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2粤港澳大湾区产业与人才融合发展白皮书.pdf

上传人:Stan****Shan 文档编号:1293849 上传时间:2024-04-22 格式:PDF 页数:80 大小:2.1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粤港澳大湾区产业与人才融合发展白皮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2022粤港澳大湾区产业与人才融合发展白皮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2022粤港澳大湾区产业与人才融合发展白皮书.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2022粤港澳大湾区产业与人才融合发展白皮书.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2022粤港澳大湾区产业与人才融合发展白皮书.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目录目录 一、一、引引言言 .-1 1-(一)数据说明.-2-(二)指标体系.-3-1.指标描述.-3-2.指标计算.-4-二、二、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需求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需求指数分析指数分析 .-5 5-(一)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城市人才需求分析.-5-1.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城市人才需求分布.-5-2.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城市产业需求分布.-8-(二)粤港澳大湾区重点产业人才需求分析.-9-1.2021 年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需求增长,供给下降.-9-2.粤港澳大湾区重点产业人才需求占大湾区比例增长.-10-3.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增长领先.-11-4.重点产业发布薪酬同比增长 11.8%.

2、-12-(三)粤港澳大湾区重点人才类型需求分析.-14-1.粤港澳大湾区重点需求人才类型.-14-2.人才类型需求与产业交叉分析.-15-3.粤港澳大湾区青年人才需求分析.-16-(四)产业人才需求指数.-18-1.高端设备制造产业人才需求指数.-19-2.人工智能产业人才需求指数.-20-3.生物医药产业人才需求指数.-21-4.新材料产业人才需求指数.-22-5.新能源汽车产业人才需求指数.-23-6.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才需求指数.-25-三、粤港澳大湾区人才供给指数分析三、粤港澳大湾区人才供给指数分析 .-26 26-(一)粤港澳大湾区重点人才供给城市分析.-26-(二)粤港澳大湾区人

3、才结构分析.-28-1.主要城市群人才学历对比.-28-2.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人才学历分布.-29-3.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年龄区域对比.-30-(三)产业人才供给指数.-31-1.重点产业人才供给指数趋势.-31-2.重点产业人才供给指数排名.-33-四、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匹配指数分析四、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匹配指数分析 .-34 34-(一)人才学历匹配度.-35-(二)人才经验匹配度.-42-(三)人才薪酬配度.-49-(四)重点产业匹配综合分析.-50-五、粤港澳大湾区人才流动指数分析五、粤港澳大湾区人才流动指数分析 .-54 54-(一)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吸引力.-54-1.长三角珠三角净流入率领

4、先.-54-2.城市人才保留度差异较大.-56-(二)粤港澳大湾区人才来源及去向.-57-1.大湾区人才来源.-57-2.大湾区人才流出去向.-58-(三)产业人才吸引指数和保留指数.-59-1.重点产业人才吸引指数.-59-2.重点产业人才保留指数.-61-3.重点产业人才吸引及保留指数矩阵.-62-六、主要发现六、主要发现 .-63 63-(一)重点产业产才融合分析.-63-1.高端装备制造产业.-64-2.新能源汽车产业.-65-3.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66-4.生物医药产业.-67-5.人工智能产业.-68-6.新材料产业.-69-(二)总体结论.-70-1.大湾区人才竞争加剧.-7

5、0-2.人工智能产业产才融合指数第一.-70-3.重点产业发布薪酬增长 11.8%.-71-4.重点产业人才需求比重增加.-71-5.城市人才需求集中度下降.-71-6.专业技术人才需求占比增长明显.-71-7.青年人才需求占比超过 60%.-71-8.人才的年龄结构合理,平均年龄全国最低.-71-9.人才学历水平略低于其他主要城市群.-72-10.人才净流入率全国领先,深圳 2021 年人才保留度略降.-72-11.湖南省是双向流动第一省份,但大湾区对北上呈净流出.-72-七、对策建议七、对策建议 .-73 73-(一)深入实施“人才优先”战略,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73-(二)加强区域人才

6、一体化协作,促进人才合理流动.-73-(三)全力支持人才创新创业,以创业带动高质量就业.-74-(四)建立健全产、才、教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74-(五)加强人才生态建设,提升人才工作服务水平.-75-(六)加快市场化要素配置水平,提升人才服务专业能力.-75-1-一、引言 随着全球科技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国家间的竞争日益转变为全球人才战争。在 2021年 9月 28日结束的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需要进行战略布局。综合考虑,可以在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对粤港澳大湾区进一步提升

