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国能源大数据报告2023.pdf

上传人:Stan****Shan 文档编号:1291420 上传时间:2024-04-22 格式:PDF 页数:88 大小:4.9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能源大数据报告2023.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中国能源大数据报告2023.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中国能源大数据报告2023.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中国能源大数据报告2023.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中国能源大数据报告2023.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国能源大数据报告(2023)2023 年 7 月 目录 第一章 能源发展综述.1 一、宏观经济形势.1(一)2022 年国民经济保持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 3.0%.1(二)产业发展水平提升,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较快成长.2(三)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高技术产业投资增势较好.3 二、能源生产及供应.4(一)能源生产稳步增长,能源保供成效明显.4(二)煤炭增产保供成效显著.6(三)能源进口量出现不同程度下跌.7 三、能源消费.9(一)能源消费需求增幅收窄.9(二)能源消费结构向清洁低碳加快转变.11 四、能源投资.12(一)国内投资情况.12(二)涉外投资情况.13 五、节能降碳.14(一)

2、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升.14(二)万元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持续下降.14(三)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攀升.15(四)碳市场建设不断完善.16 六、能源政策.17(一)“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出炉.17(二)能源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提升行动计划发布.18(三)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印发.18(四)能耗双控制度进一步完善.18(五)有序推进全国统一能源市场建设.19 第二章 煤炭行业发展.20 一、煤炭供需.20(一)原煤产量同比增长 10.5%,再创历史新高.20(二)煤炭生产开发布局持续优化.20(三)煤炭消费量增长 4.3%.21(四)煤矿智能化建设达到新的高度.22

3、二、煤炭市场.22(一)煤炭价格坚挺,煤炭行业景气持续提升.22(二)煤炭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明显.23(三)煤炭行业利润总额 1.02 万亿元,同比增长 44.3%.24(四)全国煤炭进口量 2.93 亿吨,同比下降 9.2%.24 三、煤炭储运.25(一)全国统调电厂存煤 1.75 亿吨,同比增长 6.0%.25(二)煤炭转运能力提高.25 四、煤炭政策.26(一)多措并举确保电煤中长期合同签约履约.26(二)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进一步完善.26(三)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金融支持力度加大.27(四)煤管票制度退出历史舞台.27 第三章 石油行业发展.29 一、原油供需.29(一)石油消费同比

4、下降.29(二)原油产量重回 2 亿吨.29(三)原油进口量减价扬.30 二、成品油供需.31(一)成品油产量增长,消费下降.31(二)成品油净出口量回落.33(三)成品油价格调整.34 三、石油储运.35 四、石油政策.37(一)提升国内油气保障能力.37(二)国际油价超过每桶 130 美元调控上限后国内成品油价格暂不再上调.37(三)柴油全部纳入危化品管理范畴.38 第四章 天然气行业发展.39 一、天然气供需.39 (一)天然气消费量首次出现下降.39(二)天然气产量连续 6 年增产超百亿方.39(三)天然气进口量同比下降约 10%.40 二、天然气储运.41(一)天然气管道建成里程稳步

5、增长.41(二)储气库建设有序推进.42(三)LNG 接收能力持续增长.43(四)天然气输配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43 三、天然气价格.43(一)国内 LNG 均价创历史最高纪录.44(二)管道气和 LNG 进口均价差距较大.44 四、天然气政策.45(一)激励非常规天然气开采增产上量.45(二)进一步完善进口 LNG 接收站气化服务定价机制.45(三)浙江省网以市场化方式融入国家管网.46(四)推动城燃老旧管道更新改造,开展燃气安全“百日行动”.46 第五章 电力行业发展.48 一、电力生产.48(一)全国发电量同比增长 3.7%.48(二)全国电力总装机容量约 25.6 亿千瓦,同比增长 7

6、.8%.48(三)发电装机绿色转型持续推进,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历史性超过煤电装机.49(四)全国发电设备利用小时同比降低 125 小时.51 二、电力消费.51(一)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 3.6%.51(二)电力消费结构继续优化,二产用电占比继续保持递减.52(三)主要能耗指标持续下降,碳排放量总量增长放缓.53(四)用电营商环境持续优化.55 三、电力基建.56(一)电力投资量速均为十年来最高.56(二)火电投资有所回升.56(三)电网投运总规模平稳增长.57 四、电力体制改革形势与政策.58(一)顶层设计开启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新阶段.58(二)全国开展分时电价市场化改革.58(三)中长期

