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周三多第五版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总结.pdf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1330605 上传时间:2024-04-23 格式:PDF 页数:63 大小:453.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周三多第五版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总结.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周三多第五版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总结.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周三多第五版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总结.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周三多第五版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总结.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周三多第五版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总结.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管理学复习纲要管理学复习纲要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一、管理的职能:许多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已一再证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二、管理的二重性:1、管理的自然属性:1)管理的出现是由人类活动的特点决定的,人类的任何社会活动都必定具有各种管理职能。因此,管理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客观需要。2)由于社会的进化和人类分工的发展,管理也是社会劳动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职能。3)管理也是生产力。生产力的发达与否取决于他所拥有的各种资源(包括参加劳动的人的积极性)的有效利用,这就离不开管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但科学技术的发展本身需要有效的管理,并且也只有通过管理,科学技术才

2、能转化为生产力。*管理的上述性质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这完全是一种客观存在,所以,我们称之为管理的自然属性。2、管理的社会属性:1)管理是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而进行的具有特殊职能的活动。实质上就是“为谁管理”的问题。管理是一定生产关系的反映。2)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管理的社会属性已经多元化了。但从本质上讲,并没有改变资本的剥削性和独裁性。只是蛋糕做得更大了,劳资双方的可分配利润更多了。3)社会主义条件下,管理的社会属性应当体现为任何组织和个人在实行管理时都要从全社会、全体人民的利益出发,并且自觉地让局部的利益服从全局的利益、个人的利益服从集体的利益。4)

3、管理和整个社会一样,要经过一定的历史阶段,才能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三、管理的概念:1、具代表性的几种观点:1)经营管理之父法约尔(Henri Fayol)于 1916 年提出: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此论点经过 70 余年的研究和实践证明,除了在职能的提法上有所增减外,总的来说仍是正确的。2)管理是指通过计划工作、组织工作、领导工作和控制工作的诸过程来协调所有的资源,以便达到既定的目标。此表述由三部分组成:a)管理首先是协调资源,资源包括:资金、物质、人员三个方面,也称 3M(Money Mayerial Man)b)各种管理职能是协调的手段;c)管理是有目的

4、的过程,协调资源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既定的目标。3)管理是在某一组织中,为完成目标而从事的对人与物质资源的协调活动。包括四个要素:a)为完成某种目标;b)由人进行的协调活动;c)通过管理职能进行协调;d)是某一组织群体努力的活动。4)管理是通过其他人的工作达到组织的目标包含三点:a)管理其他人及其他人的工作;b)通过其他人的活动来收到工作效果;c)通过协调其他人的活动来进行管理。5)管理就是协调人际关系,激发人的积极性,以达到共同目标。包含三点:a)管理的核心是协调人际关系;b)管理者应当根据人的行为规律去激发人的积极性;c)在一个组织中的人们,具有共同的目标。管理的任务就是要使人们相互沟通和理解

5、,为完成共同目标而努力。26)管理也是社会主义教育。这是毛泽东在 1964 年提出的观点。包含了深刻思想:a)管理的关键是人的精神状态;b)管理的根本方法是通过教育提高人的觉悟,激发人的积极性;c)管理与社会制度相关,如果每个人懂得自己的工作怎样对组织的最高目标做出贡献时,组织就会实现最好的管理。*这一观点是从社会和政治的角度强调了人的信仰、价值观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而回避了管理中固有的专业技能的一面。7)管理是一种以绩效、责任为基础的专业职能。是彼得德鲁克教授的观点,与毛泽东的观点恰恰相反。包含四点:a)管理与所有权、地位或权力完全无关;b)管理是专业性的工作,与其他技术性工作一样,有机专有

6、的技能、方法、工具和技术;c)管理人员是一个专业的管理阶层;d)管理的本质和基础是执行任务的责任。*此观点淡化了管理的社会属性而片面的强调了管理的自然属性8)管理就是决策。由 1978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提出的。他把决策过程分为四个阶段:a)调查情况,分析形势,搜集信息,找出决策的理由;b)制定可能的行动方案,以应付面临的形势;c)在各种可能解决问题的行动方案中进行抉择,确定比较满意的方案,付诸实施;d)了解、检查过去所抉择方案的执行情况,做出评价,制定新的决策。9)管理就是根据一个系统所固有的客观规律,施加影响于这个系统,从而使这个系统呈现出一种新状态的过程。此为系统论者的观点

