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土谷蛇是什么样子的_土谷蛇土谷蛇入药部位蝮蛇除去内脏的全体。性味甘,温,有毒。本草拾遗:有小毒。纲目:甘,温,有毒。本经逢原:大热,有毒。归经入脾、肝经。功效祛风,通络,止痛,解毒,定惊。主治治风湿痹痛,麻风,瘰疬,疮疖,疥癣,痔疾,肿瘤,搭背,痘疹等。附方1、治大风及诸恶风,恶疮,瘰疬,皮肤顽痹,半身枯死,皮肤手足脏腑间重疾并主之。蝮蛇一枚,活着器中,以醇酒一斗投之,埋于马溺处,周年以后开取,酒味犹存,蛇已消化。不过服一升已来,当觉举身习习,服讫,服他药不复得力。亦有小毒,不可顿服。2、治白癞。大蝮蛇一枚,切勿令伤,以酒渍之,大者一斗,小者五升,以糠火温,令下,寻取蛇一寸许,以腊月猪膏和,敷疮。3、治胃痉挛。蝮蛇,酒浸一年以上,每食前饮一杯,一日 3 次,连续二十日有效。4、治半身不遂。蝮蛇 1 斤,高粱酒 3 斤,浸泡 10 天,饭后服 0.51 两,日服 23 次。5、治瘰疬搭背。蝮蛇 1 条,放瓷罐内,加入香油 1 斤,浸泡,封口,埋地下,百日后取出晒半干,捣成膏状物敷患处。6、治痘疹后余毒上攻,目不辨人。蝮蛇 1 条(焙干),天花粉适量,共研细末,纳入羊肝内煮熟吃。7、治破伤风牙关紧急,口噤不开,口面歪斜,肢体弛缓。土虺蛇一条(去头、尾、肠、皮、骨,醋炙),地龙五条(醋炙),天南星一枚(重三分者,炮)。上为末,醋煮面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三至五丸,生姜酒下,稀葱粥投,汗出瘥。8、治一般肿毒,创伤溃烂久远等症。蝮蛇,去其首尾,剖腹除肠,锉,浸油中,五十日后,微蒸取用,外涂。9、治遗溺。蝮蛇一钱,鸡舌香二分。上二味细末,临卧白汤送下。七岁至十五岁,每服五分;十五岁以上每服一钱。用法用量内服:浸酒,每条蝮蛇用 60 度白酒 1000ml 浸 3 个月,每次饮 5-10ml,日饮 1-2 次;或烧存性研成细粉,每次 0.5-1.5g,日服 2 次。外用:适量,油浸、酒渍或烧存性研末调敷。禁忌阴虚血亏者慎服,孕妇禁服。性状本品呈圆盘状,盘径 6-8cm,头居中。体背黑灰色,有的个体有圆形黑斑,背鳞起棱,多脱落。腹面可见剖除内及的沟槽,脱落的腹鳞长条形,半透明。尾部较短,长 6-8cm。质坚韧,不易折断。气腥。骨骼特征:鼻骨前端较突出,躯干椎的棘突较低矮,基本不后倾,椎体不突尖端较平截,多数成长短不等的竖刀状,尾椎脉突侧面观亦成短竖刀状。原形态全长 5480 厘米。头部呈三角形;吻端圆,吻鳞宽稍大于高。鼻间鳞较宽,其后缘向外侧方斜出。前额鳞大,长宽略相等;额鳞之长和两颅顶鳞间的缝合线的长度相等:颅顶鳞之长与额鳞加前额鳞 1/2 的和相等。眼上鳞长于额鳞,小于颅顶鳞。鼻孔位于2 鼻鳞间,前鼻鳞比后鼻鳞大一倍。眼前鳞 2 片,眼后鳞 23 片,眼下鳞 1 片,前端与第 3 上唇鳞相接。上唇鳞 7 片,第 3 片入眼;下唇鳞 10 片,前 4 片与前额鳞相接。前颏鳞大,左右并立;后颏鳞小,左右分开,中间隔 1 对小鳞;后颏鳞和第 1 腹鳞间有 5 对左右的小鳞片。体鳞起棱,通常 232117 行。腹鳞 138168片;肛鳞单一;尾下鳞 2856 对。