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279413 上传时间:2024-04-19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1.7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与原理专题1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一、化学反应的焓变1、反应热与焓变 (1)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相同温度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化学反应的反应热。(2)焓变(H):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化学反应的焓变。符号: H,单位:kJ/mol 2、 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1)放热反应: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热量的反应称为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2) 吸热反应: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热量的反应称为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放热反应H为

2、“”或H0 吸热反应H为“+”或H 0HE(生成物的总能量) E(反应物的总能量)HE(反应物的键能) E(生成物的键能)(3)常见的放热反应:1) 所有的燃烧反应 2) 酸碱中和反应 3) 大多数的化合反应 4) 金属与酸的反应 5) 生石灰和水反应 6) 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常见的吸热反应:1) 晶体Ba(OH)28H2O与NH4Cl 2) 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3)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 4)铵盐溶解等注意:1)化学反应时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只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与反应条件(如点燃、加热、高温、光照等)和反应类型无关; 2)物质的溶解过程也伴随着能

3、量变化:NaOH固体溶于水明显放热;硝酸铵晶体溶于水明显吸热,NaCl溶于水热量变化不明显。3、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本质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 化学键形成放热4、热化学方程式(1) 定义:能够表示反应热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2) 意义:既能表示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又能表示化学反应的热量变化。(3)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1) 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2) 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3) 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4) 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不

4、表示分子个数,表示对应物质的物质的量。5) 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 H的单位为kJ/mol,它并不是指1mol反应物或是生成物,可以理解为“每摩尔反应”。如: mol-1 是指每摩尔反应“2molH2(g)和1molO2(g)完全反应生成2molH2O(l)”的焓变。5、总结:热化学方程式与普通化学方程式的比较热化学方程式普通化学方程式反应式mol-1方程式意义表示反应及反应的吸热放热仅表示反应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可以是整数或分数可以表示物质的量或微粒个数,只能是整数,不能是分数H右端有表示能量变化的H 没有此项反应条件不用标明反应条件、“”、“”等需

5、标明各种反应条件 如点燃,光照、高温等物质的状态必须标明反应物、生成物的聚集状态,如g,l,s不标明反应物、生成物的聚集状态二、反应热的测量与计算:1、中和热概述:(1)定义: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l)水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2)中和热的表示:H+(aq)+OH-(aq)=H2O (l);H=-57.3kJmol。(3)要点1) 条件:”稀溶液”一般是指酸、碱的物质的量浓度均小于或等于1 mol/L的溶液,因为若酸、碱浓度较大,混合时会产生溶解热,而影响中和热的测定。2) 反应物:(强)酸与(强)碱。中和热不包括离子在水溶液中的生成热、电解质电离的吸热所伴随的热效应。

6、3) 中和热是以生成1mol液态水所放出的热量来定义的,因此在书写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时,就以生产1mol H2O为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如表示稀NaOH和稀硫酸的中和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mol-14) 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化合生成 H20,若反应过程中有其他物质(如沉淀等)生成,这部分反应热也不在中和热内。5) 放出的热量:57.3kJ/mol2、 中和热的测量:(1)仪器:量热计。 量热计由内、外两个筒组成,外筒的外壁盖有保温层,盖上有温度计和搅拌器。或者:大烧杯(500 mL)、小烧杯(100 mL)、温度计、量筒(50 mL)两个、泡沫塑料或纸条、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

7、(中心有两个小孔)、环形玻璃搅拌棒。 试剂:0.50 mol/L 盐酸、0.55 mol/L NaOH溶液。(2) 实验原理:测定含x mol HCl的稀盐酸与含x mol NaOH的稀NaOH溶液混合后放出的热量为Q kJ,则 kJmol-1(3) 实验步骤:1)在大烧杯底部垫泡沫塑料(或纸条),使放入的小烧杯杯口与大烧杯杯口相平。然后再在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或纸条),大烧杯上用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作盖板,在板中间开两个小孔,正好使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通过,如下图所示。 2)用一个量筒量取50 mL 0.50 mol/L盐酸,倒入小烧杯中,并用温度计测量盐酸的温度,记入下表。然

