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安徽省及下辖各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2023).pdf

上传人:Stan****Shan 文档编号:1259232 上传时间:2024-04-19 格式:PDF 页数:28 大小:1.8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及下辖各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2023).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安徽省及下辖各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2023).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安徽省及下辖各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2023).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安徽省及下辖各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2023).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安徽省及下辖各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2023).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区域区域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1 安徽省及下辖各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2023)公共融资部 邬羽佳 经济经济实力实力:安徽省矿产、旅游及科教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能源、原材料和加工制造业基地。近年来在淘汰落后产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实施下,安徽省供给侧改革成效明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快,带动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全省产业结构趋向优化。2022 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4.5 万亿元,经济总量排序较 2021 年提升一个位次至全国第 10 位;同比增长 3.5%,增速较上年回落 4.8 个百分点,但依然高于全国同期经济增速 0.5 个百分点,增速列全国第 13 位;三次产业结构比

2、为 7.8:41.3:50.9。全省经济结构仍以服务业为主导,消费和投资仍是经济增长的主动力。2023 年以来,随着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全省经济稳定恢复。2023 年前三季度,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3.6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 6.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0.9 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 0.2 亿元、1.5 万亿元和1.9 万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3.8%、6.6%和 6.0%。从下辖各市经济情况看,安徽省内各市经济仍呈现为省会城市经济较发达,各地市经济发展较不均衡的发展格局。2022 年各市经济总量均保持了增长,除蚌埠市经济总量排序下降

3、一位,亳州市相应上升一位外,其余各市经济总量规模排序与上年保持一致。从经济总量看,合肥市 2022 年经济实力仍以较大优势领跑全省,当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2 万亿元,占全省的 26.7%,对全省经济发展引领作用显著;芜湖市和滁州市经济实力依然强劲,当年分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02.1 亿元和 3610.0 亿元;阜阳市、安庆市和马鞍山市经济发展水平尚可,当年分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3233.3 亿元、2767.5 亿元和 2521.0 亿元;其余各地市现阶段经济体量依然相对有限,地区生产总值位于 1000 亿元至 2300 亿元之间。从经济增速看,省内各市经济总量均保持增长,但增幅普遍较上年

4、有所收窄。其中安庆市、铜陵市、蚌埠市、淮南市、黄山市和淮北市经济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0%),其余各市经济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增速均值为 3.5%。2022年经济增速排名全省前两位的地级市为滁州市(5.5%)和池州市(5.4%)。2023年上半年度,安徽省各市经济总量序列较上年保持不变,经济总体表现出恢复性增长。财政实力财政实力:安徽省财政实力在全国处于中游水平,近年来经济的增长、中央财政持续支持以及土地出让景气度的变化带动全省财力不断增强。2022 年受超预期因素冲击以及执行留抵退税政策影响,全省税收收入出现下滑,但上级补助收入增收明显,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依然保持了提升,是

5、当年财力增收的 区域区域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2 最大贡献因素;同期由于土地出让收入下滑,全省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明显下降。2022 年全省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3589.1 亿元,依然位居全国第 10 位,规模同比增长 2.6%,增速较上年有一定回落;其中税收收入为 2246.6 亿元,同比下降6.0%,税收比率较上年下降 5.7 个百分点至 62.6%,处于全国下游水平。2022 年,中央加大了对安徽省的一般性转移支付,一般公共预算补助收入规模增长明显,是当年财力的主要来源,占当年财政收入的比重为 38.0%。全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为 42.8%,较上年下降 3.3 个百分点。2022 年全

6、省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较上年下降 12.1%至 3091.0 亿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占比 91.3%,占比较上年有一定下降。2023 年前三季度,安徽省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3036.7亿元,同比增长 8.5%,其中税收收入增长 16.2%;当期全省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6451.6 亿元,同比增长 0.9%。从下辖各市情况看,2022 年安徽省各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质量总体欠佳,加之受超预期因素冲击以及执行留抵退税政策等影响,大部分地市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加大。2022 年,合肥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仍居绝对领先地位,为 909.3亿元,同比增长 7.7%,税收比率为 73.8%,体现了相

