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文言文复习之词类活用复习教案.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1311962 上传时间:2024-04-2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复习之词类活用复习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文言文复习之词类活用复习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文言文复习之词类活用复习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文言文复习之词类活用复习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文言文复习之词类活用复习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文言文复习词类活用复习教案周熙熹教学目标:1、 了解文言文词类活用的几种题型2、 以名词活用为例,引导学生归纳名词活用的一般规律,以及如何使用这些规律解答试题。3、 引导学生课后以此为例,总结归纳其他词类活用的规律。掌握词类活用中名词活用的语法特点及规律。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把练习中的句子所属的名词活用类型正确归类,分析总结出名词活用的常见规律,并加以概括化。2、指导学生如何使用这些规律解答试题。复习方法识记积累,讲练结合。课前准备:PPT课件、词类活用课堂练习教学步骤:一、导入:回顾文言实词之知识网络明确考点1明确考纲要求,使学生知道“考什么”。 (课件展示)2明确考纲要求,使学生知道“怎

2、么考”。设题主要有两大类:(课件展示)单独设题。以2009浙江高考样卷语文测试卷19题为例19.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不属于活用的一项是 A.母之贤既已闻县中B.里中人贤母 C.母一言冰解而兽伏D.公令榜其门用某些实词的活用作为题眼设置在翻译题中。明确:近几年的高考更多地是采用这种设题形式,而且与我们学过的课文密切相关。比如:1. 皆暮至朝去,宁有顾惜心耶。 (2005年浙江卷书褒城驿壁) (暮、朝:名词活用为状语)(宾客)都是晚上到达早上离开,难道会有爱惜之心吗?2. (2008年全国卷1,宋史廖刚传11题)(10分)(1)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若田。(2)兄为君则君之,己为

3、君则兄之可也。【参考答案】每天等着吃从东南地区运来的军粮,浙地人民已经困乏,要解救这一患难不如屯田。兄长为国君时就用国君礼对待他,自己为国君时用兄长礼对待他就可以了。【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同时考查理解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的能力,第(1)句注意“日”为名词作状语和“哺”、“莫”等词的落实;第(2)句注意“君之”的“君”和“兄之”的“兄”均为名词活用为动词。】明确本课内容:以名词活用为例,引导学生归纳名词活用的一般规律,以及如何使用这些规律解答试题。同时引导学生课后以此为例,总结归纳其他词类活用的规律。二、锦囊妙计引导学生由概念走向课文内容,从而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能力。

4、提问:一、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并说明其用法。(课件展示)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上食埃土,下饮黄泉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五亩之宅,树之以桑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左右欲刃相如人皆得以隶使之无乃尔是过与?常以身翼蔽沛公范增数目项王吾师道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吾从而师之。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学生讨论归类,教师根据学生做题情况引导归类: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名词活用为状语:、名词活用为使动词:、名词活用为意动词:、提问:对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名词活用为状语中的句子还可以再归类吗?请找到归类的标准。引导学生进一步归类,思考、归纳活用的规律。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游泳)

5、(劝学)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廉颇蔺相如列传)规律一: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课件展示)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树:种植)(孟子寡人之于国也)无乃尔是过与?(过:责备)(季氏将伐颛臾规律二:代词前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因为代词不受名词修饰。(课件展示)吾师道也(师:学习)(师说)规律三:名词与名词连用,如果二者不是并列、偏正、判断等关系,而是主谓关系、动宾关系或动补关系,那么其中必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课件展示)范增数目项王。(目:使眼色)(鸿门宴)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称王)(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规律四: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课件展示)(常用否定副词:弗

6、、否、不、非、毋、莫、罔、勿、未等)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不冠不袜君子不齿。 非夫人之所织,则不衣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向上,下:向下)(劝学)日削月割。(天:一天天地,月:一月月地)(六国论)规律五:表示时间、方位的名词常常活用为状语。(课件展示)人皆得以隶使之。(隶:像对奴隶一样)(五人墓碑记)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鸿门宴)规律六:就一般情况说,凡动词前面的名词在意思上不能认为是用作主语的,就应该认为是用作状语。(课件展示)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臣:使为臣)(韩信拜将)吾从而师之。(师:以为老师)(师说)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宾客:以为宾客)(伤仲永)规律七:

7、不能带宾语的名词带有宾语,活用为使动或意动词。(课件展示)提问:以上归纳的规律能用更精炼的语言表述以便记忆和运用吗?教师明确:(课件展示)名词活用歌名词连用多活用,代前副后谓语通。不能带兵强带宾,多是意动或使动。谓前不愿作主语,时间方位状语共。区分活用看仔细,切记放在句子中。三、牛刀小试引导学生运用规律解决疑难,以形成能力。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注意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课件展示)(一)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

8、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节选自烛之武退秦师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是很难的。鄙:名词活用为意动词,把作为边境)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现在它已把郑国当作东部的疆界,又想扩张西部的疆界,东:名词活用为状语,在东边;封:名词活用为使动词,使成为边界)秦伯说,与郑人盟 (秦伯高兴了,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盟:名词活用为动词,订盟约)迁移训练(二)季文子相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

9、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之。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人之父兄食粗而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国为华,不闻以妾与马。”节选自国语鲁语上季文子相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翻译:季文子在宣公、成公时期做国相,家中没有穿丝绸的妾妇,马也不喂粮食。相:名词活用为动词,做国相;衣:名词活用为动词,穿)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人们大概会认为您是吝啬,而且使国家也显得不光彩。华:名次活用使动词,使光彩)无乃非相人者乎(这恐怕不是做国相的人应该做的吧!相:名词活用为动词,做国相)季文子相宣、成,无衣帛之妾,

10、无食粟之马。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之。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参考译文:季文子辅佐鲁宣公、鲁成公,没有穿丝绸衣服的妾室,没有吃精饲料的马匹。仲孙它进谏说:“你是鲁国的上卿,辅佐了两代君王。你的妾不穿丝绸的衣服,马不吃精饲料,人们大概会认为你是一个吝啬的人,况且也不能替国家增添光彩。”文子说:我也很希望那样做,然而我看见我们的百姓,那些父老乡亲们吃粗粮和穿破衣服的还有很多,因此我不敢那样做。那些父老乡亲们吃粗

11、粮、穿破衣服,我却把我的妾和马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辅佐国君的人恐怕不应该这样做的吧?况且我只听说以高尚的德行作为国家的光彩,没有听说过以妾和马的华丽来为国增光的。”注解:(1)相:辅佐(2)其:大概(表推测)(3)以:认为(4)爱:吝啬 (5)且:况且 (6)华:使动,使华(荣耀)(7)愿:希望(8)无乃:恐怕(9)以:把(10)德荣:品德高尚(三)齐女徐吾者,与邻妇合烛夜织,吾贫而烛不继,邻妇请先无与夜。徐吾曰:“妾日起常早,去常后,扫尘以待,为贫故也。今一室之中,益一人烛不为益明,去一人烛不为暗,何爱东壁馀光?幸分之!”邻妇遂复与织。节选自刘向列女传(翻译:齐国有一个叫徐吾的女子,跟邻家的妇

12、女合伙出钱买蜡烛晚上织布。徐吾家贫,不能继续出钱买蜡烛,邻家的妇人就叫她晚上不要来了。徐吾说:“我每天常常是很早就来,常常是最后回去,把房子打扫得干干净净来等待织布,就是因为贫穷啊。现在整个房子里边,增加一个人蜡烛不会更加明亮,减少一个人蜡烛不会因此变暗,何必吝惜照在东边墙壁上剩余的烛光呢?请把它分给我吧!”邻家的妇人于是跟她一起织布)烛:名词活用为动词,买蜡烛;夜:名词活用为状语;夜:名词活用为动词,夜织;日:名词活用为状语,每天。四、布置作业 (课件展示)1.阅读并理解词类活用教学案,按照本课的做法自己总结归纳其他词类活用的规律。2.完成词类活用小练习词类活用课堂练习一、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

