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onfidential and Protected by Copyright Laws本产品保密并受到版权法保护2022中国产业数字化发展成熟度指数报告易观分析2022年12月本报告联合发布方CONTENTS0102030405产业数字化成熟度发展总览产业数字化成熟度-区域篇产业数字化成熟度-行业篇产业数字化成熟度趋势&建议附录:指标体系&评分标准pOuMtOmOrRwOrOtNyRzRtO7NbP7NnPpPnPoMfQmNnPfQsQrOaQoOvNvPmPtPxNrQzR3研究摘要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是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的必然要求。而基于产业数字化,一方面,可以打破
2、传统产业的生产周期和生产方式,使企业能够借助互联网广泛的数字连接能力打破时空局限,将产品和服务提供给更广泛的用户和消费者,提升企业产出效率。另一方面,能够让企业有效利用数字技术精确度量、分析和优化生产运营各环节,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率。因此,我国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引导新业态新模式的快速发展,并加强对领军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支持。此外,我国将通过数字化转型试点示范,为中小企业提供清晰的产业数字化转型路径,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解决产业链信息孤岛问题,促进上下游产业链互联互通。本次指数研究立足对中国产业数字化发展总体情况的分析,结合易观分析在数字经济和产业数字化发展领域相关的研究积累、数据积累
3、和行业影响力,以及海尔卡奥斯的先进实践经验,通过中国产业数字化成熟度指数报告全方面、深层次地呈现国内各区域、各行业产业数字化发展成熟度现状、趋势和未来发展机会及建议,为卡奥斯站在更高的维度制定行业标准、聚拢业界共识、打造国家和区域级的平台影响力走出第一步。希望通过指数报告,推进我国各区域产业数字化平衡发展,以数字技术赋能实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推动我国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量化行业数字化发展的现状及不同行业间的差距,从而预测产业数字化能力升级的趋势,帮助企业制定成熟度能力升级的实施计划,最终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4激发科技与创新活力关键发现区域指数2.20,因地制宜、信息共享、优势互补
4、、人才交流行业指数2.41,三链协同,数实融合,跨业赋能,生态共建一梯队:融合发展,多方协同探索产业数字化生态升级二梯队:因地制宜,优势产业引领深化产业数字化发展三梯队:开放共赢,市场导向激发产业数字化转型活力一梯队:三链协同,产业数字化推进高质发展业态重构二梯队:强基补基,产业数字化补齐短板加速产能升级三梯队:干支拓展,产业数字化加强监管深化产业整合产业数字化成熟度发展总览01 全球数字经济头部效应显著,中国处于领先位置 产业数字化是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核心动能 产业数字化成熟度指数研究背景与意义6激发科技与创新活力全球数字经济头部效应显著,中国处于领先位置 数字经济成为提振全球经济发展的关键动
5、能全球经济发展下行,但是全球数字经济体现出较强的发展韧性,持续扩张。2021年,全球数字经济增加值的规模达到38.1万亿美元,占GDP比重为45.0%,同时,全球数字经济同比名义增长15.6%,显著高于同期GDP增速5.5个百分点。其中,美国数字经济规模增加值为 13.6 万亿美元,连续多年蝉联世界第一,中国数字经济增加值为5.4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数字经济规模增加值超万亿美元的国家为美国、中国、德国、日本、英国、法国,六国合计规模为 26.9 万亿美元,在全球47 个样本国家总规模中的占比为 82.4%,头部效应显著。战略定力 坚持扩大内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注重国内市场,提升自身创新
6、能力,同时加速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保持对外开放。垮产业协调力 推进产业链分工协作、协同发展;以 5G、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各产业领域技术融合创新,推动经济发展方式改革。制造业基础 我国具有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和相对领先数字基础设施,在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以及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具有较强动力,使得我国能够在新兴产业领域抢占先机。人才培养体系 我国加强人才交流,高层次、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的储备量和质量都有明显提升,在全球人才竞争中的吸引力也在不断提高。市场优势 我国产业体系规模庞大、门类齐全,制造业也具有成本优势、完善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因此我国市场是全球最具潜力、最有
