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江苏专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五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和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教育第33讲现代.ppt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12562902 上传时间:2025-10-31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6.09MB 下载积分:12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专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五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和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教育第33讲现代.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江苏专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五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和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教育第33讲现代.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33,讲现代中国的科技和教育,考试说明,考查角度,备考指导,1.,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两弹一星,”,;载人航天;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信息技术的发展。,(2014,江苏单科,,T11),现代中国的教育成就。,1.,从命题方向看,关注我国在,“,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方面取得的成就。,2.,从热点角度看,注意现代教育改革与,“,科教兴国,”,战略,注意联系我国教育发展的历程,总结教育发展的经验教训。,2.,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现代中国教育发展的基本历程与成就。,考点一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1.,背景:,新中国成立时,我国的科技水平落后。,2.,措施,(1),中国政府确立了,_,的发展方针。,(2),成立了中国,_,和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3),吸引海外的知识分子回国并大力培养科技人才。,(4)1956,年,科学规划委员会编制出,_,。,自力更生,科学院,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3.,成就,原子弹,领域,时间,成就,地位,国防,1958,年,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标志着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1964,年,第一颗,_,炸成功,跨入核国家行列,1967,年,第一颗,_,爆炸成功,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发射成功,重量超过苏美等国的卫星,农业,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_,世界首次,氢弹,东方红一号,籼型杂交水稻,4.,走向世界的中国科技,科教兴国,神舟号,(2),成就:,载人航天、信息技术,1999,年,11,月以来,中国成功地运用长征,2,号系列运载火箭进行了,5,次,“_”,飞船的发射与回收试验。,2003,年,10,月,中国在甘肃酒泉成功发射了,“,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杨利伟,),。,1983,年,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向量运算一亿次的,“,银河,”,巨型计算机系统。,2002,年,研制出运算速度可达每秒,1.027,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在高性能计算机的开发应用方面取得重大突破。,(3),意义,:对于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意义重大。,【易错易误】,中国进入航天时代的标志,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2003,年,,“,神舟,5,号,”,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进入航天大国行列。,考法现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典例,(2018,扬州调研,),对下面表格解读正确的是,(,),中国原子弹关键技术突破进度表,1963,年,3,月,完成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方案,1963,年,12,月,同步聚焦爆轰产生中子实验成功,1964,年,4,月,加工出第一套原子弹上用的核部件,1964,年,10,月,中国首颗原子弹爆炸成功,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B.,原子弹爆炸成功,增强了我国国防力量,提高了国际地位,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展为国防科技事业的进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D.,这是核工业战线上的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在苏联专家帮助下取得的巨大成就,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表格显示原子爆炸的历程,原子弹爆炸成功,增强了我国国防力量,提高了国际地位,故,B,项正确;,A,项是人造卫星发射升空;,C,项与信息不符;,D,项中分析错误。,答案,B,【方法突破】,明考点,两弹一星,抓关键,根据所学原子弹知识可知,,1964,年原子弹爆炸成功,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定方法,表格逻辑型选择题:一般是以表格为呈现形式,通过定量分析文字信息或相关数值,从而得出结论。解题时,抓住表格中的有效信息,常用的解题方法是确定表格总体反映的历史事件、现象及历史时期,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判断。,【史论链接】,新中国科技成就不断突破的原因,(1),新中国成立及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发展创造了前提。,(2),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正确决策,为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保证。,(3),积极借鉴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4),新中国成立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了科技的迅速发展。,(5),杰出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开拓创新和献身于科技事业的高尚情操。