7、国际竞争力、实现转型发展、创新合作发展体制机制,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资本、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正在加速融合。粤港澳大湾区充分发挥自身科技和产业优势,放眼全球“引才”,不拘一格“用才”,搭建平台“育才”,用心用情“留才”,正迎来新的人才聚集高峰,综合竞争力、国际影响力大幅跃升。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电商产业发展迅速,广东省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数量位居全国第一;今年 9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1 年全球创新指数(GII)报告中,中国深圳-香港-广州作为一个都市区单元,在全球“最佳科技集群”排名榜上名列第二。基于总书记在人才工

8、作会议上强调人才工作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人民生命健康的指导思想,围绕大湾区重点产业,以产引才,以才助产,产才融合的目的,打通人才链、产业链、政策 -2-链、平台链、服务链“五链”融合,助力大湾区打造人才高地。报告基于智联招聘平台产业数据大数据和人才供给大数据,从需求指数、供给指数、匹配指数、吸引指数和保留指数五个指标进行综合分析诊断,为进一步对策建议提供参考和监测体系,未来建立大湾区产业人才预测和预警模型,精准吸引人才,促进人才有序流动。本报告基于大湾区重点产业,通过对智联招聘网络平台大湾区的人才需求、人才现状进行分析诊断大湾区产业产才融合情况、旨在了解产业人

9、才现状及趋势,为大湾区“引才、育才、用才”等人才战略提供参考以及数据支持。本报告由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和智联招聘共同完成,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在指标体系搭建、数据分析和结论建议方面给予了专业指导。(一)数据说明 数据来源:数据来源:智联招聘平台数据及相关公开统计数据。数据说明:数据说明:提取智联招聘平台 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12 月期间企业端的招聘职位数、招聘需求人数、招聘薪酬数,以及求职者端的求职人数、投递简历数、期望薪酬数等。产业范围基于粤港澳大湾区整体及各城市产业结构和规划,选择大湾区战略新兴产业以及各城市重点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

10、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进行试点分析。-3-大湾区重点产业与智联招聘平台行业小类的对应关系如表 1.1所示。表 1.1 粤港湾大湾区重点产业与智联招聘行业对应关系 序号序号 大湾区重点产业大湾区重点产业 对应智联招聘平台行业对应智联招聘平台行业 1 新一代信息技术 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硬件;IT 服务;通信/网络设备;网络/信息安全 2 高端装备制造 电子/半导体/集成电路;船舶/航空/航天/火车制造;电气机械/器材制造;专用设备制造;仪器仪表制造;电子设备制造;工业自动化 3 新能源汽车产业 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汽车制造 4 生物医药产业 生物工程;医药制造;医疗设备/器械 5 人工智能产业 人工智能

11、;区块链;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 6 新材料产业 化学纤维制造业;化学原料/化学制品;金属制品;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橡胶和塑料制品 (二)指标体系 1.指标描述指标描述 重点产业产才融合指数包括五个二级指标:需求指数、供给指数、匹配指数、吸引指数和保留指数。人才需求指数人才需求指数主要反映产业对于人才招聘需求的变动情况,用某产业当期在线职位数与基期在线职位数之比计算得到,该值越大,表明当期该产业人才招聘职位数量增 -4-幅越大;人才供给指数人才供给指数主要反映某产业人才供给与需求的数量关系,用某产业当期投递简历数与在线职位数的比值计算得到,该值越大,表明当期该产业的求职人才供给越充裕;产业人才匹

12、配指数产业人才匹配指数主要反映产业需求结构和人才结构在学历、经验和薪酬上的匹配程度;人才人才吸引指数吸引指数主要反映产业对其他产业人才的吸引力,非当前产业人才意愿加入的比例越高,产业对外吸引力越强;人才保留指数人才保留指数主要体现产业对人才的粘性。各指标计算方法如表 1.2所示:2.指标计算指标计算 综合五个指标,对各个指标权重采取专家法进行评定。产业产才融合指数=需求指数*20%+供给指数(归一化)*40%+匹配指数*20%+吸引指数*10%+保留指数*10%。其中考虑到供给指数差异性和离散较大,采取了归一化处理。供给指数归一化=(产业人才供给指数-全部产业人才供给指数最小值)/(全部产业人

