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上篇内经概论,第四章 内经历代研究概况,主讲人 王洪京,1/47,第一节 内经文件研究,【目标要求】,了解历代对内经文件研究形式及主要代表著作,2/47,第一节 内经文件研究,一,、校(jiao)勘(kan)内经,校勘可依据其方法分为本校、对校、他校和理校。,真正对内经进行校勘工作,始于王冰。,林亿等人对内经所作校勘,称为新校正,今存于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中。,3/47,第一节 内经文件研究,清代对内经进行校勘较有影响者如胡澍(shu)素问校义、俞樾(yu)内经辨识等。,日本丹波元简校勘素问识、灵枢识也不乏看法。,今人则以刘衡如、吴考槃(pan)、郭霭春等人对内经校勘贡献最大。,4/47,第一节 内经文件研究,二,、注释内经,对内经注释,大致可分为单注素问与全注素问、灵枢两类。,5/47,第一节 内经文件研究,单注素问,王冰注黄帝内经素问,对经旨多有发挥,成为后人注释基础。,吴崑素问吴注,他注释,在一些问题上能发前人之未发,比如他对上、中、下焦水道分治解释,不但发内经、难经之所未发,而且为临床从肺、脾、肾三脏治水奠定了理论基础。,6/47,第一节 内经文件研究,高世栻(shi)素问直解,注释明白晓畅,语言通俗易懂。,张琦素问释义,注释较为精炼。,7/47,第一节 内经文件研究,全注内经,杨上善太素,本书用“以类相从”方法,将素问、灵枢原文,详其意趣,分为:摄生、阴阳、人合、藏府、经脉等一十九类,每类之中又分为若干子目,并在原文之下系以注释。为后世分类研究内经开辟了先河。,8/47,第一节 内经文件研究,马莳素问注证发微、灵枢注证发微,在篇章划分上,马莳所注注证发微一改唐以来二十四卷,而复为每部九卷,每卷九篇,以合九九八十一篇之旧。并将其分成若干章节,然后分章分节给予注证,这就不一样于以前注家随句注解方法。,9/47,第一节 内经文件研究,三、分类整理研究,1.全部分类,如张介宾类经,本书将素问、灵枢全部内容,分为摄生、阴阳、藏象、脉色、经络、标本、气味、论治、疾病、针刺、运气、会通十二大类,凡三十二卷,三百九十篇。因为张氏有丰富临床经验,所以他注释多能结合实际,尤其是些主要问题,除了注释之外,还结合自己了解和临床实践体会。,10/47,第一节 内经文件研究,2.选择性分类,如明李中梓所著内经知要,是选择素问、灵枢二书内容,进行分类注释,故名知要。本书分上下两卷,计分道生、阴阳、色诊、脉诊、藏象、经络、治则、病能八篇。其所选经文即使不多,但分类简明。其注释亦多有发挥,而且注释浅近易懂,因而颇受学者所欢迎,流传甚广。,11/47,第一节 内经文件研究,3.调整篇次分类,如清黄元御素问悬解、灵枢悬解。,12/47,第一节 内经文件研究,四、内经文件研究方法及趋势,解放后黄帝内经文件相关研究取得了一定结果。在整理、校勘、训诂、版本等各方面,不停有新看法、新观点提出,这些结果创新性强,补前人之未备。当然,文件研究仍存在一些问题。时代在进步,许多先进伎俩应引入到文件工作中来,这么亦可节约大量人力、物力,提升工作效率,得到更多人关注。在书籍出版方面,从各类书籍比重看,重复性工作居多,创新性工作偏少,这些问题亟待重视处理。,13/47,第二节 内经专题发挥研究,【目标要求】,了解历代对内经专题发挥研究概况。,14/47,第二节 内经专题发挥研究,一、历代专题研究内经主要医家、代表著作、主要贡献,秦越人对内经藏象、脉学和针灸经络学说发挥,15/47,第二节 内经专题发挥研究,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传说为战国时秦越人(扁鹊)所作。本书以说明、发挥内经药旨为主,用问答解释疑难形式编撰而成,共讨论了81个问题,故又称八十一难,全书所述以基础理论为主,还分析了一些病证。其中一至二十二难为脉学,二十三至二十九难为经络,三十至四十七难为脏腑,四十八至六十一难为疾病,六十二至六十八为腧穴,六十九至八十一难为针法。,16/47,第二节 内经专题发挥研究,张仲景对内经理论临床发挥,汉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即使伤寒杂病论中未见更多内经原文,但深入分析其学术思想,从伤寒、杂病之病因、病机、诊法、治则、治法,到方药配伍诸方面,无一不在发挥内经理论,以内经理论指导临床。