7、投资价值的市场。中国在全球竞争中处于领先位置,具备五类综合性优势7激发科技与创新活力产业数字化是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核心动能 中国数字经济有一定的韧性,产业数字化占比持续增加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45.5万亿,占中国GDP比重39.7%,与2020年的数字经济规模39.2万亿,占比38.6%相比,同比增长16.2%。数字经济成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新引擎。其中,中国产业数字化规模已经达37.18万亿元,同比增长17.2%,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中,也表现出了足够的韧性。同时,产业数字化的经济规模占全国数字经济比重的81.7%,占中国GDP的32.5%,已经成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动能。中国产业数
8、字化现阶段和未来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挑战 从短期来看,中国产业数字化规模区域差异大,东南沿海地区与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扩大。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数字人才严重短缺,中高级复合型人才占比较低。从中长期发展来看,我国产业链供应链总体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水平,产品附加值较低。同时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产能过剩仍是需要注重的问题,不仅会大量消耗能源,导致环境污染,还会拉低整体经济的运行效率。机遇 我国消费市场体量规模较大,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连续高速增长。国内消费市场的空间与潜力,为产业数字化转型打下了夯实的市场基础。我国消费市场呈现多层次的发展格局。国内消费市场虽然规模大,但是竞争也愈加激
9、烈,在为企业提供充足市场空间的同时,消费者的新需求也相应地要求企业持续迭代升级,为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关键动力。8激发科技与创新活力产业数字化成熟度指数研究背景与意义易观分析与海尔卡奥斯联合构建产业数字化成熟度指标体系,基于易观分析对于中国产业数字化发展的深层次追踪和分析,以及海尔卡奥斯在产业数字化方面的领先实践经验,联合形成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首个聚焦数字经济发展核心-产业数字化方向的指数报告,并且基于产业数字化发展的核心要素,即产业发展、人才建设、资金运作以及技术基础,创造性地提出产业数字化成熟度度量模型。本次产业数字化成熟度指数研究,立足于国家对于数字经济十四五发展规划,以及现代化产业
10、体系建设方向指引,针对关键行业与领域的发展目标、重点工作任务等制定评估体系。该产业数字化成熟度指标体系包括区域产业数字化成熟度指数和行业产业数字化成熟度指数两个部分,旨在度量中国主要区域与行业产业数字化发展现状以及核心关键要素,从而推进我国各区域产业数字化均衡发展,推动各行业数字化转型,以数字技术赋能实体经济,积极响应制造强国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打好基础。政府与区域管理者新参考 剖析国家与主要区域、行业“十四五规划”与产业数字化发展方向,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方向性指引行业数字化升级新路径 度量行业数字化发展现状及不同产业间的差距,抽象产业数字化能力升级的关键要素,探索行
11、业数字化发展新路径企业数字化升级新动能 立足行业与区域,思考企业自身构建数字化场景与发展路径的核心抓手,以及产业链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中可能带来的链式反应,从而进一步强化升级势能赋能产业数字化发展新视角 洞察行业、区域、企业数字化升级发展阶段与需求,定位价值导向的赋能路径与业务模式,寻求合作机会产业数字化成熟度区域篇02 区域模型以工赋“1+N+X”模式为评价内核 区域产业数字化成熟度结果总览 产业数字化领航者分析广东省 产业数字化领航者分析山东省 产业数字化创新者分析四川省 产业数字化潜能者分析浙江省 产业数字化启航者分析贵州省10激发科技与创新活力产业数字化成熟度-区域模型以工赋“1+N+X
12、”模式为评价内核 产业数字化-区域评价模型介绍2022年中国产业数字化成熟度区域指数以中国17个省份为样本,对其区域产业的数字化成熟度进行全面、深度、量化的扫描和评估。易观分析联合海尔卡奥斯通过对基础发展环境、关键发展要素分析和产业升级成效三方面进行指标拟合、算法模拟和定性研究,测算区域产业数字化发展成熟度指数,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催生新业态模式,并积极响应“二十大”现代化建设,高效布局。评价方法说明产业数字化发展成熟度指数模型共有三级,其中三级指标为数据采集项,分值为0-5,满分代表中国2025年的产业规划完全落地的状态。本研究依据产业现代化建设的核心
13、要素进行指标体系设计,从基础发展环境、关键发展要素和产业升级成效3个一级维度出发,细分了11个二级维度和29个三级维度,并由易观分析团队及专家团队采用德尔菲法进行各级指标的权重设计与打分,力图多角度、有重点地量化区域产业数字化发展的成熟度现状。具体评价方法详见附录。区域模型分数:0.005.0011激发科技与创新活力区域产业数字化成熟度结果总览 综合各个省份数字经济规模、增速以及其产业规模,易观分析在中国七大区中选取17个对产业数字化区域研究有代表性的省份进行量化指标分析:领航者:基础发展环境、关键发展要素以及产业升级成效都处于领先地位,是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领航者。2022年,区域产业数字化成熟