8、后把温度计上的酸用水冲洗干净。3)用另一个量筒量取50 mL 0.55 mol/L NaOH溶液,并用温度计测量NaOH溶液的温度,记入下表。4)把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放入小烧杯的盐酸中,并把量筒中的NaOH溶液一次倒入小烧杯(注意不要洒到外面)。用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搅动溶液,并准确读取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记为终止温度,记入下表。5)重复实验两次,取测量所得数据的平均值作为计算依据。(4)常见问题:1)教材有注,“为了保证0.50molL的盐酸完全被中和,采用0.55molLNaOH溶液,使碱稍稍过量”,那可不可以用0.50molLNaOH与0.55molLHCl,让酸稍稍过量呢?答案:不是

9、“可以与不可以”而是“不宜”。原因是稀盐酸比较稳定,取50mL、0.50molLHCl,它的物质的量就是0.025mol,而NaOH溶液极易吸收空气中的CO2,如果恰好取50mL、0.50molLNaOH,就很难保证有0.025molNaOH参与反应去中和0.025mol的HCl。2)为了确保NaOH稍稍过量,可不可以取体积稍稍过的0.50molLNaOH溶液呢?回答:可以的。比如“量取51mL(或52mL)0.50molLNaOH溶液”。只是(m1+m2)再不是100g,而是101g或102g。3)强酸与弱碱,强碱与弱酸的中和反应热值如何估计?鉴于弱酸、弱碱在水溶液中只能部分电离,因此,当强

10、酸与弱碱、强碱与弱酸发生中和反应时同时还有弱碱和弱酸的不断电离(吸收热量,即电离热)。所以,总的热效应比强酸强碱中和时的热效应值(57.3KJ/mol)要小一些。4)测定酸碱中和热为什么要用稀溶液?答:中和热是酸碱在稀溶液中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lmol水时所放出的热量,为什么要指明在稀溶液中呢?因为如果在浓溶液中,即使是强酸或强碱,由于得不到足够的水分子,因此也不能完全电离为自由移动的离子。在中和反应过程中会伴随着酸或碱的电离及离子的水化,电离要吸收热量,离子的水化要放出热量,不同浓度时这个热量就不同,所以中和热的值就不同,这样就没有一个统一标准了。5)为什么强酸强碱的中和热是相同的?答:在稀溶

11、液中,强酸和强碱完全电离,所以它们的反应就是H+与OH-结合成H2O的反应,每生成lmol水放出的热量(中和热)是相同的,均为 573 kJmol。6)为什么弱酸、弱碱参加的中和反应的中和热小于573 kJmol?答:弱酸、弱碱在水溶液中不能完全电离,存在着电离平衡。弱酸或弱碱参与中和反应的同时,伴随着电离,电离过程要吸收热量,此热量就要由H+与OH-结合成水分子放出的热量来抵偿,所以总的来说中和热小于 573 kJ/mol。7)是什么原因使中和热测定结果往往偏低?答:按照课本中所示装置进行中和热测定,往往所测结果偏低,造成如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有:(1)仪器保温性能差。课本中用大小烧杯间的碎纸片

12、来隔热保温,其效果当然不好,免不了热量散失,所以结果偏低,这是主要原因;(2)实验中忽略了小烧杯、温度计所吸收的热量,因此也使结果偏低;(3)计算中假定溶液比热容为418 J(g),密度为1gcm3,实际上这是水的比热容和密度,酸碱溶液的比热容、密度均较此数大,所以也使结果偏低。8)为何说保温效果差是造成中和热测定值偏低的主要原因?答:实验中温度升高得不多,所以烧杯、玻璃棒吸收的热量甚小,影响不大;而酸、碱溶液是稀溶液,实际密度对比热容与水相差甚微;所以此影响更微弱。因此说,结果偏低的主要原因是保温性能差,若能改进装置,比如用保温杯代替烧杯,使保温性能良好,就更能接近理论值。9)离子方程式H+

