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5年临床医学影像 CT 典型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 以下关于CT图像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是断面图像
B. 密度分辨力低于X线图像
C. 空间分辨力高于X线图像
D. 常用的窗宽是1000HU
答案:A
解析:CT图像是断面图像,密度分辨力高于X线图像,空间分辨力低于X线图像,常用窗宽范围一般不是1000HU,故A正确。
2. CT扫描前,患者必须去除检查部位的金属物品,其目的是
A. 防止金属物品掉入扫描机架内
B. 防止金属物品划伤检查床
C. 防止产生伪影
D. 防止患者过敏
答案:C
解析:金属物品在CT扫描时会产生伪影,影响图像质量,所以扫描前要去除检查部位金属物品,C正确。
3. 肝脏CT增强扫描动脉期扫描延迟时间一般为
A. 15 - 20秒
B. 25 - 30秒
C. 35 - 40秒
D. 45 - 50秒
答案:A
解析:肝脏CT增强扫描动脉期扫描延迟时间一般为15 - 20秒,可使肝动脉强化显影,A正确。
4. 正常肝脏CT平扫表现,下述哪项描述不对
A. 密度均匀
B. 略高于脾脏密度
C. 略低于胰腺密度
D. 肝内血管影可清晰显示
答案:D
解析:正常肝脏CT平扫密度均匀,略高于脾脏密度,略低于胰腺密度,肝内血管影平扫时一般不能清晰显示,D错误。
5. 肺部CT扫描,重点观察间质性病变时,应采用
A. 高分辨率扫描模式
B. 软组织扫描模式
C. 标准扫描模式
D. 肺窗宽窗位设置
答案:A
解析:观察间质性病变需采用高分辨率扫描模式,能更清晰显示细微结构,A正确。
6. 关于CT图像窗技术的描述,错误的是
A. 窗宽决定图像显示的CT值范围
B. 窗位是窗宽的中心值
C. 不同组织可采用不同窗宽窗位
D. 窗宽越大,图像对比度越高
答案:D
解析:窗宽越大,图像对比度越低,D错误,其余选项关于窗技术描述正确。
7. 颅脑CT扫描,下列哪种病变表现为高密度影
A. 脑梗死
B. 脑出血
C. 脑囊肿
D. 脑软化灶
答案:B
解析:脑出血在颅脑CT扫描时表现为高密度影,脑梗死、脑囊肿、脑软化灶一般为低密度影,B正确。
8. 腹部CT扫描前口服对比剂的目的是
A. 充盈胃肠道,减少伪影
B. 增强胃肠道蠕动
C. 观察胃肠道分泌功能
D. 保护胃肠道黏膜
答案:A
解析:口服对比剂可充盈胃肠道,减少其与周围组织重叠产生的伪影,利于观察腹部脏器,A正确。
9. CT图像上,肾脏的密度一般
A. 高于肝脏
B. 低于脾脏
C. 略高于胰腺
D. 略低于肝脏
答案:D
解析:肾脏密度略低于肝脏,高于脾脏、胰腺,D正确。
10. 下列关于CT血管造影(CTA)的描述,错误的是
A. 是一种无创血管成像技术
B. 需要注射对比剂
C. 可显示血管形态、走行等
D. 对血管病变诊断价值不大
答案:D
解析:CTA对血管病变诊断价值较大,能清晰显示血管形态、走行等,是一种无创血管成像技术,需注射对比剂,D错误。
11. 胸部CT扫描时,患者最佳呼吸状态应是
A. 深吸气后屏气
B. 深呼气后屏气
C. 平静呼吸状态
D. 随意呼吸状态
答案:A
解析:胸部CT扫描时深吸气后屏气可使肺部扩张良好,减少呼吸运动伪影,A正确。
12. 下列哪项不是CT图像质量控制的指标
A. 空间分辨力
B. 密度分辨力
C. 图像噪声
D. 患者辐射剂量
答案:D
解析:患者辐射剂量不属于CT图像质量控制指标,空间分辨力、密度分辨力、图像噪声等是图像质量控制指标,D正确。
13. 眼眶CT扫描,通常采用的扫描方式是
A. 横断面扫描
B. 冠状面扫描
C. 矢状面扫描
D. 螺旋扫描
答案:A
解析:眼眶CT扫描通常采用横断面扫描,必要时加冠状面扫描,A正确。
14. 下列关于CT增强扫描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增强扫描可提高病变的密度分辨力
B. 增强扫描只用于肿瘤性病变
C. 增强扫描前无需做碘过敏试验
D. 增强扫描后病变密度无变化
答案:A
解析:增强扫描可通过对比病变与正常组织强化情况,提高病变密度分辨力,并非只用于肿瘤,增强扫描前需做碘过敏试验,增强后病变密度会有变化,A正确。
15. 腹部CT扫描发现肝脏内低密度灶,需要鉴别诊断,以下哪种检查对鉴别诊断意义不大
A. CT增强扫描
B. MRI检查
C. 超声检查
D. 血常规检查
答案:D
解析:血常规检查主要反映血液中细胞成分情况,对肝脏低密度灶鉴别诊断意义不大,CT增强扫描、MRI检查、超声检查对肝脏病变鉴别有重要意义,D正确。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 CT图像伪影的产生原因包括
A. 患者体内有金属物品
B. 扫描参数设置不当
C. 探测器故障
D. 重建算法选择不合适
答案:ABCD
解析:患者体内金属物品、扫描参数设置不当、探测器故障、重建算法选择不合适等都可能导致CT图像伪影产生。
2. 肝脏CT增强扫描的三期是指
A. 动脉期
B. 门静脉期
C. 平衡期
D. 延迟期
答案:ABD
解析:肝脏CT增强扫描三期为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平衡期表述不准确,ABD正确。
3. 肺部CT检查的适应证包括
