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2智能网联汽车大学生人才现状研究.pdf

上传人:Stan****Shan 文档编号:1295842 上传时间:2024-04-22 格式:PDF 页数:57 大小:1.3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智能网联汽车大学生人才现状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2022智能网联汽车大学生人才现状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2022智能网联汽车大学生人才现状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2022智能网联汽车大学生人才现状研究.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2022智能网联汽车大学生人才现状研究.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23 智能网联汽车大学生人才现状研究 中国人才研究会汽车人才专业委员会 2022 年 11 月 智能网联汽车大学生人才现状研究 2 前言前言 一、一、研究背景研究背景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不断深化,全球范围内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势头迅猛,已成为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中国在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方面具有良好的优势积累。一是在顶层设计层面,2020 年 2 月由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等 11 个部委联合发布的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明确指出我国智能汽车发展战略愿景。到 2025 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的技术创新、产业生态、基础设施、法规标准、产品监管和网络安全体系基本形成。实现有条件自动驾驶的智能

2、汽车达到规模化生产,实现高度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在特定环境下市场化应用;二是在资源整合方面,整车企业、通信企业、互联网企业、院校机构、产投基金等多方力量集结智能网联汽车赛道,凝聚合力,协同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三是在核心技术层面,智能座舱、智能驾驶芯片及计算平台、高精度地图、5G 网络及车载通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控基础平台、车路协同基础设施和信息网络安全技术等实现进一步突破式进展,为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快速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在这一背景下,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对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产业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产业发展,人才先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与迭智能网联汽车大学生人

3、才现状研究 3 代,离不开对于人才的高度重视。智能网联汽车具有跨学科、多领域融合的显著特征,需要大量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通信类等非车辆类专业背景的人才,因此在人才保障层面,政府、企业、院校有的放矢,在存量人才方面培养、引进了一批智能网联汽车核心技术国内外领军人才,实现科技攻关与创新突破。近年来,随着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战略在企业内进一步推进,企业研发投入持续走高,人工成本刚性增长,内部转岗与社会招聘而来的存量人才已无法满足企业阶段性的研发诉求,校园招聘成为了智能网联汽车增量人才主要供给渠道之一,校企合作与大学生人才培养也成为了车企目前关注的战略问题。尽管如此,我们需清楚看到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大学生

4、人才整体上还存在着供需失衡、复合型人才教育培养缺乏、人才保留和薪酬水平有限等不足之处,远不能满足汽车产业“新四化”快速发展的需要。长期以来,智能网联汽车人才市场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预估在稳步发展的情境下,2025 年我国智能网联研发人才净缺口在 2.37 万人以上,而 2025 年智能网联汽车涉及的相关专业的高校本科生规模预计仅 7300 余人,由此可见,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大学生人才存在供给严重不足的情况,人才培养速度显著落后于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整体速度。为了深入探究智能网联汽车大学生人才发展的现状,本报 告从梳理院校人才供给与企业校招需求着手,从智能网联汽车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智能

5、网联汽车产业人才需求预测报告 智能网联汽车大学生人才现状研究 4 大学生人才供给端、需求端展开调研,深挖智能网联汽车大学生人才的发展特点,指出供需主体存在的差异和矛盾,从而更有针对性的反映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大学生人才垂直领域的供需现状,希望能够为智能网联汽车大学生人才招聘与培养相关的多方主体引发思考,提供借鉴。二、二、研究范围研究范围 广义的智能网联汽车人才涵盖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运营等汽车产业全环节,而狭义的智能网联汽车人才则通常指的是聚焦智能化、网联化的关键技术研发人员。本次报告将智能网联汽车大学生人才定义为在汽车行业从事智能驾驶、车联网、智能座舱等关键产品研发的技术开发类和测试类人员,研

6、究范围覆盖传统整车企业、关键零部件、新造车势力以及提供智能网联汽车系统解决方案的科技公司。三、三、研究样本研究样本 本次研究从供需两端着手,分别向企业端、高校端、学生端发出调研问卷,通过描述统计、频次分析对数据进行了整合梳理,对比车企校招现状与大学生人才现状,提出核心校招策略。在智能网联汽车大学生人才需求板块,研究共走访调研了16 家车企,与不同类型企业进行了充分的交流,深入了解了企智能网联汽车大学生人才现状研究 5 业智能网联汽车大学生人才选用育留的现状与痛点,听取了企业对于智能网联领域校招策略研究的建议,并收集了 10 家智能网联汽车上中下游代表企业 2021 年 7 月至 2022 年

