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迈向2060的中国气候科技产业.pdf

上传人:Stan****Shan 文档编号:1261375 上传时间:2024-04-19 格式:PDF 页数:27 大小:1.7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迈向2060的中国气候科技产业.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迈向2060的中国气候科技产业.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迈向2060的中国气候科技产业.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迈向2060的中国气候科技产业.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迈向2060的中国气候科技产业.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资本赋能,迈向2060的中国气候科技产业目 录章节内容引言1.中国气候科技产业概览1.1巴黎协定与气候科技产业发展1.2中国:迈向碳中和之路1.3绿色金融与气候科技产业投资2.气候科技产业主要赛道与资本市场表现2.1可再生能源与储能及电池产业:资本赋能科创,推动能源革命2.1.1 光伏、风电与水电2.1.2 氢能与生物质2.1.3 储能与动力电池2.2合成生物2.3节能环保3.展望未来3.1气候科技产业投资展望3.2产业“新出海”、构筑全球化3.3资本市场助力气候科技产业发展CONTENTS第2页引言根据比尔盖茨的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所述,全球每年向大气排放约510亿吨温室气体,且总体呈上升趋势

2、,按照国际普遍认可的气候变化理论,要避免气候灾难,人类需逐步减少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实现零排放1。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23年全球风险报告梳理了全球十大风险,其中多项风险与气候变化相关。由此可见,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性非传统领域重大安全问题和“21世纪最重要的地缘政治和经济问题”,如何通过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直接决定了人类社会的未来。根据世界银行预测,到2050年,气候变化预计将造成逾77万亿美元的经济损失。人类正在用发展的方法来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正在用创新和科技来解决气候问题,气候科技,也应运而生。气候科技是指以削减温室气体排放或应对气候变化为目标的技术创新。为了共同

3、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减缓全球变暖趋势,2015年12月联合国第十二次巴黎气候变化大会达成巴黎协定。中国作为协定的重要缔约方,积极承担大国责任,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郑重承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碳达峰和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大背景下,气候科技产业迎来发展机遇期。根据IT桔子统计的中国一级市场数据,2022年仅新能源行业就发生285起投融资事件,涉及总规模约人民币1,078亿元。资本赋能,快速带动气候科技产业的蓬勃发展,助力中国气候科技产业迈向2060。安永作为全球领先的专业服务机构之一,

4、持续关注中国气候科技领域发展,并携手上海长三角商业创新研究院共同编制资本赋能,迈向2060的中国气候科技产业暨中国气候科技产业白皮书(以下简称“本白皮书”),阐述中国气候科技产业发展概况。我们相信,“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绿色发展理念正在深刻改变着中国,中国气候科技的快速发展,加快我国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并成为参与新一轮工业革命全球竞争的标志性符号。全球碳中和共识,将推动信息技术革命与能源技术革命深度融合,推动可再生能源产业替代化石能源,并衍生出基于能源革命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中国将把握趋势,积极引领全球气候科技的技术和产业科创大潮,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清洁美丽世界做出积极贡

5、献。资料来源:1 比尔盖茨,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中信出版集团,2021.中国气候科技产业概览1第4页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加剧,根据科学家们长期观测分析,全球气候较20世纪初相比,平均气温上升了0.5,远超历史均值。全球气候变暖正在对人类社会构成巨大的威胁,将导致海平面上升和极端天气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也将受严重影响。“温室效应”是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之一,如果能够有效抑制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要温室气体)排放,将有效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全球为了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减缓全球变暖趋势,于2015年12月签署巴黎协定。2016年11月,巴黎协定正式生效。巴黎协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关于气候变化的全球性协

6、定,其长期目标是在本世纪末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努力将温度上升幅度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需要全球经济和能源系统深度向低碳化转型,并在本世纪下半叶达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在上述背景下,旨在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气候科技产业”日益火热。“气候科技”是指以削减温室气体排放或应对气候变化为目标的技术创新。从全球视角来看,根据伦敦发展促进署(London&Partners)和Dealroom最新发布的数据,在过去的五年里,全球风险资本对气候科技企业的投资增加了83%,从2018-2022的五年间,共筹集了1,711亿美元的资金,体现了气候科技企业未来巨大的增长空间。从国

