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司法局局长的述职报告.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341490 上传时间:2024-04-23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7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司法局局长的述职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司法局局长的述职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司法局局长的述职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司法局局长的述职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司法局局长的述职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范文最新推荐- 司法局局长的述职报告 2004年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年,也是司法行政工作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重要一年。一年来,我市的司法行政工作在市委、人大、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和监督下,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突出改革、保障、拓展、规范的主题,抓班子、带队伍、强素质、树形象,与时俱进,扎实有效地开展了各项工作,为我市“三个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下面我代表市司法局领导班子就全年的工作述职如下:一、以“四五”普法和依法治市工作为总揽,为政府中心工作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今年是“四五”普法的第四

2、年,也是关键一年。我们紧紧抓住普法依法治理这个“龙头”,积极探索法制宣传工作新形式,充分利用各种法制教育资源,完善普法网络,进一步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推向深入。(一)锁定“四五”普法重点对象,法制教育常抓不懈 一是领导干部学法经常化、制度化。今年,我们继续将各级各类领导干部作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重点对象,年初市依法治市领导组办公室和市委组织部联合发文对全市2004年度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做出了具体安排。围绕领导干部学法用法,一年来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1)与市委组织部分五期在市委党校对200余名县处级领导干部进行了行政许可法、宪法和宪法修正案的培训并进行了考试。(2)进一步推动了对宪法的

3、学习和贯彻实施。4月15日,市依法治市领导组在晋城宾馆召开了学习贯彻宪法座谈会。市四大班子主要领导、领导组成员单位及市直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参加了座谈会,太行日报登载了大会的交流发言并开设了学习宪法专栏。(3)6月25日,组织全市1300余名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参加了宪法与行政许可法法律知识考试,参考率及合格率均达到100%。二是公务员学法主题明确、重点突出。在坚持公务员月周末学法日制度的同时,我们重点抓了新颁布法律知识的学习。市依法治市领导组办公室先后下发了关于切实加强宪法学习宣传工作的通知和关于迅速组织学习宣传行政许可法活动的通知,并会同市政府法制办举办了两期行政许可法培训班,邀请省高级人民法

4、院行政庭的专家等进行了授课,市直具有行政许可职能的500多名公务员参加了培训考试。同时,我市各县(市、区)也全部开展了公务员培训和考试。为了保证培训效果,各县(市、区)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如县对培训采取了百分制的考核办法,每个单位的团体均分成绩和个人成绩均在电视台向全县公布,并将培训结果装入干部考核档案,作为个人年度考核、考评、任职、定级和晋升的主要依据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共举办各类行政许可法培训班、研讨班30多期,培训党政领导干部、政府法制工作人员、行政执法人员万余人。    三是青少年法制教育创新形式、注重实效。在青少年学法方面,我们重点抓了青少年法制宣传

5、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目前全市63%的学校都开设了法制课,做到了“教学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各校还进一步完善了法制副校长制度,各校重新对法制副校长进行了聘任,所聘任的法制副校长都能定期到学校开展法制讲座,解答学生提出的法律问题,法制副校长作用日益明显。同时,为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普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市依法治市领导组组织人员精心编写了一书,作为全市中小学生法制教育课外读物。它针对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知识结构和实际需要,运用以案释法的方式,从依法育人和以德育人的角度,深入浅出地阐释了基本法律知识。法德教育双管齐下,内容新颖,编排独特。一经出版即受到学校、老师、家长和青少年学生的热烈

6、欢迎。6月16日,市依法治市领导组办公室和市司法局举行了声势浩大的赠书仪式,市委书记、市长等领导亲手将该书送到了市直学校的校长及学生代表手中。(二)加强宣传阵地建设,丰富普法载体,深化普法效果 一是继续深入开展了普法依法治理“百千万”、“十百千”活动。普法依法治理“百千万”、“十百千”活动是创新普法依法治理形式、推进依法治市进程的一项重要举措。今年,全市各行政、执法机关继续深入开展了普法“百千万”活动。今年以来我市的依法治理“十百千”活动开展得卓有成效。9月21日至23日,依法治省领导组办公室对我市申报的省级依法治理示范单位进行了检查验收,市公安局、市建设局等8家单位被表彰为2004年度全省依

