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白皮书 The White Paper of New Energy Vehicle Industry in 2023 大搜车智云&百度有驾 联合发布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发展综述(1)1.新能源车销量再创新高,2023年市场渗透率稳步提升到33.8%,远超国务院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中关于2025年新能源达到汽车销量20%的目标。2.营运市场已基本实现电动化,新能源车占比将近9成,且头部效应显著,埃安和比亚迪占据行业半壁江山。3.BEV仍占据新能源市场主流,但市场集中度相对偏低,TOP3车企占比47.3%;PHEV和REEV份额稳步增长,从
2、2019年22.1%增长至2023年32.4%,且头部效应更为显著,比亚迪、理想在各自领域占据6成以上市场。4.经历多年发展,轿车和SUV“二分天下”的竞争格局已经初步形成,与此同时MPV开始发力,2023年新能源渗透率大幅提升至23.4%,同比增长12%。5.自主品牌集体向上,比亚迪、广汽埃安、吉利市场份额均实现正增长,理想在新势力品牌中率先突出重围,以比亚迪为首的“一超多强”的市场竞争格局初步形成。6.新能源车向低线城市下沉速度加快,2023年3-5线城市占比已提升至44.5%,但参考传统燃油车市场3-5线城市占比(52.3%),该比例相对偏低,尤其是4-5线城市,可见低线城市仍有较大发展
3、空间。7.受经济、气候和地理等因素影响,新能源普及率呈现由南向北逐级递减的特征,浙江、上海、广西、海南新能源渗透率已经超过40%,而西北和东北诸省不到25%。n 新车销量:2023年新能源销量再创新高,渗透率提升到33.8%rQwOtOnPqQnOtMnMsOnOrO6McM8OpNpPtRnRjMqQsRfQoMxO8OrQoOvPmNpONZpMqN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发展综述(2)1.随着新车销量暴增,行业体量的增大,新能源二手车销量也稳步增长,2023年新能源二手车销量达53.1万台,同比增长49.2%,但新能源渗透率仅3.18%。2.BEV占据二手车市场主流,市场份额超8成,但市场
4、集中度偏低,TOP10品牌份额不到60%;PHEV市场份额不到20%,但头部效应显著,TOP10品牌份额达88%,其中比亚迪占据将近4成市场。3.二手车以家用市场为主,价格段主要分布在10-25万,占比超7成,10万以下和25万以上不到3成;车龄相对偏低,6年以内车龄占比将近90%。4.1-2线城市车源主要来自内部,占比达88.8%;3线城市,将近4成车源由1-2城市流入;4-5线城市,1-3线城市车源流入量已经超过本地车源。n 二手车销量:随着新车销量暴增,新能源二手车销量也稳步增长1.新势力品牌不断蚕食传统车企市场份额。在主流价格段(30-50万元),传统车企份额由2020年92.9%下降
5、至2023年70.4%,市场不断失守,而新势力品牌份额逐年攀升;但在50-100万细分市场,传统车企仍保持着垄断地位,占据超9成市场。2.随着主流市场竞争愈加激烈,新势力势必会加快产品布局与投放,向50万以上市场扩容,价格战将会愈演愈烈,预期新势力可能会给传统车企带来新一轮的冲击。3.面对市场份额持续下滑的困境,传统车企以期通过“价格策略“来稳守高端市场,但效果甚微,例如华晨宝马、雷克萨斯折扣率同比增长6%左右,与此同时,新势力品牌采取“同价高配”的错位竞争策略,对传统车企形成了降维打击。n 豪华车市场销量:新势力品牌不断蚕食传统车企市场份额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发展综述(3)1.随着动力电池
6、原材料价格下跌,整车制造成本降低,以及新能源车增速放缓,2023年新能源车折扣率呈现出不断上涨态势,价格也随之下跌。2.为抢占市场,车企之间价格战如火如荼,行业内卷严重,例如东风日产、一汽大众、上汽大众折扣率同比涨幅超10%,华晨宝马折扣率上涨11.6%至23.9%,但效果甚微,市场销量仍不敌自主品牌,可见合资品牌的产品竞争力仍不足。n 新能源车价格:2023年新能源车折扣呈现出不断上涨态势,价格也随之下跌1.二手车紧随新车市场价格行情,2023年新能源车保值率也随之持续下跌,且低于2022年同期。2.合资品牌未能延续其在传统能源赛道上的优势,新能源车保值率低于自主品牌,2023年主流厂商品牌