7、对较好的财政质量;芜湖市、滁州市和马鞍山市财政实力也相对较强,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为 388.6亿元、277.9 亿元和 204.9 亿元。经济体量相对较小的淮北市、黄山市和池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也在省内排名垫后,分别为 97.0 亿元、90.7 亿元和 83.1亿元;其余各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均处于 100 亿元至 190 亿元区间。其中淮北市、合肥市和铜陵市税收比率居全省前列。从增长情况看,2022 年除阜阳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较上年出现下滑外,其余各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较 2021年有所增长,但增速有一定回落。2023 年前三季度,安徽省各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排序较 202

8、2 年有些许变动,但合肥市依然有显著的规模优势,芜湖市和滁州市依然位列省内第二和三位。2022 年安徽省内大部分地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呈现不同幅度的下滑,对各市财力的贡献度有所降低。从已获知当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的十二个城市来看,合肥市依然以 1192.1 亿元的规模优势位列全省首位,芜湖市、滁州市和宿州市分别以 254.3 亿元、188.2 亿元和 158.2 亿元的规模位列第 2 至 4 位,除合肥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规模较上年有明显增长外,其余三个地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均较上年明显下滑,其中合肥市较上年增长 43.2%,是省内增幅最大的地级市;安庆市、六安市和宣城市 2022 年政府性基

9、金预算收入分别为 139.5 亿元、134.0亿元和 133.9 亿元,其中安庆市和六安市分别较上年下降 30.3%和 46.8%,宣城市较上年增长 10.8%;淮南市、黄山市、蚌埠市、淮北市和池州市规模较小,2022年分别为 90.9 亿元、59.0 亿元、55.3 亿元、47.7 亿元和 31.5 亿元,其中淮南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增长明显,黄山市小幅增长,蚌埠市和池州市则有较大幅度 区域区域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3 的下降。2023 年前三季度,安徽省大部分地市土地成交总价较上年同期明显下降,预计对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有一定的削弱作用。债务状况债务状况:安徽省市政建设、交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

10、棚户区改造等方面的投入较大,近年政府债务规模持续扩张,但增速控制合理,债务余额距财政部下达的债务限额尚有一定空间,且较雄厚的产业基础及财力可为债务偿付提供保障。截至 2022 年末,全省政府债务余额 13304.1 亿元,居全国第 10 位,位次较上年上升 1 位。以政府债务余额与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率看,2022 年末安徽省该比率为 3.7 倍,位居全国该指标降序排列第 19 位。考虑到较雄厚的产业基础及财政实力,安徽省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2022 年安徽省各地市政府债务均呈现增长态势,但债务余额均在限额以内,其中合肥市、淮南市和铜陵市未使用债务限额比例相对较高。以 2022 年末政府

11、债务余额与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率看,安徽省各市政府债务偿付压力整体较大,各地市该比率均超过 200%。其中阜阳市、六安市和毫州市政府债务偿付压力最大,2022 年末该比率分别为 749.3%、592.0%和 566.1%;合肥市政府债务偿付压力相对最轻,但该比率较上年末也有一定上升,2022 年末为 209.3%;其余各市该比率位于 250%至 500%区间。2022 年以来安徽省城投债发行规模及城投企业带息债务均扩张较快。截至2023 年 9 月末,全省城投债余额为 5531.7 亿元,居全国各省市第 9 位。安徽省已发债城投企业2022年末带息债务余额为17579.5亿元,较2021年

12、末增长13.8%,在全国 31 个省市规模降序排名中居第 7 位。2022 年,安徽省各地级市城投平台在债券发行领域较为活跃,尤以合肥、阜阳、宣城、亳州和滁州等地为代表。2023年 9 月末,上述五市平台企业存量城投债余额占全省存量城投债余额的比重合计49.6%,存续城投企业 2022 年末带息债务余额占全省的比重合计 50.7%。相较于地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淮北市和亳州市已发债城投企业带息债务及存量债券偿付压力均较大;2022 年末上述地区存续城投企业带息债务余额分别是区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 8.9 倍和 8.1 倍。一、一、安徽省经济实力与财政实力分析安徽省经济实力与财政实力分析 (一)(

