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3宋明理学精讲优练课型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PP.pptx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12626456 上传时间:2025-11-14 格式:PPTX 页数:39 大小:776.87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3宋明理学精讲优练课型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PP.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3宋明理学精讲优练课型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PP.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宋明理学,1/39,一、儒学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1.儒学困境:_末年:儒学权威性被严重削,弱;魏晋时期:_广泛传输直接冲击着,儒家思想作为关键价值观念地位。,东汉,道教和佛教,2/39,2.儒学复兴:,(1)唐代中后期,_和李翱思想成为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建先声。,(2)北宋士大夫掀起_运动,为理学创建提,供了良好社会气氛。,韩愈,儒学复兴,3/39,二、北宋五子与理学创建,“北宋五子”,主要成就,地位及影响,周敦颐,结合周易解释_,,为“理”生万物理论提供了依,据,(1)是理学开创,者,(2)他们将忠、,_、节、义提升,到“天理”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严密思想体系,,又称新儒学,邵雍,重新排列_六十四卦,,试图揭示宇宙规律,进而解释人,类命运,太极图,周易,孝,4/39,“北宋五子”,主要成就,地位及影响,张载,开创了理学中“_”一,派,是理学中_出色,代表,对理学创建贡献巨大,程颢、程颐,确定了理学最高范围“_,_”,其关键是“_”,是,涵养最高境界,气学,唯物主义,天,理,仁,5/39,三、朱熹学说与理学成熟,1.主要思想:,(1)理气关系方面:认为理比气更根本,理先于气,,理不能离开气,万物各有其理,而万物之理终究为,一,这就是“太极”中阴阳改变。,6/39,(2)涵养论:区分了教育“小学”和“_”两个,阶段,强调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仁”是人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终极源泉。,(3)社会政治理论:以道统论为依据社会实践理论;,道价值内涵是_;主张“正君心”。,大学,三纲五常,7/39,2.理学经典:将论语大学中庸孟子,集为_,并对之加以注解,成为理学主要,经典。,3.历史影响:朱熹思想作为官方_儒学,影响,了后世六七百年,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主要,作用。,四书,正统,8/39,四、陆王心学与理学发展,1.表现:,(1)陆九渊:南宋思想家陆九渊是心学开创者,其,关键命题是“_”,意思是本心即天理;主,张“_”,作为自己安身立命准则;要求,剥落、扫除“_”和“意见”。,心即理也,创造本心,物欲,9/39,(2)王守仁:建立了系统心学理论,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事,_”,学以至圣关键在于,“_”,强调“_”。,2.评价:心学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理论,任务已经完成。,心外无理,致良知,知行合一,10/39,【微点拨】,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地位只是受到佛教、道教,冲击,其统治地位发生动摇,但并未失去。,2.佛教、道教兴盛首先给儒学带来危机,另一方,面也给儒学新生提供了动力和借鉴。,11/39,【微探究】,材料周敦颐在通书中说:“礼,理也;乐,和,也。阴阳礼而后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弟兄弟夫夫,妇妇万物各得其理而后和,故礼先而乐后。”,思索:据材料归纳周敦颐主要思想是怎样?,提醒:,周敦颐认为理是世界本原。,12/39,【微点拨】,1.理学仍是儒学,是儒学融合佛、道思想而进行,自我完善,成为一个唯心主义哲学。,2.理学出现不但表达了儒学与时俱进特点,也,证实了儒学强大生命力。,13/39,【微探究2】,材料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陆九渊集,思索:据材料归纳陆九渊理学思想是怎样?,提醒:,陆九渊把“心”与“理”说成是人固有,,他提出“心即理也”,即本心即天理。,14/39,【微点拨】,1.理学对后世最大影响并非是“理”“气”等深奥,哲理,而是儒学普及化、通俗化。汉代儒学强化,了君为臣纲,宋代理学不但强化了君为臣纲,而且,使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深入人心。,15/39,2.不论是理学还是心学,都是对儒学继承和发展。,到封建社会后期,儒学越来越走向理论化和思辨化,,它唯心主义色彩也越来越显著。儒学越来越成为,统治阶级维护专制制度工具。,16/39,【史论要旨】,1.魏晋时期道教和佛教广泛传输,儒学面临危机,,唐宋时期士大夫掀起儒学复兴运动,促进了理学,产生。,2.北宋五子吸收佛教、道教思想创建理学,其关键,思想是“理”为世界万物本原。,17/39,3.南宋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命题,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后期统治思想。,4.南宋陆九渊创建心学,提出“心即理也”思想,命题;明代王守仁为心学集大成者,提出“心外,无物”“致良知”等思想。,18/39,【结构图示】,19/39,主题,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史料研析】,1.程朱理学,材料一“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天理是万物,本原。