13、OH-=H2O代表了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能否用此代表所有中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答:离子方程式书写要求“将难电离或难溶的物质以及气体等用化学式表示”,所以弱酸、弱碱参与中和反应时应以分子的形式保留。例如,醋酸和氢氧化钠的离子方程式就应当写为:HAC+OH-=Ac-+H2O只有可溶性强酸强碱的离子方程式才可能如此表示。10)为什么中和热测定中要用稍过量的碱?能不能用过量的酸?答:这是为了保证碱(或酸)能够完全被中和。H+与OH-相互接触碰撞才能发生反应,如果用等量的酸、碱,随着反应的进行, H+与OH-相互碰撞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少,越来越困难,可能有一部分 H+与OH-就不能反应,而在一种微粒过量的

14、情况下,则大大增加了另一种微粒完全反应的机会。不能用过量的酸,因为碱中含有杂质碳酸钠,酸过量就会有酸与碳酸盐反应导致中和热测定不准11)为什么要用环形玻璃棒搅拌?若用铁丝取代环行玻璃棒会不会有影响?答 为了使反应充分若用铁丝取代环行玻璃棒会使铁与酸反应放出热量而且铁丝传热快,使测量值偏低。3、盖斯定律 内容: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的反应热是相同的。三、能源的充分利用1、标准燃烧热和热值(1)标准燃烧热概念:在101 kPa时,1 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

15、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注意以下几点:研究条件:101 kPa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HHg2+Fe3+Cu2+(稀HNO3电离的NO3-)H+(指酸电离的) Pb2+Sn2+ Fe2+Zn2+Al3+Mg2+Na+Ca2+K+如Zn、Cu、稀H2SO4组成的原电池:2H+ + 2e- =H2如Zn、Cu、CuSO4组成的原电池:Cu2+ + 2e- =Cu如Fe、Cu、稀HNO3组成的原电池:NO3-+4H+3e-=NO+2H2O 负极金属与电解质溶液不发生反应:在正极上被还原的物质一般是溶解

16、在电解质溶液中的O2.如铁、铜、氢氧化钠溶液组成的原电池:O2 + 4e- +2H2O =4OH-(3)原电池的总反应式一般把正极和负极反应式相加而得。(4)特殊情况:下列情况并不是较活泼金属做负极: Mg、Al、稀H2SO4组成的原电池: 负极(Al)反应:2Al-6e- + 8OH- = 2AlO2- + 4H2O 正极(Mg)反应:6H+ + 6e- =3H2 Fe(或Al)、Cu、浓HNO3组成的原电池: 负极(Cu)反应:Cu 2e- = Cu2+ 正极(Fe或Al)反应:2NO3- + 4H+ + 2e- =2NO2 + 2H2O Mg、Al、NaOH溶液组成的原电池: 由于Mg与

17、NaOH溶液不反应,而Al能与NaOH溶液反应,故Al为负极,Mg为正极。 负极(Al)反应:2Al6e-8OH-=2AlO2-4H2O 正极(Mg)反应:6H+6e-=3H2 总反应式:2Al2OH-4H2O=2AlO2-3H2备注:类似的还有Zn也与NaOH会反应,Si、S、P等也会与NaOH反应,所以如果Mg、Zn、NaOH组成的原电池,Zn是负极;Si、Fe、NaOH组成的原电池,Si是负极。例:有甲、乙两位学生均想利用原电池反应检测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两人均使用镁片和铝片作电极,但甲同学将电极放入6 mol/L的H2SO4溶液中,乙同学将电极放入6 mol/L的NaOH溶液中,如右图所

18、示。下列关于电极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中镁作负极,乙中镁作负极B甲中镁作负极,乙中铝作负极C甲中铝作正极,乙中铝作正极D甲中镁作正极,乙中铝作正极解析:选B。甲中在酸性溶液中金属镁较金属铝容易失去电子,所以甲中金属镁作为原电池的负极;而乙中在碱性溶液中金属铝较金属镁更容易失去电子,所以乙中金属铝作为原电池的负极。8、如何设计化学电池:例如:以2FeCl3Cu=2FeCl2CuCl2为依据,设计一个原电池。(1)将氧化还原反应拆成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两个半反应,分别作原电池的负极和正极的电极反应式:负极:Cu2e=Cu2 正极:2Fe32e=2Fe2(2)确定电极材料如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为金属单

