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品合同推荐- 县对外宣传工作总结.含山县2005年度对外宣传工作总结2005年对含山县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可以概括为“关键之年、考验之年、突破之年”,也是富有成效之年。面对先旱后涝的自然灾害;面对不容乐观的稳定形势;面对免征农业税的新形势,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加强调度,全县上下同心同德、艰苦拼搏,各项工作都上了一个新台阶。对外宣传也是如此,我们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全市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的部署,牢牢把握团结奋进、昂扬向上、开拓创新、扎实有序的宣传基调,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大活动,开展扎实有效的宣传工作,对外宣传取得了新的突破,为推
2、进含山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舆论环境。据统计,全年我们共在人民日报上发稿14篇,是前五年的总和,中央电视台用稿3条,安徽日报发稿101篇,是近年来最多的,首次突破100篇的大关,在安徽电视台、安徽人民广播电台上发稿连续四年在全市,巢湖日报发稿847篇,其中头版头条23篇,也是近年来最多的。另外我们还组织了国际日报含山专版,向欧美地区的华人宣传含山,推介含山,收到很好的效果。在做好对外宣传工作中,我们坚持积极拓展外宣渠道和载体,整合外宣资源,形成外宣合力,为含山的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和环境。我们的具体做法是:1、抓住重大活动契机,服务于中心工作。2005年元月,英国、美国几家主流新闻
3、媒体为了在2008年奥运会开幕前集中宣传中国的变化,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推荐下来到含山,拍摄我县农村群众过新年风俗以及群众生活的变化,接到任务后,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县委常委、宣传部长付悦栓同志亲自过问,并专门陪同采访。县计划生育、农委、文化以及乡镇的负责同志也都非常重视,使采访顺利完成。3月6月,我县结合徽商大会的召开,在市外宣办的指派下,先后接待了新华社、CCTV-1、CCTV-4、CCTV-7等媒体的记者50多人来含采访报道。8月,我们结合巢湖(含山)首届铸造业发展论坛在含山举办,邀请了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安徽日报等10多家新闻媒体参会采访。同时,我们还积极与县招商局、文化旅
4、游局、经贸委等部门协调合作,为招商引资、旅游推介、工业项目配套等活动组织对外宣传,收到明显的实效。2、以抗洪抢险工作为契机,提高外宣策划工作水平。2005年9月3日,13号台风“泰利”袭击我县,特大暴雨倾盆而下,造成含山县受灾非常严重。灾情发生后,我们迅速启动对外宣传工作预案,我们一方面组织县内的新闻工作者立即奔赴抗洪抢险第一线,掌握第一手素材,采写了大量的稿件;另一方面我们加强与上级新闻媒体的联系,先后组织了新华社、人民日报、安徽日报、安徽电视台、安徽人民广播电台、巢湖日报等10多家媒体50多名编辑、记者来含采访。其中巢湖日报更是每天派出一名文字记者、一名摄影记者到含山采访。9月4日,人民日
5、报率先刊发了含山的特大灾情,从9月5日开始,安徽日报每天都报道含山抗洪抢险的内容,特别是省委书记郭金龙在50天的时间里,两次到含山检查指导工作的新闻发表后,在含山的干群中引起很大的反响。巢湖日报从9月4日起,每天都把报道的注意力放在含山抗洪抢险上,特别是从68日,连续3天的头版头条都是含山的内容,此举激发了含山干群的巨大热情,也为抗洪抢险取得的最终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抗洪抢险的一个多月里,我们每天都注意收集反映含山的稿件,每周向主要负责人保送一次,并进行归档,形成了珍贵的抗洪抢险宣传档案。据统计,在抗洪抢险期间,我们在人民日报上发稿4篇,中央电视台用稿1条,安徽日报发稿21篇,在巢湖日报发
6、稿85篇,其中头版头条3篇。3、整合外宣资源,加大外宣力度,形成外宣合力。2005年,我们积极统筹协调,充分利用与上级新闻媒体良好的关系,有效地整合社会优势资源,积极向上、向外发稿,从而拓宽了我县在中央、省级新闻媒体的宣传覆盖面,扩大了含山在境内外的影响力。与此同时,我们认真做好外宣品的研制工作,县文化旅游、体育等部门制作了精美的画册和光盘等,受到外界欢迎和好评。通过有一年扎实的工作,我们认为要使对外宣传工作收到实效。必须做好“三个结合”: 一是注重平面宣传与网络宣传相结合。要主动适应形势发展变化,在继续加强对主流社会平面媒体宣传的同时,积极拓展网络媒体宣传。今年我们就先后在“人民图片网”、“中国新闻图片网”、“中国招商引资网”、“中国日报”、“中安网”等网络媒体上开展了专版宣传,网络宣传信息量大,传递快捷,受众多,效果较好。二是注重日常宣传与专题策划相结合。要抓住重大经贸活动的时机,进行专题宣传,增强外宣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