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国台湾经济2022:形势与问题.pdf

上传人:Stan****Shan 文档编号:1298652 上传时间:2024-04-22 格式:PDF 页数:36 大小:1.8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台湾经济2022:形势与问题.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中国台湾经济2022:形势与问题.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中国台湾经济2022:形势与问题.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中国台湾经济2022:形势与问题.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中国台湾经济2022:形势与问题.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1/35 证券研究报告证券研究报告|宏观研究宏观研究 宏观研究 中国台湾经济 2022:形势与问题 2022 年 08 月 04 日 近期报告近期报告 【粤开宏观】持续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应 对 世 界 经 济 百 年 大 变 局 2022-07-26 促进 ESG 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2022-07-27 【粤开宏观】75bp 的鹰派顶点:7 月美联储议息会议点评2022-07-28 【粤开宏观】逐句解读 728 中央政治局会议2022-07-28 【粤开宏观】从美国政治经济形势看佩洛西“窜访”2022-08-02 摘要摘要 台湾问题因民族弱乱而产生,必将

2、随着民族复兴而解决。这是中华民族历史演进大势所决定的,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意志。近期,美国国会众议长窜访,台海和平稳定遭到严重破坏。2021 年 10 月国务院台办副主任刘军川指出,统一后台湾的经济发展将得到充分增进,台湾的财政收入尽可用于改善民生。当前有必要加深对中国台湾的理解,尤其是对台湾地区经济财政的理解。本文重点解答以下问题:中国台湾地区经济中国台湾地区经济总体情况总体情况如何?如何?产业发展产业发展如何?居民就业及生活处于何种水平?如何?居民就业及生活处于何种水平?台湾地区财政台湾地区财政税收和金融市场分别有税收和金融市场分别有哪些特征?哪些特征?1、从经济总量看,从经济总量看,2

3、021 年中国台湾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5.0 万亿元人民币,接近湖北、福建,位居我国 34 个省级行政区划中的第八位。台湾地区人均GDP 达到高收入经济体水平,为 21.3 万元人民币,位列全国第三,居于港澳之后。2、从产业结构看,、从产业结构看,台湾地区的产业体系以“一家独大”的电子工业为特色,与深圳的产业结构颇为相似。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台湾地区把握全球半导体产能转移机遇,90 年代中期电子工业增加值占制造业比重跃居各行业首位,而后这一比重从 20%左右进一步提升至超过 50%。目前,台湾地区半导体产业产值位居世界第二。3、从产业区域分布看,、从产业区域分布看,电子信息等高增长的高科技产

4、业集聚在北部的台北、新竹等地,机电和冶金企业多分布在中部,石化、食品产业则集中在南部。产业分布“北强南弱”,吸引更多人口向北迁移。4、从对外依赖度看,、从对外依赖度看,台湾地区 2021 年出口额 4464 亿美元,略低于江苏省,进口额 3815 亿美元,接近于上海市。外贸依存度则达到 106.8%的较高水平。外贸货物体现了电子工业“两头在外”、出口导向的特征,出口品中电子产品占38.5%、通信设备占 13.7%,进口品中原材料比重达到 69.4%。5、从人口情况看,、从人口情况看,2020 年台湾地区常住人口 2383.4 万人,与吉林省较为接近。台湾地区人口已进入负增长,预计未来出生率将继

5、续下降,少子化或导致劳动力供给下降,制约经济和创新。但是,即使在人口红利消退的情况下,工资仍然增长缓慢。6、从居民生活看,、从居民生活看,近期台湾地区通胀水平和居民生活成本走高,原因包括俄乌局势、全球疫情推高电价、油价、食品价格,叠加台湾当局强推电力转型等。在中低收入群体受到物价上涨冲击的同时,高收入群体通过股市、房市上涨积累财富,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贫富分化问题。7、从房价看,、从房价看,疫情后台湾房价持续上涨。房价最高的台北市,2022 年二季度成交均价为 66.75 万元新台币/坪(约人民币 5 万元/平米),与北京商品房住宅成交均价相差不大。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2/35 8、

6、从财政看,、从财政看,台湾地区公共财政收入达 3.3 万亿元新台币,接近上海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整体来看,台湾地区公共财政收支高度集中,台湾当局本级(相当于省以下财政体制的省本级)占全部财政收入的七成、支出的六成。结构上,收入方面税收收入比重超八成,其中以所得税、营业税、证券交易税为多,支出方面则是教育、一般政务、社会保险、军费支出较多。9、从资本市场看,、从资本市场看,台交所 2021 年上市公司总市值达 56.28 万亿元新台币,约人民币 12.95 万亿元,与创业板相近(14 万亿元)。台湾地区资本市场表现良好,如股价、市值、交易量连创历史新高,股利收益率较好。从上市企业看,市值、成交排