7、交易稳步大幅增长,绿电交易细则出台.59(四)我国省间电力现货市场启动试运行.59(五)五个电力现货试点实现全年试运行.60(六)辅助服务为煤电增加服务收益.61(七)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项目持续推进.61 第六章 非化石能源发展.62 一、总体发展概况.62(一)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同比增长 8.7%.62(二)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接近 50%.62(三)非化石能源新增装机创历史新高.63(四)核电投资额再创新高.64 二、水电.64(一)水电装机容量突破 4 亿千瓦.64(二)水电年发电量恢复增长趋势.65(三)水电利用小时数为 2014 年以来年度最低.65(四)水电利用率持续增长.65

8、三、风电.66(一)风电年度装机持续增长.66(二)风电发电量首次突破 7000 亿千瓦时.66(三)风电利用小时数创近十年第二高.66(四)风电消纳情况稳定.67 四、太阳能发电.67(一)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创新高.67(二)太阳能发电年度发电量首次突破 4000 亿千瓦时.68(三)太阳能发电利用小时数大幅增长.68(四)太阳能发电消纳水平持续增长.69 五、核电.69(一)核电装机容量达 5553 万千瓦.69 (二)核电发电量创新高.69(三)核电利用小时数.70 六、生物质发电.70(一)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突破 4000 万千瓦.70(二)生物质发电量创历年新高.71 七、非化石能源

9、政策.71(一)明确非化石能源“十四五”及长期发展目标.71(二)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积极贡献.72(三)解决可再生能源补贴缺口工作再度推进.72(四)推进退役光伏组件和风机叶片的回收工作.73 第七章 储能氢能发展.74 一、储能.74(一)储能累计装机 5980 万千瓦,市场规模全球领先.74(二)新型储能规划在建规模远超顶层设计,百兆瓦级项目频繁落地.75(三)储能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地方政策对市场影响较为明显.77 二、氢能.77(一)氢气产量全球第一,石油化工领域为产氢主力.77(二)输氢管道建设加码推进,高压气氢储运仍为主流.78(三)加氢站数量全球第一,氢能实现多场景应用.79

10、三、储能氢能政策.80(一)政策“组合拳”支持储能行业规模化发展.80(二)氢能产业发展顶层设计出台.82 1 第一章第一章 能源发展综述能源发展综述 一、宏观经济形势一、宏观经济形势(一一)2022 年国民经济保持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年国民经济保持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 3.0%2022 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国国民经济保持增长,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创新驱动深入推进,改革开放蹄疾步稳,就业物价总体平稳,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人民生活得到有效保障,经济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迈出坚实步伐。据国

11、家统计局初步核算,2022 年国内生产总值 1210207 亿元,比上年增长3.0%。全年最终消费支出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1.0 个百分点,资本形成总额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1.5 个百分点,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0.5个百分点。全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85698 元,比上年增长 3.0%。(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 1-1 20132022 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增速 总体上看,2022 年国内经济受疫情冲击明显,加之国际地缘政治局势骤然恶化因素,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速降至 3.0%。从季度走势看,2022 年我国经济恢复几经波折。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 4.8%,增速表现与市场

12、预期基本相符;二季度在疫情、乌克兰危机等因素2 影响下,国内生产总值增速降至 0.4%,为 2020 年二季度以来最低;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回升至 3.9%;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再度回落至 2.9%。(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 1-2 20172022 年各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二二)产业发展水平提升,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较快成长产业发展水平提升,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较快成长 2022 年,第一产业增加值 88345 亿元,比上年增长 4.1%;第二产业增加值483164 亿元,增长 3.8%;第三产业增加值 638698 亿元,增长 2.3%。从占比看,2022 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

13、值比重为 7.3%,与上年持平;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 39.9%,较上年增加 0.5 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 52.8%,较上年减少 0.5 个百分点。疫情影响下,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持续回落,这是近年来第三产业增加值继上年之后的再次回落。(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 1-3 20132022 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3 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较快成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 7.4%,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 15.5%;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 5.6%,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 31.8%。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中,战略性新兴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

14、增长 4.8%。全年高技术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8.9%。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量 700.3 万辆,比上年增长 90.5%;太阳能电池(光伏电池)产量 3.4 亿千瓦,增长 46.8%。2022 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 84039 亿元,比上年下降 4.0%。分门类看,采矿业利润 15574 亿元,比上年增长 48.6%;制造业 64150 亿元,下降13.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4315 亿元,增长 41.8%。(三三)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高技术产业投资增势较好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高技术产业投资增势较好 2022 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579556 亿元,比上年增长 4

