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6考公申论应用文易错专项模拟卷附答案解析及写作技巧提升
一、单选题(共20题)
1:在撰写公文中,以下哪一项不是公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A. 结构清晰 B. 语言规范 C. 内容虚假 D. 格式正确
2:以下哪项不属于公文写作中的“请示”?
A. 明确请求事项 B. 说明请求理由 C. 提出解决方案 D. 请求领导批示
3:在撰写公文时,下列哪项不是公文结尾常用的方式?
A. 表达感谢 B. 提出要求 C. 呼吁行动 D. 祝愿成功
4:以下哪项不是公文写作中常用的过渡词?
A. 虽然 B. 但是 C. 因此 D. 然后
5:在撰写公文时,以下哪项不是公文正文的主要内容?
A. 标题 B. 引言 C. 主体 D. 结尾
6:在撰写公文时,以下哪项不是公文写作的基本原则?
A. 实事求是 B. 简洁明了 C. 逻辑严密 D. 创新思维
7:以下哪项不是公文写作中常用的开头方式?
A. 直接陈述 B. 设问 C. 引用 D. 比喻
8:在撰写公文时,以下哪项不是公文写作中常用的修辞手法?
A. 对比 B. 排比 C. 比喻 D. 拟人
9:以下哪项不是公文写作中常用的结构方式?
A. 总分结构 B. 分总结构 C. 递进结构 D. 递减结构
10:在撰写公文时,以下哪项不是公文写作中的“附件”?
A. 政策文件 B. 相关数据 C. 规范性文件 D. 意见稿
11:以下哪项不是公文写作中常用的语言风格?
A. 官方语言 B. 普通语言 C. 文艺语言 D. 学术语言
12:在撰写公文时,以下哪项不是公文写作中的“正文”?
A. 标题 B. 引言 C. 主体 D. 结尾
13:以下哪项不是公文写作中常用的结尾方式?
A. 表达感谢 B. 提出要求 C. 呼吁行动 D. 祝愿成功
14:在撰写公文时,以下哪项不是公文写作中的“引言”?
A. 说明背景 B. 提出问题 C. 分析原因 D. 提出解决方案
15:以下哪项不是公文写作中常用的结构方式?
A. 总分结构 B. 分总结构 C. 递进结构 D. 递减结构
16:在撰写公文时,以下哪项不是公文写作中的“附件”?
A. 政策文件 B. 相关数据 C. 规范性文件 D. 意见稿
17:以下哪项不是公文写作中常用的语言风格?
A. 官方语言 B. 普通语言 C. 文艺语言 D. 学术语言
18:在撰写公文时,以下哪项不是公文写作中的“正文”?
A. 标题 B. 引言 C. 主体 D. 结尾
19:以下哪项不是公文写作中常用的结尾方式?
A. 表达感谢 B. 提出要求 C. 呼吁行动 D. 祝愿成功
20:在撰写公文时,以下哪项不是公文写作中的“引言”?
A. 说明背景 B. 提出问题 C. 分析原因 D. 提出解决方案
答案:
1. C 2. D 3. A 4. A 5. A 6. D 7. D 8. D 9. D 10. A
11. B 12. A 13. A 14. D 15. D 16. A 17. B 18. A 19. A 20. D
解析:
1. C. 内容虚假:公文写作要求内容真实,不能虚假。
2. D. 请求领导批示:请示是向上级请求指示、批准,不是领导批示。
3. A. 表达感谢:公文结尾通常不表达感谢。
4. A. 虽然:过渡词通常用于连接句子或段落,而不是表达转折关系。
5. A. 标题:公文标题通常概括正文内容,不是正文本身。
6. D. 创新思维:公文写作要求遵循规范,不强调创新思维。
7. D. 然后:公文开头通常直接陈述或设问,不使用比喻。
8. D. 拟人:公文写作中不常用拟人修辞手法。
9. D. 递减结构:公文写作中常用总分结构、分总结构、递进结构。
10. A. 政策文件:附件通常包括相关数据、规范性文件、意见稿等,不包括政策文件。
11. B. 普通语言:公文写作要求使用官方语言,不使用普通语言。
12. A. 标题:公文正文包括引言、主体、结尾,不包括标题。
13. A. 表达感谢:公文结尾通常不表达感谢。
14. D. 提出解决方案:引言通常说明背景、提出问题、分析原因。
15. D. 递减结构:公文写作中常用总分结构、分总结构、递进结构。
16. A. 政策文件:附件通常包括相关数据、规范性文件、意见稿等,不包括政策文件。
17. B. 普通语言:公文写作要求使用官方语言,不使用普通语言。
18. A. 标题:公文正文包括引言、主体、结尾,不包括标题。
19. A. 表达感谢:公文结尾通常不表达感谢。
20. D. 提出解决方案:引言通常说明背景、提出问题、分析原因。
二、多选题(共10题)
21:在撰写申论应用文时,以下哪些是常见的写作误区?