7、内视角来看,根据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的研究测算,若要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我国需要在清洁能源发电、先进大规模储能和绿色零碳建筑等新领域增加超过人民币百万亿元投资,气候科技产业拥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投资前景。1.中国气候科技产业概览联合国大会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2京都议定书是全球首份量化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法律文件哥本哈根协定目的是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根据各国的GDP大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巴 黎 协 定 是 对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作出的统一安排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实现“30 60”碳达

8、峰碳中和目标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1997200920152020年年9月月2021年年10月月图1 全球及中国气候治理相关政策时间轴1.1 巴黎协定与气候科技产业发展第5页1.中国气候科技产业概览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向世界递交了我国“双碳”的时间表。2021年以来,我国积极落实巴黎协定,围绕“双碳”目标,陆续发布重点领域和行业碳达峰碳

9、中和实施方案和一系列支撑保障措施,构建起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是我国深入实施“双碳”战略的制度保障2。“1”是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指导思想和顶层设计,由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两个顶层设计文件构成,明确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2。其中,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中列示了10大应对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方案,明确指引了“双碳”路线图。“N”是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实施方案及相关支撑保障方案,包括能源、工业、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农业农村等重点领域实施方案,煤炭、石油天然气、钢铁、有色金属

10、、石化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实施方案,以及科技支撑、财政支持、统计核算、人才培养等支撑保障方案2。同时,31个省市区均已制定了本地区碳达峰实施方案。目前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已经建立3。总体上看,上述系列文件已构建起目标明确、分工合理、措施有力、衔接有序的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形成各方面共同推进的良好格局,为实现“双碳”目标和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提供源源不断的工作动能2。数据来源:2 中国落实国家自主贡献目标进展报告(2022)3 碳交易网,http:/ 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

11、见十大举措具体应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1)强化绿色低碳发展规划引领;2)优化绿色低碳发展区域布局;3)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深度调整产业结构1)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3)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1)强化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2)大幅提升能源利用效率;3)严格控制化石能源消费;4)积极发展非化石能源;5)深化能源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1)优化交通运输结构;2)推广节能低碳型交通工具;3)积极引导低碳出行;提升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质量1)推进城乡建设和管理模式低碳转型;2)大力发展节能低碳建筑;3

12、)加快优化建筑用能结构;加强绿色低碳重大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1)强化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布局;2)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推广;持续巩固提升碳汇能力1)巩固生态系统碳汇能力;2)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提高对外开放绿色低碳发展水平1)加快建立绿色贸易体系;2)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3)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健全法律法规标准和统计监测体系1)健全法律法规;2)完善标准计量体系;3)提升统计监测能力;完善投资、绿色金融、财税价格等政策体系1)完善投资政策;2)积极发展绿色金融;3)完善财税价格政策;4)推进市场化机制建设;1.2 中国:迈向碳中和之路“1+N”政策体系第6页战略意义描述摆脱能源对外依赖我

13、国化石能源对外依存度较高;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能够降低我国对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依存度,摆脱高能耗传统能源结构,提高我国能源自给率,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4促进全球产业链重构在碳中和目标下,产业链内企业间的经济交换,不再仅限于传统的产品与服务,也包括每一个环节的碳排放量。企业不仅要降低直接碳排放水平,也需要减少间接排放水平,以及运输、配送、生产废弃物处理产生的其他间接排放。碳中和目标下新的价值视角与新的监管要求必然会催生新的竞争优势,改变现有产业链内各方的议价能力,进而引发产业链在全球范围内分工格局重构。4推动资产重新配置碳中和目标的确立不仅会带来巨大的绿色低碳投资需求,而且

