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2中国育龄期人群出生缺陷认知及筛查行为研究报告.pdf

上传人:Stan****Shan 文档编号:1299267 上传时间:2024-04-22 格式:PDF 页数:55 大小:691.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中国育龄期人群出生缺陷认知及筛查行为研究报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2022中国育龄期人群出生缺陷认知及筛查行为研究报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2022中国育龄期人群出生缺陷认知及筛查行为研究报告.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2022中国育龄期人群出生缺陷认知及筛查行为研究报告.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2022中国育龄期人群出生缺陷认知及筛查行为研究报告.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联合发布:八点健闻 复旦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中国育龄期人群出生缺陷认知及筛查行为研究报告2022前 言出生缺陷是我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防治出生缺陷不仅是健康中国行动的重要目标,也是育龄期人群需要重点关注的健康问题。鉴于我国出生缺陷发病率较高、出生缺陷认知水平较低且部分地域的出生缺陷筛查率较低的现状,本研究通过全国范围的线上调查了解育龄人群的出生缺陷认知和筛查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探索提升出生缺陷认知水平和筛查接受度的实践路径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重点关注育龄期人群出生缺陷认知和筛查行为(无创产前基因筛查和新生儿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以及躯体健康和健康生活方式现状。出生缺陷认知包括疾病知晓率、出生缺陷

2、关注度和预防出生缺陷相关知识(出生缺陷风险、产前咨询和出生缺陷筛查模块)。筛查行为包括筛查的态度、意愿及对政策的需求,以及对上述两种筛查的接受率。躯体健康及生活方式包括自评健康、蔬果摄入、身体活动、静态行为、吸烟饮酒等内容。此次调研累计调查了来自国内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100多名研究对象,其中男性和女性各占50%。尽管我们在研究设计和报告编写过程中,力求科学、系统地反映育龄期人群的出生缺陷认知、筛查行为及影响因素,但难免存在偏颇和错漏,敬请读者提出宝贵意见。摘 要出生缺陷是我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防治出生缺陷不仅是健康中国行动的重要目标,也是育龄期人群需要重点关注的健康问题。发现出生缺陷

3、认知和筛查行为存在的问题对提高育龄期人群出生缺陷的预防意识和能力尤为关键。研究背景在2021年12月25日至2022年1月15日,利用“问卷星”网络平台共对3152名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8-50岁的育龄期人群开展出生缺陷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涵盖出生缺陷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出生缺陷的筛查行为(无创产前基因筛查和新生儿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健康状况及生活方式现状等。通过x2检验对出生缺陷知识、出生缺陷筛查行为、健康状况及生活方式在人口学特征的分布差异进行描述,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出生缺陷筛查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方法建议针对性地完善出生缺陷相关健康教育和健康传播内容,如出生缺陷

4、的类型、出生缺陷的筛查手段等,从而提升出生缺陷筛查接受率;低收入、较低学历、流动人口等人群是提升出生缺陷知识和提高筛查率的重点对象;提高育龄期人群对出生缺陷的关注度可能是增加出生缺陷筛查率的有效途径。对策建议(1)关于育龄人群出生缺陷知识掌握程度,近1/4的人群(23.4%)知识掌握较差(低于60分,百分制);对于脑积水等多种出生缺陷的知晓率较低,均不足40%;男性、大专及以下学历、低收入(月收入低于8000元)和流动人口的出生缺陷知识掌握情况相对较差。(2)超过98%的受访对象认为孕前健康检查和产前疾病筛查是必要的,但79.6%的人群对有创产前筛查的安全性等表示担心;71.4%的人群认为筛查

5、费用的高低是影响筛查意愿的最主要因素,超过95%的受访对象支持将无创产前基因筛查和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纳入免费的出生缺陷筛查项目中或将其纳入医疗保险覆盖范围(若最高自费比例为20%能获得90%以上人群的支持)。(3)在2006名有生育史的受访对象中,34.4%的人表示自己或身边有人接受过唐氏综合征的无创产前基因筛查,31.7%的人表示自己(或身边)的孩子接受过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大专及以下学历、低收入、自由职业者和自费医疗(含商业保险)的人群接受出生缺陷筛查的比例较低;具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如水果摄入不足或久坐时间过长)接受出生缺陷筛查的比例较低。(4)相比不关注出生缺陷的人群,出生缺陷关注度

