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3城市数字化发展指数.pdf

上传人:Stan****Shan 文档编号:1290318 上传时间:2024-04-22 格式:PDF 页数:29 大小:5.8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城市数字化发展指数.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2023城市数字化发展指数.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2023城市数字化发展指数.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2023城市数字化发展指数.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2023城市数字化发展指数.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城 市 数 字 化 发 展 指 数(2023)新华三集团杭州总部杭州市滨江区长河路466号邮编:310052北京总部北京市朝阳区广顺南大街8号院 利星行中心1号楼邮编:Copyright 2023新华三集团 保留一切权利CN-173X30-20230531-BR-HZ-V1.0免责声明:虽然新华三集团试图在本资料中提供准确的信息,但不保证本资料的内容不含有技术性误差或印刷性错误,为此新华三集团对本资料中信息的准确性不承担任何责任。新华三集团保留在没有任何通知或提示的情况下对本资料的内容进行修改的权利。DigitalizationEvolutionIndex前言城市数字化发展背景-01城市数字化

2、发展指数新方向-05城市数字化实践指南-06第一部分 研究发现浪潮汹涌,新一线和二线城市成为数字化增长主力-08四核二十圈,城市数字化呈现多层次、全方位的发展格局-09政策指引,国家数据局等系列改革带来数字政府新方向-10数字化赋能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11关注“三融五转”,数字化助力城乡深度融合-12第三部分 中国式现代化篇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34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35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36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37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38第四部分 产业高质量发展篇数

3、字技术引领制造业智能化升级,为城市数字化提供动力-40数字技术推进服务业纵深融合发展,为经济复苏注入活力-41数字技术赋能智慧农业快速发展,为乡村数字化增添助力-41第五部分 现代化治理篇全面升级,数字政府开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新篇章-43平台赋能,城市智慧基础建设引入“强基-三级跳”-44虚拟现实,元宇宙与智慧城市的融合逐渐深化-44第六部分 数据要素篇数据要素规模扩张与社会各生产环节场景深度融合-46通用人工智能技术将带来巨大的市场机遇-47政务数据开放共享交换体系建设加速推进-48第七部分 城市数字化发展建议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挥数字化发展的重要驱动价值-50提振经济复苏回暖,加快实体经

4、济深层次数字化转型-50创新数据要素实践,激活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核心动力-50附录城市数字化发展指数(2023年)指标体系-51城市画像-53重点区域城市群划分-53第二部分 总体评估分析城市总体画像及排名-14数字基础设施-17数字经济-20数字社会-23数字政府-26数字生态-29013942454951071332目录城市数字化发展指数城市数字化发展指数前言2022年,面对供给冲击、需求收缩、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加速,助力企业提质增效降本,有力缓解了经济下行压力,护航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从2016年的22.6万亿元增至2022年的50.2万亿元,数字经济占G

5、DP的比重从30.3%提升到41.5%,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更加稳固、支撑作用更加明显。同时,数字消费为稳定消费增速提供有力支撑,电子商务、直播电商、即时零售等业态与生产融合发展,打破了传统生产环节与消费环节的时空限制。核心数字产业韧性増强,2021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营业收入突破14万亿元,同比增长14.7%,连续9年保持工业第一大行业的地位,软件业务收入由2012年的2.5万亿元增长至2021年约9.5万亿元,软件业务收入年均增长16.1%。护航产业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发挥更加稳固的支撑作用2016-2022年数字经济规模及增速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

6、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对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作出一系列新部署。基于中国式现代化五大特征,数字中国未来建设和发展方向明确,数字中国建设进一步加速。助力中国式现代化,数字中国建设进一步加速城市数字化发展背景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我国人口规模超14亿,超百万人口城市有93个,数字中国建设需着力解决提升城市对人口与经济活动的承载能力,缓解“大城市病”问题。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2022年我国人均GDP达1.27万美元,2021年城乡收入倍差比2012年下降20%,数字中国建设需着力解决“数字鸿沟”问题,助力缩小贫富差距。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

