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四节 抗高血压药,高血压病为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它最终可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脑血管硬化而危及生命。,抗高血压药的应用能降低血压,减少脑出血或肾、心功能丧失发生率,从而减少死亡率并延长寿命。,抗高血压药,高血压,血压正常的人,其收缩压约在,16KPa,(,120mmHg,),舒张压在,10,11.3KPa,(,75,85mmHg,)。,舒张压如果超过,12KPa,(,90mmHg,),不论收缩压多少,都看作是高血压;收缩压往往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如若舒张压在,10.7KPa,(,80mmHg,)以上,年龄在,39,岁以下,其收缩压超过,18.7KPa,(,140mmHg,)者为高血压;而年龄达,60,岁以上,其收缩压超过,22.7KPa,(,170mmHg,)者才诊断为高血压。,抗高血压药物的作用部位和机理,紧张,脑,神经节,肾脏,心输出量增加,血流量增加,血管收缩,肾素,血管紧张素,I,血管紧张素,II,醛固酮,增大血容积,高血压,外周阻力增加,中枢降压药,交感神经末梢阻断药,a.B-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2受体拮抗剂,血管扩张药,钙通道阻滞剂,利尿药,抗高血压药,利尿药及血管扩张药,作用于离子通道的药物,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药物,作用于自主神经系统的药物,一、作用于自主神经系统的药物,本类药物按其作用部位和机制不同,包括:,中枢性降压药,,主要是通过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而降低血压,如:,可乐定,、甲基多巴。,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阻断药,,主要是抑制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和,5-,羟色胺等进入神经细胞内囊泡中贮存,而导致神经递质被单胺氧化酶破坏,而使神经末鞘递质耗竭而温和持久降压,如,利血平,。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主要是抑制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与,、,受体结合,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使血压降低如,哌唑嗪,和神经节阻断药等。,自主神经系统药物,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哌唑嗪、普萘洛尔,神经末梢阻断药:利血平,神经节阻断药:美加明,中枢性降压药:可乐定、甲基多巴,性质,生物,碱,本品在光照和酸的催化下极易,脱氢氧化,色变深。,水溶液相对稳定,但在酸、碱催化下易发生,水解,反应,生成利血平酸而无效。,本品在光和热的作用下,分子中3位碳上发生,差向异构化,,生成无效的3-异利血平。,鉴别:,1,、,生物碱,:遇钼酸钠显黄色,放置后变蓝色,2,、,吲哚环,:,A,加新制的香草醛放置后,显玫瑰红色,B,加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少量冰醋酸,硫酸,显绿色,再加冰醋酸变为红色,肾上腺素,1,受体阻断剂,特拉唑嗪,本类药物通过选择性地作用于,1,受体,通过扩张血管而降低血压,代表药物有哌唑嗪,(Prazosin),,特拉唑嗪,(Terazosin),等,这些药物有较好的选择性,与常规的,-,受体阻滞剂的不同,降压时不伴有反射性心动过速,副作用小。,哌唑嗪,二、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系统,),的药物,血管紧张素II对血压的调节作用,卡托普利,1-,(,2S,),3-,巯基,-2-D-,甲基,-1-,丙醛基,-L-,脯氨酸,药理作用和临床用途,卡托普利是第一个可口服的,ACE,抑制剂,具有舒张外周血管,降低醛固酮的分泌,影响钠离子重吸收降低血容量的作用。使用后无反射性心率加快,不减少脑,肾的血流量,无中枢副作用,无耐受性,停药后也无反跳现象。,用于高血压和充血性心力衰竭,。