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5年输血学技术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总共10题,每题2分)
1. 输血相关免疫调节机制中,起关键作用的细胞是
A. 红细胞
B. 白细胞
C. 血小板
D. 淋巴细胞
答案:D
解析:淋巴细胞在输血相关免疫调节中起关键作用,可参与多种免疫反应。
2. 以下哪种血型系统抗体天然存在的比例最高
A. ABO血型系统
B. Rh血型系统
C. MNS血型系统
D. Kell血型系统
答案:A
解析:ABO血型系统抗体天然存在比例相对最高,如A型血含抗B抗体,B型血含抗A抗体。
3. 交叉配血试验中,主侧是指
A. 供血者红细胞与受血者血清
B. 供血者血清与受血者红细胞
C. 供血者红细胞与受血者红细胞
D. 供血者血清与受血者血清
答案:A
解析:交叉配血主侧是供血者红细胞与受血者血清进行配合试验。
4. 保存期内的全血最主要的有效成分是
A. 红细胞
B. 白细胞
C. 血小板
D. 血浆蛋白
答案:A
解析:全血保存期内主要有效成分是红细胞,可携带氧气。
5. 新鲜冰冻血浆保存温度及有效期是
A. -20℃以下,1年
B. -30℃以下,1年
C. -20℃以下,2年
D. -30℃以下,2年
答案:A
解析:新鲜冰冻血浆保存于-20℃以下,有效期1年。
6. 洗涤红细胞制备后应在多长时间内输注
A. 4小时
B. 6小时
C. 8小时
D. 12小时
答案:A
解析:洗涤红细胞制备后4小时内输注。
7. 引起输血后紫癜的抗体主要是
A. 抗-HPA-1a
B. 抗-HPA-2a
C. 抗-HPA-3a
D. 抗-HPA-4a
答案:A
解析:抗-HPA-1a是引起输血后紫癜的主要抗体。
8. 输血不良反应中,最常见的是
A. 发热反应
B. 过敏反应
C. 溶血反应
D. 细菌污染反应
答案:A
解析:发热反应是输血不良反应中最常见的。
9. 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高危人群不包括
A. 免疫功能低下者
B. 新生儿
C. 老年人
D. 严重贫血患者
答案:D
解析:免疫功能低下者、新生儿、老年人是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高危人群,严重贫血患者一般不属于。
10. 以下哪种血液成分输注时不需要进行交叉配血
A. 全血
B. 红细胞悬液
C. 新鲜冰冻血浆
D. 白细胞浓缩悬液
答案:C
解析:新鲜冰冻血浆输注时一般不需要进行交叉配血。
二、多项选择题(总共10题,每题2分)
1. 血型鉴定常用的方法有
A. 盐水凝集法
B. 凝胶微柱法
C. 抗人球蛋白试验
D. 酶介质法
答案:ABCD
解析:这些都是血型鉴定常用方法。盐水凝集法简单常用;凝胶微柱法准确性高;抗人球蛋白试验用于检测不完全抗体;酶介质法可增强抗体活性利于血型鉴定。
2. 输血的适应证包括
A. 急性出血
B. 贫血或低蛋白血症
C. 重症感染
D. 凝血功能障碍
答案:ABCD
解析:急性出血时输血补充丢失血液;贫血或低蛋白血症可改善症状;重症感染可提供免疫支持;凝血功能障碍补充凝血因子。
3. 影响血液制品质量的因素有
A. 采集过程
B. 储存条件
C. 运输过程
D. 加工处理
答案:ABCD
解析:采集过程若不规范影响质量;储存条件不当如温度不合适会破坏成分;运输过程颠簸等可能影响;加工处理环节操作有误也会影响血液制品质量。
4. 输血传播的疾病有
A. 艾滋病
B. 梅毒
C. 疟疾
D. 乙肝
答案:ABCD
解析:艾滋病、梅毒、疟疾、乙肝都可通过输血传播。
5. 红细胞制品包括
A. 浓缩红细胞
B. 洗涤红细胞
C. 冰冻红细胞
D. 去白细胞红细胞
答案:ABCD
解析:这些都是常见的红细胞制品,用于不同输血需求。
6. 血小板制品包括
A. 浓缩血小板
B. 单采血小板
C. 少白细胞血小板
D. 辐照血小板
答案:ABCD
解析:不同类型血小板制品满足不同临床情况,如浓缩血小板、单采血小板等。
7. 输血不良反应的预防措施包括
A. 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
B. 严格筛选献血员
C.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D. 规范输血操作流程
答案:ABCD
解析:严格掌握适应证避免不必要输血;筛选合格献血员减少风险;无菌操作防止感染;规范流程可减少差错等不良反应。
8. 血型抗体的特性有
A. 特异性
B. 多样性
C. 可变性
D. 亲细胞性
答案:ABD
解析:血型抗体具有特异性,针对特定血型抗原;有多样性,不同血型系统抗体不同;有亲细胞性,可与相应红细胞结合。
9. 输血相关法律法规包括
A. 《献血法》
B.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C. 《血站管理办法》
D.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答案:ABCD