14、还将会进一步收紧传统高碳能源行业的投资限制。除投资战略核心方向的转变外,大量的金融工具将被用于实现碳中和,金融机构也将不断推出绿色金融业务模块,由此助力绿色金融的不断革新及绿色市场的蓬勃发展,也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创造更多的投资机遇。4以气候外交提升国际话语权碳中和是一场深刻的能源替代行动,将重新定义21世纪的大国竞争格局。今时今日,全球共同的气候行动是我国加强国际对话、提升国际话语权的良好契机。4推动产业技术升级技术研发与技术突破是实现净零排放的关键。只有充分融合各种新型技术,依托原研创新,打造以低碳为核心的新型竞争力,才能实现长期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我国相关行业必须主动发力,开展从基础研究到

15、技术应用多层次的探索,解决关键技术“卡脖子”的问题,建立更有主导能力的技术标准,确保我国在世界各行业的发展中抢占先机,同时激发高质量发展的潜力。4创造新型就业机会碳中和带动了新型业务、新型企业、新型行业的蓬勃发展。伴随各类新型业务在可持续发展方面为经济和工业发展创造新的机会,产业升级将有利于促进高质量的就业机会产生。4推动循环经济转型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需要生产体系、流动体系、消费体系的协同转型。碳中和将推动能源技术革命向其他行业传导,推动全产业全面低碳化与现代化;促进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和商业模式与碳排放脱钩,促进低碳可持续产业的发展和进步。依托循环经济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平

16、衡,构建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和谐有机融合的经济发展模式。41.中国气候科技产业概览2021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前三名国家分别为中国、美国和印度,远超其他国家(见图2)。其中,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碳排放量分别为119亿吨和26亿吨,由于工业发展相比美国起步较晚,未来仍需要大量的化石能源消耗推动经济发展,碳排放量仍在增长趋势中。从我国当前的碳排放规模和行业结构来看,要在40年中实现碳中和,无可避免将面临时间紧,总量大,需要减碳同时兼顾经济发展以及技术改革难度大等挑战和困难。在“双碳”背景下,我国能源转型过程中气候科技产业将迎来蓬勃发展的机遇期。碳中和意味着从化石能源时代向非化石能

17、源时代过渡的开始,以零碳、碳中和为目标走向新能源主导的零碳时代。此次能源转型是颠覆性和变革性的能源转型。2021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约52.4亿吨(见图3),从能源结构来看,化石能源占比83%、非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占比17%(见图4)。而至2060年实现碳中和时点,非化石能源占比预计达到81%,化石能源占比预计达到19%(见图4),其中,太阳能发电和风电占我国电源装机量的占比将急速增加,至碳中和时点,预计将分别达到47%和31%(见图5)。长期来看,随着气候科技产业的发展,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就业、产业转型和能源结构重构等方面都将极大受益。以下列示了我们认为实现“双碳”目标将带来的机遇。资料来源

18、:4 一本书读懂碳中和(安永碳中和课题组 著)表2“双碳”的战略意义1.2 中国:迈向碳中和之路(续)机遇及战略考量第7页1.中国气候科技产业概览实现“双碳”是一场系统性变革,对经济、政治、社会、产业和能源等多方面的结构状况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认为技术可行、成本可控、政策引导及多边共赢是实现“双碳”的关键要素,如下表所示。表3 实现“双碳”的关键要素关键要素描述技术可行在我国既需要保持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又要以“中国速度”实现全社会能源低碳转型的背景下,大力发展可复制、可推广的低碳技术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根本路径。5成本可控低碳技术的应用会相应增加产业链各环节中间产品、终端消费品的成本。因此,

19、碳中和目标的实现需考虑低碳与市场发展的平衡,在技术可行的前提下做到成本可控,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5政策引导我国脱碳之路对行业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的调整以及社会大众生活方式的改变提出了严苛的要求,政府部门需要发挥“指挥棒”的作用,制定相应的政策去规划与监督全社会的行为,充分发挥引导、调动和约束的作用。5多边共赢要实现碳中和目标,一方面需要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另一方面还需要产业链上下游利益共同体的协同努力,从而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5数据来源:5 一本书读懂碳中和(安永碳中和课题组 著)1.2 中国:迈向碳中和之路(续)中国气候科技产业领跑全球在国家大力推进清洁能源、低碳发展的政策扶持下,近年来,

