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世纪评级 2023 年文化旅游基础设施与运营行业信用回顾与 2024 年展望 1 文化旅游基础设施与运营行业 正面 2023 年文化旅游基础设施与运营行业信用回顾与 2024 年展望 工商企业评级部 杨晓芬 楼雯仪 摘要 2023 年以来,伴随居民出行能力和意愿明显回升,前期积压的旅游需求得到释放,旅游行业加速复苏进程。我国经济回升向好,居民收入改善但储蓄偏好居高,消费意愿仍较疲软;旅游收入恢复尚滞后于人次,人均旅游消费一定程度受消费分级影响,旅游消费潜力尚待进一步激发,但在以消费为主导的内需发展格局下,旅游消费增长仍有较大空间。国内旅游市场仍以本地游和周边游为主导,节假日出行距离延长带动中
2、远程旅游市场渐次复苏,经济发展水平高的传统旅游客源地拥有相对优势,具备高吸引力旅游要素且能满足大众多元化需求的中远程旅游目的地更具恢复潜质。旅游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是促进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及政策红利逐步释放的推动下仍有投资空间,短期内受经济弱周期、预期不稳等影响存在一定压力。从子行业情况来看,(休闲设施)前期受抑制旅游需求得到释放,国内主要景区游客接待量明显提升;(酒店业)商旅需求逐步释放,行业经营持续回暖。从政策层面看,随着我国以消费为主导的内需发展格局逐渐形成,旅游消费环境将在政策助力下持续优化改善,旅游行业长期发展前景向好。2023 年以来,国
3、务院和文旅部等陆续出台文旅产业相关发展政策,涵盖旅游消费潜力释放、旅游基础设施提升、优化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盘活存量旅游资产、提供金融支持等,为旅游市场提振信心、释放潜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基础。从样本企业经营来看,2023 年前三季度行业需求回暖带动整体经营明显改善,不同类型主体间恢复情况存在差异。旅投类主体以城投类业务作为补充收入恢复相对更快,但因带有公益属性盈利提升相对偏弱,加之非经营性损益补充作用有限,净利润总值仍处于亏损状态。产业类主体业务对宏观经济和市场波动更为敏感,收入恢复程度相对滞后,其凭借更高的盈利水平经营改善显著,净利润总值实现扭亏为盈,以景区类、酒店类企业恢复情况更佳
4、。从样本企业财务来看,债务规模持续增长,经营负债程度加深,行业内企业多以债务偿付为主,资本性支出进一步缩减,整体融资规模趋降,但仍面临较大的债务循环压力;经营性现金流改善较为明显,可为债务偿付提供一定支持;资产流动性和经营周转效率均有改善,但旅投类企业存货、其他应收款等资产占比仍较高,实际资产流动性仍有赖于存货去化和款项回收进度。从债券发行情况看,2023 年随着个别中低等级发债企业逐步退出,公开市场存续发债企业数量有所减少,信用等级主要集中在 AA+级和 AA 级,其中新发行企业主体信用等级以 AA+级为主。行业内企业公开市场债券发行数量明显增加,发行利差与发债主体信用等级基本保持一致。级别
5、调整方面,共有 1 家企业主体信用等级调升。展望 2024 年,预计旅游业将进一步发挥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行业运行总体上有望积极向好。随着旅游消费环境得到改善,居民出行意愿有望进一步提升,行业景气度将延续;入出境旅游市场在政策利好叠加需求释放推动下有望进一步修复;乡村旅游市场伴随供需提升发展潜力较大。同时,在政策提振叠加景气回升之下,行业资本性支出需求将有所恢复。行业内不同类型企业信用质量将进一步分化。(休闲设施)伴随大众旅游需求趋于品质化和多样化,长期发展仍有赖于品质的持续推进、内容的创新升级。(酒店业)整体仍将趋于品牌化、连锁化和集团化发展,大型酒店集团轻资产化、中高端化转型升
6、级。新世纪评级 2023 年文化旅游基础设施与运营行业信用回顾与 2024 年展望 2 1.运行状况 旅游业1是依托于特定旅游资源,为游客提供住宿、出行、游览等综合性服务的行业,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创造就业机会、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旅游产业链上游为旅游资源开发,包括旅游目的地开发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中游为旅游要素服务,即向游客提供“住行游”等服务,包括旅游住宿、旅游交通、旅游游览等;下游为旅游推广营销,如旅行社、线上 OTA 等。近年来随着文化和旅游融合持续深化发展,我国旅游业态和旅游产品持续创新升级,旅游产业链文化价值内
7、涵日益丰富。图表 1.旅游行业细分子行业定义 行业分类 定义 休闲设施/文旅基础设施与运营 休闲设施指人们在进行消闲活动时所借助的、必需的物质和文化设备;旅游基础设施,从狭义上来说,是指为适应旅游者在旅行游览中的需要而建设的各项物质设施,主要包括旅游饭店、旅游交通及各种文化娱乐、体育、疗养等物质设备。酒店、度假村及豪华游轮(酒店业)酒店是以建筑物为依托,主要通过客房、餐饮、娱乐等设施及与之有关的多种服务项目,向客人提供服务的一种专门场所;度假村是为旅行者的较长时间的驻留而设计的住宅群;豪华邮轮是指环球海上航行或在地中海、加勒比海等特定地区航行的,以在船上娱乐和停靠地观光游览为目的的船舶总称。资