7、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2022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较2012年增长95.6%,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5%,数字中国建设需着力解决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2022年我国万元GDP用水量较1997年下降93%,2021年单位GDP能耗比2012年下降26.4%,数字中国建设需着力解决数字化绿色化双化协同发展,打造可持续发展社会。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2013至2021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平均贡献率达38.6%,签署“一带一路”国家达149个,数字中国建设需着力打造具有全局视野、共赢共享的城市数字化发展标杆。我国人口规模14

8、.12亿占全球人口18%人口超百万城市932022年大学生毕业人数较2013年提升56%2022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较2012年增长95.6%义务教育巩固率95.5%2022年人均GDP(美元)1.27 万2012年到2021年城乡收入倍差20%2022年万元GDP用水量较1997年93%2021年单位GDP能耗比2012年26.4%2013年至2021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平均贡献率38.6%签署“一带一路”国家1492022年货物和服务贸易总额,连续六年全球第一42.1万亿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

9、化45%40%35%30%25%20%15%10%5%0%6050403020100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数字经济规模(万亿元)数字经济占GDP比重中国式现代化五大特征数据表现0102数据要素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其基础制度体系近年来得到不断完善,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强调畅通数据资源大循环,2023年3月,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提出组建国家数据局,2022年12月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出台,提出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促进数据合规高效流通使用。顶层文件+管理机构落地,标志着我国数据要素市

10、场化配置从地方政府和市场主体自主探索的阶段,正式迈向了以国家体制机制创新和顶层设计为引领,政府、市场和社会全面整合式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新阶段。截至2022年11月,各地先后成立48家数据交易机构,其中2021-2022年新成立19家,推动形成数据要素合理的市场化价格机制和可复制的交易制度规则,数据要素市场建设进入加速落地阶段。健全数据制度体系,数据要素市场建设迈入发展快车道城市数字化发展指数城市数字化发展指数0304大数据、算法模型、通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快速演进,Gartner预测,到2024年,60%用于开发AI和分析项目的数据将是人工生成的,到2030年,将完全超越AI模型中的真实数据

11、。新兴技术成为传统行业向数智化转型的重要支撑,推动城市治理、交通、金融、教育、制造等领域数字化转型。2022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5.22%,我国已进入以城市型社会为主体的时代,目前,我国城市建设面临着城市发展规模布局与资源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不相适应,城市安全韧性不足等“城市病”问题。而城市智慧升级和智能化转型在满足城市快速发展诉求,为城市管理、产业发展提质增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城市的长期发展议题。推进通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城市数字化迈入发展新航道2019.10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首次将数据明确纳入生产要素2021.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

12、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建立健全数据要素市场规则2022.10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2023.3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组建国家数据局2020.5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首次提出培育数据要素市场2021.12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细化建立数据要素市场规则具体要点2022.12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提出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促进数据合规高效流通使用数据要素市场政策脉络人工合成数据将逐渐替代人工智能模型中的真实数据未来的AI现今的AI2020时间用于AI的数据2030真实数据合成数据“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

13、复兴。到二三五年,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新发展格局,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新华三集团数字中国研究院城市数字化发展指数的评估和研究体系保持十四五“数字中国”框架,延续“数字基建+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数字生态”城市数字化转型评估模型。同时,全面贯彻“二十大报告”内容,深入解读中国式现代化内涵,并参考引入全国文明城市等10个国家级城市/区县评价标准相关指标作为数字化绩效考察点,最终形成包含5大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54个三级指标、152个考察

14、点的评估指标体系。(本次评估的指标体系及权重详见附录)本次评估综合国家统计局、发改委、工信部、国家信息中心、信通院、CNNIC、地方主管部门数据,以及互联网类第三方智库和公开网络等一百多个权威数据来源、千余个统计数据指标和两千多万条相关案例数据。评估城市数量257个,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30个区域城市群,覆盖全国95%以上的经济体量和90%以上的人口规模。评估覆盖城区数量由120个扩大到150个,县市数量由100个扩大到150个、高新区/经开区数量由30个扩大到50个,延续“重点区域-核心城市-优势区县-头部高新区/经开区”四位一体的立体研究体系,全面刻画数字中国进程。(区县/高新区/经