15、.9%。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72138 亿元,增长 5.1%。值得关注的是,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 18.9%,快于全部投资 13.8 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 22.2%、12.1%。高技术制造业中,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27.6%、27.2%;高技术服务业中,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研发设计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 26.4%、19.8%。(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 1-4 20132022 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在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中,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 9.4%,制造业投资增长 9.1%,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 1

16、0.0%。分区域看,东部地区投资增长3.6%,中部地区投资增长 8.9%,西部地区投资增长 4.7%,东北地区投资增长 1.2%。4 民间固定资产投资 310145 亿元,增长 0.9%。社会领域投资增长 10.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 14293 亿元,比上年增长 0.2%;第二产业投资 184004 亿元,增长 10.3%;第三产业投资 373842 亿元,增长 3.0%。从三次产业投资占比情况来看,第二产业投资继 2021 年扭转收缩态势占比回升 2 个百分点后,2022 年占比再次提升 1.5 个百分点。(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 1-5 三次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重

17、 二、能源生产及供应二、能源生产及供应(一一)能源生产稳步增长,能源保供成效明显能源生产稳步增长,能源保供成效明显 2022 年,我国着力增强能源生产保障能力,充分发挥煤炭“压舱石”作用,不断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大力发展多元清洁供电体系,有力保障了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和持续增长的民生用能需求。原煤、原油、天然气、电力生产增速均实现不同程度增长。2022 能源生产能源生产 一次能源生产总量 46.6 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 9.2%。原煤产量 45.6 亿吨,同比增长 10.5%。原油产量 20472.2 万吨,同比增长 2.9%。天然气产量 2201.1 亿立方米,同比增长 6.0%。5 发电量

18、88487.1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3.7%。注:2021 年及之前增速系计算所得(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 1-6 20132022 年能源生产总量及增速 2022 年,能源保供成效明显。针对国际能源市场波动,强化国内煤炭兜底保障和油气增储上产,统筹做好煤电油气运保障供应,有效应对国内极端高温干旱等严峻挑战,生活生产用能得到较好保障。截至截至 2022 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 256405 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 7.8%。火电火电装机容量 133239 万千瓦,增长 2.7%;水电水电装机容量 41350 万千瓦,增长 5.8%;核电核电装机容量 5

19、553 万千瓦,增长 4.3%;并网风电装机容量 36544 万千瓦,增长 11.2%;并网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 39261 万千瓦,增长 28.1%。2022 年,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发电量年,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发电量 29599 亿千瓦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时,比上年增长 8.5%。6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二二)煤炭增产保供成效显著煤炭增产保供成效显著 2022 年,面对复杂国内外形势,各地各部门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助力能源行业多措并举保供稳价,煤炭增产保供成效显著,充分发挥了兜底保障作用,能源供应保持总体平稳,为经济恢复向好发挥重要作用。与

20、此同时,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发展势头强劲,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绿色动能。近十年来,不同品种能源占比呈现不同趋势。原煤生产占比持续下降,2021年较 2013 年下降 8.4 个百分点。但因兜底保供原因,这一趋势在 2022 年发生临时性扭转,2022 年占比较 2021 年回升 2.2 个百分点。7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 1-7 20132022 年能源生产结构 这对其他能源品种占比也产生了挤压。原油生产总量占比继续下降,2022 年较 2013 年降低 2.1 个百分点。天然气生产占比同比略有下降,总体上看,2022年较 2013 年提升 1.6 个百分点。水电、核电、风电等一次

21、电力生产占比略有收窄,但总体趋势在扩大,2022 年较 2013 年提升 6.8 个百分点。2022 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历史性突破 12 亿千瓦,达到 12.7 亿千瓦,同比增长 13.8%,占总装机容量比重上升至 49.6%,比上年提高 2.6 个百分点,延续绿色低碳转型趋势。(三三)能源进口量出现不同程度下跌能源进口量出现不同程度下跌 2022 年,我国能源产品进口量均出现不同程度下跌。2022 年我国进口原油50828 万吨,同比下降 0.9%;进口天然气 10925 万吨,同比下降 9.9%。进口煤炭 29320 万吨,同比下降 9.2%。8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图 1-8