13、才供给指数最大值-全部产业人才供给指数最小值)表 1.2 指标计算方法 序号序号 指标指标 计算方法计算方法 1 需求指数 某产业当期在线招聘职位数/某产业基期在线招聘职位数 2 供给指数 某产业当期投递简历数/某产业当期在线招聘职位数 3 匹配指数 人才学历匹配度=(各职位学历段职位占比 X -5-序号序号 指标指标 计算方法计算方法 各学历段投递人才学历吻合度);吻合度:招聘发布要求学历段中,投递者符合相关学历要求的比例,越接近 1,吻合度越高,否则吻合度低 人才经验匹配度=(各职位经验段职位占比 X各经验段投递人才经验吻合度);吻合度:招聘发布要求经验段中,投递者符合相关经验要求的比例,

14、越接近 1,吻合度越高,否则吻合度低 薪酬匹配度招聘年薪期望年薪(匹配度最高值为 1)4 吸引指数 就业意愿是该产业人才数量/该产业当前人才数量 5 保留指数 当前在该产业且意愿依然在本产业人才数量/该产业当前人才数量 二、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需求指数分析(一)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城市人才需求分析 1.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城市人才需求分布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城市人才需求分布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新时代,位于珠三角核心区域的广州、深圳“双核”城市有望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以珠江为界,粤港澳大湾区内陆九个重点城市中,劳动力分布大体上呈现东强西弱的状态,广深两地的招聘需求遥遥领先,在线职位共占大湾区总

15、体招聘需 -6-求的 75.42%,其中,深圳占 44.34%,广州占 31.08%。见图2.1.1。图图 2.1.1 粤港澳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内陆重点城市人才需求分布内陆重点城市人才需求分布 我们认为,城市规划与定位也在城市人才发展道路中扮演重要角色,从城市发展基础、模式、经济、财政、民生、市场建设等经济贡献相关指数看大湾区各城市人才需求分布是不可分割的因素。深圳因毗邻香港而成为特区,并依靠地理、政策、创新活力等多项优势相辅相成,深圳成为大湾区 GDP 贡献占比榜首,同时,广州城市定位从以往的强调省会门户功能转向老城市新活力,发展重点从商贸物流功能转向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同步

16、启动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城市更新双引擎,成功实现城市经济稳定增长。其次是佛山、东莞等。同时,受“莞深融城加速”“广佛同城化发展”大湾区“广深双核心”周边城市佛山、东莞正积极发挥湾区产业协同效应,-7-因此,2021 年在线职位数同比增长在大湾区处于领先地位,其次为深圳、惠州、珠海。如图 2.1.2所示。图图 2.1.2 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在线职位数同比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在线职位数同比 根据智联招聘推出“2021 年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报告显示,中国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 100强中,深圳位居第四,广州位居第五。深圳由于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人才政策有吸引力,同时拥有华为、腾讯、平安等众多著名企

17、业,持续保持人才净流入上升趋势,人才虹吸效应明显。广州坐落珠江出海口附近天然良港优势,面向海上丝绸之路,交通便利,同时,依托大湾区“省会门户城市”“国际都会”定位,把建设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国际大都市为目标,优化交通运输、商贸、生产力等城市功能布局,抓好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下,扩大城市影响力同时提升人才竞争力。因此,在流入湾区人才近七成选择广州或深圳大趋势下,两地在人才需求旺盛的 -8-同时人才聚集效果明显,各岗位人才供需比稳步上升,其中,深圳供给指数 19.97,广州供给指数 16.63,平均每个职位的投递简历数超过 10 个,肇庆、江门、中山的供给指数相对较低。见图 2.1.

18、3。图图 2.1.3 粤港澳大湾区内陆主要城市人才供给指数粤港澳大湾区内陆主要城市人才供给指数 2.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城市产业需求分布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城市产业需求分布 从“十四五”规划看大湾区内陆九个城市产业发布职位数量分布呈现差异性,洞察城市人才需求和当地产业结构特点相关联性。深圳凭借以电子为主的制造业、互联网及以金融信息服务为主的服务业实现对广州经济总量追赶同时。在未来,2021-2025 年间,依托大湾区建设,深圳产业布局转向高端装备制造与新一代信息技术齐头并进,向高质量发展、城市示范区等目标前进。广州则在“枢纽之城、实力之城、智慧之城、品质之城”发展构思中,打破过往以传 -9-统制造、传