6、较高的人群接受无创产前基因筛查和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的可能性分别是前者的3.49倍(95%CI:2.66-4.64)和1.84倍(95%CI:1.34-2.56);相比出生缺陷认知一般的人群,出生缺陷知识掌握较好的人群接受无创产前基因筛查和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的可能性分别是前者的1.34倍(95%CI:1.02-1.76)和1.31倍(95%CI:1.06-1.62)。研究结果01研究背景0201出生缺陷(birth defects,BD),是指由于先天性、遗传性和不良环境所引起的出生前已存在于人类胚胎(胎儿)的结构、功能或代谢方面异常的总称,是导致流产、死胎、死产、新生儿死亡和婴儿死亡的重要原因

7、1。中国是出生缺陷的高发国家,发病率约5.6%(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相近),每年新增出生缺陷约90万100万例,30%40%的患儿在出生后病死,40%的患儿发生残疾、成为残疾人口的重要来源2,3。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发布的我国2010-2018年间出生缺陷疾病监测报告中提及,排名前五位的出生缺陷分别为先天性心脏病、多指畸形、唇腭裂、畸形足和并指畸形4等结构异常。除结构异常外,染色体病(唐氏综合征等)、基因病(先天性耳聋、血友病等)和代谢异常(苯丙酮尿症等)均是我国新生儿中常见的出生缺陷5。出生缺陷是我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防治出生缺陷不仅是国家卫生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育龄期人群需要重点关注的健康

8、问题。既往研究表明,育龄期人群的出生缺陷知识、态度和行为是预防出生缺陷的关键因素6。具备良好出生缺陷知识的育龄期人群能够更好地采取预防出生缺陷的行为(如在孕期补充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等),从而大幅度降低发病风险7。然而,既往研究结果也显示,我国育龄期人群出生缺陷相关知识的达标率仅在46.7%60.8%,预防出生缺陷知识的达标率为59.2%,仅47.7%的已婚育龄女性在过去一年内接受过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我国育龄人群出生缺陷整体认知水平亟需提高2,8。不仅如此,低收入、低学历和农民工群体的出生缺陷认知水平低于一般水平,因此提升上述人群的出生缺陷认知水平显得尤为重要9。预防出生缺陷的有效手段是通过准

9、确筛查尽早发现问题,从而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出生缺陷的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主要包括血清学检查(如唐氏筛查等)、影像学检查(产科超声筛查及胎儿核磁共振检查胎儿结构畸形)、分子生物技术(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基因芯片技术等)和介入性产前诊断(如绒毛活检、羊水穿刺等)5。血清学和影像学检查是最常规的产前筛查和诊断技术,而介入性产前诊断存在低微流产、感染甚至死胎的风险10,无创的分子生物检测技术则能避免该风险。无创产前检测(non-invasive prenatal diagnose,NIPT)是最常见的分子生物检测技术,又称高通量基因测序(或无创母血DNA筛查),该方法筛查13-三体、18-三体和21-三

10、体综合征(即唐氏综合征)的准确率高达98%99%5。基因芯片技术是另一种常见的分子生物技术,该技术广泛应用于新生儿遗传性耳聋的早期发现和辅助诊断领域。尽管传统的听力筛查可以早期发现听力损失,但并不是所有的遗传性耳聋患儿均会在出生后立即表现出来11。我国每年通过听力筛查发现听觉障碍儿童2万6万人,但实际每年新增聋儿6万8万,由此可见每年至少2万名患儿在筛查中漏诊12。尽管产前筛查和新生儿出生缺陷筛查在我国全面覆盖,但既往研究表明实际筛查率差距较大。四川地区的产前筛查研究显示,20072009三年间孕妇总体产前筛查率仅5.08%13;广东茂名地区新生儿出生缺陷疾病的筛查率在42.66%左右,而北京

11、、上海和广州的新生儿疾病筛查率已达95%以上14。由此可见,产前筛查和新生儿出生缺陷筛查的实际情况并不理想,且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综上所述,一方面我国出生缺陷高发病率的问题突出,但育龄期人群的出生缺陷知识水平相对较低;另一方面,我国部分地域的出生缺陷产前筛查和新生儿出生缺陷的筛查率相对于经济发达的地区明显偏低。因此,课题组开展本次全国育龄期人群出生缺陷认知和筛查行为调查,主要着眼于出生缺陷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出生缺陷的筛查行为(无创产前筛查技术和新生儿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健康状况及生活方式现状等内容。0304研究方法022.1 对象及方法2.2 研究内容2.2.1 人口学特征性 别年 龄户籍状