15、开区内容详见城市数字化发展指数区县篇)城市数字化发展指数新方向城市数字化发展指数(2023)以服务于城市管理者为理念,通过系统性、前瞻性的研究与探索,评估中国城市数字经济的发展水平与运营效果,为城市数字化转型提供全新参考。城市数字化实践指南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践指南全面对齐党的二十大报告,并响应中国式现代化五大特征,为城市全面数字化转型和发展提供方向指引。新时期,经济复苏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指南深刻把握数字化在城市能级提升和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和模型,探索践行数字化赋能城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践路径。新篇章,数字政府提升治理效能实践指南以提升政府治理效能为目标导向,构建整体性、全域性、

16、智慧性、平台性的数字政府形态,深入研究数字政府领域的优化升级。新业态,数据要素赋能实体经济实践指南探索数据驱动的数字经济发展新模式,提出数据要素深入各传统行业,共创新业态的建设路径,加速数实深度融合,助力实体经济发展。量子通信人工智能高端芯片市民服务智慧社区管理智慧政务大厅智慧航空智慧轨道智慧物流城市环境监测场站环境监测社区安防公共场所安防智慧课堂虚拟课堂智慧医院数字医生村务综合管理平台农业大数据平台智慧图书馆数字文创数字体育数据交易平台数据运营零信任云安全可信计算数字化专项规划数字化立法数据运营规范数据变现运营机制城市大脑公众服务平台政务数据交换平台超算中心数据中心5G新零售智慧农林牧渔智能

17、生产共享经济大数据服务电子信息城市数字化发展指数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生态数字社会数字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平台基础设施运营基础设施政策制度数据安全数据要素智慧文娱智慧乡村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安防智慧环保智慧交通智慧政务数字技术创新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城市数字化发展指数城市数字化发展指数城市数字化发展指数0506我们对本次参与评估的257个城市数字化发展水平进行了全面评估,认为2022年城市数字化浪潮持续推进,数字化新一线、二线城市涌现成为区域的新增长极。本次评估的257个城市数字化发展指数平均分为55.3分,多个城市数字化进程取得显著成就。其中,数字化一线城市继续保持引领,上海、北京、深圳、杭州

18、、成都、广州6所城市发展相对全面,处于领先位置,但城市差异开始形成。其次,数字化新一线城市浪潮汹涌,新一线和二线成为数字化增长主力,大批二线城市开始向新一线集中。新一线城市数量较上年增长12%,构建了数据驱动的数字城市基本框架,重点领域实现突破,逐步成为区域新的增长极。此外,四线城市开始向三线集中,三线城市数量较上年增长27%,数字化发展成效显著,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城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浪潮汹涌,新一线和二线城市成为数字化增长主力研究发现第一部分202320222021202020192018201799(+22)四线三线二线新一线一线84(+2)56(+6)观望者:发展基础

19、较为薄弱,数字化水平有较大提升空间觉醒者:处于数字化发展起步阶段,初步开展相关领域的规划建设新兴者:数字化发展初见成效,逐步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追赶者:局部领先,并具有进入一线城市序列的潜质领导者:发展全面,处于领先位置=85分城市数字化发展指数城市数字化发展指数0102城市数字化发展指数城市数字化发展指数07082017-2023年城市数字化发展浪潮粤港澳成渝长三角京津冀哈尔滨长吉沈阳大连青岛济南太原郑州武汉南昌福州厦漳泉南宁贵阳昆明长沙西安兰州呼包鄂榆乌鲁木齐此次评估结果显示,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长三角和成渝四大城市群的数字经济综合加权评分依然远超全国城市平均分,数字经济实力领跑全国,形成四