20、我国气候科技产业进入大规模高质量跃升发展阶段。在可再生能源领域,中国光伏新增装机量已连续10年位居全球首位(见图6),成为我国少有的具有国际竞争优势、实现端到端自主可控,并率先成为高质量发展典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2022年,中国风电新增吊装容量49.8GW,占全球总量的58%,中国风电叶片制造量占全球总量60%(见图9),中国风电装机容量已超过欧洲、非洲、中东和拉丁美洲的总和,中国正在领跑全球风能产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份额已连续多年位于全球前列(见图8);2022年中国锂电池产量已超全球总量的75%(见图7)。目前我国在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格局中处于领跑者行列,不仅在动力电

21、池等核心技术领域取得世界领先地位,而且在产业化方面获得显著竞争优势。中国正凭借强大的“中国制造”在全球气候科技产业中实现局部领跑,并深刻地将“中国制造”嵌入全球气候科技产业的产业链供应链中,中国已拥有结构最健全的供应链集群、数量最庞大的产业工人、服务最完善的销售及物流体系,在全球气候科技产业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然,由于我国的碳减排技术起步较晚,现阶段我国气候科技产业部分行业存在卡脖子”的技术问题,关键零部件和装备需要依赖国外进口,高价值核心技术仍需大力培育。但是,相信在政府、产业和金融机构等协作合力下,未来“中国创造”必将使得中国气候科技产业成为全球气候科技产业链的关键枢纽、制造中心和科

22、研中心。关键要素第8页1.中国气候科技产业概览1.2 中国:迈向碳中和之路(续)86%85%84%83%83%78%60%31%19%14%15%16%17%17%22%40%69%81%0%20%40%60%80%100%120%化石能源非化石能源图2 世界主要国家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亿吨)6020406080100120140中国日本英国美国德国印度图3 中国能源消费和生产总量情况(亿吨标准煤)701020304050607080能源消费总量能源生产总量图4 中国能源结构现状及预测7图5 中国电源装机结构现状及预测80%20%40%60%80%100%20202025203020502060

23、风电太阳能发电水电煤电气电核电生物质及其他燃氢机组图6 2022年全球前十大光伏装机量排名(MW)9392,436 111,535 78,833 66,552 62,804 26,789 25,077 24,079 22,590 20,975 050,000100,000150,000200,000250,000300,000350,000400,000450,000图7 全球和中国锂电池产量(GWh)1029556295816032475002004006008001000全球锂电池产量(GWh)中国锂电池产量(GWh)202220212020图8 全球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份额(%)110%20

24、%40%60%80%20182019202020212022中国欧洲北美洲其他图9 2022年全球风电叶片制造市场份额(%)1060%14%11%7%7%1%中国欧洲印度美国拉美亚洲数据来源:6 IEA Data Services(https:/www.iea.org)7 国家统计局,国家能源局,中金公司研究部,2021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中国能源电力发展展望8中国能源大数据报告(2021年)9 International RenewableEnergy Agency,IRENA,https:/www.irena.org/10 谱润投资 11 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第9页1.中国气候科技产业概览“

25、双碳”目标也为金融领域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对于未来40年的“双碳”道路而言,如果说企业绿色转型是根本,政府部门的配套政策是推手,那么绿色金融无疑就是助推器。绿色金融是金融机构在进行投融资行为时,将环境评估纳入评估体系,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绿色产业的发展。综合多家知名机构的预测,预计到碳中和时点,我国实现碳中和所需资金量将超过百万亿元。2016年8月31日,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发布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指出绿色金融体系是指通过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票指数和相关产品、绿色发展基金、绿色保险、碳金融等金融工具和相关政策支持经济向绿色化转型的制度安排。按照文件要求,我国已初步形成多层次的绿