7、名居前的企业多属于电子行业,股价强势背后与电子信息产业的繁荣密切相关。10、应当认识到,台湾地区经济中还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长期性、结构性、体制性问题。第一,电子工业“一业独大”,产业单一化。第一,电子工业“一业独大”,产业单一化。台湾地区经济体规模有限,必然决定其难以自行建成完整的产业体系,而产业单一化的经济体容易在全球周期的波动中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例如,高度依赖旅游业的斯里兰卡等地受到疫情带来的严重影响。对台湾地区而言,一旦出现电子产业增长失速或超预期产业外迁等问题,难有替代性产业及时补上经济缺口。第二,要素稀缺阻碍产业发展。第二,要素稀缺阻碍产业发展。台湾地区面临“五缺”(缺水、缺电、缺

8、地、缺工、缺人才),原因是出口导向型经济高度依赖于劳动力、资源能源、土地等,要素供给的缺乏势必制约产业发展。第三,经济发展均衡性不足,如区域间不均衡、劳动者与资本回报不均衡等。第三,经济发展均衡性不足,如区域间不均衡、劳动者与资本回报不均衡等。一方面,“北强南弱”愈演愈烈,中南部面临“人口空心化”“产业空心化”风险,另一方面,市场规模有限、接近理论天花板,产业缺乏进一步增长的空间和想象力,或导致企业不愿提升劳动报酬水平。这两方面的短板,都有望通过建设更大范围的一体化市场来弥补。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强大能力!祖国完全统一的历史任务一定要实现,也一定

9、能够实现!风险提示:风险提示:台湾地区政局变化;全球产业格局超预期变化 rYlYnVjZeXrVoPpObRcMaQtRnNsQmOjMrRzRkPpPzR8OrQtMwMtPoRNZtQwO 宏观研究宏观研究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3/35 目目 录录 一、台湾地区经济概览:总量位居我国 34 个省级行政区划中的第八位.5 二、产业结构:电子工业稳居产业结构的主导地位.7 三、对外贸易:进口以原材料为主,出口集中在电子与通信产品.12 四、人口与就业:人口负增长,但工资仍然增长缓慢.19 五、居民生活:能源粮食供应有缺口,通胀冲击居民生活水平.22 六、财政税收:财政收支高度集中

10、于当局本级,市县级收支占比低.25 七、资本市场:受益于电子产业发展和宽松政策,近年来股市表现较好.30 1、市场结构.30 2、市场表现.30 图表目录图表目录 图表 1:中国台湾地区的地域划分与常住人口概况.5 图表 2:34 个省级行政区划中,中国台湾地区生产总值位居第八.5 图表 3:34 个省级行政区划中,中国台湾地区人均 GDP 位居第三.6 图表 4:台湾地区 GDP 增速.6 图表 5:台湾地区第二产业、制造业比重先降后增.7 图表 6:台湾地区各行业增加值占比(2021).7 图表 7:台湾地区制造业产业结构现状(2020).8 图表 8:台湾地区纺织、电子、石化三大产业变迁

11、.9 图表 9:台湾地区制造业企业具有明显的区域集聚现象.9 图表 10:台湾地区制造业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几乎占据一半比重.9 图表 11:台湾地区制造业 R&D 强度持续提升.10 图表 12:台湾地区制造业研发经费近八成投向电子工业.11 图表 13:中国台湾地区的电子工业薪酬水平连年上升.11 图表 14:台湾地区六大核心战略产业示意图.12 图表 15:中国台湾地区外贸依存度.13 图表 16:中国台湾地区货物贸易连续 45 年顺差.13 图表 17:台湾地区净出口占最终需求的比重达到 15%.14 图表 18:中国台湾地区货物出口金额分目的地结构.15 图表 19:中国台湾地区货物出口

12、金额分目的地结构.15 图表 20:中国大陆是中国台湾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16 图表 21:中国台湾进口商品中农工原材料占比近七成.16 图表 22:中国台湾出口商品中约一半都集中在电子、通信产品.17 图表 23:中国台湾地区能源进口规模变化.17 图表 24:中国台湾石油进口来源地结构.18 图表 25:中国台湾地区粮食进口量变化.18 宏观研究宏观研究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4/35 图表 26:中国台湾地区人口 2020 年度首现负增长.19 图表 27:中国台湾 18 个县市老年人口高于幼年人口.20 图表 28:中国台湾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雇员人数.20 图表 29:中

