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金陵石化安全环保处职业卫生科,*,*,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职业卫生监督管理,主要概念,职业健康面临的形势与挑战,职业健康基本概念,职业卫生管理的法律法规标准,石油化工的职业危害因素,掌握预防职业危害的措施,掌握个体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2,职业卫生监督管理,主要概念,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危害因素的控制,建设项目的职业卫生管理,职业卫生档案,集团公司职业卫生管理工作考核规定,应急救援和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理,3,职业卫生监督管理,一、职业健康面临的形势与挑战,1.,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变化。,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企业员工对身心健康的诉求日益突出。,2.,以人为本理念确立。,员工健康事关企业发展竞争力的提升,事关企业形象,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坚实保障。事关社会和谐、家庭幸福。,3.,社会公众、媒体对职业健康安全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职业健康问题,很容易引起法律纠纷,媒体高度关注。如,“,张海超事件,”,、,“,富士康危机,”,、,“,毒苹果问题,”,一度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4,职业卫生监督管理,一、职业健康面临的形势与挑战,4.,医学科学专业发展提出新课题。,随着医学模式由单纯生物学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的转变,职业卫生与健康促进工作所面临的问题更复杂、任务更重、解决的难度更高。,5.,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形势明显好转的需要。,随着,S,、,E,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必将对,H,提出更高的要求。,5,职业卫生监督管理,一、职业健康面临的形势与挑战,6.,国际社会的压力(人权、贸易壁垒)。,工业化国家在世界贸易中要求,“,公平竞争,”,。认为发展中国家对,HSE,投入不够,使发达国家在成本价格和贸易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强调应把,“,人权、环境保护和劳动条件,”,纳入国际贸易范畴。将劳动者权益和,HSE,与经济问题挂钩,(,“,社会条款,”,),。,(,提出不用带血的煤,强调产品的溯源性,),在贸易协议中规定,只有采用同一,HSE,标准的国家与地区,才能参与贸易区的国际贸易活动,出台,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09-2015,),6,职业卫生监督管理,一、职业健康面临的形势与挑战,7.,国家职业卫生法治日趋健全。,国家高度重视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制定与实施了一系列重要政策措施。以,职业病防治法,为基础,配套制定较为完备规章制度。,8.,政府主管部门对职业卫生的执法力度逐步加大,。,根据职业卫生工作新情况、新要求,国家改革了职业卫生监管体制。确立了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在职业健康预防环节依法实施监管的主体地位。,9.,职业健康问题严重。,职业病患者总量大、发病率高、经济损失大。,“,张海超事件,”,等反映出的现实问题严重。,7,职业卫生监督管理,一、职业健康面临的形势与挑战,11.,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能源化工公司高要求,。,公司要在改革与发展、生产经营、人力资源、科技进步、资本运作等方面要成为世界同行的一流,还必须在健康、安全和环保(,HSE,)方面争创一流。,员工健康是生产力中最活跃要素,是企业核心资本之一,必须有力保障。,12.,公司管理体制发生了新的变化。,HSE,管理范围增加,专业分工更细化。公司管理体制、发展环境、发展条件、业务特点、队伍结构等出现新情况,需要认真研究、深化认识,掌握特点,把握规律,才能正确应对。