13、一)安徽省经济安徽省经济实力分析实力分析 安徽省矿产、旅游及科教资源丰富,安徽省矿产、旅游及科教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能源、原材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能源、原材料和加工制造业基地。料和加工制造业基地。近年来在淘汰落后产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实施下,近年来在淘汰落后产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实施下,安徽省供给侧改革成效明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快,带动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安徽省供给侧改革成效明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快,带动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全省产业结构趋向优化。全省产业结构趋向优化。2022 年,年,安徽省经济增速虽同比放缓,但经济总量规安徽省经济增速虽同比放缓,但经济总量规

14、模排序模排序较上年较上年提升一位至全国第提升一位至全国第 10 位。位。2023 年前三季度,全省经济稳定恢复,年前三季度,全省经济稳定恢复,区域区域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4 经济增速有所提升。经济增速有所提升。安徽省位于我国华东地区,长江三角洲腹地,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湖北、河南,南临江西,北靠山东,是长三角的重要省份。安徽省拥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不仅是承接沿海发达地区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的前沿地带,也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发展战略的重要区域。安徽省交通基础设施较为发达,目前已形成铁路、公路、海运和航空等相结合的综合性交通运输体系。省内拥有京沪线、陇海线、京九线等多条铁路干线,

15、其中横贯安徽省北部的陇海线,向西可以挺进中西部地区,向东则可到达江苏省连云港出海;京沪、京九两条铁路干线南北纵贯全省,北上可直达北京,南下可直达上海和香港。“十三五”时期,安徽省基础设施体系显著改善,高铁运营里程居全国第一位,已实现“市市通高铁”。根据安徽省编制的“十四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计划到 2025 年,基本建成“五纵九横”高速公路网,通车总里程达到 6800 公里以上,路网密度达到 485 公里/万平方公里以上。航空方面,安徽省拥有 6 座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民用机场,其中合肥新桥国际机场为 4E 级枢纽干线机场,现已与全国多个大中型城市通航。此外,横贯安徽省南部的长江通道,连通安庆、铜

16、陵、芜湖及马鞍山等多个重要港口直达上海。安徽省自然和旅游资源丰富,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省内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储量丰富,其中煤、铁、铜、硫铁矿、水泥用石灰岩和明矾石的探明储量居多,是国家级的原材料工业基地和华东乃至全国重要的能源供应基地。同时,安徽省是我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拥有黄山、九华山等 12 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5 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6 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5 个国家级森林公园以及 130 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2 年,受超预期因素冲击、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严峻等因素的影响,安徽省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但经济总量超过上海市位列全国第 10 位,经济增速依然高于全国

17、平均水平。2022 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4.5 万亿元,列全国第 10 位,较上年提升 1 个位次;同比增长 3.5%,增速较上年下降 4.8 个百分点,但依然高于全国经济增速 0.5 个百分点,增速列全国第 13 位,较上年下降 5 个位次;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 73603 元,比上年增加 3927 元;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7.9:40.5:51.6 调整为 7.8:41.3:50.9。2023 年以来,随着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全省经济稳定恢复。2023 年前三季度,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3.6 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 6.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0.9 个百分点。分

18、产业看,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 0.2 亿元、1.5 万亿元和 1.9 万亿元,分别增长 3.8%、6.6%和 6.0%。区域区域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5 图表图表1.安徽安徽省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速变动情况省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速变动情况 数据来源: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Wind 资讯,新世纪评级整理 图表图表2.2022 年安徽省年安徽省与全国其他省市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速对比与全国其他省市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速对比 数据来源:Wind 资讯,新世纪评级整理 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能源、原材料和加工制造业基地,安徽省工业基础较好,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材料、汽车及零部件制造、能源