19、统服务业为经济支撑产业布局,向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智慧医疗转型、实现工业比重持续下降。因此,深圳和广州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占比都超过各自城市在线职位数的 35%。惠州和东莞的高端设备制造占比相对较高。广州、珠海和江门的生物医药职位数占比相对较高,以广深为“双核心”,辐射周边城市协同发展的数字湾区产业布局已初步形成。如图 2.1.4所示。图图 2.1.4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六大重点产业发布职位数量分布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六大重点产业发布职位数量分布 (二)粤港澳大湾区重点产业人才需求分析 1.2021年年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需求增长,供给下降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需求增长,供给下降 在湾区内,以广州、深

20、圳为中心的湾区建设引擎推动下,高新技术企业云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迅猛同时,已集聚华为、腾讯、中兴、比亚迪、华大基因、大疆等一批领先世界的创新型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突出。同时,以广州为首,佛山、东莞为辅的以传统制造业为主业的城市,也正 -10-由传统制造迈向智能制造、数字化科技创新升级的新引擎。在明确湾区城市在“产学研”一体化中的功能定位,结合自身优势,调整城市行业布局同时,湾区相较于全国其他地区 2021年同比 2020年在线职位及投递人数同比也在发生变化,由图可以看出,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需求同比上涨 18%,高于全国的 9.6%。在大湾区产业升级,打造

21、大湾区国际数字科技创新中心依托下,湾区城市面临人才需求的持续增长,同时,2021年大湾区人才投递供给下降 12%,跌幅大于全国其他地区的 1.7%,面临着人才供给可持续性乏力及保持广东省人口流入大省优势的挑战。如图 2.2.1所示。图图 2.2.1粤港澳大湾区供需同比粤港澳大湾区供需同比 2.粤港澳大湾区重点产业人才需求占大湾区比例增长粤港澳大湾区重点产业人才需求占大湾区比例增长 得益于领先全国的城市交通枢纽,深圳和广州作为两大核心城市,担当着人才吸引及人才流动双中心角色。同 -11-时,湾区产业协同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广州、深圳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为主,东莞、佛山以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综

22、合改革式点,在粤港澳大湾区整体战略布局下,六大重点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产业、生物医药产业、人工智能产业和新材料产业在线职位数(只限定企业经营管理类、专业技术和技能型三种岗位类型)占大湾区总发布职位比例从 2020 年的30.28%增长到 2021年的 32.04%。如图 2.2.2所示。图图 2.2.2.粤港澳大湾区六大重点产粤港澳大湾区六大重点产业人才需求占大湾区整体需求比例业人才需求占大湾区整体需求比例 3.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增长领先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增长领先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及城市产业战略分布(图 2.1.4

23、)来看,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均是广州、深圳两市推动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同时,广东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2018-2030 年)将广州、深圳、珠海确立为人工智能产业的核心区,以东莞、-12-佛山、惠州三区域为连带,重点发展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以此,由粤港澳大湾区六大重点产业发展而形成的湾区重点产业长链条下,重点产业职位占比也发生着变化,从高到低依次是高端装备制造 42%、新一代信息技术 34%、生物医药产业 10%、新材料产业 7.5%、新能源汽车产业 6%和人工智能产业 2%。几大重点产业人才需求增幅除新材料相对与 2020 年增长 4%,低于大湾区全行业总体的增幅外,其他均大幅增

24、长。人工智能增长 88%;汽车新能源增长46%;新一代信息技术增长 34%;高端装备制造和生物医药增幅在 22%左右(如图 2.2.3 所示)。可以预见,未来大湾区内各大城市将充分发挥优势,进一步进行产业升级和转型,更多的低端制造业从一线城市搬离,新产业园区及产业集群将加速形成,重点产业也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图图 2.2.3大湾区六大重点产业之间人才需求分布及同比大湾区六大重点产业之间人才需求分布及同比 4.重点产业发布薪酬同比增长重点产业发布薪酬同比增长 11.8%-13-2021 年,全球进入新冠疫情常态化的新阶段,依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各城市政府加速推进以人才为核心的科技创新和

25、产业升级,湾区行业呈现“高质量发展”与行业薪酬呈现出“稳中有进”的两大特征,粤港澳大湾区六大重点产业职位发布薪酬在 2021 年同比增长11.8%,在政策和资本的助推下,以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汽车新能源领域为代表,不仅招聘数量大幅攀升同时招聘薪酬领跑湾区全行业,其中,新能源汽车行业职位发布薪酬增长最高,达 17%,新一代信息技术 13%、人工智能发布薪酬增长超过 14%。而新材料、医药健康发布薪酬同比增长相对较低,分别增长 9.3%和 7.6%,高端装备产业薪酬居中。如图 2.2.4所示。可以看出,产业薪酬增幅和产业人才需求增幅有所相关,职位发布数增幅越高,人才需求增长越快,产业发布薪酬