,8,职业卫生监督管理,二、职业健康基本概念,(2),职业卫生名词术语,(GBZ/T224-2010),定义,职业卫生,:是对工作场所内产生或存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其健康损害进行识别、评估、以预测和控制的一门,科学,,其目的是预防和保护劳动者免受职业性有害因素所致的健康影响和危害,使工作适应劳动者,促进和保障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福利。,9,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健康、安全、环境(,HSE,),职业卫生的目的,:是促进和保持所有作业工人身体、精神和社会活动的最高健康水平,预防工作环境对工人健康的影响,保护工人不受工作中有害因素的危害,改造职业环境并使之保持适合工人的生理和心理状况;总之,使每项工作适合于工人,也使每个工人适应其工作。,体面工作(劳动)、健康生活,ILO,和,WHO,10,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职业卫生管理的法律、法规及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的规定,职业病防治法相关配套法规、标准,集团公司职业卫生管理规定,11,职业卫生监督管理,用人单位的义务,采取措施,保证工作场所符合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如对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作场所配备防护设施,治理职业病危害;对作业场所的危害进行评价、控制与管理等。,实施对劳动者的健康监护。包括劳动者上岗前、在岗中以及离岗时的动态、连续的职业健康检查;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紧急健康危害事故时的应急健康检查等。,作业管理或者劳动过程的管理。针对劳动者所从事的岗位不同,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不同,制定相应的作业管理规章制度、作业损伤规程等;配备必要的防护设施和用品,督促、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和维护各种防护条件等。,12,职业卫生监督管理,用人单位的义务,履行危害告知义务,。在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当依法告知劳动者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防护措施和有关待遇;在工作场所公布职业病防治的有关规章制度、危害检测结果以及防护情况;对劳动者进行岗前、岗中定期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危害防护教育,普及职业卫生知识。,履行对未成年工、女工等特殊劳动者人群的特殊保护义务。,按照法律的规定,保证职业病患者和疑似职业病人的诊断、救治、康复和工作安置。,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的其他义务。,13,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劳动者享有的职业卫生保护权利,获得职业卫生教育、培训;,接受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疗、康复等职业病防治服务;,了解工作场所产生或者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后果及其应当采取的防护措施;,要求用人单位提供符合防治职业病要求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改善工作条件;,对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以及危及生命健康的行为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进行没有职业病防护措施的作业;,参与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工作的民主管理,对职业病防治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14,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职业病防治法相关配套法规、标准,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10),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GBZ/T225-2010),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12007),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22007),第,2,部分:物理因素,职业病诊断标准共计,115,项,淋浴间,、,盥洗室,。