13、国台湾平均月工资增速低迷.21 图表 30:中国台湾地区失业率恢复至疫情前水平.21 图表 31:中国台湾地区分行业工时与工资情况.22 图表 32:CPI 持续走高,食品类价格涨幅大.23 图表 33:油料费、运输费定基指数(2016 为基期).23 图表 34:各都会区标准房价变化(单位:万元新台币/坪).24 图表 35:信义房价指数大台北月指数历年走势图.24 图表 36:台湾贫富差距达到 2013 年来最高水平.25 图表 37:中国台湾地区公共财政收支情况.26 图表 38:中国台湾地区公共财政收支占 GDP 比重呈现下降态势.26 图表 39:台湾地区公共财政一般分为四个级次.2

14、7 图表 40:中国台湾地区财政分级收支情况.27 图表 41:中国台湾地区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明显上升.28 图表 42:中国台湾地区税收收入比重远高于其他类型收入.28 图表 43:中国台湾地区财政支出构成(按大类划分).29 图表 44:教育、一般政务、社会保险、军费是台湾地区财政支出前四大用途.29 图表 45:台湾多层次资本市场基本结构.30 图表 46:2021 年台交所、柜买中心基本情况.31 图表 47:2021 年台交所上市公司市值、成交持续走高.31 图表 48:TAIEX、柜买指数屡创新高.32 图表 49:台湾加权指数与费城半导体指数走势高度趋同(周频数据).33 图

15、表 50:2021 年台交所成交最活跃的股票多集中在电子信息行业.33 宏观研究宏观研究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5/35 台湾岛地处中国大陆的东南缘,是中国第一大岛,同大陆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台湾自古即属于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政府重新恢复了台湾省的行政管理机构。惟国民党集团的一部分军政人员退据台湾,造成了台湾海峡两岸隔绝的状态。节选自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台湾问题与中国的统一白皮书 一、台湾一、台湾地区地区经济经济概览:总量位居我国概览:总量位居我国 34 个省级行政区划中个省级行政区划中的第八位的第八位 中国台湾地区中国台湾地区 GDP 总量总量接近湖北、福建水平。接近湖北、福建

16、水平。“中国台湾地区”这一概念一般包括我国的台湾省、福建金马地区以及部分南海岛礁。在两岸隔绝的七十年间,中国台湾地区GDP 从 1951 年的 12.0 亿美元增长到 2021 年的 7749 亿美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年均增长 7.3%。按平均汇率折算,2021 年中国台湾地区 GDP 为 5.0 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全国(含港澳台)的 4.1%,介于湖北与福建之间。人均 GDP 为 21.3 万元人民币,在 34个省级行政区划中位列第三,居于港澳之后。图表图表1:中国台湾地区的地域划分与常住人口概况中国台湾地区的地域划分与常住人口概况 区域区域 地点地点 人口人口(万人)(万人)区域区域 地点

17、地点 人口人口(万人)(万人)区域区域 地点地点 人口人口(万人)(万人)区域区域 地点地点 人口人口(万人)(万人)北部(1134万人)新北 436(北部)新竹县 63 南部(616 万人)台南 187 东部(49 万人)台东 19 台北 260 中部(576 万人)台中 303 高雄 273 花莲 30 桃园 244 苗栗 52 嘉义市 25 金马(8 万人)金门 7 基隆 37 彰化 119 嘉义县 46 马祖 1 新竹市 50 南投 43 屏东 75 宜兰 43 云林 59 澎湖 8 资料来源:2020年人口及住宅普查初步统计结果提要分析、粤开证券研究院整理,注:“六都”(本文称为六大

18、都市)地位与其他县市有所不同,以下划线标出 图表图表2:34 个省级行政区划中,中国台湾地区生产总值位居第八个省级行政区划中,中国台湾地区生产总值位居第八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wind、粤开证券研究院,注:图中列出排名前10的省级行政区划 12.44 11.64 8.31 7.35 5.89 5.39 5.00 5.00 4.88 4.61 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四川湖北中国台湾地区福建湖南GDP:2021(万亿元人民币)宏观研究宏观研究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6/35 图表图表3:34 个省级行政区划中,中国台湾地区人均个省级行政区划中,中国台湾地区人均 GDP 位居第三位居第三

