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食物中毒流行病学调查惠山区疾控中心 综合卫生科大 纲 人群流行病学调查人群流行病学调查 食品和环境因素的调查食品和环境因素的调查 标(样)本的采集标(样)本的采集 调查结论和报告调查结论和报告一 人群流行病学调查 是对食源性疾病病例进行观察,使用描述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描述疾病的分布状况,了解疾病的流行规律和背景并形成疾病病因假设;进而对病例及相关研究对象的进食史进行调查,使用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阐明疾病与食品的关联,验证假设,从而为救治病例、判断食源性疾病的致病食品提供依据。人群流行病学调查的程序人群流行病学调查的程序 核实信息核实信息初步调查初步调查建立病例定义建立病例定义 搜索病例搜索病
2、例个案调查个案调查 描述性分析描述性分析建立建立假设假设验证假设(分析性研究)验证假设(分析性研究)1 核实信息 在开展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前,应核实有关信息,以确认是否发生事故,一旦确认事故发生,应立即报告本级卫生行政部门,并实施调查。(1)若食源性疾病常规监测发现病例数增多时,确认食源性疾病暴发应排除下列因素:报告制度改变、因预警或对某种疾病关注度增加而增加报告、诊断标准改变、误诊、因离岗(假期、差旅等)造成的短期批量报告、癔症等人为原因;食源性疾病的季节周期性。(2)若医疗机构报告食物中毒事件信息,应核实以下内容:病例的主要症状、体征,诊断结果;实验室检测结果,可疑进食餐次和食品,病例来源等
3、。(3)若通过媒体监测发现可疑食品安全事故信息,应确认事故发生。2 初步调查(食物中毒)初步调查的内容(1)核实病例的疾病信息查阅医疗机构病历记录医疗机构病历记录,了解病例的发病时间、主要临床症状,判定已报告病例是否患有相同疾病;(主动方面)查阅病例临床实验室(含血、尿、便常规及生化检测)检测报告;(最好动员所有就诊病人化验小血)(主动方面)询问医生对病例的诊断及治疗(含疾病预后)情况及已了解到的发病相关高危因素等。(被动方面-协助)(2)病例深入访谈早期应选择至少510例特殊病例进行深入访谈,访谈内容包括:病例人口统计学信息,发病情况,包括发病时间、首发和主要的临床症状等;发病高危因素,初步
4、调查(3)采集标本和样品 应在对病例进行深入访谈时立即现场采集病例的临床标本(包括血液、粪便、呕吐物等,无吐泻物时,可采集病例肛拭子标本)。-临床科室发现可疑食品或污染来源线索时,应采集可疑食品(尽可能采集病例剩余的可疑食品)、加工用原料和半成品的样品,同时还应采集可疑食物加工用具和环境涂抹试子、加工人员肛拭子标本。-防保科(4)结论根据病例临床和流行病学分布特征、特殊病例深入访谈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应初步判定事故性质:如初步调查已查明致病子、可疑食物及其污染原因的,且事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或经评估已无持续发生的潜在风险时,应尽快作出事故调查结论,完成调查报告;如初步调查尚未查明可疑食物或污染来
5、源,则需开展深入的调查。食物中毒诊断标准总则GB14938-1994食物中毒诊断标准主要以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及病人的潜伏期和中毒的特有表现为依据,实验室诊断是为了确定中毒的病因而进行的。4.1 中毒病人在相近的时间内均食用过某种共同的中毒食品,未食用者不中毒。停止食用中毒食品后,发病很快停止。4.2 潜伏期较短,发病急剧,病程亦较短。4.3 所有中毒病人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4.4 一般无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染。4.5 食物中毒的确定应尽可能有实验室诊断资料,由于采样不及时或已用药或其他技术、学术上的原因而未能取得实验室诊断资料时,可判定为原因不明食物中毒,必要时可由三名副主任医师以上的食品卫生专家