26、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自文件发布以来,我国绿色金融市场快速发展。截至2022年末,本外币绿色信贷余额约人民币22.03万亿元,绿色债券存量超过人民币1.54万亿元,都位居世界前列。“双碳”目标下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潜力巨大,目前我国的绿色金融市场仍然是处于发展初期,金融行业将持续深化和完善绿色金融体系的建设和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助力气候科技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我们按照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 中对于绿色金融的分类整理了各类绿色产品的发行情况:数据来源:12 万得数据库(Wind),大公低碳整理 13 中国人民银行 14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15中国

27、绿色资本市场绿皮书(2022年度)16 生态环境部名称产品描述发行体量绿色信贷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所提供的信贷产品及服务。截至2022年底,中国外币绿色信贷余额为人民币22.03万亿元,同比去年增长38.5%,存量规模全球第一13。绿色债券募集资金专门用于支持符合规定条件的绿色产业、绿色项目或绿色经济活动,依照法定程序发行并按约定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包括但不限于绿色金融债券、绿色企业债券、绿色公司债、绿色债务融资工具等。2022年,我国境内市场发行绿色债券515只,同比增长5.75%,规模合计人民币8,720.16亿元,同比增长43.35%,发行规模占我国总

28、债券市场的比重为1.42%,同比增长0.43个百分点。截至2022年末,我国绿色债券累计发行规模约人民币2.63万亿元,存量规模约人民币1.54万亿元12。绿色股票指数按照一定的行业标准和指标架构综合评分较高的绿色上市公司样本的股价所计算出来的价格指数。截至2022年末,中证ESG等可持续发展指数的产品有77只,规模合计人民币1,003.74亿元15。绿色发展基金以促进绿色发展、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投资于能产生环境效益或从事环境相关业务企业和项目的公募基金产品或其他投资主体。根据投资标的不同,绿色基金可划分为绿色产业投资基金和绿色证券投资基金。截2022年6底,中国绿、可持续、ESG等向的公私

29、募基规模共1,178只,合计达人民币8,821亿元,较2020年底规模增34%15。绿色保险指保险业在环境资源保护与社会治理、绿色产业运行和绿色生活消费等方面提供风险保障和资金支持等经济行为的统称。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22年底,保险资金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和保险私募基金支持绿色产业发展登记(注册)规模近人民币1.2万亿元,相比2020年,年均增速近50%14。环境权益交易市场企业基于合法拥有的碳排放权、排污权、用能权、水权、绿色电力证书等环境权益进行资金融通活动所使用的金融产品,主要包括环境权益直接融资工具和间接融资工具两种。目前碳交易为热点的环境权益交易之一,自

30、2013年碳市场试点启动以来,北京、上海、天津、福建、湖北、深圳、广东等先后建成试点碳市场,对于促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22年末,全国碳市场的碳排放权成交量合计达5,089万吨,较上年下降72%;成交额合计人民币28亿元,较上年下降63%16。表4 绿色金融工具描述及发行体量1.3 绿色金融与气候科技产业投资绿色金融第10页1.中国气候科技产业概览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上海进口博览会上宣布,设立科创板、试点注册制,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聚焦六大重点支持领域,其中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与气候科技直接相关,作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改革,聚焦支持核心关键技术创新、发挥资本市

31、场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产业战略导向作用,气候科技产业得益于资本市场注册制改革红利,也为行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气候科技产业投融资是绿色金融的分支,与早期光伏太阳能行业民营资本、美元资金大量参与不同,中国气候科技投融资领域政府力量与市场力量逐步形成双发力模式。而由政府或央企发起设立的各类母基金,产业资本、地方投资平台正积极引导产业投资主方向。其中,新能源(包括绿色能源、新能源汽车、储能和动力电池等行业)行业尤其受市场青睐。根据IT桔子数据,2022年中国一级市场新能源行业共计有611家投资方参与投资(见图11),共计发生285起投融资事件,融资总规模人民币1,077.73亿元(统计不包含基石