7、,包含四点:a)任何社会组织都是若干单元或子系统组成的复杂系统。b)系统内各个组成部分具有耦合功能。因而系统的发展变化表现出一定的规律。c)管理的职能就是根据系统的客观规律对系统施加影响。d)管理的任务就是使系统呈现出新状态,以达到预定的目的。2、综合前人的研究,管理的概念可作如下表述:1)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目标;世界上概不存在无目标的管理,也不可能实现无管理的目标。2)管理的本质是协调。协调就是使个人的努力与集体的预期目标相一致。每一项管理职能、每一次管理决策都要进行协调,都是为了协调。3)协调必定产生在社会组织之中。当个人无法实现预期目标时,就要寻求别人的合作,形成各种社会组织,原来

8、个人的预期目标也就必须改变为社会组织全体成员的共同目标。4)协调的中心是人。在任何组织中都同时存在人与人、人与物的关系。但人与物的关系最终仍表现为人与人的关系,任何资源的分配也都是以人为中心的。由于人不仅有物质的需要还有精神的需要,因此,社会文化北京、历史传统、社会制度、人的价值观、人的物质利益、人的精神状态、人的素质、人的信仰,都会对协调活动产生重大的影响。5)协调的方法是多样的,需要定性的理论和经验,也需要定量的专门技术。计算机的应用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将促进协调活动产生质的飞跃。四、管理者的角色:根据亨利明茨伯格的研究,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这些角色可归入三大类:1、人际角色:包括代表

9、人角色、领导人角色和联络者角色;2、信息角色:包括监督者角色、传播者角色和发言人角色;3、决策角色:包括企业家角色、干扰应对者角色、资源分配者角色和谈判者角色。五、管理者的技能:根据罗伯特卡茨的研究,管理者要具备三类技能:1、技术技能:指“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此技能对于基层管理最重要,中层管理较重要,高层管理不重要。2、人际技能:指“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包括对下属的领导能力和处理不同小组之间的关系的能力。此技能对于所有层次管理的重要性大体相同。33、概念技能:指“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能为管理者识别问

10、题、拟定并挑选最好的方案并付诸实施提供便利。此技能对于高层管理最重要,中层管理较重要,基层管理较不重要。六、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管理学是以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原理和方法作为研究对象的。七、管理学的研究方法有三种:1、归纳法从典型到一般的研究方法,也称为实证研究。2、试验法3、演绎法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一)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分为宏观管理的治国学和微观管理的治生学。可以概括为以下要点:顺“道”、重人、人和、守信、利器、求实、对策、节俭、法治。一、顺“道”:中国历史上的“道”有多种含义,1、属于主观范畴的“道”:指治国的理论;2、属于客观范畴的“道”:指客观经济规律,又称为“则”、“常”;3、管

11、理用的是属于客观范畴的“道”,指管理要顺应客观规律。二、重人:是中国传统管理的一大要素,包括两个方面:1、重人心向背;2、重人才归离。3、要夺取天下,治好国家,办成事业,人是第一位的,故我国历来讲究得人之道,用人之道。三、人和:人和中的“和”就是调整人际关系,讲团结,上下和,左右和。我国历来把天时、地利、人和当作事业成功的三要素。1、对治国来说,和能兴邦;2、对治生来说,和气生财。四、守信:信誉是人类社会人们之间建立稳定关系的基础,是国家兴旺和事业成功的保证。1、治理国家,言而无信,政策多变,出尔反尔,从来是大忌;2、治生亦然,守信是进财之道,商而不诚,苟取一时,终致瓦解。五、利器:生产要有工

12、具,打仗要有兵器,中国历来有利器的传统,是兴邦立业重要思想。六、求实:实事求是,办事从实际出发,是思想方法和行为的准则。七、对策:在治军、治国、治生等一切竞争和对抗的活动中,都必须统筹谋划,正确研究对策,以智取胜。有备无患,预则成,不预则废。*研究对策有两个要点:一是预测,二是运筹。八、节俭:我国理财和治生,历来提倡开源节流,崇俭拙奢,勤俭建国。1、纵观历史,凡国用有度,为政清廉,不伤财害民,则会国泰民安。反之,凡国用无度,荒淫奢费,横征暴敛,必滋生贪官污吏,戕害民生,招致天下大乱。这是中国国家管理历史提供的一条真理。2、在治生方面,节俭则是企业家致富的要素。九、法制:我国的法制思想起源于先秦