,15,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12007),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化学物质的致癌性参考分类、标识,59,项,致敏性物质的标识,9,项,经皮标识的应用,10,项,新标准:毒物,339+,粉尘,47=386,种尘、毒,16,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职业接触限值,,OELs,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制量值。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绝大多数接触者的健康不引起有害作用的容许接触水平。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包括三类:,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h,工作日、,40h,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在遵守,PC-TWA,前提下容许短时间(,15min,)接触的浓度,最高容许浓度,,MAC,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有毒化学物质均不应超过的浓度,17,职业卫生监督管理,石油化工的职业接触特点,低浓度、长周期、多因素、联合作用,18,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职业性有害因素分类,、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1,、化学因素,新标准:毒物,339+,粉尘,47=386,种尘毒,2,、物理因素,噪声、高温、振动、微波、射线、高频,3,、生物因素,血吸虫,19,职业卫生监督管理,石油勘探及油气开采中的危害因素,石油地质与勘探,石油钻井,石油测井,采油作业,采气作业,石油管道,石油机械加工,20,职业卫生监督管理,一、石油地质与勘探,(一)地面地质勘探,主要职业性危害因素,:,不良气象条件(风速,、,风向、气压,、,温,度,、温度等),预防措施,:,职业危害防护以使用个,体,防护用品为主,防暑降温、保暖御寒、防太阳紫外线照射等。加强对工作场所不良气象条件的检测和职业健康监护,21,职业卫生监督管理,(二)反射(折射)地震勘探,主要职业性危害因素,噪声、野外不良气象条件以及炸药,预防措施,职业危害防护以使用个,体,防护用品为主,防暑降温、保暖御寒、防太阳紫外线照射等。加强对工作场所不良气象条件的检测和职业健康监护,22,职业卫生监督管理,(三)计算机绘图,主要职业性危害因素,:,机房噪声、微小环境因素等,(视屏作业),预防措施,:,职业危害防护以使用个,体,防护为主,23,职业卫生监督管理,二、石油钻井,钻井就是破碎覆盖在石油层上的不透油岩石,排,除,这些岩石,形成井。钻井包括钻前准备、钻井、固井和完井几个工序,钻井是油气田,勘探,开发的重要手段之一,,,在钻井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会对作业职工,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24,职业卫生监督管理,(一)钻井生产过程中的危害特点,易发生外伤,装卸钻头、钻杆、搬运油罐及钻台设备等劳动强度比较大,井架落物、绷绳拉断、毛头绳脱锁、井台备用钻杆失控以及搬,运,金属重物等均存在外伤危险,25,职业卫生监督管理,2,、,强制体位和个别器官、组织紧张,在钻井过程中,起、下钻的操作时间最长,约占钻井总工时的四分之三。起、下钻时司钻工既要注意滑车运动,同时还要注意二层平台井架工的工作。所以司钻工在工作时,较长时间处于精神紧张状态。司钻工在一个工作班内有几个小时站立并紧握刹把。因此,有较长时间的强制体位和局部肌肉紧张,26,职业卫生监督管理,3,、不良气象条件,钻井工人一年四季都是在露天作业。因此,工人经常受到当地不良气象条件的影响,特别是中国北方油田冬季的寒冷,再加上潮湿(泥浆溅到衣服上及冰雪化冻),会使工人遭受到寒冷和潮湿的危害;而南方油田夏季的高温,太阳的辐射强度,使作业人员极易中暑,27,职业卫生监督管理,4,、生产性毒物,钻井钻到油层时,特别是发生井喷时,会有大量的原油、油田气和泥浆喷出。油田气污染空气的性质,取决原油的成分,主要是烃类化合物。若原油中硫含量较高,可有硫化氢和硫醇等排出。一般正常情况下,仅能测出低浓度的烃类和一氧化碳,主要是柴油机工作时排放出来的。钻井设备需要防腐,在喷漆或涂漆时空气中有油漆的气溶胶和有机溶剂蒸气,28,职业卫生监督管理,5,、生产性粉尘,在配置泥浆时,用含二氧化硅的黏土,如蒙脱土含二氧化硅,65.77%,,固井使用大量水泥,特别是在旧式固井时,要在十几分钟内把几百袋水泥处理后迅速压入井内,工人接触大量水泥尘。