12、况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类型收入状况医疗支付方式居住地123456789男性和女性根据实际年龄划分为1829岁、3039岁和4050岁三个年龄段分为在婚(已婚)和非在婚(未婚、丧偶、离婚等)分为大专及以下(初中及以下、高中/中专)、本科和硕士及以上包括基层员工、管理者、技术工和自由职业者包括新农合、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自费或商业保险根据调查对象的居住省份将其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单条目询问备孕现状,回答为“处于备孕中”和“非备孕状态”根据工作地和户籍地是否一致,将受访对象分为流动人口(工作地和户籍地不一致)和非流动人口(工作地和户籍地一致);根据户籍类型分为城镇户籍和农村户籍评估

13、家庭人均月收入(包括老人和孩子),分为08000元、800111000元和11000元以上三档2.2.2 孕产史状况单条目询问生育史,回答选项包括“未曾生育”“曾生育过1个小孩”和“生育过2个小孩及以上”孕产现状生育史12研究对象调查时间调查范围0518岁至50岁的中国育龄期人群2021年12月25日至2022年1月15日国内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采用单条目多选题的方式询问调查对象关于出生缺陷疾病的知晓情况,题目为“我国每年新生缺陷儿约90万100万例,防控出生缺陷是准父母们面临的一大难题。下列常见的出生缺陷中,您有听说过哪些?”回答选项包括唐氏综合征、先天性心脏病、唇裂、神经管畸形、肢体畸

14、形、脑积水、开放性脊柱裂和无脑儿。2.2.3 出生缺陷认知(1)出生缺陷疾病知晓率考虑到出生缺陷的疾病类型较多,本研究针对唐氏综合征和遗传性耳聋两种疾病考察调查对象的关注度。关于唐氏综合征和遗传性耳聋的题目分别为:“唐氏综合征是最严重的出生缺陷之一,是因21号染色体异常导致的疾病。主要特征为智力低下、体格发育迟缓和特殊面容。您此前是否听说过唐氏综合征?”“我国拥有约2780万听力障碍患者,是世界上听力残疾人数最多的国家,且每年新增6万名先天性与迟发性聋儿,相当于每10分钟我国就会增加一名耳聋患者。请问您是否听说先天性耳聋?”回答的选项均设置为:“听说过,并且十分关注”“听说过且平时偶尔有关注”

15、“听说过,但不在意”和“完全没有听说过”。本研究将前两个回答选项纳为“关注”,后两个回答选项纳为“不关注”。(2)出生缺陷关注度 唐氏综合征、遗传性耳聋和其他出生缺陷相关的问题设置为3个模块和22道题目,以评估出生缺陷知识的掌握水平。通过多选题的形式判断对各题目所涉知识的掌握情况,选中正确答案则为掌握,选中错误答案则为未掌握。各模块及详细问题如下:(3)出生缺陷知识 由10道问题组成,分别为“父母或家族遗传因素会增加出生缺陷风险”“孕期接触农药会增加出生缺陷风险”“孕妇或家人有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会增加出生缺陷风险”“孕期营养素摄入不足会增加出生缺陷风险”“孕期过度精神刺激会增加出生缺陷风险”“

16、高龄产妇会增加唐氏综合征的风险”“夫妇有一方出现染色体异常的情况会增加唐氏综合征的风险”“有过不良孕产史(如流产)的孕妇会增加唐氏综合征的风险”“听力正常的父母会生出先天性耳聋的患儿”和“听力正常的人生育耳聋患儿的风险与先天和后天多方面因素有关”。出生缺陷风险模块由5道题目构成,分别为“高龄产妇需要进行产前咨询”“先天畸形家族史需要进行产前咨询”“父母一方或双方染色体异常需要进行产前咨询”“异常孕产史需要进行产前咨询”和“近亲配婚者需要进行产前咨询”。产前咨询模块06包括三个态度模块,各模块具体的问题设置如下:2.2.4 出生缺陷筛查态度及行为(1)出生缺陷筛查态度问题分别为:“您认为备孕时有