22、2022 年能源进口量及增速 地缘政治影响下,国际油价异常高涨,原油进口成本过高,是 2022 年中国原油进口量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国际天然气价格屡创历史新高,持续的高气价挫伤了国内进口商采买 LNG 现货的积极性。国际煤炭进口量同比减少的原因,一是 2022 年年初印尼颁布了煤炭出口禁令,进一步加剧国际市场煤炭资源的紧张状况,二是乌克兰危机引发国际煤炭资源紧张,全球开展抢煤热潮,引发煤价持续高位运行,国内进口中高卡煤炭价格出现倒挂现象,较大程度抑制了中国煤炭进口。2022 年原油、成品油进口年原油、成品油进口 原油进口 50828 万吨,同比减少 0.9%,金额 24350 亿元,同比增加

23、45.9%。成品油进口 2645 万吨,同比减少 2.5%,金额 1309 亿元,同比增加 21.2%。2022 年天然气进口年天然气进口 天然气进口 10925 万吨(约合 1508 亿立方米),同比减少 9.9%,金额 4683亿元,同比增加 30.3%。2022 年煤炭进口年煤炭进口 进口煤及褐煤29320万吨,同比减少9.2%,金额2855亿元,同比增加22.2%。9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三、能源消费三、能源消费(一一)能源消费需求增幅收窄能源消费需求增幅收窄 初步核算,2022 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 54.1 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 2.9%。煤炭消费量增长 4.3%,原

24、油消费量下降 3.1%,天然气消费量下降 1.2%,电力消费量增长3.6%。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6.2%,比上年上升0.3个百分点;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25.9%,上升 0.4 个百分点。2013 年以来,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处于低速增长态势,以较低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着经济的中高速发展。10(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 1-9 20132022 年能源消费总量及增速 2022 年,全社会用电量 8.67 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3.6%。据中电联数据,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全年用电量同比增长 2.8%。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医药制造业、计算机/

25、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全年用电量增速超过 5%;新能源车整车制造用电量大幅增长 71.1%。四大高载能行业全年用电量同比增长 0.3%。(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 1-10 20132022 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速、能源消费增速、电力消费增速对比 11 注:2020 年及以后数据系计算所得(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二二)能源消费结构向清洁低碳加快转变能源消费结构向清洁低碳加快转变 初步测算,2022 年能源消费总量比上年增长 2.9%。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较上年提高 0.8 个百分点,煤炭比重提高 0.2 个百分点,石油比重下降 0.6 个百分点,天然气比重下降 0.4 个百分点。(

26、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 1-11 20132022 年能源消费结构 12 能源消费低碳化趋势不变,低碳能源消费占比稳步提升。分能源品种看,煤炭需求持续高位运行,足量稳价供应态势良好,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6.2%,比上年提升 0.2 个百分点。2022 年,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 25.9%,较上年提升 0.4 个百分点。近十年来,清洁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从 2013 年的 15.5%上升到 2023 年的 25.9%,提升超 10 个百分点,能源消费结构持续向清洁低碳转型。(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 1-12 20132022 年

27、清洁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 据清洁供热产业委员会不完全统计,截至 2022 年底,我国北方地区供热总面积 238 亿平方米(城镇供热面积 167 亿平方米,农村供热面积 71 亿平方米),其中,清洁供热面积 179 亿平方米,清洁供热率为 75%。能源与生态环境友好性明显改善,能源节约型社会加快形成,能源消费结构更加优化。四、能源投资四、能源投资(一一)国内投资情况国内投资情况 2022 年,我国采矿业投资同比增长 4.5%,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 9.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同比增长 19.3%。2022 年,全国电力工程建设投资完成额达 12220 亿元亿元,同比增长

28、13.3%,为近十年最高水平。2022 年电源投资年电源投资 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 7208 亿元亿元,同比增长 22.8%。水电水电 863 亿元亿元,同比下降 26.5%。火电火电 909 亿元亿元,同比增长 28.4%。核电核电 677 亿元亿元,同比增长 25.7%。2022 年电网投资年电网投资 13 全国电网工程完成投资 5012 亿元亿元,同比增长 2.0%。新增 220 千伏及以上变电设备容量 25839 万千伏安,比上年多投产 1505 万千伏安,同比增长 6.3%。新增 220 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 38967 千米,较上年多投产 6747 千米,同比增长 2