19、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wind、粤开证券研究院,注:本图中内地指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仅列出高于内地平均的省级行政区划 2000 年以来,台湾地区驶入半导体产业发展快车道,GDP 增速虽然较上世纪末有所下降,但实际增速中枢保持在 3.6%左右,疫情期间短暂受冲击后快速复苏,2020 年、2021 年实现同比增长 3.4%、6.6%,增速位居高收入经济体乃至全球前列。不过,根据2021 年 5 月发布的台湾地区第 18 期中期计画,20212024 年台湾地区 GDP 年化增速目标为 3.3%至 3.7%。图表图表4:台湾地区台湾地区 GDP 增速增速 资料来源:台湾地区统计资讯网站、粤

20、开证券研究院 0102030405060万元2019年2021年-20%-15%-10%-5%0%5%10%15%20%00.10.20.30.40.50.60.70.80.9119511958196519721979198619932000200720142021GDP(万亿美元)GDP同比 宏观研究宏观研究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7/35 二、产业二、产业结构:电子工业稳居产业结构的主导地位结构:电子工业稳居产业结构的主导地位 制造业是台湾地区经济的重要基础。从三次产业比重来看,第一产业从 80 年代初的7.7%一路下滑到本世纪初的 2%左右,后保持持平。第二、第三产业则此消彼

21、长,第二产业比重、制造业比重于 2001 年降至 28.9%、24.3%的低位,目前已重回 37.8%、33.8%的较高水平,且变化轨迹与贸易依存度的变化大致同步。2021 年,台湾地区的五大行业分别是制造业、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公共行政,分别占 GDP 的 33.8%、16.2%、7.9%、6.9%、5.7%。2021 年,台湾制造业增加值为 7.1 万亿元新台币(约合人民币 1.6 万亿元),相当于全国(含港澳台)的二十分之一,高于 GDP 比重。图表图表5:台湾地区第二产业、制造业比重先降后增台湾地区第二产业、制造业比重先降后增 资料来源:台湾地区统计资讯网站、粤开证券研究

22、院 图表图表6:台湾地区各行业增加值占比(台湾地区各行业增加值占比(2021)资料来源:台湾地区统计资讯网站、粤开证券研究院 0%10%20%30%40%50%60%70%80%198119831985198719891991199319951997199920012003200520072009201120132015201720192021第二产业比重其中:制造业第三产业比重33.8%16.2%7.9%6.9%5.7%4.2%3.6%3.4%3.1%3.1%12.1%宏观研究宏观研究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8/35 台湾地区的产业体系以电子工业为特色,具有突出的出口导向特征。目

23、前,台湾地区的产业体系以电子工业为特色,具有突出的出口导向特征。目前,电子产电子产业占台湾地区制造业业占台湾地区制造业增加值增加值的比重超过一半。的比重超过一半。台湾地区电子产业(含电子零组件、电脑和电子产品)全球领先,增加值达到 3.24 万亿元新台币(折合 7549 亿元人民币)。据披露,台湾地区半导体产业产值达到 4.1 万亿元新台币,位居世界第二。除此之外,台湾地区化工、冶金、机电等行业也具有一定规模。图表图表7:台湾地区制造业产业结构现状(台湾地区制造业产业结构现状(2020)资料来源:台湾地区统计资讯网站、粤开证券研究院 纵观历史,台湾地区在纵观历史,台湾地区在 90 年代中期确立

24、了电子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主导地位,迄今年代中期确立了电子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主导地位,迄今已历近已历近 30 年。年。1985 年,美日贸易争端加剧,美国针对日本半导体产业发起第一次 301调查,而日本原先颇具优势的半导体产业不得不寻找新的生产基地,这标志着新一轮产业布局调整的启动。彼时,台湾地区纺织服装业还处于鼎盛时期,电子工业的增加值尚不足前者的一半。从另一个角度看,台湾地区正是凭借一批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了财富积累,取得了进军先进科技领域的能力与市场条件。1986 年,张忠谋赴台创立台积电,带动了台湾地区投资集成电路产业的热潮。此后,台湾地区芯片代工行业迅速发展壮大,至 90 年代初时电子、