6、进行评定。3 病例定义 病例定义是用于判定被调查对象是否纳入病例的统一标准,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中用于统计发病人数的工具,不用于指导临床治疗。病例定义的内容病例定义内容主要包括流行病学特征和疾病的识别指标,但不是必须具备以下提到的所有特征和指标。(1)流行病学特征是指对事故发生时间范围、波及的范围和人群进行的限定:时间范围:视疾病种类而定,一般从首发病例发病前1 2个疾病平均潜伏期开始。地区范围:指某个限定的特定食源性疾病发病增多的地区,而其他地区类似疾病的发病情况无明显改变。人群范围:指限定地区内的所有人群,或具有某些特征的人群,如特定的进餐史(例如在某家酒店进食、食用了某种特定的食品)等。(
7、2)疾病的识别指标是根据疾病特征对调查人群所作的限定,主要包括:患者自我主诉的典型症状和体征(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头痛、头晕等);医生查体、检查发现的体征(体温升高、紫绀、瞳孔缩小等);病例临床标本检测出的阳性结果(分离培养或检测到致病微生物、血清抗体滴度检测结果、全血胆碱酯酶活性等)。病例定义的分类根据调查需要和限定的定义条件,病例定义可分为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及实验室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如仅限定时间起点与多数病例都具有的疾病典型症状或体征,包括临床非特异性检验的阳性结果。临床诊断病例(或称“可能病例”):疑似病例定义+可疑食品暴露史,但无实验室确诊结果。实验室确诊病例(或称“确诊病例
8、”):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阳性结果。举例 小龙虾事件2010年8月南京发生的横纹肌综合征,Haff病病例监测的定义如下:持续性肌痛,无发热,肌酸激酶水平大幅度提高(5倍以上),并且二级医院3名以上医师会诊后无法诊断该横纹肌溶解症的病因。食用水产品在24小时内发病排除其他已知化学因素小龙虾引起横纹肌综合征(哈夫病)肌酸磷酸激酶增高肌酸磷酸激酶增高尿液变成酱油色尿液变成酱油色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临床表现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临床表现肌肉酸痛肌肉酸痛去年去年8月份,南京地区陆续出现横纹肌溶解症的病人月份,南京地区陆续出现横纹肌溶解症的病人,病人主诉曾吃过小龙虾。病人主诉曾吃过小龙虾。临床特征与流
9、行病情况临床特征与流行病情况12 起23人横纹肌溶解症与食用龙虾有关p 症状为全身肌肉疼(酸)痛 无发热和关节疼痛,无神经麻痹,少数有轻微消化道症状,p 肌酸激酶(CK)进行性升高,最高37100U/L,平均7363U/L;CKMB p 酱油色尿 尿肌红蛋白 p 排除基础病(心血管 临床特征与流行病情况(12起 23病例)p 15例确诊病例进食地点为家庭(8个)p 8例确诊病例进食地点为餐馆(4个)临床特征与流行病情况p 龙虾购买地点6起餐馆(亚细亚,红大和扬四龙虾馆)在惠民桥水产市场购买。小龙虾来源湖北洪湖县。2起(3人)惠民桥家庭。其中1起2人发病-母亲未吃未发病而女儿和同事发病)可能因素
10、排查p 亚细亚发病重的为盐水龙虾,加工调料低p 加工过程:洗虾粉?柠檬酸 草酸 焦亚硫酸钠p 运输过程:镇静剂?抗生素?p 养殖过程:水体污染(五氯酚钠、苯胺与硝基苯胺类)清塘-五氯酚违法使用(应有发热?)增加浮游生物养料 鸡粪(鸡饲料预混剂盐霉素?)促进生长莫能霉素?水芹毒芹 cicutoxin(美国牛毒死)coniine(吃鹌鹑p国外Haff 病:海葵毒素 palytoxin?1924 波罗地海 Haff 10 年 1000;2007年美国23例Haff,水牛鱼,9例小龙虾 2001日本鹦鹉鱼/2000年8月北京6例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病因因素排查病因因素排查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和江
