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对中国巨变的感悟 400 字(通用 6 篇)第 1 篇:对中国巨变的感悟 400 字百年峥嵘岁月,百年风雨历程,每逢重大历史转折,我们党总是善于从历史中总结经验、寻找启迪,历史教育成为加强党的建设、推动党的事业发展的制胜法宝。知所从来,方明所去。我们要将党史中的精神力量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不忘初心,坚定信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不懈奋斗。百年党史镌刻着共产党人坚如磐石的革命信仰。我们党之所以能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归根到底是因为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面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时挺身而出,挑起民族脊梁,团结亿万中国人民奋起抗争,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建党之初只有 50 多名党员发展成为拥有 9000 多万名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一路走来,正是因为有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铮铮誓言,有赵一曼面对屠刀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的英勇牺牲,有焦裕禄“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的无私奉献,才有今天中国的繁华盛景。我们要始终铭记这段光辉历程,认真学习党史,发扬斗争精神,时刻准备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锻造坚毅的品质,坚定不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百年党史凝聚着共产党人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1921 年,一群平均年龄仅有 28 岁的青年人在一条小船上发出了掷地有声的呐喊,他们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不畏艰险,引领革命的航船劈波斩浪、开天辟地。百年风雨兼程,如今嘉兴南湖的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用青春和奋斗书写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史诗。历史镌刻着奋斗的辉煌,也指示着未来的方向。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史为镜,学史明史用史,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既要保持战略定力、战略自信、战略耐心,不做不切实际的事情,又要与时俱进完善深化改革思路、改革举措,在历史中不断总结经验,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迈进。百年党史铭记着共产党人我将无我的为民初心。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奋斗的目标。追寻百年历史,正是紧紧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我们党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让曾经积贫积弱的中国崛起在世界的东方。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紧紧依靠人民,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在发展和保障中改善民生,使医疗、教育、养老、居住等多方面获得改善,把党的群众路线真正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全部活动之中,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使人民真正获得实惠和好处。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在庆祝我们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让我们用党的历史照亮新征程,不断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和行动自觉,乘风破浪、一路向前,奋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新业绩。第 2 篇:对中国巨变的感悟 400 字我,生在红旗下,沐浴着党的雨露,度过幸福的童年,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走进知识的海洋,党把我从一个无知的乡村孩童,培养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在孩提时代,我心目中的党是神圣而伟大,可亲又可爱。我学会唱的第一支歌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支歌伴随我长大,并随着岁月的流逝,我越来越能理解其深刻的内涵。当我从一名少先队员成为一名共青团员时,共产主义成为我的理想信仰,她犹如心灵的翅膀,催我奋进。加入共产党成为我的人生路标,她犹如夜航的明灯、天空的星斗引导我走向理想的彼岸。我默默地为之努力,我知道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涓流,无以成江河。只有信仰,能使生命充满意义,唯有奋斗,才使生活更加充实。1989 年 4 月,在我研究生即将毕业前夕,我终于站在党旗下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此时此刻,我心中无比激动,无比自豪。