19、、农副产品深加工、化工及专用装备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但同时也面临能源枯竭以及化工产业环保压力增大等挑战。为此,安徽省全力推进传统产业升级和培育新产业新业态。随着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安徽省产业结构趋向优化,在淘汰落后产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实施下,安徽省供给侧改革成效明显。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快,带动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近年来,安徽省形成了电子信息和家用电器、汽车和装备制造、食品医药、材料和新材料、轻工纺织、能源和新能源六大高新技术主导产业。2022 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 10.3%,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 35.2%,占比较上年提升 21.6

20、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 12.8%,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35.2%,占比较上年提升 1.4 个百分点;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 13.8%,其中新能源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分别增长 59.0%和 33.6%。2022 年末全省规 区域区域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6 模以上工业企业 20565 户,比上年末增加 1012 户,全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 6.1%。2023 年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加之系列政策效应显现,前三季度全省工业生产稳步回升,汽车和光伏业生产持续向好。2023 年前三季度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7.3%,增幅高于全国 3.3

21、个百分点。41 个工业大类行业中,26 个行业保持同比增长,其中,汽车业增长 42.8%、为全部工业增长贡献 30.8%,光伏业增长 72.8%、贡献 23.2%,两大行业合计为全部工业增长贡献 54%。安徽省服务业对经济发展贡献程度较高,是全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受超预期因素影响,2022 年全省服务业经济承压运行,但总体延续恢复态势。2022年全省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 4240.8 亿元,比上年增长 2.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 2171.7 亿元,下降 1.3%;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 825.9 亿元,增长1.0%;金融业增加值 2779.5 亿元,增长 5.9%;房地产业增加值

22、2937.1 亿元,下降 5.7%;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 1063 亿元,增长 7.6%;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 1451 亿元,增长 4.2%。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 5.6%,其中以互联网信息技术、商务服务等新兴行业为代表的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 15.9%。2023 年以来,全省服务业持续恢复,文旅服务业增势强劲。2023 年前三季度,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6%。其中,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均增长 9.8%。1-8 月,规上文化服务企业营业收入增长 26.1%,其中影视节目制作、电影放映分别增长 51%和 42.4%;旅游服务企业营业

23、收入增长 20.2%,其中旅行社及相关服务、游览景区管理服务分别增长1.9 倍和 95.2%。从三大需求看,2022 年安徽省投资、消费及进出口增速均有一定幅度的回落,但投资和消费依然是经济增长的主动力。2023 年前三季度,全省消费增速比2022 年全年有明显提升,但投资和进出口增速则比 2022 年全年继续回落。2022 年,安徽省固定资产投资依然保持了较快的增长,但增速小幅回落。全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速为 9.0%,增速较上年下降 0.4 个百分点,高于全国 3.9 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 22.5%,第二产业投资增长 21.8%,第三产业投资增长 2.5%。分

24、领域看,制造业投资明显提速,基础设施投资实现较快增长,民生补短板投资增势良好,房地产开发投资则在调控政策影响下出现下滑。全年全省制造业投资增长 21.5%,高于全国 12.4 个百分点。其中占比较大的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汽车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 80.5%、34.1%、31.9%,分别高于全国 37.9、21.5、13.1个百分点。全省基础设施投资增长 19.6%,高于全国 10.2 个百分点。其中占比较大的公共设施管理业、道路运输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 23.4%、18.3%,分别高于 区域区域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7 全国 13.3 个和 14.6 个百分点。此

25、外,全省社会领域投资增长 14.5%,高于全国3.6 个百分点。2022 年,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 6811.7 亿元,下降 6.2%;商品房销售面积 7471.3 万平方米,下降 28.6%;商品房销售额 5487.9 亿元,下降 32.6%;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 1882 万平方米,增长 9.8%。2023 年以来,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增长,制造业投资增长较快,房地产开发投资依然延续下滑趋势。2023 年前三季度,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 4.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 4.9%,第二产业投资增长 26.9%,第三产业投资下降 5.7%。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 2.1%,制造业投资增