17、必要做孕前检查吗?”和“您觉得产前筛查有必要吗?”回答选项设置为“非常有必要”“有必要”“用处不大”和“没必要”,将前两者合并为有必要,余则为无必要。筛查的意义“您担心有创产前筛查(羊水穿刺、脐带穿刺)对自身和宝宝健康有风险吗?”回答选项为“非常担心”“比较担心”“不怎么担心”和“完全不担心”。采用多选题询问影响产前筛查意愿的影响因素,问题为“您认为影响您产前筛查意愿可能的原因有哪些?”回答选项包括:“就医是否便利”“筛查费用高低”“筛查流程繁琐”“因自身或家人的身体原因而有必要筛查”“因自身或家人所处的环境而有必要筛查”“政府或社区宣传的程度”和“其他”。产前筛查的担忧关于免费筛查,“您是否

18、希望您所在的城市推进民生项目,实现免费无创产前基因筛查(唐氏综合征)”,回答设置为“当然希望,通过政府项目实现更多的普惠”和“无所谓,我可以自己花钱”。“如果政府免费的民生项目包括耳聋基因检测,您是否愿意参加?”回答设置为“愿意”和“不愿意”。关于纳入医保,“如果政府将无创产前基因检测/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纳入医疗保险覆盖范围中,对此您是否表示支持?”回答选项均设置为“非常支持”“比较支持”“基本支持”“不太支持”和“非常不支持”。关于医保支付比例,采用单条目询问“如果政府将下列出生缺陷筛查(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和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纳入医疗保险支付的覆盖范围中,您愿意接受的最高自费比例是?”回答设

19、置为11级比例,从0(免费)至100%(全自费),每10%为一个等级。产前筛查的政策需求由5道问题组成,分别为“唐氏筛查属于出生缺陷筛查”“地中海贫血筛查属于出生缺陷筛查”“先听性听力障碍筛查属于出生缺陷筛查”“苯丙酮尿症筛查属于出生缺陷筛查”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筛查属于出生缺陷筛查”。出生缺陷筛查模块07采用单条目的问题请对象自评总体健康状况,回答选项包括“很好”“好”“一般”“差”和“很差”。本研究将前两者划分为自评健康“较好”,余下则为“较差”。2.2.5 自评健康及生活方式(1)自评健康采用自编问题“过去一个月平均每天的蔬菜(水果)摄入量”对蔬菜/水果摄入进行测量,蔬菜设置5个回答选项:

20、0199克,200299克,300499克,500599克,600克以上;水果设置5个回答选项:099克,100199克,200349克,350499克和500克以上。参照中国膳食指南2018版的人均蔬果摄入推荐量(Recommended Nutrient Intake,RNI)(其中蔬菜每日推荐摄入量300500克,水果每日推荐摄入量200400克),将蔬果摄入划分为充足和不足两类。(2)蔬菜与水果摄入采用国际身体活动量表短卷(International Physical Activity Questionnaire,IPAQ)中文版测量调查对象过去一周的身体活动情况,包括中等强度身体活动:

21、“过去一周您进行中等强度身体活动(需要花费中等力气完成,呼吸较平常稍增强的活动,如健步走、打保龄球、乒乓球和羽毛球等)的时间有几天,平均每天多少分钟”;高等强度身体活动:“过去一周您进行高强度身体活动(需要花费大力气完成,呼吸明显增加的运动,如有氧健身、游泳、足球和篮球等运动)的时间有几天,平均每天多少分钟”;步行:“过去一周您步行(包括您工作时和在家中的步行、交通行程中的步行及为锻炼身体进行的步行)的时间有几天,平均每天多少分钟?”本研究只记录每次持续至少10分钟的身体活动。测得各类身体活动时间转换为能量消耗进行分析:能量代谢当量(Metabolism Equivalent,MET):以静坐

22、时的能量消耗为基础能量,1MET=耗氧量3.5ml/(kg.min);分类方法:高强度=8.0METs(Metabolism Equivalent),中等强度=4.0 METs,步行=3.3 METs。身体活动水平分为:高度活跃:7天总能量消耗1500METs且高强度身体活动天数3天或7天总能量消耗3000METs且7天均进行任意水平的身体活动;中度活跃:7天高强度身体活动天数3天且每天时间20分钟,或中等强度和步行总天数5天且每天时间30分钟,或7天总能量消耗6000METs且身体活动总天数5天。本研究中身体活动未达到高度或中度活跃水平的对象则为身体活动不足15。(3)身体活动对于已有生育史