7、7 月智能网联领域校招生数据,获得了智能网联汽车研发方向实际入职的应届生总数及院校来源,专业分布、薪资水平等信息。在智能网联汽车大学生人才供给板块,共发出调查问卷1065 份,得到了高校端、学生端的积极响应,共收回有效问卷634 份(问卷有效率 60%),分别来自于 35 所国内院校,性别以男性为主,占比达 82%,学历分布以大学本科为主,占比 78%,硕士研究生学历占比22%。本次调查样本在学校、性别、专业上分布比例上与智能网联研发从业人员画像基本吻合,城乡区域的分布也比较合理,因而,此次调查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基于对以上板块的梳理和分析,提出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大学生人才现状存在的突出问题,

8、从供需两端解读企业与院校匹配的结构性难题。目前,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已迎来最好的发展时代,人才队伍建设多点发力,人才的创新考核、保障机制仍在持续探索和实践中,在不久的将来,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人才培养将迎来新的机遇。在调研过程中,也得到了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吉利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威马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合智能网联汽车大学生人才现状研究 6 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安波福(中国)科技研发有限公司、法雷奥汽车内部控制(深圳)有限公司、舍弗勒(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市航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9、、小马智行科技有限公司、地平线(上海)人工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禾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及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燕山大学等高校的积极支持,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谢。智能网联汽车大学生人才现状研究 7 目录 前言.2 一、研究背景.2 二、研究范围.4 三、研究样本.4 第一部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研发人才发展现状.9 第一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人才概况.9 第二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人才缺口预测.10 第二部分:智能网联汽车大学生人才供给分析.11 第一节:高校毕业生规模与供给数量预测.11 第二节:相关专业设置与培养情况.13 第三节:智能网联汽车大学生校招地图.19 第三部分:智能网联汽车大学生人

10、才需求分析.21 第一节:企业端校招需求总量.21 第二节:企业校招薪酬与离职分析.21 第三节:校招生画像.25 第四部分:智能网联汽车大学生人才供需主体分析.29 第一节:供给端.29 第二节:需求端.42 第五部分:智能网联汽车大学生人才现状思考与展望.52 第一节:智能网联汽车大学生人才存在主要问题及原因.52 第二节:智能网联汽车引才对策建议.54 智能网联汽车大学生人才现状研究 8 结语.56 智能网联汽车大学生人才现状研究 9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智能网联智能网联汽车汽车产业产业研发研发人才人才发展现状发展现状 第第一一节: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人才概况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人才概况 伴

11、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智能化、网联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汽车行业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革,新的发展机遇带来新的风险与挑战,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的赛道,人才队伍的质和量的需求不断提升,“质”主要体现在领军人才以及符合智能网联汽车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专业人才;“量”主要体现在存量人才的转型、培养以及增量人才之中的主力军:大学生群体。1.1.研发研发投入投入持续持续加大,加大,人才人才总量总量匮乏匮乏、竞争激烈竞争激烈 近年来,汽车行业企业研发投入不断提升,以长城汽车为例,2022 年持续加大新能源、智能化领域核心技术投入,研发投入达 58.10 亿元,同比增长 100.6%,占营业收

12、入比重高达9.35%,到 2025 年,长城汽车累计研发投入将达到 1000 亿元。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迭代发展与自主车企的加快布局,在高额的研发投入背后,未来 5-10 年,汽车企业对智能网联研发人才的需求将呈现指数型增长。智能网联汽车人才总量有限,据汽车人才研究会 2021 年汽车行业劳动用工对标报告统计,2021 年参与对标的汽车企业从业人员约 84.4 万人,研发人员总数约为 9 万人,智能网联相关方向的研发人员总量约为 7000 人,智能网联汽车研发人员占比智能网联汽车大学生人才现状研究 10 8.1%。2021 年,智能网联汽车行业人才流动加剧,人才呈现高净流入的态势。数据显示,20