26、长 25.8%,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 15.3%。2022 年安徽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1518.4 亿元,同比增长 0.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0.4 个百分点,增速较上年回落 16.9 个百分点。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增长 0.2%,餐饮收入增长 0.6%,增速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落。2023年以来,全省消费市场总体保持回升向好态势。2023 年前三季度,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7217.1 亿元,同比增长 6.7%。其中汽车、石油类销售持续较快增长,住宿、餐饮业恢复良好,线上消费持续较快增长。对外经济方面,2022 年安徽省进出口总额持续增长,但增速有所收窄。全年全省对外贸易进出口

27、总额为 7530.6 亿元,同比增长 8.9%,增速较上年回落 18 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总额为 4763.7 亿元,同比增长 16.4%;进口总额为 2766.9 亿元,下降 1.9%。从出口商品看,机电产品和农产品出口额分别增长 18.5%和 15.3%。2023 年以来,全省进出口增速加快,出口结构继续优化。2023 年前三季度,全省货物进出口总额 5960.2 亿元,同比增长 6.1%。出口产品中,机电产品出口增长 22.7%,占出口额的比重为 68%,比去年同期提高 5.9 个百分点;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合计出口 303.7 亿元,增长 26.4%。(二)安徽

28、省(二)安徽省财政实力分析财政实力分析 安徽省财政实力在全国处于中游水平,近年来经济的增安徽省财政实力在全国处于中游水平,近年来经济的增长长、中央财政中央财政持续持续支支持持以及土地出让景气度的以及土地出让景气度的变化变化带动全省财力不断增强。带动全省财力不断增强。2022 年年受超预期因素冲受超预期因素冲击以及执行留抵退税政策影响,击以及执行留抵退税政策影响,全省税收收入全省税收收入出现下滑出现下滑,但但上级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增收明增收明显显,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依然保持,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依然保持了了提升;同期提升;同期由于土地出让由于土地出让收入收入下滑下滑,全省全省政府性基

29、金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明显下降明显下降。与经济总量相匹配,安徽省财政实力亦处于全国中游水平。2022 年全省实现财政收入110814.3 亿元,同比增长 1.74%,增量主要来源于一般公共预算补助收入。主要受超预期因素冲击以及执行国家留抵退税政策等因素影响,税收收入 1 此处财政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一般公共预算补助收入+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预算补助收入。区域区域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8 较上年相比有一定下降,不过在非税收入支撑下,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依然较上年有小幅增长,占 2022 年财政收入的 33.2%,占比较上年略有提升;同时以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为主的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

30、下降明显,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为28.6%,占比较上年下降 4.5 个百分点。2022 年,中央加大了对安徽省的一般性转移支付,一般公共预算补助收入规模增长明显,是当年财力的主要来源,占当年财政收入的比重为 38.0%。图表图表3.2020-2022 年年安徽安徽省财政收支情况(单位:亿元)省财政收支情况(单位:亿元)指标指标 2020 年年 2021 年年 2022 年年 财财政政收收入入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3215.96 3498.19 3589.05 其中:税收收入 2199.48 2389.89 2246.62 非税收入 1016.48 1108.30 1342.43 一般公共预算补助收入

31、 3743.79 3592.83 4109.13 其中:税收返还收入 317.49 317.49 317.49 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 3117.96 2994.96 3537.75 专项转移支付收入 307.33 280.38 253.88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 3144.58 3516.18 3091.03 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 2864.18 3243.41 2822.25 政府性基金补助收入 251.04 22.15 25.11 合计合计 10355.37 10629.35 10814.32 财财政政支支出出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7470.96 7591.10 8378.89 政府性基

32、金预算支出 4467.95 4681.50 4684.74 合计合计 11938.91 12272.6 13063.63 税收收入占比税收收入占比 68.39%68.32%62.60%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 43.05%46.08%42.83%数据来源:2020-2022 年安徽省财政预决算报告,安徽省政府债券评级报告,新世纪评级整理 安徽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尚可,但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财政产出效益相对较低。2022 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 3589.1 亿元,依然位居全国第 10 位,同比增长 2.6%,增速较上年有一定回落;但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较上年下