23、的人群了解其是否接受过出生缺陷筛查。唐氏综合征的无创产前基因筛查采用单条目询问“您是否了解过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回答设置为“了解过,自己(或身边有孕妇)做过”“了解过,但是自己(或身边的朋友)没有做过”“听说过,媒体有报道或医院介绍过”和“没听说过”;仅当回答者选择第一个选项时,判定为自己或身边的人接受过无创产前基因筛查。对于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采用单条目询问“您是否听说过耳聋基因检测?”回答设置为“听说过,自己(或身边有)孩子做过”“听说过,但是自己(或身边)的孩子没有检测过”“听说过,媒体有报道或医院介绍过”和“没听说过”;仅当回答者选择第一个选项时,判定为自己(或身边)的孩子接受过新生

24、儿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2)出生缺陷筛查行为 08采用国际身体活动量表短卷(IPAQ)中文版测量调查对象过去一周的静态行为情况,静态行为包括在工作单位和家中,坐在办公桌前、电脑前,坐着或躺着看电视,或拜访朋友、看书、乘车等的时间。通过询问被调查对象过去一周每天静态行为的频率和时间,判断其一周的总静态行为时间。(4)静态行为根据调查对象既往吸烟总量分为两类。其中,到目前为止,吸烟量100支且“过去30天内吸过烟”定义为“吸烟者”,否则为“非吸烟者”。饮酒采用单条目问题“您多长时间喝一次酒”测量,回答设置五级选项:“从不”“每月1次或更少”“每月24次”“每周23次”和“每月4次以上”。(5)吸烟

25、饮酒行为092.3 统计方法以出生缺陷筛查行为作为因变量(有/无),逐步纳入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出生缺陷认知和态度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考察出生缺陷筛查行为的影响因素;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于出生缺陷认知、态度和行为在不同人口学特征和生活方式间的比较采用2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差异性分析回归分析12表3 吸烟、饮酒分布情况类别年龄(岁)30303939性别男女婚姻状况未婚已婚教育程度大专及以下本科硕士及以上职业类型基层员工管理者技术工自由职业月收入(元)0800080011100011000户籍类型城镇户籍农村户籍医疗费用支付新农合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自费或

26、商业保险生育数量(个)011目前备孕状态是否人口类别常住居民流动人口地区分布东部中部西部东北278/1271(17.9)326/844(27.9)143/290(33.0)667/909(42.3)80/1496(5.1)176/711(19.8)571/1694(25.2)222/461(32.5)469/1751(21.1)56/193(22.5)291/921(24.0)211/624(25.3)200/604(24.9)45/256(15.0)227/842(21.2)195/572(25.4)325/991(24.7)517/1617(24.2)230/788(22.6)108/28

27、7(27.3)424/1352(23.9)156/576(21.3)59/190(23.7)241/905(21.0)411/1197(25.6)95/303(23.9)148/467(24.1)599/1938(23.6)455/1572(22.4)292/833(26.0)236/819(22.4)159/469(25.3)273/880(23.7)79/237(25.0)0.0010.0010.0020.0010.0020.0620.3350.1550.0220.8530.0300.5250.0030.0010.0010.0090.0010.0010.0010.0320.0010.456

28、0.2540.001607/942(39.2)532/638(45.5)190/243(43.9)857/719(54.4)472/1104(29.9)294/593(33.1)1035/1230(45.7)255/428(37.3)958/1262(43.2)116/133(46.6)490/722(40.4)418/417(50.1)351/453(43.7)70/231(23.3)345/724(32.3)316/451(41.2)668/648(50.8)967/1167(45.3)362/656(35.6)150/245(38.0)787/989(44.3)298/434(40.7)

29、94/155(37.8)396/750(34.6)762/846(47.4)171/227(43.0)268/347(43.6)1061/1476(41.8)839/1188(41.4)490/635(43.6)460/595(43.6)270/358(43.0)433/720(37.6)166/150(52.5)吸烟是/否p-value吸烟是/否p-value10研究结果03本次调查共发放3437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3152份,有效回收率达到91.7%。在所调查的人群中,男性和女性各1576人。年龄最大为50岁,最小为18岁,平均年龄为30.87.5岁。30岁以下有1549人,占49.2%;