解析:这些法律法规规范了输血各个环节管理,保障输血安全和合法。
10. 输血医学的发展趋势包括
A. 精准输血
B. 自体输血
C. 血液制品替代物研发
D. 输血新技术应用
答案:ABCD
解析:精准输血更科学合理;自体输血减少异体输血风险;研发替代物解决血液资源问题;新技术应用可提高输血效率和安全性。
三、填空题(总共4题,每题5分)
1. 输血的基本程序包括( )、( )、( )、( )、( )。
答案:申请输血、输血前评估、供血者选择、血液采集与制备、输血
解析:申请输血是临床提出需求;输血前评估判断必要性和安全性;选择合适供血者;规范采集制备血液;最后进行输血操作。
2. 常见的血型系统有( )、( )、( )、( )等。
答案:ABO血型系统、Rh血型系统、MNS血型系统
、Kell血型系统
解析:这些是输血学中重要血型系统,对输血安全有重要意义。
3. 血液制品的种类主要有( )、( )、( )、( )等。
答案:全血、红细胞制品、血小板制品、血浆制品
解析:全血含多种血液成分;红细胞制品针对性提高携氧能力;血小板制品用于改善凝血;血浆制品含多种血浆蛋白等。
4. 输血不良反应按发生时间可分为( )、( )、( )。
答案:即发反应、迟发反应、迟发性溶血反应
解析:即发反应输血中或输血后短时间发生;迟发反应在输血后数天或数周出现;迟发性溶血反应有一定潜伏期后发生溶血。
四、判断题(总共10题,每题2分)
1. 输血前可不进行血型鉴定。( )
答案:×
解析:输血前必须进行血型鉴定,确保血型相合,避免严重溶血反应等不良后果。
2. 全血可长期保存。( )
答案:×
解析:全血保存期有限,随着时间延长血液成分会发生变化,一般不主张长期保存全血。
3. 输血只能传播传染病,不会有其他不良反应。( )
答案:×
解析:输血不仅会传播传染病,还会有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应等多种不良反应。
4. 所有血型抗体都是免疫抗体。( )
答案:×
解析:血型抗体有天然抗体和免疫抗体之分,并非所有都是免疫抗体。
5. 交叉配血试验主侧和次侧都相合才能输血。( )
答案:√
解析:交叉配血主侧和次侧都相合表明供血者与受血者血液配合良好,可保证输血安全。
6. 冰冻红细胞解冻后可立即输注。( )
答案:×
解析:冰冻红细胞解冻后需洗涤去除甘油等保护剂后才可输注。
7. 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一旦发生,死亡率很低。( )
答案:×
解析: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一旦发生,病情严重,死亡率高。
8. 血小板制品输注速度越快越好。( )
答案:×
解析:血小板制品输注速度有要求,并非越快越好,过快可能引起不良反应。
9. 输血前不需要对患者进行评估。( )
答案:×
解析:输血前必须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情、身体状况等,以确定输血必要性和安全性。
10. 血型鉴定错误不会导致严重后果。( )
答案:×
解析:血型鉴定错误可导致严重溶血反应等危及生命的后果,所以血型鉴定必须准确。
五、简答题(总共4题,每题5分)
1. 简述输血的适应证。
答案:输血适应证包括急性出血,补充丢失血液;贫血或低蛋白血症,改善症状;重症感染,提供免疫支持;凝血功能障碍,补充凝血因子等。
解析:急性出血时及时输血维持血容量和携氧能力;贫血或低蛋白血症患者输血可改善身体状况;重症感染时输血中的免疫成分有助于对抗感染;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输血补充缺乏的凝血因子。
2. 简述血型鉴定的注意事项。
答案: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试剂要合格,标本采集要规范,避免污染。操作过程中要准确加样,观察结果要仔细,判断标准要明确。同时要做好记录,双人核对确保结果准确。
解析:规范操作是基础,保证试剂质量和标本规范采集避免干扰结果。准确加样和仔细观察判断保证鉴定准确。记录和核对可防止差错,保障血型鉴定结果可靠性。
3. 简述输血不良反应的处理原则。
答案:立即停止输血,保持静脉通路。对症处理,如发热给予退热治疗,过敏给予抗过敏治疗等。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进一步检查和治疗。保留剩余血液及输血器等送检查找原因。
解析:停止输血防止不良反应加重。对症处理缓解症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以便及时发现变化并处理。送检查找原因利于后续针对性防范和治疗。
4. 简述自体输血的优点。
答案:自体输血可避免异体输血传播疾病风险,如艾滋病、乙肝等。不存在免疫反应,减少过敏、溶血等不良反应。还可节省血源,减轻社会用血负担。
解析:避免传染病传播保障安全。无免疫反应提高输血安全性。节省血源利于整体血液资源合理利用和社会用血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