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六年级语文小古文阅读训练教程文件.doc

上传人:1587****927 文档编号:1298089 上传时间:2024-04-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小古文阅读训练教程文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六年级语文小古文阅读训练教程文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六年级语文小古文阅读训练教程文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六年级语文小古文阅读训练教程文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六年级语文小古文阅读训练教程文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六年级语文小古文阅读训练六年级语文小古文阅读训练一、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何不试之以足? (2)宁信度,无自信也。 2、为什么这位郑人会“宁信度,无自信也。”? 有一个想要买鞋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寸,然后就把尺寸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等到了集市的时候,他忘带了量好的尺码。他已经拿到了鞋子,才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寸了。”于是返回家去取尺码。等到他返回来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

2、你为何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呢?”他回答说:“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二、对牛弹琴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转为牛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1、翻译下面句子。(1)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 (2)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 2、从某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说话不看对象是不可取的,对蠢人讲道理也是不可取的. 曾经有一个叫公明仪的人给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琴曲,牛依然像先前一样埋头吃草。不是牛不要听,是曲调不悦它的耳。 公明仪于是用琴模仿蚊虫和牛蝇的叫声,(以及)孤独的小牛的声音。牛就摆动尾巴竖起耳朵,小步走并听着。三、多言何益子禽问曰:多言有益

3、乎?墨子曰:虾蟆、蛙、蝇,日夜恒鸣,口干舌檘,然而不听。今观晨鸡,时夜而鸣,天下振动。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 1、翻译下面句子。唯其言之时也。 2、从某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说话不在于多少,而在于切合时机,抓住关键,一语道破。 子禽向老师请教道:“多说话有好处吗?”墨子答道:“蛤蟆、青蛙,白天黑夜叫个不停,叫得口干舌疲,可是没有人去听它的叫声.再看那雄鸡,在黎明按时啼叫,天下振动,人们早早起身.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呢?只有在切合时机的情况下说话才有用.”四、南辕北辙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太行山),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 “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 臣

4、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 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1、翻译下面句子。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_2、概括写出这则寓言的寓意或给你的启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今天我回来的时候,在大路上遇见一个人,正在向北面赶他的车,他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我说:您既然要到楚国去,为什么往北走呢?他说:我的马好.我说:马虽然不错,但是这也不是去楚国的路啊!他说:我的路费多.我说:路费即使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方向啊.他又说:我的车夫善于赶车.。五、狐假虎威虎求

5、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吾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1、翻译下面句子。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_2、 写出这则寓言的寓意:讽刺了那些仗着别人威势,招摇撞骗的人。借着别人的势力,或职务上的权力作威作福的人就是狐假虎威。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抓到(一只)狐狸.狐狸说:“您不敢吃我!天帝派遣我来做各种野兽的首领,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随在我后面,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老虎认为

6、(狐狸的话)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野兽看见它们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六、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不亦惑乎? 2、刻舟求剑中体现寓意的一句话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 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有一个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他急忙用刀在船沿上刻了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止以后,这个人从他所刻记

7、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船已经向前行驶了很远,而剑却不会和船一起前进,像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七、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1、成语 出自这个故事。这个故事中 是 的知音,从“ ”这两句可以看出。2、人们常用“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感叹: 。3、高山流水比喻 ,人们把知音比作 的人。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就像巍峨的泰山!”伯牙弹琴时,心里

8、想到澎湃的江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 无论伯牙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说出他心中所想的。钟子期去世后,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比钟子期更了解自己的知音了。于是,他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断绝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八、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写出下列带点字的读音,并填空。孔君平诣其父( ),“诣”的意思是 ;为设果( ),是 为 设果;儿应( )声答曰( )。2、“惠”通假字是( ),“甚聪惠”是说杨氏子 ,从文中“ ”这一句话可以看出。3、杨氏子的回答非常巧妙,妙在: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就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