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亚 洲,1/53,一、亚洲位置:,半球位置:主要位于东半球、北半球。,2/53,一、亚洲位置:,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西侧经过黑海、地中海与大西洋想通。,3/53,一、亚洲位置:,纬度位置:地处10S-80N之间,南北跨纬度90,是跨纬度最多大洲,且跨寒、温、热三带。,4/53,一、亚洲位置:,经度位置:地处30E-180之间,是世界上东西距离最长大洲。,5/53,一、亚洲位置:,相对位置:,6/53,一 亚洲位置,二 亚洲面积与分区,1 面积:世界第一大洲,4400万平方千米;,7/53,一 亚洲位置,二 亚洲面积与分区,1 面积:世界第一大洲,4400万平方千米;,2 分区,(地图册 P116),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东北亚。,8/53,一 亚洲位置,二 亚洲面积与分区,1 面积:世界第一大洲,4400万平方千米;,2 分区,(看地图册P116),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东北亚。,三 亚洲自然环境,1 地形特征,9/53,10/53,一 亚洲位置,二 亚洲面积与分区,1 面积:世界第一大洲,4400万平方千米;,2 分区,(看地图册),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东北亚。,三 亚洲自然环境,1 地形特征:,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起伏大;,地势中间高,四面低。,11/53,一 亚洲位置,二 亚洲面积与分区,1 面积:世界第一大洲,4400万平方千米;,2 分区,(看地图册),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东北亚。,三 亚洲自然环境,1 地形特征:,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起伏大;,地势中间高,四面低。,2 主要地形单元,八大高原: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蒙古高原、德干高原、伊朗高原、阿拉伯高原、,安纳托利亚高原。,12/53,一 亚洲位置,二 亚洲面积与分区,1 面积:世界第一大洲,4400万平方千米;,2 分区,(看地图册),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东北亚。,三 亚洲自然环境,1 地形特征:,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起伏大;,地势中间高,四面低。,2 主要地形单元,八大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天山山脉、,阿尔泰山、兴都库什山脉、大兴安岭、乌拉尔山、,大高加索山脉。,13/53,一 亚洲位置,二 亚洲面积与分区,1 面积:世界第一大洲,4400万平方千米;,2 分区,(看地图册),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东北亚。,三 亚洲自然环境,1 地形特征:,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起伏大;,地势中间高,四面低。,2 主要地形单元,八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图兰平原。,14/53,主要半岛、海峡、岛屿、群岛,15/53,一 亚洲位置,二 亚洲面积与分区,三 亚洲自然环境,1 地形特征,2 气候特征,16/53,17/53,一 亚洲位置,二 亚洲面积与分区,三 亚洲自然环境,1 地形特征,2 气候特征,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问题1:各气候特征成因?,南北跨三个温度带;地形复杂多样;,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距海远,山地阻挡,水汽难以抵达。,18/53,问题2:为何30N附近大陆东西两侧自然景观不一样?,19/53,一 亚洲位置,二 亚洲面积与分区,三 亚洲自然环境,1 地形特征,2 气候特征,3 河流特征,20/53,一 亚洲位置,二 亚洲面积与分区,三 亚洲自然环境,1 地形特征,2 气候特征,3 河流特征:,多发源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海洋;,内流区面积广。,主要河流及流域,(地图册P116),太平洋流域:黑龙江、黄河、长江、珠江、湄公河,印度洋流域:恒河、印度河、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北冰洋流域: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主要内流河:塔里木河、锡尔河、阿姆河,主要湖泊:里海、咸海、死海、贝加尔湖。,21/53,22/53,一 亚洲位置,二 亚洲面积与分区,三 亚洲自然环境,1 地形特征,2 气候特征,3 河流特征:,阿拉伯高原与伊朗高原内流区形成原因?,阿: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蒸发旺盛,几乎无河流;,伊:四面高山,内部宽敞盆地,地形封闭;,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河湖特征及原因,外流区,河流少,发源于北部高山,两河自西北向东南注入波斯湾,支流少,下游多沼泽;冬季水量大,含沙量小,两河流经沙漠气候区,但发源于地中海气候。