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4年青海省中考地理真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优****虫 文档编号:12494745 上传时间:2025-10-20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78MB 下载积分:5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青海省中考地理真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24年青海省中考地理真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青海省柴达木盆地分布着我国珍稀野生动物兔狲(如下图)。兔狲体形粗短,大小似家猫,腹部的长毛和绒毛具有很好的保暖作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兔狲腹部的长毛和绒毛主要是为了适应青藏地区( ) A. 寒冷的气候 B. 起伏的地形 C. 缺氧的环境 D. 强烈的光照 2. 了更好地保护野生动物,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应当( ) A. 扩建周边城镇 B. 增加耕地面积 C. 建设工业基地 D. 保护生态环境 2024年3月,甘肃天水麻辣烫爆火。辅料之一甘谷辣椒更是以鲜香不辣,深受大众喜爱。其产地甘谷县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下图为甘肃省和天水市区域简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 甘谷辣椒鲜香的自然原因是当地( ) A. 降水充沛,气候湿润 B. 河网密集,水源充足 C. 日照时数多,光照条件好 D. 平原分布广,种植面积大 4. 麻辣烫爆火对甘肃省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 A. 促进河海联运 B. 增加就业机会 C. 提高技术水平 D. 扩大城市规模 笔走画卷,一首诗,一个世界。唐代张继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姑苏为现苏州市),和南北朝时期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呈现出我国不同地区独具特色的画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张继的诗呈现的画卷里最有可能看到的是( ) A. 沙漠骆驼 B. 高原牦牛 C. 青砖黛瓦 D. 北国风光 6. “风吹草低见牛羊”反映出内蒙古发达的( ) A. 畜牧业 B. 种植业 C. 水产业 D. 林木业 国家科技实力的增强深刻影响着农业生产,助力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下图展现了我国某地小麦收割方式的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 图中农作物主要分布在我国( ) A 青藏地区 B. 西北地区 C. 南方地区 D. 北方地区 8. 图中小麦收割方式变化体现了我国粮食安全重视( ) A 藏粮于民 B. 藏粮于技 C. 藏粮于地 D. 藏粮于天 尼日利亚是非洲第一大石油出口国,经济以农矿业为主,交通建设对其经济发展尤为重要。尼日利亚南部的沿海铁路由中国援建,全线采用了中国铁路技术标准。下图为尼日利亚简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 尼日利亚原油运输到中国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是( ) A. 航空运输 B. 海上运输 C. 铁路运输 D. 公路运输 10. 我国相关人员在建设该沿海铁路时,可能面临的问题是( ) A. 高温湿热,容易中暑 B. 地震频发,威胁安全 C. 冻土广布,不利修建 D. 风沙肆虐,影响健康 2024年2月7日,南极大陆的新地标——中国南极秦岭站开站。秦岭站采用绿色、环保、节能的设计理念,充分利用了太阳能和风能。下图为南极地区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读图可知,与秦岭站纬度最接近的科学考察站是( ) A. 长城站 B. 中山站 C. 昆仑站 D. 泰山站 12. 秦岭站选择在2月份揭牌开站,主要考虑到该月份( ) A. 风力强劲,风速大 B. 正值极昼,为暖季 C. 极端寒冷,冰层厚 D. 气候干燥,降水少 13. 下列做法与秦岭站的环保设计理念相符合的是( ) A. 充分利用清洁能源 B. 大力发展极地旅游 C. 积极开发矿产资源 D. 允许捕捞海洋生物 人口密度能够反映人口分布的疏密程度,它是指一定时期内,单位面积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数。分析一个大洲、地区人口密度往往要从自然环境和历史、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入手。图1为世界局部人口密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图中亚洲东部和南部地区人口密度大,其原因正确的是( ) A. 气候温和,水旱灾害少 B. 科技先进,发达国家多 C. 历史悠久,农业基础好 D. 经济发达,跨洲移民多 15. 人口数量过多或过少,人口增长过快或过慢,都可能会产生相应的人口问题。