A. 过度追求华丽辞藻,忽视内容实质
B. 忽视格式规范,导致格式错误
C. 逻辑混乱,条理不清
D. 数据来源不明确,缺乏可信度
E. 忽视政策背景,脱离实际
答案:ABCDE
解析:
A. 过度追求华丽辞藻,忽视内容实质:这是申论应用文中常见的误区,过分注重文采而忽略了内容的实际意义。
B. 忽视格式规范,导致格式错误:申论应用文有严格的格式要求,忽视格式规范会导致评分时扣分。
C. 逻辑混乱,条理不清:申论应用文要求逻辑清晰,条理分明,逻辑混乱会影响阅读理解和评分。
D. 数据来源不明确,缺乏可信度:数据是申论应用文的重要支撑,来源不明确或不可信会削弱论点的说服力。
E. 忽视政策背景,脱离实际:申论应用文应紧密结合政策背景,脱离实际会导致文章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
22:以下哪些是提升申论应用文写作技巧的方法?
A. 多阅读优秀的申论范文,学习写作技巧
B. 加强对政策文件的研究,提高政策理解能力
C. 增强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文章条理性
D. 注重细节,避免语法错误和错别字
E. 过度依赖模板,缺乏个性化表达
答案:ABCD
解析:
A. 多阅读优秀的申论范文,学习写作技巧:通过阅读优秀范文,可以学习到有效的写作技巧。
B. 加强对政策文件的研究,提高政策理解能力:深入了解政策文件,有助于提高文章的政策敏感性。
C. 增强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文章条理性:逻辑思维能力是写作的基础,有助于提高文章的条理性和说服力。
D. 注重细节,避免语法错误和错别字:细节决定成败,注意细节可以提升文章的专业性。
E. 过度依赖模板,缺乏个性化表达:依赖模板虽然可以快速成文,但缺乏个性化表达会使文章显得平淡无奇。
23:在申论应用文中,以下哪些是有效的论证方法?
A. 举例论证 B. 数据论证 C. 比较论证 D. 因果论证 E. 引证论证
答案:ABCDE
解析:
A. 举例论证:通过具体的例子来支持论点,使论点更加生动和具体。
B. 数据论证:使用数据来支持论点,增强论点的说服力。
C. 比较论证:通过比较不同事物或情况,来支持或反驳某个论点。
D. 因果论证: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以支持或反驳某个论点。
E. 引证论证:引用权威人士的观点或研究成果来支持论点。
24:以下哪些是撰写申论应用文时需要注意的写作原则?
A. 实事求是 B. 简洁明了 C. 逻辑严密 D. 创新思维 E. 符合规范
答案:ABCE
解析:
A. 实事求是:申论应用文应基于事实,避免夸大或虚构。
B. 简洁明了:语言应简洁明了,避免冗长和啰嗦。
C. 逻辑严密:文章结构应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D. 创新思维:虽然创新思维重要,但在申论应用文中不是首要原则。
E. 符合规范:遵循申论应用文的写作规范,包括格式、语言等。
25:在申论应用文中,以下哪些是常见的错误类型?