20、大数字化发展核心。以四大国家级城市群为极核,在国家城市群的新型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下,通过交通连接、制度平台对接、产业流通,实现数字化外溢,辐射牵引周边都市圈数字化进程,形成福州、昆明、济南、武汉、大连、郑州、西安、太原、南宁、兰州、呼包鄂榆等20大都市圈百花齐放的发展格局。而各都市圈中心城市成为重要发力点,积极抢占赛道,差异化发展,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同时,跨区域协同不断完善,大都市圈不断强化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之间工作协调,实现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有效布局,形成创新示范、辐射引领高质量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四核二十圈,城市数字化呈现多层次、全方位的发展格局2023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党和国家机

21、构改革方案,组建国家数据局,重组科学技术部,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本次改革的重要目标,通过理顺关系、优化职能,增强党政机构对国家治理的整体协同,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新起点上,为数字政府建设带来新机遇新方向。政策指引,国家数据局等系列改革带来数字政府新方向在科技创新方面,专注技术驱动,充分发挥市场、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将成为数字政府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关注点。在监管效能方面,完善本地金融监管体系和提升本地金融监管效率,推进金融监管现代化成为数字政府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数据统筹方面,推动社会治理信息化、促进数据要素流通、健全数据要素基础制度是数字政府建设适应数字化发展

22、的需要。在基层治理方面,聚焦民生重点领域,搭建智慧服务平台,优化智慧治理运行模式,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是基层治理的工作重点。中央机构改革带来数字政府发展新方向四核二十圈城市数字化发展格局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深化全国政协机构改革深化国务院机构改革深化全国人大机构改革深化党中央机构改革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数字赋能,专注技术驱动资源统筹,加强监管效能协同共治,创新基层治理打破壁垒,释放数据活力四大核心城市群京津翼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二十大极点都市圈福州都市圈、厦漳泉都市圈、昆明都市圈、贵阳都市圈、济南都市圈、青岛都市圈、武汉都市圈、大连都市圈、郑州都市圈、西安都市圈、长吉都市

23、圈、南昌都市圈、太原都市圈、沈阳都市圈、长沙都市圈、哈尔滨都市圈、南宁都市圈、兰州都市圈、呼包鄂榆、乌鲁木齐都市圈城市数字化发展指数城市数字化发展指数0910数字化的蓬勃发展正在改变城乡经济、社会、空间多维融合发展的格局,成为推动城乡融合的核心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按此要求,我们认为应实现城乡经济融合、社会融合与空间融合三大融合,以此形成城乡产业形态、要素流动、空间布局、人口格局、社会治理五方面转变,而数字化在其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在经济融合方面,数字技术降低乡村生产、交易成本,打破产品销售地域限制,拓宽了城乡生产者的销售渠道,并进一步激发生产动力。

24、在社会融合方面,数字技术让城乡共享优质资源,促进城乡社会融合。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加快建设,我国所有中小学(含教学点)全部实现联网,此外全国已有535个县(区、市)建成县、乡、村三级联动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在空间融合方面,随着智慧城市与数字乡村建设的不断推进,数字化的普及度和覆盖率的大幅上升,以往二元格局下城乡分割发展的空间格局逐渐被打破,助力实现城乡功能分区、空间融合的远景目标。关注“三融五转”,数字化助力城乡深度融合我国正处于经济复苏发展新阶段,数字化思维根植全国,各行业高度重视数字化转型,产业数字化水平取得了较大进展,同时数字产业从业者与各传统行业深入共创,加速数实融合,助力高质量发展。20

25、22年,我国数字经济全要素生产率为1.75,相较2012年提升了0.09,数字经济生产率水平和同比增幅都显著高于整体国民经济生产效率,对国民经济生产效率提升起到支撑、拉动作用。数字技术在实体经济中广泛应用,创造了多种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发挥了更深层次的作用。2022年我国第一、二、三产业数字化渗透率分别达到10.5%、24%、44.7%,比2019年分别提高2.3、4.5、6.9个百分点。2022年全国网上零售额13.79万亿元,同比增长4%。此外,2022年跨境电商(含B2B)、电信服务出口增速分别达11.7%、13%,分别超货物和服务出口增速1.2和0.9个百分点,数字贸易成为拉动外贸增长