11、苏省CDC对来自南京市场的小龙虾及患者的血液和尿液样品进行了900多项有关化学物质的筛查,做了6种聚醚类抗生素、10种大环内脂抗生素、23种-受体激动剂、15种镇静剂、3种苯胺和硝基苯胺类化合物,五氯酚,2种重金属的检测,未发现市场采集的小龙虾中存在已知可致横纹溶解综合征的化学物质。确诊哈夫病(Haff 病)p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专家会诊,根据该病例的水产品食用史和临床表现,排除其他因素,确定为哈夫病。Haff Disease(又名哈夫病,泻湖病):指食用水产品24小时内出现的不明原因的横纹肌溶解综合征。p国外Haff 病:1924 波罗地海 Haff 首先报道;10 年 发生1000病例
12、;2007年美国报道23例Haff病,主要是吃了水牛鱼,9例是吃的小龙虾。4 开展病例搜索是在食品安全事故中,尤其是在病例人数较多或者可疑食品通过商品化渠道广泛销售、轻症病例未到医疗机构就诊或病例分散到多个医疗机构就诊等的情况下,对病例开展主动搜索,目的在于查明事故实际的波及范围及影响程度,并为提出有效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5 个案调查 调查方法根据事故涉及病例的文化水平及配合程度,并结合病例搜索的方式,可选择面访调查、电话调查或自填问卷式调查。调查内容个案调查前,应根据初步调查的有关线索和制定的病例定义,设计个案调查表(可参照附录1中的个案调查表模板)。个案调查应收集的信息包括:(1)身份和人
13、口统计学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住址、联系方式;(2)临床信息:首发症状和体征及发生、持续时间,随后的症状体征和持续时间,诊疗情况及疾病预后,已进行的实验室检测项目及有关的阳性结果;(3)饮食相关因素信息 如有明确的共同暴露史,应重点关注该次共同暴露,但仍需要进一步询问是否有其他相近的或类似的共同暴露;如致病因子未知,通常应调查发病前72小时的饮食情况,或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可疑食品/致病因素的初步假设(如有)综合评估确定应调查的时段。饮食史的调查内容包括:食品品种、进食量、进食时间、进食地点与饮用水来源,特殊食品处理或烹调方式。6 描述性分析 1)疾病特征分析疾病的特征分析有
14、助于缩小致病因子的范围。统计病例中出现各种症状/体征的人数,并计算各种症状/体征占病例总数的比例,列表汇总,并将各种症状/体征按出现的比例由高到低排序。125病例的临床表现症状/体征人数(n=125)比例(%)腹 泻 103 82腹 痛 65 52发 热 51 41头 痛 48 38头 昏 29 23呕 吐 25 20恶 心 21 17抽 搐 43.22)时间分布分析(1)流行曲线绘制流行曲线描述疾病的时间分布特征,以描绘疾病的起始、进程,确定食源性疾病暴发(或流行)的存在,分析暴发特征和趋势,计算疾病的潜伏期和推算可疑暴露时间,发现异常的发病情况(如极不一致的发病时间,异常增多或减少的病例数
15、等),判断疾病的终结。(2)计算潜伏期潜伏期是从暴露于致病因素(大量足以致病的病原体或毒素)到首次出现疾病症状或体征的时间,描述暴发特征应选用中位数潜伏期,以描述集中趋势并避免极短或极长潜伏期的影响。疾病潜伏期可通过以下方法计算:如暴露和发病时间明确,可直接计算个体潜伏期或潜伏期中位数;如致病因子已知,可根据其最短、最长和平均潜伏期分别推测可疑暴露时间,随后选择发病时间较为准确的病例(精确到小时)来推算潜伏期,并列出潜伏期范围(最短-最长)和潜伏期中位数。(3)推算暴露时间暴露时间有助于准确锁定可疑餐次和可疑食品,可通过如下方法推算。致病因子未知,但发病时间明确,流行曲线提示点源暴发,在计算疾
16、病大致的平均潜伏期基础上,从病例发病的中位时间倒推一个估计的平均潜伏期,即为可能的暴露时间。致病因子已知且发病时间明确,流行曲线提示点源暴发,则查找疾病的最短和最长潜伏期,确定暴发的首例和末例病例,在流行曲线上分别回推一个最短和最长潜伏期,如两个日期相似,则代表可能的暴露时间,如两个日期有间隔,则代表可能的暴露时段。3 地区分布分析可通过绘制标点地图或面积地图描述疾病的地区分布。(1)对病例数较少、多区域散发的事故,常采用标点地图,即将病例按居住或工作地点,用点或序号等符号标注在手绘草图、平面地图或电子地图上,标点地图可清晰显示病例的聚集性以及地区背景因素对疾病分布的影响。(2)对规模较大、跨