7、3年以内保值率均低于70%,例如东风日产、上汽通用别克整体保值率不到50%。n 新能源车保值率:二手车紧随新车市场价格行情,2023年保值率也随之持续下跌1.随着新能源市场销量爆发式增长,车企积极扩展网络渠道,以应对市场发展需要。在新能源发展初期,人流量密集的大型商场更有利于提高品牌的曝光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潜客,但随着新能源车体量增大,行业发展初具规模,商超功能短板开始显现,例如无法提供维修、保养、换电、充电等综合服务,满足多样化市场需求,新能源渠道模式正向4S回流。2.传统品牌中4S模式仍占据主流位置,在经历2022年占比持续下跌后,2023年这一比例开始回升,3季度后数量再次超过2S和商
8、超的总量;新势力品牌以商超模式为主,占比将近6成,但4S份额也在稳步增长。n 新能源品牌网点:随着行业发展初具规模,渠道模式正向传统4S回流,以补足商超功能短板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发展综述(4)1.电机装车量也从2019年92.1万台暴增至2023年832.2万台,增长了将近8倍;单车装机量也稳步增长,但增程式逐年递减,主要是因为后期入局者问界、零跑、哪吒等新上市车型以单电机为主。2.由于理想L7/8/9、MODEL Y、腾势D9 DM-i 等车销量暴增,前置+后置的占比稳步提升,2023年首次反超后置。3.依托整车销量优势,主机厂旗下或关联供应商等自研企业占市场大头,2023年TOP10电
9、机厂商中,自研企业占据5个席位,其装机量占比将近5成,而第三方供应商较为分散,行业集中度不高,尚未出现具备龙头优势的企业。n 电机装车量:前置+后置占比稳步提升,2023年首次反超后置1.受益于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快速增长,动力电池装机量由2019年34.1Gwh暴增至2023年322.9Gwh,增长了将近9倍。2.凭借成本和安全等优势,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已连续两年超过三元锂,2023年市场份额达61.8%,且在微小型、紧凑型和中型市场全面开花,份额同比增长20.9%、18.5%、1.6%,而中大型及以上市场,三元锂仍占据主流,市场份额达74.1%。3.电池行业头部效应显著,TOP3厂商市场份额超
10、7成,随着比亚迪整车销量增长,其份额不断上涨,2023年同比增长2.6%,宁德时代市场份额持续下跌,2023年份额同比下跌1.4%。n 动力电池装机量:磷酸铁锂电池已经连续两年超过三元锂电池,但在高端市场,三元锂仍占据主流PART2 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销量篇 PART1 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发展综述 2.1 新车市场销量分析2.1.2 燃料类型发展趋势2.1.4 厂商品牌发展趋势2.1.1 整体市场发展趋势2.1.3 细分市场发展趋势 2.1.5 区域市场发展趋势2.2 专题分析:豪华车市场,新势力对传统车企的冲击2.3 二手车市场销量分析2.3.2 燃料类型发展趋势2.3.4
11、细分市场发展趋势2.3.6 区域市场发展趋势2.3.1 整体市场发展趋势2.3.3 车龄结构&价格段分布特征2.3.5 厂商品牌发展趋势目录(1)PART3 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价格篇 3.1 新车市场价格分析3.1.1 整体市场价格走势3.1.2 细分市场价格走势 3.1.3 厂商品牌价格走势3.2 二手车市场保值率分析3.2.2 燃料类型保值率分析3.2.4 厂商品牌保值率分析3.2.1 整体市场保值率分析3.2.3 细分市场保值率分析3.2.5 子车系保值率分析目录(2)PART4 2023年新能源品牌网点篇4.1 新能源品牌网点分析4.1.1 整体网点规模发展趋势4.1.3 厂商