,23/53,一 亚洲位置,二 亚洲面积与分区,三 亚洲自然环境,四 亚洲人文环境,1 人口最多大洲,人口超出1亿有:,中国、日本、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印度、印尼;,(,美国、俄国、巴西、尼日利亚;墨西哥),24/53,一 亚洲位置,二 亚洲面积与分区,三 亚洲自然环境,四 亚洲人文环境,1 人口最多大洲,人口超出1亿有:中国、日本、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印度、印尼;(美国、俄国、巴西、尼日利亚;墨西哥),人口与资源、环境关系,亚洲人口众多,,增加速度快,,每年新增人口,占世界人口,比重都很大,,对资源和环境,带来沉重压力。,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等人类文明出现衰落自然原因?,25/53,26/53,三 亚洲自然环境,四 亚洲人文环境,1 人口最多大洲,一 亚洲位置,二 亚洲面积与分区,人口超出1亿有:中国、日本、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印度、印尼;(美国、俄国、巴西、尼日利亚;墨西哥),2 多样地域文化,27/53,28/53,四 亚洲人文环境,2 多样地域文化,国家或地域,地域文化特点,自然环境原因,日本,轻质木材作为建筑材料,东西伯利亚,居住木屋,身着毛皮服装,运输工具为狗拉雪橇,印度尼西亚,住高脚屋,沙特阿拉伯,住帐篷、身着宽大袍子,也门,住房墙厚,窗小,恒河三角洲,打鱼为生,船为交通工具,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多地震,气候严寒,冰雪广布,亚寒带针叶林分布,气候酷热多雨,潮湿,气候酷热,大多过游牧生活,热带沙漠气候,降低热风,热量进入室内,降水丰沛,河网密布,29/53,三 亚洲自然环境,四 亚洲人文环境,一 亚洲位置,二 亚洲面积与分区,五 亚洲经济发展,1.总体概况,在古代,亚洲一直是世界经济中心,亚洲农牧业能够维系世界大部分人口生计。,18世纪工业革命后,欧洲资本主义兴起,亚洲(除日本外)长久遭受殖民统治,经济不发达,工业基础微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独立,发展民族经济,日本首先跻身于然后是亚洲“四小龙”现在中国和印度,30/53,三 亚洲自然环境,四 亚洲人文环境,一 亚洲位置,二 亚洲面积与分区,五 亚洲经济发展,1.总体概况,2.“亚洲四小龙”,(1)经济发展特点:,增加速度快;出口扩张快速;经济结构发生重大改变;人均国民收入水平快速提升;失业降低。(2)促进原因:,外部世界中比较有利发展环境;实施正确经济政策;发挥政府主动作用;注意发扬优良重视教育、甘于吃苦、勤俭节约等文化传统。,31/53,日本、韩国和新加坡成为二战后快速崛起工业大国经典,其共性有:,抓住机遇,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依据国情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不停进行产业更新换代,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主动参加国际竞争,发展外向型经济;,大力发展教育、科技,造就经济发展所需后备人才;,创造稳定社会经济环境。,中国该做什么,(借鉴),32/53,【典例1】,材料一东北亚是指亚洲东北部国家和地域,东北亚区域包含中国、韩国、朝鲜、日本、蒙古和俄罗斯远东地域。,材料二 图甲,1.B国是亚洲核能发电量最多国家,试简明说明该国优先发展核能理由。,常规缺乏;,需求量大;,科技经济;,核能优点。,33/53,(1)空间定位:纬度、经度、海陆、形状等,亚洲-纬线有0、20N、40N、60N,,经线有40E、80E、120E等。,(2)点线串联:线状地理事物(如经纬线、河流、山脉等),沿线点状地理事物(如居民点、旅游区等),(3)联想反思:对照大洲或区域空白图,联想相关要素并进行归类,对陌生知识点,对照教材、资料进行完善。,34/53,读亚洲五个国家轮廓图,回答4、5题。,缅甸,日本,伊朗,印度,越南,35/53,6.图中所表示四个国家中,适宜发展水稻种植业,是(),A.甲B.乙C.丙D.丁,朝鲜,巴基斯坦,以色列,伊朗,A,36/53,9.读下列图,完成以下问题。(26分),(5)H半岛是_,,水资源严重匮乏。新加坡,年降水量不算少,但也,成为世界上缺水国家。,他们缺水主要原因有何不一样?,H半岛:;,新加坡:。,阿拉伯半岛,属热带沙漠气候,降水稀少,水资源匮乏,国土面积狭小,缺乏大河流;,人口稠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经济发达,对水资源需求量大。,37/53,亚洲补充练习,读世界某区域图,回答12题。,1关于a湖与b河叙述,,以下说法正确(),Aa湖是内流湖、咸水湖,Ba湖是外流湖、淡水湖,Cb河是外流河、最终汇入北冰洋,Db河是世界上最大内流河、最终注入里海,2丁国主要气候类型是(),A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C温带海洋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C,B,38/53,中国和印度是两个人口最多发展中国家,美国和日本是两个人口最多发达国家,分析四国情况,完成35题。,3.上述四国人口现实状况相比较(),A.日本人口平均密度最低 B.美国城市人口比重最低,C.中国老龄人口比重最高 D.印度人口自然增加率最高,4.当太阳直射点自赤道移至南回归线期间(),A.日本一直是多雨季节,B.美国玉米处于快速生长时期,C.印度大部分地域经历自雨季至旱季改变,D.中国沿海地域台风活动频繁,5.当伦敦为中午12时(),A.美国处于黑夜,另三国都是白天,B.美国处于白天,另三国都是黑夜,C.中、印、日三国日期比美国早一天,D.四国日期相同,D,C,D,39/53,读沿40N亚洲东西向地形剖面图,完成69题,6.相关E地说法,正确是(),A.所在国家是伊拉克,B.