8、料来源:公开信息 2023 年以来我国居民出行能力和意愿明显回升,前期积压的旅游需求得到释放,旅游行业加速复苏进程。2022 年,受公共卫生事件持续影响,我国居民出行能力和意愿下降,国内旅游行业低位运行。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简称“文化和旅游部”)2数据显示,根据抽样调查统计结果,2022 年全国国内旅游总人次 25.30亿,同比下降 22.1%,达 2019 年同期的 42.1%;国内旅游收入 2.04 万亿元,同比下降 30.0%,达 2019 年同期的 35.7%。2023 年以来居民出行能力和意愿显著恢复,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数据显示,全年居民出游意愿平均达 91.86%,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新高
9、,较 2019 年高 4.52 个百分点,此前受抑制的旅游需求快速释放,带动旅游行业加速复苏进程。旅游人次方面,2023 年前三季度我国国内旅游总人次 36.74 亿,同比增长75.5%,恢复至 2019 年同期的 79.9%。分季度看,一季度国内旅游人次 12.16 亿,同比增长 46.5%;二季度国内旅游人次 11.68 亿,同比增长 86.9%;三季度国内旅游人次 12.90 亿,同比增长 101.9%。旅游收入方面,2023 年前三季度居民国内出游总花费 3.69 万亿元,同比增长 114.4%,恢复至 2019 年的 59.3%。据中国旅游研究院预计,2023 年全年国内旅游人次和国
10、内旅游收入分别将达到 54.07 亿和 5.2 万亿元,分别恢复至 2019 年的 90%和 91%。图表 2.近年来国内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次情况 注:Wind 资讯,新世纪评级整理、绘制;2023 年1-9 月旅游收入为居民国内出游总花费。1 根据国家统计局定义,旅游业是直接为游客提供出行、住宿、餐饮、游览、购物、娱乐等服务活动的集合。2 系文化部、国家旅游局整合职责组建,于 2018 年 3 月正式批准设立。-100.00-50.000.0050.00100.00150.00-2,750.007,250.0017,250.0027,250.0037,250.0047,250.0057,250
11、.00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09国内旅游收入(亿元)同比(%)右轴-100.00-50.000.0050.00100.00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09国内旅游人数(亿次)同比(%)右轴新世纪评级 2023 年文化旅游基础设
12、施与运营行业信用回顾与 2024 年展望 3 2023 年以来我国经济回升向好,居民收入增速有所改善但储蓄偏好处于较高水平,整体消费意愿仍较疲软。旅游行业收入恢复尚滞后于人次恢复,消费分级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旅游人均消费水平,旅游消费潜力尚待进一步激发。长远来看,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未变,在以消费为主导的内需发展格局下,旅游消费增长仍有较大空间。经济增长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是旅游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因素,交通条件改善和休假制度改革等亦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经济增长方面,2023 年前三季度我国 GDP 为 91.30 万亿元,同比增长 5.2%,其中,第一季度同比增长 4.5%,第二季度同比增
13、长 6.3%,第三季度同比增长 4.9%。从三大产业角度来看,2023 年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累计贡献率在 63%及以上,呈逐季度下降;从三驾马车角度来看,最终消费支出占 GDP 的比重回升至 66%以上,呈逐季度递增。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2023 年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2.94 万元,同比增长 5.9%,较上年同期提高 2.7 个百分点。受公共卫生事件形势影响,2022 年第一季度消费者对收入、就业、消费意愿的信心指数显著下滑,在 11 月政策优化调整后出现短暂回升,2023 年第一季度消费者信心指数进一步回升,随后第二季度再次走弱,截至 8 月末仍处于偏低水平。同时,
