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5中小学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期末冲刺密卷名师押题卷附答案解析与模拟答案
一、单选题(共20题)
1:以下哪项不是《中小学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材中的基本理念?
A. 爱国主义教育 B.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C. 人文精神教育 D. 法律意识教育
2:在《中小学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中,以下哪项不属于公民的基本权利?
A. 生命健康权 B. 财产权 C. 政治权利 D. 知识产权
3:以下哪项不是法治国家建设的基本要求?
A. 建立健全法律体系 B. 依法行政 C.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D.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在《中小学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中,以下哪种行为属于不良行为?
A. 帮助同学学习 B. 参加志愿者活动 C. 在网络上散布谣言 D. 遵守学校纪律
5:根据《中小学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的内容,以下哪项是正确的法治观念?
A. 法律是万能的 B.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 法律是束缚人的 D. 法律可以随意更改
6:以下哪项不属于我国法律的基本原则?
A.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 依法治国 C.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D. 法律公开
7:在《中小学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中,以下哪项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A. 遵守宪法和法律 B. 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C. 参加选举和被选举权 D. 依法纳税
8:以下哪项不属于公民的道德行为?
A. 诚实守信 B. 尊老爱幼 C. 遵守纪律 D. 损人利己
9:在《中小学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中,以下哪种行为是正确的法律行为?
A. 未经允许进入他人住宅 B. 闯红灯 C. 遵守交通规则 D. 恶意诽谤他人
10:以下哪项不是《中小学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材中的法治教育内容?
A. 法律的定义和作用 B. 法律的制定和实施 C.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D. 法治国家的建设
11:在《中小学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中,以下哪种行为是违法行为?
A. 诚实守信 B. 遵守交通规则 C. 随意丢弃垃圾 D. 打架斗殴
12:以下哪项不是我国法律的基本特征?
A. 国家制定或认可 B. 具有普遍约束力 C. 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D. 法律是道德的体现
13:在《中小学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中,以下哪种行为是公民的道德行为?
A. 侵犯他人隐私 B. 遵守公共秩序 C. 随意破坏公共设施 D. 恶意传播谣言
14:以下哪项不是《中小学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材中的法律知识?
A. 法律的定义和作用 B. 法律的制定和实施 C.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D. 法律是道德的体现
15:在《中小学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中,以下哪种行为是正确的法治观念?
A. 法律是万能的 B.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 法律是束缚人的 D. 法律可以随意更改
16:以下哪项不是我国法律的基本原则?
A.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 依法治国 C.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D. 法律公开
17:在《中小学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中,以下哪项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A. 遵守宪法和法律 B. 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C. 参加选举和被选举权 D. 依法纳税
18:以下哪项不属于公民的道德行为?
A. 诚实守信 B. 尊老爱幼 C. 遵守纪律 D. 损人利己
19:在《中小学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中,以下哪种行为是正确的法律行为?
A. 未经允许进入他人住宅 B. 闯红灯 C. 遵守交通规则 D. 恶意诽谤他人
20:以下哪项不是《中小学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材中的法治教育内容?
A. 法律的定义和作用 B. 法律的制定和实施 C.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D. 法治国家的建设
答案:
1.B 2.C 3.C 4.C 5.B 6.D 7.A 8.D 9.C 10.D 11.D 12.D 13.B 14.D 15.B 16.D 17.A 18.D 19.C 20.A
解析:
1. 选项A、B、C、D均为《中小学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材中的基本理念,故选项C错误。
2. 选项A、B、C、D均为公民的基本权利,故选项C错误。
3. 选项A、B、C、D均为法治国家建设的基本要求,故选项C错误。
4. 选项A、B、C、D均为《中小学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材中的内容,故选项C错误。
5. 选项A、B、C、D均为法治观念,故选项B正确。
6. 选项A、B、C、D均为我国法律的基本原则,故选项D错误。
7. 选项A、B、C、D均为公民的基本义务,故选项C错误。
8. 选项A、B、C、D均为公民的道德行为,故选项D错误。
9. 选项A、B、C、D均为法律行为,故选项C正确。
10. 选项A、B、C、D均为法治教育内容,故选项D错误。
11. 选项A、B、C、D均为违法行为,故选项D错误。
12. 选项A、B、C、D均为我国法律的基本特征,故选项D错误。
13. 选项A、B、C、D均为公民的道德行为,故选项B正确。
14. 选项A、B、C、D均为法律知识,故选项D错误。
15. 选项A、B、C、D均为法治观念,故选项B正确。
16. 选项A、B、C、D均为我国法律的基本原则,故选项D错误。
17. 选项A、B、C、D均为公民的基本义务,故选项C错误。
18. 选项A、B、C、D均为公民的道德行为,故选项D错误。
19. 选项A、B、C、D均为法律行为,故选项C正确。
20. 选项A、B、C、D均为法治教育内容,故选项A正确。
二、多选题(共10题)
21:以下哪些是我国《中小学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材中强调的公民素养?