我们的党哺育了成千上万的优秀儿女,也曾牺牲了无数的优秀儿女,才使日月变新天,如今我们母亲生息之地的繁荣昌盛,我们儿女义无反顾,责无旁贷。真正的党员,要挣挣铁骨,耿耿正气;真正的党员,要先天下忧、后天下乐。从这一刻起,我有了一个新的身份-中国共产党党员。我就象一滴水融入了长江、大河,去奔向浩翰的大海。在共产党的大集体中奋斗,心灵获得充实,生命变得更有价值。毕业后,我来到上海电力学院社科部工作,站在三尺讲台上,为党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在这个优秀分子辈出的海洋里,我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我因追求进步而来,是为追求进步才来。裹足不前就意味着落后,落后就意味着被淘汰,唯有生命不息,追求不止。第 3 篇:对中国巨变的感悟 400 字我出生在中国,我的祖国是中国,所以我深情地爱着中国。我的祖国曾经饱受日本的战火蹂躏。最后我们中国人团结起来,与日本侵略者斗了八年,终于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了中国。就这样,我们中国日益强大起来,科技也在慢慢的提高了,虽然那是我国的科技比不上发达国家,但是也算不错的了。现在,再也没有人敢来侵略我的祖国了,我的祖国的科技也排在前几位了,这全靠革命烈士和中华人民共同的努力呀。要不是革命烈士的坚持斗争,我们中华人民就过不上现在这样的好生活了,所以我们的好生活全靠革命烈士。我的祖国经历过多少困难和多少磨难,但我们中国人永远都不会低头,永远不会向困难屈服。困难是不会停止的,但困难是可以被控制的,只要你坚持到底,困难是不会坚持到底的。这就是我的祖国中国,中国是不会向敌人屈服,向困难低头的。中国永远都是铁的,永远都是钢的。中国人就是钢铁中的一个细小的物质,所以每个中国人都有责任保护中国,每个中国人都要把侵略者从中国赶走,这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第 4 篇:对中国巨变的感悟 400 字一百年披荆斩棘,一百年沧桑巨变。从当年的积贫积弱、受人欺凌,到现在的国强民富、屹立东方,从曾经“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到如今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百年征程上,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让世界震撼的奇迹。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取得如此巨大的发展成就,最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我们坚持立足本国国情,坚持改革开放,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百年辉煌成就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在中华民族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时期,各种主义和思潮都进行过尝试,但都没能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近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剧烈运动中,在中国人民反抗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激烈斗争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1921 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谋求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道路好不好,自己走了才知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一百年来,正是因为我们都反复比过了、试过了,正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得通、走得对、走得好,我们才认定了这条道路,认定了只有这条道路才能发展中国、富强中国,认定了这条道路是通往复兴梦想的康庄大道、人间正道。找到一条好的道路不容易,走好这条道路更不容易。站上新起点、迈步新征程,我们更加深切体会到,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就要有志不改、道不变的坚定;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我们必须不断推进的伟大事业,又是我们开辟未来的根本保证。无论是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抑或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完成新征程上的各项目标任务,都要求我们必须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毫不动摇走下去。大道之行,壮阔无垠。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坚持走自己的路,战胜了一个个艰难险阻,创造了一个个人间奇迹。今天,走在大路上的我们,有着无比的自信,沿着这条道路意气风发继续前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有 960 多万平方公里土地、56 个民族,我们能照谁的模式办?谁又能指手画脚告诉我们该怎么办?”中国之事,无论多难,只能靠自己;中国之路,看准了、认定了,就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砥砺奋进再向前,敢问路在何方?路就在脚下。