29、1.2%。(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二二)涉外投资情况涉外投资情况 2022 全年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 7859 亿元,比上年增长 7.2%,折 1169亿美元,增长 2.8%。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 1410 亿元,增长 7.7%,折 210 亿美元,增长 3.3%。采矿业采矿业 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 50.1 亿美元,同比增加 0.6%。制造业制造业 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 216 亿美元,同比增加 17.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 35.2 亿美元,同比减少 28%。2023 年能源工作指导意

30、见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 提出,坚持共商共建共享,深入推进互利共赢务实合作,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提升能源开放合作质量和14 水平,不断开创能源国际合作新局面。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因地制宜采取贸易、工程承包、投资、技术合作等方式开展双方、三方和多方市场合作,推动更多清洁能源合作项目落地。建设运营好“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扎实推进能源务实合作。五、节能降碳五、节能降碳(一一)能源利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升用效率不断提升 2022 年,“双碳”目标约束下节能增效工作取得新进展。在能源外部环境挑战不断、国内疫情反复等诸多不利条件下,我国坚持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持续完善能源消费

31、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2022 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 0.1%。(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 1-13 20132022 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 目前,我国火电厂超低排放、大型垃圾焚烧、燃煤烟气治理技术装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超低排放火电厂群。据悉,“十三五”以来,得益于技术的进步,我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了 9.5 亿千瓦。2022 年,我国可再生能源保持高利用率水平,全国主要流域水能利用率98.7%、风电平均利用率 96.8%、光伏发电平均利用率 98.3%。(二二)万元国内生产总值二氧万元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持续下降化碳

32、排放持续下降 2022 年,重点耗能工业企业单位电石综合能耗下降 1.6%,单位合成氨综合能耗下降 0.8%,吨钢综合能耗上升 1.7%,单位电解铝综合能耗下降 0.4%,每千15 瓦时火力发电标准煤耗下降 0.2%。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0.8%。近十年来,污染物排放下降明显。烟尘排放总量由 2012 年的 151 万吨下降到 2021 年的 12.3 万吨,单位火电发电量的烟尘排放量由每千瓦时 0.39 克下降到每千瓦时 0.022 克;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由 2012 年的 883 万吨下降到 2021 年的54.7 万吨,单位火电发电量的二氧化硫排放量由每千瓦时 2.26 克

33、下降到每千瓦时 0.101 克;氮氧化物排放总量由 2012 年的 948 万吨下降到 2021 年的 86.2 万吨,单位火电发电量的氮氧化物排放量由每千瓦时 2.4 克下降到每千瓦时 0.152克。(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 1-14 20172022 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情况(三三)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攀升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攀升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是指能源消费的增长率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之比,是反映能源消费增长速度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之间比例关系的指标,能够反映经济增长对能源的依赖程度。据测算,2022 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 0.97,电力消费弹性系数为 1.2。16 注:202

34、2 年数据系计算所得(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 1-15 20132022 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 十年数据来看,2015 年 0.19 为近十年最低点,近几年来保持在 0.5 上下。2020 年因疫情对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冲击,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从 2019 年的 6%下降到 2.3%,造成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明显提升。2021 年有所回调。2022 年,受疫情冲击及上年基数影响,经济增速减缓,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攀升至 0.97。(四四)碳市场建设不断完善碳市场建设不断完善 2022 年,国家相关部门出台系列政策,碳市场建设不断完善。4 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中提出建设全国统一

35、的能源市场以及培育发展全国统一的生态环境市场。6 月,生态环境部等 17 部门联合印发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 2035,生态环境部等 7 部门印发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8 月,科技部等 9 部门印发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 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实施方案。10 月,国家能源局印发能源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提升行动计划,市场监管总局等 9 部门联合印发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12 月,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印发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 发电设施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技术指南 发电设施。2

36、022 年,全国碳市场迈入第二个履约周期,总体运行平稳,碳价较 2021 年有所上涨。全年共运行 50 周(242 个交易日),全国碳市17 场碳排放配额(CEA)年度成交量 5088.95 万吨,年度成交额 28.14 亿元。截至2022 年 12 月 31 日,CEA 累计成交量 2.30 亿吨,累计成交额 104.75 亿元。每日收盘价在 5562 元/吨之间波动,成交均价为 45.61 元/吨。(来源: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六、能源政策六、能源政策(一一)“十四五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出炉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出炉 2022 年 1 月 29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十四五”现代