14、度评价领航者为广东省、山东省与江苏省、湖北省。创新者:关键发展要素体系完善,为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新动力,但仍需提高自身基础发展环境,为产业数字化发展护航。2022年,区域产业数字化成熟度评价创新者为四川省、安徽省。潜能者:基础发展环境较为完善,为产业数字化奠定了夯实的基础,但是关键发展要素相对较弱,需探索特色的创新发展路径。2022年,区域产业数字化成熟度评价潜能者为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北京市。启航者:基础发展环境和关键发展要素都处于启航阶段,需要吸取其他领先者的经验,结合自身条件探索适合本土的数字化转型路径。2022年,区域产业数字化成熟度评价启航者为重庆市、陕西省、天津市、贵州省、青
15、海省、辽宁省、海南省。产业数字化成熟度-区域总览关键发展要素基础发展环境创新者启航者潜能者领航者广东省江苏省山东省浙江省四川省上海市湖北省北京市福建省安徽省辽宁省陕西省天津市重庆市贵州省青海省海南省产业升级成效:产业数字化成熟度综合评价:1分2分3分4分5分1分2分3分4分5分12激发科技与创新活力产业数字化成熟度指数评价结果基础发展环境数字化政策支持是根据政府为区域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政策上支持及引导的力度来衡量,并结合政策的实施落地情况来综合分析。经济环境主要分析区域的经济体量、经济增长潜力和数字经济的规模。产业发展现状主要分析区域的产业增量、增长潜力和产业的盈利能力。基础发展环境(20%)
16、数字化政策支持(30%)经济环境(35%)山东省制定相关政策条例,大力支持产业数字化转型,巩固发展经济基础;广东省经济实力雄厚,产业基础扎实;四川省产业整体实力有待提升,但人才优势突出;浙江省借助政策大力引导,巩固工业经济基础;贵州省抓住东数西算契机,加速数字经济发展。0.30.30.40.40.40.40.30.40.50.50.50.60.50.60.60.70.7海南省青海省贵州省重庆市天津市陕西省辽宁省安徽省福建省北京市湖北省上海市四川省浙江省山东省江苏省广东省1.01.62.72.42.31.41.61.01.92.71.74.32.03.33.73.73.3海南省青海省贵州省重庆市
17、天津市陕西省辽宁省安徽省福建省北京市湖北省上海市四川省浙江省山东省江苏省广东省1.41.21.81.81.61.61.62.22.62.62.82.62.22.62.63.43.41.41.41.82.21.82.22.02.22.62.02.42.22.62.82.63.23.4产业发展现状(35%)基础发展环境评价结果部分区域优秀实践13激发科技与创新活力产业数字化成熟度指数评价结果关键发展要素数字化新基建不仅对新兴产业长期战略发展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基础性作用,也对短期内实现中国经济的稳增长、稳就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示范园区建设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有效创造聚集力,通过共享资源带动关联产业
18、的发展,增强产业链韧性。关键发展要素(40%)数字化新基建(20%)人才储备与培养体系(30%)山东省以示范园区的形式积极促进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广东省积极发挥园区示范作用,打造战略性产业集群,推进5G车联网先导区建设;四川省积极发挥研发创新优势,重点进行新型基础建设;浙江省的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有待提高,仍需鼓励引入科研人才;贵州省将重点推进数据中心建设,优化资源配置,减少产能过剩。科研活力(10%)111.411.41111.41.41.41.81.41.41.42.43.4海南省青海省贵州省重庆市天津市陕西省辽宁省安徽省福建省北京市湖北省上海市四川省浙江省山东省江苏省广东省资金支
19、撑(10%)示范园区建设(30%)1.41.42.21.81.82.432.82.21.831.83.633.43.23.6112.11.31.6222.42.342.332.32.72.433.4111222232333333340.60.611.41.72.41.62.42.41.42.72.12.72.73.43.72.70.40.40.60.60.70.80.80.90.80.81.00.91.11.01.11.31.3海南省青海省贵州省重庆市天津市陕西省辽宁省安徽省福建省北京市湖北省上海市四川省浙江省山东省江苏省广东省关键发展要素评价结果部分区域优秀实践14激发科技与创新活力产业数字
20、化成熟度指数评价结果产业升级成效数字化转型程度根据该区域产业间转型升级是否从第一产业为主向第二三产业为主转变,从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向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转变,从制造初级产品为主向制造中间产品、最终产品为主转变来评价分析。产业升级成效(40%)工业发展活力(20%)升级转型效应(40%)山东省数字化应用场景丰富,且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覆盖面广;广东省升级成效明显,积极结合本地产业优势不断深化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四川省高新技术企业总量有待提升,仍需促进数字化转型;浙江省工业增长情况向好,提高数字化经验沉淀仍在进程中;贵州省仍需推广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应用,提高企业上云率。数字化转型程度(40%)0.20.3