17、区域发生的事故,常采用面积地图,即计算不同区域(县/区、街道/乡镇、居委会/村)的罹患率,采用EpiInfo等地图软件进行绘制。4 人群分布分析按病例的性别、年龄组、职业等人群特征进行分组(学校或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的事故,常按年级、班级、或班组/车间进行分组),分析各组人群的罹患率是否存在统计学的差异,以确定暴露人群和发病的高危人群,排除未发病人群,调查罹患率存在显著性差异的各组人群在饮食、饮水等方面的相关因素,寻找病因线索。7 建立假设 假设是基于已知的事实、数据和信息所建立起来的可以经得起验证的推断。在完成描述性分析后,应归纳资料,形成事故涉及的人群、致病因子、可疑食品及污染来源等的假设,
18、以解释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而指导采取必要的救治和预防控制措施和进行进一步的病因研究。提出的假设应具备合理性、能被调查获取的信息(临床特点、初步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支持,并能够解释大部分的病例。8 验证假设如果建立的假设能够得到人群疾病调查、食品和环境等相关因素调查或实验室检测强有力的支持,则不必进行正式的假设检验;但若缺乏此类支持证据,或重要问题尚未解决,则需要采用分析性流行病学的方法验证假设。分析性流行病学是通过比较发病和健康人群的特征,以判断可疑食品或其他因素暴露与所研究疾病之间的关联性,从而验证假设。主要包括病例对照研究和回顾性队列研究,必要时还可采用剂量效应关系研究。二
19、 食品和环境相关因素调查食品和环境相关因素调查1 调查目的(1)结合病例进食情况,确定可疑食品;(2)如致病因子未知,则结合病例临床症状,判断致病因子的类型(致病微生物、有毒化学物、动植物毒素、真菌毒素、其它如致敏原或放射性物质等),并明确样品检测项目;(3)查明可疑食品(或其原料)的来源,加工制作、运输、贮存过程,剩余数量及去向;(4)查明食品污染的环节;如为致病菌所致,可查找食品加工、处理和贮存期间,致病因子污染、存活和生长的可能性,并进而根据调查情况提出建议采取的控制措施。2调查方法(1)现场检查;(2)查阅资料;(3)相关人员访谈;(4)食品和环境样品采集检测;不同致病因子所致食品安全
20、事故的重点调查环节环节环节致病因素致病因素致病微致病微生物生物有毒化有毒化学物学物动植物动植物毒素毒素真菌毒真菌毒素素其他其他食品原料食品原料+制作配方制作配方+食品生产加食品生产加工或制备人工或制备人员员+食品工用具食品工用具+加工过程加工过程+成品保存条成品保存条件件+三三 事故调查过程标(样)本的采集事故调查过程标(样)本的采集 1 事故中常采集的标(样)本主要包括:(1)生物标本:病例的粪便、尿液、血液、呕吐物、洗胃液、肛拭子、咽拭子;从业人员粪便、血液、肛拭子、咽拭子、皮肤化脓性病灶样品等。(2)可疑食品样品:病例进食可疑食品的剩余部分、半成品、原料;食品加工单位剩余的同批次食品,使
21、用相同加工工具、同期制作的其他食品,或使用部分相同原料制作的其他食品;(3)食品制作环境样品:食品加工设备、工用具及容器上的残留物,食品加工设备、工用具、容器、餐饮具、抹布、操作人员双手等接触食品的物体表面涂抹样品或洗涤液样品,食品加工用水等。(4)其他样品:在特殊情况下,如由毒蕈、河豚等有毒动植物造成的中毒,如果已没有剩余食品,还可以搜索厨余垃圾中的弃置部分,进行形态鉴别。2 检验项目的确定:现场调查组人员应与实验室检验人员共同讨论,结合病例临床症状、现场调查情况以及实验室的检验能力确定检测项目的范围。3 实验室检测方法的选择:优先考虑采用国家标准,实际工作中经常找不到公布的方法,没有国家标
22、准和行业标准的,可以选用已经公开发表的检测方法。对高度怀疑化学性、毒素性食物中毒,有条件时,应尽可有采用快速检测方法进行现场测定,以协助明确诊断,为病例救治提供依据。4 实验室检测结果的解读在完成检测、报告结论时,应分析检测结果是否能客观反映实际情况,不能主观倾向地下结论。特别是在采用了非标准方法、或者是采用多个检测方法但结果不一致的情况下,更要谨慎分析。(1)当检测结果为阴性时应考虑:样品是否具有代表性,数量是否足够;检测方法是否具有灵敏度;是否存在不恰当的样品保存条件(如是否不利于致病微生物存活或加速化学毒物的分解);实验室检测操作过程是否存在错误。(2)当检测结果为阳性时应考虑:所用检验