可谓是从临床角度发挥内经第一家。,17/47,第二节 内经专题发挥研究,华佗中藏经对内经病机、辨证学说研究与发挥,中藏经禀承了内经天人对应、顺应自然,以阴阳为总纲思想,发展了阴阳学说,提倡重阳论。中藏经较早地将脏腑学说理论系统化,提出了以形色脉证相结合、以脉证为中心分述五脏六腑寒热虚实辨证方法。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主要地位。,18/47,第二节 内经专题发挥研究,皇甫谧对内经针灸学研究,皇甫谧针灸甲乙经是中国第一部针灸学专著,该书集素问、针经(即,灵枢,)与,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书中之相关针灸学内容等分类合编而成。原书依据天干编次,内容主要叙述医学之理论和针灸之方法技术,故命名为针灸甲乙经。,19/47,第二节 内经专题发挥研究,王叔和对内经脉学发挥,王叔和脉经,是我国现存第一部脉学专著。本书集汉以前脉学之大成,选取内经、,难经,以及张仲景、,华佗,等相关叙述分门别类,在说明脉理基础上联络临床实际。,20/47,第二节 内经专题发挥研究,刘温舒对内经运气学说研究,宋刘温舒著素问入式运气论奥,他将复杂多端、深奥恢弘素问运气理论,由博返约地列出31个专题进行讲解。,21/47,第二节 内经专题发挥研究,刘完素对内经运气、病机及杂病研究,金刘完素著素问玄机原病式,对内经运气、病机及杂病多有发挥。刘氏探讨运气学说,强调结合临床,重视一年之小运及六气显著改变对人体不一样影响,使运气学说实用价值得到表达。,22/47,第二节 内经专题发挥研究,张元素对内经脏腑辨证与遣药制方理论研究,金张元素著有医学启源、珍珠囊、脏腑标本寒热虚实实用药式等书。其对内经研究主要成就有两个方面:一是对脏腑辨证学说研究与发展。二是对遣药制方理论研究与发展。,23/47,第二节 内经专题发挥研究,骆龙吉对内经病证治疗研究,因为黄帝内经中方剂,仅13首,而且基本上是一些小方、偏方。这对于应对形形色色疾病,是远远不够。,24/47,第二节 内经专题发挥研究,宋骆龙吉著内经拾遗方论,该书选取内经中病证,附其原文,逐一解释,配上方剂,并详解方义。经过医理分析和方药展现,有利于读者对内经中所列病证有更切实了解,也有利于了解古人处方用药之妙。该书将中医精微用经、论、法、方四者层层展现出来,历历在目,累累入心。学者如融入其中,细细品味,自可得其真趣。,25/47,第二节 内经专题发挥研究,二、当代专题研究内经情况,张骥著内经方集释,对内经十三方进行了诠释,并阐述了内经相关制方理论。,秦伯未研究内经重视实践,学以致用,著内经类证。,26/47,第二节 内经专题发挥研究,从临床专题研究内经者,如王洪图黄帝医术临床切要、杨智孚内经与临证等。,对内经运气学说专门阐发者,如任应秋运气学说、方药中黄帝内经素问运气七篇讲解等。,27/47,第三节 内经多学科 与试验研究,【目标要求】,了解当代对内经多学科及试验研究现实状况。,28/47,第三节 内经多学科 与试验研究,一、内经多学科研究概况,从哲学角度研究内经,当代不少学者从哲学角度对内经进行研究,探讨了内经理论哲学基础、辩证法思想及内经科学方法论。,以刘长林内经哲学和中医学方法为代表。,29/47,第三节 内经多学科 与试验研究,从数学角度研究内经,数学是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科学。,利用数学对内经理论研究,试图能客观地、定量地反应人体生命内在数学规律和疾病发生发展、防治过程数量特征,从质量统一观上说明生命本质。,30/47,第三节 内经多学科 与试验研究,从时间医学角度研究内经,时间医学是一门探讨人体节律奥秘新科学。,最近研究表明,早在内经时代,对年、季、月、日、时辰人体生理、病理节律已经有一定认识。,31/47,第三节 内经多学科 与试验研究,从医学气象学角度研究内经,医学气象学是研究天气与气候改变对人体健康影响规律一门新兴学科。,内经在其“人与天地相参”思想指导下,已经较深刻地认识到人体生理病理改变与自然界天气、气候改变之间内在联络。,有些人甚至把运气学说称为“古代医学气象说”。