26、的重要抓手。数字化赋能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三产数字化渗透率及数据要素对GDP增长贡献率城乡数字化发展“三融五转”6.5%2017年17.2%32.6%7.3%2018年18.3%35.9%8.2%2019年19.5%37.8%8.9%12.1%12.3%12.9%13.2%14.7%2020年21.0%40.7%9.7%2021年22.4%43.3%10.5%2022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4.0%44.7%数据要素对GDP增长贡献率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生产要素融合产业融合市场融合数字化乘数效应自由流动均等流通数字化匹配效应分配数字化涓滴

27、效应消费数字化平台效应经济融合空间布局统筹优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数字基座一体化建设空间融合智慧城市数字乡村人的融合制度顶设融合公共服务融合社会治理融合社会融合政策体制完善服务延伸共享治理协同高效城乡产业形态转变城乡产业边界渐趋模糊,产业融合化、交错化,形成竞争合力城乡要素流动转变单向汇聚转变为城乡双向交互流动,数据要素对其他要素的催化和再配置效应凸显城乡空间布局转变乡村空间加速交错和重构,城镇化过程中县域重心、乡镇节点作用进一步发挥城乡人口格局转变乡村高素质劳动力出现回流,并出现城市劳动者流向农村城乡社会治理转变以数字化变革推动赋权赋能,实现城乡居民基本权利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城市数字化发展指数城市

28、数字化发展指数1112本次所评估257个城市的数字化发展指数平均得分为55.2分,上海、杭州、北京位列前三,分数分别为93.6分、92.9分和92.4分。与去年相比,数字化一线城市仍然处于领先地位。上海、杭州、北京、深圳、成都和广州这六个城市的平均得分为91.5分,是数字化发展水平最高的城市。与此同时,56个新一线城市的发展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平均得分达到了72.2分。此外,二线城市共有84个,平均得分为57.0分;三线城市共有99个,平均得分为44.0分;四线城市共有12个,平均得分为39.1分。城市总体画像及排名总体评估分析第二部分城市数字化发展指数城市数字化发展指数1314城市总分及排

29、名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上海杭州北京深圳成都广州南京苏州重庆武汉无锡宁波福州合肥郑州厦门济南天津青岛长沙南通佛山93.692.992.492.090.187.984.883.181.881.281.180.279.378.878.077.377.176.976.776.575.575.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烟台东莞呼和浩特温州西安潍坊扬州南宁沈阳镇江珠海威海泉州昆明南昌贵阳绍兴常州乌鲁木齐金华惠州兰州74.474.273.373.373.172.572.372.172.071.8

30、71.771.671.571.371.271.071.070.870.069.969.469.2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淄博嘉兴台州太原连云港淮安大连石家庄咸阳泰州中山芜湖绵阳江门徐州长春宜昌柳州哈尔滨海口汕头滨州69.168.567.867.667.467.367.267.166.966.766.666.466.166.065.865.665.565.164.864.363.763.5排名城市评分排名城市评分排名城市评分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

31、495969798唐山沧州银川漳州包头临沂遵义洛阳襄阳榆林济宁廊坊东营湖州西宁开封盐城湛江菏泽邯郸德州铜陵宿迁周口大庆鄂尔多斯常德拉萨桂林北海秦皇岛肇庆63.463.463.463.363.263.163.062.962.962.862.862.562.462.261.661.561.461.461.261.160.960.860.760.659.258.457.857.157.056.856.856.799100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30德

32、阳焦作南平衡阳许昌南阳玉溪茂名信阳齐齐哈尔赣州揭阳九江宝鸡岳阳三明平顶山滁州泰安保定邢台衡水张家口宜宾宁德商丘株洲龙岩马鞍山新乡湘潭莆田56.556.355.955.855.855.555.455.455.155.155.054.854.854.854.754.654.554.554.454.454.354.354.254.254.154.054.053.953.953.753.553.4131132133134135136137138139140141142143144145146147148149150151152153154155156157158159160161162安庆南充阜阳蚌埠

