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论语》选读之十三《沂水春风》.ppt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270006 上传时间:2024-04-19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2.5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选读之十三《沂水春风》.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论语》选读之十三《沂水春风》.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论语》选读之十三《沂水春风》.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论语》选读之十三《沂水春风》.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论语》选读之十三《沂水春风》.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沂沂 水水 春春 风风11-26子路、曾皙(子路、曾皙(1)、冉有、公西)、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吾以也(2)。居()。居(3)则曰:)则曰:不吾知不吾知也!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如或知尔,则何以哉(4)?)?”注释注释(1)曾皙:名点,字子皙,曾参的父亲,也是孔子的学生。(2)以吾一日长乎尔,毋以也:虽然我比你们的年龄稍长一些,而不敢说话。(3)居:平日。(4)则何以哉:何以,即何以为用。孔子操琴图【评点评点】顾鸿安顾鸿安 论语解读论语解读本章记载孔子与四个弟子谈志向的事。孔子开始时就叫弟子们不要拘束,因此大家谈得坦率、坦率、自

2、然、各言其志自然、各言其志。【读解读解】朱熹朱熹论语集注论语集注长,上声。言我虽年少长于女,然女勿以我长而难言。盖诱之尽言以观其诱之尽言以观其志志,而圣人和气谦德和气谦德,于此亦可见矣。孔子著书图【读解读解】邢昺邢昺 论语注疏论语注疏 正义曰:此章孔子乘间四弟子侍坐,因使各言其志,以观其器能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者,时孔子坐,时孔子坐,四子侍侧,亦皆坐也四子侍侧,亦皆坐也。“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者,孔子将发问,先以此言诱掖之也。言女等侍吾,以吾年长於女,谦而少言,故云一日谦而少言,故云一日。今我问女,女等毋以吾长而惮难其对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者

3、,此问辞也。言女常居则云已有才能,人不我知。设如有人知女,将欲用之,则女将何设如有人知女,将欲用之,则女将何以为治?以为治?【读解读解】循循善诱循循善诱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平易近人 从这里我们看到了孔子的教学习惯,那就是平等、民主,朋友式的对话闲聊,不存在年龄、辈份长幼之别的顾虑,学生当然愿意在一种和谐、民主的氛围里畅所欲言。巧于设问,善于启发巧于设问,善于启发 孔子的设问启发很有意思。首先,他洞悉学生心洞悉学生心理理,知道学生平日的所思所想,所言所语,可能是他的学生一个个才华卓越,抱负远大,但是没有人赏识、重用他们的缘故,所以免不了牢骚满腹,怨声载道,大叹世道不公,这种表现当然不符合

4、孔子的“君子”标准,孔子曾说过“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正是抓住这种现状设问,一问就问到了学生心坎里去,“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学生当然愿意在老师面前畅谈自己的理想抱负、情操志趣,一来因为自己确实饱读诗书,才干超绝,二来也因这这份理想志趣,久积于心,终于有机会一吐为快。子路率尔(子路率尔(5)而对曰:)而对曰:“千乘之国,摄千乘之国,摄(6)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由也为之,比及(7)三年,可使有勇,且知)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方也(8)。)。”夫子哂(夫子哂(9)之。)之。注释注释(

5、5)率尔:轻率、急切。(6)摄:迫于、夹于。(7)比及:比,音。等到。(8)方:方向。(9)哂:音,讥讽地微笑。孔子论政图【读解读解】从他们发言的内容来看,也是各有特色,很好地体现了人物体现了人物 性格性格子路开口就是治理“千乘之国”,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在当时算是大型的诸侯国了。而且,这个国家,照子路的设想,当 时正在危难之中。所以,他是希望受命于危难之际,通过自己三 年的努力而达到大治。一副力挽狂澜力挽狂澜的架势,不仅有他一贯豪侠豪侠 的英雄气概的英雄气概而且还有大政治家的气魄大政治家的气魄。返返鲁鲁论论仁仁【读解读解】论语讲要论语讲要 子路说罢,孔子哂之。哂是笑,含有训诫的意思。孔子这