13、21 年智能网联研发人员入、离职率分别为 44.6%和 27.4%(入职率与离职率差为 17.2%),高于汽车行业整体研发人员入离差(2.8%),这主要与智能网联研发人才在企业间流动频繁有关。以上数据来源自 2021 年参与对标的12 家主要整车企业,2021 年总体整车销量为 2072 万辆,占当年中国汽车销量的 78.9%,故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第第二二节: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人才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人才缺口预测缺口预测 1.1.未来未来市场市场空间空间宽广宽广,新增人才供给主要来自校园招聘新增人才供给主要来自校园招聘 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已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共识,未来市场空间宽广。根据 IHS 预测

14、,2022 年全球智能网联汽车保有量渗透率将达到 24%,中国车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到 3600 亿元;麦肯锡预测,到 2025 年全球无人驾驶汽车可产生 2000 亿-1.9 万亿美元的产值;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预测,到 2025 年,汽车产业智能化和网联化可带动新增产值 8000 亿元。高产值与良好的市场前景之下,未来企业对于智能网联研发人才的需求将呈现爆发式增长,人才的流动也将更加频繁。但因人才的培养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在短期内,存量人才总量趋于稳定,集中在企业间流转和公司内部转岗;随着企业研发周期和成本进一步压缩,大学生人才将会成为细分领域的研发主力军。因此,中长期来看,智能网联汽车研发人才的增

15、量主智能网联汽车大学生人才现状研究 11 要来自于校园招聘。第二部分:智能网联汽车大学生人才供给分析第二部分:智能网联汽车大学生人才供给分析 第一节:第一节:高校高校毕业生毕业生规模规模与与供给数量供给数量预测预测 自2019年我国提出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持续稳步发展,教育结构逐步优化,高职(专科)院校连续扩招。据统计,2019 年,我国普通本专科招生 914.90 万人,比上年增加 123.91 万人,增长 15.67%,其中专科大规模扩招,与上年同比增加 114.78 万人,该部分扩招生源在三年后迎来毕业年,直接表现为 2022 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 1076 万人(见

16、图 2.1),相比 2021 年有 167 万人的增长,增幅远超往年。尽管高校毕业生在 2022 年迎来了同比增长的高点,但是我们应该清 图 2.1 2018-2023 年应届毕业生数量(万人)820834874909107611743.1%1.7%4.8%4.0%18.4%9.1%0.0%5.0%10.0%15.0%20.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201820192020202120222023E毕业生人数(万人)同比增长率智能网联汽车大学生人才现状研究 12 晰的看到,智能网联汽车研发岗位主要需求的本科与硕士毕业生数量增幅有限,企业在校园招聘上依然面临人才数量匮

17、乏、竞争激烈的现状。1.1.毕业生毕业生增幅主要来源于专科增幅主要来源于专科扩招扩招 根据教育部公开数据统计,2019 年,我国普通本科招生431.3 万人;2020 年,我国研究生招生 110.7 万人,其中硕士研究生 99.1 万人,博士研究生 11.6 万人,专科招生 524.3 万人,另有五年制高职转入专科招生 46.3 万人,专科起点本科招生61.8万人,以上生源绝大部分将在2023年迎来毕业时间点。综上所述,2023 年高校毕业人数预计为 1174 万人,相较2022 年增长 98 万人,增幅有所收窄,主要增幅来自于 2020 年专科同比去年扩招 40.7 万人,本科生与研究生毕业

18、人数相较2022 年呈现小幅增长。2.2.本科本科、研究生、研究生学历层次学历层次占比进一步缩小占比进一步缩小 数据显示,2023 届高等院校专科学历毕业生人数占比扩大至 48.6%(见图 2.2),约为 570.6 万人,专升本人数约为 61.8万人,占比约为 5.3%;本科学历人数约为 431.3 万人,占比约为 36.7%,研究生学历人数约为 110.7 万人,占比约为 9.4%,其中硕士学位毕业生达 99.1 万人。总体来看,2023 届本科与研究生应届毕业生占比均小幅降低(2022 届本科占比 39.3%,研究生占比 12.1%)。智能网联汽车大学生人才现状研究 13 图 2.2 2

19、023 届毕业生学历层次占比 3.3.相关专业本科生相关专业本科生进入进入智能网联智能网联数量数量稀缺稀缺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人才需求预测模型大数据显示,与智能网联汽车技术高度相关的本科专业有 17 个,分属于 10 个专业类别,以上专业本科毕业生占当年总毕业生占比约12.4%,另外通过大数据比对,进入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就业的比例约为 0.82%,据此推算,2023 届高校本科毕业生可以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供给的人才总量约为 6500 人。以上数据表明,虽然近两年高校毕业生数据屡创新高,但在智能网联汽车研发领域,高校能够供给的本科/硕士生人才总量匮乏且年度增幅有限。第第二二节:节:相