下列选项与图2内容相符合的是( ) A. ①—就业困难②—鼓励生育 B. ①—资源短缺②—控制人口数量 C. ①—住房紧张②—鼓励生育 D. ①—兵源不足②—控制人口数量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共30分) 16. 山宗水源·大美青海】“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人家乡的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和风土人情都独具特色。在地理学习过程中,我们往往要从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等方面着手,来认识家乡的地理特征。 【知位置,开启青海之旅】 (1)请在中国行政区划图(图1)中参照祖国宝岛台湾省的画法,用阴影画出青海省的范围。 【探自然,寻觅山水之源】 (2)读青海省地形图(图2),你认为哪些自然地理要素可以反映青海省的自然地理特征,请将表格补充完整。(填写一项即可) 项目 要素1 要素2 要素3 …… 名称 气候 地形 (3)请在以上自然地理要素中任选其一,用简洁的语言描述青海省的自然地理特征。 【话人文,探索民俗之美】 (4)青海省东部的河湟谷地农业生产条件好,美食丰富,如酸辣里脊、狗浇尿、尕面片等。请从气候、地形、河流等角度,分析河湟谷地适宜农业生产的条件。(任选其一作答) 【献计策,畅想未来之路】 (5)请从产业、交通、旅游、文化等方面任选一项,为青海省的未来发展建言献策。 17. 【南来北往·畅游华夏】生活在广州的小西寒假打算去北京旅游,为了解更多南北方的不同,小西给北京的朋友打电话咨询。下图示意二人对话场景(图1)。 (1)查阅资料:作为南方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有着诸多的地理意义。小西查阅资料,绘制笔记(图2)。请结合所学知识,将图中方框补充完整。 (2)衣:从图中人物在户外的穿着可发现,此时北方人衣着比南方人厚实,这是因为北方____低于南方。 (3)食:相比于北方人爱吃面食,南方人更爱吃大米,这与南方地区的哪些因素有关? (4)住:请分析北方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的原因。(从气温和降水方面作答) (5)出发准备:据以上了解,小西准备了以下几样物品。请任选一件,并说明理由。 厚衣服;加湿器;溜冰鞋 18. 【命运相连·守护家园】 项目主题探究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 项目背景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全球面积最大、物种最丰富的热带雨林,每年能够释放全球百分之二十的氧气,被称为“地球之肺”。然而,近年来由于人们乱砍滥伐等不合理的开发,使热带雨林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针对此问题,某中学地理小组开展了项目式学习,探究如何合理地对亚马孙热带雨林进行开发与保护。 任务一收集资料 材料一巴西的热带雨林分布图(图1)和气候资料图(图2)。 材料二亚马孙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示意图(图3)。 (1)读图1,说出巴西热带雨林的分布地区。 任务二分析探究 热带雨林不仅有着非常重要的生态作用,还有着巨大的经济价值。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称为“动植物王国”,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可为全球提供木材、药材、食品等。 (2)当地人为了增加收入,促进经济,开发和利用热带雨林的方式有哪些? 每年随着南美洲进入旱季,热带雨林起火达到高峰期,容易引发火情,这也是导致巴西热带雨林面积缩小的原因之一。 (3)观察气候资料图(图2),推测亚马孙热带雨林易发生火灾的月份。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巴西大规模开发亚马孙地区,在热带雨林中修建公路、建设城镇……亚马孙热带雨林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 (4)根据材料二,分析破坏热带雨林可能会产生哪些环境问题? 任务三成果展示 据悉,热带雨林的面积已经比原来缩小了大约1/5,热带雨林的保护已迫在眉睫。为保护好热带雨林,守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近年来巴西政府已采取各种有力措施,世界其他各国也在积极行动中。 (5)请你保护热带雨林提出一些建议。 19. 【山野实践享受生活】“浪山”是近年来在青海等地区盛行的一种休闲娱乐活动。每到初夏时节,人们约上三五好友,携家带口一起去“浪山”。在山野绿水间支起一顶顶帐篷,煮羊肉,揪面片,载歌载舞。仰高山,临溪水,拥抱自然,享受生活。小宁一家人计划近日去某地“浪山”。图1为该地等高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小宁查阅目的地相关的信息,制作了一个简易的资料卡(图2),请将卡片内容补充完整。 ①____,②____ (2)根据资料卡信息,请选出适宜出行的日期,描述其天气状况,并说明适宜出行的理由。 (3)请你在上图①②③地中为小宁一家选择一处支帐篷的地方,并说明选择的理由。 (4)如今都在提倡文明“浪山”。小宁一家在“浪山”结束后,将所有垃圾打包带回。除此之外,你还能想到哪些文明“浪山”的行为? 地理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青海省柴达木盆地分布着我国珍稀野生动物兔狲(如下图)。