A. 遵守法律法规 B. 爱国主义精神 C. 社会责任感 D. 诚信品质 E. 创新能力
答案:ABCDE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小学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材中强调的公民素养。根据教材内容,公民素养包括遵守法律法规、爱国主义精神、社会责任感、诚信品质和创新能力,因此所有选项A、B、C、D、E都是正确的。
22:在《中小学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中,以下哪些是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A. 公民权利和义务相互依存 B. 公民权利和义务相互促进 C. 公民权利和义务相互制约 D. 公民权利和义务相互独立 E. 公民权利和义务相互转化
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根据教材内容,公民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因此选项A、B、C是正确的。选项D和E与教材内容不符,所以是错误的。
23:以下哪些是《中小学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材中提到的法律特征?
A. 国家制定或认可 B. 具有普遍约束力 C. 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D. 法律可以随意更改 E.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答案:ABCE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法律的特征。根据教材内容,法律具有国家制定或认可、具有普遍约束力、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特征,因此选项A、B、C、E是正确的。选项D与教材内容不符,所以是错误的。
24:以下哪些是《中小学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材中强调的法治观念?
A.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 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工具 C. 法律可以随意更改 D.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E. 法律是人民利益的体现
答案:ABE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法治观念。根据教材内容,法治观念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工具和法律是人民利益的体现,因此选项A、B、E是正确的。选项C和D与教材内容不符,所以是错误的。
25:以下哪些是《中小学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材中提到的法律行为?
A. 遵守交通规则 B. 闯红灯 C. 诚实守信 D. 恶意诽谤他人 E. 参加志愿者活动
答案:ACE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法律行为。根据教材内容,法律行为包括遵守交通规则、诚实守信和参加志愿者活动,这些都是符合法律要求的行为,因此选项A、C、E是正确的。选项B和D是违法行为,所以是错误的。
26:以下哪些是《中小学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材中强调的道德规范?
A. 尊老爱幼 B. 诚实守信 C. 遵守纪律 D. 损人利己 E. 爱国主义精神
答案:ABCE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道德规范。根据教材内容,道德规范包括尊老爱幼、诚实守信、遵守纪律和爱国主义精神,这些都是符合道德要求的行为,因此选项A、B、C、E是正确的。选项D与道德规范相反,所以是错误的。
27:以下哪些是《中小学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材中提到的违法行为?
A. 遵守法律法规 B. 闯红灯 C. 侵犯他人隐私 D. 依法纳税 E. 恶意传播谣言
答案:BCE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违法行为。根据教材内容,违法行为包括闯红灯、侵犯他人隐私和恶意传播谣言,这些都是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因此选项B、C、E是正确的。选项A和D是合法行为,所以是错误的。
28:以下哪些是《中小学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材中强调的法治教育目标?
A.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B. 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C.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D.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E. 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答案:ABCE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法治教育的目标。根据教材内容,法治教育的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因此选项A、B、C、E是正确的。选项D与法治教育的目标不符,所以是错误的。
29:以下哪些是《中小学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材中提到的法律知识?
