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5年全国高考卷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总共10题,每题2分)
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静谧 鞠躬尽瘁 妇孺皆知
B. 懊悔 锋芒必露 一拍即合
C. 撺掇 杂乱无张 参差不齐
D. 屏嶂 鞠躬尽瘁 参差不齐
答案:A
解析:B项“锋芒必露”应为“锋芒毕露”;C项“杂乱无张”应为“杂乱无章”;D项“屏嶂”应为“屏障”。
2. 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作者光未然,原名张光年,诗人、文学评论家。
B. 《土地的誓言》作者端木蕻良,原名曹京平,作家。
C.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
D. 《卖油翁》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答案:D
解析:《卖油翁》作者是欧阳修,《卖油翁》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则写事明理的寓言故事,记述了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事故事,通过卖油翁自钱孔滴油技能的描写及其对技能获得途径的议论,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
B. 他的写作水平明显改进了。
C. 他经常回忆过去的往事。
D. 他的话很有趣,让大家忍不住笑了起来。
答案:D
解析:A项缺少主语,应删去“通过”或“使”;B项“水平”与“改进”搭配不当,应将“改进”改为“提高”;C项“过去的”和“往事”语义重复,应删去“过去的”。
4. 下列对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比喻)
B.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排比、比喻)
C. “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比喻)
D.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排比)
答案:B
解析:A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C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D项运用了反复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5.“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出自陶渊明的( )
A. 《归园田居》
B. 《饮酒》
C. 《桃花源记》
D. 《五柳先生传》
答案:B
解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出自陶渊明的《饮酒·其五》,此句诗描绘了诗人在东篱下采摘菊花,悠然间见到南山的闲适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6.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确凿(què) 菜畦(qí) 桑葚(shèn) 油蛉(líng)
B. 斑蝥(máo) 攒成(cuán) 敛声(liǎn) 人迹罕至(hǎn)
C. 秕谷(bǐ) 系绳(jì) 锡箔(bó) 蝉蜕(tuì)
D. 盔甲(kuī) 觅食(mì) 倜傥(tǎng) 拗过去(ǎo)
答案:D
解析:A项“确凿”的“凿”应读“záo”;B项“攒成”的“攒”应读“cuán”;C项“系绳”的“系”应读“xì”。
7. 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人常用“阴”“阳”表示方位,山南水北称为“阳”,山北水南称为“阴”。
B. “河”一般专指黄河,“关”一般专指函谷关,“江”一般专指长江。这些专名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
C. 古代兄弟之间的排行有伯、仲、叔、季,“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D. 以上表述都正确。
答案:D
解析:在古代文化常识中,古人常用“阴”“阳”表示方位,山南水北称为“阳”,山北水南称为“阴”;“河”一般专指黄河,“关”一般专指函谷关,“江”一般专指长江,这些专名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古代兄弟之间的排行有伯、仲、叔、季,“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8. 下列对诗歌《木兰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B. 这首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
C. 诗中“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运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了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赴战场,飞越一道道关口,一座座高山的情景,表现了木兰的矫健雄姿。
D. 诗中“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描写了边塞军营的生活,表现了木兰在边塞军营的艰苦生活。
答案:D
解析:“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了边塞军营的生活,表现了木兰在边塞军营的艰苦生活。“朔气传金柝”是从听觉角度写,“寒光照铁衣”是从视觉角度写。
9. 下列对文学名著《骆驼祥子》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以现实主义的笔法与悲天悯人的情怀,塑造了祥子、虎妞等一批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拥有重要地位。
B. 祥子来自农村,他老实、健壮、坚忍,如同骆驼一般。来到北京后,他选择了当时城市底层老百姓很普通的行业——拉洋车。他最大的梦想就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
C. 祥子的三起三落分别是:一起:来到北平当人力车夫,苦干三年,凑足一百块钱,买了辆新车。一落: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理想第一次破灭。二起:卖骆驼,拼命拉车,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新车。二落:干包月时,祥子辛苦攒的钱也被孙侦探搜去,第二次希望破灭。三起:虎妞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祥子又有车了。三落: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又卖掉了车。
D. 以上表述都不正确。
答案:D
解析:A、B、C三项表述均正确。《骆驼祥子》通过人力车夫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破产农民在“市民化”过程中的沉沦,有力地揭露了旧社会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10. 下列对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比喻)
B.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排比、比喻)
C. “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比喻)
D.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排比)