37、能源体系规划。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现代能源体系建设五方面主要目标:能源保障更加安全有力,到 2025 年,国内能源年综合生产能力达到 46 亿吨标准煤以上,原油年产量回升并稳定在 2 亿吨水平,天然气年产量达到 2300 亿立方米以上,发电装机总容量达到约 30 亿千瓦。能源低碳转型成效显著,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五年累计下降 18%。到 2025 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 20%左右,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比重达到 39%左右,电能占终端用能比重达到 30%左右。能源系统效率大幅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五年累计下降13.5%。到 2025 年,灵活调节电源占比达到 24%左右,电

38、力需求侧响应能力达到最大用电负荷的 3%5%。创新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十四五”期间能源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 7%以上,新增关键技术突破领域达到 50 个左右。普遍服务水平持续提升,人均年生活用电量达到 1000 千瓦时左右,天然气管网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展望 2035 年,规划提出,能源高质量发展取得决定性进展,基本建成现代能源体系。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升,绿色生产和消费模式广泛形成,非18 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在 2030 年达到 25%的基础上进一步大幅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成为主体电源,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取得实质性成效,碳排放总量达峰后稳中有降。(二二)能源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提升行动计划发布能

39、源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提升行动计划发布 2022 年 9 月 20 日,国家能源局印发能源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提升行动计划。计划提出,到 2025 年,初步建立起较为完善、可有力支撑和引领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能源标准体系,能源标准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标准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能源标准与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良好互动,有效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节能降碳、技术创新、产业链碳减排。到 2030 年,建立起结构优化、先进合理的能源标准体系,能源标准与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紧密协同发展,能源标准化有力支撑和保障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三三)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印发关于完善能源绿色

40、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印发 2022 年 1 月 30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在完善引导绿色能源消费的制度和政策体系方面,意见提出推动完善能源相关的绿色消费机制,通过消费端优先使用绿色能源的需求选择带动能源生产供应端绿色低碳转型,在全社会倡导节约用能、绿色用能。绿色能源消费促进机制将为追求零碳低碳的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社区等提供实现途径,并使之得到社会广泛认可。意见重点围绕工业、建筑、交通等行业领域,提出电价、分布式电力交易、国土空间保障等支持政策,推动提升终端用能低碳化和电气化水平,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在建立绿色低碳为

41、导向的能源开发利用新机制方面,意见强调化石能源清洁开发利用和减污降碳的重要性。在较长时期,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建立煤矿绿色发展长效机制,完善煤矸石、矿井水等资源综合利用政策,支持绿色智能煤矿建设,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长。完善推进煤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的机制和政策,推动燃煤自备机组公平承担社会责任,加快推动煤电向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并重转型。提升油气田清洁高效开采能力,完善油气与地热能以及风能、太阳能等协同开发机制。(四四)能耗双控制度进一步完善能耗双控制度进一步完善 2022 年 11 月 1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原料用能不纳入能

42、源消费总量控制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原料用能的基本定19 义和具体范畴,即能源产品不作为燃料、动力使用,而作为生产非能源产品的原料、材料使用。用于生产非能源用途的烯烃、芳烃、炔烃、醇类、合成氨等产品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及其制品,属于原料用能范畴;若用作燃料、动力使用,不属于原料用能范畴。通知明确提出将原料用能从能源消费总量中扣除,树立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新导向,是完善能耗双控政策的重要举措,对科学有序推动节能降碳工作具有重要意义。11 月 16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增可再生能源消费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现阶段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的可再生

43、能源,主要包括风电、太阳能发电、水电、生物质发电、地热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随着技术进步和发展,其他可准确计量的可再生能源类型将逐步动态纳入。在开展全国和地方能源消费总量考核时,以各地区 2020 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为基数,“十四五”期间每年较上一年新增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在考核时予以扣除。通知提出,以绿证作为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认定的基本凭证。此外,还将积极推动绿证交易体系建设。新增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将推动新增可再生能源消费量作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有利于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充足用能空间,是完善能耗双控政策的重要举措,对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保

44、障高质量发展合理用能需求具有重要意义。(五五)有序推进全国统一能源市场建设有序推进全国统一能源市场建设 2022 年 3 月 25 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印发。意见提出,建设全国统一的能源市场。在有效保障能源安全供应的前提下,结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有序推进全国能源市场建设。在统筹规划、优化布局基础上,健全油气期货产品体系,规范油气交易中心建设,优化交易场所、交割库等重点基础设施布局。推动油气管网设施互联互通并向各类市场主体公平开放。稳妥推进天然气市场化改革,加快建立统一的天然气能量计量计价体系。健全多层次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研究推动适时组建全国电力交易中心。