6、样一笑,冉有等就不敢说了,于是孔子指名征问指名征问。“求,尔何如?求,尔何如?”对曰:对曰:“方六七十(方六七十(10),),如(如(11)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注释注释(10)方六七十:纵横各六七十里。(11)如:或者。朱熹朱熹论语集注论语集注 冉有谦退谦退,又以子路见哂,故其辞益逊辞益逊。天天地地无无私私【读解读解】冉有则是一个谦谦君子谦谦君子,自认只能治理方圆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小国家,而且还只能 三年达到使老百姓物质生活小康,至于礼乐方面的精神文明建设,自己则无能为力。论语讲要论语讲要

7、冉有说的话,有谦退,有不谦退。不谦退的是“可使足民”,谦退的是“如五六十”,“如其礼乐,则俟君子”。孔子听了,未置可否 孔子讲学图【读解读解】南怀瑾南怀瑾论语别裁论语别裁谦谦君子的冉求谦谦君子的冉求 冉求说话的态度谦虚多了,他说:只要方圆六七十里的一个小小的国家交给我,或者更小一点的国家让我来治理,花上三年的时间,我可以使这个国家社会繁荣,国民经济发达,全民进到康乐的境界,这是我可以做得到的。“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但是社会的经济充足了、富裕了,还不一定建立起良好的文化来,而对于文化根基的建立,这种重大艰巨的事情,就只好等高明的人才来着手了。这是冉求的谦虚词,也是他的老实话。这节书有两个观念:

8、首先,一个文化的建立文化的建立,的确是不容易不容易。其次,我们看看管子的高见“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可知社会国家的富强、教育文化的兴盛,要靠经济做基础的;要衣食富足了才会知荣辱,仓廪充实了才礼义兴。所以有人说,最大的是穷人,连裤子都没得穿了,拚命都不在乎,还怕什么?有地位有钱的时候就怕事了。就是这两句话的道理。可见文化的文化的建立,要靠经济作基础建立,要靠经济作基础。从冉求这句话里,我们可以看出他深懂这个道理。所以他说,一个小国家交给我去干三年,我可以使他经济基础稳定,社会政治稳定,至于文化的建立,则要“以俟君子”。这就还要等一段时间,乃至要请比我更高明的人来。这是他的谦虚,也是他

9、的真话。“赤,尔何如?赤,尔何如?”对曰: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宗庙之事(12),如会同(),如会同(13),端章甫),端章甫(14),愿为小相(),愿为小相(15)焉。)焉。”注释注释(12)宗庙之事:指祭祀之事。(13)会同:诸侯会见。(14)瑞章甫:端,古代礼服的名称。章甫,古代礼帽的名称。(15)相:赞礼人,司仪。与客评秦与客评秦【读解读解】如果说冉有是谦谦君子,那公西华就更是委婉委婉 曲致曲致很可以了,他压根儿就不提治理国家的事,甚致说自己根本 就不能做什么事业,而只是可以学习学习学习学习,添入宗庙或外交场合 做一个小小的司仪罢了。其实,这个司仪并不小

10、是相当于今天 秘书长或总务官之类的角色。所以孔于最后说“赤也为之小,孰 能为之大?”认为他实际上还是在说治理国家。实际情况也的确如 此 朱熹朱熹论语集注论语集注 公西华志于礼乐之事,嫌以君子自居。故将言己志而先为逊逊辞辞,言未能而愿学也言未能而愿学也。【读解读解】南怀瑾南怀瑾论语别裁论语别裁 公西华这个人,在上论中已经提到过,孔子说他“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他可做一个很好的外交官,衣冠整齐,生活从来不马虎,仪容很端肃,应对之间很得体,是一个标准的外交官。他在这里表现的也是外交官的风度,一开口就是外交官的口吻,与众不同。(这段论语,实在是很好的文学作品。)他说,老师,我是一无所能,不过愿

11、意跟着学习就是了。这里三个人讲话,表达不同。第一个子路“率尔对曰”,咚咚就讲出来了,就干了。轮到冉求就谦虚了:“小一点的地方。”问到公西华就说:“我并不是说我有才能,我并不是说我有才能,我很差,不过愿意学习我很差,不过愿意学习。”子见老子图 学习什么呢?“宗庙之事”,这里宗庙就代表了国家。以前是宗法社会,每一个国家的社稷以宗庙为象征,所谓宗庙之事,就是国家大事。“会同”,开大会。等于说现在开国民大会,或者立法院会、行政院会。“端章甫”,大家都穿上礼服,很有礼貌。“愿为小相焉”,辅相是一位很好的幕僚长,或者等于国民大会的秘书长。公西华对孔子说他可以去学习,慢慢在工作中求取经验,以便做到这个程度。