7、法治理示范单位。12月市依法治市领导组办公室组织人员对市级依法治理示范单位进行了检查验收,市财政局等100家单位及先进个人被命名为2004年度依法治理示范单位和依法治理标兵,各县(市、区)也对本地的依法治理先进进行了表彰。典型的树立,使全市各单位学有榜样,比有标杆,推动了全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是多种形式开展了 “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围绕今年的宣传主题,市依法治市领导组办公室对全市“12.4”法制宣传活动进行了统一部署,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一是在太行日报刊登了市委书记、市长的署名文章,并设专版介绍了我市“四五”普法成就,

8、回顾了历年我市“12.4”活动情况;二是组织了第三届优秀法制宣传作品“金剑奖”的评选;三是在12月4日进行了街头集中法制宣传活动,市直各行政、执法机关采取走上街头、出动宣传车、悬挂横幅、制作版面、解答群众咨询等方式向广大市民宣传了宪法和各自专业法等。各县(市、区)及有关单位也大张旗鼓开展了宣传活动,如城区主要领导发表了“12.4”电视讲话,阳城、高平举办了法制文艺演出,市总工会举办了以劳动法、工会法等主要内容的“大学习”知识竞赛等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法制宣传活动,在全市营造起浓厚的学法氛围。    三是面向社会的法制宣传深入开展。(1)利用媒体广泛宣传。如市政

9、府于3月5日召开全市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工作会议后,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在电视台就行政许可法的学习贯彻作了动员讲话;市依法治市领导组办公室、太行报社及市政府法制办在太行日报共同举办了宪法及行政许可法知识竞赛;组织全市万余名干部职工参加了依法治省领导组办公室组织的宪法行政许可法知识竞赛;市依法治市领导组办公室与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在太行日报联合举办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宪法法律知识竞赛”有奖答题活动。(2)走上街头集中宣传。5月是全省行政许可法宣传月。5月14日,我市六县(市、区)和市直32个具有行政执法职能的单位、3118名工作人员集中走上街头进行了规模大、影响广泛的行政许可法知识宣传活动。副市长

10、白晚才、李协定、各县(市、区)四大班子领导及全市200余名处级领导也上街参加了宣传。此次活动共出动宣传车21辆,升放气球6个,张贴标语254条,制作版面254块,印发宣传资料977300份,解答群众咨询23720人次。(3)积极开展专项宣传。如价格法实施六周年之际,市物价局在全市设立了11个咨询点,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份;市为提高乡村医生的法律素质,集中对全市600多名乡村医生进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以及山西省农村初级卫生保健条例等相关法律知识的专项培训;各县都组织了以“依法行政、许可为民”为主题的演讲赛。一系列的活动,在全市营造出一个浓厚的行政许可法学

11、习氛围。(三)深化基层依法治理,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卓有成效今年,我们在继续加强地方依法治理和行业依法治理工作的同时,重点开展了以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为主要内容的基层依法治理工作。市依法治市领导组办公室协调相关单位制定下发了市关于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的实施方案,对我市的创建活动进行了安排部署,并选择了县镇的作为创建活动的试点。今年的2月23日,由司法部、民政部联合组织的“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专项检查组对我市的创建情况进行了检查,对村“以依法治村为核心、以四权落实为保证、三个文明共发展”的民主治村新思路,村在村务公开方面实行“一单、一执、一栏、一榜”的做法,以及在民主监督上实行“三

12、评制度”等创新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在民政部、司法部联合命名的299个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中,我市村和村荣列其中。    为检验创建成果,8月底,市依法治市领导组办公室组织召开了全市民主法治示范村流动观摩现场会。目前全市已有20%的村开展了“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已建成高标准示范村33个。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有力地促进了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为建设平安晋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全力提升基层司法行政工作水平今年,全省建设“平安三晋”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对于我们司法行政部门来说,建设“平安晋城”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举措和基本要求。我市的基层司法行

13、政工作以推进规范化司法所建设为依托,以规范新形势下的人民调解工作为重点,以创新安置帮教工作方式为突破口,努力为建设“平安晋城”服务,为促进基层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市各级调解组织共受理各类民事纠纷  件,成功调处  件,调解成功率为  %;防止“民转刑”案件  起,阻止群众集体上访事件  起。全市共安置帮教释解人员  人,安置率   %,帮教率   %。(一)瞄准目标,强化指导,司法所规范建设任务基本完成今年是我市规范化司法所创建活动实施的第三年。按照我局制定的司