副作用:有皮疹,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味觉丧失和蛋白尿。,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剂,巯基,:,1,、强还原性,易被氧化,2,、可与酸反应成硫醇酯,3,、有蒜的气味,脯氨酸,:酸性,卡托普利:巯甲丙脯酸,马来酸伊那普利,依那普利是依那普利酸的乙酯,后者是一种长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依那普利是依那普利酸乙酯的,前体药物,,可以改善吸收,口服给药,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依那普利马来酸,活性强于卡托普利,作用时间长,临床用于原发性高血压,皮疹和味觉丧失发生率低,性质,用途,02,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氯沙坦,洛沙坦是第一个上市的血管紧张素,II,(,AngII),受体拮剂,疗效与常用的,ACE,抑制剂相似,具有良好的抗高血压,抗心肌肥厚,抗心衰,利尿作用,口服、高效、选择性好等特点,而没有,ACEI,的副作用,氯沙坦,四氮唑,环:酸性,咪唑,环:碱性,联苯,利尿药,高血压症状之一为肾脏不能正常地处理积蓄的,Na+,Cl-等电介质和水。,利尿药直接作用于肾脏,促进电介质和水特别钠的排出,增加肾脏对尿的排泄速度,使尿量增加,有利血压下降。这些利尿药抑制肾小管重吸收的作用部位和机制不同。,概 述,分 类,渗透性利尿药,碳酸酐酶抑制剂,髓袢升支利尿药,保钾利尿药,01,渗透性利尿药,这类药物通常是水溶性的无生理活性的多羟基化合物。此类药物不能使钠、氯离子的排出量增加,故其利尿作用不强。且可因血容积急骤增加而加重心脏负担,故不能用于心脏性水肿。主要用于脑水肿、肾功能衰竭的早期少尿症和青光眼,又称为脱水药。,甘露醇,02,碳酸酐酶抑制剂,碳,酸酐酶是体内广泛存在的一种酶,该酶的主要作用是催化二氧化碳和水结合生成碳酸。碳酸酐酶被抑制时,,H2CO3,形成减少,肾小管内,H,减少,使,Na+,、,HCO3-,的重吸收减少,结果使,Na+,的排出量增加而增加尿液,且因,HCO3-,排出,尿液的,pH,值升高。,乙酰唑胺,03,髓袢利尿药,这类药物抑制髓袢升支的,Na+,和,Cl-,的转运,作用迅速且不受酸碱平衡变化的影响,被称为强效利尿药。,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噻,磺酰胺类利尿药,氢氯噻嗪,8,5,7,6,4,3,2,1,磺酰胺基,:,1,、酸性,2,、水解性,氯原子,:灼烧后显氯化物的鉴别反应,潜在的芳伯氨基:,重氮化,-,偶合反应,潜在的甲醛,:遇硫酸和少许变色酸微热,显蓝紫色,04,保钾排钠药,醛固酮拮抗剂,醛固酮是一种盐皮质激素,具有钠潴留作用,可增强肾小管对,Na+,及,Cl-,的再吸收。醛固酮的拮抗剂螺内酯(,Spironolactone,)也具有甾体的结构,竞争性地拮抗醛固酮,干扰,Na+,的重吸收,增加,Cl-,的排出,并使,K,的排出减少,其利尿作用的强弱与醛固酮水平有关。,喋啶类利尿药,蝶啶结构的氨苯喋啶(,Triamterene,)、其作部位与螺内酯相同,抑制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皮质段对,Na+,的重吸收,保钾排钠作用也与螺内酯相似,但不是醛固酮的抑制剂。,螺内酯,又名:安体舒通,用途:是醛固酮的拮抗剂。有抑制排钾和重吸收钠的作用,从而具有利尿作用口服很容易吸收,在肝很容易代谢。,副作用:高血钾症,常与氢氯噻嗪合用,增加疗效,减少副作用,血管扩张药,01,直接作用于小动脉的药物,本类药物直接作用于小动脉平滑肌,扩张毛细小动脉,因外周阻力降低而降低血压,如肼屈嗪,(Hydralazine),、双肼屈嗪,(Dihydralazine),、布屈嗪,(Budralazine),等,对舒张压的降低较明显。,肼屈嗪,双肼屈嗪,布屈嗪,钾通道开放剂,另一部分血管扩张药的降压机制是作用于,ATP,敏感的钾通道,使细胞膜发生超极化,导致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下降、血管扩张、血压下降。这类药被称为钾通道开放剂,代表药有米诺地尔,(Minoxidil),,吡那地尔,(Pinacidil),,二氮嗪,(Diazoxide),等。,米诺地尔,二氮嗪,吡那地尔,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