录调查的数据,了解记录调查数据的方法。l经验积累阶段,不涉及正规统计知识的学习l读懂他人的数据记录方式分类呈现形式的多样l发展读取数
38、据信息的能力l简单判断与决策2.学生是否自发具有统计意识?如何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统计意识?l评选吉祥物:视频1,视频2(天津案例:河河西区三水道小学滕莉西区三水道小学滕莉)学生是缺少统计意识的本课的处理:告知 反思视频1不告知,继续讨论也许学生也能想到“调查”3.学生是如果进行数据整理的?张丹老师的调研l收集方法:分类和不分类l分类:对齐和不对齐l建议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能认同分类,但对于对齐体会不深,引导后认同要对齐。l制定标准l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示整理数据的结果l回答简单问题,提出简单决策建议l“整理”的过程l交流不同的方法整理与复习p做好整理与复习,建议教师要做的思考:1.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
39、会提出哪些问题?学生印象深刻的数学活动是什么?2.如何组织二年级学生进行整理与复习的学习?回顾与整理激发提问的情境是多样的:l质疑、拓展l从生活中、数学学习中、在学习的全过程中不断发现和提出问题。反思:l学习内容、数学活动线索l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线索。l情感态度价值观线索总复习p做好总复习,建议教师要做的思考:l每部分的重要目标是什么?l针对每单元的学习内容,学生哪些方面学得好?l还有哪些学习上的疏漏?作业中的常见错例有哪些?l如何培养学生的总结与反思的能力?围绕本册最核心的内容围绕本册最核心的内容进行思考、复习与整理进行思考、复习与整理鼓励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鼓励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多样化的方
40、法多样化的方法1.如何提高学生对复习课的兴趣?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总复习的学习?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学生已有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基础上对原先学习过的数学的数学知识基础上对原先学习过的数学知识内容进行深层次的再学习,它更多知识内容进行深层次的再学习,它更多的是一个加深数学知识理解,理清数学的是一个加深数学知识理解,理清数学知识间联系,进一步提高数学知识掌握知识间联系,进一步提高数学知识掌握水平,提高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和技能的水平,提高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和技能的过程。过程。总复习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总复习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p要搞好总复习,教师要特别注意以下五点要搞好总复习,教师
41、要特别注意以下五点1.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教师要了解本班学生对本学期各部分知识的掌教师要了解本班学生对本学期各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握情况,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制定复习计划,做到有针对性地复习。平地制定复习计划,做到有针对性地复习。平时教学中发现学生掌握得不牢固的部分要重时教学中发现学生掌握得不牢固的部分要重点复习,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重点给予点复习,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重点给予辅导。辅导。2.突出知识重点,不要平均使用力量。突出知识重点,不要平均使用力量。复习时不要平均使用力量,要突出本学期的教复习时不要
42、平均使用力量,要突出本学期的教学重点,突出对核心概念的理解。如,解决问学重点,突出对核心概念的理解。如,解决问题的复习,要教会学生题的复习,要教会学生“从头到尾从头到尾”思考问题;思考问题;乘除法的复习,要突出对乘除法意义的理解;乘除法的复习,要突出对乘除法意义的理解;乘法口诀的复习要突出口诀之间的联系;度量乘法口诀的复习要突出口诀之间的联系;度量知识的复习要突出空间观念的培养。知识的复习要突出空间观念的培养。3.精心选择练习题目,注重练习效率。精心选择练习题目,注重练习效率。基本技能的形成,需要一定量的训练,但要适度,基本技能的形成,需要一定量的训练,但要适度,不能依赖机械的重复操练,要注重
43、训练的实效性,不能依赖机械的重复操练,要注重训练的实效性,复习时不随意超出或降低课程标准的要求,教科复习时不随意超出或降低课程标准的要求,教科书中的题目要用足、用好、用活,要充分挖掘习书中的题目要用足、用好、用活,要充分挖掘习题所蕴含的价值。限于篇幅,有的题目只是提供题所蕴含的价值。限于篇幅,有的题目只是提供了一种可选择的题型,教师可以仿照这样的题型了一种可选择的题型,教师可以仿照这样的题型自己再编一些题目。自己再编一些题目。结合本班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适结合本班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适量补充一些题目,使复习更有实效性;在量补充一些题目,使复习更有实效性;在期末总复习阶段,由于都是学
44、生熟悉的内期末总复习阶段,由于都是学生熟悉的内容,学生容易丧失学习新鲜感。教师应设容,学生容易丧失学习新鲜感。教师应设计丰富多样的形式进行练习,还可适量补计丰富多样的形式进行练习,还可适量补充一些具有开放性和探索性的题目,以激充一些具有开放性和探索性的题目,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4.关注情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关注情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总复习中的教学活动应努力使全体学生达到课程目标的总复习中的教学活动应努力使全体学生达到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努力把情感态度目标有机地融合在数学教学基本要求,努力把情感态度目标有机地融合在数学教学过程之中,可以
45、对部分学生采取过程之中,可以对部分学生采取“延迟评价延迟评价”的方式,的方式,提供再次评价的机会,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树立学提供再次评价的机会,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好数学的信心。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相对于平时的学习而言,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相对于平时的学习而言,复习中有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反思,并习中有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反思,并实现自我发展,自我提升。实现自我发展,自我提升。5.关注学习后劲,开发学生潜能。关注学习后劲,开发学生潜能。根本上讲,复习要根本上讲,复习
46、要“面向未来面向未来”,就是要让复习充,就是要让复习充满生长的力量满生长的力量生长知识、生长技能、生长思维、生长知识、生长技能、生长思维、生长智慧生长智慧这种生长,应该贯穿在复习活动的各个这种生长,应该贯穿在复习活动的各个环节。相对于具体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而言,如何帮环节。相对于具体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而言,如何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显得更为重要,教师既要重视对知助学生学会学习显得更为重要,教师既要重视对知识的复习,更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识的复习,更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特别说明:总复习与期末考试的内容都是应知应会特别说明:总复习与期末考试的内容都是应知应会的,不能超出标准要求。的,不能超出
47、标准要求。典型课例与课件典型课例与课件教师用书赠送光盘中的教师用书赠送光盘中的12节视频课例:节视频课例:租船租船数一数(一)数一数(一)千米有多长千米有多长整理与复习整理与复习小蝌蚪的成长小蝌蚪的成长算得对吗算得对吗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淘气的作息时间淘气的作息时间上学时间上学时间重复的奥妙重复的奥妙评选吉祥物评选吉祥物教学资源推荐教学资源推荐描述了相关内容不同册的前后联系编写说明更加清楚细化了教学建议(微型教学设计,多样化的建议)设置了教学资源包(数学知识、教育心理)知识评价建议(要点说明、样题)习题解读和答案更加详细了新教参,站在了新教师的角度新教参,站在了新教师的角度站在了学生角度站在了学生角度数学伴我成长练习册l一课时配一页练习一课时配一页练习l题目与正文高度匹配题目与正文高度匹配l题目既关注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巩固,也关题目既关注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巩固,也关注数学理解注数学理解l题目难度层次适当,形式丰富多样题目难度层次适当,形式丰富多样如何爱孩子的教学思考源于孩子的忠告教学思考.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