14、法所规范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市县两级司法行政机关针对今年30%的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困难大、任务重,且大多是偏远、经济条件差的乡镇(街道)的实际,继续坚持了“加强指导,理顺体制,强化职能,整体推进”的创建工作原则,进一步加大协调力度,在前两年已有59个司法所达标的基础上,今年完成了最后26个司法所的规范化建设任务,这标志着全市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任务已全部完成。达标后的司法所普遍达到了硬件过硬、软件不软的标准,办公用房均达到了两间以上,有版面、有电话、有办公桌椅、档案柜,各种簿册、档案齐全。此外,70%的司法所都配备了电脑、设有单独的调解庭。基础设施的优化,管理体制的理顺,极大地调动了基层司法行

15、政队伍工作的积极性,涌现出了一批全国、全省先进典型。高平市马村镇司法所被司法部授予“人民调解工作模范司法所”称号。(二)健全网络,提高质量,扎实推进人民调解工作一是认真开展了人民调解案卷评查工作。为了进一步提高民间调解组织纠纷调解质量和文书的规范化制作水平,年初,我局组织专人对基层人民调解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全面了解了新调解文书的使用、实际效果和存在问题,针对性的制定了关于开展人民调解案卷评查工作的实施方案。7月,市局抽调市县两级业务科室人员采取交叉评查的方法,对全市三分之一以上的乡镇进行了评查。评查结果,有52%的案卷达到了一类卷标准。二是加强了厂矿企业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建设。为了贯彻

16、落实市“两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精神,今年以来,我局经过调查摸底,核清了500人以上的厂矿企业单位的数量、分布位置及其工作开展情况,与市经贸委共同制定下发了关于建立健全厂矿企业人民调解委员会的通知,明确了建立标准和工作任务。各县(市、区)司法局高起点、高标准开展了厂企调委会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目前,全市共建立健全70个厂企调委会,占应建数的88%。已建厂企调委会普遍达到了“五有”(有固定的工作场所、有印章、有牌子、有调解及回访等记录簿、有统计台帐)、“四规范”(规范组成人员、工作制度、调解程序、调解文书)。全市以司法所为龙头、以乡镇(街道)调委会为骨干、以村居、厂企调委会为基

17、础,上下联动、优势互补的调解网络进一步完善。三是强化了对基层工作人员的培训。今年我们对全市司法助理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集中培训,就民法、合同法、婚姻法、民事法律文书及诉讼代理、民事诉讼证据等进行了系统的讲解。各县(市、区)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培训教育活动,使我市基层司法行政队伍的整体素质稳步提升。(三)拓展渠道,热心帮教,有效预防和减少了重新违法犯罪一是进行排查摸底,全面掌握释解人员基本情况。今年我们下发了关于对全市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情况进行调查的通知,对全市安置帮教工作进行了一次全面、详细的调查,掌握了近五年来刑释人员的基本情况,并全面录入电脑,实现了管理信息化。二是拓展

18、帮教渠道,做好释解人员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我局与市综治办、公安、工商、税务等九家单位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刑释解教人员促进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意见,制定了符合我市实际情况的落实措施和优惠办法。目前,我市依托国有、集体企业建立了过渡性安置帮教基地11个,开展了帮思想、教法律;帮工作、教技术;帮生活、教做人的“三帮三教”活动,促进了释解人员的转化和就业。三是拓宽帮教领域,开展了“帮教进监送温暖”活动。为了发挥社会力量对监狱服刑人员的帮教作用,将安置帮教工作向大墙内延伸,今年的5月30日,我局协调公安、民政、劳动、税务等13个单位,在监狱联合举办了历年来首次大规模的“帮教送温暖”活动。市司法局为服

19、刑人员举办了题为把刑期当学期,下苦功学法律,重塑一个全新的自我的法制讲座,市直律师事务所的律师为服刑人员进行了现场法律咨询,县归正人员在帮教大会上介绍了其在政府和社会各部门的帮助下勤劳致富的体会,400多名犯人亲属在各监区开展了“亲人送温暖”的亲情帮教。同时,各单位为服刑人员现场捐赠了电视机、文体用品、法律书籍等价值数万元的物品。活动社会反响很好,太行日报对活动进行了全面报道。三、以促进法律服务行业规范发展为重点,为全市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继续开展全市法律服务行业的诚信建设,加强律师队伍集中教育整顿,规范律师、法律工作者执业行为是今年我局加强法律服务管理工作的重心。我们紧紧围绕

