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站名: 年级专业: 姓名: 学号:
凡年级专业、姓名、学号错写、漏写或字迹不清者,成绩按零分记。
…………………………密………………………………封………………………………线…………………………
山西国际商务职业学院《临床基础检验技术讲课》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批阅人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细胞生物学的研究中,细胞骨架对于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当细胞需要进行迁移时,以下哪种细胞骨架成分的变化是最为显著的?( )
A. 微丝的重组和动态变化,为细胞提供运动的动力
B. 微管的解聚和重新组装,引导细胞的方向
C. 中间纤维保持稳定,不参与细胞迁移过程
D. 细胞骨架完全解体,然后重新构建
2、在生物的群落结构和演替过程中,对于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特点及区别,以下哪一种描述是最准确的?( )
A. 原生演替是在从未有过生物生长或虽有过生物生长但已被彻底消灭的原生裸地上发生的演替,进程缓慢;次生演替是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速度相对较快
B. 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区别主要在于起始的生态条件不同,但其演替的过程和最终形成的群落结构是相似的
C. 次生演替比原生演替更复杂,因为它涉及到更多的生物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
D. 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是两种完全独立的演替类型,它们之间没有任何关联和相似之处
3、在细胞分化的过程中,以下关于其特点和机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
A. 细胞分化是指同一来源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是多细胞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
B. 细胞分化具有持久性,在整个生命过程中都存在,但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程度
C. 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不同类型的细胞表达不同的基因,从而合成不同的蛋白质
D. 细胞分化是不可逆的,一旦细胞发生分化,就不能再恢复到未分化状态,转变为其他类型的细胞
4、在生物化学中,对于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以下哪种说法是不准确的?( )
A.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指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形成的多肽链,其序列决定了蛋白质的高级结构和功能
B.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包括α-螺旋、β-折叠和无规卷曲等,它们通过氢键维持稳定
C. 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是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通过侧链基团的相互作用进一步折叠形成的三维结构
D. 蛋白质的四级结构是指多个具有独立三级结构的亚基通过非共价键结合形成的复合物,所有蛋白质都具有四级结构
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特征之一,以下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越强,恢复力稳定性通常越弱
B.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是生态系统维持稳定性的基础,其调节机制主要是负反馈调节
C. 当外界干扰因素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会遭到破坏,甚至导致生态系统崩溃
D.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无关,只取决于外界环境的变化
6、神经调节是生物体快速、准确地适应环境变化的重要调节方式。在人体神经系统中,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信息,实现对机体的调控。例如,当我们看到危险时,神经系统会迅速做出反应。以下关于神经调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
B.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
C. 静息电位时,神经细胞膜内外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动作电位时则相反
D. 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7、在动物营养学的研究中,当考虑动物的营养需求时,以下哪种营养素对于维持动物的正常生长和繁殖是不可或缺的?( )
A. 碳水化合物
B. 蛋白质
C. 脂肪
D. 维生素
8、群落的演替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以下关于群落演替的描述,哪一项是不准确的?( )
A. 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B. 初生演替是在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C. 次生演替是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D. 群落演替的最终阶段都是森林阶段,不会受到任何因素的影响而改变
9、对于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以下关于其各个时期的特征和重要性的描述,哪一种是准确的?( )
A. 有丝分裂包括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前期染色体出现、核膜核仁消失;中期染色体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末期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有丝分裂保证了细胞的遗传物质在亲代和子代细胞之间的精确传递,维持了细胞的遗传稳定性
B. 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是随机的,没有规律可循
C. 有丝分裂对细胞的生长和发育没有直接影响,只是一种简单的细胞分裂方式
D. 有丝分裂的各个时期可以随意颠倒,不影响细胞的正常分裂
10、在微生物学的研究中,当鉴定未知的微生物菌株时,以下哪种方法通常结合多种特征进行准确的分类和鉴定?( )