32、轮、IPO上市及之后融资、新三板上市及之后融资)(见图10),上述列示数据都为历史之最。本白皮书的第二章节将选出气候科技产业中的代表性行业光伏、风电与水电、氢能与生物质储能、动力电池、合成生物和节能环保行业,从相关行业近年政策变化、市场发展、科技突破、投融资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随着政策与市场双重驱动,以及技术研发实力的支撑,可预见气候科技产业在未来将持续高质量发展,逐渐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各类投资者将会持续加大在气候科技领域的布局与投入。*图10和图11的数据截止日期均为2022年12月6日数据来源:17 IT桔子,https:/ 历年中国新能源领域一级市场股权融资情况*17图11 历年中

33、国新能源领域一级市场出手投资方数量*17294055111195185821692192783322792723305336110100200300400500600700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1.3 绿色金融与气候科技产业投资(续)气候科技产业投资气候科技产业主要赛道与资本市场表现2第12页2.气候科技产业主要赛道与资本市场表现气候科技产业是“十四五”期间中国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和绿色低碳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指出要“加快发

34、展非化石能源,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举,大力提升风电、光伏发电规模,加快发展东中部分布式能源,有序发展海上风电,加快西南水电基地建设,安全稳妥推动沿海核电建设。”同时也要“提高电力系统互补互济和智能调节能力,加强源网荷储衔接,提升清洁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可再生能源是能源系统向碳密集度更低、更可持续方向过渡的核心资源,也成为全球减少电力碳排放的关键。历史上,水电一直是领先的低碳排放可再生资源,但在净零排放下,光伏和风电将起到更主要作用。截至2023年3月,中国光伏累计装机容量已达425.89GW,超越水电,成为我国第二大电源。在非电碳中和方面,绿色氢将着重应用于重工业以及重型运输;生物质能发电有

35、效实现农业、林业和工业废弃物再循环利用。与此同时,能源存储技术可解决可再生能源发电不稳定,供需无法完全匹配问题;通过提供调峰功能,提供更加智能的能源解决方案。可再生能源与储能技术的不断迭代发展,将助推能源产业的变革,促进分布式能源发展,推动电力市场改革,消费者将转变为能源生产者和交易者,分享科创红利。能源互联网和数字经济也将加速新技术、新产业与新模式涌现。可再生能源与能源存储技术互为补充,相互促进,加速传统能源体系向清洁低碳体系转型,将催生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开启人类低碳可持续发展新篇章。从资本市场角度,2023年4月18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23全球独角兽榜,列出了全球成立于2000年

36、之后,价值10亿美元以上的非上市公司。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中国新能源行业上榜共30家,估值约人民币7,631亿,细分行业公司估值如下(见图13)。就已上市企业看,截至2023年5月2日,中证氢能指数、中证储能主题指数和中证光伏产业指数总市值及平均市值如下(见图14)。图13 胡润独角兽排行榜国内公司估值18图14 气候科技产业行业指数总市值及平均市值19数据来源:18 胡润2023全球独角兽榜 19 万得数据库(Wind)2.1 可再生能源与储能及电池产业:资本赋能科创,推动能源革命199 1,453 5,149 830 100 161 286 830 2 9 18 1 -5 10 1

37、5 20 1 10 100 1,000 10,000氢能光伏储能风电估值(亿元)平均估值(亿元)个数4,519 28,510 20,355 205 950 407 -200 400 600 800 1,000-5,000 10,000 15,000 20,000 25,000 30,000总市值(亿元)平均市值(亿元)图12 可再生能源电力全景图第13页2.气候科技产业主要赛道与资本市场表现光伏作为半导体技术与新能源需求结合的衍生产业,光伏产业为世界各国重视。在可控核聚变技术成熟之前,光伏也是所有能源中,最有利于净零目标实现的希望之光。中国光伏历经10余年发展,从技术依赖进口、两头在外,产业链