背面为暗褐色,体侧各具黑褐色圆斑 1 行,约 30 个左右。两侧斑纹在背中央往往相连接。头顶灰褐色,从眼后到口角有一黑褐色阔条纹;上、下唇和头部腹面均淡黄色。腹面灰白色,散有黑色斑点,有时全呈灰黑色。尾短,焦黄色。生长环境栖息于平原或较低的山区,常盘成圆盘状或扭曲成波状。捕食鼠、蛙、蜥蜴、小鸟、昆虫等。有剧毒。分布地域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采集收藏春夏间捕捉。捕得后剖腹除去内脏,盘成圆盘形,烘干。亦可鲜用。炮制蝮蛇粉:将蝮蛇杀死,烘干或焙干,研成细粉。蝮蛇酒:活蝮蛇 1 条,放入 1000 毫升 60 度白酒中,并加人参 5 钱,封塞后置冷处,3 个月后用,或用 1 条蝮蛇的粉末,浸500 毫升的白酒,13 个月后用。药理作用1、抗炎作用。2、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能刺激脾脏和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3、其他作用,有清除自由基和延缓衰老作用,还可能有降血脂作用。4、镇痛作用。现代应用1、治疗麻风病及麻风反应。2、治疗浸润型肺结核。相关论述药性论:“治五痔,肠风泻血。”纲目:“治破伤中风,大风恶疾。”别录:酿作酒疗癞疾,诸瘘,心腹痛,下结气。纲目拾遗:治风痹。土谷蛇蝮蛇(Agkistrodonhalys),指蝮亚科的蛇,是成员繁多的蛇科,有神秘莫测的巨蝮属、诡异狠毒的响尾蛇属、狰狞凶险的矛头蝮属、华丽优雅的竹叶青属、妖娆美艳的棕榈蝮属、美轮美奂的铠甲蝮属、外表独特的尖吻蝮属、小巧玲珑的亚洲蝮属,等等等等,均为爬行纲,蝰科,蝮亚科。在我国各地,分布的多为亚洲蝮属,中国境内所指的蝮蛇多为短尾蝮(一种常见的蝮蛇)。蝮蛇的学名Agkistrodon源自希腊语,当中Ancistro意思是钩,而odon则代表牙,两者合指蝮蛇最为人所知的钩形毒牙。除食用外,有很高的医药价值。它种源易得,养殖方法不难,是群众致富的一项新型养殖业。全国除广东、海南、广西外、均有分布。头略呈三角形,体粗短,尾短,全背呈暗褐色,体侧各有深褐色圆形斑纹一行。有较强耐寒性。多栖息于平原、丘陵地带、树丛、田边和路旁扥发、等接近水源的地方。蝮蛇主要特征是在眼与鼻孔之间具颊窝。蝮蛇体长 6070 厘米,头略呈三角形,颈细,具颊窝,头颈区分明显,背面浅褐色到红褐色,头背有一深色形斑,正脊有两行深棕色圆斑,彼此交错排列略并列,背鳞外侧及腹鳞间有1 行黑褐色不规则粗点,略呈星状;腹面灰白,密布棕褐色或黑褐色细点。鼻间鳞宽短,排成形;眶前鳞 2,眶后鳞 2(3),眶璨来新月形,颞鳞 2+4(3);上唇鳞 2-1-4(2-1-3、3-1-4)式。背鳞21(23)-21-17(15)行,中段最外行平滑或均具棱;腹鳞 137-173,肛鳞完整;尾下鳞 29-54 对,少数为单行。头背具对称的大鳞片,眼前有颊窝,体背有两纵行圆斑。体色变化大,头体背部由灰褐色而至土红色,头部在眼后到口角有黑色带,其上缘有一黄白色细纹;体背交互排列有黑褐圆斑;腹面灰白到灰黑褐色,有不规则黑点;尾尖黑色。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