地形以山地为主,C.自然景观以草原、荒漠为主,D.冰川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深刻,7.相关F地说法,正确是(),A.有丰富石油、天然气和铁矿资源,B.该地水土流失现象严重,C.该地河流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多季节性河流,D.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能够大力发展种植业,40/53,8.以下说法正确是(),A.H地森林资源丰富,B.制约H地农业发展限制原因是旱涝、盐碱和风沙,C.G地为帕米尔高原,D.图中从东到西降水逐步降低,读沿40N亚洲东西向地形剖面图,完成69题,41/53,9.图中I河流历史上曾经水量丰富,近几年河流下游经常出现断流。以下说法正确是(),A.断流原因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进北移,年降水量降低,B.必须建立科学合理水利工程供水价格形成机制和管理体制,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和节约用水,C.河上游补给水源主要是雨水补给,D.南水北调能从根本上处理其下游因断流所造成危害,读沿40N亚洲东西向地形剖面图,完成69题,42/53,10、读某地年平均降水量线分布图,回答以下问题。,(1)图中M是,霍尔木兹海峡,海峡,经过该海峡主要运 输物资是,石油,。,(2)简明说明图中Q地域,年降水特点,和原因。,分析:等值线数值约1000mm年降水量大;,等值线较周围密集空间差异大山体高差大;,经纬度定位印度河,喜山迎风坡,地形雨;,季风影响降水变率大。,【答案】降水量比其它地域多且地域差异较大,,降水变率大,Q地主要是喜马拉雅山地域,受夏季风和山地地形影响降水充沛,而山地地形相对高度大,造成降水量垂直分异显著,43/53,(3)年10月08日,N地发生7.6级强烈地震,约有3万到4万人在地震中丧生。简述该地地震,和,破坏力巨大原因。,地震大(震级大)板块碰撞处;,破坏力大震级+烈度+抗震能力+经济、人口密度,N地位于两大板块交界处,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地壳运动活跃,,产生强烈地震。,因为此次地震震级大,而且震中位于人口密度较大巴基斯坦地域,所以造成大量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44/53,(4)依据,图中信息,说明棉花种植有利及不利原因。,纬度低热量足;,河流附近浇灌水足;,冲积扇平原沙质土壤;,沙漠过渡带+等降水线水源总体不足;,热带季风气候不稳定,多洪涝。,热量充分,有浇灌水源,土质很好(沙质土壤),该地为热带季风气候,,季风气候不稳定性,多旱涝灾害。,45/53,11、下列图中A、B地域为高原。读图回答以下问题。,(1)简明说明A、B高原地形差异。,地形特征:地势及改变,地形类型,特殊地貌。,A(德干)高原海拔较低,起伏和缓。,B(云贵)高原海拔较高,地面崎岖,,喀斯特地貌广布。,46/53,11、下列图中A、B地域为高原。读图回答以下问题。,(2)A、B高原同属季风气候区,比较两高原夏季风异同,同:A、B高原都受西南季风影响,并带来丰沛降水。,异:西南季风对A高原影响大于B高原;,B高原除受西南季风影响外,还受东南季风影响;,47/53,11、下列图中A、B地域为高原。读图回答以下问题。,(3)简述A、B高原能源、矿产资源及工业部门主要差异。,资源差异:,A高原煤、铁、锰资源丰富,煤与铁资源组合含有优势;,B高原有色金属、磷、水能、煤资源丰富,能源与有色金属资源组合优势显著。,工业部门差异:A高原以钢铁、机械工业为主;,高新,B以有色金属冶炼、能源工业、机械工业为主。,化学,48/53,11、下列图中A、B地域为高原。读图回答以下问题。,(4),地下水污染,是B高原环境问题之一,简明分析其形成主要原因。,石灰岩地域渗漏强(地表水向地下水转化快速);,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化肥、农药不合理使用。,49/53,12.(安徽马鞍山)甲、乙两国历史渊源悠久,阅读下列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简析甲国A地域沙漠广布成因。,副高和信风控制,西南季风难以抵达,干燥少雨;,人为破坏森林使干旱加剧;,干旱背景下,物理风化强烈,且冲击平原多沙质土壤;,故沙漠广布。,50/53,12.(安徽马鞍山)甲、乙两国历史渊源悠久,阅读下列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2)、两城市分别为甲、乙两国首都,对比分析其不一样区位条件。,城市区位:,地形、气候、,水源、交通、,工农业基础、,其它。,城市位于高原地域(伊斯兰堡位于巴基斯坦东北部海拔600多米波特瓦尔高原上),气候清凉;城市位于河口三角洲,靠近河流,,水源充分,,地势平坦,,交通便利,,雨热同期,,农业基础好,等。,51/53,12.(安徽马鞍山)甲、乙两国历史渊源悠久,阅读下列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3)乙国B平原水灾频繁。从地形、气候、水文等多方面分析当地洪涝灾害频繁原因。,受,西南季风,及地形影响,,降水较多,且降水变率大;,地势低平,多条大江大河交汇下流地带,河流汛期集中夏季,径流量大等;,河流入海口附近,受潮汐作用,海水顶托,排水不畅。,52/53,12.(安徽马鞍山)甲、乙两国历史渊源悠久,阅读下列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4)甲、乙两国都属当地域主要人口大国。分析其共同面临人口问题及应采取对策。,人口数量大,增加快,人口压力大;人口文化素质低。,控制人口数量,提升人口素质等。,53/5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