钻井设备,尤其是海上钻井需要防腐,(,油漆贮存间苯系物超标,),在喷沙清洗时,工人可接触高浓度硅尘,29,职业卫生监督管理,6,、生产性噪声和振动,在钻井过程中,大马力柴油机与电动机的开动,钻机转盘的转动,机泵的运转以及附属机械加工厂使用的风动工具等都能产生噪声和振动,钻井机房、钻机转盘和刹把处噪声强度及范围为,80,106dB,(,A,)。钻井过程的噪声多为连续性、以低频噪声为主,钻井工人除受局部振动作用外,还受到全身振动的作用,30,职业卫生监督管理,7,、放射性物质,在和钻井过程中,用放射性物质测定岩石层位和石油层位。一般用,射线(,60,Co,)和中子性物质,也用同位素,131,I,、,124,Sb,等。工人在制备同位素液、清洗盛同位素的容器及违反操作规程时,可能受到电离辐射的作用,31,职业卫生监督管理,8,、居住和膳食条件,钻井都在野外露天作业,而且活动性大,有时住移动房屋,因此生活上也明显受到外界环境影响。有时副食和蔬菜不能按时供应,特别是北方油田,工人可出现营养缺乏和热量不足的情况,最近的调查显示脂肪肝、三高,32,职业卫生监督管理,9,、,海上钻井,海上钻井除有上述钻井劳动条件外,还有在海上钻井的特点。如气温,在冬季比陆地更低,湿度更高,风速更大。因此,冬季易使机体过冷。夏季,南方地区更易受高温和热辐射的作用。因工作场所窄小,又堆积许多物品,增加了外伤的危险性。暴风雨天工作时或上、下船时,如不注意有坠入海中的危险。在海上作业要根据风力和海浪的大小来决定是否进行生产。海上钻井不仅在近海,也在公海,工人一般工作,2,4,周后上岸休息,1,周,另外,钻井工人易发生多发性疾病,主要是消化系统疾病、上呼吸道炎症、腰骶神经根炎、皮肤疾患及外伤等,33,职业卫生监督管理,(二)钻进各工序职业,病,危害及预防措施,工序,主要职业危害因素,预防措施,钻前,高空作业、电焊尘、不良气象条件,加强整体防护与个,体防护,钻井,废弃钻井泥浆、噪声,整体防护与个,体防护措施相结合。为了降低钻井噪声,可提高钻井设备精度,加强设备保养维护,熟练操作,杜绝野蛮操作,减少撞击,密切注意地层压力,及时采取措施压井,安装防喷盒等防止井喷,以减少气流噪声,固井,水泥尘、废弃泥浆,加强整体防护与个人防护,34,职业卫生监督管理,三、石油测井,测井是以地层岩石物理性质的差异为基础,以物理学为手段,在电子技术、计算机的帮助下,通过对钻井周围地层岩石物理性质的测量,达到地质研究和寻找矿藏的目的。应用于石油勘探和开发,就是石油地质物理测井,简称石油测井,常用的有电测井、声测井和核测井以及不限于岩石物理性质测量的物理测井,35,职业卫生监督管理,测井各工序职业性危害及预防措施,工序,主要职业性危害因素,预防措施,电测井,不良气象条件、噪声,整体防护与个,体,防护措施相结合。,戴护耳器,核测井,中子、放射性同位素或,射线,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和严格入射源出入库制度,源车、源库、实验室要符合安全标准,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持证上岗,熟练操作,取源时使用手柄,声测井、温度测井,不良气象条件、噪声,整体防护与个,体防护措施相结合。戴护耳器,试油,整体防护与个,体防护措施相结合。戴护耳器,酸化,不良气象条件、盐酸、硝酸、噪声,整体防护与个,体防护措施相结合。戴护耳器,控制与防护酸性物质的危害,压裂,不良气象条件、甲醛、噪声,整体防护与个,体防护措施相结合。戴护耳器,控制与防护甲醛对人体的危害,修井,不良气象条件、噪声,整体防护与个,体防护措施相结合。戴护耳器,36,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四、采油作业,采油工是采油生产的主要工种,其他还有井下维修作业工、化验工、泵工、修理工及辅助性工种。采油工主要是看管泵、流量计、油气分离器及清蜡装置等。井下维修作业时,工人接触石油、油田气等毒物。修井都是在野外露天作业,因此要受到不良气象条件的作用,如寒冷、潮湿,、,高温或热辐射,大多数的修井任务比较急,且多数生产设备材料是金属重物,所以劳动强度大,外伤机会多。在油层、地层结构发生改变,需压裂或酸化时,工人要接触硅酸钠及盐酸、硝酸、氢氟酸等,37,职业卫生监督管理,(一)采油作业的主要毒物,采油工人可接触石油、石油蒸气及油田气等毒物。其来源主要是热油泵房及管道设备密封不严。原油中含有硫化氢时可接触硫化氢,在转油泵站和气压站,因泵及管道封闭不严,可有石油蒸气(总烃)、油田气(总烃)、二氧化硫、硫化氢、氨气等污染空气,井油罐孔放水和排放污物时也会有毒物排出,经调查,某油田气压站总烃浓度在,73,625mg/m,3,。分析原油时用苯、酒精。苯的浓度在,55,1750 mg/m,3,采油设备需要防腐,所以需要大量的防腐剂,常用的有沥青、酚甲醛树脂、环氧沥青、二氯烷、苯二甲酸酐、铅丹、二异氰酸甲酯等。在喷漆除漆时,接触有机溶剂蒸气及油漆气溶胶。在用含汞仪表时可接触汞,38,职业卫生监督管理,(二)采油作业的噪声和振动,噪声和振动主要在转油泵站和加压站,工人接触生产性噪声和振动。