45、进一步发挥全国煤炭交易中心作用,推动完善全国统一的煤炭交易市场。20 第二章第二章 煤炭行业发展煤炭行业发展 一、煤炭供需一、煤炭供需(一一)原煤产量同比增长原煤产量同比增长 10.5%,再创历史新高,再创历史新高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 年,全国原煤产量 45.6 亿吨,同比增长 10.5%,原煤生产增速加快。另据国务院国资委信息,2022 年,中央企业煤炭日均产量296 万吨,同比增长 7.6%,再创历史新高。20132022 年全国原煤产量及增速(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二二)煤炭生产开发布局持续优化煤炭生产开发布局持续优化 煤炭生产中心加快向资源禀赋好、开采条件好的地区集中。20

46、22 年,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原煤产量完成 45.0 亿吨,同比增加 3.7 亿吨,增长 9.0%。2022年,亿吨级产煤省份产量比重继续增加。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贵州 5 省(区)原煤产量合计 37.68 亿吨,占全国总产量的 82.64%。其中,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原煤产量累计同比分别增长 8.7%、10.1%、5.4%和 28.6%。福建、青海、江西、山东、贵州、安徽 6 省煤炭产量累计同比分别下降 17%、15.6%、8.3%、6%、4%、0.9%。2022 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原煤产量(按地区)21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三三)煤炭消费量增长煤炭消费量增长 4.3%据国家

47、统计局初步核算,2022 年全国煤炭消费量增长 4.3%,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 56.2%,比上年上升 0.3 个百分点。过去十年,煤炭消费量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下降了 11.2 个百分点。20132022 年全国煤炭消费总量及占比(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注:2022 年煤炭消费量系根据占比计算所得 从主要耗煤行业分析,发电用煤方面,根据中电联发布的数据,2022 年,全国煤电发电量为 50770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0.7%。非电用煤方面,钢铁和建材22 行业是煤炭的两大下游行业,主要产品分别为钢铁和水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 年,全国粗钢产量 10.13 亿吨,同比下降 2.1

48、0%;全国水泥产量 21.2 亿吨,同比下降 10.80%。钢铁和水泥产量不同程度的下降,对煤炭需求减弱。此外,根据中电联发布的数据,2022 年,化工行业用电量同比增长 5.2%,对用煤需求有一定提振。(四四)煤矿智能化建设达到新的高度煤矿智能化建设达到新的高度 据统计,截至 2022 年底,我国大型煤炭企业采煤机械化程度已超 99%,煤矿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已达 1019 个,同比增加 25%。智能化煤矿增至 572 处,产能达到 19.36 亿吨。全国有 25 个地方政府出台了财税支持保障措施,全国智能化煤矿建设投资累计达到 1000 亿元,提前实现了煤矿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建设 1000

49、个智能化采掘工作面的目标。已有 31 种煤矿机器人在煤矿现场应用。智慧矿山建设最新进展(数据来源:据公开资料整理)注:2021 年智能煤矿数量为国家能源局在 2022 年初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初步统计数据 煤矿机械化、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也让煤矿生产效率稳步提高。近十年来,全国煤矿平均单井(矿)产能由 38 万吨/年左右提高到 120 万吨/年以上,人均生产效率由 750 吨/年提高到 1800 吨/年。二、煤炭市场二、煤炭市场(一一)煤炭价格坚挺,煤炭行业景气持续提升煤炭价格坚挺,煤炭行业景气持续提升 23 2022 年煤炭价格高位维稳。受国际能源价格大涨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国内煤炭价格呈现高

50、位波动态势,年内价格峰谷差达到 900 元/吨左右。110 月中国沿海电煤采购价格指数(CECI 沿海指数)综合价 5500 大卡规格品均价 883.4元/吨,市场交易价 5500 大卡规格品均价 1256.2 元/吨。10 月 28 日 CECI 沿海指数市场交易价 5500 大卡规格品报收于 1603 元/吨,创年内高点。进入 11 月后,因非电用煤需求疲软,我国煤炭供需形势逐步改善,叠加煤炭进口快速恢复,煤炭市场价格快速回落。2022 年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走势(数据来源:秦皇岛煤炭网)(二二)煤炭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明显煤炭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明显 2022 年,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固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