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6年专升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辩证法定律卷附答案解析与事例分析.docx

上传人:x****s 文档编号:12619042 上传时间:2025-11-1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3.95KB 下载积分:15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6年专升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辩证法定律卷附答案解析与事例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6年专升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辩证法定律卷附答案解析与事例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本文档共6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2026年专升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辩证法定律卷附答案解析与事例分析 一、单选题(共20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A. 量变与质变规律 B. 矛盾规律 C. 发展规律 D. 历史唯物主义规律 2: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可以表述为: A. 普遍性是特殊性的基础,特殊性是普遍性的具体体现 B. 特殊性是普遍性的基础,普遍性是特殊性的具体体现 C. 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独立的 D. 普遍性和特殊性不存在关系 3:下列哪个选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体现? A. 事物发展的螺旋式上升 B. 事物发展的直线式上升 C. 事物发展的循环式上升 D. 事物发展的波浪式上升 4: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A. 事物的内在矛盾 B. 外部环境的压力 C. 事物的自然属性 D. 人的主观能动性 5: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A. 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B. 事物发展的偶然现象 C. 事物发展的外部条件 D. 事物发展的主观愿望 6:下列哪个选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的概念? A. 人的主观活动 B. 人的客观活动 C. 人的物质活动 D. 人的精神活动 7: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A. 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B. 主体对客体的改造 C. 主体对客体的占有 D. 主体对客体的支配 8: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真理是: A. 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B. 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错误反映 C. 人类对客观事物的想象 D. 人类对客观事物的愿望 9: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句话体现了: A.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B. 唯心主义的观点 C. 形而上学的观点 D. 实证主义的观点 10:下列哪个选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社会基本矛盾”的组成部分?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B. 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 C. 阶级斗争和阶级矛盾 D. 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 11: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认识论的基本问题是: A. 认识与存在的统一 B. 认识与存在的分离 C. 认识与存在的联系 D. 认识与存在的对立 1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句话体现了: A.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B. 唯心主义的观点 C. 形而上学的观点 D. 实证主义的观点 13: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 A. 历史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B. 历史的发展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 C. 历史的发展是由人的主观能动性决定的 D. 历史的发展是由自然条件决定的 14: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这句话体现了: A.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B. 唯心主义的观点 C. 形而上学的观点 D. 实证主义的观点 15: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 A. 循环往复 B. 上升前进 C. 平衡静止 D. 不断后退 16:下列哪个选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历史唯物主义”的体现? A. 历史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B. 历史的发展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 C. 历史的发展是由人的主观能动性决定的 D. 历史的发展是由自然条件决定的 17: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体现了: A.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B. 唯心主义的观点 C. 形而上学的观点 D. 实证主义的观点 18: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A. 事物的内在矛盾 B. 外部环境的压力 C. 事物的自然属性 D. 人的主观能动性 19: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句话体现了: A.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B. 唯心主义的观点 C. 形而上学的观点 D. 实证主义的观点 20: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A. 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B. 事物发展的偶然现象 C. 事物发展的外部条件 D. 事物发展的主观愿望 答案: 1.A 2.A 3.A 4.A 5.A 6.C 7.A 8.A 9.A 10.A 11.A 12.A 13.A 14.A 15.B 16.A 17.A 18.A 19.A 20.A 解析: 1. 错误选项D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2. 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普遍性是特殊性的基础,特殊性是普遍性的具体体现。 3. “否定之否定”规律体现为事物发展的螺旋式上升。 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事物的内在矛盾。 5. 事物发展的规律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6.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的概念是指人的物质活动。 7. 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8. 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9.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10. 社会基本矛盾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11. 认识论的基本问题是认识与存在的统一。 12.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13.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历史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14.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15.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上升前进。 16. 历史唯物主义体现在历史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17.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18. 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事物的内在矛盾。 19.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20. 事物发展的规律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多选题(共10题) 2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以下哪些选项属于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A. 量变与质变规律 B. 矛盾规律 C. 发展规律 D. 否定之否定规律 E. 逻辑规律 答案:ABD 解析:选项A、B和D是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分别是量变与质变规律、矛盾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选项C的发展规律虽然与辩证法相关,但不是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之一。选项E的逻辑规律属于形式逻辑的范畴,不属于辩证法。 22:以下哪些观点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A. 历史唯物主义 B. 辩证唯物主义 C. 实用主义 D. 唯心主义 E. 唯物辩证法 答案:ABE 解析:选项A的历史唯物主义、选项B的辩证唯物主义和选项E的唯物辩证法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选项C的实用主义和选项D的唯心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相悖。 23: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以下哪些选项是实践的基本形式? A. 生产实践 B. 科学实验 C. 社会实践 D. 思想认识 E. 政治斗争 答案:ABC 解析:选项A的生产实践、选项B的科学实验和选项C的社会实践是实践的基本形式。选项D的思想认识是实践的结果,而非实践形式。选项E的政治斗争虽然与社会实践有关,但不是实践的基本形式。 24:以下哪些选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认识论的基本范畴? A. 认识 B. 客观存在 C. 真理 D. 实践 E. 知识 答案:ACD 解析:选项A的认识、选项C的真理和选项D的实践是认识论的基本范畴。选项B的客观存在是认识的对象,而非范畴本身。选项E的知识是认识的结果,不是基本范畴。 25:以下哪些选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社会基本矛盾的表现?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B.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C. 阶级斗争 D. 政治斗争 E. 