26、的增长越大。图图 2.2.4 粤港澳大湾区六大重点产业职位发布薪酬粤港澳大湾区六大重点产业职位发布薪酬 -14-(三)粤港澳大湾区重点人才类型需求分析 1.粤港澳大湾区重点需求人才类型粤港澳大湾区重点需求人才类型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日趋成熟,在城市产业升级、政策利好、市场需求扩大等多重因素影响下,产业人才竞争格局加剧。从招聘岗位类型来看,专业技术岗人才需求量急速增加,在线职位占比接后 40%,其次是营销类、技能类、职能类和经营管理类。对比 2020 年,2021 年招聘需求中专业技术人才需求占比提升,职能类和管理类岗位需求占比略降。如图 2.3.1所示。专业技术人才需求占比增长与企业提升核

27、心技术竞争力、制造业升级、科技创新和产业数字化进程相关。由于有经验的技术人才培养周期较长,目前湾区各行业专业技术岗人才依然面临较大的人才制约。未来,除了专业技术人才的外部引进,企业应该更深层的思考未来企业人才、技术和组织能力,全方位强化技能识别,并支持员工个人技能培养与发展,促进员工技能更新,以弥补专业技术人才缺口。-15-图图 2.3.1粤港澳大湾区不同人才类型需求分布粤港澳大湾区不同人才类型需求分布 2.人才类型需求与产业交叉分析人才类型需求与产业交叉分析 在湾区行业发展过程中,企业转型升级所面临的人才争夺与市场争夺同样严峻,不同行业受到技术、经济及政策的影响,促使产业对人才类型需求有一定

28、的差异性。如图 2.3.2所示。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因企业属性差异,更关注前沿技术、前瞻领域的人才开发等因素,专业技术类岗位需求占比相对较高。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行业受产品形态影响,更多依靠产品输出完成企业财务收纳支出,因此,产业对技能人才需求占比相对较高。而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含博率”最高行业,得益于过去几年良好的医药创新环境和利好政策,生物医药研创呈现爆发式增长,生物医药链已基本形成,同时,企业希望能快速进入市场,同时伴随疫情影响,越来越多的国产医疗产 -16-品出口,对营销类人才需求占比快速增长。图图 2.3.2 粤港澳大湾区重点产业粤港澳大湾区重点产业-岗位类型人才需求分布岗

29、位类型人才需求分布 3.粤港澳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青年人才需求分析青年人才需求分析 国际青年发展指数报告 2021及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目前我国 15-34周岁青年人口达 3.6亿,占全国总人口的 26%。在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 年)中,首次明确提出了青年优先发展理念。同时,大湾区各城市相继推出青年人才计划,如广州“青托项目”助力青年科技人才成长。深圳完善人才政策理念升级,未来 5年实现超百万优秀青年人才引进。东莞为盘活人才蓄水池,启动新一轮“十百千万百万”人才工程计划。在各城市强化青年人才引进之下,各行各企也在建立适合公司现状的青年人才招聘、培养管理体系。在招聘前端节点,

30、结合在线企业招聘需求,从发布职位对经验要求来看,如图 2.3.3所示,粤港澳大湾区对 5 年以下中青年人才需求占比超过 -17-88%,其中 3 年及以下占比超过 60%。青年人才成为各个城市争夺人才的主要目标。图图 2.3.3 粤港澳大湾区不同经验段招聘需求分布粤港澳大湾区不同经验段招聘需求分布 如图 2.3.4所示,从对 3年及以下经验要求职位数在主要岗位类型内占比看,各行业企业在招聘专业技术岗位、营销类岗位招聘对青年人才的需求占比相对更高,针对此类岗位,企业可实施轮岗管理、导师带徒政策,帮助青年人才快速全面熟悉业务工作,增强独立承担工作的能力,建立可持续的人才梯队。而在技能类和经营管理类

31、岗位,企业则更看重人才经验,对于刚踏入社会的毕业生人才而言,学历“光环”逐步退去。而对大湾区而言,行业要健康可持续发展,除了提升青年人才吸引力,同时,需完善 -18-粤港澳大湾区青年人才培养机制,从青年人吸引方式方法、文化认同、培养对象、人才培养模式、平台建设、制度建设、项目融合、多方合作途径等方面进一步提升。图图 2.3.4 粤港澳大湾区不同类型岗位对粤港澳大湾区不同类型岗位对 3 年及以下经验招聘要求占比年及以下经验招聘要求占比 (四)产业人才需求指数 产业人才需求指数=该产业相应季度在线职位数/该产业 2020年 1季度在线职位数。当季度产业人才需求指数大于 1时,表示当季度人才需求多于

