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34∕T 4248-2022 建筑风貌设计导则编制指南(安徽省).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124639 上传时间:2022-08-23 格式:PDF 页数:38 大小:984.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4∕T 4248-2022 建筑风貌设计导则编制指南(安徽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DB34∕T 4248-2022 建筑风貌设计导则编制指南(安徽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DB34∕T 4248-2022 建筑风貌设计导则编制指南(安徽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DB34∕T 4248-2022 建筑风貌设计导则编制指南(安徽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DB34∕T 4248-2022 建筑风貌设计导则编制指南(安徽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安 徽 省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 发 布DBDB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 / T 202-DB34 / T 2024248242482- -1633316333建筑风貌设计导则编制指南建筑风貌设计导则编制指南StStG G anan uiui d dd d a aa a r rn n d fd f c co o e fe f r er e o ol l r ar a evev r ra a c ct t h h o oit it r ar a ecec d dt td d u ui ir rn n a ag og ol styl sty f ef e l lxi xi e de d st

2、 st e ei is s n nig ig g mg mn gn g u uu u lt lt i ii i d d - - e es s l lt t i io o n nr r e ei is s edresidential buildingsedresidential buildings-2022 06 292022 12 29 发布 实施书书书安徽省地方标准建筑风貌设计导则编制指南 犇 犅 犜 主编部门: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批准部门:安 徽 省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施行日期:年月日 合肥安徽省地方标准建筑风貌 设 计 导 则 编 制 指 南 犇 犅 犜 安徽省工程建设标准设计

3、办公室组织出版发行( 合肥市紫云路 号安徽省城乡规划建设大厦,邮编: )开本: 毫米 印张: 字数: 千字 年月第一版 年月第一次印刷印数: 册安 徽 省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公告第号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批准发布“ 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规范”等 项地方标准的公告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法批准“ 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规范” 等 项安徽省地方标准, 现予以公布。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年月 日安徽省地方标准清单序号地方标准编号标准名称代替标准号批准日期实施日期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监理导则制定 公共 建 筑 节 能 改 造 节能量核定规程制定 建筑 风 貌 设 计 导 则

4、 编制指南制定 既有 多 层 住 宅 加 装 电梯技术标准制定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标准制定 低运 量 导 轨 式 胶 轮 系统 设计规程第部分:导轨梁式制定 低运 量 导 轨 式 胶 轮 系统 施工及验收规程第部分: 导轨梁式制定 前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以人为核心,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思想, 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和 “ 十四五” 规划的发展要求, 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进一步加强城市和建筑风貌管理。为提升安徽省城市空间环境品质, 促进建筑风貌特色塑造, 指导全省开展建筑风貌设计编制工作, 提高编制质量。根据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下达 年第一批安

5、徽省地方标准制修 订 计 划 的 函 ( 皖 市 监 函 号) ( 计 划 号 ) 的要求, 经广泛的调查和研究, 参考省内外先进标准, 结合安徽省具体情况, 并在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 开展编制本指南。本指南共分八部分, 主要内容包括: 总则; 术语; 基本规定; 城市整体建筑风貌; 片区建筑风貌; 公共空间建筑风貌; 建筑本体风貌; 建筑风貌设计导则成果要求。本指南由安徽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负责归口管理, 安徽省土木建筑学会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指南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 请各单位总结经验, 积累资料及意见请函寄安徽省土木建筑学会 建筑风貌设计导则编制指南 编制组( 地址: 合肥市

6、包河区紫云路安徽省城乡规划建设大厦 室,邮箱: , 电话: ) , 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主编单位: 安徽省土木建筑学会安徽省建筑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参编单位: 安徽建筑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安德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安徽寰宇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主要编写人员: 左玉琅周璐秦晗祁小洁毕功华姜长征金鑫程健徐晓燕董义雷主要审查人员: 冯卫江海东江叶青胡厚国陈琦伟安东兵魏明目次总则 术语基本规定城市整体建筑风貌 片区建筑风貌公共空间建筑风貌 开敞空间 街道空间建筑本体风貌 建筑风貌设计导则成果要求 设计成果分类 文本 设计图则 本指南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条文说明 总则 为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改善人