20、关专业设置相关专业设置与培养情况与培养情况 2022 年,全国本科高校共新增了备案、审批本科专业 1961个,撤销专业 804 个,达到历史新高。大学专业的设立与撤销,专科生49%专升本5%本科生37%硕士生9%智能网联汽车大学生人才现状研究 14 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变迁与产业技术的迭代升级,新增专业的设置迎合了热门产业的人才需求。教育部数据显示,2012-2021年全国高校新增备案、审批的专业数量排名前二十中,与智能网联汽车相关的专业有 8 个,包括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物联网工程、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等专业。以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为例,十年期间共有 709 所高校得到教育

21、部的新增备案或审批,反映出我国工业在整体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各个战略新兴产业和领域迫切的人才需求。1.1.相关相关学科学科与专业设置与专业设置 通过整理企业端校招生数据问卷,分析实际入职的校招生专业背景,课题组获取了与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相关的学科大类,分别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等 8 个一级学科,8 个核心学科校招人数占当年智能网联领域校招总人数比例 95.02%,这些学科下设的相关二级学科(专业)达 40 余项,各专业如表 2.1 所示。智能网联汽车大学生人才现状研究 15 表 2.1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相关学科

22、大类 序号序号 一级学科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专业)二级学科(专业)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物联网工程 2 计算机系统结构 3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4 网络工程 5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6 信息安全 7 计算数学 8 机械工程 工业设计 9 机械电子工程 10 汽车服务工程 11 车辆工程 12 机械设计及理论 13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14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 15 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 16 信息与通信工程 电子信息工程 17 信息工程 18 电子与通信工程 19 信号与信号处理 20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21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22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23 集成电路工程 24 电信工

23、程及管理 25 信号与信息处理 26 电信工程及管理 27 信号与信息处理 28 电气工程 电路与系统 29 电机与电器 30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31 控制科学与工程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32 自动化 33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34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35 智能装备与控制 36 机器人工程 37 电子科学与技术 软件与微电子 38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39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40 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 41 交通运输工程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智能网联汽车大学生人才现状研究 16 42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43 汽车运用工程 44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2.2.人才相关新开设专业人才相关新开设专业

24、 智能网联汽车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是,在现行的教育体系下,缺乏专业直接对口的本科毕业生,传统的车辆工程等专业核心课程与智能网联方向匹配度不高,目前高校已经认识到在智能网联汽车人才培养方面的不足,正在积极推进专业改革与教材改革,也在寻求建设新专业,以适应当下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需要。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信息显示,近年来批准增设的与智能网联汽车相关的专业共 24 个(特设专业代码后加 T,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在专业代码后加 k),其中 2021 年获批新增专业 5 个,见表 2.2。智能网联汽车大学生人才现状研究 17 表 2.2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相关新开设专业 序号序号 学科门类学科门

25、类 专业名称专业名称 1 机械类 080218T080218T 智能交互设计智能交互设计 2 080213T 智能制造工程 3 080214T 智能车辆工程 4 电子信息类 080720T080720T 智能测控工程智能测控工程 5 080710T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6 080712T 电磁场与无线技术 7 080713T 电波传播与天线 8 080714T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9 080715T 电信工程及管理 10 080717T 人工智能 11 自动化类 080808T080808T 智能工程与创意设计智能工程与创意设计 12 080803T 机器人工程 13 080806T 智能

26、装备与系统 14 计算机类 080918TK080918TK 密码科学与技术密码科学与技术 15 080907T 智能科学与技术 16 080908T 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 17 080909T 电子与计算机工程 18 080910T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19 080911TK 网络空间安全 20 080916T 虚拟现实技术 21 交通运输类 081811T081811T 智慧交通智慧交通 22 081806T 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 23 仪器类 080303T 智能感知工程 24 测绘类 081203T 导航工程 3.3.跨学科跨学科培养现状培养现状 当前环境下,传统以学科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