38、中处于“廉价的加工地”,经过企业家们不懈努力,依托科技、借力资本,中国已经成为光伏产业大国,光伏新增装机量连续10年位居全球首位(见图6)。中国光伏的国际地位快速提升,出口销售规模逐渐扩大。2022年我国光伏产品出口规模第一次超过500亿美元,同比增长约80%(见图17)。中国光伏高速增长得益于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持续突破、产能扩大和成本优势,不断以更有竞争力的产品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推动市场发展,过去10年,全球光伏发电成本下降近90%,就得益于强大的中国制造。中国近年对光伏产业投资额屡创新高。根据万得数据,行业近三年在科创板融资额持续上升,融资规模不断扩大,其中:2022年融资额超过人民币21

39、5亿元,同比增幅达到234%(见图16)。资本市场看好光伏产业,使得其在公开市场融资规模不断扩大,促进产业的跨越式大发展。光伏产业在A股资本市场受到热捧,得益于2019年开始的中国资本市场注册制改革,通过设立科创板,吸引了昔日在美股上市的国内光伏龙头企业的回归,如天合光能、晶科能源和大全能源等纷纷选择在科创板上市或分拆上市,中国资本市场积极拥抱这些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战略性行业企业,通过资本助力,协助企业实现全球领跑。得益于资本赋能,中国光伏产业还在不断创新和提质增效,优化升级。不同于其他行业,在可预见的10-15年内,全球整体光伏市场不存在明显周期,总体需求每

40、年都在增长,但对单一环节、单一企业、单一市场而言,会有周期产生,市场竞争、国际竞争时有加剧,但基于光伏发电成本持续下降、全球绿色复苏、资本持续赋能等有利因素的推动下,光伏产业预计持续能够在全球保持高增长且长期向好。3,108 6,718 17,748 28,388 43,538 77,788 130,801 175,016 204,575 253,418 306,403 392,436 050,000100,000150,000200,000250,000300,000350,000400,000450,000图15 中国光伏装机量(MW)20数据来源:20 International Ren

41、ewable Energy Agency,IRENA,https:/www.irena.org/21 IT桔子,投资事件,https:/ 万得数据库(Wind)2.1.1 光伏、风电与水电图16 科创板太阳能及光伏行业融资额统计21单位:人民币亿元45 64 215 050100150200250202020212022202020212022图17 中国光伏产品出口额及其增长速度20138 145 161 208 198 284 513-20%0%20%40%60%80%100%0100200300400500600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光伏产品出口额(亿美

42、元)同比增长图18 中国光伏行业投资情况统计221161018171717181546524.22.26 1.4216.634.4174.052.9413.97 14.84157.47208.530501001502002500102030405060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融资次数融资金额(人民币亿元)第14页2.气候科技产业主要赛道与资本市场表现风电风力发电是指把风的动能转化为电能,风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储量丰富、能量巨大、环境友好,因此始终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我国风力资源十分丰富,可开发利用的风能储量

43、为10亿千瓦。2022年我国已同时成为累计陆上和海上风电装机总量全球第一的风电大国。截至2022年12月底,我国风电装机容量365.4GW,同比增长11.2%(见图19)。根据万得数据,风电产业近三年在A股市场的融资额持续上升,融资规模不断扩大,其中,2022年的融资额超过了人民币161亿元,同比增幅达到71%(见图20)。风电产业是可循环的新能源产业,大力发展风电产业,对助推我国能源结构优化、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中国风电行业的发展将朝着规模化、绿色化、多样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随着风电装机容量需求不断增加以及资本持续推动,风电产业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水电我国是全球水资源最丰富的国家