,考点二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知识点一社会主义教育的兴办,1.,方针:,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的文化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_,文化教育。,2.,措施,(1),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2)1954,年宪法确定新中国教育的性质为,_,服务。,(3)1957,年,毛泽东提出:,“,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4),刘少奇倡导全日制的学校、半工半读的学校,“_”,。,大众的,为人民大众,两种教育制度,3.,成就,(1),到,_,年,中国教育事业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2),奠定了共和国教育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国家经济建设的新生骨干力量。,1965,知识点二,“,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1.,表现,(1),出现创办,“_”,的热潮。,(2),教学体制:,实行所谓,“_”,。,(3),改革学制:,缩短学制,将小学与初中合并或将初中与高中合并。,(4),招生制度:,废止了高考制度。,2.,影响:,对中国教育事业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破坏,出现,“_”,、,“_”,的局面,严重影响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七,二一工人大学,开门办学,文化断层,人才断层,知识点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1.,措施,(1),为实现拨乱反正,,1977,年,恢复,_,;建立中小学教师参评高级职称等制度。,(2)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_,,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成为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3)1995,年,提出实施,“_”,战略。,(4)1980,年以来,颁行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法律法规。,高考,现代化,科教兴国,九年义务,2.,成效,(1),基本普及了,_,教育,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简称,“,两基,”),。,(2),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高中阶段职业教育发展,普通教育结构进一步优化。,(3),初步形成了多种层次、多种形式、学科门类齐全的高等教育体系。,【深化理解】,教育、科技和经济之间的关系,考法现代中国教育发展的基本历程与成就,典例,(2014,江苏单科,,11),右图为李岚清同志篆刻的一方印。下列邓小平的活动,发生在,“,文化大革命,”,后与之密切相关的是,(,),A.1975,年进行,“,全面整顿,”,B.1979,年试点创办,“,特区,”,C.1983,年提出,“,三个面向,”,D.1992,年发表,“,南方谈话,”,解析,根据题干,“,文化大革命,”,后与篆刻中,“,科教,”,信息可以推断出是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教育方针,故本题选,C,项;,A,项是在,“,文革,”,期间;,B,、,D,两项属于经济领域的探索,不符合方印中信息。,答案,C,【方法突破】,明考点,“,三个面向,”,思想,抓关键,根据,“,教育后勤部长,”,并联系,“,三个面向,”,思想可知答案。,定方法,图片型选择题:解答图像材料型选择题,要特别注意材料中的新情景,,牢牢抓住题干中答题项的要求,以教材内容为依托,弄清图片、漫画等的用意及其所包含的隐性知识,要能通过画面上的文字、人物形态、画面事物构成及相关事物的异同对比等,准确判读出其所含的真实信息,并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分析出漫画的本质、主题寓意。,【史论链接】,新中国不同时期的教育方针及成就,阶段,方针政策,成就,新中国成,立初期,以老解放区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的有用经验,借鉴苏联经验,把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造成新中国的人民教育,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提出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有用人才,“,文革,”,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中小学一度停课,大学招生通过推荐方式,教育战线一片混乱,人才出现断层,改革开放以来,20,世纪,80,年代提出,“,三个面向,”,;,20,世纪,90,年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211,工程,”,计划;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各类教育飞速发展,培养了大批各级各类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入无穷活力,随堂,演练预测,考点一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1.,(2017,扬州中学考前质检,),1965,年,5,月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刊载了文章为什么美国的战略过时了,认为中国在尖端科学上取得的某种突破,势必迫使美国修改它的全球战略。该突破可能是指中国,(,),A.,成功地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B.,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C.,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D.,成功培育,“,南优二号,”,解析,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在核武器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B,项是,2003,年,10,月,15,日,“,神舟,5,号,”,飞船载宇航员杨利伟升上太空,成功返回地面,不符合时间限制,故,B,项错误;,C,项是,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D,项是,1973,年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答案,A,2.,(2017,宿迁模拟,),右图是,2015,年,11,月,26,日发行的中国航天纪念币的反面。它反映了中国从古代的飞天梦到今天变成现实的主要历程。中国进入航天时代的标志是,(,),A.,冯如制成双翼螺旋桨飞机,B.,第一颗导弹发射成功,C.“,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D.,神舟五号载人航天成功,解析,中国进入航天时代的标志是,1970,年,“,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故,C,项正确。,A,项只是航空事业的起步。,B,项与航天无关。,D,项是载人航天时代的到来。,答案,C,3.,(2018,苏州模拟,),据新华社电:,“,神舟六号尚在太空遨游着,很多,搭车,企业就已经开始计算收益。