13、含义,并说明其用法。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上食埃土,下饮黄泉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五亩之宅,树之以桑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左右欲刃相如人皆得以隶使之无乃尔是过与?常以身翼蔽沛公范增数目项王吾师道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吾从而师之。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二、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注意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一)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

14、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节选自烛之武退秦师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3.秦伯说,与郑人盟。(二)季文子相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之。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人之父兄食粗而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国为华,不闻以妾与马。”节选自国语鲁语上1.季文子相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2.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3.无乃非相人者乎!(三)

15、齐女徐吾者,与邻妇合烛夜织,吾贫而烛不继,邻妇请先无与夜。徐吾曰:“妾日起常早,去常后,扫尘以待,为贫故也。今一室之中,益一人烛不为益明,去一人烛不为暗,何爱东壁馀光?幸分之!”邻妇遂复与织。节选自刘向列女传词类活用 (1)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 在一般情况下,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由主语直接发出的。例如:“谍报敌骑至”,“报”是“谍”发出的;“至”是“敌骑”发出的。但在使动用法中,主语所代表的人或事并不是动作行为的直接发出者,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直接发出,主语只是使宾语发出这种动作行为,含有主语“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例如;柳宗元捕蛇者说“君将哀而生之乎?”动词“生”不是主语“君

16、”直接发出的,而是宾语“之”直接发出的,含有“君使之生”的意思。 我们知道,同是动词,有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的分别,及物动词是能带宾语的动词,不及物动词是不能带宾语的动词。在古代汉语中,动词的使动用法多是不及物动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比较少。例如: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愚公移山)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瘘、疠,去死肌,杀三虫。(捕蛇者说)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同上) 又数刀,毙之。(狼) “止之”是叫他不要这样做;“已”是使止,“去”是使去;“殚竭”都是使尽的意思;“毙”是使毙,即杀死。这些都是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si)之,见(xin)其二子焉。(

17、论语微子)(老人)留子路住宿。杀鸡做饭给子路吃,叫他的两个儿子出来拜见子路。 形容词用作谓语,是描写事物是什么样子,构成描写句。例如:“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形容词“尊”和“厚”的后面都不带宾语,这是形容词的一般用法。如果形容词的后面带上宾语,那么这个形容就活用作动词。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后,是使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这种现象叫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例如:“今媪尊长安君之位。”形容词“尊”的后面带有宾语“长安君之位”,意思是“使长 安君的地位尊贵”。形容词活用为使动的现象很多,例如: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生

18、于忧患,死于安乐) 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冯婉贞) 春风又绿江南岸(泊船瓜州) “固国”是使国家强固;“苦其心志”是使他的心志苦,“劳其筋骨”是使他的筋骨劳,“空乏其身”是使他的身体空乏;“远我”是使我距离远。“又绿江南岸”是又使江南岸绿。 名词用作使动的例子不普遍。名词本来是不能带宾语的,名词用作动词带宾语,表示使动,含有主语“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的意思。例如: 先破秦入成阳者王(wng)之。(史记项羽本记)先攻破秦军打进成阳的,就让他做王。 齐威王欲将孙膑。(史记孙膑)齐威王打算让孙膑当主将。 “王之”的“王”本是名词,在这里是活用为动词,后面还带有代词宾语“之”,意

19、思是“使之成为王”;“将孙膑”是“使孙膑成为主将”的意思。 (2)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 所谓意动用法,就是“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这种用法只限于形容词或名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这个活用形容词的性状,宾语本身并不一定真的具有这种性状,只是一种主观的认为。例如: 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若毒之乎?(捕蛇者说) 刺史颜证奇之。(童区寄传) 愬然之。(李愬雪夜入蔡州) “甚异之”是认为非常奇怪;“毒之”是认为它痛苦;“奇之”是以为奇特;“然之”是认为他对。 名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语把宾语看作这个活用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也是一种主观认为。例如:

20、孟尝君客我。(战国策齐策)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客我”是以我为客;“宾客其父”是以其父为客。 (3)名词用如动词 在文言里,名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临时被用如动词,这种情况比较普遍。名词用如动词后,原有的名词义并没有消失。只是增加了和上下文相适应的动词的意义而已。例如;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曹刿论战) 天下缟素,今日是也。(唐雎不辱使命) 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触普说赵太后) 见其矣十中八九,但徽颔之。(卖油翁) “福”指赐福;“缟素”白色的丧服,这里指穿丧服;“侯”指做诸侯;“颔”指点头。 (4)名词用如状语 状语是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对动词或形

21、容词起修饰、限制作用的。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不用作状语。但在文言中,名词作状语是常见的现象,而且有多方面的修饰作用。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猱进鸷击,或能免乎?(冯婉贞) 名词作状语表比喻,可译为“像那样”。“犬坐”译为“像犬一样坐”;“猱进鸷击”译为“像猱一样前进,像鸷一样攻击”。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孙膑) 君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鸿门宴) “客待之”是用客礼对待他;“兄事之”是用事奉兄长的礼节事奉他。都是表示对待人的态度。 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孔子东游,见两小辫。(两小儿辩日)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布囊其口。(童区寄传) 第一句

22、名词“廷”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第二句方位名词“东”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方位;最后两句,名词“箕畚”“布囊”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 三、词类活用的条件 怎样判断一个词在句子中是否已经活用成另一类词呢?除了从前后文的意思来判断之外,还要看它在句子中所处的地位,前后有哪些词类的词和它相结合,构成什么样的句法关系,具备了哪些语法特点等等。关于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包括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以及名词用如动词)的语法条件,郭锡良等编写的古代汉语中列举了其中七项主要的,现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1.两个名词连用,如果既不是并列结构.又不是偏正结构,那么其中有一个名词就

23、可能活用为动词。例如: 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 诸越则桃李冬实,朔漠则桃李夏荣(采草药) “数目项王”是动宾结构,两个名词连用,前一个名词“目”活用作动词;目:看,使眼色的意思。“冬实夏荣”都是主谓结构,后面的名词“实”(本意是果实),“荣”(本意是花)活用为动词;实:结果实的意思;荣:开花的意思。 2.名词、形容词放在“所”字后面,活用为动词。例如: 置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论贵粟疏) “所罾,的“罾”是一种鱼网,本来是名词,放在“所字后面,意思是“所网着的(或所捕捉的)”。“贵”“贱”卑”“尊”本来都是形容词,放在“所”字后面,都活用

24、为动词,“所贵”“所尊”都是“所看重的”的意思;“所贱”“所卑”的意思都是“所轻视的”。 3.名词、形容词放在“能”“可”“足”“欲”等能愿动词的后面,活用为动词。例如: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廉颇蔺相如列传) “水”本是名词,受能愿动词“能”修饰,活用作动词,意思是“游泳”。“急”本是形容词,受能愿动词“欲”的修饰,活用作动词,是“逼迫”的意思。 4.名词放在副词后面,一般也活用为动词。例如: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曹刿论战) 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西门豹治邺) “福”“衣”两个名词的前面有副词“弗”“皆”修饰,都活用为

25、动词。“福”是“赐福”的意思;“衣”是“穿”的意思。 5.名词、形容词放在“之我”等代词前面,也活用为动词。例如: 及陷于罪,然话从而刑之。(齐桓晋文之事) 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冯婉贞) “刑”是名词,用在代词“之”的前面,活用作动词.“刑“是使用刑罚的意思;“远”是形容词,用在代词“我”的前面,活用作动词,“远”是远离的意思。 6.名词后面用介词结构作补语,这个名词也活用为动词。例如: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乎”就是“于”)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游褒禅山记) “风”是名词,后面带介词结构“乎舞雩”作宾语,活用为动词,是“吹风”的意思名词“舍