第 5 篇:对中国巨变的感悟 400 字40 前的 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决定:结束了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十年文革的标志,开始了新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这个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改革开放成为中国发展新时期的最鲜明特点。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的展开了;从沿海到内陆,从东部到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这场历史上从来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到今天,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因此,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英雄创造的历史,只是历史的骨架和轮廓;民众创造的历史,才是历史的筋脉和血肉。回望 40 年的改革开放,让我们留在记忆里的,不应仅仅是排列整齐的数字,也不应仅仅是庄严肃穆的大事记,更应该是一个个写满梦想与希望的人生,更应该是一段段镌刻着时代印痕的故事。我们衣食住行等许多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从解决温饱逐步过渡到了进入小康,中国的经济社会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突破、大跨越和大发展。正如十七大报告所言: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的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改革开放“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前进不是一帆风顺的。改革开放的每一步,都伴随着对发展常识的重新发现和回归,都伴随着旧思想、旧体制的革除和新理念、新体制的建立。每当遇到前进中的困难,也总有人对改革开放提出各种责难,但是,经过一番思想的讨论,“改革不可动摇”仍会成为一种广泛的共识。这是因为,改革成果,给了人们实惠和幸福,以及信心和希望,实践在任何时候都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回眸过去,我们看到了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国富民强;展望未来,我们坚信祖国会更加强大,人民会更加安康!以后的我,也将更努力的学习。将来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我自己的一份力。第 6 篇:对中国巨变的感悟 400 字认识电话机,那是小时候在村上大队部办公室里。电话机的形状是一个梯形体,高度约一尺,上面有两个支撑架,用于支架电话听筒。电话机的一侧有一个小型的摇把儿,是用做拨打电话的,到现在我也没弄明白摇动多少次,对方就能接收到通话信息。同一个时期更常见到的联系方法是写信。一封信需要八分钱的邮票,贴上后投到大队上的邮箱里,等过上半月二十天之后,也许能收到回信。偶尔也有电报或者加急电报发到村子里。或许是谁家亲友身体健康方面出现问题时使用最常见。这就是七十年代以前农村通讯状态了。80 年代,大多数机关单位也就办公室有一两部电话机。后来开始使用内部电话,仅限于单位内部科室间的联络,与外部不能连接或只能接听不能拨打外部电话。这种装置是一个极大的进步,工作上的联系非常方便。到了八十年代末开始有人使用“大哥大”移动电话,当时使用的人很少,原因是这个看上去像一块儿砖头的东西售价至少一万元以上,接打都收费。使用起来信号也不是很畅通,有时需要登到高处才可以接听到。但是,你可不能小看这个形状性能都不靠谱的东西,它可是身份的重要象征,不是普通百姓买的起的。但更重要的是它代表了无线移动通话时代的开启,意义非凡。上世纪 90 年代,一种叫做“bb 机”的传呼机曾经风靡一时。有人传呼时,仪器上用汉字显示出呼叫时间,地点,内容以及呼叫号码,类似于现在的手机短信功能。别在腰间,一有传呼,马上发出滴滴滴,的呼叫声,起初人们听到这种声音感觉时尚新颖好奇,后来,开会、上课时不断的有这种呼叫声音出现,影响了工作和学习,听到后往往召人投来厌恶的目光。为时不长便退出了历史舞台。90 年代开始,固定电话安装进入家庭。电信局给匹配一个端口,申请一个喜欢的固话号码。那时候电话装在家里的兴奋劲一点儿也不比买一台彩色电视机或者一辆轿车逊色。开始的时候没有几个人打来电话,有些人家就守着电话机看着。随着时间的延长,电话安装的增多,慢慢的,固定电话铃声就响的多起来了。随着社会发展,无线移动手机的普及,也已经将近 20 年了。它综合了通话和短信功能,可移动接听拨打,是通讯领域的划时代标志。如今,手机的款式由直板儿到翻盖儿,又由翻盖儿到直板儿,不时的变换着。什么音乐提示,和炫音乐彩铃,彩信等诸多功能不断开发。近几年的智能手机,把电脑的很多功能移接到了手机上,内存系统升级,流量开通,路由器 wifi 系统应用,大大改变了手机的使用空间。其速度堪比笔记本电脑。笔者打字写短文都是在手机空间日志里完成的,随时随地的可以操作。听音乐,玩游戏,买彩票,看视频,下载电影等等几近无所不能。值得一提的是,国产手机品牌的质量已经今非昔比了,不少客户选用国产手机,并且早已打入国际市场。如今,无论城市与乡村,手机早已经成了人们离不开的必需品。手机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短信拜年,电话报价,空间游戏,不胜枚举的信息技术进步改变了我们每一个人,从知之甚少到熟练掌握,为我们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人改变了,社会也就改变了,国家发展了。整个世界变成了地球村。40 年间,人们的通讯手段从老式电话机,电报到现在的 3G、4G 智能手机,可以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在不断的进行科技创新,人们也在尽情的享受着科技成果带来的美好生活。对中国巨变的感悟 50 字左右中国的蜕变与崛起作文 800 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