14、据中国人民银行调查显示,2023 年上半年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比均为 58.0%,居民储蓄意愿处于较高水平。叠加经济弱周期、收入水平及预期等影响,居民消费意愿仍较为疲软,旅游消费潜力有待进一步激发。图表 3.近年来三大产业和三架马车对我国 GDP 累计同比贡献率及同比增速情况(右轴:%)注:Wind 资讯,新世纪评级整理、绘制 图表 4.近年来我国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及消费者信心指数 资料来源:Wind 资讯,新世纪评级整理、绘制(注:同比为剔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同比)2023 年以来,旅游收入恢复尚滞后于旅游人次恢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消费观念转变,旅游消费分级趋势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
15、着旅游消费。从人均旅游消费水平来看,2023 年前三季度人均每次消费同比增长 22.2%,恢复至 2019 年同期的 74.3%,其中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每次消费分别同比增长 25.1%和4.5%。具体来看,作为主要消费群体的大众对价格敏感性更高,倾向于选择更为经济实惠的消费模式。住宿、餐饮、景区门票和交通等消费作为旅游支出的主要构成,具有相对刚性的需求,其价格波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众对出行方式和消费产品的选择,如出于经济考虑而选择自驾短途出行、减少目的地过夜-20.00-10.000.0010.0020.0030.00-50%0%50%100%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GDP:同比右轴第
16、二产业:同比右轴第三产业:同比右轴-60%-40%-20%0%20%40%60%80%100%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0.005.0010.0015.00-500.009,500.0019,500.0029,500.0039,500.0049,500.00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09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70.0090.00110.00130.00150.00消费者信心指数
17、:消费意愿消费者信心指数:收入消费者信心指数:就业新世纪评级 2023 年文化旅游基础设施与运营行业信用回顾与 2024 年展望 4 天数以节约住宿成本等,进而影响旅游消费支出。相较而言,高收入群体则愈加注重产品和服务品质,人均消费水平相对更高。据克而瑞 2022-2023 中国文旅资产发展报告,2022 年旅游人均消费仍集中于 1000-3000 元和 3000-10000 元区间,占比分别为 39.25%和 36.53%,比重均较上年略降,而人均消费超过 10000元的比重则较上年提升 1.83 个百分比至 6.89%。长远来看,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未变,在以消费为主导的内需发展格局下,
18、旅游消费增长仍有较大空间。2023 年以来,国内旅游市场仍以本地游和周边游为主导,经济发展水平高的传统旅游客源地具有相对优势;同时,节假日期间出行距离增加带动了中远程旅游市场渐次复苏,具备高吸引力旅游要素且能满足大众多元化需求的中远程旅游目的地恢复潜质更优。区域旅游方面,据各省公开披露的统计信息3显示,2022 年仅云南省、宁夏和湖南省的国内旅游人次同比实现正增长,上述区域拥有相对优质的旅游资源,同时促进旅游消费政策力度较大,如云南省于 2022 年 3月发布加快旅游业恢复发展若干政策措施4。旅游收入方面,2022 年仅云南省和宁夏的国内旅游收入同比实现正增长,其余地区国内旅游收入呈不同程度缩
19、减。其中,云南省国内旅游人次为 8.40 亿,同比增长29.4%,达 2019 年同期的 105.0%;国内旅游收入为 0.94 亿元,同比增长 26.4%,达 2019 年同期的 88.48%,总体恢复情况居全国前列。整体来看,2022 年大部分区域旅游市场承压运行,国内旅游人次和收入进一步缩减。图表 5.2020-2022 年主要省、市、自治区国内旅游人次、旅游收入及其同比情况(单位:亿人次、亿元、%)资料来源:各省、自治区统计局5,新世纪评级整理、绘制 2023 年以来,居民出行能力和意愿显著恢复,前期积压的旅游需求得到快速释放,但国内旅游市场仍以本地游和周边游为主。据中国旅游研究院调查
