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学校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考场____________准考证号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大连枫叶职业技术学院《企业环境守法》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甲离家出走,下落不明已满 5 年。下列人员中,利害关系人可向人民法院申请甲
A.可以申请甲死亡或者甲失踪
B.只能申请甲失踪
C.必须申请先失踪后死亡
D.必须申请先死亡后失踪
2、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有权解释宪法的机关是(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
C.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D.全国人大常委会
3、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下列权利不属于国家专属的是( )。
A.矿山资源所有权
B.野生动物资源所有权
C.土地资源所有权
D.自然状态下的水资源所有权
4、关于如何提高我国司法公信力,保证公正司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强人权的司法保障,有助于提升司法公信力
B.提升司法公信力要求法院在裁判前必须广泛征求社会意见
C.提升司法公信力必须推进以侦查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
D.提升司法公信力需要检察权、审判权与执行权高度统一
5、16 岁的中学生史某在一次抽奖活动中获得 10 万元大奖。史某用该笔款项不仅缴纳了自己的学费,还帮助父亲偿还了 5 万元欠款,史某
A.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B.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C.视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D.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6、下列情况不属于结果加重犯的有()。
A.侮辱他人导致他人自杀死亡
B.故意伤害致使被害人死亡
C.强奸妇女致使被害妇女死亡
D.抢劫他人财物致使被害人死亡
7、法律的意志内容是由()。A全体公民的利益所决定的
B.统治阶级的利益所决定的
C.政党的利益所决定的
D.阶级斗争的需要所决定的
8、下列犯罪中,属于渎职罪的是( )。
A.私放在押人员罪
B.挪用公款罪
C.包庇罪
D.刑讯逼供罪
9、下列人物中,最早提出资产阶级分权学说的是( )。
A.卢梭
B.洛克
C.孟德斯鸠
D.汉密尔顿
10、1936年,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普通法院的诉讼制度是以下哪一项( )
A.四级三审制
B.三级三审制
C.四级两审制
D.三级两审制
11、关于公法和私法的划分,最早是由 ()提出的。
A.马克思
B.黑格尔
C.乌尔比安
D.奥古斯丁
12、下列遗嘱形式中,不需要遗嘱见证人的遗嘱形式是( )。
A.口头遗嘱
B.代书遗嘱
C.录音遗嘱
D.自书遗嘱
13、根据我国宪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
A.社会主义公有制
B.中国共产党领导
C.全面依法治国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4、下列选项中,属于从物与主物的是
A.房子与门窗
B.桌子与椅子
C.锁与钥匙
D.西服上衣与裤子
15、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宪法的是( )。
A.1988年宪法修正案
B.1993年宪法修正案
C.1999年宪法修正案
D.2004年宪法修正案
16、仅仅揭示犯罪的法律特征、界定犯罪外延的犯罪概念是( )。
A.实质概念
B.形式概念
C.形式与实质相统一的概念
D.社会特征概念
17、在秦朝,“子盗父母…‘父母擅刑”属于( )
A.公室告
B.非公室告
C.公罪
D.私罪
18、下列刑法基本原则中,不是刑法明文规定的是( )。
A.罪刑法定原则
B.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C.罪责自负原则
D.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19、行为人基于一个犯罪意图所支配的数个不同的罪过,实施一个危害行为,而触犯两个以上异种罪名的犯罪形态叫( )。
A.牵连犯
B.吸收犯
C.想象竞合犯
D.异种数罪
20、赠与合同属于
A.单方合同
B.无偿合同
C.实践合同
D.无名合
21、2014 年 3 月 2 日,甲、乙离婚并分割了共同财产。2015 年 3 月 8 日,甲发现乙在离婚时将属于夫妻共有的 40 万元存款转移到了乙兄的银行账户中,遂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分割该 40 万元存款。本案的诉讼时效期间起算日为
A.2014 年 3 月 2 日
B.2014 年 3 月 3 日
C.2015 年 3 月 8 日
D.2015 年 3 月 9 日
22、下列选项中,符合我国刑法关于假释规定的是( )。
A.对累犯不得假释
B.犯罪分子被减刑以后不得再假释
C.对犯危害国家安全罪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D.对犯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爆炸罪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23、下列不动产物权类型中,采取登记要件主义物权变动的权利是( )。
A.宅基地使用权
B.地役权
C.土地承包经营权
D.采矿权
24、根据民法典的有关规定,行使不安抗辩权的情形是( )。