13、法家和管子,后来逐渐演变成一整套法制体系,包括田土法制,财税法制,军事法制,人才法制,行政管理法制,市场法制等等。(二)西方传统管理思想:一、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产生1、斯密与巴贝奇关于劳动分工的研究:1)斯密在分析增进“劳动生产力”的因素时,特别强调了分工的作用,他认为,分工的益处主要是:a)可使工人重复完成单项操作,提高劳动熟练程度,提高效率;4b)减少由于变换工作而损失的时间;c)使劳动简化,有利于创造新工具和改进设备。2)贝奇赞同斯密的劳动分工能够提高劳动效率的论点,但认为斯密忽略了分工可以减少支付工资这个好处。他提出“边际熟练”原则,即对技术水平、劳动强度定出界限,作为报酬的依据。二、

14、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1)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1903)泰勒(Frederick W.Taylor,1856-1915),美国古典管理学家,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主要著作有科学管理原理、科学管理1、泰罗创立的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1)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高效率是工厂主和工人共同富裕的基础。因此,提高劳动生产率是泰罗创立科学管理理论的基本出发点,是泰罗确定科学管理的原理、方法的基础。2)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管理是一门科学。泰罗认为只有用科学化、标准化的管理替代传统的经验管理,才是实现最高工作效率的手段。3)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要

15、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在精神上和思想上来一个彻底变革。科学管理是一场重大的精神变革。可使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都把注意力从盈利的分配转到增加盈利数量上来。2、泰罗提出的科学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1)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利用工时,提高工效;2)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制;3)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提高;4)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并用文件的形式固定下来以利推广;5)使管理和劳动分离。3、客观评价泰罗制:6)它冲破了多年沿袭下来的传统的落后的经验管理方法,将科学引进管理领域,是管理理论上的创新;7)由于采用了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科学的操作程序,使生产效率提高了二、三倍,推动了生产的发展;8)使

16、管理理论的创立和发展有了实践基础;9)把工人看作会说话的机器,是资本家最大限度压榨工人血汗的手段,对人的认识片面。4、与泰罗同时代的对管理改革做出过贡献的有:亨利甘特、费兰克杰布雷斯夫妇、福特、亨利法约尔等。(2)甘特(henry L.Gantt,18611919)曾是泰罗的同事,后独立开业,从事企业管理技术咨询工作。他的重要贡献之一是设计了一种用线条表示的计划图表,称甘特图。常用于编制进度计划。他还提出了“计件奖励工资制”比泰罗的“差别计件制”好。(3)吉尔布勒斯夫妇的动作研究(1907)福兰克吉尔布勒斯(Frank B.Gilbreth,1868-1924),美国动作研 究之父。吉尔布勒斯

17、夫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心理学博士,被尊称为美国“管理学第一夫人”。主要著作:动作研究,管理心理学,疲劳研究,时间研究他们采用观察、记录和分析的方法进行动作研究,以确定标准工艺动作,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他们制定了生产流程图和程序图,至今仍被广泛应用。他们主张,通过动作研究,可以开发工人的自我管理意识;他们开创疲劳研究先河,对保障工人健康和提高生产率的影响持续至今 吉尔布勒斯夫妇的动作研究(1907)(4)福特(Henry Ford,1963-1947)在泰罗的单工序动作研究的基础上,对如何提高整个生产过程的生产效率进行了研究。创造了第一条流水生产线汽车流水生产线。他为了利于企业向大量生产发展,还

18、进5行了多方面的标准化工作。(5)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1916)亨利法约尔(Henri Fayol,1841-1925),法国古典管理理论学家,被称为经营管理之父,与韦伯、泰罗并称为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的三位先驱,代表作是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1、法约尔的经营六职能:1)技术职能:即设计制造 2)经营职能:即进行采购、销售和交换3)财务职能:即确定资金来源及使用计划4)安全职能:既保证员工劳动安全及设备使用安全5)会计职能:即编制财产目录,进行成本统计6)管理职能: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五项(法约尔提出的管理的五大职能说:即管理就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五大职能)2、法约尔提出14

19、项管理原则:劳动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人员报酬、集中、等级制度、秩序、公平、人员稳定、创新和团队精神。3、法约尔的贡献是:在管理的范畴、管理的组织理论、管理的原则方面提出了崭新的观点,为以后管理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6)厄威克的管理理论综合概念结构图:管 理 过 程厄威克认为管理过程是由计划、组织和控制三个主要职能构成:1、计划2、组织1)等级层次2)授权3)确定任务3、控制1)配备人员2)选择和安置人员3)惩罚厄威克强调,科学调查和分析是指导一切管理职能的基本原则预测、协调和指挥:1、预测2、协调1)权力2)领导3)专业化3、指挥1)集权2)报酬3)平等厄

