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42∕T 359-2021 条形绿茶机械化加工技术规程(湖北省).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127604 上传时间:2022-08-31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268.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42∕T 359-2021 条形绿茶机械化加工技术规程(湖北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DB42∕T 359-2021 条形绿茶机械化加工技术规程(湖北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DB42∕T 359-2021 条形绿茶机械化加工技术规程(湖北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DB42∕T 359-2021 条形绿茶机械化加工技术规程(湖北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DB42∕T 359-2021 条形绿茶机械化加工技术规程(湖北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ICS 67.140.10 CCS X 55 DB42 湖北省地方标准 DB42/T 3592021 代替 DB42/T 359-2006 条形绿茶机械化加工技术规程 Technological code of practice of mechanized processing for strip-shaped green tea 2021 - 03 - 03 发布 2021 - 05 - 03 实施 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 DB42/T 3592021I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鲜叶要求 .1 4.1 鲜叶原料 .1 4.2

2、 采摘要求 .2 5 加工技术 .2 5.1 工艺流程 .2 5.2 鲜叶摊放 .2 5.3 鲜叶分选 .2 5.4 杀青 .2 5.5 第一次冷却回潮 .3 5.6 揉捻 .3 5.7 初干 .3 5.8 第二次冷却回潮 .4 5.9 做形 .4 5.10 足干 .4 5.11 第三次冷却回潮 .4 5.12 提香 .4 5.13 拣选 .5 6 产品包装、标签、贮藏 .5 6.1 包装 .5 6.2 标签 .5 6.3 贮藏 .5 7 废弃物处理 .5 7.1 废渣废气处理 .5 7.2 包装物处理 .5 8 质量控制 .5 8.1 质量管理制度 .5 8.2 质量档案管理 .5 8.3

3、质量标准体系 .5 8.4 安全标准体系 .5 DB42/T 3592021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 DB42/T 359-2006机制条形优质绿茶 。本文件与 DB42/T 359-2006 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内容变化如下: a) 修改更新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 2 章,2006 版第 2 章); b) 增加“条形绿茶”定义(见 3.1); c) 删除 DB42/T 359-2006 中附录 A 与附录 B(见 2006 版附录 A、附录 B); d) 增加条形绿茶的机制加工技术中的

4、工艺流程(见 5.1); e) 增加要素“鲜叶分选”(见 5.3); f) 增加“6CST-60、6CST-70、6CST-80、6CST-100 型滚筒连续杀青机杀青” ,蒸汽杀青,微波杀青,热风杀青和电磁杀青”(见 5.4); g) 增加要素“做形”(见 5.9); h) 增加要素“拣选”(见 5.13); i) 删除 DB 42/T 359-2006 中“检验规则”(见 2006 版第 7 章); j) 更改了“产品包装、标志、贮藏”的部分内容(见第 6 章); k) 增加了章节“废弃物处理”(见第 7 章); l) 增加了章节“质量控制”(见第 8 章)。 本文件由华中农业大学提出。

5、本文件由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 : 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果茶办公室、湖北龙王垭茶业有限公司、宣恩县伍台昌臣茶业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倪德江、曾维超、余志、陈玉琼、王耀民、郭承君、郑时兵。 本文件的历次发布版本情况为: DB42/T 359-2006。 本文件实施应用中的疑问,可咨询湖北省农业农村厅,联系电话:027-87665821,邮箱:。 对本文件的有关修改意见建议请反馈至华中农业大学,联系电话:027-87282038,邮箱:。 DB42/T 35920211 条形绿茶机械化加工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条形绿茶的术语和定义、鲜叶要求、加工技术、产品包装、贮藏

6、及废弃物处理和质量控制。 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境内生产的机制条形绿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 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 4806.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纸和纸板材料及制品 GB 500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灰分的测定 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 14881 食品安全国家

7、标准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GB/T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GB/T 8302 茶 取样 GB/T 8303 茶 磨碎试样的制备及其干物质含量测定 GB/T 8305 茶 水浸出物测定 GB/T 8310 茶 粗纤维测定 GB/T 8311 茶 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 GB/T 23776 茶叶感官审评方法 GH/T 1070 茶叶包装通则 GH/T 1071 茶叶贮存通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条形绿茶 strip-shaped green tea 以茶树Camellia sinensis (L.) Kuntze鲜叶为原料,经过绿茶加工工艺

8、制成的外形条索紧结,呈条状的茶叶。 4鲜叶要求 4.1鲜叶原料 DB42/T 35920212条形绿茶鲜叶原料的划分见表1。 表1条形绿茶各级别鲜叶要求 级 别 项 目 特级 一级 二级 芽叶组成 单芽80%,一芽一叶20% 一芽一叶80%,一芽二叶20% 一芽二叶初展叶80%,一芽三叶 及同等嫩度的鲜叶20% 4.2采摘要求 鲜叶原料按标准及时分批采摘,病虫叶不采,采摘时不带非茶类物质。盛叶采用透气性好的器具,鲜叶不挤压、不暴晒、不雨淋,不污染。 5加工技术 5.1工艺流程 条形绿茶机制加工工艺流程: 鲜叶摊放分选杀青冷却回潮揉捻初干冷却回潮做形足干冷却回潮提香拣选。 5.2鲜叶摊放 5.2

9、.1鲜叶进厂后薄摊于干净的篾垫或摊青机上,摊叶厚度不超过 5cm。摊放场所要求清洁卫生、阴凉通风。 5.2.2摊放时间 5h8h,中途翻叶 2 次3 次。 5.2.3摊放程度以芽叶含水量 68%72%为宜,手捏芽叶较柔软,青草气消退,有清香或花果香。 5.3鲜叶分选 摊放后的鲜叶可用鲜叶分选机分出单芽、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和一芽三叶等不同等级的鲜叶。 5.4杀青 5.4.1杀青方法 5.4.1.1滚筒连续杀青机杀青 滚筒连续杀青机杀青参数如表2。 表2杀青技术参数 滚筒型号 6CST-40 6CST-50 6CST-60 6CST-80 6CST-100 鲜叶级别 特级 特级 特级、一级、二级