7、居环境,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提升城市发展质量, 指导安徽省城市编制建筑风貌设计导则, 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适用于安徽省县城及以上城市编制建筑风貌设计导则, 其中有编制需求的片区或地段可参照执行。 各地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结合本地气候、 环境、 资源、 经济和文化特点, 结合本地城市相关规划, 考虑城市风貌、片区风貌愿景, 编制环境友好、 健康舒适、 资源节约、 特点显著的建筑风貌设计导则。 建筑风貌设计导则编制除应符合本指南外, 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术语 城市风貌 自然和人工环境共同反映出的城市视觉特征和审美意象。 建筑风貌 建筑与建筑群在形态、 结构、 工艺、

8、 色彩等方面的视觉特征和审美意象。是特定时间与地段中相关历史文化、 民俗传统、地域特色的重要体现。 整体风貌 整体风貌格局和空间秩序, 自然环境、 气候、 历史和文化特点、 城市空间构成要素和特点, 形成与城市未来发展目标相协调的整体风貌定位。 片区风貌 根据城市空间布局和规模通常可分为城市新区、 传统风貌区、 特色产业片区等多种类型, 具体范围和面积可结合详细规划管理单元来确定。 开敞空间 城市中非建筑实体占用或建筑实体较少, 向公众开放的空间。 滨水空间 在与湖、 江、 河等水边与水域相濒临的陆地公共开敞空间。 临山空间 临近自然山体的空间区域。 门户节点 主要是城市与其他地区产生联系交往

9、的连接点, 是为人们展示城市第一印象的空间。包括交通站场以及机场等重要的交通性节点空间。 景观节点 主要是城市景观特色展示区域, 是整个景观结构体系中比较突出的景观点, 包括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 交通节点 城市内部主要道路节点, 包括城市道路立交区域、 主干道交叉口等空间。 街道 承载交通功能和公共活动的线性开放空间。 历史文化街区 是指经省、 自治区、 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 历史建筑集中成片、 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 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 传统风貌街区 具有一定建设年代, 传统建筑风貌保存较为完好, 能反映传统生活面貌和空间环境的街区。 传统风貌建

10、筑 具有一定历史、 科学、 艺术、 社会和文化价值, 反映时代特色或地域特色的建、 构筑物。 贴线率 建筑沿街面与建筑控制线叠合部分占建筑控制线总长度的百分比。 城市天际线 以天空为背景, 由城市建筑物及其他物质环境要素形成的城市立面轮廓线。通常由城市的地形环境、 自然植被、 建筑物及高耸构筑物等的最高边界线组成。 可达性 城市中某一场地可以到达的容易程度。 可识别性 建筑或其他环境要素所具有的一种可以使其自身从周围环境中被区分出来, 并能表明其内容、 特征、 特性和价值的性质。 慢行系统 城市步行、 非机动车交通及其相关配套设施的总称。 线性绿道空间 在城市空间中以线性空间为依托, 串联游憩

11、、 休闲等绿色开敞空间, 以游憩、 休闲、 健身为主, 兼具市民绿色出行等功能的廊道。 口袋公园 常呈斑块状散落或隐藏在城市结构中, 是对较小地块进行绿化种植, 再配置景观设施的规模很小的城市开放空间。 基本规定 建筑风貌的形成应坚持“ 适用、 经济、 绿色、 美观” 的建筑方针。 建筑风貌设计导则编制应遵守以下原则:以人为本原则: 充分考虑人的生活需求、 行为特征、 空间感受。以人的尺度、 人的视角、 人的体验为着眼点, 为城市提供可阅读的建筑、 适合漫步的街区、 更宜休憩交往的公共空间,建设更有温度的人文城市和塑造宜人的城市建筑风貌;绿色发展原则: 体现绿色发展理念, 提高建筑在土地、能源