20、显示,2023 年 1-10 月近程省内旅游客流在国内旅游客流中占比仍达 74.6%6。一方面,随着大众消费观念发生转变,旅游活动边界逐步扩展,旅游消费也呈现高频次、近距离的特征;另一方面,文化和旅游融合日益发展,生态游、乡村游、微度假、微休闲、夜游等旅游新业态、新产品兴起,当地政府为促进消费发放文旅消费券等措施出台,均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本地乃至周边地区居民的消费热情。在国内旅游以本地游和周边游为主导的市场格局下,经济较为发达的传统旅游客源地将凭借人口基数大、本地及周边居民消费水平较高等具有相对优势。3 数据来源于各省市统计公报、统计局及文化和旅游厅,部分省市尚未披露2022年国内旅游人次和收
21、入情况相关信息,包括山西省、辽宁省、浙江省、湖北省、广东省、四川省和陕西省;重庆市和海南省披露口径为过夜游客,与本文口径不一致,湖南省未披露 2021 年旅游收入和人次,故上述省市均未列入。4 具体措施包括部分旅游景区门票降价促销并由省财政补贴、免费发放文旅消费券以及各类奖励补助等。5 地方层面统计口径为接待角度,即就同一层级(比如同为省区市一级)地区间的旅游统计数据存在重复统计,与国家层面存在差异。6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国内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22-2023),2022 年省内旅游客流占国内旅游客流的 81.24%,且 81%的省际旅游客流为相邻省份间的旅游流动。云南省江西省山东省
22、广西江苏省安徽省贵州省河南省福建省河北省上海市北京市甘肃省新疆黑龙江省吉林省内蒙古宁夏西藏青海省人次:2020年人次:2021年人次:2022年云南省江苏省广西山东省江西省贵州省安徽省福建省河南省河北省北京市上海市吉林省内蒙古新疆黑龙江省甘肃省西藏宁夏青海省收入:2020年收入:2021年收入:2022年新世纪评级 2023 年文化旅游基础设施与运营行业信用回顾与 2024 年展望 5 从出游距离来看,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数据显示,2023 年春节、五一、端午和中秋国庆“双节”期间游客平均出游半径分别为 206.90 公里、180.82 公里、164.87 公里和 189.50 公里,同比增幅在
23、50%-85%区间,恢复至 2019 年游客平均出游半径的 61%-77%。节假日期间游客出行距离拉长带动了中长线旅游市场渐次复苏,携程平台报告显示,中秋国庆“双节”期间跨省游订单占比 51%,长途游订单占比 39%,同比均增长两倍多。一方面,随着旅游业态和旅游方式日益多样化,“吃住行游娱购”中单个旅游要素的吸引力增强,如淄博烧烤的走红带动当地旅游热度上升、冰雪旅游的兴起催生哈尔滨旅游市场爆火、演唱会和影视 IP 等引发热点城市效应;另一方面,近年来游客消费需求趋于品质化和多样化,同时消费心理有所转变,考虑安全性、经济成本等因素,其在中远程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上往往更趋于谨慎。因此,具备高吸引力旅
24、游要素,能满足大众多元化需求的中远程旅游目的地恢复潜质更优。图表 6.2023 年主要节假日游客平均出游半径和游憩半径及同比增速 资料来源:中国旅游研究院,新世纪评级整理、绘制 伴随入出境政策持续优化、国际航线航班逐步恢复,我国国际旅游市场持续恢复。2023 年第三季度,全国移民管理机构共查验出入境人员 1.23 亿人次,同比增长 454.4%,达到 2019 年同期的 73%。出境游方面,2023 年以来文化和旅游部先后分三批恢复 138 个 ADS 国家和地区的团队旅游和机票酒店业务,前期受抑制的需求逐步释放,出境游市场有序复苏。据携程数据显示,2024 年元旦期间内地出境旅游订单量同比增
25、长近四倍,出境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 265%。从目的地来看,近程短距离出境游市场恢复相对更快。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报告,2023 年上半年出境游目的地累计接待内地游客 0.40 亿人次,93.95%的游客集中在亚洲地区,除我国港澳台地区外主要为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等周边国家。入境游方面,2023 年 1 月8 日我国全面放开入境政策,标志着入境游市场开启复苏进程。随后在单方面试行免签政策的国家范围扩大7、阶段性减免来华签证费等一系列政策利好推动下,入境游市场也逐步实现修复。据国家移民管理局,2023 年全国边检机关共查验入境人员 2.1 亿人次,恢复至 2019 年的 62.9%。携程数据显
26、示,2023 年 1-10月入境游订单同比增长 125%,达 2019 年同期近八成。长远来看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未变,旅游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是促进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及政策红利逐步释放的推动下,仍具有较大的投资空间,但短期内受经济弱周期、预期不稳等影响或面临一定压力,投融资活力仍有待进一步释放。旅游产业综合性强且具有产业联动效应,相关产业转型升级能够助推旅游产业新业态培育,其往往兼具高风险和高收益,叠加政策导向性影响相对更容易受资本青睐,产业结构优化成为驱动旅游产业投资的重要要素。此外,旅游市场规模、社会财富规模、旅游消费需求等亦是促进旅游产业投
