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学校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考场____________准考证号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萍乡卫生职业学院
《西班牙语精读(5)》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德国诗人海涅的诗歌既有浪漫主义情怀又有现实批判精神,《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中表达了对什么的不满?( )
A. 封建专制 B. 宗教压迫 C. 民族分裂 D. 以上都是
2、美国作家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中,老人与哪种海洋生物进行了顽强的搏斗?( )
A.鲨鱼 B.鲸鱼 C.海豚 D.章鱼
3、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的《唐璜》具有独特的风格,唐璜这一形象体现了?( )
A. 对传统道德的挑战 B. 浪漫主义的情怀 C. 个人英雄主义 D. 以上都是
4、关于17世纪西班牙文学,以下哪位作家的作品以其辛辣的讽刺和幽默的风格而受到欢迎?( )
A. 克维多
B. 洛佩·德·维加
C. 卡尔德隆
D. 贡戈拉
5、法国文学中的存在主义作品具有深刻的哲学思考。以下关于存在主义文学的特点,哪一项最能体现其对人类存在的关注?( )
A. 荒诞的情节设置 B. 人物的孤独与异化 C. 对自由选择的强调 D. 对死亡的恐惧与超越
6、在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文学中,以下哪位作家的作品以对小市民生活的细腻描写而著称?( )
A. 巴尔扎克
B. 司汤达
C. 福楼拜
D. 莫泊桑
7、在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中,乔治·桑的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以下关于乔治·桑作品特点的描述,哪一项不正确?( )
A. 关注女性的命运和情感
B. 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C. 具有强烈的政治倾向和社会批判意识
D. 以惊险刺激的情节和神秘的氛围吸引读者
8、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薄伽丘的《十日谈》具有重要地位。以下关于这部作品的表述,哪一项不正确?( )
A. 以十个青年男女在郊外躲避瘟疫期间讲述的故事为框架
B. 对教会的腐败和封建道德进行了尖锐批判
C. 故事内容充满了荒诞和离奇的情节
D. 是一部宣扬宗教教义和道德规范的作品
9、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父与子》中,两代人的冲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什么变化?( )
A. 思想观念的更新 B. 阶级矛盾的激化 C. 文化传统的衰落 D. 经济结构的调整
10、19 世纪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对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刻的描绘。以下哪位作家的作品着重展现了法国复辟王朝时期的社会风貌?( )
A. 司汤达
B. 巴尔扎克
C. 福楼拜
D. 莫泊桑
11、在古希腊罗马文学中,神话和史诗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关于神话和史诗关系的表述,哪一项不正确?( )
A. 史诗常常借鉴神话中的元素和情节
B. 神话为史诗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C. 史诗是对神话的系统整理和记录
D. 神话和史诗在主题和风格上有明显区别
12、歌德的《浮士德》是一部具有深刻哲理的作品,浮士德不断追求的历程展现了人类怎样的精神特质?( )
A. 永不满足的探索精神 B. 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C. 对权力和财富的渴望 D. 对宗教信仰的坚守
13、法国文学中的新小说派作品具有创新的写作手法。以下关于新小说派的特点,哪一项最能体现其文学实验性?( )
A. 打破传统叙事结构 B. 淡化人物和情节 C. 运用意识流手法 D. 强调语言的自主性
14、在英国文学史上,勃朗特姐妹的作品具有独特的价值。以下哪部作品以独特的女性视角展现了爱情与自我追求?( )
A. 《简·爱》
B. 《呼啸山庄》
C. 《傲慢与偏见》
D. 《理智与情感》
15、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乔治·桑的作品多以乡村生活为背景,她的作品主要传达了?( )
A. 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B. 对女性权利的呼吁 C. 对社会变革的期待 D. 以上都是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15分)
1、(本题5分)解释雨果《巴黎圣母院》中美与丑的对照原则在人物塑造和情节发展中的体现,探讨其对作品主题表达的作用。
2、(本题5分)请详细阐述《简·爱》中简·爱在寄宿学校的经历和对教育制度的批判。
3、(本题5分)详细阐述《浮士德》中浮士德精神的内涵以及在文学史上的重要意义。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25分)
1、(本题5分)外语口语教学中的纠错策略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进行选择。以英语口语教学为例,分析直接纠错、间接纠错、自我纠错和同伴纠错等不同纠错方式的优缺点和适用情境。探讨教师如何在营造轻松积极的口语交流氛围的同时,有效地引导学习者注意并改正语言错误,提高口语表达的准确性和流利性。
2、(本题5分)论述外国语言文学中的文学与科学。分析文学作品中对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家形象的描写,探讨文学与科学的相互促进和相互启发。研究文学如何普及科学知识和培养科学思维。
3、(本题5分)从语言哲学的角度,研究语言的本质、意义和真理问题,探讨语言与现实世界的关系以及语言在人类认知和思维中的地位。
4、(本题5分)分析外语教学中的课堂互动模式。探讨如何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促进知识的传递和学生的思维发展。
5、(本题5分)语言与身份认同密切相关,个体的语言选择和使用反映了其对自身身份的构建和认知。以移民到美国的非英语母语者为例,研究他们在适应新环境过程中语言的变化(如口音调整、词汇借用、语码转换)以及这些语言现象如何体现他们对美国文化的融入和对原文化的坚守。分析语言在塑造个体多元文化身份和社会归属感方面的作用。
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30分)
1、(本题10分)解读《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女性悲剧与社会制度的关系。
2、(本题10分)《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的爱情悲剧反映了俄国社会怎样的道德观念和婚姻制度?结合具体情节分析人物内心冲突。
3、(本题10分)分析《哈姆雷特》中的复仇策略与人物性格的关系。
第5页,共5页
展开阅读全文