30、3039岁之间有1170人,占37.1%;39岁以上共433人,占13.7%。未婚人数683人,占28.1%;已婚2265人,占71.9%。学历在大专及以下者683人,占21.7%;本科学历拥有者2220人,占70.4%;硕士及以上学历拥有者249人,占7.9%。职业类型为基层员工者1212人,占38.5%;管理者835人,占26.5%;技术工804人,占25.5%;自由职业者301人,占9.5%。月收入处于08000元者共1069人,占33.9%;处于800111000元者767人,占24.3%;处于11000元以上者共1316人,占41.8%。户籍类型属于城镇户籍者2134人,占67.7%

31、;农村户籍1018人,占32.3%。医疗费用支付方式为新农合支付者共395人,占12.5%;城镇职工医保支付者1776人,占56.3%;城镇居民医保支付者732人,占23.2%;其他支付方式者249人,占8.0%。生育数量为0者1146人,占36.4%;生育数量为1者1608人,占51.0%;生育数量多于1者398人,占12.6%。目前处于备孕状态者615人,占19.5%;非备孕状态者2537人,占80.5%。常住居民为2027人,占64.3%;流动人口1125人,占35.7%。调查对象地区分布属于东部地区者1055人,占33.5%;中部地区628人,占19.9%;西部地区1153人,占36.

32、6%;东北地区316人,占10.0%。调查对象人口学特征各类别具体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113.1 基本情况表1 调查对象人口学特征类别人数比例年龄(岁)30303939性别男女婚姻状况未婚已婚教育程度大专及以下本科硕士及以上职业类型基层员工管理者技术工自由职业月收入(元)080008001110001100015491170433157615768872265683 22202491212 8358043011069 767131649.2%37.1%13.7%50.0%50.0%28.1%71.9%21.7%70.4%7.9%38.5%26.5%25.5%9.5%33.9%24.3%41.8

33、%12本次调查中自评健康状况“好”者2206人,约占70%;“一般或较差”者946人,约占30%。在年龄方面,低于30岁的人群中自评健康状况“好”者的比例(71.5%)较高,高于39岁的人群中自评健康状况“一般或较差”者的比例(37.6%)较高,其总体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男性自评健康状况“好”者的比例(72.3%)高于女性(p=0.006);已婚者自评健康状况“好”者的比例(71.7%)高于未婚者(p0.001);学历处于硕士及以上的人群中自评健康状况“好”者的比例(79.1%)高于其他学历水平人群,大专及以下学历者中自评健康“一般或较差”者的比例(37.8%)最高,其总体

34、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职业方面,管理者中自评健康状况“好”者的比例(76.3%)最高,基层员工中自评健康状况“一般或较差”者的比例(34.9%)最高,其总体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月收入高于11000元人群中自评健康状况“好”者的比例(73.5%)最高,月收入处于08000元人群中自评健康状况“一般或较差”者的比例(35.4%)最高,其总体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生育数量多于1个的人群中自评健康状况“好”者的比例(73.4%)高于其他人群,其总体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5);处于备孕状态的人群中自评健康状况“好”者的比例(76.9

35、%)高于非备孕状态的人群(p1目前备孕状态是否人口类别常住居民流动人口地区分布东部中部西部东北15491170433157615768872265683 22202491212 8358043011069 7671316213410183951776732249114616083986152537202711251055628115331649.2%37.1%13.7%50.0%50.0%28.1%71.9%21.7%70.4%7.9%38.5%26.5%25.5%9.5%33.9%24.3%41.8%67.7%32.3%12.5%56.3%23.2%8.0%36.4%51.0%12.6%19

36、.5%80.5%64.3%35.7%33.5%19.9%36.6%10.0%3.2.1 健康状况分布情况13表2 调查对象健康状况分布情况类别p-value年龄(岁)30303939性别男女婚姻状况未婚已婚教育程度大专及以下本科硕士及以上职业类型基层员工管理者技术工自由职业月收入(元)0800080011100011000户籍类型城镇户籍农村户籍医疗费用支付新农合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自费或商业保险生育数量(个)011目前备孕状态是否人口类别常住居民流动人口地区分布东部中部西部东北1108(71.5)828(70.8)270(62.4)1139(72.3)1067(67.7)582(65.6