23、方法是否有特异性、检验过程是否存在干扰因素;样品采集、保存、运输及实验室操作过程是否存在污染;实验室操作过程是否存在错误。3月29日上午,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八步镇中心小学发生学生疑似食物中毒事件,约70名学生当天在食用蒙牛牛奶和面包早餐后出现呕吐、肚痛等中毒症状。目前已查明是营养餐有问题,初步怀疑元凶是蒙牛酸酸乳。(千龙网)贵州织金学生疑似食物中毒事件原因查明 不属食品安全事件2012-03-30 来源:中国广播网贵州频道中广网毕节3月30日消息(陈玉)记者从贵州省毕节市食品安全办公室了解到,昨天中午,贵州织金县八步小学学生在食用早餐后集体出现疑似食物中毒症状,86人送医院治疗。目前事件原因已
24、经查明,该事件属个别学生胃肠道功能紊乱引起的群体性心因性反应事件。据介绍,由贵州省、毕节市疾病控制中心组成的专家组调查后表示,该中毒事件与学生食用的面包和牛奶无关,不属于食品安全事件。是学校个别学生胃肠道功能紊乱引起的群体性心因性反应。个别学生因为胃肠道功能紊乱发生呕吐,造成现场所有学生情绪异常焦虑、紧张,使他们产生心理暗示,并形成不舒服的感觉。(3)即使排除了以上因素,阳性的检测结果也不一定能够反映真实的致病因子。类似以下的情形都要注意谨慎分析分析:从食品受到污染到导致病例发病、报告、组织调查并采样进行检测的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在此期间食品及其加工环境有可能受到新的污染,如变形杆菌、蜡样
25、芽胞杆菌等环境中广泛存在的条件致病菌。(4)阴性检测结果也不一定能完全否定某种致病因子的病因假设。综上,在应用实验室结果对事故作出判断时,必须结合人群疾病调查、食品和环境等相关因素调查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四 调查结论和报告 1 调查结论1)调查结论全面的调查结论应基于人群疾病调查、食品和环境等相关因素调查以及实验室检测3方面的结果综合作出,为判定结论。(1)针对事故本身的调查结论,包括如下方面:确定是否是食品安全事故;食品安全事故的类型(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暴发等);事故波及的范围和影响的人群;事故中的发病人数、病例治疗及转归情况。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原因,包括:致病因子;引发事故的食品及其来源
26、;致病因子污染食品的途径及其在食品中残存的因素。2)由于受到调查时限、样品采集等客观条件所限,缺少相关因素调查和/或实验室检测资料,作出鉴定结论时应考虑以下因素(必须遵循病因判断标准):(1)疾病特征是否与致病因子通常所致疾病特征相吻合,是否从病例体内分离出这种致病因子;(2)可疑食品中检测到的致病因子是否与从病例体内分离到的致病因子一致;(3)检测到的致病因子,与可疑食品进食时间及推算的暴露时间一致;(4)食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制作过程是否存在致病因子污染机会。3)必要时,应由3名以上副高职称以上公共卫生医师和/或事故调查处理相关专家综合分析作出事故的鉴定结论。2 调查报告 1)调查报
27、告的要素(1)客观记录流行病学调查的过程;(2)根据调查获取的事故信息提出的对事故采取的相应措施的建议;(3)反映调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情况和需要解决的问题;(4)提供个案调查表、实验室检测报告等支持证据作为附件。初步报告,应当在对事故进行初步核实和调查基本情况后2小时内完成,内容至少包括:事故的发生、发现过程;事故波及范围、危害程度;事故发展趋势分析;已采取的控制措施,下一步工作建议。进程报告(续报),开展现场调查后应按一定的时间间隔或者是在调查有阶段性进展时及时撰写进程报告,内容包括:调查的阶段性进展(如有):如发现可疑食品、致病因素,检验得出有意义的阳性结果等;事故发展趋势分析;已采取的措