A. 论点模糊 B. 论据不足 C. 逻辑错误 D. 格式错误 E. 语言表达不准确
答案:ABCDE
解析:
A. 论点模糊:文章的论点应明确,避免模糊不清。
B. 论据不足:论点需要充分的论据支持,论据不足会影响论点的可信度。
C. 逻辑错误:文章的逻辑应严密,避免出现逻辑错误。
D. 格式错误:申论应用文有严格的格式要求,格式错误会影响评分。
E. 语言表达不准确:准确的语言表达是申论应用文的基本要求,不准确的表达会影响文章的质量。
26:以下哪些是提高申论应用文写作速度的方法?
A. 提前准备素材和论据
B. 练习快速写作
C. 熟悉写作格式和要求
D. 使用模板
E. 避免在写作过程中频繁修改
答案:ABCD
解析:
A. 提前准备素材和论据:准备充分的素材和论据可以加快写作速度。
B. 练习快速写作:通过练习提高写作速度,有助于应对时间限制。
C. 熟悉写作格式和要求:熟悉格式和要求可以减少写作过程中的错误和修改。
D. 使用模板:模板可以提供写作框架,提高写作效率。
E. 避免在写作过程中频繁修改:频繁修改会浪费时间,应尽量在初稿中完成。
27:在申论应用文中,以下哪些是有效的开头方式?
A. 直接陈述问题
B. 设问引起读者兴趣
C. 引用名言警句
D. 概述背景信息
E. 描述具体场景
答案:ABCD
解析:
A. 直接陈述问题:直接陈述问题是常见的开头方式,能够迅速抓住读者注意力。
B. 设问引起读者兴趣:设问可以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吸引他们继续阅读。
C. 引用名言警句:引用名言警句可以增加文章的文采和深度。
D. 概述背景信息:概述背景信息可以为读者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
E. 描述具体场景:描述具体场景可以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28:以下哪些是撰写申论应用文时需要注意的结尾方式?
A. 总结全文,重申论点
B. 提出建议或展望未来
C. 强调重要性,引起重视
D. 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E. 直接陈述作者观点
答案:ABCD
解析:
A. 总结全文,重申论点:结尾应总结全文,重申论点,使文章结构完整。
B. 提出建议或展望未来:结尾可以提出建议或展望未来,使文章具有前瞻性。
C. 强调重要性,引起重视:强调文章的重要性,可以引起读者的重视。
D. 提出问题,引发思考:结尾提出问题,可以引发读者的思考。
E. 直接陈述作者观点:在结尾直接陈述作者观点可能会显得突兀,不如总结全文和重申论点来得自然。
29:以下哪些是提升申论应用文写作水平的途径?
A. 参加写作培训班
B. 阅读相关书籍和资料
C. 多练习写作
D. 请教专业人士
E. 参与写作比赛
答案:ABCDE
解析:
A. 参加写作培训班:培训班可以提供专业的指导和训练。
B. 阅读相关书籍和资料:阅读可以扩大知识面,提高写作水平。
C. 多练习写作:实践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
D. 请教专业人士:专业人士的指导可以帮助快速提升写作技巧。
E. 参与写作比赛:比赛可以激发写作潜能,提高写作水平。
30:在申论应用文中,以下哪些是常见的修辞手法?