32、 2020 年 1 季度基值,否则少于基值。取 2020-2021年 8个季度该行业需求指数均值代表行业的人才需求指数。从六大重点产业人行需求增长看,人工智能和新能源汽车需求指数排名第一和第二。人工智能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核心驱动力,其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等技术促 -19-使诸多产业发生颠覆性变革。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要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推动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力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和优化发展。“人工智

33、能”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力量,被列为“十四五”及未来一段时间前沿科技领域的“最高优先级”,必将有助于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迎来新一轮增长,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图图 2.4.1大湾区重点产业人才需求指数排名(大湾区重点产业人才需求指数排名(2020-2021年年)1.高端设备制造产业人才需求指数高端设备制造产业人才需求指数 2021 年,国家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振兴装备制造业是不可或缺的一项 -20-战略任务。在此背景之下,大湾区以广州、深圳为首主导研发,东莞、佛山、惠州为辅协助生产,逐渐形成重大技术装备、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基础装备、一般机械装备等专业化合理

34、分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格局,同时,吸引一大批智能制造行业人才流入湾区,粤港澳大湾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2020-2021 年需求指数从1.00提升到 1.36新高度,如图 2.4.2所示。图图 2.4.2 大湾区重点产业人才需求指数趋势大湾区重点产业人才需求指数趋势-高端装备制造高端装备制造 2.人工智能产业人才需求指数人工智能产业人才需求指数 根据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 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人才缺口达 30 万,其中技术人才缺口较大。相比于传统IT 岗位,人工智能岗位更强调对大数据的分析及处理能力。得益于湾区内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以华为、腾 -21-讯、平安、迅飞、

35、大疆、小鹏汽车、博智林等为首人工智能企业,实现湾区人工智能产业新实践,逐步渗透到制造、交通、医疗、金融、机器人等多个细分领域。并吸引大批优秀人工智能行业新人才加入湾区。如图 2.4.3所示,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产业截止到 2021 年第四季度的人才需求指数为 3.09,远超其它城市群体。图图 2.4.3 大湾区重点产业人才需求指数趋势大湾区重点产业人才需求指数趋势-人工智能产业人工智能产业 3.生物医药产业人才需求指生物医药产业人才需求指数数 2021 年是“健康中国”2030 规划纲要的第二阶段和十四五规划的开局元年,在疫情与政策的持续利好下,未来十年是中国生物医疗快速发展的黄金十年,在大湾

36、区建设与政策驱动下,湾区内迎来医疗领域高速发展,涌现以广州安必平、燃石医学、康方生物、海普洛斯、华大医学 -22-(华大基因)、泰诺麦博、瀚海基因、拓普基因和微芯生物等一大批生物医疗重点企业,同时,政府政策指向,着手打造生物医疗园区,如广州生物岛等产业发展区域。以带动在领域内制药、生物医疗、物物技术、高端医疗设备等相关人才需求,从人才需求指数来看,在 2020 年上半年疫情高峰期,生物医药产业对人才需求增迅猛。随着疫苗接种及疫情趋势缓解,2021 年生物医药产业人才需求增长减缓。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截止到 2021 年第四季度的需求指数为 1.12。如图 2.4.4所示。图图 2.4.4

37、大湾区重点产业人才需求指数趋势大湾区重点产业人才需求指数趋势-生物医药生物医药 4.新材料产业人才需求指数新材料产业人才需求指数 目前大湾区产业集群分类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为主,新材料产业规模相对较小,其中广深双核心 -23-城市产业细项分布,广州以先进高分子材料、先进复合材料、精细化工材料为主,2020 年产业规模约 4200 亿。深圳则以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新型功能材料、纳米材料等为主,2020 年产业规模为 2300 亿。整体产业主要以创新研发及总部运营为主,同时,新材料产业具有高投入、高难度、高门槛和长研发周期、长验证周期、长应用周期的特点,从启动研发到真正应用好一个新材