12、、 材料等方面的利用效率, 为公众提供更加健康、 绿色、 安全的生活环境;整体性原则: 尊重城市风貌规划, 促进城市风貌与建筑风貌的有机融合, 塑造整体协调的城市风貌;地域性原则: 尊重不同城市的地理环境、 气候特点、 历史文化, 民风民俗, 人文气质, 塑造有地域特点的建筑风貌;系统性原则: 加强建筑单体周边环境的系统性联系, 通过街区的有组织设计, 协调街区基本面貌, 塑造丰富的建筑形象;创新性原则: 建筑风貌应体现时代精神, 注重特色彰显, 鼓励建筑创新, 鼓励采用新技术、 新材料, 创新空间与形体,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求。 城市整体建筑风貌 城市整体建筑风貌定位应与城市总体风貌定位相一致

13、, 应了解城市的发展目标与特色定位、 自然环境与人文资源、城市空间构成要素及特点, 鼓励城市建筑风貌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山地、 丘陵城市: 应了解山体的尺度, 关注山体景观风貌与城市空间布局、 建筑形态以及建筑风格等风貌内容的协调要求, 保护好山体的自然天际轮廓线, 重点管控山体风貌视线通廊等不同区域的建筑高度、 体量、 色彩和材质控制要求;平原城市: 应了解和保护城市的自然肌理、 空间格局,关注水系空间、 生态景观空间、 开敞空间、 天际轮廓线等重要影响因素。重点管控城市门户节点、 核心景观区以及主要道路空间的建筑风貌;滨水城市: 包括临江、 临河或滨湖城市, 应重点了解水体的尺度, 滨水公共

14、活动空间尺度, 保护好滨水空间景观视廊以及片区建筑内部景观与滨水空间的连接性, 关注滨水建筑景观视点、 视廊、 天际轮廓线等建筑风貌营造要素, 重点管控建筑与水体空间的对话, 滨水建筑风格以及功能需求;历史文化城市: 应重点了解城市中的历史人文资源, 保护和应用城市长期逐渐形成的城市空间布局和街道肌理, 重要的历史文化街区、 特色街区, 文物保护建筑、 重点历史建筑, 关注历史建筑的风格特色, 重点管控建筑体量、 高度, 建筑风格、材质及色彩等要素, 做好历史建筑与现代建筑之间的过渡与衔接。 城市整体建筑风貌应关注新城区和老城区的关系, 做好新城区与老城区之间建筑的衔接。 根据城市空间布局和规

15、模, 可结合自然环境和功能区划特点对城市整体建筑风貌进行分区管控和引导。 片区建筑风貌 片区建筑风貌是城市整体建筑风貌中具有不同管控要求的区域建筑风貌, 是城市整体建筑风貌的延伸和深化, 一般可分为重点风貌片区、 特色片区和一般片区, 应识别不同建筑风貌片区, 明确建筑风貌管控要点。 重点风貌片区是城市整体建筑风貌重点展示区域, 具有空间开阔、 人流量大、 风貌特征明显等特点, 应了解城市重点风貌片区开敞空间的空间尺度、 功能属性、 公共属性、 文化属性、 交通条件以及步行的可达性条件, 重点管控开敞空间界面建筑尺度、 天际轮廓线、 景观视廊、 第五立面、 建筑风格、 材质、色彩。 特色片区一

16、般为城市中具有特色文化、 功能和景观的片区, 建筑风貌重点管控建筑的空间形态、 体量和建筑风格的协调关系。 一般片区是重点风貌片区、 特色片区外的其他区域, 是城市建筑风貌的基底, 是城市人居生活的日常场所, 建筑风貌管控上应重点关注与城市风貌的整体性, 与重点风貌片区和特色片区的协调性以及人居活动空间的舒适性。 公共空间建筑风貌 公共空间主要是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及室内空间。其中开敞空间和街道空间是对建筑风貌影响较大且与人群的日常生活行为最为密切相关的公共空间。 开敞空间 开敞空间主要包括滨水空间、 临山空间、 广场空间、 线性绿道空间、 口袋公园以及节点空间等空间类型