21、0.40.80.80.70.70.90.91.00.91.01.11.11.11.31.3海南省青海省贵州省重庆市天津市陕西省辽宁省安徽省福建省北京市湖北省上海市四川省浙江省山东省江苏省广东省111.71.722.72.72.72.722.72.72.732.73.74海南省青海省贵州省重庆市天津市陕西省辽宁省安徽省福建省北京市湖北省上海市四川省浙江省山东省江苏省广东省0.60.60.62.221.61.2222223.22.62.83.43.2011221.4222.2322.62.22.82.62.83.2产业升级成效评价结果部分区域优秀实践15激发科技与创新活力产业数字化领航者:广东省
22、基础发展环境分析:经济实力雄厚,产业基础扎实广东省背靠珠三角产业集群,标杆引领产业数字化转型,为全国范围内的产业转型探索中国特色模式的创新道路,但龙头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差距较大。1、工赋解决方案:广东省结合本地产业优势深化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加强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培育,并促进工业互联网的数据流通。积极提高工业知识的沉淀复用,提高N的复用性2、行业生态建设方案:加快推进国家5G车联网先导区建设,打造智能交通应用示范区,形成优势互补的产业空间布局。重视新型技术基础设施建设,为广东省实现全产业链链接提供了强大的基础支持关键发现经济发展政策环境产业基础 广东省产业经济发展迅速,工业基础扎
23、实,其制造业规模和质量效益均位于全国前列,同时广东省通过加强用地保障、人才供给、金融支持、“放管服改革等方式,提高区域创新综合能力,形成了强大的产业整体竞争优势。传统优势产业:新一代电子信息 汽车产业 先进材料 现代轻工纺织 生物医药与健康 一企一策:推动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开展集成应用创新,进一步加强数字化顶层设计;一行一策:推动中小型制造企业加快数字化普及应用,加快“上云上平台”;一园一策:推动产业园和产业集聚区加快数字化转型;一链一策:推动重点行业产业链、供应链加快数字化升级。战略新兴产业:半导体与集成电路 高端装备制造 智能机器人 前沿新材料 新能源 精密仪器设备广东省产业基础扎实,现代化
24、产业体系较为完善。产业链上中下游衔接协同紧密,例如电子信息行业的高速发展,为新能源汽车以及其他高端产业提供技术支撑。2.2 5.8 0.01.02.03.04.05.06.07.0201520212015-2021年广东省数字经济规模16激发科技与创新活力产业数字化领航者:广东省广东省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发展体系,技术创新加速升级,龙头企业实力显著提升,生态体系进一步完善,引领支撑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广东省积极抓住三大经济特区深圳、珠海和汕头的改革开放优势,加速产业数字化升级,发挥“试验田”和“窗口”的重要作用。广东省积极发挥特区产业集聚作用,大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
25、发展,部署战略新兴产业,实施强核、强链等六大工程,加强在超高清视频、新一代通信与网络、软件、智能终端、人工智能、物联网、汽车电子等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发展,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完善上下游产业链配套,打造全产业生态。广东省加强与全球产业链分工合作,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和供应链,提高龙头企业竞争力,利用全球资源培育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行业领军企业以及具有创新引领作用的独角兽企业。典型行业分析:电子信息行业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同步发展配套产业目前广东省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的建设加速进行,聚集了比亚迪、广汽埃安等全国领先的新能源汽车企业。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为354.5万辆。其中
26、,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53.5万辆,同比增长155.6%,占全国同期产量的15.1%,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进入全国前列。广东省坚持创新引领,抢占前沿新兴汽车技术创新高地,明确中长期发展目标。加快对核心部件、关键材料、芯片及软件生态系统等领域的研发,提高汽车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广东省持续深化产业合作,坚持传统与新能源汽车共同发展,深化与跨国汽车企业的战略合作,推动自主品牌整车企业高质量发展。广东省汽车制造业规模大,拥有整车及零部件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等较为完备的产业链。汽车产业集聚效应不断增强,形成了广州花都、番禺、南沙以及深圳坪山等高度集聚产业园区。同时广东省依托基础雄厚的电子信息制造业,新能