27、式已无法适应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需要,拥有跨学科、多种背景领域知识深度融合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成为企业各界的需要。近年来,高校逐步摸索出了一套围绕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跨学科交叉融合领域和前沿技术领域的专业培养模式。以车辆工程专业为例,清华大学对本科生培养阶段新增了电子信息方向,取消了部分传统机械类课程,增设了(1)自动驾驶(Autonomous Driving),课程负责人为杨殿阁,共 48智能网联汽车大学生人才现状研究 18 学时,主要包括 8 章内容:自动驾驶汽车概述、自动驾驶开发基础、车联网技术、自动驾驶感知技术、自动驾驶地图及定位技术、自动驾驶决策技术、自动驾驶控制技术、自动驾驶测

28、试技 术;(2)智 能 网 联 汽 车 (Intelligent&Connected Vehicle),课程负责人王建强,共 48 学时,主要讲授智能网联汽车的结构组成、基本原理、主要系统、关键技术、集成方法、测试评价和创新实践等。课程将采用教师讲授和学生实践交叉进行的教学方式,课堂讲授环节包括授课和讨论两个方面,实践环节则包括实验和科研创新活动两个方面;(3)强化学习与控制(Reinforcement Learning and Control),课程负责人李升波,2021 年度完成更新,共 32 学时,主要讲授强化学习(含最优控制)的核心理论、主流算法以及应用实例,包括马尔科夫决策过程、Mo

29、nte Carlo 学习、时序差分学习、策略搜索学习、值函数近似、深度强化学习、近似动态规划等理论以及Q-learning、Sarsa、DQN、A3C、DDPG等算法。以上课程以智能汽车的例子为主,结合遇到的工程实际问题进行实例研讨,培养学生针对智能网联车辆开发的综合应用能力,近年来陆续向行业培养输送了 42 位大学生人才见表 2.3。表 2.3 清华大学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相关毕业生人数 年份年份 本科毕业生本科毕业生 (车辆工程电子信息(车辆工程电子信息方向)方向)硕士毕业生硕士毕业生 (智能网联方向)(智能网联方向)智能网联方向智能网联方向 硕士毕业生占比(硕士毕业生占比(%)2020/3

30、10%2021 25 6 20%2022 17 7 24.14%智能网联汽车大学生人才现状研究 19 第第三三节:节:智能网联汽车大学生校招地图智能网联汽车大学生校招地图 通过对智能网联汽车企业访谈,课题组整理出汽车企业校招偏好的学校类型以“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为主。由第二节相关专业设置部分可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等 8 个一级学科为智能网联汽车所需的核心学科,通过整理教育部等部门 2022 年公布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分析发现有 31 所高校双一流建设学科涉及智能网联汽车核心专业,见图

31、 2.3。智能网联汽车大学生人才现状研究 20 图 2.3 智能网联汽车大学生校招地图 智能网联汽车大学生人才现状研究 21 第第三三部分:部分:智能网联汽车大学生人才需求分析智能网联汽车大学生人才需求分析 第一节:第一节:企业端校招需求总量企业端校招需求总量 智能网联汽车大学生研发人员主要需求主体集中在传统整车生产企业、关键零部件企业、新造车势力以及提供智能网联汽车系统解决方案的科技公司。企业普遍反映满足智能网联汽车研发需要的大学生人才难招、难留,主要原因是该部分学生群体在国家整体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属于多行业紧缺人才,ICT、金融等行业分流了一定程度的人才供给;同时,汽车行业在薪酬体系上竞争力

32、一般,阿里、字节或 ICT 企业的薪酬架构对于软件人才的吸引力更高;除了硬性层面因素外,软性层面的认知偏差也是校招工作的困惑之一,学生对车企的认知停留在传统机械制造范畴,对汽车新四化转型认知并不充分,不清楚车企在智能化、网联化技术方面的研发需求,供需双方信息的错配也是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1.1.校招规模校招规模 16 家企业问卷数据显示,2021-2022 年校园招聘规模合计9728 人,智能网联领域校招规模合计 2967 人,智能网联领域在总体校招中占比30%;其中整车企业智能网联领域校招规模最高,智能网联领域校招规模在总体校招规模中占比26%,低于行业平均;传统汽车零部件企业智能网联领域校