12、可是一位优秀的国民大会秘书长可不容易作,一个重要会议中的小相,是很不容易作好的。小相就是总务人才,也就是宰相才;真正的好总真正的好总务,就是宰相务,就是宰相,像萧何就是最好的总务人才。历史上的这类人物是屈指可数的。孔子演数图“点,尔何如?点,尔何如?”鼓瑟希(鼓瑟希(16),铿尔,舍瑟而作),铿尔,舍瑟而作(17),对曰:),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子曰:“何伤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乎?亦各言其志也。”曰:曰:“莫(莫(18)春者,春服既)春者,春服既成,冠者(成,冠者(19)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20),),风乎舞雩(风乎舞雩(21

13、),咏而归。),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夫子喟然叹曰:“吾与吾与点也!点也!”注释注释(16)希:同“媳,指弹瑟的速度放慢,节奏逐渐稀疏。(17)作:站起来。(18)莫:同“暮”。(19)冠者:成年人。古代子弟到20岁时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20)浴乎沂:沂,水名,发源于山东南部,流经江苏北部入海。在水边洗头面手足。(21)舞雩:雩,音。地名,原是祭天求雨的地方,在今山东曲阜。【读解读解】儒者的儒者的“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子路的豪侠子路的豪侠气魄也罢,冉有的谦逊冉有的谦逊也罢,公西华的委婉公西华的委婉也罢,都是说的治治理国家的志向理国家的志向,只有曾皙来了一通完全不同的说法,一 句话也没有

14、谈到国家大事,而只是描绘了一派优哉游哉的春游描绘了一派优哉游哉的春游境境 界,一幅老少同乐的界,一幅老少同乐的“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妙就妙在孔子的态度,他不仅没有赞许豪气干云的子路反 而会心地笑了他一笑,略略带有讥讽略略带有讥讽的味道。对谦逊的冉求和委 婉的公西华也不置可否不置可否,却偏偏对那个不说国家大事而说春游的 曾皙由衷赞叹由衷赞叹,脱口而出:“吾与点也!”为什么会这样呢?孔子难道真是这样贪玩好耍吗?那怎么还 会成为圣人?问题当然不是如此简单。我们在公冶长篇里已见到过子路、颜渊和孔子一起谈论 志向。孔子的志向是孔子的志向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15、”安抚老 年人,信任朋友,关怀年轻人,让老有所乐,中有所为,幼有所 养,老中青三代都有着落,社会安定,天下大平,人人过着美好 的生活。一言以蔽之,也就是实现天下大同的理想和境界实现天下大同的理想和境界。而曾 皙所描绘的那一幅优哉游哉、老少同乐的“清明上河图”,不正是 这样一种境界的生动形象写照吗?所以,表面上看来,曾皙并没有谈论什么治国平天下的大事。而只是谈谈风月,说说游玩。但实际上,他所描绘的,是远较子路等人的志向高远的境界。如果说,于路等人的胸怀至多还在小小 康国家康国家,那么,曾皙所瞻望的,则已经是大同大同的世界世界了。这就叫 举重若轻,四两拨千斤。难怪得孔子要脱口而出,由衷地发出赞叹来

16、了。【读解读解】钱穆钱穆论语新解论语新解 吾与点也吾与点也:与,赞同义。言吾赞同点之所言。盖三人皆以仕进为心以仕进为心,而道消世乱,所所志未必能遂志未必能遂。曾晳乃孔门之狂士,无意用世,孔子骤闻其言,有契于其平日饮水曲肱之乐,重有感重有感于浮海居夷之思于浮海居夷之思,故不觉慨然兴叹也。然孔子固抱行道救世之志者,岂以忘世自乐,真欲与许巢伍哉?然则孔子之叹,所感深矣,诚学者所当细玩。【评点评点】顾鸿安顾鸿安 论语解读论语解读 唯独曾点与其他三位谈得不完全相同,他所谈的不是事功事功,而是乐道乐道。孔子十分赞赏曾点的春风沂水的情怀。那是人生的一种艺术审美情怀,正是人际和谐、人与自然和人际和谐、人与自然