37、)1624(71.7)425(62.2)1584(71.4)197(79.1)789(65.1)637(76.3)563(70.0)217(72.1)691(64.6)548(71.4)967(73.5)1503(70.4)703(69.1)271(68.6)1250(70.4)501(68.4)184(73.9)772(67.4)1142(71.0)292(73.4)473(76.9)1733(68.3)1387(68.4)819(72.8)759(71.9)442(70.4)792(68.7)213(67.4)0.0010.0060.0010.0010.0010.0010.4560.372

38、0.0350.0010.0120.273441(28.5)342(29.2)163(37.6)437(27.7)509(32.3)305(34.4)641(28.3)258(37.8)636(28.6)52(20.9)423(34.9)198(23.7)241(30.0)84(27.9)378(35.4)219(28.6)349(26.5)631(29.6)315(30.9)124(31.4)526(29.6)231(31.6)65(26.1)374(32.6)466(29.0)106(26.6)142(23.1)804(31.7)640(31.6)306(27.2)296(28.1)186(

39、29.6)361(31.3)103(32.6)健康状况好一般或较差14本次调查中吸烟者共有747人,约占23.7%。在年龄方面,低于30岁的人群中吸烟率(17.9%)最低,超过39岁的人群中吸烟率(33.0%)最高,其总体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男性吸烟率(42.3%)高于女性(p0.001);已婚人群吸烟率(25.2%)高于未婚者(p=0.002);学历处于大专及以下的人群中吸烟率(32.5%)高于其他学历水平人群,其总体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职业方面,管理者中吸烟率(25.3%)最高,自由职业人群中吸烟率(15.0%)最低,其总体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40、p=0.002);生育数量为1个的人群中吸烟率(25.6%)高于其他人群,其总体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2);流动人口中吸烟者所占比例(26.0%)高于常住居民(22.4%)(p=0.030)。本次调查中饮酒者共1329人,约占42.2%。在年龄方面,处于30岁以下的人群中饮酒率(39.2%)最低,3039岁的人群中饮酒率(45.5%)最高,其总体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男性饮酒率(54.4%)高于女性(p0.001);已婚者饮酒率(45.7%)高于未婚者(p0.001);学历处于硕士及以上的人群中饮酒率(46.6%)高于其他学历水平人群,大专及以下学历者中饮酒的

41、比例(37.3%)最低,其总体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9);在职业方面,管理者中饮酒率(50.1%)最高,基层员工中饮酒率(40.4%)最低,其总体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月收入处于11000元以上人群中饮酒率(50.8%)最高,月收入处于08000元人群中饮酒率(32.3%)最低,其总体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户籍类型为城镇的人群中饮酒率(45.3%)高于农村户籍者(p0.001);医疗费用支付方式为其他途径的人群中饮酒率(37.8%)低于其余几种支付方式的人群,城镇职工医保支付的人群中饮酒率(44.3%)高于其他支付方式人群,其总体分布差异具有统

42、计学意义(p=0.032);生育数量为1个的人群中饮酒率(47.4%)高于其他人群,其总体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处于东北地区的人群中饮酒率(52.5%)高于其他地区人群,饮酒率最低的为西部地区(37.6%),其总体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调查对象吸烟、饮酒行为在人口学特征的分布情况如表3所示:3.2.2 吸烟、饮酒分布情况表3 调查对象吸烟、饮酒行文分布情况类别年龄(岁)30303939性别男女婚姻状况未婚已婚教育程度大专及以下本科硕士及以上278/1271(17.9)326/844(27.9)143/290(33.0)667/909(42.3)80/1496

43、(5.1)176/711(19.8)571/1694(25.2)222/461(32.5)469/1751(21.1)56/193(22.5)0.0010.0010.0020.0010.0030.0010.0010.009607/942(39.2)532/638(45.5)190/243(43.9)857/719(54.4)472/1104(29.9)294/593(33.1)1035/1230(45.7)255/428(37.3)958/1262(43.2)116/133(46.6)吸烟是/否p-value吸烟是/否p-value15本次调查中蔬菜摄入充足者共有1608人,约占51.0%。在