25、纺织、石化已成为三驾马车之势。1996 年,台湾地区电子工业占制造业增加值、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到 20%、5.1%,远远抛下其余行业,奠定了自身在经济中的关键地位。受益于台积电、联电等世界知名企业的产能和技术优势,台湾地区电子工业取得并保持强大竞争力,在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持续上升,以电子为特色的产业结构也一直保持至今。电子零组件制造业,41%电脑电子产品制造业,10%化学材料制造业,6%金属制品制造业,6%机械设备制造业,5%基本金属制造业,4%食品制造业,3%电力设备制造业,3%塑胶制造业,2%其他制造业行业,20%宏观研究宏观研究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9/35 图表图表8

26、:台湾地区纺织、电子、石化三大产业变迁台湾地区纺织、电子、石化三大产业变迁 资料来源:台湾地区统计资讯网站、粤开证券研究院 分区域看,台湾地区高科技产业集聚北部,机电和冶金企业多分布在中部,石化、分区域看,台湾地区高科技产业集聚北部,机电和冶金企业多分布在中部,石化、食品产业则集中在南部。食品产业则集中在南部。台湾地区电子信息企业主要分布在台北新北基隆区域(占全台湾地区的 40.8%)和桃园新竹苗栗区域(34.6%)。与 1997 年相比,“桃竹苗”区域企业占比提升 7.6 个百分点,一大原因是新竹科学园区形成的虹吸效应。相比之下,传统产业大多分布在中南部。图表图表9:台湾地区制造业企业具有明

27、显的区域集聚现象台湾地区制造业企业具有明显的区域集聚现象 企业比重(企业比重(%)台北、新北、基隆台北、新北、基隆区域(北部)区域(北部)桃园、新竹、苗栗桃园、新竹、苗栗区域(北部)区域(北部)台中、彰化、南投台中、彰化、南投区域(中部)区域(中部)云林、嘉义区域(南云林、嘉义区域(南部)部)台南、高雄、屏东台南、高雄、屏东区域(南部)区域(南部)产业集聚区域产业集聚区域 制造业 21.6 17.9 33.8 4.5 20.2/电子信息 40.8 34.6 10.3 0.8 12.8 北部 冶金 19.1 13.3 41.3 3.8 21.5 中部 机械 16.1 19.7 44.0 3.1

28、16.0 中部 石化 5.6 25.5 24.6 10.7 30.2 南部 食品 20.1 14.7 19.6 13.0 27.8 南部 资料来源:当前经济情势概况(2022年1月28日刊)、粤开证券研究院,注:表格中未包括东部、金马地区,因此上述比重加总并非100%台湾地区制造业台湾地区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高。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高。2020 年,台湾地区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1 万亿元新台币,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接近 50%,远高于房地产、公共行政等领域。图表图表10:台湾地区制造业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几乎占据一半比重台湾地区制造业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几乎占据一半比重 0%2%4%6%8%10%

29、12%14%16%18%增加值占台湾地区GDP比例:纺织产业电子产业石化产业 宏观研究宏观研究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10/35 资料来源:台湾地区当前经济情势概况(2022年3月29日刊)、粤开证券研究院 台湾地区向电子工业投入大量研发经费。台湾地区向电子工业投入大量研发经费。研发活动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台湾地区企业研发经费占 GDP 比重达到 2.8%,较中国大陆高出 1.1 个百分点(OECD数据)。从研发投入领域来看,制造业研发投入中近八成用于电子工业(含电子零组件和电脑、电子及光学制品)。除了本地化研发以外,台湾地区制造业企业还积极开展技术进口,美国、日本为前两大

30、来源地,台湾地区本地仅位列第三。据当前经济情势概况(2021 年 8 月 27 日刊)披露,在 2019 年台湾地区 633 亿元新台币的技术购买总额中,从美国、日本进口的比重分别为 37.6%、25.5%,二者合计接近三分之二。图表图表11:台湾地区制造业台湾地区制造业 R&D 强度持续提升强度持续提升 资料来源:台湾地区统计资讯网站、粤开证券研究院 45%10%10%7%5%4%19%制造业房地产公共行政电力燃气批发零售金融保险其他 宏观研究宏观研究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11/35 图表图表12:台湾地区制造业研发经费近八成投向电子工业台湾地区制造业研发经费近八成投向电子工业

31、 资料来源:台湾地区统计资讯网站、粤开证券研究院 台湾地区台湾地区电子工业电子工业发展还伴随着薪酬水平的提升。发展还伴随着薪酬水平的提升。本世纪以来,台湾地区电子零组件、电脑电子产品和光学制品制造业平均薪酬与全部工业服务业平均薪酬之比明显上升,为吸引更多人才进入行业创造条件。图表图表13:中国台湾地区的电子工业薪酬水平连年上升中国台湾地区的电子工业薪酬水平连年上升 资料来源:台湾地区统计资讯网站、粤开证券研究院 台湾地区意图着力推动数字信息、新能源、医疗健康等行业发展。台湾地区意图着力推动数字信息、新能源、医疗健康等行业发展。2020 年,台湾地54.1%24.3%4.2%3.1%1.9%1.

