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二,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1/67,2/67,【自主预习】,一、毛泽东思想诞生,1.背景:,(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处于_和封建,主义黑暗统治之下。,帝国主义,3/67,(2)资产阶级改良方法及革命方法,都没能挽救中,国危亡。,(3)俄国十月革命成功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一线光明,“_”成为当初先进知识分子选择和,追求。,(4)毛泽东接收和信仰_,努力投身于改造中,国实践中。,走俄国人路,马克思主义,4/67,2.萌芽:国民革命时期。,(1)1925年12月,毛泽东在_,中明确指出农民是中国无产阶级最广大和最忠实同,盟军。,(2)1927年初,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查汇报中,强调进行_伟大意义。,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农村革命,5/67,3.形成:井冈山时期。,(1)实践上:创建_革命依据地。,(2)理论上:撰写中国红色政权为何能够存在?,_星星之火,能够燎原等文章,论,述中国革命道路。,(3)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出以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形成。,井冈山,井冈山斗争,6/67,二、毛泽东思想成熟(延安时期),1.背景:,(1)中国革命长久斗争实践经历。,(2)抗日战争时期,延安有相对稳定环境。,(3)毛泽东总结了过去革命斗争经验并进行新理论研究。,7/67,2.主要著作: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先后撰写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_等著作。,3.成熟表现:,(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系统化。,革命性质: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是无产阶级领导,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论,8/67,革命步骤:中国革命必须分成两个步骤:第一步是,_,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革命动力:农民是无产阶级最可靠同盟军,在工农,联盟基础上联合_,在特殊条件下还联,合一部分大资产阶级,结成广泛统一战线。,革命前途:社会主义。,民主主义革命,民族资产阶级,9/67,(2)1945年4月,_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指导地位,中国共产党把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指针。,4.历史意义: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和思想基础。,中共七大,10/67,【尤其提醒】,毛泽东思想诞生是众多原因共同作用结果。其中,现有中国内部原因,也有国际原因;现有客观原因,也有个人主观原因。,11/67,三、毛泽东思想发展,1.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_过渡和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全新课题。,2.表现:,(1)著作: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等。,社会主义,12/67,(2)主要理论。,创造性地提出了_理论。,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和_同时并举,理论。,提出正确处理工业同农业、轻工业关系,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工业化道路理论。,人民民主专政,社会主义改造,13/67,3.评价:,(1)毛泽东思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革命军队建设、军事战略和国防建设,政策和策略,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外交工作和党建设等方面,以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4/67,(2)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利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实了关于中国革命正确理论标准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_结晶。,集体智慧,15/67,【误区点拨】,毛泽东思想是一个科学思想体系,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结晶,而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个人思想。毛泽东个人正确思想属于毛泽东思想范围,但他错误思想不属于毛泽东思想范围。,16/67,【预习小测】,1.(北京学业水平测试)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所著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重点叙述了(),A.无产阶级革命领导权B.持久抗战有利原因,C.新民主主义革命前景D.人民民主专政思想,17/67,【解析】,选A。由“20世纪20年代”这一限定时间,可排除发生在三四十年代B、C、D。,18/67,【赔偿训练】,1925年毛泽东在一首词中写道:“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这一时期,毛泽东“激扬文字”主要表现在(),19/67,A.写出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查汇报,B.写出井冈山斗争和中国红色政权为何能够存在?,C.发表论持久战和新民主主义论,D.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和论十大关系,20/67,【解析】,选A。题干中包括毛泽东思想是在1925年,可知是在国民大革命时期,符合题意是A,B是井冈山时期,C是抗日战争时期,D是新中国成立时期,排除。,21/67,2.(海南学业水平测试)山河破碎,民族危亡之秋,有一位伟人,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国情结合起来,开创性地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民主革命道路,这位伟人是(),A.孙中山B.刘少奇C.毛泽东D.邓小平,22/67,【解析】,选C。井冈山时期,毛泽东从实践上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实现了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国情结合。,23/67,【赔偿训练】,以下属于毛泽东思想基本形成阶段是(),A.国民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战争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人民解放战争时期,24/67,【解析】,选B。“国民革命时期”是毛泽东思想萌芽时期,故A不符合题意;“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形成时期,故B正确;,“,抗日战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成熟时期,故C不符合题意;,“,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发展时期,故D不符合题意。,25/67,3.1939年2月5日,毛泽东在中央党校关于反对投降主义演讲中说:“共产党人要为共产主义奋斗,这是确定无疑,但现在一定要走三民主义道路,这是到共产主义必经之路。”毛泽东提出“现在一定要走三民主义”道路最主要依据是(),26/67,A.近代中国革命任务和性质,B.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有一致之处,C.新三民主义明确提出了反帝主张,D.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需要,27/67,【解析】,选A。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到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现在一定要走三民主义”道路指是第一步即新民主主义革命,主要任务是反帝反封建,依据是中国近代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A正确。,28/67,4.外国记者到延安采访时,发出这么感叹:“原来还有另一个中国啊!”他们称延安是“思想工厂”。这里“思想”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A.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B.发表了星星之火,能够燎原,C.揭示了中国革命前途等问题,D.处理了新中国国家性质等问题,29/67,【解析】,选C。延安时期,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理论,为中国革命指明了前途和方向,故选C。A、B发生在土地革命时期,D发生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30/67,【赔偿训练】,(武汉高二检测)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社会主义任务,合并在民主主义任务上面去完成,这个叫做毕其功于一役,那就是空想,而为真正革命者所不取。”对此了解正确是(),31/67,A.毛泽东主张中国最终走新民主主义道路,B.毛泽东主张中国革命应该“毕其功于一役”,C.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必须坚持“两步走”战略,D.新民主主义论使毛泽东思想上升为指导思想,32/67,【解析】,选C。依据材料“这个叫做毕其功于一役,那就是空想,而为真正革命者所不取”排除B;依据材料,“,新民主主义论,”“,社会主义任务那就是空想,”,结合所学可知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故本题A错误,正确选项为C;1945年召开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指导思想,D表述本身错误。,33/67,5.(广东学业水平测试)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详细国情相结合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指导思想是在(),A.中共一大B.中共七大,C.中共八大D.中共十五大,【解析】,选,B,。,1945,年,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指导思想,故选,B,。