17、。 开敞空间建筑风貌应注重建筑体量与开敞空间的尺度关系、 建筑空间与开敞空间的对话, 以及建筑与开敞空间特质的协调, 重点管控建筑体量、 建筑风格和建筑色彩等风貌相关要素。 滨水空间建筑分为滨水公园内的建筑、 滨水景观界面建筑和一般滨水空间建筑。滨水公园内的建筑应重点对其建筑类型、 建筑形态和建筑体量、 规模进行控制, 强化建筑空间的公共性, 建筑物应为小体量的休闲建筑或景观式建筑;滨水景观界面建筑应以水体空间尺度确定建筑体量,宜以低、 多层建筑或裙房建筑为主, 应注意滨水空间的公共性,创造更多的滨水生活空间;一般滨水空间的建筑应关注建筑空间界面与滨水空间的关联性。 临山空间建筑群体轮廓线应与

18、自然山体轮廓线相协调, 应重点对建筑的高度层次和标志性建筑高度进行控制; 保护山体自然景观视廊。 广场空间周边建筑应重点关注空间布局与广场的连接性, 提高广场的可达性, 注重建筑文化特质的表达。 线性绿道空间应严格控制其周边建筑形态和体量, 增强建筑区域内的景观空间与线性绿道空间的联系, 关注建筑屋顶及立面绿化, 建立从线到面的公共绿化空间风貌景观。 口袋公园周边建筑应控制建筑体量, 避免形成高大建筑的围合。注重提升口袋公园周边建筑的活跃度。 节点空间包括城市门户节点和交通节点, 应注重加强建筑的可识别性, 形成视觉焦点, 注重城市精神风貌和文化特色的展示。 街道空间 应认识街道的功能特性,

19、以街道特性进行建筑风貌定位和管控。 街道空间建筑风貌应重点管控街墙、 街景体系。包括建筑体量、 街墙形态、 街墙贴线率、 建筑功能活跃度、 建筑退界、交通设施控制等内容。其街墙系统的具体管控要素建议参考表 的方式。表 街墙管控要素管控要素管控要求最低高度合理的 , 最低层数街墙长度占该临街面的百分比最低百分比街墙贴线率最低百分比建筑退界退让区间值活跃功能使用( 零售、 餐饮、 商业等)最低百分比落客区管控程度( 鼓励、 允许、 不允许)机动车出入口管控程度( 鼓励、 允许、 不允许)地面停车管控程度( 鼓励、 允许、 不允许)上层退台管控程度( 鼓励、 允许、 不允许) 交通性街道包括城市快速

20、路、 交通性主干道、 次干道和支路。主要以机动车交通占据主导, 其城市空间界面界定较弱, 对裙房街墙控制较弱。 商业街道应注重街道空间的尺度和步行空间体验, 创造连续的活跃的街道界面。沿街建筑底层为商业、 办公、 公共服务等公共功能时, 鼓励开放退界空间, 退界空间可设置成室外拓展区域, 供人们活动使用; 重要商业性街道或者与重要公共空间相邻街道的两侧建筑裙房可考虑设置成退台形式。 景观街道应强化道路空间的景观连续性, 应注重建筑高度、 体量以及风格的管控, 注重城市天际线轮廓塑造, 对街墙控制较强。 生活性街道注重街道空间的尺度和步行空间体验, 应严格管控街道两侧街墙的高度、 贴线率以及建筑

21、退界空间等要求, 增加街道两侧建筑的活跃度。应控制机动车交通, 增强街道空间的安全性和连续性。妥善解决交通出入和生活服务设施等设备的安排。 建筑本体风貌 建筑本体风貌管控建筑类型根据 国土空间调查、 规划、 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指南( 试行) 中的用地类型来划分,主要分为居住类、 公共服务类、 商业及办公类、 工业生产类、 仓储与物流类、 交通类、 公用设施类等大类。 建筑本体风貌的管控应先关注建筑所在片区和公共空间的场所、 布局、 界面、 体量等整体风貌管控要求, 再关注建筑本体的造型、 立面、 色彩、 材质、 细部、 屋顶、 底层与出入口、 附属物及其他等具体要素的风貌管控要求, 鼓励创新