12、品牌网点布局分析4.1.2 网点类型发展趋势分析4.1.3 新势力与传统车企网点布局差异分析目录(3)PART5 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部件篇5.1 动力电池装机量分析5.1.1 整体市场装机量发展趋势5.1.3 电池能量密度发展趋势5.1.5 重点OEM动力电池供应结构分析5.1.2 电池类型发展趋势5.1.4 电池厂商竞争格局分析5.2 电机装车量分析5.2.1 整体市场装车量发展趋势5.2.3 细分市场应用特征分析5.2.5 重点OEM电机供应结构分析5.2.2 电机布局与类型发展分析5.2.4 电机厂商竞争格局分析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篇PART 022.1 新车市场销量分析PART
13、02 销量篇l 在国家“补贴、限牌、限行”等政策引导下,十多年时间,中国新能源车销量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市场渗透率由0稳步提升到33.8%。l 在新能源车质量增强、成本降低背景下,以及产品种类丰富加持下,使得消费者的选择进一步向新能源倾斜,2023年新能源车销量730.4万台,销量再创新高,同比增长39.2%。市场需求高涨,2023年新能源车销量730.4万台,销量再上一个台阶0.2 0.6 1.0 4.6 18.1 31.7 55.2 93.2 91.9 114.0 292.1 524.7 730.4 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
14、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0.0%0.0%0.1%0.3%0.9%1.3%2.4%4.3%4.4%5.8%14.0%25.8%33.8%单位:万台销量新能源渗透率29.4 39.6 54.1 49.3 56.1 65.3 60.9 68.1 70.0 71.5 77.2 89.1 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6.7%60.7%21.5%87.1%72.5%30.1%38.4%41.6%29.7%60.0%44.2%25.8%单位:万台销量同比增速l 2023年新能源销量虽有波动,但整体呈上涨态势,尤其是下半年销量不断创新高,销量环比上半年增长48.7%。
15、具体表现:受3月价格战影响,新能源车迎来短暂增长高峰,年末车企冲量,连续4个月销量突破70万台。下半年来,新能源车销量不断创新高,环比增长48.7%73.0%84.6%87.8%88.6%89.9%27.0%15.4%12.2%11.4%10.1%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40.6%48.9%69.9%82.9%86.7%59.4%51.1%30.1%17.1%13.3%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2019-2023年:非营运和营运车辆结构分布变化2019-2023年:营运车辆中新能源和传统能源占比分布变化非营运车辆占比营运车辆占比新能源车占比传统
16、能源车占比l 非营运车辆占比稳步增长,2023年市场份额增长至89.9%,C端消费已经成为新能源市场的主力军;l 在“行业政策、运营成本”等多重因素驱动下,营运市场上新能源占比也逐年攀升,2023年占市场比例超85%,与传统燃油车差距进一步扩大,后期有望逐渐替代燃油车。营运市场新能源车占比逐年攀升,后期有望逐渐替代燃油车2023年营运市场:TOP10品牌市场表现2019-2023年营运市场:TOP3品牌份额变化l TOP3品牌份额经历连续两年下跌后,近两年份额逐步增长,尤其是2023年份额大幅增长至6成以上,行业头部效应显著;l 埃安、比亚迪占据营运市场半壁江山,且份额仍大幅上升,第二梯队稳定
17、竞争格局尚未形成,营运市场格局有望进一步重塑。营运市场头部效应显著,埃安和比亚迪占据行业半壁江山52.3%43.8%38.8%40.1%61.1%47.7%56.2%61.2%59.9%38.9%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TOP10品牌2023年份额份额同比埃安18.5%比亚迪7.6%北京汽车0.3%红旗0.6%几何-1.8%东风风神-7.1%别克-0.5%荣威-0.5%丰田2.3%启辰-3.4%29.7%25.8%5.6%4.0%3.8%3.7%3.2%2.6%2.4%2.4%TOP3品牌份额其它品牌份额3.4 3.8 8.6 13.6 14.4 3.0 2.3 5.