,噪声强度与泵及压缩机的数量有关,如有34台泵,噪声强度为100dB(A),有78台泵,则噪声强度可达105110dB(A),压缩机工作时,噪声强度为93109 dB(A),39,职业卫生监督管理,(三)生产性毒物,天然气和油田气中的毒物,开采石油时,得到石油的同时,还得到大量的石油气,(,油田气或石油伴生气,),主要成分是甲烷,还有少量的乙烷、丙烷、丁烷、氮、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及微量的氨、硫化氢及氯化物等,急性中毒,:,要是缺氧症状。个别严重病例可有失语、偏瘫、记忆力减退等后遗症,慢性作用,:,长期接触低浓度主要表现是神经衰弱症候群。如头晕、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恶,心、食欲不振、无力等,预防,:,加强生产设备的密闭化;加强通风排毒,40,职业卫生监督管理,石油中的毒物,石油的化学成分比较复杂,它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多种化合物的混合物。石油是由碳、氢和少量的氧、氮、硫等十余种元素组成。其中碳占,84%,85%,、氢占,12%,14%,,其余有硫、氧、氮和微量的氯、碘、砷、磷、钾、钠、铁、镍等约占,1%,4%,对机体的作用石油对机体的作用取决于石油的组分。中国石油多数是石蜡基石油,以烷烃作用为主。有些地区的石油含硫量较多时,则有硫化氢及硫化氢与烃的联合作用,41,职业卫生监督管理,1,、,烷烃,烷烃的毒性属低毒和微毒,其毒性随碳原子数增多而增大。但高碳烷烃由于沸点、熔点均高,挥发性与溶解度低,所以在实际生产中引起职业中毒的可能性反而减少,烷烃主要由呼吸道吸入,液态烷烃可经皮肤微量,吸收,。烷烃吸收后,由于油,/,水分配系数大,主要分布在脂肪含量高的组织和器官,几乎不转化,以原来的形态迅速排出,42,职业卫生监督管理,烷烃的毒性作用,急性中毒,吸入高浓度烷烃可以引起麻醉作用,。,碳烷烃能引起强制性痉挛。癸烷以上和高碳烷烃由理化特性决定,引起痉挛和麻醉作用的可能性很小。死亡原因多为肺水肿,肺出血和化学性肺炎,慢性作用,动物长期接触,有生长迟缓,肝、肾、血液及神经系统功能等轻度改变(如肝脂肪量增加,轻度贫血和白细胞减少),但停止接触后可以恢复。人长期接触烷烃,可以出现多发性神经炎,以感觉型多发性神经炎为多见。胃肠道疾病发生率增高,机体抵抗力下降等。中碳烷烃和高碳烷烃对皮肤和黏膜有轻度的刺激作用。长期反复接触可引起接触性皮炎、毛囊炎、痤疮、黑皮病及皮肤局限性胶质增生等,43,职业卫生监督管理,2.,环烷烃,石油中的环烷烃主要是环戊烷、环己烷及其烃基衍生物,环烷烃具有麻醉作用,在体内无蓄积,一般不发生慢性中毒。对皮肤有刺激作用,长期反复接触可以引起皮肤脱水、脱脂和皮炎。高浓度蒸气可刺激黏膜。直接吸入液态环烷烃可引起肺炎、肺水肿及肺出血,44,职业卫生监督管理,3.,芳香烃,芳香烃在石油中含量很少,不,会,引起造血系统明显的损害,4,、,预防,加强生产的密闭化。加强个,体,防护,45,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采油,其他工序职业危害因素,工序,主要职业性危害因素,预防措施,污水处理,油气(总烃)、硫化氢、二氧化硫、添加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整体防护与个,体防护措施相结合。加强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和职业健康监护,注水,噪声,整体防护与个,体防护措施相结合。戴护耳器,输油,噪声、油气(总烃),整体防护与个,体防护措施相结合。降低其他危害因素浓度。带护耳器,加热,噪声、高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整体防护与个,体防护措施相结合,降低噪声强度,作好防暑降温。带护耳器,化验,总烃、油气、二氧化碳、其他有机物质等,整体防护与个,体防护措施相结合。加强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和职业健康监护,贮藏,油气、汽油,整体防护与个人防护措施相结合。加强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和职业健康监护,46,职业卫生监督管理,五、采气工序职业危害因素,工序,主要职业性危害因素,预防措施,集气,不良气象条件、噪声、总烃,整体防护与个,体防护措施相结合。带护耳器,加强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和职业健康监护,注醇,不良气象条件、噪声、醇类化合物,整体防护与个,体防护措施相结合。带护耳器,加强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和职业健康监护,净化,不良气象条件、噪声,整体防护与个,体防护措施相结合。戴护耳器,输气,不良气象条件、噪声、总烃,整体防护与个,体防护措施相结合。带护耳器,47,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六、石油管道,工序,职业性危害因素,预防措施,电焊,不良气象条件、噪声、锰及其化合物、电焊尘、锰烟尘、紫外线等,整体防护与个,体防护措施相结合。