27、源、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领域的跨行业融合合作具有领先优势。典型行业分析:汽车行业持续深化产业合作,传统与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并行推进17激发科技与创新活力产业数字化领航者:广东省 关键发展要素分析:积极发挥园区示范作用,打造战略性产业集群,推进5G车联网先导区建设数字技术基建 2021年全省建设5G基站15.8万座,实现5G室外基本全覆盖。庞大的5G基站数量为广东省实现全产业链链接提供了强大的基础技术支持。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良好。人才储备 区域内中等职业学校数量充足;高等技术人才情况良好。科研实力 研发活力强,专利发明数量领先;科研投入较多,鼓励企业加大研究经费;研究机构数量仍需提升,提高企业和
28、科研机构协同发展能力。产业园区 示范园区建设是广东省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促进广东省工业高质量发展;截至2021年,广东省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增加值达4万亿元左右,约占全省GDP的1/3,积极发挥示范园区作用,为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产业升级成效分析:成效明显,结合本地产业优势不断深化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工业增长 工业增加值与增长率均处于第一梯队领航企业效应 高新技术企业处于第一梯队;领航企业、试点示范企业与项目较多数字化渗透 数字化意愿仍需提高;数字化渗透率较强;数字化经验沉淀较强;广东省积极推进“中国制造2025”纲领,以两化融合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方向,截至2021年,为推进两
29、化融合,广东省两化融合贯标企业数量超2000个,位居全国领先位置。同时为推进智能制造,广东省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2万家,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达14个,引领全国制造业发展。广东省凭借其扎实的工业基础,结合本地产业优势不断深化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企业工业设备上云率达16.68%,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技术进步、商业模式创新和规模化应用。因此广东省工业互联网普及率达19.5%位居全国前列,促进工业互联网数据流通、有效利用和安全保障,夯实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除此之外,广东省工业知识沉淀复用率达20.92%,积极加强可复制、可推广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培育。18激发科技与创新活力产业数字化领航者:广东省
30、广东省产业数字化成熟度发展总结广东省的数字产业创新发展较强,产业数字化转型进程提速升级。同时广东省拥有雄厚的通信基础,为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夯实数字经济发展铺垫道路。例如广东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连续31年位居全国第一,5G基站、光纤用户数、4K电视产量等均居全国第一梯队,积极推动65万家中小企业上云用云,加速产业数字化转型进程。除此之外,广东省对外赋能发展迅速,拥有与国际数据业务对接能力,加快打造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创新发展的重要窗口和数字经济对外开放服务华侨的国家级平台。广东省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特色化政策,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坚持走差异化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路径,依托战略性产业集群,统筹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
31、型工作。一方面广东省着力加强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提高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程度,打造高效协同、稳定可控的新型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另一方面加强平台赋能,强调发挥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作用,为中小型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的经验、方法、技能、工具,降低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门槛,提高数字化普及率。广东省未来发展建议解决策略短期中期长期稳定产业集群转型新优势 重点发展5G等新型网络基础设施以及产业园区建设;引导数字化转型服务平台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加快建设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广网络化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和柔性生产;支持平台企业为中小型企业提供低门槛、高质量的数字化转型服务,刺激中小企业“上