18、2 11.4 13.5 0.35.813.319.227.30.10.32.110.513.2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2019-2023年:燃料类型结构分布变化2019-2023年:不同燃料类型单车系销量变化(单位:千台)l BEV虽稳居主导地位,但份额连续两年下滑,PHEV和增程式稳步增长,其中增程式增长明显,2023年销量同比增长172.9%,份额同比增长4.2%,但剔除理想同比增幅仅1.6%。l 增程式产品数量相对偏低,且投放速度缓慢,2023年在售车系数量23款(仅为BEV的1/15),较去年仅增加11款(BEV增加了32款),单车销量达2.73万台,明显高于
19、BEV和PHEV,但剔除头部车企理想,单车销量仅1.3万台。燃料类型:增程式销量增长明显,份额同比增长4.2%77.8%80.7%81.4%75.6%67.6%22.1%16.2%14.9%20.0%23.8%0.2%3.1%3.6%4.4%8.6%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213241278291343688184921296681223BEV占比PHEV占比REEV占比BEV单车系销量PHEV单车系销量REEV单车系销量BEV车系数量PHEV车系数量REEV车系数量REEV单车系销量(不含理想)82.6%95.8%86.1%58.9%60.0%17.4%4.2%13
20、.9%41.1%40.0%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REEV市场:理想&其它品牌份额变化PHEV市场:比亚迪&其它品牌份额变化l 对比PHEV和REEV,BEV市场集中度相对偏低,TOP3厂商占比47.3%,竞争壁垒相对较低,对于车企来说,市场机会相对更大。l PHEV和REEV头部效应更为显著,龙头企业比亚迪、理想在各自领域占据6成以上市场,但随着吉利银河、哈弗在PHEV市场开始发力,深蓝、AITO、零跑等玩家入局REEV市场,使得比亚迪、理想市场份额遭到瓜分。燃料类型:随着新玩家入局,比亚迪和理想在各自领域的份额遭到蚕食25.0%23.8%53.7%76.3%69.
21、2%75.0%76.2%46.3%23.7%30.8%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比亚迪份额其它品牌份额理想份额其它品牌份额BEV市场:TOP3&其它品牌份额变化22.1%33.2%31.2%36.4%47.3%77.9%66.8%68.8%63.6%52.7%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TOP3品牌份额其它品牌份额微小型车占比紧凑型车占比中型车占比中大型及以上车占比l BEV市场:微小型/紧凑型/中型车三足鼎立的竞争格局初步形成,微小型份额近两年不断萎缩,紧凑型份额相对坚挺,中型车稳步增长。l PHEV市场:紧凑型车一家独大,份额已超5成,中型及以
22、上车经历两年下跌后,2023年份额开始回升,但未恢复至巅峰时刻。l REEV市场:中大型及以上占据主流地位,份额超7成,但近年来中型车开始崭露头角,有望重塑该市场结构分布。燃料类型:BEV、PHEV、REEV车型结构分布差异明显2019-2023年PHEV细分市场分布35.0%39.2%43.3%37.6%32.7%54.2%33.6%28.4%33.4%33.0%7.8%22.3%22.1%20.7%24.7%3.0%5.0%6.2%8.4%9.5%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2019-2023年BEV细分市场分布16.7%1.9%0.7%2.2%0.2%0.1%2.3
23、%7.9%27.3%24.3%82.6%95.8%91.5%70.5%75.5%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2019-2023年REEV细分市场分布0.4%1.2%1.9%0.7%0.4%46.7%36.0%54.6%64.6%58.5%34.0%35.6%24.5%16.4%21.6%18.9%27.2%19.1%18.2%19.6%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68.6%72.7%63.9%57.0%50.4%30.0%26.4%34.8%41.4%46.6%1.4%0.9%1.3%1.6%3.0%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
24、2019-2023年:轿车&SUV&MPV渗透率变化2019-2023年:轿车&SUV&MPV结构分布变化轿车占比SUV占比MPV占比SUV新能源渗透率MPV新能源渗透率轿车新能源渗透率l 近3年来,轿车份额不断下跌,由2020年72.7%降至2023年50.4%,SUV经历多年发展,份额稳步增长,当前轿车SUV“二分天下”的竞争格局已经初步形成。l 对比轿车和SUV,MPV新能源化进程推进速度相对较慢,渗透率明显低于二者,但2023年MPV开始发力,新能源渗透率大幅提升至23.4%,同比增长12%。细分市场:轿车和SUV“二分天下”,MPV开始发力,渗透率大幅提升6.0%8.7%18.5%2
25、9.3%35.7%2.9%3.3%10.3%23.2%33.1%1.5%1.3%4.7%11.4%23.4%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厂商2023年车型结构占比SUV结构变化比亚迪-2.9%特斯拉中国4.0%上汽通用五菱3.2%广汽埃安-6.5%吉利汽车5.3%理想汽车0.0%长安汽车9.1%长城汽车47.3%蔚来汽车-15.4%小鹏汽车33.4%56.5%24.4%96.7%48.4%59.3%81.7%41.4%43.1%46.6%42.8%75.6%3.3%51.6%36.3%100.0%18.2%57.8%56.9%53.2%2019-2023年:轿车&SUV&