19、质,可用该金属直接作负极;如为气体(如H2)或溶液中的还原性离子,可用惰性电极(如Pt、碳棒)作负极。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材料必须不如负极材料活泼。本例中可用铜棒作负极,用铂丝或碳棒作正极。(3)确定电解质溶液一般选用反应物中的电解质溶液即可。如本例中可用FeCl3溶液作电解液。(4)构成闭合电路。特别提醒:设计原电池时,若氧化还原方程式中无明确的电解质溶液,可用水作电解质,但为了增强其导电性,通常加入强碱或一般的强酸。如燃料电池,水中一般要加入KOH或H2SO4。9、常见原电池方程式:(1)CuH2SO4Zn原电池 正极: 2H+ + 2e- H2 负极: Zn - 2e- Zn2+ 总反应式

20、: Zn + 2H+ = Zn2+ + H2 (2)CuFeCl3C原电池 正极: 2Fe3+ + 2e- 2Fe2+ 负极: Cu - 2e- Cu2+ 总反应式: 2Fe3+ + Cu = 2Fe2+ + Cu2+ (3)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发生吸氧腐蚀 正极:O2 + 2H2O + 4e- 4OH- 负极:2Fe - 4e- 2Fe2+ 总反应式:2Fe + O2 + 2H2O = 2Fe(OH)2 (4)氢氧燃料电池(中性介质) 正极:O2 + 2H2O + 4e- 4OH- 负极:2H2 - 4e- 4H+ 总反应式:2H2 + O2 = 2H2O (5)氢氧燃料电池(酸性介质) 正极

21、:O2 + 4H+ + 4e- 2H2O 负极:2H2 - 4e- 4H+ 总反应式:2H2 + O2 = 2H2O (6)氢氧燃料电池(碱性介质) 正极:O2 + 2H2O + 4e- 4OH- 负极:2H2 - 4e- + 4OH- 4H2O 总反应式:2H2 + O2 = 2H2O (7)铅蓄电池(放电) 正极 (PbO2) :PbO2 + 2e- + SO42- + 4H+ PbSO4 + 2H2O 负极 (Pb) :Pb- 2e-+ (SO4)2- PbSO4 总反应式:Pb+PbO2+4H+ 2(SO4)2- = 2PbSO4 + 2H2O (8)AlNaOHMg原电池 正极:6H

22、2O + 6e- 3H2 + 6OH- 负极:2Al - 6e- + 8OH- 2AlO2- + 4H2O 总反应式:2Al+2OH-+2H2O=2AlO2- + 3H2 (9)CH4燃料电池(碱性介质) 正极:2O2 + 4H2O + 8e- 8OH- 负极:CH4 -8e- + 10OH- (CO3)2- + 7H2O 总反应式:CH4 + 2O2 + 2OH- = (CO3)2- + 3H2O (10)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 (Li2CO3和Na2CO3熔融盐作电解液,CO作燃料): 正极:O2 + 2CO2 + 4e- 2(CO3)2- (持续补充CO2气体) 负极:2CO + 2(CO3

23、)2- - 4e- 4CO2 总反应式:2CO + O2 = 2CO2 (11)银锌纽扣电池(碱性介质) 正极 (Ag2O) :Ag2O + H2O + 2e- 2Ag + 2OH- 负极 (Zn) :Zn + 2OH- -2e- ZnO + H2O 总反应式:Zn + Ag2O = ZnO + 2Ag三、电解池1、电解原理(1) 电解概念:电流(外加直流电)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被动的不是自发的)的过程叫点解。点解过程吧电脑转化为化学能。(2) 电解池: 1)定义: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也叫电解槽 2)电解池的组成条件: A与电源相连的两个电极; B两个电极插入电解

