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文言虚词“而”表承接和表修饰辨析.doc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1283802 上传时间:2024-04-2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8.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虚词“而”表承接和表修饰辨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文言虚词“而”表承接和表修饰辨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文言虚词“而”表承接和表修饰辨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文言虚词“而”表承接和表修饰辨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文言虚词“而”表承接和表修饰辨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文言虚词“而”表承接和表修饰辨析文言虚词在古汉语中究竟是表承接还是表修饰,一直是学术界搅混不清的一个问题,也是学校教学中遇到的一大难题。各种参考书、各类教学资料说法各不相同,让老师和学生无所适从。包括一些学术著作、大学教材,对此也是众说纷纭。有关这个问题的论文也很多,但相互矛盾,无法自圆其说的文章也比比皆是。通过对大量例句的仔细分析,我认为,这个问题并非不能解决。我们先排除两种情况,这两种情况不属于我们讨论的范畴,也不是大家争论的焦点所在。1、“而”字前面出现的是非动作性的词语或短语,而是形容词或表时间、方位、方向、方式等的词语或短语,这种情况下,“而”表修饰,“而”前的词语作“而”后的动词的

2、状语。例1:太后盛气而揖之。(分析:“盛气”译为“气冲冲地”)例2:面山而居。(分析:“面山”译为“面对着山”,介宾短语作状语。)例3:顺流而东行。(分析:“顺流”译为“顺着河流”)其余如“徐而察之”“子路率尔而对”“吾徇徇而起”“吾尝终日而思矣”等,“而”字都表示修饰关系。2、“而”字前后是动词或动词性短语,但“而”并非表示承接或修饰,关系十分明确。例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分析:“而”表转折)例2: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分析:“而”表并列)例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分析:“而”表递进)例4:锲而舍之、死而有知。(分析:“而”表假设)例5: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分析:

3、“而”表因果)例6: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分析:“而”表目的)问题的焦点出在什么地方呢?出在“而”字连接的是两个动词或动词性短语,而前后关系又非前面所说的几种。有的辨析资料干脆认为,只要“而”前后都是动词,就一定不是修饰关系,其实并非如此,前面是动词,“而”依然可能表示修饰关系。不少资料都是从前后两个动词的关系的角度来辨析,认为前后两个动词只要表示动作先后关系的就是承接关系,只要前后是表示动作方式、手段、状态的,就是修饰关系。这种辨析法科学倒是科学,但实际操作中很多时候很难分辨。表修饰关系的两个动词往往都有先后关系,而表承接关系的两个动词,认真起来,也能够分析出方式、手段、状态的关系。那

4、么,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我们怎样才能把这个问题较好地向学生讲清楚呢?通过对大量的这类“而”字关系的考察,我发现,如果前后是表承接关系的,那么,前一个动作往往在结束以后,才发生后一个动作;相反,表修饰关系的,前面那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往往会伴随后面那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不会结束以后再发生后一个动作。下面分条给予说明。一、表承接:前后两个动作依次发生,且前一个动作结束后才发生后一个动作。例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坐。(分析:“度其足”这个动作完以后才会发生“置之坐”这个动作,而不可能让“度其足”这个动作伴随“置之坐”直到结束,前后是承接关系。)例2: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分析:“受”完了以后才“藏”,前后

5、是承接关系。)例3: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分析:“扣”和“聆”不可能同时存在,必须“扣”了以后才可能“聆”,前后是承接关系。)例4:入而徐趋,至而自谢。(分析:“入”只是一个跨步进入的动作,这个动作在跨进门以后就已经完成,然后只发生“徐趋”的动作,前后是承接关系。“至”和“自谢”同理。)例5:学而时习之。(分析:“学”完了以后才谈得上“习”,“ 学”和“习”不可能同时存在,前后是承接关系。)例6: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分析:“释其耒”完了以后才“守株”,前后是承接关系。)例7:灭滑而还。(分析:“灭滑”完了以后才“还”,前后是承接关系。)二、表修饰:前一个动作发出后一直延续下去,与后

6、一个动作同时存在。例1: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分析:“斧斤考击”伴随了“求”的整个过程,是“求”的方式状语,前后是修饰关系。)例2: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分析:“负”伴随了“前驱”的整个过程,是“前驱”的状态状语,前后是修饰关系。)例3:夜缒而出。(分析:“夜缒”伴随了“出”的整个过程,是“出”的方式状语,前后是修饰关系。)例4:登高而招。(分析:“招”的时候,“登高”这个动作一直在伴随,是“招”的方式状语,前后是修饰关系。)例5:窥镜而自视。(分析:“窥镜”伴随了“自视”的整个过程,是“求”的方式状语,前后是修饰关系。)例6:吾尝跂而望矣。(分析:“望”的时候一直都在“跂”,“ 跂”是“望”的方式,前后是修饰关系。)例7:执其手而与之谋。(分析:“执其手”伴随了“与之谋”,是“与之谋”的情态,前后是修饰关系。)例8:河曲智叟笑而止之。(分析:“笑”伴随了“止”,不可能“笑”完以后才去“止” ,前后是修饰关系。)经过分析,我们发现通常人们理解的“而”字表承接还是表修饰,采用这种方法就能较好的解决了,学生理解起来也比较容易。当然,也有无法判断前后两个动作是否同时存在的现象,但那毕竟是少数。语文学习不像理科,通常都没有绝对的判断。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