20、完善律师组织结构,优化公证体制结构,规范法律服务主体、行为、秩序和服务管理的工作重点,法律服务工作取得了新进展。(一)律师工作在教育整顿和改革探索中平稳推进今年以来,我们以律师队伍集中教育整顿为重点,规范了执业管理、执业活动,净化了执业环境,推动了律师业务的拓展。  一是认真贯彻胡锦涛等中央领导的讲话精神。按照司法部和省司法厅的安排部署,组织全市17个律师事务所的146名律师,进行了为期9个月的教育整顿活动。整个活动以提高律师的政治思想、执业理念、规范律师职业道德、执业纪律、执业管理,健全和完善各种制度为主线,目前已圆满完成了学习教育、自查自纠、集中查处、整章建制四个阶段的工作。二是

21、在积极开展诉讼业务的同时,积极开展了以法律顾问为主的非诉讼业务。据初步统计,全年全市律师共办理刑事辩护案件934件,占省厅业务目标任务的198%;代理民事案件1558件,占省厅业务目标任务的134%;代理行政诉讼84件,占省厅业务目标任务的192%;办理非诉讼1119件,占省厅业务目标任务的101%;办理法律援助102件,占省厅业务目标任务的125%;为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担任法律顾问291家,占省业务目标任务的116%。其中为市、县(市、区)两级政府全部担任法律顾问,并为市县(市、区)两级政府的一些重大决策、重大工作提供了法律意见,参与了部分个体、私营和国有企业的企业改制,为保障公民和法人的

22、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三是努力促进律师执业环境的优化。根据刑事诉讼法、律师法及山西省律师执业条例等有关规定,为保障律师的执业行为,我们起草了“关于律师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规定”,经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和市人大法工委共同研究讨论,近期将联合行文下发。该规定的出台,必将为进一步优化律师的执业环境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公证工作在规范中继续保持稳步发展一是全面启动了规范现场监督公证工作。我们认真吸取西安宝马彩票案教训,组织全市7个公证处开展了规范现场监督类公证工作,对全市2003年7月至今年6月的97个现场监督类公证全部进行了复查。二

23、是完善了“三个责任制”。继续在全市各公证处推行了公证处主任负责制、主办公证员负责制和公证处岗位目标责任制,进一步明确了公证处、公证员的岗位职责,强化了公证人员的责任心,提高了公证质量。据统计,截至年底,全市7个公证处共办理各类公证11176件,未发生一件错证、假证。为预防纠纷、保障交易正常进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三是坚持了“三个面向”。为了方便群众,扩大公证工作的影响,组织全市各公证处开展了面向基层、面向社区、面向群众活动,广大公证员主动与一些基层单位和社区建立联络点、联系员,不但方便了群众,还巩固和拓展了公证业务领域。(三)法律援助为贫弱者撑起一片蓝天法律援助工作以维护社会弱

24、势群体的合法利益为已任,集中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今年以来,全市两级法律援助中心深入学习贯彻国务院法律援助条例和山西省法律援助条例,围绕落实法律援助经费、强化队伍建设、抓制度求创新、服务内容新突破的工作思路,积极开拓进取,进一步推动了我市法律援助工作全面发展。为了更好地发挥法律援助的作用,我市法律援助中心本着“便民、利民、为民”的原则,推出了法律援助便民服务十项措施,建立起了法律援助绿色通道。一是建立法律援助就近便民服务网络;二是推行法律援助便民卡制度;三是实行法律援助业务公开制度;四是建立老年人、残疾人法律援助服务“绿色无障碍通道”;五是建立农民工、外来务工

25、人员权益保障法律援助维权站;六是实行“拥军优属”法律援助特别服务;七是在内部设立法律援助便民台;八是成立法律援助专家委员会;九是实行“两卡”、“一回访”监督制度;十是增设法律援助咨询电话和监督投诉电话。十项措施的实施,使法律援助工作更加面向基层、更加深入群众,更多的弱势群体平等地享受到了法律的帮助。全年全市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532件,其中民事321件,刑事195件,行政16件(包括非诉讼6件),义务解答咨询2600余人次。(四)积极拓展“12348”法律服务专线服务领域和功能“12348”法律服务专线是司法行政工作直接面向群众的法律服务实践活动。今年以来,我市“12348”法律服务热线进一步改

