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5年费县教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总共10题,每题2分)
1.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
A. 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之间的心理活动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学科
B. 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
C. 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
D. 教师的心理发展规律
答案:A
解析: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之间心理活动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学科。B选项范围太宽泛,C、D选项只是其中一部分,所以选A。
2. 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将新知识与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A. 复述策略
B. 精加工策略
C. 组织策略
D. 查询策略
答案:B
解析:精加工策略是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符合题意,选B。复述策略是重复学习材料;组织策略是整合知识;查询策略不属于典型学习策略,所以A、C、D排除。
3. ( )是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点、人格特征、能力及自身社会价值的自我了解与自我评价。
A. 自我认知
B. 自我体验
C. 自我监控
D. 自我控制
答案:A
解析:自我认知是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自我体验是伴随自我认知而产生的内心体验;自我监控是对自己行为与心理活动的自我作用过程;自我控制是对自己行为的调节。题干描述的是自我认知,选A。
4. 小明在考试时,因为紧张导致原本会做的题目也做不出来,这属于( )
A. 压抑说
B. 动机说
C. 提取失败说
D. 干扰说
答案:B
解析:动机说认为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如果这种压抑被解除,记忆就能恢复。小明因紧张遗忘,符合动机说,选B。压抑说侧重情绪压抑;提取失败说是缺乏线索;干扰说是受其他信息干扰,所以A、C、D不符合。
5. 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动作等,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这属于( )
A. 自然观察法
B. 实验观察法
C. 参与观察法
D. 间接观察法
答案:A
解析:自然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而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教师课堂观察学生属于自然观察法,选A。实验观察法有控制条件;参与观察法研究者参与活动;间接观察法通过中介了解,所以B、C、D排除。
6. 按照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6 - 12岁儿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
A. 自主感对羞耻感
B. 主动感对内疚感
C. 勤奋感对自卑感
D. 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答案:C
解析:6 - 12岁儿童处于学龄期,主要矛盾是勤奋感对自卑感,选C。自主感对羞耻感是1.5 - 3岁;主动感对内疚感是3 - 6、7岁;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是12 - 18岁,所以A、B、D错误。
7. 以下哪种学习迁移理论强调两种学习情境中共同要素的作用( )
A. 形式训练说
B. 共同要素说
C. 概括化理论
D. 关系转换说
答案:B
解析:共同要素说认为,只有当学习情境和迁移测验情境存在共同成分,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另一种学习,即产生迁移,选B。形式训练说强调官能训练;概括化理论强调概括化经验;关系转换说强调对关系的理解,所以A、C、D不符合。
8.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所学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形成知识体系,这属于( )
A. 组织策略
B. 精加工策略
C. 复述策略
D. 资源管理策略
答案:A
解析: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符合题意,选A。精加工策略侧重理解联系;复述策略是重复;资源管理策略是管理学习资源,所以B、C、D排除。
9. ( )是指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
A. 学习动机
B. 学习目标
C. 学习期待
D. 学习需要
答案:C
解析: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选C。学习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学习目标是具体要达成的;学习需要是个体缺乏某种东西的状态,所以A、B、D不符合。
10. 教师采用榜样示范法时,榜样的选择不包括( )
A. 历史伟人
B. 学生中的典型
C. 影视作品中的人物
D. 教师自己
答案:C
解析:榜样示范法中榜样可选择历史伟人、学生中的典型、教师自己等,影视作品中的人物不一定适合作为榜样让学生学习,选C。
二、多项选择题(总共10题,每题2分)
1.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 )
A. 观察法
B. 实验法
C. 调查法
D. 个案法
答案:ABCD
解析: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个案法等,这些方法都能从不同角度研究教育教学中的心理现象,所以全选。
2. 以下属于认知策略的有( )
A. 复述策略
B. 精加工策略
C. 组织策略
D. 时间管理策略
答案:ABC
解析: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时间管理策略属于资源管理策略,所以D不选,选ABC。
3. 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 )
A. 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B. 替代经验
C. 言语暗示
D. 情绪唤醒
答案:ABCD
解析: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替代经验、言语暗示、情绪唤醒都会影响自我效能感,所以全选。
4. 按照韦纳的归因理论,属于内部、稳定、不可控的因素是( )
A. 能力
B. 努力
C. 任务难度
D. 运气
答案:A
解析:能力属于内部、稳定、不可控因素;努力是内部、不稳定、可控;任务难度是外部、稳定、不可控;运气是外部、不稳定、不可控,所以选A。
5. 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有( )
A. 学习困难综合征
B. 焦虑症
C. 抑郁症
D. 强迫症
答案:ABCD