33、降 0.2 个百分点至 8.0%,位列全国第 22 位。从收入质量看,2022 年全省税收收入为 2246.6 亿元,同比下降 6.0%,税收比率较上年下降 5.7个百分点至 62.6%,处于全国下游水平。从税收结构看,安徽省主体税种以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为主,2022 年占当年税收收入的比重分别为 37.6%和 17.5%,合计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 55.1%。安徽省非税收入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专项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和罚没收入为主,2022 年为 1217.7 亿元,较上年增长 9.9%。区域区域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9 图表图表4.2021-2022 年安徽年安徽省与全国其他省

34、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及税收省与全国其他省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及税收占比占比情况情况 数据来源:Wind 资讯,新世纪评级整理 图表图表5.2022 年各省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年各省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数据来源:Wind 资讯,新世纪评级整理 财政支出方面,2022 年安徽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 8378.9 亿元,同比增长10.4%,增速高于同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支出主要集中于民生保障及新旧动能转换工程领域。从支出构成看,2022 年安徽省刚性支出2、城乡社区支出和农林水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分别为 54.7%、9.2%和 11.8%。同年,安徽省一般公共预算

35、自给率3为 42.8%,较上年下降 3.3 个百分点。上级补助方面,2022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补助收入 4109.1 亿元,同比增收 516.3 亿元,以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为主,可支配性较强,是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的主要支撑。政府性基金预算方面,安徽省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对土地市场的依赖程度较高,在房地产行情等因素影响下,2022 年全省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较上年下降12.1%至 3091.0 亿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为 2822.3 亿元,同比下降 2 刚性支出为包括一般公共服务、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及公共安全支出。3 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36、100%。区域区域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10 13.0%,占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的比重为 91.3%,占比较上年小幅下降。同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为 4684.7 亿元,规模与上年相当;当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对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的覆盖率为 60.2%,收支缺口主要通过补助收入和新增专项债券收入弥补。2022年全省新增专项债券收入2127.1亿元,同比增长2.0%,规模是当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的 68.8%。2023年前三季度,安徽省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36.7亿元,同比增长8.5%,其中税收收入增长 16.2%;当期全省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6451.6 亿元,同比增长 0.9%。二、下辖各市经

37、济与财政实力分析二、下辖各市经济与财政实力分析 安徽省下辖合肥、芜湖、安庆、马鞍山、滁州、阜阳、宿州、六安、蚌埠、宣城、淮南、亳州、淮北、铜陵、黄山和池州十六个地级市,省会为合肥市。安徽省作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重要成员,毗邻的江苏、浙江、山东均属于沿海发达地区,安徽省在承接发达地区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方面具有一定的地理优势;同时,安徽省西与湖北、河南两省相邻,南与江西省接壤,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发展战略的桥头堡。基于区位条件及资源禀赋,目前省内已形成合肥都市圈、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皖西大别山革命老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的“

38、一圈五区”区域发展格局。其中,合肥都市圈是长三角城市群五大都市圈之一,包括合肥、淮南、六安、滁州、芜湖、马鞍山、蚌埠七市以及安庆市的桐城市;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包括合肥、芜湖、蚌埠三市;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滁州、宣城八市以及六安市的金安区和舒城县;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包括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淮南六市以及滁州市定远县、凤阳县、明光市和六安市霍邱县四县(市);皖西大别山革命老区包括六安、安庆两市;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包括安庆、马鞍山、芜湖、铜陵、池州、宣城、黄山七市。从各经济区域的发展规划看,合肥都市圈主要依托省会城市合肥为中心,

39、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主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主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主要为承接沪苏浙等地产业转移;皖西大别山革命老区主要发展现代农业和旅游业;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主要发展皖南旅游经济。(一)下辖(一)下辖各市经济实力分析各市经济实力分析 安徽省内各市经济仍呈现为省会城市经济较发达,各地市经济发展较不均安徽省内各市经济仍呈现为省会城市经济较发达,各地市经济发展较不均 区域区域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11 衡的发展格局。衡的发展格局。2022 年年蚌埠市经济总量蚌埠市经济总量规模规模排序排序下降下降一位