26、进和完善了各项工作制度,全年共接听解答群众来电咨询2000多个,接待来访3000多人次,受托办理法律事务155件,编发并上报148情况反映12期,受到了上级部门和群众的好评。在做好日常来访来电工作的同时,我市“12348”还坚持重点事项跟踪制度,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提升了“12348”法律服务专线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四、以规范化管理为重点,国家司法考试和司法鉴定管理工作稳定推进为了切实搞好我市国家司法考试工作,我局成立了国家司法考试工作领导组,并就报名及考试有关问题在太行日报作了答记者问,指派专人参加了全省业务培训,购买了报名专用电脑摄像头等设施,并深入公、

27、检、法等部门进行宣传。为了确保考试的公正性和严肃性,我们还与当地武警、纪检、公安等部门联系,四名武警参与了流动监考工作,市纪检委派专人全程参与了考试的巡视工作,并由公安干警参与了考场的保卫工作。今年我市共有报名考生159人,通过合格分数线17人,通过率为10.69%,名列全省前茅。今年我们还对历年来的学籍档案进行了整理归档,使国家司法考试不断向着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迈进。五、以加强队伍建设为根本,为全市司法行政事业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推进司法行政工作,关键在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司法行政干部队伍。我们在扎实开展好业务工作的同时,坚持以人为本、效率优先,全面加强了队伍建设。全市司法行政干警整体素质得

28、到明显提高,为全市司法行政事业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人才保障。 (一)以争创活动为载体,多种形式加强队伍作风建设一是继续开展了系统“43121”争先创优活动和局机关“五好科室”争创活动。“43121”即:争创十佳(十佳干警,十佳司法助理员,十佳律师、十佳人民调解员)、建设三十个高标准调委会、十个规范化司法所、两个高标准律师事务所、一个高标准公证处;“五好科室”即:认真学习、队伍素质好;严于律已,遵纪守法好;团结协调,完成任务好;举止文明,环境卫生好;勤政廉洁,社会形象好。“两个”争创活动的蓬勃开展,开创了队伍建设的崭新局面。二是继续深入开展了以“树立行业新风,创优发展环境”为主题的行风评议活动。

29、司法行政工作点多面广,本系统的行风建设事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政府机关的形象。因此,自去年行风评议工作开展以来,我们坚持行政为民、执法为民、服务为民的思想,重点突破,扎实推进,以行风评议促进司法行政工作发展,以司法行政工作实践推进行风评议深化,行风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我们结合系统实际制定了2004年行风评议工作实施意见,在整个行评进程中,注重畅通言路,虚心纳谏,强化宣传,营造氛围,使行风整改工作有重点、有目标、有措施、有实效。如2004年3月15日、10月11日,我局先后两次召开了声势浩大的群众对话会,局领导班子现场听取了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对群众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答复和解决。两次对话会共接待群众

30、万余人,社会反响很好;3月6日,我局邀请了部分离退休的老干部、法律服务顾问单位和群众代表对我局的行风建设进行了公开评议;9月23日,又召开了全市司法行政系统行风评议座谈会,邀请了部分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纪检委、政法委、公、检、法等单位的代表30多人参加。此外,我局还多次开展了行风评议社会调查,向社会发放征求意见表500多份。在行风评议工作进行到集中整改阶段后,我们及时推出了24小时开通12348法律服务专线,各法律服务机构对法律援助案件优先受理、优先承办,市属公证处实行节假日值班办证,各级法律服务机构对老、弱、病、残实行上门服务等八项便民措施。11月,我局迎接了市纪委、行评办的检查考核,行

31、评工作受到检查组好评。三是扎实开展了以政治教育为主的学教活动。良好的政治修养,是有效开展业务工作的重要保证。我们采取了“四个结合”,即:学习活动与司法行政工作实践相结合,学习与查摆问题相结合,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教育整顿与学习曹发贵、任长霞先进事迹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专题学习、交流讨论、知识答题等方式,开展了比学习、比应用、比成绩活动。同时,结合政治业务学习,进一步学习了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两个条例”、宪法、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和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以及司法行政工作业务知识。通过学习,使广大司法行政干警进一步加强了对“执法为民、服务发展”的认识,牢固树立了“群