26、MPV在售车系数量和单车销量4.3 5.4 11.5 18.0 19.7 2.6 2.2 6.2 11.8 14.4 0.60.51.63.15.8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1461541621661861071361651842362120242838SUV单车系销量SUV在售车系数量轿车单车系销量轿车在售车系数量单位:千台轿车占比SUV占比l SUV产品投放数量已连续两年超过轿车,但单车系销量仍低于轿车,可见密集的车型投放为其销量的持续性增长注入活力;l 主流厂商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对单一车型依赖程度有所减少,有效降低经营风险,埃安、吉利、长城、蔚来、小鹏等车企不断丰
27、富产品矩阵,“产品结构失衡”问题得到一定的改善。细分市场:密集的车型投放为SUV持续增长注入活力MPV单车系销量MPV在售车系数量5万以下占比5-10万占比10-20万占比2020-2023年:SUV价格段分布变化14.1%25.0%12.6%4.1%21.6%19.2%21.3%25.6%32.3%33.6%41.5%46.4%21.5%19.6%21.3%19.6%10.6%2.5%3.2%4.3%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2020-2023年:轿车价格段分布变化2020-2023年:MPV价格段分布变化4.9%6.0%7.4%3.1%40.4%32.4%41.3%41.8%
28、31.2%41.7%29.6%40.5%23.4%19.9%21.7%14.7%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20-35万占比35万以上占比91.0%91.2%74.1%16.5%4.5%6.9%10.4%9.4%4.5%2.0%15.5%74.2%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细分市场:MPV市场高端化明显,35-50万价格段占比超6成l 轿车价格段分布呈现“2:4:2”特征。5万以下市场逐渐萎缩,新能源渗透率100%,基本实现电动化;10-20万份额稳步增长,但新能源渗透率26.7%,低于行业平均值(33.8%),作为家用市场重要细分领域,市场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l S
29、UV市场,10-20万、20-35万占比超8成,但新能源渗透率差距明显,10-20万仅29.8%,而20-35万达40.3%。l MPV市场高端化明显,35-50万价格段占比超65%,主要得益于腾势D9 DM-i、梦想家PHEV、传祺E9等销量暴增。l 紧凑型车虽占据新能源市场主流地位,但渗透率明显偏低,10-15万作为紧凑型车主销价格段,在该领域新能源车产品投放不足(燃油车在售车系170+,新能源车45+),当前仅秦、宋、AION S等爆款车型能同燃油车一较长短。l 随着市场趋近饱和,近两年微小市场不断萎缩,疲态尽显,无法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与此同时中型及以上份额呈上涨趋势,消费升级趋势明显
30、,后期随着华为、小米等优质玩家入局,这一市场有望加速扩容。22.2%28.6%35.5%31.8%27.3%36.3%38.2%31.3%33.0%52.4%23.9%20.1%21.9%23.8%13.6%17.6%13.1%11.2%11.3%6.7%2023年2022年2021年2020年2019年2023年渗透率:68.1%渗透率同比变化:8.8%2023年渗透率:25.8%渗透率同比变化:6.3%2023年渗透率:30.9%渗透率同比变化:10.0%2023年渗透率:39.5%渗透率同比变化:11.3%微小型车占比紧凑型车占比中型车占比中大型及以上车占比2019-2023年:二级细分
31、市场结构分布变化细分市场:消费升级趋势明显,中型车及以上份额稳步增长一级细分二级细分2023年销量(万台)同比增速市场份额份额同比新能源渗透率同比变化微小型微型轿车-31.2%9.6%-9.8%99.8%-0.1%小型轿车211.5%10.3%5.7%81.9%34.6%小型SUV-29.4%2.4%-2.3%22.6%-1.8%紧凑型紧凑型轿车21.4%16.5%-2.4%24.8%5.5%紧凑型SUV47.2%19.2%1.1%26.9%7.6%紧凑型MPV-34.6%0.6%-0.6%21.4%-6.0%中型中型轿车71.5%8.4%1.6%23.4%8.8%中型SUV61.9%15.5
32、%2.2%37.5%10.6%中大型及以上中大型轿车5.6%5.5%-1.7%36.4%-1.7%中大型SUV144.1%7.9%3.4%50.9%18.8%中大型MPV721.1%2.5%2.0%23.9%19.7%大型轿车43.0%0.1%0.0%6.4%2.0%大型SUV183.1%1.7%0.8%70.5%18.5%69.8 74.8 17.2 120.4 140.1 4.2 61.4 113.0 40.3 57.4 18.0 0.6 12.1 l 微型轿车基本完成纯电渗透,但随着市场饱和,销量急剧下降;凭借爆款车型,小型轿车销量大幅增长,渗透率仅次于微型轿车;l 自2019年达到峰值
33、后,紧凑型轿车份额逐年下滑,销量再次被紧凑型SUV超过,但渗透率低于行业平均值;l 中大型及以上SUV、中大型MPV新能源渗透率大幅提升,其中大型SUV渗透率达70%,当前不少车企将新能源作为品牌向上的突破口,加快在中大型及以上产品市场投放。细分市场:微型轿车基本完成纯电渗透,而紧凑型轿车和SUV低于行业平均值TOP10车系2023年销量(万台)份额海豚17.6%宏光MINI EV14.6%海鸥13.6%五菱缤果10.1%长安Lumin8.8%熊猫6.1%欧拉好猫4.4%QQ冰淇淋4.0%smart精灵#12.1%零跑T032.0%车系2023年销量(万台)份额宋20.4%秦17.8%元10.