22、。 居住类建筑的建筑布局应鉴别周边街道类型, 关注街道空间关系, 居住配套设施的布局应考虑与生活性街道的关系; 建筑空间布局应疏密有致, 关注天际轮廓线变化; 建筑单体关注形体比例、 细节处理。 公共服务类建筑宜以满足主体功能为前提, 与地块周边建筑环境相协调, 提高建筑开放性和绿色属性。 商业及办公类建筑宜注重建筑布局与空间环境的关系、 建筑品质的营造和提高建筑的绿色属性。沿街商业重点关注沿街建筑形体与街道尺度的关系, 提高沿街建筑的活跃度和人在街道空间中的舒适感受, 塑造良好的沿街界面。 工业生产类建筑应适应工业化要求, 重点关注工业建筑布局的合理性, 建筑造型宜整体简洁。 仓储与物流类建

23、筑应注重与周边环境的协调, 不应遮挡周边自然景观公共视线, 外立面材料的选择应遵循“ 低碳环保、 绿色安全” 的原则。 交通类建筑应以交通引导发展为理念, 统筹地上地下立体空间, 结合广场、 绿地等开放空间合理组织换乘流线和疏散空间, 强化导向标识系统设计和夜景亮化, 体现识别性。 公用设施类建筑应注重建筑的特色营造, 关注建筑与周边环境关系的协调。建筑风貌设计导则成果要求 设计成果分类 建筑风貌设计导则成果应包括建筑风貌设计文本和图则两部分。 文本 应分析城市在区域和自然环境格局中的地位和特点,综合阐述城市自然环境特点、 资源特色、 历史文化特色、 人文活动、 重要的街道等引导城市建筑风貌塑

24、造的现状条件, 对城市现状风貌进行评估, 并形成城市建筑风貌管控的总体目标。 分析说明城市建筑风貌设计的总体思路, 明确城市建筑风貌总体定位和空间结构。 城市整体建筑风貌宜划分城市建筑风貌分区, 明确各类建筑风貌分区的目标和风貌特色, 按照不同的建筑风貌分区提出建筑风貌引导的重点和关注内容。 应明确片区建筑风貌目标和定位, 构建片区的建筑空间架构, 提出片区建筑风貌管控要点。 应明确需要控制的公共空间, 根据不同类型的公共空间分别提出管控要点和具体管控要求。 应根据不同建筑类型, 明确建筑本体风貌设计管控的要素, 提出建筑风貌管控的正负面清单, 以及建筑风貌要素管控和引导的具体要求。 设计图则

25、 建筑风貌设计图则, 应以城市整体建筑风貌为统领、 以重点风貌片区为重点, 重要公共空间节点、 典型街区和建筑本体为补充, 从宏观、 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展现城市建筑风貌形象和控制要求。 建筑风貌设计图则主要包括: 城市整体建筑风貌空间架构图, 交通体系分析图、 景观体系分析图, 历史文化遗迹布局图, 重要的公共空间整体风貌意向鸟瞰图、 重要的街道空间建筑形体控制图, 各类建筑风貌意向图和建筑要素管控示意、 其他必要的控制性、 引导性图示。 根据城市特点、 管控引导需要, 可以增加相关的管控图则。本指南用词说明为便于执行本指南条文时区别对待, 对于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表示很严格,

26、非这样做不可的:正面词采用“ 必须” , 反面词采用“ 严禁” ;)表示严格, 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 应” , 反面词采用“ 不应” 或“ 不得” ;)表示允许稍有选择, 在条件许可时, 首先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 宜” , 反面词采用“ 不宜” ;)表示有选择,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 采用“ 可” 。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标准执行的写法为: “ 应按执行” 或“ 应符合的规定( 或要求) ” 。引用标准名录 国土空间规划城市设计指南 国土空间调查、 规划、 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指南( 试行) 城市设计管理办法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 ( ) 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 ( )