38、料需要很长时间,对资金要求高。因此,近年大湾区新材料产业需求季度波动性较大,截止到 2021 年第四季度需求指数为 0.92,人才需求在 2021 年出现下降趋势。粤港澳大湾区新材料产业 2020-2021年需求指数 1.07。图图 2.4.5 大湾区重点产业人才需求指数趋势大湾区重点产业人才需求指数趋势-新材料产业新材料产业 5.新能源汽车产业人才需求指数新能源汽车产业人才需求指数 -24-作为全国重要汽车制造基地,粤港澳大湾区一直大力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优势。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培育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意见中也明确提出,优化以广州、深圳

39、、珠海、佛山、肇庆为重点的汽车产业区域布局,传统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共同发展,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汽车产业集群。广州广汽丰田二期项目的开工,拉动湾区汽车产业集群的新一轮“换挡加速”,紧随其后深圳,丰田与比亚迪合资成立比亚迪丰田电动车科技有限公司,同年,国产电动汽车小鹏汽车登陆纽交所,同期,小鹏汽车全球首个自建整车生产基地落地肇庆,后续,广汽集团、东风日产、比亚迪等传统汽车制造企业等造车新势力扎根粤港澳大湾区,同时汽车上下游产业链已涵盖电池、电机、电控、其他零部件及关键材料等环节,初步建立了完整的产业体系。产业的快速发展期,同步拉动湾区新能源产业人才需求,如图 2.4.6 所示,随着 2020 年下

40、半年疫情减弱,经济恢复,大湾区新能源汽车人才需求在 2020 年第三季度冲高。进入 2021 年后继续保持增长态势,截止到2021 年第四季度需求指数为 1.51,人才需求在随着新能源及双碳达成目标的战略重要性增长明显。-25-图图 2.4.6 大湾区重点产业人才需求指数趋势大湾区重点产业人才需求指数趋势-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 6.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才需求指数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才需求指数 根据国家工信部统计数据,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预计2022 年将达到 28.2 万亿。在过去的 10 年中,以深圳腾讯、广州网易为主的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奠定了大湾区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在未来 10 年

41、中,依托大湾区高速发展,结合移动互联网新发展平台,即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平台,一个由“云+数据+人工智能”结合的湾区数字经济正在浮现,以广州琶洲数字产业园、深圳南山数字产业园主首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区推动产业蓬勃发展,吸引全国,如阿里巴巴、京东等一大批行业巨头企业入驻大湾区,拉动湾区人才需求,截止到 2021 年第四季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需求指数为 1.59,排除季节性因素,产业人才 -26-需求增长明显,特别是进入 2021 年以来对人才需求一直保持上涨趋势。图图 2.4.7 大湾区重点产业人才需求指数趋势大湾区重点产业人才需求指数趋势-新一代信息新一代信息技术技术 三、粤港澳大湾区人才供给

42、指数分析(一)粤港澳大湾区重点人才供给城市分析 人才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人才集聚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对于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从全国人才集聚度看,近年,伴随着“逃离北上广”及全国新一线城市的出炉,全国人才流动出现新的趋势,过往人才核心聚集区域人才开始扩散。粤港澳大湾区以建设世界级数字湾区、世界级城市群、塑造国家竞争优势的湾区载体,人力资本的积累和提升是粤港澳大湾 -27-区高质量发展,而作为湾区城市级别本质差异,不同城市无论是人才集聚力还是人才吸引力都存在着差距,如图3.1.1 所示,在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中,深圳和广州以城市人口体量、产业定位、城市政策等因

43、素,牢牢占据大湾区近七成人才,其中深圳占比 35.3%遥遥领先,广州以31.32%紧随其后。其次是东莞、佛山、惠州、珠海和中山,整体人才密度以广深二个城市定点,从密集地带向湾区东西两岸呈现从稠密趋于稀少。图图 3.1.1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分布地图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分布地图 人才数量分布和人口紧密相关。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广州 2020 年常住人口达到 1867.66 万人,高居珠三角之首,较 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增加597.58 万人、增长 47.05%。深圳 2020 年常住人口达到1756.01 万人,较 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增加 -28-713.61 万

44、人、增长 68.46%,近十年增幅位居珠三角九市之首。此外,新一线城市东莞 2020 年常住人口达到 1046.66万人,迈入千万人口大城市,近十年增长 27.33%;佛山2020年常住人口达到 949.89万人,近十年增长 32.03%。(二)粤港澳大湾区人才结构分析 1.主要城市群人才学历对比主要城市群人才学历对比 如图 3.2.1 所示,大湾区人才本科占比 38%、大专占比43%、硕士及以上占比 4%。总体来说,粤港澳大湾区处于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的过渡阶段,与此相适应,其形成的人才结构具备高学历人才占比小等突出特征,整体学历结构低于主要城市群,湾区人才受教育程度与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的