44、年龄方面,3039岁人群中蔬菜摄入达标率(55.5%)最高,低于30岁的人群中蔬菜摄入达标率(46.9%)最低,其总体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已婚者中蔬菜摄入达标率(55.4%)高于未婚者(p0.001);学历处于硕士及以上的人群中蔬菜摄入达标率(55.8%)高于其他学历水平人群;在职业方面,管理者中蔬菜摄入达标率(56.2%)最高,自由职业人群中蔬菜摄入达标率(45.5%)最低,其总体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月收入高于11000元人群中蔬菜摄入达标率(58.4%)最高,月收入处于08000元人群中蔬菜摄入达标率(42.5%)最低,其总体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45、(p0.001);户籍类型为城镇的人群中蔬菜摄入达标率(53.0%)高于农村户籍者,其总体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医疗费用支付方式为城镇职工医保的人群中蔬菜摄入达标率(53.3%)高于其余几种支付方式的人群,新农合支付的人群中蔬菜摄入达标率(46.1%)低于其他支付方式人群,其总体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9);生育数量为1个的人群中蔬菜摄入达标率3.2.3 蔬菜、水果摄入分布情况年龄(岁)30303939性别男女婚姻状况未婚已婚教育程度大专及以下本科硕士及以上职业类型基层员工管理者技术工自由职业月收入(元)0800080011100011000户籍类型城镇户籍农村

46、户籍医疗费用支付新农合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自费或商业保险生育数量(个)011目前备孕状态是否人口类别常住居民流动人口地区分布东部中部西部东北291/921(24.0)211/624(25.3)200/604(24.9)45/256(15.0)227/842(21.2)195/572(25.4)325/991(24.7)517/1617(24.2)230/788(22.6)108/287(27.3)424/1352(23.9)156/576(21.3)59/190(23.7)241/905(21.0)411/1197(25.6)95/303(23.9)148/467(24.1)599/193

47、8(23.6)455/1572(22.4)292/833(26.0)236/819(22.4)159/469(25.3)273/880(23.7)79/237(25.0)0.0020.0620.3350.1550.0220.8530.0300.5250.0010.0010.0010.0320.0010.4560.2540.001490/722(40.4)418/417(50.1)351/453(43.7)70/231(23.3)345/724(32.3)316/451(41.2)668/648(50.8)967/1167(45.3)362/656(35.6)150/245(38.0)787/9

48、89(44.3)298/434(40.7)94/155(37.8)396/750(34.6)762/846(47.4)171/227(43.0)268/347(43.6)1061/1476(41.8)839/1188(41.4)490/635(43.6)460/595(43.6)270/358(43.0)433/720(37.6)166/150(52.5)16(55.6%)高于其他人群,未生育者中蔬菜摄入达标率最少(43.0%),其总体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处于备孕状态的人群中蔬菜摄入达标率(58.7%)高于非备孕状态的人群(p0.001);流动人群中蔬菜摄入达标率(54.2

49、%)高于常住居民(p=0.008)。在调查对象水果摄入方面,水果摄入充足者共1596人,约占50.6%。男性水果摄入达标率(44.0%)低于女性(p0.001);已婚者水果摄入达标率(54.4%)高于未婚者(p0.001);学历处于硕士及以上的人群中水果摄入达标率(57.4%)高于其他学历水平人群,大专及以下学历者中水果摄入达标率(47.9%)最低,其总体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5);在职业方面,管理者中水果摄入达标率(57.5%)最高,自由职业人群中水果摄入达标率(46.2%)最低,其总体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月收入高于11000元人群中水果摄入达标率(57.2

50、%)最高,月收入处于08000元人群中水果摄入达标率(43.0%)最低,其总体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户籍类型为城镇的人群中水果摄入达标率(52.1%)高于农村户籍者(p=0.022);生育数量为1的人群中水果摄入达标率(55.8%)高于其他人群,未生育者中蔬菜摄入达标率最低(43.0%),其总体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处于备孕状态的人群中水果摄入达标率(59.2%)高于非备孕状态的人群(p0.001);流动人群中水果摄入达标率(53.8%)高于常住居民(p=0.010)。调查对象蔬果摄入在人口学特征的分布情况如表4所示:表4 调查对象蔬果摄入分布情况类别年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