32、众利益无小事”的思想,实现了思想、作风、工作态度的进一步转变。四是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在全系统深入开展争先创优和争创“学习型机关”活动的基础上,5月份,经过层层选拔推荐,举办了“立党为公、执法为民”的演讲比赛,并选派优秀选手参加了全市政法系统比赛,获得了第二名的优异成绩。为纪念党的生日,6月底,我们举办了“歌唱祖国、歌唱党”的歌手比赛。这些活动的开展,宣传了典型,弘扬了正气,极大地激发了大家的工作热情。(二)以反腐倡廉为目标,不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今年以来,我们以深入开展“两个条例”学习为基础,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核心,以行风评议和“三项治理”工作为重点,以“四大纪律八项要求”为保证

33、,不断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力度,推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深入发展。一是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制定了市司法局2004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实施意见,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进行细化,层层签订了责任书,做到了廉洁自律有章可循,反腐倡廉责任到人。二是加强了廉洁从政教育。我局把“两个条例”作为学习活动的重点,制定了市司法局关于学习宣传“两个条例”活动的实施意见,统一为全局干警购买了学习书籍、光盘等资料。同时,坚持了廉政教育和工作实践相结合、撰写学习心得和交流讨论相结合等形式,极大地提高了廉政知识学习的效果。三是严格考核自查,不断引深领导班子的廉政建设工作。今年我局分两次对领导干部进行了党风

34、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自查,做好了领导干部自查述廉工作。局党组还通过发放班子成员党风廉政建设征求意见卡和邀请部分干部群众及离岗退休老干部举行廉政建设座谈会的方式,进行公开评廉。依据民主评廉的情况,召开了民主生活会,把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在班子成员中进行反馈,班子成员针对存在的问题深刻进行自我剖析,面对面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此外,今年我们还进一步健全完善了领导干部个人廉政档案。(三)以政务公开为切入点,提高优质服务水平今年我们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以推行政务公开和实行服务承诺制为作风建设的切入点,实现了公示承诺和“三公开”。即涉及本部门审批事项的条件、程序、办事期限、收费标准及依据等一律上墙公示

35、,所有工作人员职务、职责一律公开。同时,实行了“政务、财务、人事任免”三公开,提高了政务决策和财务透明度。在内设机构、办事流程上墙公示的同时,我们还将有关政务的具体内容汇编成册,放置在办公场所,供群众自由查阅。特别是在人事任免方面,我们严格遵守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的规定,对拟提拔的干部一律实行民主推荐、党组考察、任前公示等程序,保证了用人上的公开、公正、公平,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干部努力工作的积极性。在今年两名正科级干部的选拔任用中,全局干部职工无任何不良反映。各级法律援助中心、公证机构、各法律服务所也开展了相应的政务公开措施,落实服务承诺。同时,我们还修订完善了局内各项规章制度, 做到奖勤罚懒,

36、杜绝职责不清,相互推诿,办事拖拉的现象,极大地调动了全体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上就是我局2004年工作情况汇报。总的来说,一年来,我们立足本职,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使得我市的司法行政工作始终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连创佳绩,硕果累累。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有些方面仍然存在问题和不足。如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法律服务市场亟需进一步规范、基层法律服务所业务素质参差不齐、法律服务机构在服务态度、服务质量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这些都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改进。2005年,我市司法行政工作将继续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

37、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努力奋斗、不断进取为动力,以维护和保障社会稳定为重点,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努力探索新时期司法行政工作的新特点、新方法、新措施,为维护和保持我市规范有序、和谐稳定、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本报告对当前流行的一些观点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其基本思路是:城乡分治体制是当前农村问题的总根源,农民负担、县乡财政困难、乡镇机构功能不健全等等问题,都是由它导致的。作为农村综合改革的核心,乡镇改革势在必行,但关键在于乡镇机构功能重建,即(间接地)为城市服务转变到全面为“三农”服务,为占人口多数的亿元农民服务。这应成为改革的总目标。一味地单纯撤并乡镇和精简人员,并以为这