24、质溶液(或熔融的电解质)中; C形成闭合电路。 3)放电:当离子到达电极时,失去或获得电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 4)电子流向:(电源)负极(电解池)阴极(离子定向运动)电解质溶液(电解池)阳极(电源)正极 5)电极名称及反应: 阳极:与直流电源的 正极 相连的电极,发生 氧化 反应 阴极:与直流电源的 负极 相连的电极,发生 还原 反应隋性电极只导电,不参与氧化还原反应(C/Pt/Au)活性电极既导电又参与氧化还原反应(Cu/Ag) 6)工作原理: 点解的过程是(前提是阳极为惰性电极)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中的阴、阳离子在电流的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在阳极和阴极分别被氧化和被还原生成新物

25、质的过程。 7)电解CuCl2溶液的电极反应:阳极: 2Cl- -2e-=Cl2 (氧化)阴极: Cu2+2e-=Cu(还原)总反应式:CuCl2 =Cu+Cl2 (3) 电解时电极产物的判断:1) 阳极产物的判断:A 阳极是活性电极:阳极是金属活动顺序表中Ag或Ag前面的金属,则电极本身失去电子,电极溶解。 B 阳极是惰性电极(Pt、Au、石墨):阳极是惰性电极,则是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失去电子,阳极产物要根据阴离子放电顺序来判断:S2-I-Br-Cl-OH-NO3-SO42-(等含氧酸根离子)F-(SO32-/MnO4-OH-)2) 阴极产物的判断:阴极本身不参与电极反应,阴极是电解质溶液

26、中的阳离子得到电子放电,阳离子放电顺序为:Ag+Hg2+Fe3+Cu2+(稀HNO3电离的NO3-)H+(指酸电离的) Pb2+Sn2+ Fe2+Zn2+Al3+Mg2+Na+Ca2+K+(4) 电解中电极附近溶液pH值的变化:1)电极区域 A阴极H+放电产生H2,阴极区域pH变大。 B阳极OH-放电产生O2,阳极区域pH变小。2)电解质溶液中: A电解过程中,既产生H2,又产生O2,则原溶液呈酸性的pH变小,原溶液呈碱性的pH变大,原溶液呈中性的pH不变(浓度变大)。 B电解过程中, 无H2和O2产生, pH几乎不变。但象CuCl2变大C电解过程中,只产生H2, pH变大。D电解过程中,只产

27、生O2, pH变小。(5) 惰性电极电解电解质水溶液的规律 电解质分类:1)电解水型:含氧酸(H2SO4、HNO3等),强碱(NaOH、KOH等),活泼金属含氧酸盐(Na2SO4、KNO3等)2)电解电解质型:无氧酸(HCl、HBr等,但HF除外),不活泼金属的无氧酸盐(CuCl2等,氟化物除外)3)放氢生碱型:活泼金属的无氧酸盐(如NaCl、KBr等,但氟化物除外)4)放氧生酸型:不活泼金属的含氧酸盐(如CuSO4、AgNO等)类型实例电极反应电解对象电解质浓度pH电解质溶液复原分解电解质型HCl阴极:2H+2e-=H2阳极: 2Cl- - 2e-=Cl2总反应式:2HCl H2+ Cl2电

28、解质减小 增大通HCl气体 CuCl2阴极:Cu2+2e-=Cu阳极: 2Cl-2e-=Cl2总反应式:CuCl2Cu+ Cl2不变加CuCl2粉末放H2生成碱型NaCl阴极: 2H+2e-=H2阳极: 2Cl- -2e-=Cl2 总反应式:+ Cl2电解质和水生成新电解质增大通HCl气体放氧生酸型CuSO4阴极: 2 Cu2+4e-=2Cu阳极: 4OH- - 4e-=2H2O+O2 总反应式:2CuSO4+2H2O2Cu+H2SO4+ O2电解质和水生成新电解质减小氧化铜电解水型NaOH阴极: 4H+4e-=2H2阳极: 4OH- - 4e-=2H2O+O2总反应式:+ O2水增大增大水H