32、云”积极。为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动力为目标 鼓励龙头企业制定符合市场需求和创新需要的世界先进标准;加快引进培养制造业数字化领域的团队及高技能人才,并且加强各区域之间人才交流。强化人才支撑,增强国际合作与竞争优势生态19激发科技与创新活力产业数字化领航者:山东省 基础发展环境分析:政策大力支持,经济基础巩固发展山东省拥有夯实的工业基础,且位于长三角经济带、京津冀地区和中原经济区的连接枢纽,产业经济雄厚。但山东省中小企业现有数字化水平较低,亟待龙头企业构建生态。1、工赋解决方案:山东省提倡搭建互联网应用平台,带动智能家电产业链向上下游企业,集聚产业链配套企业,发挥龙头企业引领性,推动行业快速发展打造
33、工业互联网典型解决方案,提高其复用性2、行业生态建设方案:积极扩大化工园区,加快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智慧化工园区,形成高端化工园区,以加速规模以上企业完成智能化改造加强上下游产业链互联互通,协同创新,积极顺应制造业服务化延伸,大力推进服务型生产制造关键发现经济发展政策环境产业基础 山东省数字经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引领地位,2021年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6%,全省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达到43%,规模总量位居全国第三传统优势产业:化工 建材 钢铁 装备制造 重视产业数字化转型,并明确四大转型重点以及核心工作实现,包括强企业、强行业、强区域以及强链条 推进新型数据中心建
34、设,打造5G全连接工厂;加大平台赋能增效力度,推动双跨平台建设;注重龙头企业带动效应,推进中小企业上云 积极推动示范园区建设,深化产业链上下游协作战略新兴产业:新能源 家电山东省产业基础雄厚,已经形成了门类齐全的制造业体系。山东省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其中化工行业着力围绕其全方面、全产业链创新升级,促进产业转型发展。20激发科技与创新活力产业数字化领航者:山东省山东省化工行业历史悠久,自1992年山东省化工经济总量持续占领全国榜首,形成了较为全面的七大板块产业体系:炼化、化肥、无机化工、有机化工、橡胶加工、精细化工、合成材料。同时山东省化工行业是中国化工行业发展的风向标,为探索中国化工行业未来
35、发展路径助力。化工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能源产业、支柱产业,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制造强国、航天强国都提供了夯实的后勤保障。山东省为促进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指引。积极扩大化工园区,加快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智慧化工园区,形成高端化工园区,积极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加速规模以上企业完成智能化改造。着重发展科技创新平台,攻克“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减少对于外部核心技术的依赖。加速新旧动能转换,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壮大一批绿色化工企业,坚持可持续、绿色制造。为建成化工强省,率先形成现代化工产业体系,建设世界级绿色化工产业集群打下坚实的基础。典型行业分析:化工行业持续
36、推进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引领中国化工行业转型山东省作为我国家电制造业大省,拥有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家电产品品类齐全,产品质量高、技术含量高,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了“山东制造”产业标签声誉。山东省积极建设化工园区,加快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智慧化工园区,形成高端化工园区,积极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加速规模以上企业完成智能化改造。为实现家电行业健康绿色发展,山东省发布山东省完善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体系推动家电更新消费试点实施方案,推进家电行业可持续发展,加大节能、健康、智能家电产品供给力,促进企业产品创新,加速产品迭代升级。山东省提倡搭建互联网应用平台,带动智能家电产业链向上下游企业,集聚产业链
37、配套企业,发挥龙头企业引领性,推动行业快速发展。山东省大力推行山东省促进家电消费若干措施,加大市场活跃度,鼓励“以旧换新”,促进消费,加大产业规模。典型行业分析:家电行业打响“山东制造”,提高智能家电集群实力21激发科技与创新活力产业数字化领航者:山东省 关键发展要素分析:以示范园区的形式积极促进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数字技术基建 通信网络建设基础完善,2021年建成开通5G基站10.1万个,约占全国6%,着力提升信息互联互通,全区域高速链接,为建设“千兆城市”创造良好开端 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良好人才储备 区域内中等职业学校数量充足;高等技术人才情况良好科研实力 专利发明较弱;科研投入仍