,34/67,6.高二某同学在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时选择主题是“毛泽东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方针”。以下各项中最有利于他们进行探究性学习是(),A.论十大关系B.新民主主义论,C.星星之火,能够燎原D.论人民民主专政,35/67,【解析】,选A。论十大关系说明中国共产党在建设社会主义早期,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宝贵借鉴。,36/67,探究1,毛泽东思想特点,【互动探究】,1.阅读书本第一目第六自然段及以下材料。,材料认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能够取得,胜利,这不论在理论上与实际上都是不通。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37/67,而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计划完全是空谈。,红旗(1930年5月24日),38/67,思索:材料表达了什么观点?此观点与毛泽东开创革命道路分歧实质是什么?,提醒,:,坚持以城市为中心,反对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分歧实质,:,是从中国实际出发,还是照抄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经验。,39/67,2.阅读书本第二目第四自然段及知识链接“毛泽东思想是全党集体智慧结晶”。,思索:它表达了毛泽东思想什么内涵?,提醒,:,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结晶。毛泽东善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作出了主要贡献。,40/67,【探究总结】,毛泽东思想特点,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物,毛泽东思想形成过程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过程。毛泽东思想一直贯通着马列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含有鲜明中国特色。,41/67,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结晶。,3.毛泽东思想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其中,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精华,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根本路线,独立自主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基本立足点。,42/67,【深化点拨】,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结晶,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利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实了关于中国革命正确理论标准和经验总结。毛泽东个人在这个思想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作出了最突出贡献。毛泽东个人也犯过许多错误,甚至晚年犯过严重错误,但不属于毛泽东思想范围。,43/67,【探究训练】,1.(新疆学业水平测试)从民主革命到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被称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是(),A.三民主义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D.三个代表,44/67,【解析】,选B。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果,排除A;B、C、D都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但符合“从民主革命到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只有B,故选B。,45/67,2.(福建学业水平测试)它发表,处理了中国革命领导阶级、革命目标、革命前途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标志着毛泽东思想成熟。“它”是(),A.井冈山斗争,B.新民主主义论,C.论十大关系,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46/67,【解析】,选B。新民主主义论对中国革命性质、对象、任务、动力和前途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系统叙述,标志着毛泽东思想成熟。,47/67,3.毛泽东在中共七大预备会议汇报中说:“决议案上把好事都挂在我账上,所以我对此要发表点意见。写成代表,那还能够,假如只有我一个人,那就不成其为党了。”毛泽东这些言论最能说明毛泽东思想是(),48/67,A.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B.中国革命实践产物,C.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结晶,D.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物,49/67,【解析】,选C。毛泽东言论说明毛泽东思想不是其个人思想,而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结晶,故C与题意相符。,50/67,探究2,毛泽东思想影响,【互动探究】,1.阅读书本第一目第五、六自然段。,思索:(1)毛泽东在实践和理论上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怎样道路?,提醒,:,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51/67,(2)这条道路在当初有何影响?,提醒,:,建立农村革命依据地,发展壮大了革命力量,是中国革命胜利之路。,52/67,2.阅读书本第二目第四、五自然段。,思索:中共七大确定了毛泽东思想怎样地位?有何意义?,提醒,:,地位,:,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和一切工作指针。意义,:,是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政治和思想基础。,53/67,3.阅读书本第三目第一、二自然段及以下图片材料。,材料,54/67,思索:(1)论十大关系反应出毛泽东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哪一特点?,提醒,:,借鉴苏联经验、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55/67,(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这一讲话,在当初有什么意义?,提醒,:,调感人们建设社会主义主动性,指出了国家政治生活主题,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56/67,(3)这两篇汇报发表处理了什么问题?,提醒,:,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方针,创造性地提出两类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科学说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问题。,57/67,【探究总结】,毛泽东思想深远影响,1.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史上影响: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了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58/67,2.在中国思想史上影响: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理论结果,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精神财富。,3.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影响:毛泽东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含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主要历史地位。,59/67,【深化点拨】,毛泽东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也是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精神支柱。,60/67,【探究训练】,1.(保定高二检测)19401949年,毛泽东先后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和论人民民主专政三部著作。假如给这三部著作确定一个研究主题,最恰当是(),61/67,A.中国革命道路选择,B.毛泽东思想正式形成,C.社会主义建设方针确实立,D.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策略形成,62/67,【解析】,选D。A应为土地革命时期“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早于题目中时间“19401949年”,故排除;B应为新民主主义论发表,无法表达,“,论联合政府,”“,论人民民主专政,”,故排除;C应为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晚于题目中时间,“1940,1949年,”,故排除;,“,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和论人民民主专政三部著作,”,均包括中国革命前途即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张,故本题应选D。,63/67,2.毛泽东思想对中国革命和建设指导作用主要表达在(),指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指导中国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指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封建帝制,64/67,指导中国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并取得了重大成就,A.B.C.D.,65/67,【解析】,选A。孙中山三民主义指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封建帝制,排除,其它组合符合要求。故选A。,66/67,【本课小结】,67/67,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