40、,亳州市一位,亳州市相应相应上升一上升一位,位,其余各市其余各市经济总量经济总量规模排序与上年保持一致规模排序与上年保持一致,蚌埠市蚌埠市主要受精细化工、食品主要受精细化工、食品加工、纺织服装、新型建材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压力大的影响,经济运行持续处加工、纺织服装、新型建材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压力大的影响,经济运行持续处于低位。于低位。从经济总量看,合肥市经济实力仍以较大优势领跑全省,从经济总量看,合肥市经济实力仍以较大优势领跑全省,2022 年年实现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地区生产总值 1.2 万亿元,占全省的万亿元,占全省的 26.7%,对全省经济发展引领作用显著,对全省经济发展引领作用显著;芜;芜湖

41、市和滁州市经济实力依然强劲;阜阳市、安庆市、马鞍山市经济发展水平尚可湖市和滁州市经济实力依然强劲;阜阳市、安庆市、马鞍山市经济发展水平尚可;其余各地市现阶段经济体量相对有限其余各地市现阶段经济体量相对有限。2023 年上半年度,安徽省各市经济总量年上半年度,安徽省各市经济总量序列较序列较 2022 年年保持不变保持不变,经济总体表现出恢复性增长经济总体表现出恢复性增长。2022 年,安徽省内各市经济仍呈现为省会城市经济较发达,各地市经济发展较不均衡的发展格局。从经济总量看,除蚌埠市和亳州市互换位次外,其余十四个地市经济规模排序均较上年保持一致,值得关注的是,蚌埠市已经连续两年经济规模排序下跌。

42、作为省会城市以及合肥都市圈的龙头城市,合肥市多年来经济体量仍以明显优势居全省各地市首位,2022 年合肥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2 万亿元,占全省的 26.7%,对全省经济发展引领作用显著。排名次之的芜湖市当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4502.1 亿元,是省内第二经济大市。滁州市以 3610.0 亿元的地区生产总值依然位列全省第 3 位。阜阳市经济实力也保持强劲,2022 年地区生产总值为 3233.3 亿元,仍居全省各地市第 4 位。安庆市和马鞍山市的经济总量排序依然位列全省第 5 和 6 位,2022 年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 2767.5 亿元和2521.0 亿元。经济总量降序排名末两位的仍是池州

43、市和黄山市,当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 1078.5 亿元和 1002.3 亿元;其余各市经济发展相对较均衡,经济总量均处于 1200 亿元至 2300 亿元之间,其中淮南市经济总量 2022 年超过 1500亿元,而淮北市和铜陵市经济总量未达 1500 亿元,排名相对靠后。图表图表6.2021-2022 年安徽年安徽省各省各地地市市地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速区生产总值及增速 数据来源:安徽省各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年鉴,新世纪评级整理 区域区域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12 经济增速方面,2022 年安徽省各市经济总量均保持增长,但增幅普遍较上年有所回落。其中安庆市、铜陵市、蚌埠市、淮南市、

44、黄山市和淮北市经济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0%),其余各市经济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增速均值为 3.5%。2022 年经济增速排名全省前两位的地级市为滁州市(5.5%)和池州市(5.4%),经济增速分别较上年回落 4.4 个和 4.8 个百分点;另有马鞍山市、亳州市、六安市、宣城市和芜湖市的经济增速均超过 4.0%,排名依次位列全省第三至七位,但增速均较上年有所回落;阜阳市和宿州市经济增速均为 3.9%,合肥市经济增速为 3.5%,与全省平均水平(3.5%)持平。经济增速较低的地级市分别为安庆市(2.9%)、铜陵市(2.9%)、蚌埠市(2.0%)、淮南市(2.0%)、黄山市(0.6%)

