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二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夜,半,球,昼,半,球,晨昏线,夜,半,球,昼,半,球,晨昏线,昼,夜,昼,夜,想一想:地球上为什么会有昼夜现象的产生?,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一 地球的自转,大家注意观察:地球的自转有什么特征?,地轴,自西向东,一天,昼夜更替,地球绕转的轴:,地球自转的方向:,地球自转周期:,地球自转的结果:,地球不停地自转使得地表上昼与夜发生了什么变化,大家想一想,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哪些现象可以证明地球在不停的自转:,昼夜的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一天中物体影子的长短的变化,不同经度的地区的时间不同等等,试想:若地球不自转,会不会有上述现象的发生?,再来看地球的自转方向问题,:,从北极上空看,地球是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是顺时针方向旋转,“北逆南顺”,地球在不停自转的同时也在不停公转,大家注意观察地球公转有什么特征,公转的重要特征:,地轴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赤道面与公转轨道面始终保持(,23,26,),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地球公转的周期:,一年约,365,天,地球公转的结果:,四季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正午影子的长短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差异、极昼极夜的产生等,地球公转的围绕中心:,太阳,春分,夏至,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秋分,冬至,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春分,北回归线,南回归线,赤道,夏半年(春分夏至秋分)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冬半年(秋分冬至春分)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夏至秋分冬至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冬至春分夏至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地 面,冬至,春分,物体正午影子与太阳高度的关系规律,夏至,春分后太阳高度逐渐增大,物体正午影子逐渐缩短,到夏至影子变得最短,夏至后太阳高度逐渐减小,物体正午影子逐渐变长,到冬至影子变得最长,冬至后太阳高度逐渐增大,物体正午影子逐渐缩短,到夏至影子变得最短,物体,秋分,1,、公转规律:,节气,昼夜长短变化,太阳直射点位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正午影子长短的变化,(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春分(,3,月,21,前后),春分夏至之间,夏至(,6,月,22,前后),夏至秋分之间,秋分(,9,月,23,前后),秋分冬至之间,冬至(,12,月,22,前后),冬至春分之间,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均,12,小时,赤道,将向北半球移,居中,昼渐长夜渐短,北半球,向北移,渐短,昼最长夜最短,北回归线,最北点,最短,昼渐短夜渐长,北半球,向南移,渐长,昼夜等长,赤道,将向南半球移,居中,昼渐短夜渐长,南半球,向南移,渐长,昼最短夜最长,南回归线,最南点,最长,昼渐长夜渐短,南半球,向北移,渐短,全球而言:,春分到秋分即夏半年中,白天时间由南向北逐渐增长、直至北极圈内极昼现象,黑夜时间由北向南逐渐增长、直至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全球而言:,秋分到春分即冬半年中,白天时间由北向南逐渐增长、直至南极圈内极昼现象,黑夜时间由南向北逐渐增长、直至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2,四季的划分:,北半球多数国家的划分方法:,3,、,4,、,5,月为春季,5,、,6,、,7,月为夏季,8,、,9,、,10,月为秋季,11,、,12,、与次年,1,月为冬季,想一想:南半球的季节划分与北半球有何差异?为什么?,3,五带的划分:,(,1,)温度带的划分依据,地表各纬度地带接受到的太阳热量的不同,(,2,)温度带的划分界限,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3,)五个温度带,热带、北温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五带的划分,五带,温度带,范围,特征,北寒带,北温带,热 带,南温带,南寒带,北极圈到北极点之间,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终年高温,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北回归线到北极圈之间,南极圈到南极点之间,南回归线到南极点之间,南回归线到北回归线之间,练习,1,为什么我们看在欧洲举行的世界杯足球赛的现场直播得到深夜才能看到?,2,我们家乡,(29,N,)有太阳直射的现象吗?应该位于哪个温度带?有没有极昼极夜现象?,3,当我们放暑假时,澳大利亚的小朋友应该放假吗?若是,也是放暑假吗?,4,儿童节时,地球公转的位置应位于图中的(),A A,附近,B B,附近,C C,附近,D D,附近,5,国庆节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大约在(),线附近,这天北半球的白天时间比,夜晚时间()(长、短),并且这,天后白天时间会越来越()(长、,短),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