27、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 ) ( 年版) 城乡规划学名词 住宅设计标准 ( )安徽省地方标准建筑风貌设计导则编制指南犇 犅 犜 条 文 说 明制定说明 建筑风貌设计导则编制指南 , 经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年 月 日以第号公告批准发布。为了便于各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指南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 建筑风貌设计导则编制指南 编制组按章、 节、条顺序编制了本指南的条文说明, 对条文规定的目的、 依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但是, 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标准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 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标准规定的参考。目次总则 术语 基本规定 城市整体建筑风貌 片区建筑风貌 公共空间建筑风

28、貌 街道空间 建筑本体风貌 建筑风貌设计导则成果要求 设计图则 总则 年月,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 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与建筑风貌管理的通知 , 要求明确城市与建筑风貌管控重点, 完善城市、 街区、 建筑等相关设计规范和管理制度, 加强对重点地段、 重要类型建筑风貌管控。坚定文化自信, 延续城市文脉, 体现城市精神, 展现时代风貌, 制定本指南。城市与建筑风貌是城市外在形象和内质精神的有机统一,是城市宏观的外在文化精神形象的体现, 是城市历史文化和独特生活韵味的重要展示, 用城市的建筑风貌设计展现城市文化, 避免千城一面, 提升文化自信具有重大且深远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

29、国的城市建设十分迅猛,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尽管各城市都十分关注城市的特色营造, 但是“ 千城一面, 万楼一貌” 的现象仍普遍存在, 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各城市编制了城市特色风貌规划, 在城市大格局上对城市建筑风貌的构建建立了坚实的基础, 但城市的建筑风貌特色的改善对于大多数城市来说仍乏善可陈。在新一轮城市更新工作中构建城市建筑风貌的特色, 提高城市建设品质, 提升人民生活的美好感受, 改变“ 万楼一貌” 的建筑风貌问题十分迫切。编制好能指导城市建筑风貌构建的 建筑风貌设计导则 , 改善城市建设中对建筑风貌的构建管控, 是城市建设和更新的重要工作。 城市建筑风貌的塑造

30、应契合城市整体风貌目标要求,理解城市的整体定位和发展策略是城市建筑风貌愿景的核心。建筑风貌的设计应考虑到规划的用地功能平面、 开放空间系统平面、 道路交通、 城市基础设施以及城市景观风貌的特点和条件要求。同时, 要考虑片区风貌的愿景, 了解城市片区的发展定位和目标要求。术语 引自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 科学出版社出版的 城乡规划学名词 版 条名词定义。 在城市滨水空间中, 对于城市建筑景观风貌影响较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大型的可提供重要的生活和休闲场所的滨水空间, 一般性的滨水区域满足基本的滨水空间要求即可。 引自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修订版第四十七条:本条例下列用语的定义:(

31、 一) 历史建筑, 是指经城市、 县人民政府确定公布的具有一定保护价值, 能够反映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 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也未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的建筑物、 构筑物。( 二) 历史文化街区, 是指经省、 自治区、 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 历史建筑集中成片、 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 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 可识别性主要有两个层面的理解途径:能够与其他城市空间、 场所、 结构等有效区分, 形成自身特质的能力;遗产保护领域, 特指采用的添加、 修补等干预手段, 在材料或外观上能够区别于原作, 使人们易于辨识的要求。 口袋公园也称袖珍公园, 城市中的各种小型

32、绿地、 小公园、 街心花园、 社区小型运动场所等都是身边常见的口袋公园。口袋公园就有选址灵活、 面积小、 离散性分布的特点, 能见缝插针地大量出现在城市中,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城市环境品质, 同时部分解决高密度城市中心区人们对公园的需求。 基本规定 建筑风貌设计导则编制的原则是塑造城市建筑风貌的引导基础, 本条明确了编制的核心思想:城市建筑风貌是基于不同地域环境下长期形成的一种特色形象风貌, 不同的地区形成的城市建筑风貌应有所差异。应充分结合建筑所在区域环境、 文化传统进行建筑风貌设计管控, 避免简单复制、 机械照搬、 毫无特色的建筑设计;城市建筑风貌的塑造应更多地关注公共环境, 将公共空间