降低噪声强度,加强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和职业健康监护,油漆,不良气象条件、噪声、有机溶剂等,整体防护与个,体防护措施相结合。加强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和职业健康监护,管道防腐,不良气象条件、噪声、有机溶剂等,整体防护与个,体防护措施相结合。加强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和职业健康监护,管道探伤,不良气象条件、噪声、放射线,整体防护与个,体防护措施相结合。加强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和职业健康监护,石油管,道,各工序职业性危害因素及预防措施表,48,职业卫生监督管理,七、石油机械加工,工序,职业性危害因素,预防措施,铸造,不良气象条件、噪声、高温、热辐射、粉尘等,整体防护与个,体防护措施相结合。戴护耳器,。预防高温及辐射对工人的危害。加强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和职业健康监护,锻工,不良气象条件、噪声、热辐射等,整体防护与个,体防护措施相结合。戴护耳器。加强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和职业健康监护,铆焊,不良气象条件、噪声,整体防护与个,体防护措施相结合。戴护耳器,。使之达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加强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和职业健康监护,机泵修理,不良气象条件、噪声、有机溶剂等,整体防护与个,体防护措施相结合。戴护耳器,。,加强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和职业健康监护,镀铬,不良气象条件、铬化合物等,整体防护与个,体防护措施相结合。加强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和职业健康监护,试车,不良气象条件、噪声等,整体防护与个,体防护措施相结合。戴护耳器,加强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和职业健康监护,49,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八、石油通讯,工序,职业性危害因素,预防措施,电力,不良气象条件、噪声、一氧化碳、电磁波,整体防护与个,体防护措施相结合。降低噪声和电磁波强度,加强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和职业健康监护,微波通讯,不良气象条件、噪声、微波,整体防护与个,体防护措施相结合。,话务,不良气象条件、噪声、微波,整体防护与个,体防护措施相结合。,石油通讯过程各工序职业性危害因素及预防措施,50,职业卫生监督管理,石油化工主要职业危害,尘毒,噪声、高温、高频微波、射线,油品,(,汽、煤、柴,),、气态烃、液态烃、丙烷、丙烯、丁烷、丁烯、芳烃等成品、半成品。催化剂、添加剂,(,氧化铝、铂、氢氟酸、,MTBE,等,),硫化氢等中间产物或排放物。其他如甲醇、甲醛、氨,51,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职业病防治法相关配套法规、标准,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 1582003),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GBZ/T 2032007,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信息指南,(,GBZ/T 204-2007,),高毒物品目录,(2003,版,),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 188-2007),职业性苯中毒诊断标准,(,GBZ 68-2008,),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GBZ 49-2007,),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GBZ/T 