思想斗争 答案:AB 解析:选项A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选项B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社会基本矛盾的表现。选项C的阶级斗争、选项D的政治斗争和选项E的思想斗争虽然与社会矛盾有关,但不是社会基本矛盾的表现。 26:以下哪些选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真理的基本观点? A. 真理是客观的 B. 真理是相对的 C. 真理是绝对的 D. 真理是具体的 E. 真理是主观的 答案:ABD 解析:选项A的真理是客观的、选项B的真理是相对的和选项D的真理是具体的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真理的基本观点。选项C的真理是绝对的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相悖。选项E的真理是主观的也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不符。 27:以下哪些选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历史发展的基本观点? A. 历史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B. 历史的发展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 C. 历史的发展是由人的主观能动性决定的 D. 历史的发展是由自然条件决定的 E. 历史的发展是由社会意识决定的 答案:AC 解析:选项A的历史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和选项C的历史的发展是由人的主观能动性决定的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历史发展的基本观点。选项B、D和E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不符。 28:以下哪些选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人的本质的基本观点? A.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B. 人的本质是自由意志 C. 人的本质是理性 D. 人的本质是物质 E. 人的本质是精神 答案:AD 解析:选项A的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和选项D的人的本质是物质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人的本质的基本观点。选项B、C、E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不符。 29:以下哪些选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认识的基本观点? A.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B.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改造 C.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占有 D.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支配 E.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理解 答案:ABE 解析:选项A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选项B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选项E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理解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认识的基本观点。选项C和D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不符。 30:以下哪些选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 A. 社会发展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范畴 B. 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C. 社会发展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体现 D. 社会发展是经济基础的反映 E. 社会发展是上层建筑的反映 答案:ACDE 解析:选项A的社会发展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范畴、选项C的社会发展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体现、选项D的社会发展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和选项E的社会发展是上层建筑的反映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选项B的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虽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但不是其基本观点。 三、判断题(共5题) 3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物质概念指的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而不包括人类意识。 正确( ) 错误( ) 答案:正确 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物质概念确实指的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这是与唯心主义哲学相对的。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因此,该陈述是正确的。 32: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总是按照直线式上升的规律进行。 正确( ) 错误( ) 答案:错误 解析: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不是直线式的,而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这种发展过程包含着矛盾,通过矛盾的斗争和统一推动事物向前发展。因此,该陈述是错误的。 33: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 正确( ) 错误( ) 答案:错误 解析: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而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制度、社会意识形态等)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并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而不是起决定作用。因此,该陈述是错误的。 34: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实践概念仅仅指的是人的物质活动。 正确( ) 错误( ) 答案:错误 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实践概念不仅仅指的是人的物质活动,而是包括人的全部社会生活。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包括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等。因此,该陈述是错误的。 35: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意识对物质具有决定性作用。 正确( ) 错误( ) 答案:错误 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但这种作用是在物质基础上产生的,而不是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该陈述是错误的。 四、材料分析题(共1题) 【给定材料】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然而,在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紧张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优化交通网络、加强环境保护、实施住房保障政策等。 【问题】 1. 分析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简要说明政府采取的措施及其效果。 2.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你的建议和对策。 答案要点及解析: 1. 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 - 交通拥堵: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不足,公共交通发展滞后,私家车数量激增。 - 环境污染:工业排放、建筑扬尘、汽车尾气等污染源导致空气质量下降。 - 住房紧张:房价上涨过快,中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 政府采取的措施及其效果: - 优化交通网络:建设地铁、公交系统,提高公共交通的便捷性和覆盖面。 - 加强环境保护: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等措施,改善环境质量。 - 实施住房保障政策:提供公共租赁住房、限价房等,缓解住房紧张问题。 效果:交通拥堵有所缓解,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住房保障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困难。 2. 针对这些问题,建议和对策如下: - 加大公共交通投入,提高公共交通的便捷性和吸引力,鼓励市民绿色出行。 - 加强环境保护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严格控制污染排放,提高环境治理能力。 - 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增加公共租赁住房和限价房供应,稳定房价,保障中低收入群体住房需求。 - 推进城市规划和建设,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城市扩张对农村地区的影响。 - 加强城市治理,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市民的生活质量。 【参考解析】 一、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1. 交通拥堵: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不足,公共交通发展滞后,私家车数量激增,导致交通拥堵严重。 2. 环境污染:工业排放、建筑扬尘、汽车尾气等污染源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影响市民健康。 3. 住房紧张:房价上涨过快,中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 二、政府采取的措施及其效果: 1. 优化交通网络:建设地铁、公交系统,提高公共交通的便捷性和覆盖面,缓解交通拥堵。 2. 加强环境保护: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等措施,改善环境质量,提高市民生活质量。 3. 实施住房保障政策:提供公共租赁住房、限价房等,缓解住房紧张问题,保障中低收入群体住房需求。 三、建议和对策: 1. 加大公共交通投入,提高公共交通的便捷性和吸引力,鼓励市民绿色出行。 2. 加强环境保护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严格控制污染排放,提高环境治理能力。 3. 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增加公共租赁住房和限价房供应,稳定房价,保障中低收入群体住房需求。 4. 推进城市规划和建设,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城市扩张对农村地区的影响。 5. 加强城市治理,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市民的生活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专升本考试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