答案:B
解析:A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C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D项运用了反复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二、多项选择题(总共10题,每题2分)
1. 下列词语中,与“慷慨激昂”意思相近的有( )
A. 慷慨陈词
B. 激昂慷慨
C. 热血沸腾
D. 义愤填膺
答案:ABCD
解析:“慷慨激昂”形容情绪、语调激动昂扬而充满正气。“慷慨陈词”指意气激昂地陈述自己的见解;“激昂慷慨”形容语调高亢有力,情绪激奋昂扬;“热血沸腾”比喻激情高涨;“义愤填膺”指胸中充满了正义的愤恨,形容十分愤怒。这几个词语都与“慷慨激昂”意思相近。
2. 下列文学作品中,属于鲁迅作品的有( )
A. 《呐喊》
B. 《彷徨》
C. 《朝花夕拾》
D. 《野草》
答案:ABCD
解析:《呐喊》是鲁迅的短篇小说集,收录了他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14部短篇小说;《彷徨》是鲁迅的短篇小说集,收录了他1924年至1925年所作的11篇小说;《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野草》是鲁迅的散文诗集。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有( )
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
B. 他的写作水平明显提高了。
C. 他经常回忆过去的往事。
D. 他的话很有趣,让大家忍不住笑了起来。
答案:BD
解析:A项缺少主语,应删去“通过”或“使”;C项“过去的”和“往事”语义重复,应删去“过去的”。
4. 下列对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有( )
A.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拟人)
B.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排比、比喻)
C. “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拟人)
D.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反复、拟人)
答案:ABCD
解析:A项将油蛉和蟋蟀当作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B项既有排比又有比喻;C项将薄雪当作人来写;D项运用了反复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5. 下列古代文化常识中,表述正确的有( )
A. 古人常用“阴”“阳”表示方位,山南水北称为“阳”,山北水南称为“阴”。
B. “河”一般专指黄河,“关”一般专指函谷关,“江”一般专指长江。
C. 古代兄弟之间的排行有伯、仲、叔、季,“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D. 以上表述都正确。
答案:ABCD
解析:在古代文化常识中,古人常用“阴”“阳”表示方位,山南水北称为“阳”,山北水南称为“阴”;“河”一般专指黄河,“关”一般专指函谷关,“江”一般专指长江;古代兄弟之间的排行有伯、仲、叔、季,“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6. 下列对诗歌《木兰诗》的理解,正确的有( )
A.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B. 这首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
C. 诗中“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运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了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赴战场,飞越一道道关口,一座座高山的情景,表现了木兰的矫健雄姿。
D. 诗中“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描写了边塞军营的生活,表现了木兰在边塞军营的艰苦生活。
答案:ABC
解析:“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了边塞军营的生活,表现了木兰在边塞军营的艰苦生活。“朔气传金柝”是从听觉角度写,“寒光照铁衣”是从视觉角度写。
7. 下列文学名著《骆驼祥子》中,表述正确的有( )
A.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以现实主义的笔法与悲天悯人的情怀,塑造了祥子、虎妞等一批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拥有重要地位。
B. 祥子来自农村,他老实、健壮、坚忍,如同骆驼一般。来到北京后,他选择了当时城市底层老百姓很普通的行业——拉洋车。他最大的梦想就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
C. 祥子的三起三落分别是:一起:来到北平当人力车夫,苦干三年,凑足一百块钱,买了辆新车。一落: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理想第一次破灭。二起:卖骆驼,拼命拉车,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新车。二落:干包月时,祥子辛苦攒的钱也被孙侦探搜去,第二次希望破灭。三起:虎妞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祥子又有车了。三落: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又卖掉了车。
D. 以上表述都正确。
答案:ABCD
解析:《骆驼祥子》通过人力车夫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破产农民在“市民化”过程中的沉沦,有力地揭露了旧社会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8. 下列词语中,与“栩栩如生”意思相近的有( )
A. 惟妙惟肖
B. 活灵活现
C. 绘声绘色
D. 有声有色
答案:AB
解析:“栩栩如生”通常用来形容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活灵活现”形容神情逼真,使人感到好像亲眼看到一般。这两个词语与“栩栩如生”意思相近。“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有声有色”形容说话、表演等生动形象的样子,它们与“栩栩如生”意思不完全相同。
9. 下列文学作品中,属于小说的有( )
A. 《呐喊》
B. 《骆驼祥子》
C. 《朝花夕拾》
D. 《彷徨》
答案:ABD
解析:《呐喊》《彷徨》《骆驼祥子》均为小说。《呐喊》是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彷徨》是鲁迅的短篇小说集;《骆驼祥子》是老舍的长篇小说。而《朝花夕拾》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
10. 下列句子中,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有( )
A. 他像一只小鸟一样快乐。
B. 她的脸红得像苹果。
C. 他的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
D. 他跑得像风一样快。
答案:ABCD
解析:这几个句子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分别将“他”比作“小鸟”,将“她的脸”比作“苹果”,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