27、资的动因。长期以来,在上述要素推动及政策红利释放助力下,全国各地积极投资旅游业并成效显著,截至 2023 年 12 月 14 日我国共拥有 A 级景区 1.49 万个、国家级和省级旅游度假区 700 多家、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 111 家、国家 7 2023 年 11 月 24 日,我国外交部宣布将对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马来西亚 6 个国家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单方面免签政策,2023 年 12 月 1 日至 2024 年11 月 30 日期间,上述国家持普通护照人员来华经商、旅游观光、探亲访友和过境不超过 15 天,可免签入境。50.0060.0070.0080.000.0050.0
28、0100.00150.00200.00春节五一端午中秋、国庆平均出游半径(公里)平均出游半径同比增速(右轴,%)0.0050.00100.00150.00200.000.005.0010.0015.00春节五一端午中秋、国庆平均游憩半径(公里)平均游憩半径同比增速(右轴,%)新世纪评级 2023 年文化旅游基础设施与运营行业信用回顾与 2024 年展望 6 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243 家、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 142 家和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 1597 家,存量旅游资源为我国旅游经济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需关注到,在我国旅游产业供给扩大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供需错配现象,如文旅项目
29、以观光和功能性为主,而互动参与等体验类较少,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元化旅游需求,我国旅游市场仍面临供给结构性不足的问题。一方面,旅游产业和空间的形成依赖于特定区域,旅游项目和目的地的开发建设与房地产存在相关度较高的情形,部分开发商为获取地产溢价收益倾向于忽视旅游市场容量和实际需求;另一方面,因大型旅游项目通常由政府部门主导,在区域投资压力和政策驱动下,部分地区和旅游细分行业倾向于大量投资建设,导致目前文旅资产存在低效、无效乃至闲置的现象,如贵州水司楼项目、淮南志高文化和科技动漫产业园等。2022 年 5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意见中明确将旅游列为盘活存量资
30、产的重点领域,2023 年 9 月关于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简称“若干措施”)提到支持旅游企业盘活存量旅游项目与存量旅游资产,11 月文化和旅游部印发的国内旅游提升计划(20232025 年)中将“推动盘活闲置低效旅游项目”列为三大深化重大改革的领域之一,均为激发提升文旅存量资产提供了政策基础,对于拓宽社会投资渠道、合理扩大有效投资进而促进旅游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据迈点研究院不完全统计,2023 年全国代表性文旅集团合计签约投资重大文旅项目 143 个,项目类型以旅游度假区、旅游综合开发、主题乐园、夜间旅游、数字文旅类为主,此外字节跳动、新东方等头部大型企业也
31、开始布局文旅产业细分赛道。长远来看,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趋势未变,旅游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是促进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未来文旅产业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及政策红利逐步释放的推动下仍具备投资空间。需关注的是,现阶段受经济弱周期、预期不稳等因素影响,文旅产业投资仍面临一定压力。据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投融资报告(2023)8显示,2023 年上半年度我国 A 股上市文化企业和重点旅游企业资本性支出分别同比下降 2.7%和 19.4%,前三季度我国文化和旅游产业融资项目数量和金额分别同比下降 19.3%和 34.8%,文旅企业投融资活力仍有待进一步释放。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数字文