兔狲体形粗短,大小似家猫,腹部的长毛和绒毛具有很好的保暖作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兔狲腹部的长毛和绒毛主要是为了适应青藏地区( ) A. 寒冷的气候 B. 起伏的地形 C. 缺氧的环境 D. 强烈的光照 2. 为了更好地保护野生动物,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应当( ) A. 扩建周边城镇 B. 增加耕地面积 C. 建设工业基地 D. 保护生态环境 【答案】1. A 2. D 【解析】 【1题详解】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材料中说明腹部的长毛和绒毛具有很好的保暖作用,所以是为了适应青藏地区寒冷的气候,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题详解】 扩建城镇会导致生态环境破坏,增加耕地面积,建设工业基地,都会使得野生动物生存空间减小。不利于保护野生动物,ABC错误。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生态恢复,也可以更好的保护野生动物。D正确,故选D。 【点睛】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也被成为世界第三极。 2024年3月,甘肃天水麻辣烫爆火。辅料之一甘谷辣椒更是以鲜香不辣,深受大众喜爱。其产地甘谷县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下图为甘肃省和天水市区域简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 甘谷辣椒鲜香的自然原因是当地( ) A. 降水充沛,气候湿润 B. 河网密集,水源充足 C. 日照时数多,光照条件好 D. 平原分布广,种植面积大 4. 麻辣烫爆火对甘肃省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 A. 促进河海联运 B. 增加就业机会 C. 提高技术水平 D. 扩大城市规模 【答案】3. C 4. B 【解析】 【3题详解】 读材料可知,甘谷县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因此甘谷辣椒鲜香,品质好,C正确;甘谷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少雨,A错误;河网密集,水源充足,多属于南方地区的特点,B错误;甘谷地处西北地区,海拔高,不属于平原地区,且种植面积与辣椒品质好无因果关系,D错误;故选C。 【4题详解】 麻辣烫爆火,深受大众喜爱,有利于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从而带动就业,增加就业机会,B正确;甘肃位于内陆地区,不存在河海联运,A错误;麻辣烫的技术水平较低,C错误;麻辣烫爆火与城市规模扩大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B。 【点睛】旅游业可以为国家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收入,摆脱地区贫困,因其投入一般较低,因此对贫困地区的帮助是巨大的。促进了商业消费,加速了经济增长。优化了产业结构部门,作为非生产性行业,带动了其它的相关产业的发展。 笔走画卷,一首诗,一个世界。唐代张继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姑苏为现苏州市),和南北朝时期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呈现出我国不同地区独具特色的画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张继的诗呈现的画卷里最有可能看到的是( ) A. 沙漠骆驼 B. 高原牦牛 C. 青砖黛瓦 D. 北国风光 6. “风吹草低见牛羊”反映出内蒙古发达的( ) A. 畜牧业 B. 种植业 C. 水产业 D. 林木业 【答案】5. C 6. A 【解析】 【5题详解】 读题干可知,“姑苏”指的是现苏州市,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南方地区,因此最有可能看到的是青砖黛瓦,C正确;西北地区最有可能看到沙漠骆驼,A错误;青藏地区最有可能看到高原牦牛,B错误;北方地区能看到北国风光,D错误。故选C。 【6题详解】 读题干可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重点是牛羊,反映出内蒙古发达的畜牧业。故选A。 【点睛】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分别是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国家科技实力的增强深刻影响着农业生产,助力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下图展现了我国某地小麦收割方式的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 图中农作物主要分布在我国( ) A. 青藏地区 B. 西北地区 C. 南方地区 D. 北方地区 8. 图中小麦收割方式的变化体现了我国粮食安全重视( ) A. 藏粮于民 B. 藏粮于技 C. 藏粮于地 D. 藏粮于天 【答案】7. D 8. B 【解析】 7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农作物为小麦,属于耐旱作物,多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D正确;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农业以畜牧业为主,AB错误;南方地区,气候湿润,农作物以水稻为主,C错误;故选D。 