45、所需高素质人才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未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大湾区高校引入和建设逐步推进,2022 年初教育公布第二轮“双一流”高校名单,广东省增加了三所双一流大学,对于区域人才整体学历水平提升起到进一步拉升作用。-29-图图 3.2.1 主要城市群主要城市群人才学历分布人才学历分布 2.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人才学历分布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人才学历分布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全球第四大湾区,聚集了大量制造业和服务业人才,因此,湾区整体人才学历结构分布以大专人才为主,深圳、广州、珠海的本科及以上占比相对较高,惠州、江门、东莞大专及以下占比相对较高。如图3.2.2 所示。因此,在湾区全面落实提高人

46、才素质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匹配度之即,广州将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入户年龄分别从 35 岁、40 岁、45 岁调整到 40 岁、45 岁和50 岁,也不再要求落户人员必须满足计划生育政策。深圳推出人才落入学历门槛拟由大专调整为本科,深圳落户政策中,一次性租房和生活补贴本科 1.5 万元、硕士 2.5 万元、博士 3万元,同步,东莞、佛山相继推出本科学历人才引进计划,珠海针对新引进的本科生、硕士生等青年、技术人才,可获取 2.6 万-35 万元,大湾区各个城市都加强了 -30-对高学历人才的吸引之下,意味着,湾区未来对人才的择取标准,将随着产业转型升级而提高。图图 3.2.2粤港澳大湾区九城市人才

47、学历分布粤港澳大湾区九城市人才学历分布 3.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年龄区域对比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年龄区域对比 作为我国首个湾区、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以其丰富的产业结构、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吸引了大量青年人才。据中央财经大学人力资本与劳动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人力资本报告 2019显示,1985-2017年间,中国劳动力人口(包括学生)的平均年龄从 32.2 岁上升到了 37.8 岁。劳动力人口平均年龄最高的前五个省市区是辽宁、吉林、黑龙江、重庆、湖南,平均年龄最低的五个省市区是广东、贵州、海南、新疆、西藏。同步,截止至 2020 年全国 15-59 岁人口比例为 63.35%,而广东该年

48、龄段结构占比达 68.80%;大湾区 9 市整体的人口年龄结构则显示出优越的劳动力优势。东莞 1559 岁人口占比高达 -31-81.41%,位列全省第一;此外深圳、中山、广州、佛山和珠海的比例均超过 70%。该年龄段的人口绝大部分是劳动力人口,是生产建设的主力军,正如“深圳速度”的背后由深圳平均 32.5 岁的人口力量所支撑,伴随着湾区产业发展叠加交通联动基础上,各个城市在空间联系上将愈发紧密,对比全国其它城市群,高占比的年轻人才力量及湾区内人才流转是大湾区未来发展的强大优势。如图 3.2.3 所示。图图 3.2.3主要城市群人才平均年龄主要城市群人才平均年龄 (三)产业人才供给指数 产业人

49、才供给指数=产业投递简历数/产业在线职位数。供给指数越高,人才数量供给越充沛,否则人才数量供给不足。人才供给指数是对产业需求和人才供给数量的衡量指标。1.重点产业人才供给指数趋势重点产业人才供给指数趋势 -32-基于智联招聘基于平台大数据,采集 2020 年第一季度至 2021 年第四季度间平台粤港澳大湾区重点产业招聘和简历投递等信息,围绕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才供需情况展开分析。如图 3.3.1所示,大湾区六大重点产业人才供给指数在2020 年 2 季度达到峰值后,进入 2021 年受疫情常态化管控影响及房地产、教育二大行业的不稳定因素影响,在不确定的大环境下,各行业人才跳槽更加谨慎,招聘供需指数

50、整体走低,尤其是的 2020 年年底。进入 2021 年后两个季度,随着经济增长减缓,及企业人才招聘需求得到释放,部分被动求职跳槽群体变得活跃,供需比有上升趋势,企业间对人才的争夺也开始愈演愈烈,但人才获取挑战依然高于 2020年。-33-图图 3.3.1大湾区重点产业人才供给指数趋势大湾区重点产业人才供给指数趋势 2.重点产业人才供给指数排名重点产业人才供给指数排名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华为、中兴、腾讯、比亚迪、华大基因、大疆创新、广汽集团、广药集团、金发科技等科技龙头企业。入围世界 500 强企业数量从 2009 年的 4 家增加至 2019年的 20家,形成了世界首屈一指的高水平产业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