33、泸州伊犁日照牡丹江吉安鞍山郴州枣庄乌兰察布上饶益阳曲靖驻马店汉中承德宜春十堰黄石孝感安阳荆门宿州红河荆州延安清远克拉玛依永州53.153.152.952.752.652.652.552.451.850.850.850.550.350.250.250.149.849.649.449.148.948.648.448.448.348.248.248.047.947.847.647.5排名城市评分排名城市评分排名城市评分16316416516716816917017117217317417517617717817918018118218318418518618718818919019119219319

34、4195毫州黄山邵阳丽水达州昌吉吉林阳江聊城黄冈晋城黔南漯河三亚玉林鄂州三门峡盘锦韶关晋中酒泉呼伦贝尔池州鹤壁大同营口天水潮州六安钦州长治自贡47.447.347.046.746.646.546.346.246.246.146.045.945.745.545.545.445.445.345.345.145.045.044.944.844.544.344.344.244.244.043.843.8196197198199200201202203204205206207208209210211212213214215216217218219220221222223224225226227通辽随州攀

35、枝花毕节娄底大理衢州亳州运城抚州临汾广安渭南铜川铜仁梅州濮阳怀化雅安阿克苏咸宁内江宣城乐山六盘水眉山石嘴山淮北梧州黔西南州忻州景德镇43.843.743.343.343.042.942.842.742.642.442.442.342.342.142.042.042.042.041.941.941.841.741.741.541.541.441.341.241.241.041.040.9228229230231232233234235236237238239240241242243244245246247248249250251252253254255256257汕尾舟山新余抚顺淮南恩施绥化百色

36、保山黔东南朔州锦州喀什锡林郭勒普洱凉山资阳遂宁贵港广元巴音郭楞安康金昌河池吕梁海东海西昭通楚雄甘南40.940.940.940.940.840.840.640.640.540.540.440.340.240.140.140.040.040.039.939.839.639.439.339.239.239.239.038.338.237.6排名城市评分排名城市评分排名城市评分城市数字化发展指数城市数字化发展指数1516杭州得分97.6,排名第1,较去年上升1名成都得分91.2,排名第5,较去年上升2名重庆得分84.8,排名第9,较去年上升5名苏州得分83.4,排名第13,较去年上升4名武汉得分80

37、.4,排名第18,较去年上升6名 获评全国首批“千兆城市”国务院首批列入“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和推进产业数字化成效明显城市(洲)”“超算中心+数据中心+云计算+边缘计算”城市算力支撑体系基本形成 构建“一体两翼”算力政策体系“东数西算”成渝枢纽(重庆)正式启动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全面建成 8个项目上榜工信部公示2022年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名单 入选2022年国家新型数据中心、2022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名单 上线全国首个“星火链网”超级工业互联网顶级节点城市评分及排名特点数字基础设施是指支持数字化应用和信息传输的基础设施。它包括电信网络、互联网接入设施、数据中心、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

38、,它们构成了一个城市数字化基础架构的核心要素,为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城市数字化转型、智慧城市建设以及数字未来的长足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次评估重点考察5G和千兆光网建设、数据中心、物联网创新示范区等建设应用情况,工业互联网等行业支撑平台、数字平台、云计算平台的建设及应用情况,数据及信息化的运营体制和运营长效机制等。本次评估中,数字基础设施的平均得分为58.5分。数字基础设施排名上升较快的代表性城市数字基础设施作为现代数字经济发展的“传输纽带”和“信息载体”,信息基础设施决定着数字经济发挥作用的效能,对数字中国的建设产生深刻的影响,是推动经济