【8题详解】 图中小麦收割方式由人工收割到老式收割机,最后转变为人工智能收割机,属于农业技术水平上升,藏粮于技,B正确;藏粮于民是指增加农业劳动力,A错误;藏粮于地属于增加耕地面积,C错误;藏粮于天多指气候条件优越,D错误;故选B。 【点睛】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业生产发展较快。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布趋于合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农业高科技手段广泛应用于农产品育种,储存、保鲜技术的运用,也延长了农产品的储存时间,改变了农产品的消费格局。 尼日利亚是非洲第一大石油出口国,经济以农矿业为主,交通建设对其经济发展尤为重要。尼日利亚南部的沿海铁路由中国援建,全线采用了中国铁路技术标准。下图为尼日利亚简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 尼日利亚原油运输到中国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是( ) A. 航空运输 B. 海上运输 C. 铁路运输 D. 公路运输 10. 我国相关人员在建设该沿海铁路时,可能面临的问题是( ) A. 高温湿热,容易中暑 B. 地震频发,威胁安全 C. 冻土广布,不利修建 D. 风沙肆虐,影响健康 【答案】9. B 10. A 【解析】 【9题详解】 航空运输主要针对的是量小、紧急长距离运输的货物,A错误;尼日利亚与我国距离较远,且运输量大,可以采用铁路运输和水路运输,尼日利亚与我国没有开通专门 的铁路线,所以选择水路运输中的海上运输,B正确,C错误;公路运输适用于量小、短距离的货物,D错误。故选B。 【10题详解】 据图可知,沿海铁路线主要经过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高温多雨,所以可能面临高温湿热,容易中暑的问题,A正确;该地区为板块内部,地壳稳定,不易发生地震,B错误;位于热带,没有冻土,C错误;以热带雨林植被为主,所以风沙少,D错误。故选A。 【点睛】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气候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以热带气候为主,其中热带草原分布最广,有“热带大陆”之称。 2024年2月7日,南极大陆的新地标——中国南极秦岭站开站。秦岭站采用绿色、环保、节能的设计理念,充分利用了太阳能和风能。下图为南极地区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读图可知,与秦岭站纬度最接近的科学考察站是( ) A. 长城站 B. 中山站 C. 昆仑站 D. 泰山站 12. 秦岭站选择在2月份揭牌开站,主要考虑到该月份( ) A. 风力强劲,风速大 B. 正值极昼,为暖季 C. 极端寒冷,冰层厚 D. 气候干燥,降水少 13. 下列做法与秦岭站的环保设计理念相符合的是( ) A. 充分利用清洁能源 B. 大力发展极地旅游 C. 积极开发矿产资源 D. 允许捕捞海洋生物 【答案】11. D 12. B 13. A 【解析】 【11题详解】 读图可知,秦岭站纬度约为75°S,长城站纬度约为62°S,中山站纬度约为70°S,昆仑站纬度约为80°S,泰山站纬度约为75°S,因此与秦岭站纬度最接近的科学考察站是泰山站。故选D。 【12题详解】 秦岭站选择在2月份揭牌开站,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属于夏季,正值极昼,为暖季,B正确;风力强劲、极端寒冷、气候干燥都不适合揭牌开站,ACD错误。故选B。 【13题详解】 秦岭站是我国南极第五座科学考察站,其建成意义有:推进对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开展气候研究,完善对南极地区气候变化的认识 ;加强对南极地区海洋观测和研究等,充分利用清洁能源与环保设计理念相符合,A正确;大力发展极地旅游、积极开发矿产资源、允许捕捞海洋生物与环保设计理念并不相符合,BCD错误。故选A。 【点睛】南极地区是自然资源的“大仓库”。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地上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海城及沿岸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行地质、冰川、海洋、生物、气象、天文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领域广阔的天然实验室。 人口密度能够反映人口分布的疏密程度,它是指一定时期内,单位面积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数。分析一个大洲、地区人口密度往往要从自然环境和历史、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入手。图1为世界局部人口密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图中亚洲东部和南部地区人口密度大,其原因正确的是( ) A. 气候温和,水旱灾害少 B. 科技先进,发达国家多 C. 历史悠久,农业基础好 D. 经济发达,跨洲移民多 15. 人口数量过多或过少,人口增长过快或过慢,都可能会产生相应的人口问题。