34、7%AION S8.0%AION Y7.7%大众ID.32.8%驱逐舰052.7%银河L71.8%北京EU51.7%VELITE 61.6%车系2023年销量(万台)份额Model Y26.2%Model 38.4%唐7.7%零跑C114.3%红旗E-QM54.2%海豹4.1%深蓝SL033.8%蔚来ET53.6%蔚来ES63.2%宝马i33.1%车系2023年销量(万台)份额汉11.6%理想L77.7%理想L86.8%理想L96.5%腾势D96.1%极氪0014.0%问界M73.4%蓝山1.3%小鹏G91.3%零跑C011.3%28.6 23.7 22.0 16.3 14.3 9.9 7.1
35、 6.5 3.3 3.2 54.0 47.2 28.2 21.1 20.4 7.5 7.2 4.8 4.5 4.3 45.6 14.7 13.4 7.5 7.3 7.2 6.7 6.3 5.6 5.4 20.2 13.4 11.8 11.4 10.7 6.9 5.9 2.3 2.3 2.3 微小型市场:TOP10车系排行榜中大型及以上:TOP10车系排行榜中型市场:TOP10车系排行榜紧凑型市场:TOP10车系排行榜TOP10车系份额:83.3%同比变化:+5.0%TOP10车系份额:75.3%,同比变化:+8.5%TOP10车系份额:68.5%,同比变化:-11.8%TOP10车系份额:50
36、.0%,同比变化:-0.1%l 微小型市场头部效应显著,TOP10车系份额超8成,宏光MINI EV销量被海豚反超,同比下滑42.3%;l 比亚迪仍占据着紧凑型市场半壁江山,AION S、AION Y表现不俗,份额同比上涨3.5%、3.0%;l 中大型及以上集中度相对分散,当前主要玩家为比亚迪和新势力品牌(豪华品牌跌出榜单),且以增程式和插混为主,缺乏爆款纯电动。理想凭借3款车型占据20%以上市场,比亚迪汉份额同比下滑9.2%。细分市场:中大型及以上市场以PHEV和REEV为主,缺乏爆款纯电动车80.4%71.7%77.7%82.1%82.8%13.2%13.8%10.2%8.9%8.3%6.