20、威克还归纳出了管理的间接目标:秩序、稳定、主动性和集体精神。他认为,只要管理人员履行职责时注意贯彻相应的原则,这四项目标是能够达到的。1、秩序 2、稳定3、主动性 4、集体精神6 *厄威克的贡献是把法约尔、穆尼和泰罗的思想加以归纳并使之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了比较完整系统的管理理论。(三)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一、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1933)梅奥(George Elton Myao,1880-1949),原籍澳大利亚的美国行为科学家,人际关系理论 创始人。主要著作:组织中的人 管理和士气 1、霍桑试验:梅奥在美国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进行了长达九年的著名的霍桑试验,揭开了对组织中的人的行为研究

21、的序幕。霍桑实验的结果表明影响生产率的根本因素不是外部工作条件,而是工人自身因素和被团体接受的融洽感和安全感。2、梅奥提出的人际关系理论指出:1)企业的职工是社会人,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经济人;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必须注意与正式组织保持平衡;3)提高工人满意度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首要条件,高满意度来源于物质和精神两种需求的合理满足。4)企业应采取新型的领导方法 3、行为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规律的科学。通过研究人的行为规律,找出不同行为的影响因素,探讨如何控制人的行为已达到预定目标。4、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把人看作“活的机器”“经济人”等,而行为科学认为“人”不但是“经济人”,还是“社会人”,

22、既影响工人生产效率的因素除了物质条件外,还有人的工作情绪。人的工作情绪受人所在的社会及本人心理因素的影响。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1943)马斯洛(Abraham H.Maslow,1908-1970),美国心理学家,提出人类需要层次论学说。代表作:人类动机理论。1、马斯洛将需要分为五级: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感情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有两个基本论点:1)人的需要取决于他已经得到了什么,尚缺少什么,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2)人的需要按重要性和层次性排序,低级层次需要满足后,人将追求高层次需要。三、赫兹伯格的双因素激励理论(1966)福雷德里克

23、赫兹伯格(Fredrick Herzberg),美国行为科学家。主要著作有:工作的激励因素,工作与人性,管理的选择:是更有效还是更有人性?等。双因素理论是他最主要的成就。1、赫兹伯格认为,能对工作带来积极态度、较多满意感和激励作用的因素多为工作内容或工作本身方面的因素,叫做激励因素,如成就感、同事认可、上司赏识、更多职责或更大成长空间等。能使员工感到不满意的,属于工作环境或工作关系方面的,叫做保健因素,如公司政策、管理措施、监督、人际关系、工作条件、工资福利等。自我实现的需要 激励因素 尊重的需要 感情的需要 保健因素安全的需要 马斯洛的 赫兹伯格的生理的需要 需要层次理论 双因素激励理论7

24、马斯洛模式与赫兹伯格比较图四、麦格雷戈的人性假设与管理方式理论(1960)道格拉斯麦格雷戈(Douglas M.Mc Gregor,1906-1964),美国著名行为科学家。代表作为企业的人性方面(1957),提出了著名的 X 理论-Y 理论。1、X理论认为:1)人的本性是坏的,人一般天生懒惰并设法逃避工作;2)缺乏进取心,不愿意承担责任;3)安于现状,反对变革,个人安全第一;4)缺乏理性,易受环境影响。因此,必须用奖赏或强制监督、指挥、甚至惩罚等外部刺激,才能使人们完成工作目标。2、Y理论认为:1)人并非天生懒惰,要求工作是人的本能;2)逃避责任、缺乏进取心是由外部原因造成3)大多数人能够“

25、自我指挥和我控制”,不需强制和惩罚;4)参与工作是需要报酬的,但最重要的是自主、自尊和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5)大多数人都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能够处理好各种问题;6)一般人的潜能只得到部分的发挥。因此,管理者不能局限于发布命令和服从,要重视员工之间的关系,沟通感情,培养和形成员工的归属感和集体感。3、X-Y理论的比较:其差别在于对于工人的需要看法不同,因此采用的管理方法也不同。按X理论对待工人的需要,进行管理就要采取严格的控制、强制方式;按Y理论来看待个人的需要,管理者就要创造一个能多方面满足工人需要的环境,使人们的智慧、能力得以充分的发挥,以更好的实现组织和个人的目标。五、洛尔施和莫尔