38、需提高 研究机构数量较少产业园区 战略性产业集群发展迅速;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数量领先,截至2021年,山东省已经拥有国家级“双跨”平台2个。国家四星以上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21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34个,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16个 产业升级成效分析:数字化应用场景丰富,且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覆盖面广工业增长 工业增加值处于第一梯队 增长率情况相对较弱领航企业效应 高新技术企业较多;试点示范企业与项目较多数字化渗透 数字化意愿较为薄弱;数字化渗透率较为薄弱;数字化经验沉淀较强;山东省为响应“中国制造2025”,积极鼓励企业开展自我评估诊断,加快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覆盖,截至2021年,山东省两
39、化融合贯标企业数量达到1943个,位居全国前列。为了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激发企业自主创新动力,山东省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9000家,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达11个,奠定了山东省制造业转型的基调。山东省凭借自身夯实的工业基础,以及丰富的产业层次与完整的产业体系,为数字化应用提供了充足多样的场景,应用范围广。截至2021年,山东省省工业知识沉淀复用率达19.78%,工业互联网平台案例可复用率高。然而山东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虽然步伐较快、政策支持完善,但在平台应用的深度与广度仍有进步的空间。山东省企业工业设备上云率为13.5%,企业尚未做好应用平台的准备,上云积极性略低。22激发科技与创新活力产业
40、数字化领航者:山东省 山东省产业数字化成熟度发展总结山东省工业基础雄厚、产业门类齐全、制造体系完整、企业数量众多、应用场景丰富,具有数字化发展的广阔空间。但是山东省企业缺乏应用工业互联网的主观意愿,中小企业现有设备水平较低、标准不一,达不到平台接入技术门槛,且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成本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上云上平台”的积极性。为了解决积极性问题,山东省鼓励行业龙头企业率先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应用创新,打造工业互联网赋能平台,降低中小企业上云门槛,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山东省应加强引领“领航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合作,加强上下游产业链互联互通,协同创新。积极顺应制造业服务化延伸,大力推进服
41、务型生产制造,实现产品创新速度快,柔性生产。除此之外,山东省应培育更加适合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出台奖励政策,保持制造业的稳定占比。同时完善创新生态,加大科研院所体制改革力度,引导科研人员与企业合作创新,其次加强高校院所、职业院校制造业相关专业及职业技能人才培养力度,为制造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山东省未来发展建议解决策略短期中期长期强化龙头企业示范效应 推动龙头企业加速行业大数据中心及平台的建设;提高上云积极性;提高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应用。争取一批国家级重大成果到我省开展试验示范,形成可推广的应用场景;形成完善的行业配套标准体系;提供落地指导。完善行业配套标准体系,实现标准引领
42、 加强数字化相关领域高端人才集聚;加大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等支持力度,争取升级为国家级创新平台。以重大研发任务和基础平台建设为载体,培育高水平创新生态23激发科技与创新活力产业数字化创新者:四川省 基础发展环境分析:产业整体实力有待提升,但具备人才优势四川省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传统产业基础相对薄弱,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较好,科研人才基础较好。1、工赋解决方案:加强环程度经济圈与两翼城市工业互联网体系建设,通过数字政府建设加强极核带动效应;加强工业互联网平台在学研侧的深入应用与产学研联动,实现人才培养体系的数字化与现代化,刺激科研活力,加速科研成果转化落地。2、行业生态
43、建设方案:国央企战略新兴产业龙头企业发挥领航作用,扩大工业互联网应用范围,建立企业应用开放生态;传统产业更加积极应用数字技术,实现产业基础高端化;重视以数字技术建设市场快速响应场景,实现消费品的大规模柔性化制造,激发消费市场活力。关键发现经济发展政策环境产业基础 工业占比较低,国央企占工业主导地位;工业基础较好,工业技术较强但产业整体实力仍有待提升;第三产业发展较好,私营第三产业具有活力;传统优势产业:电子设备 非金属制品 食品饮料 医药 纺织 充分发挥市场引导作用;注重成渝双核发展;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提出构建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材料、能源化工等五大万亿产业为主和数字经济为