37、4%14.5%12.0%9.0%8.9%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11.0%13.1%28.2%49.5%58.0%0.9%1.3%2.6%4.5%6.2%5.3%14.5%27.8%39.1%47.5%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2019-2023年:厂商属性份额变化2019-2023年:厂商属性新能源渗透率变化自主厂商占比合资厂商占比外商独资+进口厂商占比合资新能源渗透率外商独资+进口新能源渗透率自主新能源渗透率l 借助“电动化、智能化”两条核心赛道,自主品牌在市场竞争中实现逆转,当前占据绝对优势,近两年份额稳定在80%左右,合资厂商止步不前。
38、l 另一方面,自主和合资厂商新能源渗透率差距明显,2023年自主厂商新能源渗透率达将近60%,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而合资厂商在新能源转型道路上举步维艰,渗透率仅6.2%。厂商品牌:自主厂商占绝对优势,合资厂商份额“止步不前”l 对比自主品牌,合资品牌在华产品布局的滞后(产品投放数量相对偏少,且速度较慢),使其未能在新赛道上延续传统市场的优势地位。l 经历多年的艰难转型,自主品牌产品竞争力明显提升,从“单车系销量”分析,二者差距逐渐加大,自主厂商单车销量增长至1.8万台,是合资厂商的3倍。3752 3751 9385 16447 18724 2330 2318 3649 5344 6167 21
39、866110113231577614817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71.4%69.6%68.2%69.1%69.5%18.8%21.7%23.1%23.0%21.1%9.8%8.6%8.7%7.9%9.5%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自主厂商占比合资厂商占比外商独资+进口厂商占比自主厂商单车销量合资厂商单车销量外商独资+进口厂商单车销量2019-2023年:厂商属性单车系销量变化2019-2023年:厂商属性在售车系数量占比厂商品牌:合资品牌在华产品布局滞后,且产品竞争力不敌自主厂商属性厂商2023年销量(万台)同比增速份额份额同比渗透率渗透率同
40、比变化自主比亚迪51.2%32.8%2.6%100.0%1.2%外商独资特斯拉中国36.6%8.3%-0.2%100.0%0.0%自主上汽通用五菱1.0%6.2%-2.3%72.0%4.9%自主广汽埃安106.9%6.1%2.0%100.0%0.0%自主吉利汽车88.8%5.9%1.6%31.7%12.0%自主理想汽车178.2%5.2%2.6%100.0%0.0%自主长安汽车17.6%3.1%-0.6%19.1%1.8%自主长城汽车93.4%2.8%0.8%27.9%13.5%自主蔚来汽车32.9%2.2%-0.1%100.0%0.0%自主小鹏汽车10.9%1.8%-0.5%100.0%0.
41、0%239.4 60.4 45.1 44.2 43.2 37.6 22.9 20.7 16.0 13.4 l 新能源车市场头部效应显著,TOP3车企比亚迪、特斯拉、五菱占近5市场,“一超多强”的市场竞争格局初步形成。l 吉利、长城在新能源赛道上开始发力,渗透率同比大幅增长;理想在新势力品牌中率先突出重围,份额同比上涨2.6%。l 缺乏爆款车型的加持,导致五菱在微小型市场的失利,销量同比增速仅1%,TOP10厂商中最低,且份额同比下滑2.3%。厂商品牌:行业头部效应显著,“一超多强”市场竞争格局已初步形成l 新能源车市场由1-2线城市逐渐向3-5线城市下沉,2023年其占比已提升至44.5%,但
42、参考传统燃油车市场(52.3%),该比例相对偏低,尤其是4-5线城市,可见低线城市仍有较大发展空间。l 以“全国新能源渗透率走势”为参考线,各级别城市走势紧随全国大盘,但新能源普及率出现分化,1-2线城市新能源普及率领先全国,3-5线城市有所滞后,尤其是4-5线新能源城市渗透率不到30%。6.5%8.0%17.5%29.8%37.3%3.2%4.6%12.2%24.7%33.5%1.4%3.0%9.0%18.7%26.6%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72.2%66.6%60.9%57.6%55.5%47.7%19.5%20.5%23.1%25.0%26.4%26.8%8.
43、3%12.9%16.1%17.4%18.1%25.5%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2023年2019-2023年:城市级别份额变化2019-2023年:城市级别新能源渗透率变化1-2线城市占比3线城市占比4-5线城市占比3线城市新能源渗透率4-5线城市新能源渗透率1-2线城市新能源渗透率城市级别:参考传统燃油车市场,4-5线城市占比相对偏低,市场潜力有待挖掘传统燃油车l 对比1-2线城市,3-5线城市新能源车市场呈现“集中度低,城市数量众多、单城销量低”等特征,单一品牌4S店难以独立盈利和生存,网络渠道下沉难度大,2023年1-2线城市单城销量11.5万台,而3-5线城市
44、1万台左右,可见行业渠道下层困境尚未得到缓解。l 另一方面,各级别城市TOP10城市销量占比呈现下滑态势,城市集中度不断下降,新能源车在全国各地开始不断推广与普及。2019-2023年:单城市销量变化189562168850808863611158932492324793611825026738325627199638755629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1-2线城市数量35个3线城市数量72个4-5线城市数量235个69.4%72.3%64.4%56.4%52.9%52.9%45.8%39.3%36.2%31.5%23.1%27.7%21.9%16.4%15.3%20
45、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2019-2023年:TOP10城市占比变化1-2线城市3线城市4-5线城市3线城市单城销量4-5线城市单城销量1-2线城市单城销量城市级别:城市集中度不断下降,新能源车在全国各地不断普及l 受城市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各级别城市消费者对车型偏好差异明显,城市需求偏好同经济发展呈现一定正相关系。1-2线城市通勤里程相对较长,且“中产阶级”消费者居多,“时尚、舒适、智能”的中型及以上份额超5成,高于3-5线城市。l 近年来随着消费升级,微小型车已无法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其在3-5线城市份额不断下跌,市场需求不断向紧凑型及以上车型渗透。13.7%36.