26、斯的超 Y 理论:1、其主要观点是:不同的人对管理方式的要求是不同的。有人希望有正规化的组织与规章条例来要求自己的工作,而不愿参与问题的决策,这种人欢迎以 X 理论指导管理工作。有的人却需要更多的自治责任和发挥个人创造性的机会,这种人欢迎以 Y 理论为指导的管理工作。此外,工作的性质、员工的素质也影响到管理理论的选择。不同的情况应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Y 理论不一定都比 X 理论好,应在不同情况下选择不同的理论。2、X 理论和 Y 理论试验结果表:(美国:乔伊洛尔施和约翰莫尔斯两人进行的试验)试验对象的性质管理思想 任务易测定的工厂任务不易测定的工厂X 理论 效率高 效率低 Y 理论 效率低

27、效率高六、韦廉大内的Z理论(1981)韦廉大内是美国日裔学者,代表作为Z理论(1981)。Z理论认为,一切企业的成功离不开信任、敏感和亲密,因此完全可以以坦白、开放、沟通作为原则进行民主管理。1、建立Z型组织的过程是:1)培养每个人的正直、善良的品行;2)领导者和管理者共同制定新的管理战略,明确共同的经营宗旨;3)通过高效协作、弹性激励措施来贯彻执行公司目标;4)培养管理人员的沟通技巧;5)稳定的雇佣制度86)合理、长期的考核和晋升制度;7)岗位轮换,培养、扩大员工的职业发展之路;8)鼓励雇员、工会参与公司管理,并扩大参与领域;9)建立员工个人和组织的全面整体关系。2、韦廉大内指出了从美国式管

28、理的组织A型组织向采用日本式管理的组织Z型组织转变的许多措施,其核心是信任和关心职工。七、“管理科学”学派将近年来的最新科学技术成果应用到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形成了许多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技术,使管理工作的科学性达到了新的高度。1、主要观点:1)生产和经营管理各个领域的各项活动都以经济效果好坏为评价标准;2)衡量各项经济活动效果的标准定量化,并借助于数学模型找出最优的实施方案;3)依靠计算机进行各项管理;4)特别是强调使用先进的数量方法及管理手段。2、数学模型与“管理科学”:1)模型:是对客观现实的一种描述。按作用可分为描述性的和规范性的:a)描述性模型是说明一个系统怎样进行工作的模型,用它可清

29、楚表明问题的现状,并可指明应怎样改变这种现状。但不能选出最有方案。b)规范性(或指示性)模型中包含早已确定了的某些准则及事物的变化规律。它能从可以采用的所有解决方法中找出最优的解决办法。2)“管理科学”的重要特点是将数学模型广泛应用于经营管理。八、系统管理理论的应用:系统管理理论把管理对象看作是一个整体,使一个有机联系的系统。系统管理理论认为企业是由六个要素构成的,即:1、人。人是企业系统的第一要素。2、物资。包括原材料、半成品、能源等。3、设备。使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物质技术基础。4、财。是进行生产经营的重要条件。5、任务。包括国家和上级机关下达的以及自定的任务。6、信息。是进行管理、制定决策

30、的重要依据。要求及时、准确、全面、畅通。九、“决策理论”学派:“决策理论”认为:1、管理就是决策。2、企业中的决策可以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1)程序性决策:即按既定程序进行的决策,对于经常发生的需要决策的问题,往往可以制定一个例行程序,按此程序进行的决策就是程序性决策。2)非程序性决策:对于涉及面广、新发生、及重要或复杂、没有例行程序可以遵循的问题的决策称为非程序性决策。十、新经济时代:1、新经济时代的基本特征:信息化、网络化、知识化、全球化2、新经济时代的创新:1)管理思想创新:传统企业管理是以资源稀缺性原理和投资收益递减规律为理论基础的。新经济时代的的企业管理知识的的无限性和投资收

31、益递增规律为指导思想。2)管理原则创新:*前四代管理的基本原则是:a)劳动的分工和再分工(斯密);b)自身利益(斯密);c)依据精细划分的工作付酬(巴贝奇);d)管理的分工和再分工(泰罗);e)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泰罗、韦伯);f)脑力和体力分离(泰罗);g)每个人应该只有一个上司(法约尔);9*新经济时代的管理将建立在新的原则基础上:a)对等的知识联网;b)集成的过程;c)对话式工作;d)人类的时间与计时;e)建立虚拟企业和动态团队。3)经营目标创新:新经济时代,经营目标的创新体现在以可持续发展代替利润最大化,以公司市场价值代替市场份额。4)经营战略创新:传统的竞争战略是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