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会产生,7,元至,12,元的回报。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多大动力,”,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航天业将成为主要的经济行业,B.,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C.,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D.,中国开始打破大国对空间技术的垄断,解析,材料中,“,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多大动力,”,,强调了航天业带来的经济效益,不能说明航天业将成为主要的经济行业,故,A,项错误;材料与中国在世界航天业的地位无关,故,B,项错误;,“,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多大动力,”,,航天技术推动生产力发展,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故,C,项正确;材料与中国打破大国空间技术的垄断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C,考点二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4.,(2017,徐州模拟,),1952,年我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如调整后的天津大学下设土木建筑、电信、机械等,7,个工科系、,20,个专业和,13,个专修科,从综合型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这种调整主要是为了,(,),A.,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B.,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C.,提升国民的科技素养,D.,推动天津经济建设发展,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判断,,1952,年国民经济得到恢复,我国即将开始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一五,”,计划,),,高校进行院系调整,特别是多科性工业大学的出现主要是为了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故答案为,B,项。,答案,B,5.,(2017,无锡质检,),新中国高考制度从,“,文革,”,时期,“,自愿报名,群众推荐,学校审核,”,发展到,1977,年的,“,自愿报考,严格考试,自愿录取,”,。这一变化,(,),A.,标志着十年动乱的结束,B.,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C.,社会公平秩序的重建,D.,拨乱反正的彻底完成,解析,“,四人帮,”,倒台标志,“,文革,”,结束,故,A,项错误;改革开放始于十一届三中全会,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群众推荐,学校审核,”,体现了人为因素,,“,严格考试,自愿录取,”,体现了公平公正,故,C,项正确;拨乱反正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面展开,故,D,项错误。,答案,C,6.,(2018,南京、盐城模拟,),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由,1986,年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之后经过,2006,年、,2015,年两次修订。这表明,(,),A.,我国建立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B.,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C.,教育立法保障了基础教育的发展,D.“,科教兴国,”,战略得到很好贯彻,解析,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及修订,不能说明我国建立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义务教育法,不是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故,B,项错误;义务教育法主要是保障基础教育,故,C,项正确;,“,科教兴国,”,是,1995,年提出的发展教育的计划,与义务教育法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C,7.,(2018,江苏百校大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代太学以五经为教材,进行经学教育。国家对教材和教学内容进行较为严格的审定。太学只允许传授今文经学,古文经学则被拒之门外。汉代经学分为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两派。今文经学是用当时通行的隶书写成的经书,以董仲舒为首的一批儒家学者利用,“,阴阳五行,”,学说将儒学神学化,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的命题。,两汉太学的初兴,材料二,面对西方帝国主义势力的东进、西方文明的冲击,在英勇反抗帝国主义的同时,掀起了学习西方文明的热潮,纷纷致力于探索富国强兵之路。洋务教育是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社会经济运动的客观结果,其内在的导因在于那个时期社会需求结构的变化。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无论是兴办军事工业时引进西方先进生产科学技术,还是兴办民用工业时学习西方先进管理经验,洋务派深感人才匮乏。,张雪蓉论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建设,材料三,1949,2008,年新中国的教育,(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太学的主要特点及其成因。依据材料二,指出洋务教育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2),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答案,(1),特点:教学内容为儒家经典。,成因: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大力推崇儒学教育,以加强思想大一统。,影响:为洋务运动培养了一大批科技、军事、翻译方面的人才;打破了传统教育体制;传播了西学;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开始。,(2),现象: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迅速发展,基本实现普及义务教育,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教育发展更为迅速,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各类人才。,原因: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提出;改革开放,综合国力的提升;优先发展教育思想的提出,党和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实行;人民对教育的重视和渴求;社会主义建设对人才的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