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5年法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总共10题,每题2分)
1. 下列属于我国根本大法的是( )
A. 刑法 B. 民法 C. 宪法 D. 行政法
2. 民事主体因同一行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的,承担行政责任或者刑事责任不影响承担民事责任;民事主体的财产不足以支付的,( )。
A. 优先清偿诉讼费用 B. 适当减免相关责任
C. 优先用于承担民事责任 D. 按比例分别承担相应责任
3. 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 )
A. 人民民主专政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民主集中制 D.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4.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 )。
A. 有效 B. 无效 C. 效力待定 D. 可撤销
5. 下列不属于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的是( )
A. 配偶 B. 子女 C. 父母 D. 兄弟姐妹
6. 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刑事责任年龄是( )
A. 14周岁 B. 16周岁 C. 18周岁 D. 20周岁
7. 行政行为以其对象是否特定为标准,可分为( )
A. 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
B. 羁束行政行为和自由裁量行政行为
C. 依职权行政行为和依申请行政行为
D. 要式行政行为和非要式行政行为
8. 下列属于知识产权保护范围的是( )
A. 肖像权 B. 商标权 C. 物权 D. 债权
9. 合同的订立一般要经过( )两个阶段。
A. 要约和承诺 B. 协商和签约
C. 起草和审核 D. 公证和登记
10.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 )。
A. 裁定中止诉讼 B. 移交给其他部门
C. 及时判决 D. 再次调解
二、多项选择题(总共10题,每题2分)
1.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 )
A. 平等权 B. 政治权利和自由
C. 宗教信仰自由 D. 人身自由权
2. 下列属于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条件有( )
A. 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B. 意思表示真实
C. 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D. 经过公证
3. 犯罪的基本特征包括( )
A. 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B. 刑事违法性
C. 应受刑罚处罚性 D. 主观故意性
4. 下列属于行政强制措施的有( )
A. 查封场所、设施或者财物
B. 扣押财物
C. 冻结存款、汇款
D. 行政拘留
5. 下列属于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范围的有( )
A. 配偶 B. 子女 C. 父母 D. 对公婆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丧偶儿媳
6. 知识产权包括( )
A. 著作权 B. 专利权 C. 商标权 D. 发现权
7. 合同的内容一般包括( )
A. 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和住所
B. 标的
C. 数量和质量
D. 价款或者报酬
8. 下列属于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有( )
A. 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
B.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
C. 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
D. 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
9. 下列属于我国国家机构的有( )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C. 国务院 D. 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10. 下列属于行政处罚种类的有( )
A. 警告 B. 罚款 C. 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
D. 行政拘留
三、填空题(总共4题,每题5分)
1.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 )。
2. 法人应当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住所、财产或者经费。法人成立的具体条件和程序,依照法律、( )的规定。
3. 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 )的。
4. 行政复议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 )日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但是法律规定的行政复议期限少于此期限的除外。
四、判断题(总共10题,每题2分)
1.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
2.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
3. 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 )
4. 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一律停止执行。( )
5. 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 )
6. 著作权自作品创作完成之日起产生。( )
7. 无过错责任原则是指行为人只要给他人造成损失,不问其主观上是否有过错而都应承担的责任。( )
8.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 )
9. 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
10. 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 )
五、简答题(总共4题,每题5分)
1. 简述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2. 简述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
3. 根据刑法规定,简述自首的概念和成立条件。
4. 简述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答案与解析
1. 单项选择题答案
- 1.C 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我国根本大法。
- 2.C 民事主体财产不足以支付时优先用于承担民事责任。
- 3.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政权组织形式。
- 4.B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 5.D 兄弟姐妹是第二顺序法定继承人。
- 6.B 我国刑法规定16周岁为完全刑事责任年龄。
- 7.A 行政行为以对象是否特定分为抽象和具体行政行为。
- 8.B 商标权属于知识产权保护范围。
- 9.A 合同订立一般经过要约和承诺阶段。
- 10.C 调解不成应及时判决。
2. 多项选择题答案
- 1.ABCD 平等权、政治权利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权都是公民基本权利。
- 2.ABC 民事法律行为有效需行为人有相应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法不违背公序良俗。
- 3.ABC 犯罪基本特征是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
- 4.ABC 查封、扣押、冻结存款汇款属于行政强制措施,行政拘留是行政处罚。
- 5.ABCD 配偶、子女、父母及对公婆尽主要赡养义务的丧偶儿媳都属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
- 6.ABC 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
- 7.ABCD 合同内容一般包括当事人信息、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报酬等项。
- 8.ABCD 重大误解、欺诈、胁迫、显失公平的民事法律行为可撤销。
- 9.ABCD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家主席、国务院、法院和检察院都属我国国家机构。
- 10.ABCD(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财物、行政拘留都属行政处罚种类)
3. 填空题答案
- 1.全面发展
- 2.行政法规
- 未得逞
- 3.60
4. 判断题答案
- 1.√ 任何组织或个人都无超越宪法和法律特权。
- 2.×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 3.√ 符合犯罪中止定义。
- 4.× 行政复议和诉讼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一般不停止执行。
- 5.√ 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
- 6.√ 著作权自创作完成之日起产生。
- 7.√ 符合无过错责任原则定义。
- 8.√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
- 9.√ 公民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 10.√ 符合犯罪预备定义。
5. 简答题答案
- 1.我国公民基本义务包括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照法律纳税;其他义务,如劳动、受教育等义务。
- 2.民事法律行为形式有口头形式,如日常简单交易对话;书面形式,如合同书面文本;推定形式,通过行为间接推知意思表示;沉默形式,在特定情况下沉默视为意思表示。
- 3.自首是指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行为,或者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行为。成立条件: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
- 4.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包括对行政拘留、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罚款、警告等行政处罚不服的;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不服的;申请行政许可,行政机关拒绝或者在法定期限内不予答复,或者对行政机关作出的有关行政许可的其他决定不服的;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关于确认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 的决定不服的;对征收、征用决定及其补偿决定不服的;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拒绝履行或者不予答复的;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经营自主权或者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土地经营权的;认为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排除或者限制竞争的;认为行政机关违法集资、摊派费用或者违法要求履行其他义务的;认为行政机关没有依法支付抚恤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社会保险待遇的;认为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约定履行或者违法变更、解除政府特许经营协议、土地房屋征收补偿协议等协议的;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他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除前款规定外,人民法院受理法律、法规规定可以提起诉讼的其他行政案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