A. 对比 B. 排比 C. 比喻 D. 拟人 E. 反问
答案:ABCDE
解析:
A. 对比:通过对比突出事物的不同特点。
B. 排比:通过排列相同结构或相似内容的语句,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C. 比喻:用具体、生动的事物来说明抽象、复杂的事物。
D. 拟人:赋予非人类事物以人的特征或情感,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
E. 反问:通过反问来引起读者的思考,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三、判断题(共5题)
31:在撰写申论应用文时,引言部分应该详细描述问题背景和现状。
正确( ) 错误( )
答案:错误
解析:引言部分应该简洁明了地提出问题,不需要详细描述背景和现状。详细描述通常放在主体部分,以支持论点。
32:申论应用文的主体部分应该包含多个论点,每个论点都应该有相应的论据支持。
正确( ) 错误( )
答案:正确
解析:申论应用文的主体部分确实应该包含多个论点,并且每个论点都应该有充分的论据来支持,以确保论证的完整性和说服力。
33:在撰写申论应用文时,结论部分应该重复引言中的观点,以强调文章的中心思想。
正确( ) 错误( )
答案:错误
解析:结论部分应该总结全文,重申论点,而不是简单地重复引言中的观点。结论部分应该提供对文章内容的总结和展望。
34:申论应用文的格式要求中,标题应该放在正文之前,并且字体要大于正文。
正确( ) 错误( )
答案:正确
解析:申论应用文的格式要求通常包括标题放在正文之前,并且标题的字体要大于正文,以突出文章的主题。
35:在撰写申论应用文时,语言风格应该正式、客观,避免使用口语化表达。
正确( ) 错误( )
答案:正确
解析:申论应用文的语言风格确实应该正式、客观,避免使用口语化表达,以符合公文的正式性和专业性。
四、材料分析题(共1题)
【给定材料】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为缓解交通压力,某市政府决定实施一系列交通管理措施。以下为相关材料:
1. 某市交通管理局发布通告,从即日起,对市区主要道路实施单双号限行措施,限行时间为工作日的早高峰和晚高峰时段。
2. 市政府投资建设了多条公交线路,并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减少私家车使用。
3. 市政府与周边城市联合,通过优化区域交通规划,实现交通资源共享,缓解跨城市交通拥堵。
4. 市政府加大对交通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对违反限行规定、占用应急车道等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查处。
【问题】
1. 分析上述材料,阐述实施交通管理措施的目的和意义。
2. 针对材料中提到的措施,提出可能的实施效果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答案要点及解析:
1. 实施交通管理措施的目的和意义:
- 目的: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效率,改善市民出行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 意义:有利于优化城市交通结构,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市民生活质量,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2. 可能的实施效果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 实施效果:
- 限行措施可以减少车辆上路,缓解交通拥堵;
- 公共交通建设可以提供更多出行选择,鼓励市民绿色出行;
- 区域交通规划优化可以缓解跨城市交通压力;
- 加大处罚力度可以规范交通秩序,提高交通文明水平。
- 可能存在的问题:
- 限行措施可能影响部分市民的出行需求,引发社会反响;
- 公共交通建设需要时间,短期内难以满足市民出行需求;
- 区域交通规划优化需要跨城市协调,实施难度较大;
- 罚款力度过大可能引发市民不满,需要平衡处罚力度和社会影响。
【参考解析】
在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已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某市政府针对这一问题,实施了一系列交通管理措施,旨在缓解交通压力,提高交通效率,改善市民出行环境。
首先,实施单双号限行措施,可以有效减少车辆上路,缓解交通拥堵。这一措施的实施,不仅有助于提高道路通行效率,还能减少尾气排放,改善空气质量。然而,限行措施也可能对部分市民的出行造成不便,因此需要权衡利弊,合理制定限行方案。
其次,加大公共交通建设力度,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是缓解交通压力的重要途径。通过优化公交线路,提高服务质量,可以吸引更多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同时,市政府应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资力度,确保公共交通的便捷性和舒适性。
此外,市政府与周边城市联合,通过优化区域交通规划,实现交通资源共享,对于缓解跨城市交通压力具有重要意义。这一举措有助于打破地域限制,实现交通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整体交通效率。
然而,在实施这些措施的过程中,也可能出现一些问题。例如,限行措施可能引发市民不满,需要市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充分考虑市民需求。公共交通建设需要时间,短期内难以满足市民出行需求,需要市政府做好长期规划。同时,区域交通规划优化需要跨城市协调,实施难度较大,需要市政府积极推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