“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20/39,(1)据材料一,概括二程观点。,提醒:,天理是万物本原;人伦即天理。,21/39,材料二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弟兄、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朱熹,22/39,(2)材料二反应了朱熹什么主张?朱熹提出这些主张,根本目标是什么?,提醒:,主张:三纲五常即天理;“天理”和“人欲”,是根本对立;人们应抑制自己私欲,顺乎天理,,存天理,灭人欲。根本目标:维护封建专制统治。,23/39,2.陆王心学,材料一南宋陆九渊说:“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24/39,(3)与朱熹相比,陆九渊思想有何特点?,提醒:,陆九渊将理学发展为心学,认为“心”是宇宙,万物本原,穷理无须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即可,得天理。,25/39,材料二王守仁认为心之良知是为圣,圣人之学惟,是致此良知而已。自然而致良知者,圣人也;勉然,而致之者,贤人也;自蔽自昧而不愿致之者,愚不,肖者也。愚不肖者虽其敝昧之极,良知又未尝不存,也。,26/39,(4)概述材料二主要主张。,提醒:,致良知是个人涵养主要方式;致良知有不一样,层次;良知存在于每一个人。,27/39,【史论总结】,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异同,异同点,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相,同,点,思想,范围,都是以儒家纲常伦理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扼制人们自然欲求,内容,都是儒学表现形式,继承了孔孟“仁”“礼”思想,28/39,异同点,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相,同,点,影响,(1)都有利于维护专制统治,扼杀人,自然欲求。(2)都强调社会责任,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主动作用,不,同,点,理学思想,“理”是世,界本原,“心”是万物本原,方法论,强调“格物,致知”方法,认识和把握,“理”,“致良知”,提出,“创造本心”以求理,哲学范围,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主观唯心主义思想,29/39,【深化点拨】,理学是儒学新发展,心学是理学新,发展,归根到底它们都是儒学一个组成部分。它们,在本质上是统一,都是唯心主义哲学,也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一个御用哲学。,30/39,主题,对宋明理学认识,【史料研析】,1.背景,材料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士,人对儒家思想产生怀疑,人们开始了对宗教渴求。,那个时候,从王公贵族到黎民百姓,崇信佛教,纷纷,皈依佛门,甚至连皇帝也“舍身”佛寺。,31/39,(1)据材料说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思想界出,现了什么情况?针对这种情况儒学家是怎样应正确?,提醒:,情况:儒学思想受到怀疑;社会普遍崇信佛,教。应对:掀起儒学复兴运动;开创儒学新体系,理学。,32/39,2.影响,材料一“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清)戴震,(2)据材料一,归纳概括理学消极影响有哪些?,提醒:,维护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自然欲求。,33/39,材料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清)林则徐,34/39,(3)据材料二,归纳概括理学主动影响有哪些?,提醒:,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崇尚道德、气节;强调,自我约束,发奋立志;强调人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感,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有着主动影响。,35/39,【史论总结】,宋明理学影响,1.消极影响:,(1)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自然欲求。适应了统治阶级压制人民需要,成,为南宋以后长久居于统治地位官方哲学。,(2)宋明理学还存在尊卑等级、重男轻女、轻视自,然科学、轻视个体自由、重礼轻法等观念。,36/39,2.主动影响:,(1)含有友好意识。宋明理学含有友好意识,强调,人与自然、家庭、国家友好。,(2)含有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对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传统形成产,生了十分主动影响,今天人们依然能从中得到启示。,37/39,(3)崇尚道德。充分意识到道德对于社会和人生,主要性,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能够促进文明,进步。,(4)强调力行。力行意识及其所表达务实倾向和,自主自强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进和促进作用。,总之,对宋明理学应采取态度: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38/39,【深化点拨】,宋代理学融佛道入儒,将儒家道德学,说哲理化,上升到了本体论高度,为儒学提供了更,为宽厚理论基础和更为深刻哲学内涵。其道德追,求,现有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目标,又对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养成产生主要作用。,39/39,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