17、和谐的一种美好理想的展示和流露谐的一种美好理想的展示和流露。曾皙向往的悠闲自得的生活,正是孔子所追求的太平孔子所追求的太平社会的缩影,是儒家治国平天下目标的形象社会的缩影,是儒家治国平天下目标的形象表述表述,所以孔子情不自禁地赞同曾皙的志向。【读解读解】南怀瑾南怀瑾论语别裁论语别裁 这里有一个问题,从这一段描写,我们看到曾点的恬淡、宁静。大家在讨论问题,而他在搞他的音乐,应该是没有听到子路他们的讨论。可是孔子问到他的时候,他又说自己的想法、作法和子路他们三个人不同。可见刚才别人的话他都听到了,这是很高的修养。能在处世之间,最忙乱当中,同时应付几桩事情同时应付几桩事情,这就要具有真正的学问、真正

18、的修养、最高的宁静功夫真正的学问、真正的修养、最高的宁静功夫。我的确看到过这样的朋友,一边在一件一件忙着批公文,还在删改文句,一边听别人向他报告紧急重要的事情,口里在“唔!唔!”应着,然后他把笔一放,立即吩咐报告的人怎样去办理事情应付情况。同一时间处理了所有的事,还非常轻松,这个人修养真高,我很佩服。这里又要提到小说了,三国演义中仅次于诸葛亮的庞统,怀了诸葛亮的介绍信去见刘备。可是他傲气很重,见了刘备就是见刘备,不把诸葛亮的信拿出来,认为凭介绍信是丢人的事。不料刘备看走了眼,给他当一个县长,他上任以后天天喝酒,公事都不看,一概不管。三个月以后,张飞去视察,他还在喝酒,张飞就指责他。他要张飞坐在

19、一边等着,把积压了三个月的公文拿出来,把所有的关系人全部找来同时报告,他一面听,一面答复,一面批公文,一会儿功夫,把所有的公事全部办完,把笔一丢,问张飞哪里还有什么事情。张飞的智慧很高,立刻道歉,庞统才拿出诸葛亮的信来,就调升了副参谋长副军师。事实上也真有这种人。所以说,这段书不要马马虎虎读过去,读书不要只靠两只有形的读书不要只靠两只有形的眼睛,还要用智慧的眼睛去读眼睛,还要用智慧的眼睛去读。孔子这个话是什么意思?孔子就这么孩子气!所以说这段书很难懂。我们经历这几年的离乱人生国家、社会、天下事,经过那么大的变乱才了解国家社会安定了,天下太平了,才有个人真正的精神享受。不安定的社会、不安定的国家

20、,实在是做不到的。时代的剧变一来,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悲剧,遍地皆是。所以古人说“宁为太平鸡犬,莫作乱世人民。”而曾点所讲的这个境界,就是社会安定、国家自主、经社会安定、国家自主、经济稳定、天下太平,每个人都享受了真、善、美济稳定、天下太平,每个人都享受了真、善、美的人生,这也就是真正的自由民主的人生,这也就是真正的自由民主不是西方的,也不是美国的,而是我们大同世界的那个理想。这里孔子问这四个学生的话,其中孔子与曾点的一段话,可以说进入了最高潮,师生之间,说出了完美人生的憧憬完美人生的憧憬。政治的目的,不过在求富强康乐,所以这一段可以说是大同世界中,安大同世界中,安详、自得的生活素描详、自得的

21、生活素描。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夫三子者之言何如?何如?”子曰: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曰:“夫子何哂由也?夫子何哂由也?”曰:曰:“为国以礼。其言不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让,是故哂之。”唯(唯(22)求则非邦也与?)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注释注释 22)唯:语首词,没有什么意义。集注以此下二“唯”句为曾点问孔子之语,皇疏、邢疏