44、主体的“5+1”现代产业体系 重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发挥人才优势,巩固人才基础战略新兴产业:航空航天 新材料四川产业基础较为扎实,加速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以自身优势促进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此外,四川省还是制造业大省,大力推进高端设备制造业,加强产业前沿关键技术的攻关。24激发科技与创新活力产业数字化创新者:四川省 关键发展要素分析:发挥研发创新优势,重视新型基础建设数字技术基建 通信网络建设情况距离第一梯队仍有较大差距,2021年,四川省建成5G基站6.6万个;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较好人才储备 大力推动科教兴川和人才强省,区域内高等院校情况较好,人才培养体系基础好;高技能人才量情况良好;
45、科研实力 研发活力较强,突出创新引领,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研究机构偏少,加快科研院所建立运营;政府科研经费支出情况一般,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企业开展协同创新产业园区 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较好;高新技术开发区数量居全国前列,新增落户3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防科技工业创新中心。成都超算中心进入国家序列 产业升级成效分析:高新技术企业有待提升,仍需促进数字化转型工业增长 工业增加值与增长率均较弱;领航企业效应 高新技术企业、领航企业数较少;工业互联网应用情况较好数字化渗透 数字化意愿较差;数字化渗透率较差;数字化经验沉淀较为薄弱20
46、21年,四川省认定首批12家省级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培育近40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29万家企业上云,新增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6个、智能制造示范工厂2个,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4012亿元、增长18%左右。25激发科技与创新活力产业数字化创新者:四川省 四川省产业数字化成熟度发展总结四川省目前经济发展主要问题为地区经济发展十分不平衡,川东北、川南、攀西等地丰富的工业资源难以得到有效运用,成渝发展主轴与成都平原区域对其他地区发展带动效应有待增强。对四川来说,一方面需要加强成渝经济圈与两翼城市工业互联网体系建设,通过数字政府引领加强极核带动效应,对四川省工业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并加大对成都数
47、字化市场的建设,提升影响力,以成都数字化市场为引领提升四川工业市场化水平。另一方面,四川应充分发挥科研与人才优势,加强工业互联网平台在学研侧的深入应用与产学研联动,实现人才培养体系的数字化与现代化,刺激科研活力,加速科研成果转化落地。在此过程中,战略新兴产业可以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领航作用,共同研发产业链上游工业互联网应用、搭建通用平台体系,拓展应用范围,建设企业应用开放生态。而传统产业,尤其是高耗能产业应更加积极应用数字技术,政府也应给予积极引导,实现产业基础高端化。四川省未来发展建议解决策略短期中期长期加强示范园区建设,明确智能制造方向 推动园区企业以及研发、服务等机构之间形成紧密的耦合关系
48、;促进示范园区向功能复合的产业发展平台转型 支持数字经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促进产学研跨领域建设,提升数字经济人才服务区域产业发展能力。加速实现人才支撑创新发展 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制造业创新体系 加速形成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新格局,切实提高科研成果落地效率加速科研成果落地26激发科技与创新活力产业数字化潜能者:浙江省浙江省民营经济活跃度高,中小企业数量多。传统优势产业基础好,工业活力强。但科研基础较差,数字化领航企业较少。1、工赋解决方案:进一步加深工业互联网对中小企业的普惠性,加强政府对中小企业触达,放大政府支撑效应,打造数字空间的中小企业赋能园区;
49、重视工业互联网平台在学研侧的拓展,培养现代化工业人才,打造产学研用一体化生态体系,加速科研成果落地。2、行业生态建设方案:传统优势行业龙头企业应发挥领航作用,建设数字化转型团队,引入外界成熟经验的同时注重行业内数字化经验的积累与沉淀;学习企业管理系统成功经验,作为链主企业建设供应链、价值链生态;并逐步建设细分行业开发生态。关键发现经济发展政策环境产业基础 工业占比高增速快;私营经济发展较好;中小企业数量大;传统优势产业:机械制造 电子设备 化工 汽车 纺织 浙江省形成以市场激励政策、产业优惠政策、技术普惠政策、财政支持政策、资金引导政策等组成的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结构化程度高,支持力度大,影响
50、范围广,有力支撑浙江省产业数字化发展 重视民营经济发展,重视中小微企业发展;根据产业优势与发展需求优先发展生命健康与新材料产业;注重科技的普惠性与公平性;注重科研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战略新兴产业:生命健康 新材料浙江省产业基础较好,并提出集中力量发展信息经济、节能环保、健康、旅游、时尚、文化、金融、高端装备制造与新材料等八大万亿产业。并实施产业链“链长+链主”协同机制,促进上下游信息互享。基础发展环境分析:政策大力引导,巩固工业经济基础27激发科技与创新活力产业数字化潜能者:浙江省2021年,浙江省高端装备制造业突破2万亿元达21130亿元。其中,电器机械、通用设备、计算机通信与汽车制造为优势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