解析:学习困难综合征、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都是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所以全选。
6. 以下属于学习动机功能的有( )
A. 激活功能
B. 定向功能
C. 强化功能
D. 调节功能
答案:ABCD
解析:学习动机具有激活功能、定向功能、强化功能、调节功能,能激发、引导、维持和调整学习活动,所以全选。
7. 奥苏贝尔提出的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包括( )
A. 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
B. 学习者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C. 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具有适当的知识基础
D. 学习者主动使新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
答案:ABCD
解析: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学习需学习材料有逻辑意义、学习者有学习心向、有适当知识基础且主动使新旧知识相互作用,所以全选。
8. 以下属于品德心理结构的有( )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 道德行为
答案:ABCD
解析:品德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所以全选。
9. 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有( )
A. 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B. 开展微格教学
C. 进行专门训练
D. 反思教学经验
答案:ABCD
解析:观摩优秀教师教学、开展微格教学、进行专门训练、反思教学经验都是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所以全选。
10. 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有( )
A. 教师的领导风格
B. 班级规模
C. 班级的性质
D. 对教师的期望
答案:ABCD
解析:教师领导风格、班级规模、班级性质、对教师的期望都会影响课堂管理,所以全选。
三、填空题(总共4题,每题5分)
1.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 )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答案:学与教
解析: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
2. 学习策略可分为认知策略、( )和资源管理策略。
答案:元认知策略
解析: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3. ( )是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点、人格特征、能力及自身社会价值的自我了解与自我评价。
答案:自我认知
解析:自我认知是对自身多方面的认识和评价。
4. 按照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12 - 18岁青少年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
答案: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解析:此阶段主要矛盾是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四、判断题(总共10题,每题2分)
1. 教育心理学只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 )
答案:×
解析: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之间心理活动相互作用及其规律,不只是学生学习心理。
2. 复述策略是一种简单的记忆策略。( )
答案:√
解析:复述策略就是通过重复等方式帮助记忆,是简单记忆策略。
3. 自我效能感高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 )
答案:√
解析:自我效能感高的人更有信心和动力,利于取得成功。
4. 按照韦纳的归因理论,努力是外部、不稳定、可控的因素。( )
答案:×
解析:努力是内部、不稳定、可控因素。
5. 焦虑症是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之一。( )
答案:√
解析:焦虑症是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
6. 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果越好。( )
答案:×
解析: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呈倒U型曲线关系,并非越强越好。
7. 有意义学习就是将新知识与旧知识建立联系。( )
答案:×
解析:有意义学习不仅是建立联系,还需材料有逻辑意义等条件。
8. 品德的核心是道德认识。( )
答案:√
解析:道德认识是品德的核心。
9. 教师的领导风格不会影响课堂管理。( )
答案:×
解析:教师领导风格会影响课堂管理。
10. 微格教学是训练新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 )
答案:√
解析:微格教学利于新教师提升教学水平。
五、简答题(总共4题,每题5分)
1. 简述学习策略的分类。
答案:学习策略可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包括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和学业求助策略。
2. 简述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
答案: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成功经验会提高自我效能感;替代经验,看到他人成功会增强自我效能感;言语暗示,积极言语暗示可提升自我效能感;情绪唤醒,情绪状态影响自我效能感,如焦虑时自我效能感可能降低。
3. 简述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答案:奥苏贝尔提出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能与认知结构建立联系;学习者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愿意主动学习;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具有适当的知识基础,以便同化新知识;学习者主动使新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将新知识纳入原有认知结构。
4. 简述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答案: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包括: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学习其教学方法和技巧;开展微格教学,对教学行为进行系统观察和分析;进行专门训练,提升教学技能;反思教学经验,通过反思改进教学,不断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