下列选项与图2内容相符合的是( ) A. ①—就业困难②—鼓励生育 B. ①—资源短缺②—控制人口数量 C. ①—住房紧张②—鼓励生育 D. ①—兵源不足②—控制人口数量 【答案】14. C 15. B 【解析】 【14题详解】 读图可知,亚洲东部和南部地区人口密度大,其原因是历史悠久,农业基础好,C正确;亚洲东部和南部地区以季风气候为主,雨热同期,水旱灾害严重,A错误;亚洲东部和南部地区以中国、印度、马来西亚等国家为主,发达国家较少,经济不是很发达,BD错误。故选C。 【15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读图可知,一个地区人口数量过多或过少,人口增长过快或过慢,都会成为人口问题。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会给环境、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更大压力,产生就业困难、饥饿贫困、居住条件差、交通压力增大等社会问题,可以采取控制人口数量的措施。故选B。 【点睛】若人口增长过慢,甚至停止增长或出现负增长,会导致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力不足,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抚养老年人负担加重等问题,可以鼓励生育。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共30分) 16. 山宗水源·大美青海】“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人家乡的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和风土人情都独具特色。在地理学习过程中,我们往往要从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等方面着手,来认识家乡的地理特征。 【知位置,开启青海之旅】 (1)请在中国行政区划图(图1)中参照祖国宝岛台湾省的画法,用阴影画出青海省的范围。 【探自然,寻觅山水之源】 (2)读青海省地形图(图2),你认为哪些自然地理要素可以反映青海省的自然地理特征,请将表格补充完整。(填写一项即可) 项目 要素1 要素2 要素3 …… 名称 气候 地形 (3)请在以上自然地理要素中任选其一,用简洁的语言描述青海省的自然地理特征。 【话人文,探索民俗之美】 (4)青海省东部的河湟谷地农业生产条件好,美食丰富,如酸辣里脊、狗浇尿、尕面片等。请从气候、地形、河流等角度,分析河湟谷地适宜农业生产的条件。(任选其一作答) 【献计策,畅想未来之路】 (5)请从产业、交通、旅游、文化等方面任选一项,为青海省的未来发展建言献策。 【答案】(1)如图所示: (2)河流(水文;土壤;植被;(矿产)资源;山脉;生物) (3)气候:青海省大部分为高原山地气候,海拔高,空气稀薄,日照时数多,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冬寒夏凉,年温差小,日较差大,风力大。(地形:地形主要以高原、盆地和山地为主,海拔高,地势西部高东部低。许多山峰终年积雪,冰川广布;水文:河流众多,是我国主要大江大河的发源地,被称为“中华水塔”;河流补给主要以高山冰雪融水为主;土壤:大部分地区冻土广布,土层浅薄,东部河谷地带,土质较为肥沃;植被:大部分地区植被为荒漠、草原和高山草甸,植被稀少:资源:矿产资源丰富,如钾盐、锂、天然气、石油等,清洁能源(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丰富。) (4)气候:地处谷地,地势低,热量条件较好。(地形:为谷地地形,地形较为平缓,适宜发展农业生产;河流:黄河和湟水河穿过,有丰富的灌溉水源,灌溉条件优越。) (5)产业:促进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交通:加强交通线的建设;完善交通网络;发展现代化交通运输;提升交通运输能力。旅游:丰富旅游资源;积极发展旅游业;加大旅游宣传力度,增强知名度;提高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打造品质旅游;文化:挖掘本地特有文化,打造特色文化旅游;传承和保护当地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青海为材料,设置5道小题,涉及青海的位置范围、自然特征、农业、文化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能力。 【小问1详解】 【小问2详解】 自然地理要素指的是涵盖制图区域的地理景观和自然条件,如地势、地貌、水文、气候、土壤等,读图可知,可以反映青海省的自然地理特征的自然地理要素有:河流、水文、土壤、植被、(矿产)资源、山脉、生物。 【小问3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读图可知,①气候:青海省大部分为高原山地气候,海拔高,空气稀薄,日照时数多,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冬寒夏凉,年温差小,日较差大,风力大。②地形:地形主要以高原、盆地和山地为主,海拔高,地势西部高东部低。许多山峰终年积雪,冰川广布。③水文:河流众多,是我国主要大江大河的发源地,被称为“中华水塔”;河流补给主要以高山冰雪融水为主。④土壤:大部分地区冻土广布,土层浅薄,东部河谷地带,土质较为肥沃。⑤植被:大部分地区植被为荒漠、草原和高山草甸,植被稀少。⑥资源:矿产资源丰富,如钾盐、锂、天然气、石油等,清洁能源(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丰富。 