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井下现浇砼支护施工工艺标准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井下现浇砼支护的施工。2. 施工准备:2.1 现浇砼前,要把支护所需的设备、机具、材料等准备齐全,并按施工要求运至工作面。2.2 砌壁前,首先要检查巷道(硐室)毛断面,对小于设计的地方应及时处理掉,以确保砌体厚度。2.3 平巷(硐室)砌壁前,要把两帮的基础挖出来并找够深,基础砌筑时,必须清理完浮矸直至实底,并不得有流水或有害砌碹质量的积水。2.4 现浇砼支护的主要材料包括:水泥、黄砂、石子、碹骨、模板等。3. 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找基础 找线 立墙模 搅拌砼 砌墙 找线 稳碹骨 搭脚手架 立拱模 搅拌砼 砌拱 拆脚手架 拆碹骨 拆拱模 拆
2、墙模 洒水养护。3.2砼的输送及入模砼输送有四种形式:砼输送泵;压风输送砼罐;矿车;人工输送。砼入模要均匀,入模后要加强振捣,采用定人、定位、定量负责,以防出现蜂窝、麻面及狗洞现象,振捣有两种方法:机械振捣;人工振捣。砼入模应两边同时进行,其误差不得大于300mm,以防碹骨变形,影响巷道质量。3.3 砼接茬处,应用水将浮矸、杂物清洗掉,再用风镐打毛。3.4 在每次浇筑砼前,各班都必须用清水冲洗岩帮,且在浇筑砼时,保证砼中不得有杂物。3.5 对巷道(硐室)中的预埋件、预留孔,应认真找线,不得少放、漏放或错放。3.6 碹砌好,拆模后要每班进行洒水养护。3.7 砌墙时,中线两侧各比设计尺寸放大20-
3、30mm,以保证巷道宽度;砌墙稳模时,一定要打好撑子,以防墙偏斜。3.8 碹骨应严格按照巷道中、腰线架设,碹骨起拱线不得低于设计规定,也不得高于设计规定的30mm,同一架碹骨的左右两边基起点应在同一水平上,其高低误差不应超过10mm,碹骨架设后必须呈一平面,且于巷道中线垂直。3.9 碹骨移骨时,应坚持四找线,即:骨爪操平线;腰线的拱顶高线(比设计大20-30mm);骨与骨之间平整线;骨面本身的垂直线。3.10 砌拱时,每块模板必须清理干净方可使用,放置模板时,模板之间必须平齐,如局部因碹骨制造误差不能使模板之间自然平整时,必须用木块垫平方可砌筑。变形的碹骨及模板必须校正,否则不准使用。4. 质
4、量标准4.1 现浇混凝土的外观质量缺陷,应由监理(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等各方根据其对结构性能和使用功能影响的严重程度,按表4.1确定。 现浇结构外观质量缺陷 表4.1名称现象严重缺陷一般缺陷露筋 钢筋未被混凝土包裹而外露 纵向受力钢筋有露筋其他钢筋有少量露筋蜂窝 缺少水泥砂浆而形成石子外露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蜂窝其他钢筋有少量蜂窝孔洞 混凝土中孔穴深度和长度均超过保护层厚度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孔洞其他钢筋有少量孔洞夹渣 混凝土中夹有杂物且深度超过保护层厚度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夹渣其他钢筋有少量夹渣疏松 混凝土中局部不密实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疏松其他钢筋有少量疏松裂缝 缝隙从混凝土表面延伸至混凝土内部构
5、件主要受力部位有影响结构性能或使用功能的裂缝其他部位有少量不影响结构性能或使用功能的裂缝连接部位缺陷 构件连接处混凝土缺陷及连接钢筋、连接件松动连接部位有影响结构传力性能的缺陷连接部位有基本不影响结构传力性能的缺陷外形缺陷 缺棱掉角、棱角不直、翘曲不平、飞边凸肋等清水混凝土构件有影响使用功能或装饰效果的外形缺陷其他混凝土构件有不影响使用功能的外形缺陷外表缺陷 构件表面麻面、掉皮、起砂、玷污等 具有重要装饰效果的清水混凝土构件有外表缺陷 其他混凝土构件有不影响使用功能的外表缺陷4.2 外观质量4.2.1 现浇结构的外观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对已经出现的严重缺陷,应由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并经监