39、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根据评估结果,数字化一线城市的信息基础设施布局目前仍远远领先于其他城市。数字化三、四线城市的转型发展也在迅速取得进展,与新一线、二线城市之间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信息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评分平台基础设施建设是指在某一领域或行业中,建设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技术平台和基础设施,为相关领域或行业提供支撑和服务。平台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数字化发展的重要支撑,提供数据、计算和网络等方面的支持,帮助城市实现数字化转型和升级。评分结果显示,当前数字化一线城市在平台基础设施建设上表现突出,与其他城市拉开了较大的差距。平台基础设施平台基础设施评分020406080100一线二线三线

40、四线新一线020406080100一线二线三线四线新一线城市数字化发展指数城市数字化发展指数1718城市选取标准:数字基础设施排名上升幅度较大且有典型发展案例城市画像综合平均城市画像综合平均杭州得分95.2,排名第2,较去年上升2名成都得分92.1,排名第6,较去年上升2名青岛得分86.4,排名第10,较去年上升2名福州得分86.1,排名第11,较去年上升9名武汉得分85.4,排名第15,较去年上升6名“中国视谷”启动建设,打造万亿级智能物联产业生态圈 入选国家首批智能建造试点城市 5个项目入选工信部2022年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名单入选国家首批智能建造试点城市 建设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试

41、点 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 国家区块链发展先导区城市评分及排名特点数据及信息化资源的采集、分类、汇总是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其运营的基础。评估结果显示,数据层面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数据分类分级管理逐渐明确,数据运营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创新。与此同时,数据运营增值机制、数据资产化机制也在不断创新发展。运营基础设施运营基础设施评分数字经济排名上升较快的代表性城市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为中国生产效率提升与社会发展潜能激发提供源动能,更为高质量发展贡献新思路。本次评估主要从数字技术创新、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三个维度衡量数字经济的发展,考察范围包括关键领域与前沿技术的创新与布局,数字行业的

42、创新联合生态发展,5G、大数据、集成电路等数字产业化驱动产业,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的产业数字化情况等。本次评估,数字经济平均得分为61.3分。数字经济020406080100一线二线三线四线新一线城市数字化发展指数城市数字化发展指数1920城市选取标准:数字经济排名上升幅度较大且有典型发展案例城市画像综合平均本次评估重点关注高端芯片、操作系统、人工智能、传感器等关键领域创新,量子计算与量子通信、神经芯片、DNA存储等前沿技术布局,以及数字技术开源社区建设等创新联合生态发展等。评估结果显示,一线、新一线城市在数字技术创新领域有较大的突破进展,而三、四线城市还有待加强。数字技术创新数字技术创新评分

43、数字产业化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考察信息产业的增加值,包括基础电信、电子制造、软件服务、互联网等。培育壮大AI、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新兴数字产业,提升通信设备、核心电子元器件、关键软件等产业水平是数字产业化的发展趋势。评分结果显示,一线、新一线城市在大数据服务业方面明显提升,大数据服务业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不断催生产业链条的提升和新企业的崛起。三、四线城市发展新经济新业态的态势明显增强。数字产业化数字产业化评分产业数字化主要是信息技术对其他传统产业的贡献,包括农业数字化、工业数字化、服务业数字化等。我国推动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推动数据赋能全产业链协同转型,各省市

44、不断完善产业数字化发展政策与法律法规,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步伐。评分结果显示,一线、新一线城市的产业数字化发展仍处于领先地位,二线、三线、四线城市保持迅猛的发展劲头,与前者差距进一步缩小。产业数字化产业数字化评分020406080100一线二线三线四线新一线020406080100一线二线三线四线新一线020406080100一线二线三线四线新一线城市数字化发展指数城市数字化发展指数2122城市画像综合平均城市画像综合平均城市画像综合平均数字社会建设是城市全面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的重要抓手。国内各城市在数字社会建设方面不断进行有益的探索