194-2007,),52,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集团公司职业卫生管理规定,职业卫生管理规定,、,个体防护用品配备管理规定,、,职业卫生技术规范,、,职工听力保护管理规定,、,高毒物品防护管理规定,、,硫化氢防护管理规定,职业卫生管理工作考核规定,53,职业卫生监督管理,三个目标、“四档”、“四率”,在岗职工职业病发病率控制在,0.1,以下;杜绝一次,3,人以上的急性职业中毒事故;杜绝职业病死亡事故,职业卫生档案、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个体防护用品领用档案、职工健康教育档案,职业卫生监测覆盖率,100%,;职业卫生监测合格率,95%,;职业性健康检查受检率,100%,;职业卫生“三同时”审查率,100%,54,职业卫生监督管理,生产环境不良的有害因素,厂房狭小、车间布局不合理,有毒和无毒在一起,有毒的在上风向,休息室阴暗、潮湿,55,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预防职业危害的措施,组织措施,国家监督、行业管理、企业负责、员工守纪,卫生技术措施,改革工艺,无毒代替有毒,用低毒代高毒,用机械遥控操作代替人工操作,隔离操作,自动化、机械化、密闭化,通风排毒,通风、排毒、隔热、降温,卫生保健措施,个体防护:现场监督,开展职业性健康监护:定期职业健康体检、后处理,加强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测:定时定点监测、个体采样,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危害告知,56,职业卫生监督管理,个体防护用品,、,个体防护用品,、防护头盔,、防护面罩,、防护眼镜,、防噪声用具,1,、耳塞,2,、耳罩,3,、防噪声帽盔,57,职业卫生监督管理,监测点的设置原则,有岗必设点、有点必监测、监测结果危害告知,(,凡是有毒有害岗位必须设立监测点,凡是有监测点的地方必须监测,监测结果实行危害告知,),58,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职业病管理,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工作及其他职业活动中因接触职业危害因素而引起的,并列入国家公布的职业病名单的疾病,1957,年:,14,种法定职业病,1987,年:,9,类,99,种法定职业病,2002,年:,10,大类,115,种法定职业病,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2002,年)规定:职业病诊断机构在进行职业病诊断时,应当组织三名以上取得职业病诊断资格的执业医师进行集体诊断。,59,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职业禁忌,指劳动者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病危害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从事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的个人特殊生理或者病理状态,色盲,-,司机、电工,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粉尘作业,严重的高血压、癫痫,-,登高作业,肝脏受损、白细胞低,-,苯类直接接触,60,职业卫生监督管理,五、法律责任,未组织职业健康检查、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或者末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安排未经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安排未成年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安排孕期、哺乳期女职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作业;,安排有职业禁忌证的劳动者从事所禁忌的作业;,医疗卫生机构未经批准擅自从事职业健康检查;,未报告职业病、疑似职业病;,出具虚假证明文件。,62,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职业病病人的待遇,劳动者被诊断患有职业病,但用人单位没有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的,其医疗和生活保障由最后的用人单位承担;如果最后的用人单位有证据证明该职业病是先前用人单位的职业病危害造成的,由先前的用人单位承担;,职业病病人变动工作单位,其依法享有的待遇不变;,用人单位发生分立、合并、解散、破产等情形的,应当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妥善安置职业病病人。