22、皆以为均孔子之语。【读解读解】钱穆钱穆论语新解论语新解 曾晳后曾晳后:曾晳自知所答非正,而孔子赞与之,故独留续有所问。夫子何哂由也夫子何哂由也:孔子闻子路言而笑,故曾晳特以为问。孔子答,非笑子路之志,乃笑子路之直言不让耳笑子路之直言不让耳。唯求则非邦也与唯求则非邦也与:此句有两解。一说:乃曾晳再问,孔子再答。盖曾晳虽已知孔子深许子路确有治国之才,而未知对冉求、公西华两人亦许之否,故再问也。一说:乃孔子自为问答。孔子续申其笑子路者,非笑其所志其笑子路者,非笑其所志,否则冉求、公西华同是有志邦国,何独不笑。今从前说。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此美子华之谦:此美子华之谦,而所以笑

23、子路之意益见,圣语之妙有如此。今观孔子之深许三人,益知孔子之叹,所感深矣。本章吾与点也之叹,此实深染禅味吾与点也之叹,此实深染禅味。【读解读解】南怀瑾南怀瑾论语别裁论语别裁 我们也许觉得子路的话,也没有什么不对,而且很对胃口,有什么可笑之处?但孔子告诉他,子路说的是国家天下大事,是一种大英雄、大政治家的事业,要有文化基础,要有学问修养,不是那么简单。而子路大言不惭,一点都不谦让不谦让,自认为很行了,所以我才笑他。至于他说的那个对国家的理想并没有错,我只是笑他太自满、太轻率。至于冉求的那套话,讲得也蛮好,实际上那就是政治家的作为,事实上方六七十和五六十有什么不同呢?这里我们可以引用老子的话来作一

24、解释。老子说“治大国如烹小鲜治大国如烹小鲜”,要注意这个“烹”字,是慢慢地用文火来炖,小火来烧。小鲜是小鱼小肉,如用大火,一烧就烧焦了,必须用文火,慢慢地烹。这句话也告诉我们作人,乃至处世的一个大原则,在混乱之中,不能心急,在混乱之中,不能心急,任何一个时代的混乱,都有一个关键,慢慢来,逐渐解决任何一个时代的混乱,都有一个关键,慢慢来,逐渐解决。如果想一下子用突变的方法把它改过来,往往突变还没有变好,新的毛病又出来了,所以他主张“小国寡民小国寡民”。换句话说,他是以地以地方政治为基础做起方政治为基础做起。这也是和孔子说的“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的意思是一样的,不论地方大小,治理

25、之道不论地方大小,治理之道都是一样都是一样,并没有两样。而孔子这样说冉求,并不是说冉求不对,只是说冉求的思想,用来治大国、治小国都是一样的。这句话如引用到我们自己的身上,就是不论我们职位大小,责任是一样的,事功是一样的,问题在做得好做不好。至于公西华的思想,孔子认为那也是一个大政治家的见地,但是他话说得谦虚。实际上一个“宗庙会同”,主持一个庞大联合会议,各国的元首、阁员都参加,而能够担任这种会议的秘书长,作主席。公西华说这是小意思,学习学习,话是讲得谦虚,话是讲得谦虚,口气是蛮大的口气是蛮大的。他说这是一件小事,天下还有什么大事?根据上面这一段,我们还可以看出来另一方面。子路等人的抱负思想很了

26、不起,但总离不开自我英自我英雄主义雄主义,我可以如何,我要如何而且都偏于从政治着手。但曾皙就不同了,同样希求大同之世,希求大同之世,但成功不必在我但成功不必在我,而着重而着重于文教方面,真正说中了于文教方面,真正说中了孔子的心事孔子的心事,所以孔子感叹:“吾与点也。”孔子行教图【评点评点】顾鸿安顾鸿安 论语解读论语解读 本章在论语中文字最长,是一篇优美的、文文学性很强的散文学性很强的散文。从四位学生各其言志中,展示了各自的性格特点,展示了孔子与学生间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文中的孔子是一个深明事理、关心弟子、平易近平易近人、循循善诱人、循循善诱的长者长者形象;子路是一个豪爽率直豪爽率直而略带鲁莽略带鲁莽性格的形象;冉有是一个诚实爽朗诚实爽朗、虚心谨慎虚心谨慎的形象;公西华是一个谦恭有余谦恭有余、掩饰真情的形象;曾皙洒脱、闲适洒脱、闲适,是一个志向高远而性情淡泊志向高远而性情淡泊的形象。如同其他章节一样,本章写人偏重于人物精神世偏重于人物精神世界的刻划,偏重于人物品格的表现界的刻划,偏重于人物品格的表现,体现了儒家散文普遍的审美情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