32、化产业重点赛道投融资事件数量占文化产业投融资事件总数的 31.4%,同比提升 4.8个百分点。数字技术对于传统旅游消费场所优化升级的意义日益凸显,在我国旅游业从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进程中,未来智慧旅游领域或成为文旅产业重要的投资方向。1.1.休闲设施/文旅基础设施与运营 2023 年以来随着前期受抑制旅游需求得到释放,国内主要景区游客接待量明显提升。伴随大众旅游需求趋于品质化和多样化,未来休闲设施行业长期发展仍有赖于品质的持续推进、内容的创新升级。旅游设施是构成旅游产品的要素之一,其优化提升能够提高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旅游景区具有参观游览、休闲度假、康乐健身等功能,也属于旅游设施的一种,其
33、作为旅游目的地是旅游行业发展的最核心要素,主要包括自然景区、人文景区9和人造景区,以及新型旅游目的地形态主题公园。截至 2022 年末,我国 A 级旅游景区共 14917 个,其中 5A 级旅游景区共 318 家,较上年末增加 12 家,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以及中部地区,景区资源较丰富但也较为分散。2020-2022 年全国 A 级景区接待总人数分别为 32.4 亿人次、35.4 亿人次和 26.3 亿人次,旅游收入分别为 2017.7 亿元、2228.1 亿元和 1818.5 亿元,2022 年受公共卫生事件影响居民出行受限,加之部分景区阶段性实行门票政策,景区经营持续承压。2023 年以
34、来,随 8 来自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文创金融研究中心。9 人文型景区部分由国家、当地文物局负责管理,不在本文讨论范围。新世纪评级 2023 年文化旅游基础设施与运营行业信用回顾与 2024 年展望 7 着居民出行能力和意愿恢复,前期受抑制的旅游需求得到释放,从公开的主要已发债企业和上市公司所在景区数据来看,上半年度游客接待量明显提升。旅游景区依托于特定的旅游资源,其通常具有不可移动性、不可复制性、特殊性等特征,景区的区位、品牌知名度、品质等是影响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我国旅游景区分布存在区域性特征,不同区位的景区所处区域经济和交通设施存在差异,东部及中部等地区大多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具有相对更
35、好的旅游发展条件。品牌知名度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影响消费者选择,据迈点研究院景区品牌传播力(MBI)数据显示,2022年整体 MBI 波动反复,5A 级景区变化程度较 4A 级景区相对稳健,市场头部效应愈发明显,具有更高品牌知名度的景区竞争优势更强。目前传统景区更多提供观光游览服务,而互动和体验类消费偏少,景区收入较大程度上依赖于门票收入。随着大众消费日益品质化和多元化,文化和旅游持续深度融合,旅游业态和产品不断迭代更新,景区提质升级愈发成为影响其长期竞争力的关键。据马蜂窝报告显示,2023 年旅游主题中生态旅行热度同比增长 298%,文化体验热度增长 262%,旅游者越来越倾向于能提供独特体验和
36、个人成长的旅游活动。图表 7.主要已发债企业、上市公司所在景区相关情况(单位:元/人/次,万人次)景区/级别 区位 门票价格10(调价金额)进山人次/游客接待量(同比)备注:运营企业 2020 年 2021 年 2022 年 2023 年上半年 黄山风景区/5A 安徽省黄山市 旺季 190(40),淡季150 151.20(-56.8%)167.42(10.8%)139.69(-16.6%)209.16(527%)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峨眉山景区/5A 四川省乐山市 旺季 160(15),淡季110 184.95(-53.5%)256.52(38.7%)171.52(-33.1%)224.
37、61(153.6%)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普陀山景区/5A 浙江省舟山市 春节、国庆、五一 180(20),旺季 160、淡季 120(20)611.26(-37.6%)761.05(29.5%)487.50(-35.9%)646.72(271.2%)浙江舟山旅游集团有限公司(不涉及门票收入)灵山圣境/5A 江苏省无锡市 旺季 210,淡季 180 130.48(-53.2%)140.01(7.3%)79.20(-43.4%)/无锡灵山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 长白山景区/5A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安图县 105(20)71.20(-71.6%)95.10(33.4%)76.9011(-19.