44、,我国的三峡水电站是世界第一大水电站。截至2022年,我国水电年装机容量从2012年的2.49亿千瓦增长至4.1亿千瓦(见图21),水电年发电量超1.35万亿千瓦时,稳居世界第一。2022年,全国水电发电装机容量较上年同期增加0.2亿千瓦,同比增长5.8%。根据国家能源局统计,2022年全国水电工程投资完成额高达人民币863亿元。作为发展成熟的产业,我国水电装机量基数较大,近年来实现稳定增长,有充沛的资金不断投入研发活动。随着水力发电技术不断突破及政策和资本双重助力,水电产业将实现稳定增长。我国光伏、风电、水电等各行业全产业链世界领先,开发规模均居世界第一。充分利用我国光、风、水在资源、电力、

45、投资上的互补性,努力突破光、风、水能互补开发的技术“瓶颈”,通过资本赋能,将促进清洁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实现电力行业的碳中和。数据来源:23国家能源局24 万得数据库(Wind)2.1.1 光伏、风电与水电(续)图19 中国风力发电累计装机容量(GW)23图20 A股风电行业融资额统计(亿元)24163.7184.3230.1281.5328.5365.4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20172018201920202021202291 94 161 -50 100 150 200202020212022202020212022图21 中

46、国水电装机容量及其增长速度233.33.43.53.63.73.94.10.0%1.0%2.0%3.0%4.0%5.0%6.0%7.0%0.01.02.03.04.05.0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装机容量(亿千瓦)同比增长第15页2.气候科技产业主要赛道与资本市场表现氢能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关于氢的发展规划,是由保障能源安全,逐步上升到碳中和导向,而2019年以来,各方更加重视氢产业在国家未来产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把低碳氢产业作为未来经济增长重要引擎。中国各地方政府相继对氢能发展进行规划,可再生能源制氢、氢能全产业链发展、氢燃料电池车等领域是各地关注的重点,并已初步

47、形成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川渝鄂等聚集地,其中长三角地区氢能产业园数量约占全国的30%,这些地区在强劲的科研实力、完整的产业链、有力的政策保障和地区间强强协作等因素的作用下,支持了行业快速成长。氢能产业在资本市场上备受青睐,2019-2022年,非上市公司融资次数最高达46次,融资金额达人民币60亿元(见图22);2022年12月8日,国氢科技单次融资人民币45亿元,以130亿元投后估值,被称为氢能行业最高估值独角兽。作为新兴行业,氢能行业在A股资本市场融资案例较少,作为“氢能第一股”的亿华通于2020年8月在科创板上市,并于2023年1月12日在港交所挂牌,成为氢能A+H第一股。氢能作为可

48、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可以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随着国内氢气产量和装机量以及加氢站数量的日益增长(见图23和25),根据中国氢能联盟数据,预计到2050年,氢能将在中国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达到10%,氢能市场在未来会进一步释放潜力,氢燃料电池客车、物流车、重卡和乘用车市场渗透率将分别达40%、10%、75%和12%。这些数据表明,氢能产业的发展将为气候科技产业的发展带来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政策及资本的大力支持下,氢能产业将会迎来高光时刻。数据来源:25 投中数据及公开信息整理26 国金证券燃料电池行业研究,亿渡数据中国氢燃料电池行业短报告,中国煤炭工业协会27 万得数据库(

49、Wind),华宝证券研究创新部28 H2stations.org;中国氢能联盟研究院2.1.2 氢能与生物质2026462413 15 36 60 -10 20 30 40 50 60 7001020304050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融资次数融资金额(人民币亿元)图23 中国氢能产量和装机量2645 6 3 4 3 国氢科技未势能源东方氢能爱德曼氢能其他图24 氢能产业基金募集情况(人民币亿元)278.1638.1135.1436.943.2235925605101520253035404505101520253020182019202020212022Q1基金募集金额

50、(亿元)基金只数(个)图25 全球和中国在营加氢站总量283694345606857273161128218358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历年全球在营加氢站总量历年我国在营加氢站总量2,100 2,200 2,500 3,300 3,781 54 128 79 173 507 -100 200 300 400 500 600-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4,000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氢气产量(万吨)中国氢燃料电池系统装机量(MW)图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