10、一级、二级 二级 杀青温度 250 300 280 330 310 380 320 400 320 400 5.4.1.2蒸汽杀青 6CSZ-150杀青机,投叶量为75kg/h,蒸汽温度150165,蒸汽时间为25s40s,热风脱水150160,时间为30s60s。 DB42/T 359202135.4.1.3微波杀青 6CW-6E茶叶微波杀青干燥机,杀青时间2min3min。 5.4.1.4热风杀青 6CSR-80杀青机,杀青热风进口温度300350、滚筒转速25r/min35r/min,杀青时间2min左右。 5.4.1.5电磁杀青 80-A电磁滚筒杀青机,杀青温度1区230250,2区2

11、15220,3区205210,杀青时间约140s160s。 5.4.2杀青程度 杀青叶叶质由硬脆变为柔软,叶色变暗,青气消退,此时茶叶手捏成团,略有黏性,松手即散。杀青叶含水量控制在58%60%。 5.5第一次冷却回潮 5.5.1冷却 采用6CL-60、6CL-100型冷却机,叶层厚度3cm,时间10min,冷却至室温。 5.5.2回潮 采用6CH-60、6CL-100型回潮机,叶层厚度25cm,时间30min,回潮至叶质柔软。 5.6揉捻 5.6.1揉捻方法 采用揉捻机揉捻,加压方式为 : 不加压轻压重压轻压松压,中途轻重交替进行,揉捻后及时解块。揉捻参数如表3所示: 表3揉捻技术参数 揉捻

12、机型号 6CR-45 6CR-55 6CR-65 鲜叶级别 特级 一级、二级 一级、二级 投叶量 12 kg15 kg 30 kg60 kg 50 kg90 kg 揉捻时间 15 min25 min 20 min45 min 20 min45 min 5.6.2揉捻程度 芽叶卷紧成条,成条率在90%以上。 5.7初干 5.7.1初干方法 采用6CH3、6CH4、6CH10、6CH20m2型烘干机,烘干温度110120。 5.7.2初干程度 DB42/T 35920214叶含水量40%45%,叶质略硬,不断碎。 5.8第二次冷却回潮 5.8.1冷却 同5.4。 5.8.2回潮 采用6CH-60、

13、6CH-100型回潮机,叶层厚度25cm,时间30min,回潮至叶质尚柔软。 5.9做形 5.9.1做形方法 做形方法有瓶式炒干机做形与理条机做形 a) 瓶式炒干机做形:采用 6CC-110 型瓶式炒干机、或八角复干机,锅温 150200,投叶量5kg10kg,时间 10min20min。 b) 理条机做形:采用 6CL-600 型理条机,温度 150200,每锅槽叶量 150g250g,时间10min20min。 5.9.2做形程度 掌握茶叶含水量30%35%,叶质略硬,不断碎;出机后摊凉30min以上。 5.10足干 5.10.1足干方法 在6CH3、6CH4、6CH10、6CH20m2型

14、烘干机上进行烘干,足干温度90120。 5.10.2足干程度 茶叶含水量6.5%左右,手捏成粉末。 5.11第三次冷却回潮 5.11.1冷却 同5.4。 5.11.2回潮 冷却后的干茶在室温下放置30min以上。 5.12提香 5.12.1提香方法 采用6CH3、6CH4、6CH10、6CH20m2型名茶烘干机,温度90105。 5.12.2提香程度 茶叶含水量至5%6%,香气浓郁为宜。 DB42/T 359202155.13拣选 提香后的茶叶经冷却后,用圆筛机、风选机或色选机进行精选,除去片、末、梗等及其它非茶类夹杂物。 6产品包装、标签、贮藏 6.1包装 包装材料符合GB 4806.8、G

15、H/T 1070要求。 6.2标签 产品应有标签,标签应包含产地,加工日期,等级,数量等内容。成品茶标签应符合GB 7718的规定。 6.3贮藏 经包装的优质绿茶按品类、等级、生产日期分别存放在冷藏库,贮存应符合GH/T 1071的规定,并建立包装档案记录。 7废弃物处理 7.1废渣废气处理 采用新技术减少条形绿茶机械化加工过程中的燃料废渣与废气排放,不污染环境。 7.2包装物处理 优先采用可回收利用与可循环再生的包装材料, 在实现充分保护产品, 符合安全, 卫生和环境要求,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条件下,减少包装材料的使用量,降低包装废弃物总量。 8质量控制 8.1质量管理制度 关键工艺应有操作要求

16、和检验方法,卫生管理、操作规程等关键内容长期公示,并记录执行情况,各记录应保留三年。 8.2质量档案管理 企业应建立原料采购、加工、贮存、运输、入库、出库、销售的完整档案记录。 8.3质量标准体系 企业应建立条形茶各等级产品的实物样与产品标准。 按照GB/T 8302、 GB/T 8303、 GB/T 5009.3、 GB/T 8305、GB 5009.4、GB/T 8310、GB/T 8311建立产品质量检验体系。按照GB/T 23776建立产品感官评价体系。每批加工产品应符合产品标准,并编制加工批号或序列号,一直延用到产品终端销售。 8.4安全标准体系 DB42/T 35920216企业生产过程需符合GB 14881要求, 并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2762与GB 2763建立污染物限量控制,农药残留控制与管理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机械/制造/汽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