38、2%)274.8(260.5%)长白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华清池景区/5A 陕西省西安市 120(30)126.04(-71.0%)153.37(21.7%)33.88(-77.9%)/陕西旅游集团有限公司 华山景区/5A 陕西省渭南市 旺季 160(20),淡季100 103.00(-67.1%)126.90(23.2%)154.62(21.8%)140.47(/)陕西华山旅游集团有限公司 瘦西湖风景区/5A 江苏省扬州市 旺季 100(50),淡季60(60)/30 116.00(-62.1%)201.80(74.0%)96.08(-52.4%)232.01(/)扬州瘦西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
39、司 龙虎山景区/5A 江西省鹰潭市 120(30)39.48(-55.6%)50.78(28.6%)19.54(-61.5%)/鹰潭市文化旅游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乌镇景区/5A 浙江省桐乡市 东栅门票 110(10),西栅门票 150,东西栅联票 190(10)301.99(-67.1%)368.73(22.1%)115.58(-68.7%)354.81(1383.9%)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九华山景区/5A 安徽省池州市 旺季 160(30),淡季140 791.68(-30.0%)821.01(3.7%)793.29(-3.7%)747.71(16.2%)12 安徽九华山旅游发展股份有
40、限公司*(不涉及门票收入)资料来源:Wind 资讯,公开信息,新世纪评级整理、绘制(注:*为上市公司)主题公园方面,2022 年随着市场限制放宽,此前受抑制需求得到释放,全球主题公园客流整体呈恢复态势,AECOM 联合主题娱乐协会 TEA 共同发布的2022 全球主题公园和博物馆报告显示,前 25 名主题公园总客流量同比增长 43%至 1.78 亿人次,恢复至 2019 年水平的 78%。分地区来看,所属欧洲、中东及非洲地区的主题乐园恢复相对更好,整体客流量恢复至 2019 年水平的 98%,亚太地区恢复相对缓慢,且地区间因外部宏观因素影响存在差异,除所属中国大陆的主题乐园外,亚太地区主题乐园
41、客流量均实现增长。受公共卫生事件影响,我国大陆地区的主题公园客流呈不同程度下降,如长隆海洋公园和长隆欢乐世界游客量分别同比下降 41.0%和 40.9%,为 2019 年同期的 37.5%和 46.9%。10 部分景区票价标准分类较多,此处以普通票票价为准。11 2022 年年报未披露游客数据,数据来源于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官网。12 半年度数据暂未披露,为前三季度数据。新世纪评级 2023 年文化旅游基础设施与运营行业信用回顾与 2024 年展望 8 图表 8.位列 2019 年全球 TOP25 的国内主题公园相关情况 2019 排名 公园 区位 游客量(万人次)同比(%)202
42、0 年 2021 年 2022 年 2020 年 2021 年 2022 年 8 长隆海洋王国 珠海横琴湾 479.7 745.2 440.0-59.1 55.3-41.0 10 上海迪士尼乐园 上海 550.0 848.0 530.0-50.9 54.2-37.5 24 欢乐谷 北京 395.0 493.0 374.0-23.4 24.8-24.1 25 长隆欢乐世界 广州 268.1 389.0 230.0-45.3 45.1-40.9 资料来源:AECOM、TEA 我国主题公园集中于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等沿海区域,并呈阶梯状分布,其中华东区域的主题公园分布较为密集。据中国主题公园研究院
43、等发布的2023 中国主题公园竞争力评价报告,2022 年我国大型和特大型主题公园13约 82 家,较 2019 年增加近 40 家。其中上海迪士尼乐园位列综合竞争力排名第一,而2021 年 9 月开幕的北京环球影城凭借与多个全球知名 IP 联名热度较高,综合竞争力位居第二,上海海昌海洋公园和珠海长隆海洋王国分列第三和第四。此外,2023 年 9 月全球最大的乐高乐园于上海启动主体工程建设,另有两座在建的乐高乐园分别位于四川省和深圳市。整体来看,国内主题乐园市场将进一步扩容,但头部主题乐园多为国际性品牌,本土主题乐园在品牌知名度、竞争力等方面仍有待提升。1.2.酒店业 2023 年以来,随着商