32、8%1.4%9.2%0%10%20%30%40%50%60%制造业研发经费占比:20102019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700008000090000平均月薪(新台币):制造业电子零组件电脑电子产品和光学制品制造工业与服务业全行业平均月薪 宏观研究宏观研究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12/35 区发布六大核心战略产业推动方案,涵盖数字信息、资安卓越(内涵类似于“信创”产业)、健康、绿电及再生能源、军工(航空、舰船、太空)、民生战备(能源、粮食、医药、重要原材料等)六大行业。该方案的意图是,使台湾地区掌握全球供应链重构的先机,维持先进技术优势,扩大在全

33、球经济中的参与度。台湾地区作为中型体量的发达经济体,并不具备构建完整产业体系的基础条件,围绕若干特定行业制订产业政策是必然之举。图表图表14:台湾地区台湾地区六大核心战略产业六大核心战略产业示意图示意图 资料来源:六大核心战略产业推动方案、粤开证券研究院 三、对外贸易:三、对外贸易:进口以原材料为主,出口集中在电子与通信产进口以原材料为主,出口集中在电子与通信产品品 中国台湾中国台湾地区地区经济的出口导向特征明显,外贸依存度高达经济的出口导向特征明显,外贸依存度高达 106.8%。2021 年,受益于全球经济复苏、本土疫情防控有效、地区供应链稳定,台湾地区外贸出现历史罕见的高增长。全年出口金额

34、 4464 亿美元,较 2019 年增长 35.6%,占全球出口份额 2.0%,较疫情前提升 0.3 个百分点。全年进口金额 3815 亿美元,较 2019 年增长 33.6%,占全球进口份额 1.7%,较疫情前提升 0.2 个百分点。2021 年,台湾地区最终需求中,消费、资本形成、净出口分别占到 58.2%、26.9%、14.8%。进口和出口分别占 66.3%、51.5%,进出口合计占到支出法 GDP 的 1.18 倍。上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来,台湾地区净出口占支出法 GDP 比重从 1986 年的 18.5%降至1998 年的 0.8%,再提升到 2021 年的 14.8%,走出“V”

35、型走势,外贸出口也经历了先抑后扬的过程。宏观研究宏观研究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13/35 图表图表15:中国台湾地区外贸依存度中国台湾地区外贸依存度 资料来源:wind、粤开证券研究院 图表图表16:中国台湾地区货物贸易连续中国台湾地区货物贸易连续 45 年顺差年顺差 资料来源:wind、粤开证券研究院 0%20%40%60%80%100%120%140%外贸依存度(进出口总额/GDP)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450050001976197819801982198419861988199019921994199619982000200220

36、0420062008201020122014201620182020单位:亿美元 货物出口总额 货物进口总额 货物贸易顺差 宏观研究宏观研究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14/35 图表图表17:台湾地区净出口占最终需求的比重达到台湾地区净出口占最终需求的比重达到 15%资料来源:台湾地区统计资讯网站、粤开证券研究院 加工贸易和代工出口加工贸易和代工出口是是台湾台湾地区对外贸易的主要地区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式。方式。自上世纪 60 年代开始,中国台湾地区就开启出口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最早于 1965 年在高雄设立首个出口加工区,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台湾地区自 1976 年开始持续保持货物贸易顺

37、差,并积累超 5400 亿美元国际储备。早期发展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发挥内部剩余劳动力优势,打造产业基础,再引进外资,持续扩大深加工制造。1990 年代以后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由于台湾地区要素成本提升导致出口竞争力下降,外贸增速放缓,产业开始向外转移。而后中国大陆迅速融入国际化分工,台湾地区发展“以大陆为工厂”的代工出口模式。然而,2008 年金融危机之后,代工出口受全球供应链调整的冲击,而台湾地区本土技术进步缓慢,制造业景气度下行,外贸增速放缓甚至陷入停滞,进而拖累整体经济增长。目前目前中国中国台湾地区台湾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是中国大陆。最大的贸易伙伴是中国大陆。从进口来看,五大进口市场占比接近