45、。数字社会建设的评估主要包括公共服务、智慧城市与数字乡村、数字生活三部分。本次评估,数字社会平均得分为52.1分。数字社会排名上升较快的代表性城市数字社会公共服务重点关注数字化金融、数字化健康等数字化普惠应用,考察数字化技术对全民福利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效益,以及教育、医疗、养老、抚幼、就业、文体、助残等公共服务领域数字化应用情况,同时关注在线教育、医疗O2O模式、智慧养老院等“互联网+公共服务”的发展程度。评估结果显示,一线城市在公共服务数字化领域全面领跑,其他城市在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上仍有较大空间。公共服务公共服务评分智慧城市与数字乡村评分本次评估重点考察城市大脑建设、运行及其应用场景,

46、各城市智能化市政公用设施、便民应用开发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农业设备、系统开发运用等数字乡村建设举措等等。评分结果显示,一线城市在智慧城市创新应用上表现出色,二线城市与新一线城市间的差距进一步缩小,而三四线城市在相关领域的建设正稳步向前推进。智慧城市与数字乡村020406080100一线二线三线四线新一线020406080100一线二线三线四线新一线城市数字化发展指数城市数字化发展指数0102城市数字化发展指数城市数字化发展指数2324苏州宁波威海无锡石家庄得分92.7,排名第5,较去年上升9名得分76.9,排名第11,较去年上升10名得分76.3,排名第14,较去年上升19名得分75.3,

47、排名第18,较去年上升12名得分70.3,排名第38,较去年上升33名 获批全国数字家庭建设试点 全国第一批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 智慧社区建设试点 首个未来社区智慧服务平台启动建设 打造智慧医院建设新标杆 一商圈入选首批省级试点智慧商圈 全国首创5G智能移动医院 建成首个数字孪生社区“城市大脑”演进2.0时代 石家庄时空大数据平台获评国家级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试点项目“四类案件”信息化监管平台入选2022政法智能化建设智慧法院创新案例城市评分及排名特点城市选取标准:数字社会排名上升幅度较大且有典型发展案例城市画像综合平均城市画像综合平均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生活成为

48、人民群众的重要生活方式。数字生活主要关注数字家庭、智慧社区、数字技能等发展状况,包括“数实融合”社区生活服务、社区适老新生态等数字生活新模式新案例以及数字社区运营长效机制、信息与隐私保护等。根据评分结果,显示一线、新一线城市的表现有了明显提升,仍处于领先地位;而二线、三线、四线城市在新型数字生活方面的表现仍有待加强。数字生活数字生活评分苏州得分91.6,排名第4,较去年上升6名长沙得分86.1,排名第10,较去年上升7名包头得分75.7,排名第22,较去年上升41名徐州得分75.6,排名第23,较去年上升37名淄博得分74.9,排名第24,较去年上升8名“苏州市数字政府产业创新云平台”项目成功

49、入选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主办的“首届中国数据治理年会”2022数据管理“百项优秀案例”长沙市“政务一朵云”建设体系获评由中国信息协会举办的“2023数字城市论坛”“2023年数字政府创新成果与实践案例”“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能力,助力优化营商环境”项目获评中国信息协会举办的“2022数字政府论坛”“2022数字政府创新成果与实践案例”负责“数字徐州”建设的市大数据管理中心被评为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组织的2022年数字政府建设与发展大会“2022年度数字政府建设优秀实践单位”淄博市5个案例入围2022年度数字政府“典型案例”,入围数量居全国首位城市评分及排名特点数字政府排名上升较快的代表性城市数字政

50、府是新时期加速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数字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本次评估重点考察政府公共数据治理能力,党建、法制、经济、公安、监管、市政、生态等领域的数字化情况,“数字底座”建设水平等方面。评估显示,各城市积极开展数字政府建设,数字化管理和数字化素养水平得到提升,数字化平台建设向智能集约化发展,数据赋能驱动政府治理能力显著提升。本次评估,数字政府平均得分为53.3分。数字政府020406080100一线二线三线四线新一线城市数字化发展指数城市数字化发展指数2526城市选取标准:数字政府排名上升幅度较大且有典型发展案例城市画像综合平均随着政务数据共享政策环境的日趋完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