44、旅需求逐步释放,酒店行业经营业绩持续回暖,整体仍趋于品牌化、连锁化和集团化发展,大型酒店集团轻资产化、中高端化转型升级较为明显。酒店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旅游住宿设施,主要为旅行者提供住宿、餐饮及相关多元化服务。根据客户群体可以分为豪华酒店、中档酒店和经济型酒店等,目前国际上较为普遍的分类是按照客房数量划分,通常分为大型、中型和小型饭店14。我国从 1998 年开始推行饭店星级评定制度,主要从饭店的必备条件、设施设备、饭店运营质量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将其分为五个等级。酒店业周期属性较强,行业发展易受宏观经济景气程度和大众消费习惯影响。2020-2022 年受公共卫生事件影响,我国酒店行
45、业整体经营明显承压,行业供给加速出清。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我国星级饭店数量从 2019 年的 10003 家减少至 2022 年的 7337 家,以中低星级饭店退出数量最多。2023 年以来旅游行业加速回暖带动酒店行业需求上升,但酒店行业供给端稍滞后于需求端,第一季度星级饭店数量仍缩减,以三星级和四星级饭店退出数量最多,第二季度星级饭店数量出现小幅增长。从经营指标来看,2022 年全国星级饭店整体经营业绩显著趋弱,RevPAR 和出租率分别降至 2019 年的 62.70%和 69.50%,高星级酒店较中低星级下滑更为明显。2023 年以来,随着商务出行和休闲旅游需求释放,酒店行业经营业绩显著
46、恢复,其中,第一季度全国星级酒店 RevPAR 为 154.99 元/间/天,同比增长 60.51%,恢复至 2019 年同期的 92.95%;平均出租率为 43.28%,较上年同期上升 11.17 个百分点,恢复至 2019 年同期的 88.47%。第二季度星级酒店 RevPAR 为 195.90 元/间/天,同比增长 79.05%,恢复至 2019 年同期的 94.34%;平均出租率为 52.41%,较上年同期上升 15.68 个百分点,恢复至 2019 年同期的 92.11%,其中以高星级酒店恢复更佳。图表 9.近年来全国星级酒店经营情况 指标 年份 五星级 四星级 三星级 二星级 一星
47、级 RevPAR(元/间/天)2019 年 363.52 182.73 117.70 93.19 57.58 2020 年 209.50 117.35 78.33 62.50 41.92 13 即总占地面积 600 亩及以上或总投资 15 亿元及以上的国内主题乐园。14 客房数量为 600 间以上为大型饭店,客房数在 300 间-600 间为中型饭店,客房数量在 300 间以内为小型饭店。新世纪评级 2023 年文化旅游基础设施与运营行业信用回顾与 2024 年展望 9 指标 年份 五星级 四星级 三星级 二星级 一星级 2021 年 246.02 130.09 85.00 67.20 33.
48、57 2022 年 197.62 115.20 82.54 65.37 34.65 平均房价(元)2019 年 596.56 331.56 225.70 179.38 111.96 2020 年 518.81 300.21 206.21 161.85 117.28 2021 年 551.04 310.33 212.92 172.25 88.18 2022 年 509.33 298.52 216.93 181.71 91.96 出租率(%)2019 年 60.94 55.11 52.15 51.95 51.43 2020 年 40.38 39.09 37.99 38.61 35.74 2021
49、年 44.65 41.92 39.92 39.01 38.06 2022 年 38.80 38.59 38.05 35.98 37.68 资料来源:文化和旅游部 我国酒店行业供给端存在产品单一、单体规模小、连锁化率低的情况,近年来供给加速出清、格局持续优化,行业整体趋于品牌化、连锁化和集团化发展。据中国饭店协会数据显示,2020-2022 年我国酒店业设施由 27.9 万家减少至 25.2 万家,酒店客房数由 1533 万间减少至 1346 万间,连锁化率较 2019 年提升 13 个百分比至 39%。由于缺乏成熟的管理体系、会员流量和集约化运营支持,中小型单体酒店抗风险能力较弱,较难承担公共
50、卫生事件反复带来的冲击,选择暂时或永久性退出,加入抗风险能力更强的连锁品牌集团意愿更强。据中国饭店协会发布的2022 年中国酒店集团及品牌发展报告显示,2022 年前十大酒店集团的客房数量同比增长 8.27%,在连锁酒店市场中的占有率为 69.5%,大型酒店集团仍是市场中的主导力量。2023 年以来,我国大型酒店集团轻资产化、中高端化转型升级趋势仍较为明显。酒店集团一般通过直营、加盟等模式扩张来提高市场占有率,其中直营模式为重资产模式,由于占成本较高的租金、折旧摊销和人工相对固定,经营弹性相对较高,因而对周期波动更为敏感;加盟模式为轻资产模式,该模式下其主要输出品牌和经营管理,投资回报期更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