,63,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噪声对人体的危害,听觉系统:耳鸣、听力下降,神经系统:神经衰弱综合征、易怒,心血管系统:长期接触噪声可引起血压升高,消化系统:胃液分泌减少、消化功能降低,内分泌免疫系统:血胆固醇升高、免疫功能降低,生殖功能及胚胎发育:新生儿体重减轻,工作效率: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易发生事故,性格改变、离婚率,64,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听力损伤的发展,短时间接触强噪声,听阈提高,10-15dB,,离开噪声环境数分钟即可恢复,即听觉适应;较长时间停留在强噪声环境,听力明显下降,听阈提高,15-30dB,,离开噪声环境需数小时甚至数十小时听力才恢复;如果大于,30,或,40dB,,恢复延时,有的难以再恢复到原来水平。,长期接触噪声引起听觉器官损伤的变化一般从暂时性听阈移位逐渐发展为永久性听阈移位。,65,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降噪措施,降噪声的方法:,隔声,控制声源,隔离,护耳器,个体防护,控制噪声源,66,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通过工程控制,仍然无法降到低于,85dB(A),的水平的作业场所,要将工人,8,小时实际接触水平降到,85dB(A),以下,可通过佩带护耳器实现,只要作业场所噪声测定值在减去护耳器标定的声衰减乘,0.6,后,剩下的噪声水平低于,85dB(A),即可算达标。,声衰减,sound-attenuation:,在一个给定的测试信号下,所有受试者在戴与不戴耳罩时,两者听阈之差的平均分贝值。,实测值,NRR,.685,例:,98-,25,0.6=98-15=83100dB,的作业应当佩带耳罩,应根据所暴露的噪声值选择具有足够降噪值的护耳器。对于现场噪声,100dB,的作业环境,如磨煤机、罗茨风机应当佩带耳罩。,实在不行耳塞加耳罩,68,职业卫生监督管理,电测听的检查,鉴于职业性噪声听力损失有,暂时性阈移,,故应将受试者脱离噪声环境后,12,48h,作为测定听力的筛选时间。,69,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职业卫生档案,职业卫生工作“四档”,职业健康档案,职业卫生档案,A.1.1-12,公司(总厂)、厂职业卫生档案,A.2.1-13,基层单位职业卫生档案,A.2.11,基层单位职业健康教育登记表,A.2.13,个人防护用品领用登记表,统一分类、统一编码、计算机管理、年底复核,70,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车间有毒有害因素监测点分布图,71,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应急救援和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理,一、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现场急救处理原则,1,、现场抢救,(,院前抢救,),救出现场,至安全地带;,采取紧急措施,维持生命体征,(,呼吸、体温、脉搏、血压,),;,眼部污染应及时、充分以清水冲洗;,脱去污染衣着,立即以大量清水彻底冲洗污染皮肤;,经紧急处理后,立即送医院,途中继续做好必要的抢救,并记录病情。,2,、,病,因,治,疗,3,、,对症治疗,72,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化学性皮肤、眼部灼伤的紧急处理,一、处理原则,迅速移离现场,脱去被化学物污染的衣服、手套、鞋袜等,并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冲洗时间一般要求,20,30min,。碱性物质灼伤后冲洗时间应延长。应特别注意眼及其他特殊部位如头面、手、会阴的冲洗。灼伤创面经水冲洗处理后,必要时可进行合理中和治疗。,二、容易引起化学灼伤的岗位应配置的紧急急救设施,设置警示标识,报警设施,冲洗设施,73,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应当有针对性的配备,化学物质,作用,清洗剂,可供参考的特殊治疗,无机酸类,硫酸,脱水,流动清水,5%,碳酸氢钠溶液,盐酸,脱水,流动清水,5%,碳酸氢钠溶液,硝酸,氧化,流动清水,5%,碳酸氢钠溶液,氢氟酸,原生质毒,a.25%,硫酸镁溶液,b.10%,葡萄糖酸钙溶液,流动清水,c.,石灰水溶液,d.,季胺化合物,氯化苯甲烃胺溶液浸泡、湿敷,e.,氢氟酸灼伤治疗液(,1,)浸泡、湿敷,职业性化学性皮肤灼伤诊断标准,GBZ 51-2002,附录,D,常见化学物灼伤的急救处理,74,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通过式淋浴间更衣室,75,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宽敞明亮的盥洗室,76,职业卫生监督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