33、招规模较小,倾向于布局独立的智能驾驶业务单元,校园招聘主要以智能网联领域智能网联汽车大学生人才现状研究 22 为主;科技公司与新造车势力聚焦于智能驾驶赛道,在“软件定义汽车”的趋势下紧密合作,共同加速智能驾驶产品的规模化量产落地,其智能网联校招规模适中,见表 3.1。表 3.1 16 家企业 2021-2022 年校园招聘规模 企业类型企业类型 校招总规模校招总规模 智能网联智能网联 校招规模校招规模 智能网联智能网联 占校招总规模比占校招总规模比 整车整车企业企业 7766 2011 26%新造车势力新造车势力 1446 644 45%传统零部件传统零部件 121 87 72%科技公司科技公

34、司 395 225 57%合计合计 9728 2967 30%2.2.人才来源占比分布人才来源占比分布 目前智能网联汽车企业的增量人才来源主要包括社会招聘和校园招聘,企业问卷显示,整车、新造车、零部件、科技公司校园招聘的比例分别是 39%、11%、12%、33%,总体通过校园招聘获取智能网联人才的比例为 24%,见表 3.2。得益于完整的人才梯队建设与管理体系,整车企业在智能网联领域采用校招吸引人才的比例最高,注重校招给企业带来的中长期利益;头部的新造车势力采用互联网行业的打法迅速扩容,往往通过大量的社招人才快速响应企业发展需求,同时辅以校招解决人才队伍发展问题。智能网联汽车大学生人才现状研究

35、 23 表 3.2 16 家企业智能网联人才来源分布 企业类型企业类型 智能网联校招人数智能网联校招人数 智能网联招聘总数智能网联招聘总数 占比占比 整车企业整车企业 2011 5188 39%39%新造车势力新造车势力 644 5831 11%传统零部件传统零部件 87 705 12%科技公司科技公司 225 680 33%总计总计 2967 12404 24%第二节:第二节:企业企业校招校招薪酬薪酬与与离职离职分析分析 据汽车人才研究会 2021 年汽车行业薪酬对标报告统计,在全行业经营情况下降的态势下,2021 年汽车行业人均工资 14.9万元/人,同比增长8.0%,高于近五年平均增长率

36、(+6.5%),其中研发人员工资增幅 10.6%,智能网联研发人员工资涨幅 1.2%,达到 19.4 万元/人。对比 2020 年国家统计局按行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数据,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年平均工资在各行业中分布最高为 17.8 万元,是制造业的 2.1 倍,因此汽车行业薪酬水平在我国整体制造业环境当中处于龙头位置。尽管汽车行业薪酬已逆势上扬,近年来爆发式增长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还是需要采取更具吸引力的薪酬体系吸引人才。1.1.校招生薪酬校招生薪酬 企业问卷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汽车企业在智能网联领域校招生平均薪酬普遍高于汽车行业整体应届研发人员起薪*(数据来源于 2021 年汽车行业薪酬

37、对标报告,如图 3.1 所示),其中智能网联汽车大学生人才现状研究 24 智能网联领域本科生薪酬比整体研发高出 89.5%,硕士比整体高出50.7%。深度分析智能网联领域企业实际校招生薪酬数据后发现,整车企业薪酬普遍较为平均,薪酬区间重合度较高,传统零部件企业整体薪酬区间略高于整车企业,科技公司整体薪酬区间与薪酬上限均处于行业最高位,新造车势力企业普遍拥有更加灵活的薪酬政策,不同学历层次的校招生薪酬均显著高于平均水平。企业访谈发现,目前部分智能网联领域尖子生人才主要流向了科技公司和新造车势力企业。图 3.1 智能网联领域校招生平均薪酬 2.2.离职分析离职分析 数据显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研发人

38、员主动离职率接近27.4%,高于汽车产业研发人员主动离职率(14.7%),说明智能网联汽车研发人员由于薪酬、发展空间等原因流动更加活跃。进一步对企业问卷进行分析,发现智能网联领域校招生离职率较高的学科主要是车辆工程(28.6%)、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1.4%)、软件工程(14.3%)、信息与通信工程(10.7%)、控180,000 220,000 330,000 95,000 146,000 226,000 本科硕士博士智能网联整体研发智能网联汽车大学生人才现状研究 25 制科学与工程(7.1%)(如图 3.2 所示)。通过对企业的深度调研发现,车辆工程背景的人才在整车和零部件企业跳槽最为频繁