,32/47,第三节 内经多学科 与试验研究,从医学心理学角度研究内经,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从医学心理学角度对内经进行了较为系统研究,33/47,第三节 内经多学科 与试验研究,其研究动向有四:,对内经心理学思想整理研究,奠定了中医心理学雏形。,对内经“祝由”法重新评价,赋予新科学含义。,34/47,第三节 内经多学科 与试验研究,从内经心理学思想探讨当代医学模式。,以内经心理学思想指导临床辨治。,35/47,第三节 内经多学科 与试验研究,过去认为祝由含有迷信色彩。,现在认为有医学心理学含义。,祝由一词,见于中医经典内经,如素问移精变气论:“黄帝问曰: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毒药不能治其内,针石不能治其外,故可移精祝由而已。”、灵枢贼风:“黄帝曰:其祝而已者,其故何也?岐伯曰:先巫者,因知百病之胜,先知其病之所从生者,可祝而已矣。”,36/47,第三节 内经多学科 与试验研究,古代多设有,祝由科,(也就是当代心理科)。祝,敬祝,有恭敬之意,意思指恭恭敬敬讲讲解道意思。由,疾病产生原由、来由。合起来讲,就是恭敬查明病人患病原因,疾病由来,恭敬地利用祝由之法,经过药、咒(zhou)、法术、心理工作等方法,化解病人疾病。正宗祝由,和巫婆神汉完全是两回事。这是要细细分辩。正如假中医和真中医区分。,37/47,第三节 内经多学科 与试验研究,从医学地理学角度研究内经,医学地理学主要研究人体健康情况以及疾病现象与人所处地理环境内在关系。,内经中异法方宜论、五常政大论等篇章记载了地理环境与人体质、寿命有亲密关系。,38/47,第三节 内经多学科 与试验研究,多学科研究专著,雷顺群主编内经多学科研究,本书从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泛系方法论、数学、术数思想、物理学、天文历法、医学气象学、物候学、医学地理学、时间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不一样学科进行多学科全方位研究。,39/47,第三节 内经多学科 与试验研究,王洪图主编黄帝内经研究大成,全书450万言,分上中下三册,共七编。,第一编为内经文件及语言文字研究,详考灵枢素问甲乙太素版本流传之颠末及流传演变之历史,对内经之文字、音韵、训诂、语法、修辞及校勘,综括今日前贤研究结果,续加开拓,在充分占有资料基础上,深入研究,多发前人所未发。,40/47,第三节 内经多学科 与试验研究,第二编为内经学术发展史,对中国66位古今内经研究教授学术思想及其研究内经方法与特点作了深入分析研究,为今后研究与撰写中医学术发展史或思想史,展示了路径。,41/47,第三节 内经多学科 与试验研究,第三编为内经理论研究,对内经理论体系所涵盖内容,内经学术思想之特点及对后世医学发展之影响等以高屋见瓴之势,详加阐发,内容几乎包括到中医基础理论各个方面。,42/47,第三节 内经多学科 与试验研究,第四编为内经病证与临床研究,对内经在临床上指导意义,利用方法,结合经典病例,详加分析,紧密结合临床,实为以内经之理论指导辩证施治之指南。,第五编为内经多学科研究与试验研究,从内经与哲学、天文、地理、气象、历法、心理、教育、数学、生物、信息论、控制论等多学科及各种类型试验角度,利用当代科学知识,作了详尽分析与研究。,43/47,第三节 内经多学科 与试验研究,第六编为内经校释珍本辑录,聚集中日18世纪以来20位研治内经大家全部著作。,第七编为内经研究文件汇编,将中国、日本、韩国从古至今研究、注释内经之专著分别写出提要,对上述三国全部论文,分别写出题目、刊载杂志及时间,方便查阅与检索。,44/47,第三节 内经多学科 与试验研究,二、内经试验研究现实状况,可分为阴阳气血、藏象、经络、脉诊等试验研究。,45/47,第三节 内经多学科 与试验研究,三、内经当代研究趋势,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内经多学科综合研究已成趋势,不但内容丰富,学科众多,而且尤其重视方法论,试图从多路径、多方面、多方法研究发掘内经旨意,以促进中医学术发展。,46/47,谢谢!,47/47,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