26、”带介词结构“于其址”,活用为动词,是“筑房子”的意思。 7.名词用“而”连结时,活用作动词。例如: 儿涕而去。(促织) 汉败楚,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项羽本纪) 名词“涕”“西”都用“而”和别的词连结,它们都活用为动词。“涕”是流涕的意思;“西”是向西的意思。 了解上述几种活用情况,能帮助我们阅读文言文。但在运用时要灵活掌握,要根据各类词的语法功能和结合关系,联系上下文去判断一个词是不是活用,这样才能达到正确理解文章的目的。文言文之词类活用练习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

27、断。1. 名词作状语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来引申为慢慢、逐渐。小练习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名词用作状语的词语,并加以解释。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云、响、景:像云彩、回声、影子一样人皆得以隶使之 隶:当奴隶而相如廷叱之 廷:在朝廷夜缒而出 夜:在夜晚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每天草行露宿 在草地上行,在露天里宿2. 名词用作动词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

28、相关的动词的意思。如:“始见中原气象,泰然不肉而肥矣”中的“肉”,就是吃肉的意思。小练习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动词的名词,并解释之。籍吏民,封府库 籍:登记沛公欲王关中 王:统治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敌:攻击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龙:出现龙 虹:出现虹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水:游泳3. 名词使动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如:“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中的“臣”,就是名词作动词,臣服的意思。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中山狼传) 肉:使长肉(生:动词使动用法,使生)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让称王 4.名词意动用法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

29、把宾语当作是什么。如:“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中的“师”,就是“以为老师”的意思。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把当作宾客。鱼肉缙绅 鱼肉:以为鱼肉孟尝君客我 客:把当作门客君子病无能焉 病:以为病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鉴:意动用法,以为鉴5. 动词用作名词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修饰限制,这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如:“追亡逐北,流血漂橹”中的“亡”“北”均为动词用作名词,意思是败逃的人。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出、入:产品、收入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铛:当作铛 砾:当作砾 (鼎、玉、金、珠分别作铛、石、块、砾的状语:把鼎,把玉,把金,把珠)作有利于时,制有便

30、于物者,可为也 作、制:措施、制度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谗、讥:诬陷、嘲讽的话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捕:搜捕活动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收藏、经营:动词作名词,金玉珍珠6.动词使动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其发出者是后面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这就是动词的使动用法。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使活命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 屈:使弯腰李牧连却之 却:使退却中军置酒饮归客 饮:使饮酒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归:使归7.动词为动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主语表示的人为了(因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而怎么样。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哀:为哀怜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

31、乎 死国:为国事而死秦不哀吾之丧而伐吾同姓 哀:为哀悼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哀:为哀叹8.形容词用作名词文言文中,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宾语时,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如:“将军身披坚执锐”中的“坚”“锐”,指的是坚固的铠甲和锐利的兵器。秦孝公据殽函之固 固:坚固的地势晓看红湿处 红:红花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绿、红:绿叶、红花。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夷”“近”:平坦、距离近的地方险以远,则至者少 “险”“远”:险峻、距离远的地方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远近”:天下的人。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高:

32、高处9.形容词用作动词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直接带宾语时,它不再表示事物性质,而是表示相应的动作行为或变化发展。如:“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中的“穷”,是走到尽头的意思。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穷:看尽恐事穷且得罪,乃再诣相府 穷:揭穿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 美:赞美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高:升高此诚雕虫之戏,不足为多也 多:推崇,赞许10.形容词使动用法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宾语时,它表示附加某种特征于宾语所表示的事物上,这种活用方式,就是形容词使动用法。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弱:使削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绿:使变绿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愚:使愚笨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弱:使削弱11.形容词意动用法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上宾语时,它表示主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认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如:“登泰山而小天下”中的“小”,就是认为小的意思。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小:认为小予怪而问之 怪:认为怪渔人甚异之 异:认为奇怪患志之不立 患:以为忧患12.数词用作动词(或形容词、名词)在文言文中,数词往往用来担当谓语,陈说事情的状况,或表示具有某个数量的事物。如:“六王毕,四海一”中的“一”,就是统一的意思。余观乎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一:全、满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 一:专一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贰:有二心,背离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