32、信息时代的经营战略则是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双赢战略。5)生产系统创新:*ERP 的核心管理思想就是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体现对整个供应链资源进行管理的思想;(2)体现精益生产、同步工程和敏捷制造的思想;(3)体现事先计划与事中控制的思想。6)企业组织创新:a)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争趋向扁平化方向发展;b)建立学习型组织;c)规模经济传统的观点正在改变;d)虚拟公司正代替传统的实体型企业。十一、彼德圣吉的学习型组织理论(1990)彼德圣吉(Peter M.Senge)是当代最杰出的新管理大师。是美国学习性组织的创始人,其代表作是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学习型组

33、织理论认为,企业持续发展的源泉是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优势,提高整体竞争能力。未来真正出色的企业是使全体员工全心投入并善于学习、持续学习的组织-学习型组织。通过酿造学习型组织的工作氛围和企业文化,引领员工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调整观念,从而使组织更具有长盛不衰的生命力。1、学习型组织的特点是:1)全体成员有共同的愿望和理想;2)善于不断学习;3)扁平式的组织结构;4)员工的自主、自觉性管理;5)员工家庭与事业之间的平衡;6)领导者的新角色改变为设计师、仆人和教师。十二、皮斯特T的第六项修炼 创新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1、从框到线的有机思考模式,当别人说你必须“跳出框框”、以创新的方式思考时,其出发点

34、并没有错,但却搞错了方向,在大部分人所处的框中,重点都不外乎是活动、电脑、人员或公司部门。但真正产生创新的却是线,即每个框之间的联系,组织若能把重点放在线上,就可以根据构造简单的准则加以改进。从“这是什么?”到“这像什么?”-同所熟知的事物比较后产生定义-连点成线-把其中的关系连接到新的领域-永续创新。2、学习型组织的新乐谱:跳脱纷乱寻找简单,从喧嚣中寻找和谐,在困境中自有契机;3、学习只是手段,创新才是目的;4、塑造魔术组织:流程创新;5、进入创新型组织:培养创新文化,创新的政治革命。*六项核心修炼1、活化学习:滴水穿石,人才变天才,从错误 中学习;102、重新自我超越;3、模式的魔力:穷则

35、变,变则通,模式的迷思,做模式的主人;4、自由的意涵:自由但专著目标,超成长方程 式,原则与目的,改革大师与禅师5、领导创新:不断超越客户的期盼,领导风格 星相盘;6、观念创新。(四)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一、中国现代管理思想形成的背景:1、中国官僚资本企业和民族资本企业的管理:官僚资本企业包括官办、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三种。2、我国革命根据地公营企业的管理3、全面学习苏联的管理模式;4、探索中国现代管理模式;5、十年动乱造成了管理的大倒退。二、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改革1、我国企业改革三阶段:第一阶段:19781986,1)扩大企业自主权,简政放权;2)推行经济责任制;3)两步利改税。第二阶段

36、:19871991,以推行各种经营责任制,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为主要内容。1)承包经营责任制;2)租赁经营责任制;3)股份制。(1984。7 北京天桥百货商场率先进行股份制试点工作,同年 11 月,上海电声总厂发起组建上海飞乐音响股份公司,公开发行股票。)第三阶段:1992 至今,以理顺产权关系,转化企业经营机制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主要内容。1)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2)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五个特征:(1)产权关系明晰;(2)企业以其全部法人财产,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3)出资者按其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的权益;(4)企业在国家宏观调控下,按照市场需求自

37、主组织生产经营;(5)企业实行责权分明,管理科学,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内部管理体制。三、中国现代管理思想发展的新趋势:1、由国内管理向国际化管理转化;2、由科学管理向信息化管理转化;3、由首长管理向人性化管理转化;未来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管理者应更加重视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的培养和使用。4、由政府管理向民营化管理转变;5、由封闭式实体管理向开放式虚拟管理转变。案例提示:大连三洋的经营领导者在实践柔性管理中深深的领悟到,公司不能把员工当成“经济人”,他们是“社会人”和“自我实现人”。基于此,大连三洋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经营理念和企业价值观,并逐步形成了职工自我改善的柔性管理。第三章 管理的基本原理(一)

38、管理原理的特征一、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111.客观性:管理原理是对管理的实质及客观规律的表述,因此,它与管理工作中所确定的原则有严格区别2.概括性:管理原理是对包含了各种复杂因素和复杂关系的管理活动客观规律的描述,或是说,是在总结大量管理活动经验的基础上,舍弃了各组织之间的差别,经过高度综合和概括得出的具有普遍性、规律性的结论;3.稳定性:管理原理能够被人们正确认识和利用,从而指导管理实践活动取得成效;4.系统性:管理的实质,就是在系统内部,以人为本,通过确定责任,达到一定的效益。二、研究管理原理的意义1、有助于提高管理工作的科学性,避免盲目性。2、有助于掌握管理的基本规律;3、有助于迅速找到解