A. 法律的定义和作用 B. 法律的制定和实施 C.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D. 法律与经济的关系 E. 法律与科技的关系
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法律知识。根据教材内容,法律知识包括法律的定义和作用、法律的制定和实施以及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因此选项A、B、C是正确的。选项D和E虽然法律可能与经济和科技有关,但它们不是教材中直接提到的法律知识,所以是错误的。
30:以下哪些是《中小学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材中强调的法治意识?
A. 遵守法律法规 B. 依法行使权利 C. 维护法律尊严 D.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E. 法律可以随意更改
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法治意识。根据教材内容,法治意识包括遵守法律法规、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法律尊严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因此选项A、B、C、D是正确的。选项E与法治意识相悖,所以是错误的。
三、判断题(共5题)
31:《中小学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材中,法治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正确( ) 错误( )
答案:正确
解析:法治教育的核心目标确实是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通过学习法律知识,学生能够理解法律的重要性,知道如何依法行事,并在生活中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
32:在《中小学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中,公民权利和义务是相互独立的,不互相关联。
正确( ) 错误( )
答案:错误
解析:公民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公民享有权利的同时,也有履行相应义务的责任,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33:《中小学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材中,所有的违法行为都是犯罪行为。
正确( ) 错误( )
答案:错误
解析: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有区别。违法行为包括一般违法和犯罪,其中一般违法不一定是犯罪行为,而犯罪行为则是指违反刑法的行为。
34:《中小学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材中,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最后手段,通常只有在其他手段无效时才会使用。
正确( ) 错误( )
答案:正确
解析:法律确实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但不是最后的手段。法律在大多数情况下是用来调整和解决社会关系,保障社会稳定和谐。
35:《中小学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材中,道德和法律是完全分离的,不相互影响。
正确( ) 错误( )
答案:错误
解析:道德和法律在很多方面是相互关联的。法律通常建立在道德的基础上,而道德观念也常常通过法律来体现和强化。两者相互影响,共同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民权益。
四、材料分析题(共1题)
【给定材料】
近日,我国某城市为了提升市民的环保意识,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绿色出行周”活动。活动期间,市政府联合环保部门、交通部门等多家单位,通过设置绿色出行宣传点、发放环保宣传资料、举办绿色出行知识讲座等形式,鼓励市民选择步行、骑行、公共交通等绿色出行方式。同时,市政府还推出了绿色出行奖励措施,对积极参与活动的市民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问题】
1. 分析“绿色出行周”活动的背景和意义。
2. 针对活动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答案要点及解析:
1. 背景和意义:
- 背景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市民环保意识亟待提高。
- 意义分析:通过开展“绿色出行周”活动,可以增强市民的环保意识,促进绿色出行习惯的养成,减少交通污染,改善城市环境。
2. 对策建议:
- 宣传推广:加大绿色出行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渠道普及绿色出行知识,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
- 政策支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市民使用绿色出行方式,如提供公共交通优惠、设立自行车道等。
- 培训教育:开展绿色出行知识讲座,提高市民的环保素养。
- 奖励机制:设立绿色出行奖励措施,激励市民积极参与活动。
- 监督管理:加强对绿色出行活动的监督管理,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参考解析】
一、背景和意义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交通污染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日益严重。为了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促进绿色出行习惯的养成,某城市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绿色出行周”活动。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多种形式宣传绿色出行理念,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减少交通污染,改善城市环境。
二、对策建议
1. 加强宣传推广。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户外广告等多种渠道,加大绿色出行宣传力度,普及绿色出行知识,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
2. 制定相关政策。制定鼓励绿色出行的政策,如提供公共交通优惠、设立自行车道、限制私家车使用等,引导市民选择绿色出行方式。
3. 开展教育培训。定期举办绿色出行知识讲座,提高市民的环保素养,培养绿色出行习惯。
4. 设立奖励机制。对积极参与绿色出行活动的市民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如免费乘坐公共交通、发放绿色出行优惠券等,激励市民积极参与活动。
5. 加强监督管理。加强对绿色出行活动的监督管理,确保活动取得实效,为市民创造一个良好的绿色出行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