28、施是否取得控制效果,下一步工作建议。总结报告,完成事故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后的全面总结,并对事故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为后续监管提供参考建议。其基本内容应包括:事件概况:调查任务来源,对事件的报告、通报情况。事发地自然、社会等基本情况,事件发生的基本经过;人群疾病调查结果:发病人群三间分布、发病前72小时(或重点可疑餐次)的饮食史、可疑食品进食时间与数量、疾病潜伏期(最短、最长、平均)、主要临床表现(症状体症及发生率,呕吐物和排泄物的性状等)及治疗、转归情况;根据进食情况推断可疑食品,分析其与发病的关联性;食品和环境因素调查结果:实验室检验结果:基于以上资料得出的结论:综合分析人群疾病调查、食品和
29、环境因素调查以及实验室检验的结果,判断事故性质、涉及范围、发病人数、受污染食品、致病因子、致病因子的来源与污染途径以及影响致病因子污染、增殖或残存的因素;3 食物中毒的诊断注意事项有的食物中毒容易诊断,如吃河豚鱼中毒,也有不少的食物中毒不易诊断。无法诊断时需要考虑下面几个问题(1)中毒 病人临床表现是否有感染性的体征和检验指标?首先区别细菌性或化学性的事件。中毒病人临床表现有哪些特殊的表现?如硝酸盐中毒的病人,经常出现紫绀。又如鼠药引起的急性痉挛,抽筋,口吐白沫,直至死亡等。中毒病人的临床表现少见,多途径发现线索,去年4月北京怀柔区出现旅游人群中毒事件,病人用餐后半小时陆续出现浑身乏力、肌肉发
30、麻、视物模糊、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等症状,体检血压低、心律缓、瞳孔缩小。患者均在怀柔区L餐饮有限责任公司进餐,用餐后半小时陆续出现浑身乏力、肌肉发麻、视物模糊、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等症状。患者被送至怀柔区第一医院急诊科进行救治,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血压低、心律缓、瞳孔缩小等。截至4月24日1时,有100人因食用午餐后出现上述症状分别送至怀柔区第一医院、北京医院、协和医院、朝阳医院和解放军307医院进行紧急医疗救治。(2)致病因子和中毒事件的逻辑联系 安徽广德市一天同时发生两起因吃淡水鱼引起的中毒事件,初步怀疑化学污染物质引起中毒,但经过检验淡水鱼和河水,建立逻辑关系。(3)卫生学调查发事地区环境包括
31、食物加工的卫生学调查情况。(4)多阅读并了解急性中毒的一些常识,增加中毒知识的积累 如2007年新疆乌头草(与野芹菜极为相似)致7人中毒,其表现舌、四肢或全身发麻,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甚或昏迷,皮肤苍白,心慌气短,心率缓慢,心律紊乱,少数呈心率增速,血压下降,瞳孔散大,心电图呈室上性与室性期外收缩、心动过速、房室性传导阻滞、束枝传导阻滞、低电压、S-T改变等。多数患者经及时抢救可获恢复,但亦有1人由于中毒过重,心脏麻痹而死亡。2009年4月常州市的农民工周某等4人饮用所谓药酒后严重食物中毒,其中两人抢救无效于当日死亡。经法医鉴定,两人系因乌头碱中毒死亡。由于非法将毒性剧烈中药川乌、草乌等,销
32、售给罗溪镇汤庄菜市场小卖部店主刘正和。刘正和在明知川乌、草乌具有毒性的情况下,掺入食用酒精,自制药酒后销售酿成大祸。调查通知调查通知核实信息核实信息正式调查正式调查确认事故存在确认事故存在人群疾病调查人群疾病调查初步调查初步调查病例定义病例定义搜索病例搜索病例个案调查个案调查实验室检验实验室检验食品和环境相关因素调查食品和环境相关因素调查核实诊断核实诊断描述性分析描述性分析建立假设建立假设分析性研究分析性研究生物标本生物标本原料来源原料来源制作过程制作过程存储条件存储条件人人员员健健康康状状况况设设备备使使用用情情况况可疑食品可疑食品污染环节污染环节食品样本食品样本环境样本环境样本生物标本生物标本验证假设验证假设结论与报告结论与报告技术流程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