【小问4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读图可知,①气候:地处谷地,地势低,热量条件较好。②地形:为谷地地形,地形较为平缓,适宜发展农业生产。③河流:黄河和湟水河穿过,有丰富的灌溉水源,灌溉条件优越。 小问5详解】 ①产业:促进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②交通:加强交通线的建设;完善交通网络;发展现代化交通运输;提升交通运输能力。③旅游:丰富旅游资源;积极发展旅游业;加大旅游宣传力度,增强知名度;提高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打造品质旅游。④文化:挖掘本地特有文化,打造特色文化旅游;传承和保护当地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 17. 【南来北往·畅游华夏】生活在广州的小西寒假打算去北京旅游,为了解更多南北方的不同,小西给北京的朋友打电话咨询。下图示意二人对话场景(图1)。 (1)查阅资料:作为南方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有着诸多的地理意义。小西查阅资料,绘制笔记(图2)。请结合所学知识,将图中方框补充完整。 (2)衣:从图中人物在户外的穿着可发现,此时北方人衣着比南方人厚实,这是因为北方____低于南方。 (3)食:相比于北方人爱吃面食,南方人更爱吃大米,这与南方地区的哪些因素有关? (4)住:请分析北方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的原因。(从气温和降水方面作答) (5)出发准备:据以上了解,小西准备了以下几样物品。请任选一件,并说明理由。 厚衣服;加湿器;溜冰鞋 【答案】(1)亚热带 (2)气温(温度) (3)气候(降水;气温;地形;历史;饮食习惯;农业基础等) (4)北方屋顶坡度较小是因为北方气候干燥,降水少,屋顶排水需求小;墙体较厚是因为北方气温低,较厚的墙体可以起到保温作用。 (5)选择厚衣服,理由是北方冬季气温低,气候寒冷。(选择加湿器,理由是北方冬季降水少,气候干燥;选择溜冰鞋,理由是北方冬季气温低,河流会结冰,可以溜冰。)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南北方的不同点为材料,设置5道小题,涉及南北方地区的衣食住行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秦岭—淮河关于温度带的地理意义有:是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故方框中应填亚热带。 【小问2详解】 从图中人物在户外的穿着可发现,此时北方人衣着比南方人厚实,这是因为北方的温度(气温)低于南方,北方的纬度高于南方。 【小问3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方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南方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粮食作物的不同与南北方地区的气候、降水、气温、地形有着密切关系;历史文化、饮食习惯、农业基础等也影响着一个地区粮食作物的发展。 【小问4详解】 读材料可知,北方地区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而南方地区屋顶坡度大、墙体较高。北方屋顶坡度较小是因为北方气候干燥,降水少,屋顶排水需求小;墙体较厚是因为北方气温低,较厚的墙体可以起到保温作用。 【小问5详解】 ①选择厚衣服,理由是北方冬季气温低,气候寒冷。②选择加湿器,理由是北方冬季降水少,气候干燥。③选择溜冰鞋,理由是北方冬季气温低,河流会结冰,可以溜冰。 18. 【命运相连·守护家园】 项目主题探究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 项目背景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全球面积最大、物种最丰富的热带雨林,每年能够释放全球百分之二十的氧气,被称为“地球之肺”。然而,近年来由于人们乱砍滥伐等不合理的开发,使热带雨林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针对此问题,某中学地理小组开展了项目式学习,探究如何合理地对亚马孙热带雨林进行开发与保护。 任务一收集资料 材料一巴西的热带雨林分布图(图1)和气候资料图(图2)。 材料二亚马孙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示意图(图3)。 (1)读图1,说出巴西热带雨林的分布地区。 任务二分析探究 热带雨林不仅有着非常重要的生态作用,还有着巨大的经济价值。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称为“动植物王国”,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可为全球提供木材、药材、食品等。 (2)当地人为了增加收入,促进经济,开发和利用热带雨林方式有哪些? 每年随着南美洲进入旱季,热带雨林起火达到高峰期,容易引发火情,这也是导致巴西热带雨林面积缩小的原因之一。 (3)观察气候资料图(图2),推测亚马孙热带雨林易发生火灾的月份。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巴西大规模开发亚马孙地区,在热带雨林中修建公路、建设城镇……亚马孙热带雨林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 (4)根据材料二,分析破坏热带雨林可能会产生哪些环境问题? 