39、决问题的途径和手段。(二)系统原理一、系统的概念: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在一定环境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就其本质来说,系统是“过程的复杂体”。二、系统的特征1、集合性:系统是由各个要素结合而成的(构成系统的子系统成为要素),这是系统最基本的特征。2、层次性:系统的结构是有层次的,构成一个系统的子系统和子子系统分别处于不同的地位。3、相关性: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三、系统原理要点1、整体性原理:是指系统要素之间相互关系及要素与系统之间的关系一整体为主进行协调,局部服从整体,使整体效果为最优。实际上就是从整体着眼,部分着手,统筹考虑,各方协调,达到整体的最

40、优化。当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发生矛盾时,局部利益必须服从整体利益。2、动态性原理:系统作为一个运动着的有机体,其稳定状态是相对的,运动状态则是绝对的。研究系统的动态规律,可以使我们预见系统的发展趋势,树立起超前观念,减少偏差,掌握主动,使系统向期望的目标顺利发展;3、开放性原理:对外开放是系统的生命。在管理工作中,任何试图把本系统封闭起来与外界隔绝的做法,都只会导致失败。明智的管理者应当从开放性原理出发,充分估计到外部对本系统的种种影响,努力从开放中扩大本系统从外部吸入的物质、能量和信息;4、环境适应原理:环境可以施加作用和影响于系统,系统也可施加作用和影响于环境。作为管理者既要有勇气看到能动地

41、改变环境的可能,又要冷静地看到自己的局限,才能实事求是的做出科学的决策;5、综合性原理:是把系统的各部分各方面和各种因素联系起来,考察其中的共同性和规律性。系统的综合性原理包括的含义,一方面是系统目标的多样性与综合性;一方面是系统实施方案选择的多样性与综合性,还要由综合而创造。管理者即要学会把许多普通的东西综合为新的构思、新的产品、创造出新的系统,又要善于把复杂的系统分解为最简单的单元去解决。(三)人本原理一、概念:人本管理就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这是管理理论发展到 20 世纪末的主要特点。二、人本管理的主要观点1、职工是企业的主体。这个认识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要素研究阶段2)行为研

42、究阶段3)主体研究阶段2、有效管理的关键是职工参与;实现有效管理的途径有两个:1)高度集权,从严治广,依靠严格的管理和铁的纪律,重奖重罚取得企业目标统一,行动一致,从而实现较高的工作效率。2)适度分权,民主治广,依靠科学管理和职工参与,使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紧密结合,使企业全体职工为了共同的目标而自觉的努力奋斗,从而实现高度的工作效率。两条途径的根本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把企业职工视作管理上的客体,职工处在被动被管的地位;后者把企业职工视作管理上的主体,使职工出于主动的参与管理的地位。当企业职工受到饥饿和事业的威胁时,或受到政治与社会的12压力时,前一种管理方法可能是有效的;而当职工经济上已比较富裕

43、,基本生活已得到保证,就业和流动比较容易,政治和社会环境比较宽松时,后一种方法就必然更为合理、更为有效。3、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是现代管理的核心;1)世上并不存在绝对善或恶的人性。人性是受后天环境影响而形成的,是可塑造和改变的。2)不同的时代,人性都不可避免的打上历史的烙印。3)任何管理者都会在管理过程中影响下属人性的发展。4、服务于人是管理的根本目的。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为了人是人本管理的基本内容和观点。(四)责任原理一、明确每个人的职责-是挖掘人的潜能的最好办法1、职责界限要清楚;2、职责中要包括横向联系的内容;3、职责一定要落实到每个人。二、职位设计和权限委授要合理取决于三个要素:

44、1、权限:实行任何管理都要借助于一定的权利。2、能力: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科学知识、组织才能和实践经验这三者构成了管理能力。3、利益:任何管理者都自觉不自觉的要对风险 权限 利益与收益进行权衡。*职责、权限、利益是三角形的三个边,它们是相等的,能力是等边三角 职 责形的高,根据具体情况,(责权利三角定理)它可以略小于职责。这样,就使得工作富有挑战性,从而能促使管理者自觉的学习新知识,注意发挥智囊的作用,使用权限也会慎重些,获得利益时还会产生更大的动力,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三、奖惩要分明、公正而及时简答题:分工明确,职责是否也会明确?要注意哪几点?答:一般说来,分工明确,职责也会