38、样就可以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和缓解县乡财政困难,是一个误解。缓解县乡财政困难,防止农民负担反弹,要靠城乡分治体制的全面突破,光有财政加大投入是不够的;要靠整个政府职能的转换,光是乡镇改革而竖立其上的政府职能不转换,难有实质性的进展;简单地寄希望于撤并乡镇和裁减人员有可能与我们的改革目标相悖,使乡镇改革落入“循环改革”的陷阱。所谓“循环改革”,形象地说就是驴推磨式的改革,今天的改革成果成为明天的改革对象。形式主义的改革是名改实不改,不动真格儿,仅仅是应付或打打改革的旗号;而循环改革则不同,是动真格的改革,既打雷又下雨,但水过地皮湿,要不了多久,又恢复了原状。要说危害,后者更甚,因为需要实实在在的改革

39、成本,而且往往是巨大的。我国的机构改革可谓是一个典型例证,每一次都是轰轰烈烈,撤机构,裁人员,耗费不少人才物力。改革似乎没有尽头,循环往复。这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可谓复杂,但至少有一点端倪,那就是改革的目标不明确,时常把改革本身当成了目标,或目标有误。眼下乡镇机构改革又掀起了一场风暴,正在全国蔓延开来。结果将如何?以历史经验观察之,弄不好,“涛声依旧”。乡镇机构改革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了,从统计数据来看,成效是有的。社科院的张晓山所长曾公布了如下数据:截至年月日,我国的乡镇数为个,比年减少个。据民政部计算,撤并乡镇共精简机构个,裁减财政供养人员万人,减轻财政负担亿元。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并无

40、实质性进展。不然,年就不必再次强调乡镇机构改革了。但这新一轮的乡镇机构改革到底应该如何改?其目标是什么?从一些正在试点的情况和流行的观点来看,未必十分清楚。要回答这个问题,我认为至少要厘清以下关系才有可能。一是农民负担与乡镇机构的关系。农民负担重是不是主要因为乡镇机构臃肿,“生之者寡,食之者众”所致?二是乡镇财政困难与乡镇机构的关系。乡镇财政困难是不是主要通过撤并乡镇,裁减财政供养人员就能解决?三是小城镇建设与乡镇机构布局的关系。是不是在现有的乡镇机构布局下就无法推进小城镇建设?或者说,只有通过撤并乡镇才能加快小城镇建设?如果以上关系不能从理论上做出清晰的阐释,只是从一些表面现象来下结论,乡镇

41、机构改革恐怕避免不了以往的命运,甚至可能带来难以预料的负面效应。城乡分治体制是当前农村问题的总根源从经济、社会系统的自然演进来看,作为基层组织,乡镇改革已经是时候了。因为无论从发展的视角来观察,还是以改革的眼光来分析,乡镇这个基层组织已经表现出明显的诸多不适应。原有的乡镇组织虽然与其之上的各级政府具有类似的构架,有行政,也有人大和政协,但其功能被城乡分治的二元体制框定在间接为城市服务的位置上。在城乡分治的体制下,乡镇以上的各级政府及其财政事实上是围绕城市来运转的,谈发展、讲改革、定政策有意无意地几乎都是以城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细细考量我国发展和改革的历程,这个结论是不难得出的。尽管有时候也十分

42、重视农村问题,但也都是从不影响城市的粮食供应,不妨碍城市的工业和不危害城市的治安而言的。与这个大背景相适应,乡镇这个基层政权尽管身在乡村,但其使命是为城市服务,而不是为乡村居民服务。乡镇的任务就是把八亿农民稳定在农村有限的土地上,同时从农村、农业和农民身上尽可能地汲取资源,以支撑在城市展开的国家工业化运动。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本届政府才有所改变。在小农经济为主,生产力十分落后的状况下,要快速推进工业化,迅速增强国家实力,从“三农”大量汲取资源来支持城市及其工业,也许是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就此而言,我国的城乡分治体制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进而把乡镇的功能定位在为城市服务上也就不足为奇了。问题是我国的

43、发展长期来形成的路径依赖使城乡分治体制难以松动,并反过来固化了经济的和社会的二元结构。经济的二元结构,使国民经济的循环在城乡之间中断,城乡发展失调,成为经济增长难以持续的主要原因。社会的二元结构,使社会成员渐渐形成了两个不平等的群体,成为社会不和谐的主要根源。正是面对城乡分治体制所引致的公共风险,本届政府才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也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中共中央在“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提出了“工业反哺农业”和“城市支持农村”的基本方针,这标志着我国的城乡关系已经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乡镇改革要以乡镇功能重构为目标从城乡关系的这种历史性变化中,我们不难看出乡镇政府的功能定位及其