38、,中国大陆(含香港)、欧洲、韩国、美国、日本占比分别为 22.1%、14.7%、12.4%、10.2%、8.0%。自 1990 年代以来,台商企业赴中国大陆建厂,开办合作企业,从事代工出口,台湾地区从中国大陆的进口份额持续扩大。从出口来看,中国大陆(含香港)是第一大出口市场,近年来出口份额基本稳定在 40%左右。中国大陆是台湾地区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特别是水果、奶制品、水产品的市场份额很多都超过 50%。值得一提的是,自 2018 年中美贸易摩擦以来,美国市场占中国台湾地区出口份额从 2018年11.8%提升至 2021 年的 14.7%,或体现了中国大陆对美出口订单转移效应。45%13%2

39、7%15%住户消费政府消费资本形成净出口 宏观研究宏观研究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15/35 图表图表18:中国台湾地区货物出口金额分目的地结构中国台湾地区货物出口金额分目的地结构 资料来源:wind、粤开证券研究院 图表图表19:中国台湾地区货物出口金额分目的地结构中国台湾地区货物出口金额分目的地结构 资料来源:wind、粤开证券研究院 0%10%20%30%40%50%60%70%80%90%100%中国大陆(含香港)美国 欧洲 日本 韩国 其他地区 0%10%20%30%40%50%60%70%80%90%100%中国大陆(含香港)美国 欧洲 日本 韩国 其他地区 宏观研究宏

40、观研究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16/35 图表图表20:中国大陆是中国台湾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中国大陆是中国台湾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 资料来源:wind、粤开证券研究院 中国台湾进口以原材料为主,出口集中在电子与通信产品。中国台湾进口以原材料为主,出口集中在电子与通信产品。所谓加工贸易,是进口全部或者部分原材料、零部件、元器件,经加工或装配后,再将制成品再进行出口的活动。中国台湾的进出口商品结构也反映了加工贸易的特征,2021 年度进口多为原材料、资本设备,占比分别为 69.4%、18.1%;而出口以中间品为主,占比超 77%。从产品来看,目前中国台湾出口的比较优势集中在电子与通信

41、。2021 年度中国台湾出口电子产品超1720亿美元,占全部出口的38.5%;出口通信设备613亿美元,占全部出口的13.7%,这也与中国台湾的产业特征一致。图表图表21:中国台湾进口商品中农工原材料占比近七成中国台湾进口商品中农工原材料占比近七成 资料来源:wind、粤开证券研究院 0%10%20%30%40%50%60%70%80%90%100%乳酪 冷鲜鱼 草莓 奶粉 甜瓜 柑橘 熏鱼 蜂王浆 干贝 活鱼 酸奶 葡萄 桃子 菠萝 大米 2021年度中国台湾出口中国香港 2021年度中国台湾出口中国大陆(不含港澳)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4500亿美

42、元 进口总额:资本设备 进口总额:农工原料 进口总额:消费品 进口总额:其他 宏观研究宏观研究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17/35 图表图表22:中国台湾出口商品中约一半都集中在电子、通信产品中国台湾出口商品中约一半都集中在电子、通信产品 资料来源:wind、粤开证券研究院 中国台湾的中国台湾的能源自给率能源自给率极极低低,天然气几乎完全依赖进口,天然气几乎完全依赖进口。中国台湾由于产业耗能较高,而本土油气资源匮乏,致使能源对外依赖度较高。总口径上,据统计,2021 年度,中国台湾能源总供给 1439.7 亿升油当量,其中进口能源达 1407.0 亿升油当量,能源自给率仅有 2.3%

43、。石油方面,进口来源主要是沙特、科威特、美国、阿联酋;天然气方面,进口来源主要是澳大利亚、美国、卡塔尔、俄罗斯;煤方面,进口来源主要有澳大利亚、印尼、俄罗斯。近二十年以来,台当局倡导清洁能源转型,进口液化天然气需求持续飙升,1999 年至 2021 年间进口量累计增长近 400%,而自产天然气规模大幅萎缩,天然自给率不足 0.4%。根据台湾当局的要求,石油储备安全储备为 30 日,天然气储备只有13 天,天然气接收站的储存容量、运输能力不足,加剧了天然气供应风险。图表图表23:中国台湾地区能源进口规模变化中国台湾地区能源进口规模变化 资料来源:wind、粤开证券研究院 020040060080