任务三成果展示 据悉,热带雨林的面积已经比原来缩小了大约1/5,热带雨林的保护已迫在眉睫。为保护好热带雨林,守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近年来巴西政府已采取各种有力措施,世界其他各国也在积极行动中。 (5)请你为保护热带雨林提出一些建议。 【答案】(1)亚马孙平原;亚马孙河流域:巴西北部(东北、西北)皆可 (2)砍伐雨林,得到更多木材;发展种植业、开垦农场等 (3)7月(6、7、8、9月皆可) (4)全球变暖;水土流失;水污染加重;空气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污染;海平面上升 (5)禁止乱砍滥伐:植树造林;加强对热带雨林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加强火灾监测;重视对盗伐森林行为的打击:宣传保护热带雨林的知识;节约用纸;少用一次性物品等。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巴西的热带雨林分布图和气候资料图、亚马孙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五道小题。涉及巴西的自然环境特征、雨林的作用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巴西的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巴西北部的亚马孙平原。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热带雨林能够提供木材、药材、食物等,因此当地人开发和利用热带雨林的方式有砍伐树木,制成木材,种植农田、开垦牧场等;开发雨林中的药材。 【小问3详解】 读图可知,巴西热带雨林全年高温多雨,其中6-9月降水比其他月份少,晴天多,因此6-9月易发生火灾。 【小问4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热带雨林的作用有全球提供新鲜的空气;涵养水源;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调节全球气候;提供良好的生物生活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提供木材、植物果实以及其它副产品,因此其遭到破坏可能导致全球变暖;水土流失;水污染加重;空气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污染;海平面上升等问题。 【小问5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人类对热带雨林不合理的开发行为有乱砍滥伐、过度采矿修路等,因此为了保护热带雨林可采取禁止乱砍滥伐:植树造林;加强对热带雨林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加强火灾监测;重视对盗伐森林行为的打击:宣传保护热带雨林的知识;节约用纸;少用一次性物品等措施。 19. 【山野实践享受生活】“浪山”是近年来在青海等地区盛行的一种休闲娱乐活动。每到初夏时节,人们约上三五好友,携家带口一起去“浪山”。在山野绿水间支起一顶顶帐篷,煮羊肉,揪面片,载歌载舞。仰高山,临溪水,拥抱自然,享受生活。小宁一家人计划近日去某地“浪山”。图1为该地等高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小宁查阅目的地相关的信息,制作了一个简易的资料卡(图2),请将卡片内容补充完整。 ①____,②____ (2)根据资料卡信息,请选出适宜出行的日期,描述其天气状况,并说明适宜出行的理由。 (3)请你在上图①②③地中为小宁一家选择一处支帐篷的地方,并说明选择的理由。 (4)如今都在提倡文明“浪山”。小宁一家在“浪山”结束后,将所有垃圾打包带回。除此之外,你还能想到哪些文明“浪山”的行为? 【答案】(1) ①. 西北(偏西、偏北) ②. 100 (2)选择6月5日出行,天气为晴天,理由是天气晴朗,适宜出行;选择6月6日出行,天气为小雨,理由是可以欣赏蒙蒙细雨,感受不一样的风景;选择6月7日出行,天气为多云,理由是天气适宜,不易晒伤。 (3)①处;靠近河流,水源充足,用水方便。②处;位于鞍部,地形较为平坦,利于支帐篷。 (4)勿将垃圾和污水倒入河流,污染水体;禁止乱砍滥伐;不乱扔垃圾;保护野生动植物,禁止捕杀野生动物;不起明火,防止森林火灾;避开易发山洪的河谷地带;切勿在河流、湖泊等水域下水游泳等。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浪山”为材料,设置4道小题,涉及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两座山峰大致位于小宁家的西北(偏西、偏北)方向;两座山峰的高度分别为2350m与2450m,相减可得出相对高度是100m。 【小问2详解】 读图可知,选择6月5日出行,天气为晴天,理由是天气晴朗,适宜出行;选择6月6日出行,天气为小雨,理由是可以欣赏蒙蒙细雨,感受不一样的风景;选择6月7日出行,天气为多云,理由是天气适宜,不易晒伤。 【小问3详解】 读图可知,选择①处;靠近河流,水源充足,用水方便。选择②处;位于鞍部,地形较为平坦,利于支帐篷。③处为陡崖,不适宜支帐篷。 【小问4详解】 勿将垃圾和污水倒入河流,污染水体;禁止乱砍滥伐;不乱扔垃圾;保护野生动植物,禁止捕杀野生动物;不起明火,防止森林火灾;避开易发山洪的河谷地带;切勿在河流、湖泊等水域下水游泳等。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