45、明确。但实际上两者的对应关系并不这样简单。这是因为分工一般只是对工作范围作了形式上的划分,至于工作的数量、质量、完成时间、效益等要求,分工本身还不能完全体现出来。所以,必须在分工的基础上,通过适当方式对每个人的职责,做出明确规定:1、职责界限要清楚;2、职责中要包括横向联系的内容;3、职责一定要落实到每个人。(五)效益原理一、概念1、效益:是与效果和效率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是有效产出与投入之间的一种比例关系,可从社会和经济这两个不同角度去考察,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效果:是指由投入经过转换而产出的成果,其中有的是有效益的,有的是无效益的。3、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取得的效果的数量,

46、反映了劳动时间的利用状况。与效益有一定的联系。问答题:何谓效果、效率和效益?人类一切活动为何要遵循效益原理?答:效益是与效果和效率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效果是指由投入经过转换而产出的成果,其中有的是有效益的,有的是无效益的。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取得的效果的数量,反映了劳动时间的利用状况。与效益有一定的联系。但在实践中,效益与效率并不一定是一致的。效益是有效产出与投入之间的一种比例关系,可从社会和经济这两个不同角度去考察,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管理者应把讲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结合起来。效益是管理的根本目的。管理就是对效益的不断追求。二、效益的评价:可由不同主体从多个不同角度去进行,没

47、有一个绝对的标准。1、首长评价:有一定的权威性,影响大,全局把握,但不够细致和具体;132、群众评价:较公正客观,但耗时,费用大;3、专家评价:细致,技术性强,但可能只注重直接效益而忽视间接效益;4、市场评价:其效果与市场发育程度有很大的关系。成熟规范的市场评价较公正客观。市场评价主要是经济效益。三、效益的追求效益是管理的根本目的。管理就是对效益的不断追求。1、在实际工作中,管理效益的直接形态是通过经济效益得到表现的。2、影响管理效益的因素很多,其中主体管理思想正确与否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实际上,管理效益总是与管理主体的战略联系在一起的。3、追求局部效益必须与追求全局效益协调一致。4、管理者追

48、求长期稳定的高效益。5、确立管理活动的效益观。管理有效的实质是什么?管理者如何追求自身工作的效益?答:效益是管理的永恒主题,任何组织的管理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效益,效益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对效益的追求是有规律可循的。1、在实际工作中,管理效益的直接形态是通过经济效益得到表现的。2、影响管理效益的因素很多,其中主体管理思想正确与否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实际上,管理效益总是与管理主体的战略联系在一起的。3、追求局部效益必须与追求全局效益协调一致。4、管理者追求长期稳定的高效益。5、确立管理活动的效益观。(六)伦理原理一、伦理的重要性二、伦理的特性 1、非强制性 2、非官方性 3、普适性 4、

49、扬善性三、伦理与法律的关系1、伦理与法律在作用上相互补充。伦理可以引导人们遵守法律,而法律可以作为维护伦理的威慑力量。2、伦理、法律是调节和规范非经济组织的行为的两个必不可少的手段;3、伦理、法律、市场机制是调节和规范经济组织的行为的三个必不可少的手段。四、伦理与效益的关系1、企业的伦理经营意味着企业注重维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从而需要采取行动并付出一定的成本,这使得企业牺牲了一些短期利益,但换来的却是更多的长远利益。2、伦理与效益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实证研究的支持。尽管在伦理与效益的度量上存在一些困难,但大多数研究表明,在企业的伦理经营与长期效益之间有某种程度的正的相关关系。3、周祖城对美

50、国、日本、中国已被历史证明的、长期成功的优秀企业或企业家所做的个案研究表明,效益与伦理具有兼得的可能性。4、厉以宁对效率与道德的关系有如下的看法:“效率实际上有两个基础,一个是物质技术基础,一个是道德基础。只具备效率的物质基础,只能产生常规效率。有了效率的道德基础,就能产生超常规的效率。”这说明,效率与道德可以而且应当结合在一起。问答题:与法律相比,伦理有哪些特征?伦理与法律及效益的关系各是怎样?答:伦理是指人与人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而法律是指一整套前后一致的、公开的、被广泛接受的、带有强制性的普遍规则,这些规则规定人们应该或不应该如何行动。而为了了解伦理的特性,需要对伦理与法律进行比较。1、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