6、理(建设)单位认可后进行处理。对经处理的部位,应重新检查验收。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技术处理方案。4.2.2 现浇结构的外观质量不宜有一般缺陷。对已经出现的一般缺陷,应有施工单位按技术处理方案进行处理,并重新检查验收。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技术处理方案。4.3 尺寸偏差4.3.1 现浇结构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使用功能的尺寸偏差。混凝土设备基础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设备安装的尺寸偏差。对超过尺寸允许偏差且影响结构性能和安装、使用功能的部位,应由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并经监理(建设)单位认可后进行处理。对经处理的部位,应重新检查验收。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查方
7、法:量测,检查技术处理方案。4.3.3 井下现浇混凝土支护工程的规格偏差应符合表4.3.3的规定。井巷混凝土支护工程的规格偏差 表4.3.3项次项 目合格(mm)优良(mm)1平硐、巷道净宽中线至任一帮距离主要巷道0+500+30一般巷道-30+500+50无中线测全宽一般巷道-30+80-30+50净高腰线至顶、底板距离主要巷道0+500+30一般巷道-30+500+50无腰线测全高一般巷道-30+80-30+502硐室净宽中线至任一帮距离机电硐室0+500+30非机电硐室-20+500+50净高腰线至顶、底板距离机电硐室0+500+30非机电硐室-30+500+50 检查数量:按煤矿井巷工
8、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MT5009-94)附录A表A.2的规定选检查点和测点。 检验方法:挂线尺量实查。4.3.4 混凝土支护的表面质量应符合以下规定:合格:无明显裂缝,1m2范围内蜂窝、孔洞、露筋等不超过两处。优良:无裂缝、蜂窝、孔洞、露筋。检查数量:按煤矿井巷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MT5009-94)附录A表A.2的规定选检查点(巷道抽查两帮对称位置各1个测点,以测点为中心1m2范围)。检验方法:现场实查。4.3.5 壁后充填应符合以下规定:合格:壁后充填基本饱满密实,无明显空帮、空顶现象。优良:壁后充填饱满密实,无空帮、空顶现象。检查数量:班组逐模检查;抽查时按煤矿井巷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9、(MT5009-94)附录A表A.2的规定选检查点。检验方法:现场实查,或抽查施工检查记录。4.3.6 井巷混凝土支护工程的允许偏差和检查方法应符合表4.3.6的规定。井巷(巷道、平硐、硐室)混凝土支护工程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表4.3.6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方法1基础深度0+30检查点两墙腰线尺量检查2接茬(限值)15尺量检查点一模两端接茬最大值3表面平整度(限值)10用2m直尺量检查点上最大值4预埋件(或孔)中心线偏移(限值)20挂中心线尺量5预留巷道标高20挂线尺量检查数量:表4.3.6中,前3项按煤矿井巷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MT5009-94)附录A表A.2的规定选检查点;后
10、两项全数检查。5. 成品保护5.1 应在浇筑完毕后的12h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5.2 混凝土浇水养护的时间: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5.3 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混凝土养护用水应与拌制用水相同。5.4 采用塑料布覆盖养护的混凝土,其敞露的全部表面应覆盖严密,并应保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5.5 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或支架。6. 安全注意事项:6.1 施工中必须采取光面爆破,以保护围岩。6.2 交接班时,班组长必须把工作面情况向下班交待清楚,接班人员到工作面首先要找帮问顶,对浮岩危石应及时处理,然后方可进行其他工作。6.3 临时支护要紧跟迎头,临时支护不论采用何种方式都必须及时有效。6.4 碹骨架设后,应及时固定牢固,骨与骨之间的拉钩必须安装齐全。6.5 砌拱时,脚手架必须搭设牢固,严防摆动。脚手架上的大板要铺设密实,发现断裂大板应及时更换。6.6 采用砼输送泵或压风输送罐输送砼时:(1) 砼输送管要固定牢固,以防跳动伤人;(2) 输送管出料口严禁对人。7. 质量记录7.1 混凝土支护分项评定记录7.2 混凝土支护施工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