A.经营状况恶化
B.丧失履约能力
C.抽逃资金
D.无偿转让财产
25、下列合同所产生的债权可以适用留置权的是()。
A.买卖合同
B.租赁合同
C.运输合同
D.借款合同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有多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连续犯具有的特征是( )。
A.针对同一对象
B.犯罪故意的内容不同
C.出于连续的犯罪意图
D.数个犯罪行为触犯同一罪名
2、对于累犯( )。
A.不得适用假释
B.不得适用减刑
C.不得适用缓刑
D.应当从重处罚
3、甲因涉嫌杀人罪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检察院批准逮捕并向法院提起公诉,甲聘师为其辩护,法院经审理判处甲无期徒刑。上述活动中属于司法活动的有( )。
A.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B.法院的审判
C.律师的辩护
D.检察院批准逮捕、提起公诉
4、下列选项中,属于宋朝独有法律制度的是( )。
A.鞫谳分司制
B.重法地法
C.翻异别推制
D.折杖法
5、同时履行抗辩全在性质上属于
A.法定权利
B.约定权利
C.延期抗辩权
D.永久抗辩权
6、下列选项中,应当以单位犯罪处罚的有( )。
A.某国有公司明知他人进行走私,为其提供货款的
B.某有限责任公司领导层为了单位利益,集体决定走私假币的
C.自然人投资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后,该公司以实施走私为主要活动的
D.自然人以走私石油为目的注册有限责任公司后,该公司大量走私石油的
7、关于政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政党以夺取、控制或者影响国家政权运行作为目的
B.政党具有阶级性
C.政党内部比较松散,没有组织体系
D.政党靠成员的自觉行为,没有规范成员的组织纪律
8、法产生的共同规律是( )。
A.从习惯到习惯法再到成文法
B.为了社会及他人的利益
C.从对特定人、特定事的调整发展到对一般人,一般事的调整
D.从法律、道德等规范混为一体到逐渐分化为不同的社会规范
9、必须向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的机关有( )。
A.中央军委
B.最高人民检察院
C.国务院
D.国家主席
10、甲公司与银行签订有追索权的保理合同,约定银行向甲公司贷款80万元,甲公司以其对乙公司的100万元债权转让给银行。贷款到期后,甲公司未能还款,则( )。
A.银行可以向甲公司主张返还80万元及本息
B.银行可以向甲公司主张回购100万元债权
C.银行可以向乙公司主张100万元债权
D.银行向乙公司主张100万元债权的,有权保留扣除80万元本息和相关费用后的剩余部分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25分)
1、(本题5分)杜宝田、许春花夫妇生育一子杜仲伟,杜仲伟成年后结婚,婚后有一子杜铁。杜铁2岁时,杜仲伟夫妇外出做生意溺水而亡,杜宝田、许春花夫妇便负担起抚养孙子杜铁的义务。1978年,杜宝田夫妇倾其所有买房三间,并给杜铁办了婚事。1980年,因家庭关系不和,杜铁夫妇分家另过,杜宝田夫妇送给杜铁桌子一张,椅子四把,家具一套,电视机一台。1983年,杜铁之女出生,仍由杜宝田、许春花夫妇抚养。2002年9月,杜宝田立下遗嘱,所有遗产都由许春花继承。同年12月,杜宝田在病重住院治疗期间又立下遗嘱:房屋两间和全部财产由杜铁继承,杜铁每月支付许春花生活费200元。上述遗嘱均为口头遗嘱,第一份遗嘱的在场证人有邻居张甲和张乙;第二份遗嘱的在场证人只有医生刘甲和杜铁的妻子。杜宝田去世后,杜铁即按遗嘱每月给许春花生活费200元。2004年12月,许春花因生活困难卖掉了丈夫的手表一块,杜铁得知后大为不满,刁难谩骂,从此关系恶化,杜铁多次大闹,撕破许春花的衣服,甚至将许春花赶出家门。许春花无奈,向法院起诉,要求继承其夫的遗产维持生活。问: (1)杜宝田所立的两个遗嘱是否有效,为什么? (2)如何确定本案的继承人?为什么? (3)继承人继承的遗产份额如何确定? (4)杜铁是否有权依据不当得利要求返还许春花每月花费的生活费?为什么?
2、(本题5分)简述牵连犯的概念及要件。
3、(本题5分)甲公司向乙公司购买价值50万元的彩电,合同约定甲公司先预付20万元货款,其余30万元货款在提货后3个月内付清,并由丙公司提供连带保证担保,但未约定保证范围。提货1个月后,甲公司在征得乙公司同意后,将30万元债务转移给尚欠其30万元货款的丁公司。对此,丙公司完全不知情。至债务清偿期届满时,乙公司要求丁公司偿还30万元货款及其利息,而丁公司因违法经营被依法查处。法定代表人不知去向,公司的账户被冻结,于是,乙公司找到丙公司,要求其承担保证责任,丙公司至此才知道甲公司已将其债务转让给丁公司,遂以此为由拒绝承担责任。双方为此发生争议,乙公司诉诸法院。问: (1)甲公司转让债权的行为是否有效?为什么? (2)丙公司是否应继续承担保证责任?为什么?
4、(本题5分)简述结果加重犯的特征。
5、(本题5分)2000年4月8日,甲受乙的威胁将一块价值5 000元的古怀表以1 000元的价格卖给乙,乙当日付给甲1 000元,并约定甲于同年10月1日将古怀表交付给乙,2000年8月1日,乙下落不明,10月1日甲将古怀表提请当地公证机关提存,后该怀表在公证机关保管期间遭遇雷击大火而灭失。2000年12月1日,乙向公证机关提请领取提存物,甲同时向法院提起撤销买卖怀表之诉。法院判决撤销买卖合同,甲请求乙赔偿怀表价金,乙以自己对怀表灭失无过错为由给予拒绝。问: 本案中,甲、乙之间的法律关系如何处理?为什么?
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30分)
1、(本题10分)张某在某医院接受手术,术后出现并发症,医院称属正常现象。分析张某的权利及医院的责任。
2、(本题10分)王五在某景区游玩时,购买了一件假冒伪劣的纪念品。请分析景区是否应当对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承担责任,王五如何维权。
3、(本题10分)张某在某景区游玩时,景区工作人员服务态度恶劣,与其发生冲突。分析景区的管理责任及张某的权利保护。
第8页,共8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