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理教育工作计划精选(7篇)一、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目的:以积极、理性的态度引导学生正视自身存在的情感问题,应对挫折与痛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工作计划:1.制定“关爱心理健康月”计划,开展各类心理健康活动,包括心理讲座、心理测试、情感剧场、心理咨询等,引导学生正视和处理个人情感问题。2.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协助辅导员及时了解学生情感状态,提供针对性的心理教育及咨询服务。3.在学生课业考试期间采用心理疏导与应急干预措施,减少学业压力通过各种方式提升学生自信心与心理韧性。4.与教师配合,开展校内外心理辅导员及家长的培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改善自己的情感状态。二、关注班级学生
2、成长目的:了解学生的成长状况,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知,增强自我管理能力,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工作计划:1.围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通过问卷调查、交流座谈等方式采集班级学生成长信息,为班级工作提供数据基础。2.学生组织小组活动,鼓励学生参与自主管理和服务,加强班级凝聚力与主人翁意识。3.引导学生以自我评价、学科班会、思想品德检测等为主要方式,自觉进行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帮助学生建立好的自我形象和人际关系。4.加强与家长沟通,定期召开家长会,讲述学生的成长状况,并共同探讨如何帮助学生全面发展。三、面向突发事件,开展应急心理疏导目的:加强学校应急心理教育体系建设,树立和完善应急心理疏导服务体系,为学生和教
3、职工提供必要的心理救助。工作计划:1.制定应急心理疏导应对预案,组织心理辅导人才组建应急心理疏导小组,确保应急心理疏导能力和效率。2.紧急事件发生,第一时间落实应急预案,快速进行心理疏导和支持,稳定受灾师生的情绪和心理健康。3.设置心理咨询服务热线,接受师生电话咨询和预约,开展心理疏导和咨询,提供专业的支持和安慰。4.培养学生自我心理应对技能,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学生应对极端事件、自我保护和自我调适的能力,增加学生自我抗压能力。四、构建健康校园环境目的: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校园管理中,建立和完善健康校园管理体系。工作计划:1.制定学校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教育计划,加强常规安全教
4、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2.定期搜集、分析、反馈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数据,并加以引导和支持。3.加强团队管理,确保团领导、辅导员做好特别关注学生的管理,在学生主动参与和引导下,帮助学生快速适应新环境,提高生活自理能力。4.强化团队协作机制建设,统筹协调各相关部门、院系和学院,共同维护、宣传和推广校内心理健康服务,确保服务的全面和充分性。五、提高心理咨询师能力目的:加强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和职业技能提高,提高学校心理咨询服务质量。工作计划:1.制定培训计划,安排心理咨询师定期参加专业研讨交流会、培训班和实践指导,更新和提高技能。2.着重提升心理咨询师的人际交往、沟通协商等软技能,帮助其更好地应对较为复杂
5、的心理教育和咨询情况。3.加强心理咨询师自身的能力培养,通过自我调适、锻炼性格,提高心理咨询师的人格魅力。4.加强心理咨询师的工作经验积累,通过悬崖勒马、案例解析和客户服务反馈等方式,加强心理咨询师的工作能力和经验积累。六、开展强制心理健康教育目的:建立强制心理健康教育的制度,确保每名学生和教职工都得到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支持。工作计划:1.制定强制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细则,明确强制范围、内容和方法。2.采用专业心理测试和讲座等方式,再加以心理评测和测评,引导学生正视自身身体健康的问题,并进行合理的心理调整。3.开展强制性的心理教育和咨询活动,为学生和教职工提供必要的心理帮助和支持,加强班级、学院
6、和家庭的沟通和交流。4.通过现场教育、网络教育以及电子邮件和短信等途径,加强学校对学生、教职工和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宣传,推动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心理健康问题。七、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目的:建立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和干预措施,对学生心理危机反应进行诊断治疗,确保心理危机事件得到及时、有效的干预与救助。工作计划:1.学校心理中心作为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核心,建立循环的心理危机网络、紧急反应机制,搭建专业的心理危机干预服务窗口。2.加强对心理危机的力度,预警心理危机风险、策划应对预案,结合应急心理疏导体系,建立学生个体心理危机管理服务模式与社会资源整合机制。3.加强对心理危机中的学生、家长、教师等心理危机干预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心理干预能力和实践经验,强化心理干预人员的责任使命意识。4.积极倡导社会关注心理健康问题,定期联络与协作各类社会机构,教育部门及公安部门、社区医疗机构等,形成以心理医生、医生、警察、卫生工作者等为核心的危机干预救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