33、和公共利益放在最重要的风貌设计和体验设计上。结合建筑布局调整, 街道空间优化等方式, 合理组织人行, 保障交通有序, 提升周边公共活动的安全性与舒适性, 保证公众在城市公共空间环境中能获得更加丰富和良好的体验感;包括建筑单体与建筑群体风貌协调, 建筑空间与环境空间协调, 建筑功能布局与交通组织协调, 塑造建筑与空间有机结合的建筑风貌。城市建筑风貌的形成应助力推动建筑设计创新, 繁荣建筑创作, 强化文化传承, 避免“ 千城一面、 万楼一貌” 。注重综合效益, 采用先进技术, 顺应环境因素, 将城市建筑融入自然山水格局, 传承城市文化精神和气质, 塑造具有“ 徽风皖韵” 特点的城市时代特色风貌。

34、城市整体建筑风貌 经过多年城市建设的发展, 多地已编制相关的国土空间规划和城市特色风貌等专项规划, 对城市特色提出了自己的目标定位, 在编制城市建筑风貌设计导则之前应关注相关规划对本地特色风貌做出的相应要求。城市的自然环境, 包括地理位置、 地质水文、 山体水系、 地形地貌、 气象植被、 土壤生物等方面的内容。而历史和文化特点是城市在其发展过程中积累下来的历史遗存所形成的特色,包括城市格局要素、 不同时代的代表性街区与代表性建筑、 传统街巷、 各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建筑与历史环境要素、 古树名木等,还包括城市历史沿革、 宗教信仰、 礼仪节庆、 风俗习惯、 地方传统表演艺术、 传统工艺等非物质

35、文化特色及其展示空间。 部分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往往因为地理环境和城市发展策略的差异存在不同的城市风貌分区。应了解不同城市风貌分区的范围和环境特点, 分析不同分区风貌与城市整体风貌的关系, 了解不同风貌分区的定位和发展目标, 建立分区建筑特色风貌的特色定位。 片区建筑风貌 城市中的建筑主要可分为本底建筑、 活跃建筑、 特色建筑三类, 本底建筑作为城市建筑风貌的背景, 主要包括大量的居住和公共配套等建筑。活跃建筑主要以城市的公共建筑为主, 而特色建筑往往是城市中的一些标志性建筑。不同建筑类型的管控程度会有所差异, 这些建筑在区域中的分布会表现出不同的集聚程度, 相对的会出现不同等级的建筑风貌管控片区

36、。其中重点风貌片区的建筑风貌管控力度最强, 特色片区相对宽松一些, 而一般片区较弱。 重点风貌片区是城市风貌分区中风貌识别性最强、 风貌展示空间最为集中的重点区域。包括重要公园和广场、 商业商务中心区、 滨水景观区、 体育文化设施、 门户节点、 交通节点等, 还包括历史文化名城中的历史城区、 历史文化街区, 以及对城市建筑风貌具备重要影响的区域。 特色片区主要包括传统风貌街区、 工业遗产保护街区、步行商业街区、 自然景观风貌区等区域。 公共空间建筑风貌 街道空间 街道按道路等级可分为快速路、 主干道、 次干道和支路等, 从人居活动功能上可分为交通性街道、 商业性街道、 生活性街道、 景观性街道

37、, 街道空间要从传统的主要重视机动车通行向全面关注人的交流和生活活动转变, 促进建筑风貌设计逐渐转向城市街区的发展。应加强建筑风貌设计与街道空间设计的整体性。 城市街景体系是城市景观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主要包括建筑界面、 道路绿化、 道路设施、 广告标识以及夜景照明等。而建筑功能活跃度则反映了不同功能建筑的使用情况、 对人群的吸引程度, 以及促进人群活动交往发生的频率。例如商业、 零售、 餐饮等功能相较于其他功能来说, 其建筑功能的活跃度较高, 更有利于更多交往活动的产生。 商业街道一般指城市中街道界面空间主要以集中商业以及零散店铺为主的街道, 人流聚集度较高。重点关注商业建筑群体、 商业步