A. 肺部炎症
B. 肺部肿瘤
C. 肺血管病变
D. 肺先天性畸形
答案:ABCD
解析:肺部炎症、肿瘤、血管病变、先天性畸形等都是肺部CT检查的适应证。
4. 颅脑CT扫描能发现的病变有
A. 脑出血
B. 脑梗死
C. 脑肿瘤
D. 脑积水
答案:ABCD
解析:颅脑CT扫描对脑出血、脑梗死、脑肿瘤、脑积水等病变都能较好显示。
5. CT图像后处理技术包括
A. 多平面重组(MPR)
B. 曲面重组(CPR)
C. 容积再现(VR)
D. 最大密度投影(MIP)
答案:ABCD
解析:多平面重组、曲面重组、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等都是CT图像后处理技术。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 简述CT图像的优点。
答案:CT图像的优点包括:断面图像,可清晰显示人体内部器官的形态、结构;密度分辨力高,能区分不同密度的组织,对病变的密度变化显示敏感;可进行多种后处理技术,如多平面重组、容积再现等,更直观全面地显示病变;检查速度相对较快,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扫描;为临床诊断提供丰富信息,有助于疾病的准确诊断和鉴别诊断。
解析:从多个方面阐述CT图像优点,如成像方式、分辨力、后处理、检查速度及对诊断的作用等。
2. 简述肝脏CT增强扫描各期的表现及意义。
答案:动脉期:肝动脉强化显影,肝脏实质密度迅速升高,此期可显示肝脏血管情况及富血供病变的早期强化表现。门静脉期:门静脉强化,肝脏实质密度进一步升高并达到峰值,有利于观察肝脏实质病变及门静脉系统情况,区分病变与正常组织强化差异。延迟期:肝脏实质密度逐渐下降,有助于发现延迟强化的病变,如肝内胆管细胞癌等延迟强化表现。通过各期扫描,可动态观察肝脏病变血供特点,为病变的定性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解析:分别说明肝脏CT增强扫描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肝脏及病变的强化表现和对诊断的意义。
3. 简述肺部CT扫描的注意事项。
答案:扫描前去除胸部金属物品,如项链、胸罩等;患者需训练呼吸,保持深吸气后屏气状态进行扫描,以减少呼吸运动伪影;扫描范围应根据病变情况合理确定,一般需包括整个肺部;对于增强扫描患者,需做好碘过敏试验,检查前禁食4 - 6小时,以减少胃肠道蠕动伪影;扫描过程中患者保持安静,避免移动。
解析:从去除金属物品、呼吸配合、扫描范围、增强扫描准备及扫描过程中注意事项等方面阐述。
四、病例分析题(每题15分,共15分)
患者,男性,55岁。因上腹部不适、疼痛1个月入院。CT检查发现肝脏右叶有一圆形低密度灶,直径约5cm,边界不清,平扫密度均匀,CT值约35HU,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边缘轻度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病灶强化不明显,呈低密度改变。
问题:
1. 根据上述CT表现,考虑可能的诊断有哪些?
2. 为进一步明确诊断,还需要做哪些检查?
答案:
1. 可能的诊断有:肝囊肿、肝血管瘤、肝癌等。肝囊肿一般平扫呈均匀低密度,边界清晰,增强扫描无强化;肝血管瘤动脉期边缘强化,逐渐向中心填充,延迟期可呈等密度或高密度;肝癌动脉期可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程度低于正常肝组织,呈低密度改变,该病例表现符合肝癌特点,但也需与其他病变鉴别。
2. 需要进一步做的检查有:CT增强扫描的多期动态观察,更准确判断病变强化特点;MRI检查,对肝脏病变的诊断准确性较高,能提供更多信息;肿瘤标志物检查,如甲胎蛋白等,有助于肝癌的诊断及病情监测;必要时可行肝脏穿刺活检,获取病理组织明确诊断。
解析:根据CT表现分析可能疾病,再阐述进一步明确诊断所需检查及理由。
五、名词解释题(每题约5分,共20分)
1. CT
答案:CT即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是利用X线束对人体某一部位进行断层扫描,探测器接收穿过人体后的X线信号,经计算机处理后重建出人体内部器官的横断面图像,能清晰显示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及密度变化,为疾病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2. 窗宽
答案:窗宽是指CT图像上所显示的CT值范围。调节窗宽可改变图像的对比度,窗宽越大,图像中可显示的CT值范围越广,组织间对比度越低;窗宽越小,组织间对比度越高。
3. 部分容积效应
答案:部分容积效应是指在CT扫描时,扫描层面内含有多种密度不同的组织,其所测CT值是这些组织CT值的平均值,导致小的病变不能被真实显示,造成密度测量误差,影响病变的准确判断。
4. CTA
答案:CT血管造影(CTA)是一种无创血管成像技术,通过静脉注射对比剂,利用螺旋CT快速扫描和计算机重建技术,获得血管的三维图像,可清晰显示血管的形态、走行、管径及血管病变等情况,为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