44、改革的目标正日益清晰地凸现出来。在新的历史时期,乡镇政府的功能应当是为农村居民提供各类公共服务和公共设施,这包括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产前、产中、产后的信息、技术、法律、政策等方面的服务,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卫生保健、基础教育、社会保障、社会治安等方面的服务,以及生产、生活的公共设施。很自然,乡镇改革的目标就是调整乡镇政府长期来(间接)为城市服务的功能定位,实现乡镇政府的功能归位,转变到真正为农村居民提供各类公共服务和公共设施上来。如果我们从这个视角来分析,上面提出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既然乡镇功能定位是为农村居民服务,现在大行其道的撤并乡镇和裁减人员的改革就要重新考虑。其实,对于这样的改革是否具有正

45、当性,并不需要太多的实证分析,只需从逻辑上做一个十分简单的推理就可以得知。如果认为撤并乡镇和裁减人员就是乡镇改革的目标,那就无须多言,其改革是正当的,合理的;如果反之,撤并乡镇和裁减人员仅仅是实现乡镇改革目标的手段,那么,这样的改革就要与目标联系起来才能判断其是否具有正当性。我还没有充分的证据可以证明不需要撤并乡镇和裁减人员,同样,我也无法得出大量地撤并乡镇是否与乡镇改革的目标相一致。有的地方定下指标,全省余个乡镇要减少到余个,也就是说要撤并的乡镇达到;同时裁员万人乡镇干部,认为乡镇干部超编达到。我不知道这样的定量指标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在这里不敢妄加猜测。从乡镇改革的方法论来看,如果这些指标不

46、是以为农村居民提供公共服务为归依,或者说不是以乡镇政府在新时期的功能定位为判断标准,而是以诸如过去规定的乡镇编制、财政负担能力、农民负担等为依据,则恐怕这样大规模的撤并乡镇与裁员只具有某种政绩的象征意义,而无助于“真问题”(乡镇功能重建)的实际解决,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方向背道而驰。赵树凯研究员通过对省区的调查表明,撤并乡镇大多停留于形式上,既没有真正减轻财政负担,也没有实现乡镇机构的功能重建。如果功能机制不变,现在“瘦”下去的乡镇机构要不了多久就会重新“胖”起来。年那场轰轰烈烈的政府机构改革应当能给我们一些启示。农民负担重是乡镇机构庞大造成的吗?若是从长期形成的城乡分治体制下的思维习惯来分

47、析,其答案是不言自明的。城乡分治下的思维是:农民的事情农民办。如农村基础设施、基础教育、卫生保健、五保户等都是农民自己的事情,应通过农民自己集资、投劳来解决。至于交纳的“皇粮国税”,则完全是尽义务。即使国家财政出于某种考虑给一些资金用来扶贫、修建农村水利设施、保持水土等,那也是“支援”而已,国家预算科目上至今仍保留着称之为“支援农业支出”的项目。这“支援”二字就蕴含了不是国家财政份内之事的前提性设定这只能说明,农民、农业和农村长期不在国家财政的视野之内,要不然,金人庆部长也就用不着说“让公共财政的阳光逐步照射到农村”。长期来,城乡分治思维在财政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并固化为一种制度安排。在这种城

48、乡分治的体制背景下,对待“三农”是“多取少予”,甚至是“只取不予”。这不只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如此,在改革开放的多年中也是一样。据卢周来教授统计,从年到年通过“工农业产品剪刀差”,从农业部门抽取了亿元人民币;还通过提供不需教育、不需养老的廉价劳动力和圈地运动,给城市提供了万亿人民币。长期的制度性歧视,城乡差距不断拉大,农民陷入群体性的贫困之中。对于贫穷的农民而言,有太多的不能承受之重。当你手中一文不名的时候,哪怕是一块钱也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农民负担重,首先是因为农民太穷了。从当前农民负担来考虑乡镇机构改革,那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越是穷的地方,乡镇机构就应越“瘦”,直至撤销。然而,对于贫穷的农民而言,如果我们的思维依然是“农民的事情农民办”,无论多“瘦”的乡镇机构,也是不堪承受的负担。那么是乡镇政府的“三乱”造成沉重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报告/总结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