39、,软件背景的人才在科技公司和新造车势力流动性更高,也从侧面印证了不同类型的企业所需的智能网联汽车人才专业侧重不同。防止人才流失的措施除了提供更有竞争力的薪酬外,还需要建立起符合年轻人发展需要的制度体系保障,同时快速做到人岗匹配等。图 3.2 智能网联领域校招生离职专业占比 第三节:第三节:校招生校招生画像画像 后疫情时代,人才的竞争一定程度上演化成源头的竞争,车企将校园招聘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一是满足企业在智能网联等新兴领域迫切的研发需要,敢闯敢拼的青年人才7.1%10.7%14.3%21.4%28.6%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车辆工程智能网联汽车大学生人才

40、现状研究 26 渴望在企业的实际项目中学习,天生具备迫切将知识转化成经验的源动力;二是面对复杂的经营环境和激烈的组织竞争,企业在人才战略的落实上需要高质量的人才输入来源,校园招聘作为重要渠道解决了企业当下的用人缺口和未来人才储备的双重需要。为了探析车企青睐的智能网联汽车大学生人才画像,课题组分析了 10 家智能网联汽车上中下游代表企业校招生实际数据,结果显示,2021 年 7 月至 2022 年 7 月,智能网联汽车研发方向实际入职的应届生总数为 1646 人,来自于 157 所国内院校。其中整车企业占比最高达 60%,传统零部件校招生规模较小为 5%,符合金字塔形的层级产业结构分布。1.1.

41、学历层次学历层次 通过整理企业调查数据,当前智能网联汽车校招学历层次集中在本科和研究生学历,竞争力较大的人才主要集中在硕士研究生层次,企业的校招策略也总体上以硕士学历为主,博士人才占比不高;以科技公司最为突出,79%的校招生拥有硕士研究生学历,见表 3.3。智能网联汽车大学生人才现状研究 27 表 3.3 智能网联领域校招生学历层次占比 形成这样的局面,与人才供给两侧均有关系:第一,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发展需要多领域技术的融合,包括电子信息、计算机、网络通信、自动化等,本科阶段的培养难以满足智能网联汽车企业研发工作的需要,企业更加看中学生在研究生阶段跨学科实操项目的经验;第二,在供给端层面,本科

42、毕业生倾向于学历提升、灵活就业以及“慢就业”,通过走访调研,企业普遍反映现阶段尤其缺乏本科生人才,在校招活动中,本科背景的学生表现为认知有偏差、求职意向低、入职不稳定三重特征,往往很难与企业达成签约,这也是智能网联汽车校招存在的问题之一。2.2.专业背景专业背景 从校招生专业背景上来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人数占比(27%)显著超过机械工程学科(包括车辆工程专业),是当前智能网联领域校招的头牌学科,见图3.3。而在整车和零部件企业当中,车辆工程专业依旧是智能网联领域校招的主攻方向。智能网联领域智能网联领域 本科本科 硕士硕士 博士博士 整车企业整车企业 46%51%3%新造车势力新造车势力 3

43、4%63%3%传统零部件传统零部件 61%39%/科技公司科技公司 15%79%6%合计合计 42%56%3%智能网联汽车大学生人才现状研究 28 企业访谈发现,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层次的校招生人才,企业对拥有跨学科实操项目经历的大学生需求旺盛。图 3.3 智能网联领域校招生专业背景占比 3.3.院校层次院校层次/匹配度匹配度 问卷数据显示,车企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校招目标院校以高水平办学层次为主,超过半数(54%)的校招生来自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四分之一的校招生来自 985 工程院校,在 OEM 和科技公司,这种趋势更为显著,见表 3.4。表 3.4 智能网联领域校招生院校层次分布 智能网联

44、领域智能网联领域 985985 工程工程 211211 工程工程 双一流建设双一流建设 整车集团整车集团 49%79%79%新造车势力新造车势力 42%66%70%传统零部件传统零部件 7%17%20%科技公司科技公司 48%69%73%总体总体 25%25%50%50%54%54%企业深访发现,超过半数的被调研企业在吉林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智能网联汽车大学生人才现状研究 29 合肥工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同济大学、武汉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长安大学、中南大学等高校成功招募到合适的人才,表明这些高校与企业匹配度较高。吉林大学成为最热门的目标院校之