29、2SO4减小Na2SO4不变2、电解原理的应用 (1) 电解饱和食盐水以制造烧碱、氯气和氢气(氯碱工业) 电极反应见上表。(2) 电镀:应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表面镀上一薄层其他金属或合金的方法1)电极、电解质溶液的选择:阳极:镀层金属,失去电子,成为离子进入溶液 M ne = M n+阴极:待镀金属(镀件):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得到电子,成为金属原子,附着在金属表面:M n+ + ne = M电解质溶液:含有镀层金属离子的溶液做电镀液2)镀铜反应原理: 阳极(纯铜):Cu-2e-=Cu2+,阴极(镀件):Cu2+2e-=Cu, 电解液:可溶性铜盐溶液,如CuSO4溶液 3)铜的精炼 阳极:粗铜;阴

30、极:纯铜; 电解质溶液:硫酸铜 (3) 电冶金1)、电冶金:使矿石中的 金属阳离子 获得电子,从它们的化合物中还原出来用于冶炼活泼金属,如钾、钠、镁、钙、铝2)、电解熔融氯化钠:通电前,氯化钠高温下熔融:NaCl = Na + + Cl通直流电后:阳极:2Na+ + 2e = 2Na阴极:2Cl 2e = Cl2总反应式:(4)规律总结:原电池、电解池、电镀池的判断规律 1)若无外接电源,又具备组成原电池的三个条件。有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两极用导线互相连接成直接插入连通的电解质溶液里;较活泼金属与电解质溶液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有时是与水电离产生的H+作用),只要同时具备这三个条件即为原电池。

31、 2)若有外接电源,两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则可能是电解池或电镀池;当阴极为金属,阳极亦为金属且与电解质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属同种元素时,则为电镀池。 ()若多个单池相互串联,又有外接电源时,则与电源相连接的装置为电解池成电镀池。若无外接电源时,先选较活泼金属电极为原电池的负极(电子输出极),有关装置为原电池,其余为电镀池或电解池。 原电池,电解池,电镀池的比较性质 类别 原电池 电解池 电镀池装置定义(装置特点)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无外接电源将电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装置有外接电源应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表面镀上一侧层其他金属有外接电源反应特征 自发反应 非自发反应 非自发反应 装置特征无电源,两级材

32、料不同有电源,两级材料可同可不同 有电源 形成条件活动性不同的两极电解质溶液形成闭合回路两电极连接直流电源两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形成闭合回路1镀层金属接电源正极,待镀金属接负极;2电镀液必须含有镀层金属的离子 电极名称负极:较活泼金属正极:较不活泼金属(能导电非金属)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名称同电解,但有限制条件阳极:必须是镀层金属阴极:镀件 电极反应负极:氧化反应,金属失去电子正极:还原反应,溶液中的阳离子得电子或者氧气得电子(吸氧腐蚀)阳极:氧化反应,溶液中的阴离子失去电子,或电极金属失电子阴极:还原反应,溶液中的阳离子得到电子阳极:金属电极失去电子阴极:电镀液中阳离子得到

33、电子电子流向负极正极 电源负极阴极电源正极阳极 同电解池溶液中带电粒子的移动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阳离子向阴极移动阴离子向阳极移动 同电解池联系 在两极上都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原电池与电解池的极的得失电子联系图:阳极(失) e- 正极(得) e- 负极(失) e- 阴极(得)第三单元 金属的腐蚀和防护一、金属的电化学腐蚀1、概念:金属腐蚀是指金属或合金与周围环境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而腐蚀损耗的现象。 本质:都是金属原子 失去 电子而被氧化生成金属阳离子的过程2、金属腐蚀的类型: 电化学腐蚀 化学腐蚀定义不纯的金属或合金发生原电池反应,使较活泼的金属失去电子被氧化而引起的腐蚀。金属与其他物质直接接触发生氧化还原而引起的腐蚀条件不纯金属或合金与电解质溶液接触金属与非电解质直接接触现象有微弱的电流产生 无电流产生 本质较活泼的金属被氧化的过程 金属被氧化的过程 实例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被腐蚀金属与Cl2、O2等物质直接反应关系化学腐蚀与电化腐蚀往往同时发生,但电化腐蚀更加普遍,危害更严重3、钢铁电化学腐蚀的分类:(1)析氢腐蚀腐蚀过程中不断有氢气放出条件:潮湿空气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化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