45、和淮北市(0.2%),上述各市增长水平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蚌埠市作为传统工业城市,近年来主要受精细化工、食品加工、纺织服装、新型建材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压力大的影响,经济运行持续处于低位,虽然 2022 年经济增速转正,但经济增长依然承压,经济增速在全省各地市处于较低水平。从产业结构看,安徽省大多数地市经济以工业为主导,部分地市经济发展对资源要素依赖度较高,因此近年来全省积极推进产生升级转型、新旧动能持续转换。2022 年,安徽省大部分地市呈现了“三二一”的产业布局,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其中,合肥市和黄山市服务业占比较高,2022 年两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 60.3%和 56

46、.8%,分别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9.3 个和 5.8 个百分点。除马鞍山市、铜陵市、池州市、宣城市和滁州市外,包括合肥市和黄山市在内的其余十一个地级市均依然呈现“三二一”的产业布局。2022 年,滁州市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超越铜陵市成为全省第一,占比为 50.1%。铜陵市被列为资源枯竭型城市,以铜基新材料、化工、钢铁、建材等为主导产业,第二产业占比全省第二,2022 年为 49.8%。马鞍山市和宣城市第二产业占比较高,2022 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 49.2%和 49.0%。此外,芜湖市、池州市、安庆市、淮北市和淮南市第二产业占比也较高,2022 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

47、值的比重处于 40%48%区间,其中淮北市被列为资源枯竭型城市。农业方面,宿州市、蚌埠市、毫州市、阜阳市、六安市和淮南市、2022 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相对较高,分别为 15.2%、14.4%、13.6%、13.4%、13.4%和 10.3%,其余地市该比值均在 10%以内。从各市产业增速来看,安徽省各地市第二产业增速整体均较快,除黄山市、蚌埠市、安庆市和淮北市第三产业增速高于第二产业增速外,其余各市第三产业增速均低于第二产业增速。具体来看,2022 年淮北市和黄山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为 0.5%和 0.3%,居全省末两位;池州市以 3.8%的增速居全省首位,滁州市和亳州市次之,第三产业增加值

48、增速分别为 3.5%和3.4%,宿州市、安庆市、阜阳市、芜湖市、马鞍山市和合肥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 3.2%、3.1%、3.0%、2.7%和 2.4%,以上各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均处 区域区域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13 于全省均值水平(2.2%)以上,其余各地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均未达到均值水平。第二产业方面,2022 年滁州市、池州市和六安市增长明显,当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 7.7%、7.5%和 7.2%;马鞍山市、宣城市、亳州市、芜湖市和合肥市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 6.6%、6.3%、5.8%、5.3%和 5.3%,均超过全省均值水平(5.1%);其余各市增速均未达到全省均值水

49、平,其中淮北市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为-1.0%,是唯一负增长的地级市。图表图表7.2022 年安徽年安徽省各省各地地市市三次产业增加值占比及增速情况三次产业增加值占比及增速情况 数据来源:安徽省各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年鉴,新世纪评级整理 从人均经济指标看,安徽省东部城市和省会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整体高于中西部城市。2022 年位于合肥都市圈的合肥市、芜湖市、马鞍山市、铜陵市和滁州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处于较优水平,均超全国平均水平(8.57 万元),分别为 12.58万元、12.16 万元、11.61 万元、9.28 万元和 8.98 万元;池州市、宣城市和黄山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亦超过全

50、省平均水平(7.36 万元),分别为 8.11 万元、7.69 万元和 7.55 万元。其余各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处于 3.9 万元至 6.7 万元之间。其中,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规模最小的为宿州市和阜阳市,分别为 4.19 万元和 3.96 万元,其中阜阳市是仅次于合肥市全省常住人口最多的城市。区域区域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14 图表图表8.2022 年年安徽省各地市安徽省各地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常住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常住人口人口情况情况 数据来源:安徽省各地级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及其他公开资料,新世纪评级整理 从经济发展的驱动力看,投资和消费仍是安徽省内大多数地市经济增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