45、一,7家被访企业从吉林大学招募智能网联领域应届毕业生,部分计算机类强校和通信类的院校匹配度不高,如清华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院校没有上榜。第第四四部分:部分:智能网联汽车大学生智能网联汽车大学生人才供需主体分析人才供需主体分析 第一节:第一节:供给端供给端 本次调研对象覆盖本科、研究生阶段全年级,准毕业生占比达 24%,从专业背景上来看,车辆工程、机械类占比超过 67%,自动化类、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占比超过18%。这种样本分布与研究角度有关,本次研究将从学生认知观念与求职行为两个角度展开分析,全面阐述人才供给主体的特征。1.1.认知观念认知观念分析分析 (1 1)对汽车行业的

46、看法:)对汽车行业的看法:当前汽车行业依旧是现代经济增长当之无愧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之一,渗透进生活的方方面面,反映到学生群体心目中亦是如此。本次调查中,93%的大学生对汽车行业有一定程度的认知,67%的在校大学生非常看好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但是对车企实际工作内容尤其是智能网联研发工作所能参与的环节智能网联汽车大学生人才现状研究 30 知之甚少,这是车企在智能网联校招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在学生眼中,汽车产品已经从单一的交通工具演化成了智能出行终端,承载的意义已远超工具属性范畴,这与目前汽车产业向新能源、智能网联转型变革的趋势相吻合。数据显示,接近 9 成的受访学生了解汽车行业基本走向,在所

47、学专业方面会更多地关注行业信息,希望成为“吃到螃蟹的人”。(2 2)获取信息渠道:)获取信息渠道:问卷数据显示,当前大学生群体获得汽车相关信息的渠道以新媒体矩阵为主,占比达到 35%(如图 4.1 所示),远超其他渠道。究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被调研群体属于“信息时代原住民”,更加青睐通过手机、平板等移动智能终端获取信息;另一方面,视频成为当代青年获取职场知识的新选择。B站数据显示,2021 年,1.48 亿人在其平台观看职业职场内容,相关视频播放量同比增长91%。诸如微博、微信、小红书、抖音等媒体渠道具有鲜明的特点和风格,易传递精神,形成聚合效应。这就要求招聘主体需要主动进入社交、媒体属性的平

48、台通过知识分享等形式主动吸引人才。智能网联汽车大学生人才现状研究 31 图 4.1 35 所高校大学生获得汽车信息渠道分布(3 3)车企关注度车企关注度排名排名:如今的车企市场战略已逐渐从产品为中心转向以用户为中心,消费者与车企的关系从之前的单向关系转变为共创关系,具有互联网基因的造车新势力具备先发优势,较早在行业中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学生的心目中扮演着颠覆汽车产业产品和服务的角色。课题组梳理问卷后发现,66%的在校大学生会关注特斯拉,其次是小鹏汽车(50%)和蔚来汽车(45%),见图 4.2。学生访谈发现,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的强个人 IP 及旗下科技产品的形象在学生群体中深入人心,这类

49、型企业在大学生反向背调的过程中提供了充足的正面信息,更易脱颖而出。年轻人的“鹏友”小鹏汽车和“价值驱动型组织”蔚来汽车亦是如此。智能网联汽车大学生人才现状研究 32 图 4.2 35 所高校大学生对智能网联汽车品牌关注度排行(4 4)所学专业未来前景:)所学专业未来前景:调查发现,在专业背景为自动化类、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电气类的大学生中,超半数(55%)学生认为所学专业对汽车行业影响较大,认为汽车行业前景广阔的占比为71%,态度更加积极,见图 4.3;图 4.3 35 所高校大学生认为所学专业对汽车行业影响水平情况 车辆工程、机械类、动力能源类、交通运输类的大学生的智能网联汽车大学生人才现

50、状研究 33 课程体系仍以传统机械课程为主,与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总体匹配度不高,这也导致在未来汽车行业转型升级大背景下,有32%的大学生认为所学专业在汽车行业的发展前景一般,见图4.4。图 4.4 35 所高校大学生认为所学专业在汽车行业发展前景情况 2.2.求职行为分析求职行为分析 (1 1)毕业生流向毕业生流向: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的在校大学生有提升学历的意向,根据汽车人才研究会对北京邮电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本科生实际访谈发现,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就业市场环境下,“慢就业”的心态在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在如今多元的择业观影响下,大学生认为硕士研究生学历在市场中的“性价比”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