A. 形态观察
B. 生理生化试验
C. 16S rRNA 基因测序
D. 以上都是
11、对于生物的群落结构,以下关于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的形成原因及对生物的影响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
A. 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是自然形成的,与生物的行为无关
B. 垂直结构主要受光照、温度等因素影响,水平结构主要受地形、土壤湿度等因素影响。这两种结构为不同生物提供了多样的栖息空间和资源,有利于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C. 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对群落中的生物没有明显的作用
D. 垂直结构比水平结构更重要,决定了群落的稳定性
12、在生态学中,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抵抗力,以下哪种描述是最符合实际情况的?( )
A.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它与生态系统的复杂程度、物种多样性等因素有关。复杂的生态系统通常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
B. 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是固定不变的,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一旦形成就能够始终保持不变
C.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其中的顶级消费者,顶级消费者数量越多,生态系统越稳定
D. 简单的生态系统比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更强的抵抗力稳定性,因为它们的结构和功能更易于维持
13、在细胞呼吸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和利用至关重要。关于细胞呼吸,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有氧呼吸分为三个阶段,分别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上进行,每个阶段都有能量产生
B. 无氧呼吸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对于一些生物来说,这是一种在缺氧条件下获取能量的应急方式
C. 有氧呼吸产生的能量远远多于无氧呼吸,因为有氧呼吸能将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
D. 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全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不能用于细胞的其他生命活动
14、在细胞生物学中,关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以下哪种说法是不准确的?( )
A. 细胞膜主要由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糖类组成,其结构呈现流动镶嵌模型
B. 脂质分子以双层形式排列,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其中磷脂分子的头部朝向膜的外侧,尾部朝向膜的内侧
C. 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种类繁多,有的作为载体参与物质运输,有的作为受体接收外界信号,还有的具有酶的活性参与细胞代谢
D. 细胞膜具有绝对的稳定性,其组成和结构不会随着细胞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15、关于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关系,假设要研究一种新发现的蛋白质的功能,以下哪个途径是可行的?( )
A. 分析蛋白质的一级结构,预测其可能的功能
B. 研究蛋白质的三维结构,了解其活性位点和分子相互作用的方式,推断其功能
C. 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改变蛋白质的结构,观察其功能的变化
D. 以上途径都可以为研究新蛋白质的功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通常需要综合运用这些方法来深入了解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紧密联系
二、计算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15分)
1、(本题5分)已知某溶液的浓度为 10%,现要将该溶液配制成浓度为 5%的溶液 1000ml,需取原溶液多少毫升?
2、(本题5分)已知某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为 115ml/min,若该患者摄入某种药物后,该药物的肾清除率为 60ml/min,求该药物在体内的蓄积系数是多少?
3、(本题5分)某患者的心率为 85 次/分,每搏输出量为 80ml,求该患者的心输出量是多少?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25分)
1、(本题5分)试分析偏头痛的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
2、(本题5分)论述细胞生物学中细胞周期的调控机制。
3、(本题5分)分析妇产科学中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与管理。
4、(本题5分)分析大动脉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
5、(本题5分)分析医学伦理学中人体实验的伦理原则。
四、病例分析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30分)
1、(本题10分)一位 18 岁男性,因突发上腹部剧痛 3 小时入院。疼痛向腰背部放射,伴恶心、呕吐。查体发现患者上腹部压痛明显,腹肌紧张,血淀粉酶升高。请判断该患者可能的疾病,阐述诊断依据,并提出治疗建议。
2、(本题10分)一位 72 岁男性,排尿困难,尿线变细,夜尿增多。直肠指检发现前列腺增大,质韧,表面光滑,中间沟变浅。请分析可能的疾病,进一步的检查项目,以及治疗方法。
3、(本题10分)一位 80 岁男性,因反复咳嗽、咳痰 20 年,加重伴呼吸困难 1 周入院。患者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动脉血气分析提示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请分析该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治疗原则及护理要点。
第3页,共3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