38、行空间以及沿街界面的风貌塑造要求, 对街道空间的管控要实行强控制。 景观街道是城市中集中展示城市景观风貌环境的道路, 其中最常见的城市景观大道以车行为主导, 是贯穿城市片区的交通性干道, 兼具城市景观风貌展示功能。这类街道应关注街道的空间尺度, 控制街道空间的高宽比, 对于街墙控制和建筑风貌要进行强控制。 生活性街道是指在居住社区中长期具有人气的街道或街道段落。不仅仅是交通通行的通道, 更是居民不可或缺的日常公共生活空间。这种街道周边的建筑功能应主要以小型零售商业为主, 使用人群较多, 街道宽度较窄,值较小, 生活性氛围浓郁。对于这类街道的街墙要实行强控制。包括零售、餐饮以及商业等建筑功能。控

39、制机动车出入口设置, 鼓励设置密集、 连续的人行出入口数量, 保障街道活动, 为必要的建筑功能提供设计的灵活性。 建筑本体风貌 建筑本体管控要素指与建筑单体设计、 建筑风貌品质直接相关的管控要素, 涉及建筑群体、 建筑单体、 建筑细部、 建筑与场地多个层面要素, 主要运用在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建筑方案设计阶段。建筑表现的“ 得体” , 主要体现在形式要追随功能、 形制要符合身份、 形象要体现角色、 形态要融于环境等方面。布局的主要管控内容包括建筑在场地中的位置安排,彼此之间的组合关系及其所形成的整体空间质感;界面的主要管控内容包括建筑与外部空间的交界面;场所的主要管控内容包括建筑、 自然与人的活动

40、等多要素构成的整体空间环境, 建筑本体多种要素对于场所感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体量的主要管控内容包括建筑形体大小与尺度;造型的主要管控内容包括与建筑内在功能、 使用、 建造等紧密结合的外部形态塑造;立面的主要管控内容包括建筑物外立面的划分、 构图、虚实、 风格等;色彩的主要管控内容包括建筑物的色彩体系和主色调;材质的主要管控内容包括建筑物采用的能影响人感受的材料和质感;细部的主要管控内容包括建筑物的局部构件, 外观细节与建造工艺等; 屋顶的主要管控内容包括建筑物屋顶的形式、 尺度,以及所形成的第五立面; 底层与入口的主要管控内容包括建筑物底层的近人空间与联系外界城市空间的节点; 附属物及其他的主

41、要管控内容包括与建筑统一设计建设的立体绿化、 空调外机、 屋顶设备( 如冷却塔、 水箱、 烟囱、电梯机房、 楼梯间) 、 灯箱、 建筑标识、 广告牌匾等附属物, 以及建筑的围墙围栏、 消防设施、 人防设施、 通风井、 物流快递、 共享设施、 公共停车场库等配套设施。 居住类建筑应避免单一重复的兵营式布局, 避免无实用功能的繁复装饰。 公共服务类建筑应避免盲目追求宏大尺度空间, 避免高能耗、 高污染的建筑材质。 商业及办公类建筑避免造型繁琐、 贪大媚洋, 避免照搬照抄, 避免装饰杂乱、 材质单一。建筑风貌设计导则成果要求 设计图则 交通分析图分析城市的道路交通系统结构, 图示按照道路等级区分高速、 快速路、 主干路、 次干路、 支路等, 在遵循道路系统等级的基础上, 从街道布局特点、 周边地块用地性质, 识别出城市街道风貌特征, 一般分为类, 分别为商业性性街道、生活性街道、 交通性街道以及景观性街道。城市景观体系分析图应包括城市特色片区、 重点设计单元、 重要节点和重要界面分布图等。应尊重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绿地系统等专项规划确立的景观系统, 结合其形态和分布特点识别出城市景观风貌特征。重要的街道空间建筑形体控制图应包括但不限于街墙形态、 地块出入口、 街墙贴线率、 建筑布置区域、 建筑体量、 建筑功能活跃度、 建筑退界、 交通设施控制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建筑设计/结构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