46、0%29.2%21.1%17.6%41.0%25.4%16.1%202220231-2线城市消费者车型偏好30.3%33.9%19.6%16.2%41.4%32.3%15.9%10.4%202220233线城市消费者车型偏好36.6%40.6%14.0%8.9%46.4%37.8%8.8%7.0%202220234-5线城市消费者车型偏好微小型车占比紧凑型车占比中型车占比中大型及以上车占比城市级别:1-2线城市中型及以上份额超5成,远高于3-5线城市TOP10品牌2023年销量(万台)份额份额同比比亚迪29.2%-0.8%特斯拉12.1%0.3%埃安6.6%2.1%理想6.5%3.3%蔚来3.
47、1%-0.2%大众2.9%-1.2%五菱2.7%-1.1%小鹏2.4%-0.7%极氪1.9%0.1%腾势1.8%1.7%1-2线城市消费者品牌偏好118.4 49.0 26.8 26.5 12.6 11.8 11.1 9.8 7.7 7.5 TOP10品牌2023年销量(万台)份额份额同比比亚迪33.8%6.0%五菱8.3%-3.4%特斯拉5.7%-0.4%理想5.1%2.8%埃安5.0%1.7%长安3.3%1.1%几何2.8%0.8%大众2.5%0.0%哪吒2.3%-1.2%零跑2.3%-0.8%TOP10品牌2023年销量(万台)份额份额同比比亚迪41.8%7.7%五菱11.3%-5.2%
48、埃安5.5%1.8%长安4.8%1.8%几何3.9%1.9%奇瑞2.9%-3.3%深蓝2.0%1.5%大众1.8%0.0%零跑1.5%0.1%哪吒1.5%-2.6%3线城市消费者品牌偏好4-5线城市消费者品牌偏好65.0 16.0 11.0 9.7 9.6 6.4 5.4 4.7 4.5 4.4 55.3 14.9 7.2 6.4 5.1 3.8 2.7 2.4 2.0 2.0 l 比亚迪凭借“产品布局、渠道覆盖”等优势,2023年在各级市场大放异彩,尤其是4-5线城市份额超4成。五菱在3-5线城市的市场优势明显,但随着微小型市场的萎缩,以及竞品在该市场产品投放,其市场地位不断受到挑战。l 特
49、斯拉、造车新势力(第一梯队)销售渠道主要分布在1-2线城市,其“舒适、智能、时尚”品牌基调和1-2线城市中产用户需求更为紊合,因此在1-2线城市这些品牌更受青睐。城市级别:新势力品牌在1-2线城市更受青睐,低线城市传统品牌更具优势39.0%42.1%40.5%36.8%35.8%16.7%19.1%19.8%21.6%25.7%12.8%12.0%13.1%12.2%9.6%12.2%10.8%12.8%18.0%18.1%10.4%10.3%9.4%7.8%6.7%9.0%5.7%4.4%3.5%4.1%2023年2022年2021年2020年2019年2019-2023年区域份额变化渗透率
50、:37.4%同比变化:8.1%渗透率:40.1%同比变化:8.6%渗透率:33.0%同比变化:8.8%渗透率:30.8%同比变化:8.1%渗透率:30.3%同比变化:7.6%渗透率:24.3%同比变化:10.3%华东地区占比华南地区占比华中地区占比华北地区占比西南地区占比东北+西北地区占比大区:在经历多年下滑后,2023年华北份额开始反弹,同华中相差不大l 华东稳为新能源车主销区域,占比4成左右,华南份额由2019年25.7%下滑至2023年16.7%,已连续4年下跌;华北在经历多年下滑后,2023年份额开始反弹至12.2%,同华中相差不大。l 在新能源普及方面,受经济、地理、气温等多方因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