44、0100012001400160018002000亿美元 2021年度出口金额 0.0%0.5%1.0%1.5%2.0%2.5%3.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亿升油当量 中国台湾:进口能源:合计 中国台湾:能源自给率(右轴)宏观研究宏观研究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18/35 图表图表24:中国台湾石油进口来源地结构中国台湾石油进口来源地结构 资料来源:wind、粤开

45、证券研究院 中国台湾的中国台湾的粮食自给率低粮食自给率低,粮食安全面临挑战。,粮食安全面临挑战。受地理气候因素所限,中国台湾地区小麦、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较小,适宜种植的谷物主要是稻米。而居民主食逐渐由大米转向面食,面粉加工需求增加,推动小麦的进口量较快增长。2020 年度中国台湾进口玉米、小麦、大米分别为 455.9、152.4、12.8 万吨。据统计,台湾地区本土谷类产量维持在 150 万吨左右,谷物自给率不足 20%,远远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 95%粮食安全警戒线。图表图表25:中国台湾地区粮食进口量变化中国台湾地区粮食进口量变化 资料来源:wind、粤开证券研究院 沙特,32.4%科

46、威特,21.5%美国,19.6%阿联酋,9.8%阿曼,5.5%伊拉克,4.2%其他地区,7.0%中国台湾进口石油来源地份额(中国台湾进口石油来源地份额(2021)0%5%10%15%20%25%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万吨 中国台湾:大米进口量 中国台湾:小麦进口量 中国台湾:玉米进口量 谷类自给率(右轴)宏观研究宏观研究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19/35 四、人口四

47、、人口与与就业就业:人口负增长人口负增长,但工资仍然增长缓慢,但工资仍然增长缓慢 中国中国台湾台湾地区地区人口人口进入进入负增长负增长,人口红利消退人口红利消退。根据台湾地区最新一次人口及住宅普查结果,2020 年台湾地区常住人口 2383.4 万人,与吉林省较为接近。近 10 年,台湾地区人口平均年增长率降至 0.3。2020 年台湾地区出生人口首次低于死亡人口,人口自然增长率首次为负值。2020 年,常住人口中 15 至 64 岁劳动力人口占比为 71.5%,较 2010 年减少 1 个百分点,为历次普查首次负增长,意味着人口红利消退。而 2021 年出生率下行至 6.55,死亡率上行至

48、7.83,人口自然增长率跌至-1.3。图表图表26:中国台湾地区人口中国台湾地区人口 2020 年度首现负增长年度首现负增长 资料来源:wind、粤开证券研究院 中国台湾中国台湾地区地区人口人口老龄化老龄化、少子化、少子化趋势明显。趋势明显。2017 年 2 月,台湾地区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首度超过幼年人口(0-14 岁),二者之比即人口老龄化指数首次超过 100%。台湾岛北部常住人口多,产业多元吸引更多年轻人北上就业,而南部人口少于北部,且人口更趋于老龄化。台湾地区 22 个县市中,共有 18 个县市老龄化指数超过 100%,南部嘉义县老龄化指数高达 226%,指数越高说明老龄化程度越深

49、。台湾地区老龄人口数增长快,地域差异大,养老压力加剧或导致社会储蓄率下降,制约总需求。2021 年,台湾地区出生人口数 15.38 万人,创历史新低。预计未来出生率还将快速下降,少子化或将导致未来劳动力供给下降,制约经济和创新。-4-2024681012141618 中国台湾:粗出生率 中国台湾:粗死亡率 中国台湾:人数自然增长率 宏观研究宏观研究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20/35 图表图表27:中国台湾中国台湾 18 个县市老个县市老年人口高于幼年人口年人口高于幼年人口 资料来源:wind、粤开证券研究院 中国台湾中国台湾地区制造业和服务业地区制造业和服务业工资工资增长缓慢增长缓

50、慢。台湾地区第二、第三产业就业数量大约四六开,制造业就业增长平稳,服务业就业增长较快,批发零售服务业、电子零件制造业是吸纳就业的前两大行业。近十年来,台湾经济增速趋缓,而工资收入增长更是陷入停滞,甚至跑输通胀。从原因看,一是制造业的代工模式面临外部竞争,东南亚等地的成本优势导致台湾地区本土代工企业盈利空间收缩,雇主为控制成本也不愿意给员工加薪,二是服务业劳动力供过于求,由于高等教育覆盖面扩大,大学以上学历人口规模快速扩张,服务业劳动力供给大幅增加,反而招致了服务业薪资低迷。图表图表28:中国台湾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雇员人数中国台湾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雇员人数 资料来源:wind、粤开证券研究院 0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